第一篇:中国电力通信网发展综述
中国电力通信网发展综述
摘 要 :中国电力通信网(电力专用通信网)是现代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简述了电力通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目前采用的主要通信方式,着重对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电力通信的意义和作用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
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以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的立体交叉通信网。整个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技术到当今先进技术,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手段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无不展现出电力通信发展的辉煌成就。随着通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以电力通信网为基础的业务不再仅仅是最初的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逐渐发展到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IP电话等多种数据业务。电力通信在协调电力系统发、送、变、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及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运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有利的保障了电力生产、基建、行政、防汛、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虽然电力通信的自身经济效益目前不能得以直接体现出来,但它所产生并隐含在电力生产及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同时,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1)近67万km的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是架设电力特殊光缆的极好资源,经济、快速、安全、可靠;
(2)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电缆管道和电杆是建设光纤接入网的极好资源;
(3)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用户接入提供了首选手段;
(4)其它具有电力特色的技术,如无源光纤接入、无线宽带、多点扩频系统等,使电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
中国加入WTO,为电力通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电力通信人自知: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通信正在走上一条把握机遇、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道路。迈入21世纪的中国电力通信必将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进入高成长的信息服务领域的一个新的高效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电力通信网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实现了对除台湾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覆盖,功能涉及语音、传真、数据、图像传输、远动继电保护、电力监控、移动通信等领域。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光纤通信将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要通信方式。利用高压输电线路,可敷设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无金属自承式光缆(ADSS)或缠绕式光缆(GWWOP)。目前全系统已建成的长途干线光纤累计长度超过19127公里。不仅如此,根据全国电力“十五”通信规划,到2005年全国电力通信网将形成由光纤通信电路组成的三纵四横的主干网架结构。在通信网络接入方面,电力通信网同样有着巨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电力系统的低压线路已经进入包括农村在内的千家万户,随着PLC(电力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可利用低压配电网开发接入网,预示着电力系统网络将成为集电话、电脑、电视和电力为一体的“ 四合一”网络。
做为行业性的专用通信网,电力通信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用来缓解公网发展缓慢而造成的通信能力不足和填补公网难以满足的一些电力部门特殊的通信需求,以保证电力专业化生产正常高效地进行,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通信是现代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电力系统的各部分,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通常都是分散在广大地区,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是同时进行和完成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产业部门。为保证安全、经济地发供电,合理分配电能,保证电力质量指标,防止和及时处理系统事故,就要求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因此电力系统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提供特殊保障性服务的通信系统做支持。优质可靠的通信手段是电网安全稳定发电和供电的基础,而电力通信的物理结构和服务对象决定了电力通信与电网密不可分。电力系统发展到哪里,电力通信网就应该相应建设到哪里。
电力通信的业务可划分为关键运行业务和事务管理业务两大类。关键运行业务是指远动信号、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信号和调度电话等;事务管理业务包括行政电话、会议电话和会议电视、管理信息数据等。不同的电力通信业务要求也各异。关键运行业务信息量不大,但对通信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事务管理性业务则是业务种类多、变化快、通信流量大。
电力通信主要为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商业化运营和实现现代化管理服务。它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电力市场运营商业化的保障,是实现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电产业经营多样化的基础。随着电力工业的日益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网的构成及特点
电力通信网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2.1 电力通信的几种主要方式
2.1.1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系统传统的特有通信方式。它以输电线路为传输通道,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与电网建设同步等电力部门得天独厚的优点,曾经是电力通信的主要方式。
我们知道,电力线路主要是用来输送工频电流的。将话音及其他信息通过载波机变换成高频弱电流,利用电力线路进行传送,就是电力线载波通信。
虽然在有线通信中,话音信号可以利用明线或电缆直接进行传送,但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由于工频电压很高(数十万、百万伏特),电流很大(上千安培),因此其谐波分量也很大,这些谐波如果和话音信号混合在一起是无法区分的。例如话音信号的频率在300Hz,工频电流的6次谐波也是300Hz,而且其谐波值往往要比一般传送的话音信号大得多,对话音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因此在电力线上直接传送话音信号是不可能的。
利用载波机将低频话音信号调制成 40kHz以上的高频信号,通过专门的结合设备耦合到电力线上,信号会沿电力线传输,到达对方终端后,再采用滤波器很
容易将高频信号和工频信号分开。而对应于 40kHz以上的谐波电流,是50Hz工频电流的800次以上谐波,其幅值已相当小,对话音信号的干扰已减至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利用电力线既传送电力电流,又传送高频载波信号,称电力线的复用。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受电力线强磁场干扰,杂音电平高;传输性能受电力线结构影响,电力线换位及线路故障会衰耗剧增;通道容量小(我国规定其频率使用范围为40~500kHz),音频范围窄等。
为防止输电线遭受雷击,在输电线上方要架设避雷线(即架空地线),而且在每座杆塔上避雷线都要可靠接地。将避雷线经放电间隙接地,正常运行时呈绝缘状态,用以传送载波信号,称绝缘地线载波。与普通电力线载波相比,绝缘地线载波不受线路停电检修或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影响,噪声电平低,耦合设备简单,可使用频带宽,而且地线处于绝缘状态可减少大量电能损耗。
在相分裂导线束中,也可利用两根经绝缘处理的分裂导线传输信号,即分裂导线载波通信。分裂导线载波传输性能好、衰耗小,但分裂导线间加绝缘困难。目前在国内绝缘地线载波和分裂导线载波的使用都不是很普遍。
电力系统中还有利用 10kV、380V/220V中低压送电线路作为传输通道的中低压配线电力线载波通信(DLC)。
2.1.2 光纤通信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输衰耗小等诸多优点,它一问世便首先在电力部门得以应用并迅速发展。除普通光纤外,一些专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种光纤也在电力通信中大量使用:
a.地线复合光缆(OPGW),即架空地线内含光纤。这种光缆使用可靠,不需维护,但一次性投资价格较高,适用于新建线路或旧线路更换地线时使用。
b.地线缠绕光缆(GWWOP),是用专用机械把光缆缠绕在架空地线上。这种光纤芯数少,容易折断(枪击、啄木鸟害等),经济,简易,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c.无金属自承式光缆(ADSS),这种光缆可以提供数量大的光纤芯数,安装费用比OPGW低,一般不需停电施工,还能避免雷击。因为它与电力线路无关,光缆重量轻,价格适中,安装和维护都比较方便,但容易产生电腐蚀。
d.其他,如相线复合光缆(OPPC)、金属铠装自承式光缆(MASS)等等。
电力特殊光缆受外力破坏的可能性小,可靠性高,虽然其本身造价相对较高,但施工建设成本较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力特殊光缆制造及工程设计已经成熟,特别是 OPGW和 ADSS技术,在国内电力特殊光缆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如三峡工程中的长距离主干 OPGW光缆线路等。其次,体现在本地传输方面,城市内电力系统的杆路、沟道资源也可以为通信服务。特种光纤依托于电力系统自己的线路资源,避免了在频率资源、路由协调、电磁兼容等方面与外界的矛盾和纠葛,有很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2.1.3 微波通信
在光纤通信发展成熟前,微波通信曾做为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手段得以大力发展。目前数字微波通信在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其发展速度正在减缓,作用也开始由主网逐渐向配网、备用网转变。此外,各地方小网以及农网中还有很多一点多址小微波组成地区网。
2.1.4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指频率为 100~1000MHz的特高频无线电波通信。它具有设备简单、方便灵活、建设速度快和投资省等特点,很适合农村电网使用,可以满足县调调度及自动化系统(主要是远动)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无线通信主要用于县级及以下农电通信和电力施工检修、城市集群、寻呼等。
2.1.5 其他
电力通信网中还有传统的明线电话、音频电缆及新兴的扩频通信等方式。
2.2 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
和公用通信网及其他专网相比,电力系统通信有如下特点:
2.2.1 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2.2 传输信息量少但种类复杂、实时性强
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象信息等,信息量一般都较少,但一般都要求有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 110kV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一到二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一到二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2.2.3 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
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及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2.2.4 网络结构复杂
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不同类通信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2.2.5 通信范围点多面广
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2.2.6 无人值守机房居多
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人值守。这一方面减少了费用开支,另一方面又给设备的维护维修带来了诸多不便。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
电网的发展离不开通信的支持,可以说电力通信的发展是和电网的发展同步的。在 40年代,我国除东北有几条输电线外,其他地区都处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孤立系统阶段,调度通信主要依赖明线电话,长距离调度则使用日本生产的电力线载波机。
到了五六十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用电量出现激增,东北、华北电网相继建成,而公网通信的落后局面难以满足电力调度的基本需要,以明线电话、电力线载波和电缆通道为主要方式的电力通信也迅速发展。此时我国使用的电力线载波机主要是苏联进口的,并开始自己研制开发生产。70年代电力系统开始在一些信息需求量大和重要部门采用微波通信,但进程缓慢。到70年代末期,我国电力通信中电力线载波通信占居主导地位,其他有小容量(120路以下)FDM模拟微波、邮电多路载波、电缆及架空明线等,交换机多为小容量机电式,不少地方还使用磁石电话。全国有三十多个十万千瓦以上的电网没有通信干线,只有部分地区开始形成了各自独立的通信网。华北、东北、华东三大电网每万千瓦容量仅能提供20个左右的话路公里,与国外差距很大。网调和省调到一些主要厂站的通信不够完善,甚至到(电力/水电)部调度中心也没有自己的通道。由于通信电路不健全,自动化水平低,造成很多大面积停电事故和系统振荡事故,扩大和延长了事故处理时间,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现有电力通信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电网统一调度和安全经济调度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生产、基建、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通信的落后已成为电力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
进入 8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和电力系统迅猛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的发展必然对电网管理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系统通信更加完善和先进。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电信科技的全面、多维发展,各种新兴的通信技术不断出现。通信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价格越来越低廉。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特高频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机等新兴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以逐步的推广使用。
80年代是我国电力通信大发展时期。1978年国家根据电力生产的特殊需求,正式批准建设电力专用通信网。自此,我国电力通信事业伴随着电网的迅猛拓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路凯歌。从70年代末,电力系统就开始了数字化网络建设,为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79年,电力系统开始建设亚洲第一条1000km以上PCM480数字微波线路——京汉微波,到1981年全线陆续开通。1982年,与国内最早开通的光纤电路差不多同时,电力系统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在山西太原供电局投运。同年,原水利电力部建成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南宁、广州、成都等地面站的卫星通信系统。同时,无线通信系统也在电力通信中推广使用,一些地区还实现了无线与有线电话网的联接。到1990年初,电力系统已拥有微波电路18000km,110kV及以上输电线载波电路26万话路千米,卫星地面站6座,光纤电路37条337km,无线移动电台2万多部,此外,还有一些散射、电缆等无线或有线电路。程控交换机达30多台、容量约4万门(线),多数用于部、网、省汇接中心,通过汇接中心,电力系统内有200多个单位的交换机实现了直拨联网,初步构成了以微波、卫星通信为主干线路,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的电力通信网,成为我国仅次于军队、铁路的第三大专用通信网。同时,自上而下成立了电力通信网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了通信建设是电网建设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电力通信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套指导建设电力通信网的技术政策,制订了有关通信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培养出了一批熟悉通信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人才。
90年代我国电力通信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以应用,传输网、交换网等得到进一步完善,数字数据网、监测网、互联网、支撑网等也逐步建立和引入。我国电力通信的现状
4.1 我国电网发展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电网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形成了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到 1998年年底,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2.77亿kW,年发电量达到11577亿kW·h,居世界第二位。自1981年中国的第一条500kV葛—沪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以来,500kV的线路已逐步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和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目前全国电网已基本上形成了500kV和330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现阶段我国电网发展的重点是大区电网互联和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的改造。
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使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大区电网互联的步伐加快。目前,三峡电力系统正在紧张施工,福建、华东电网的联网工程也已展开,将形成由华中、华东、四川、重庆和福建电网组成的强大中部电网。华北、华中电网 2001年就有望实现联网运行。我国电力网已经由80年代中期以高参数、大机组、高电压为特征,发展到以大区电网互联、建设全国统一联合电网为特征的崭新时期。
4.2 我国电力通信事业取得的成就
与电网的发展相适应,几十年来我国电力通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现代化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名符其实地成为现代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
4.2.1 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综合业务网
电力通信网已基本形成了由数字微波通道、卫星通道及光纤通道构成的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 36个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主干网架,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四级汇接五级交换的全国性电话自动交换网、全国电力电话会议网、中国电力信息网、数字数据网和分组交换网。到1999年,电力通信网已拥有数字微波通信线路64000km,电力线载波电路65万话路千米,各种光缆线路6000km,卫星地球站36座,交换机容量约60万门,以及其他的通信线缆等。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洲等地区还建成了800MHz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寻呼系统。电力通信业务范围包括调度及行政电话、远动信息、继电保护信号、计算机数字数据通信、会议电话、电视电话等综合业务。
4.2.2 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从五六十年的双边带电子管电力线载波机、明线磁石电话到今天的 SDH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ATM交换机,我国电力通信技术装备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基本上适应了现代通信发展的潮流和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
4.2.3 通信机构和通信队伍已具规模
从国家电力公司到各网局、省电力公司、发电厂、县市农电局,以及电力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单位等,都设有相应的通信机构。目前我国电力通信队伍约有三万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通信机构的完善和通信队伍的培养状大,为电力通信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4.2.4 造就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成立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委会,并定期两年一次举办学术会议。创办了全国性的学术期刊《电力系统通信》,一些地方电力部门也办起自己的刊物,如广东的《广东电力通信》等。从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领导到电力通信生产一线人员,一批致力于电力通信的专业人士跟随世界潮流,结合国内现状,撰写了大量学术性、技术性论文,在探讨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走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4.2.5 制订了一系列各项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从国家电力公司(水电部/电力部)到各地方电力部门都逐步制订和完善了有关电力通信各专业的管理、运行、设计、测试的标准、规程、规定和规范、原则,对电力通信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起了统一化、规范化的作用,也为企业创一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3 我国电力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通信已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通信方式和具备一定能力的较为完整的通信网络,但纵观全球电信发展的大趋势和世界各国电力通信发展的方向,尤其面对新形势下大区电网互联乃至全国联网、电力市场等对电力通信提出的新的要求,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电力通信还不能真正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4.3.1 通信网网络结构比较薄弱
目前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基本上成树型与星型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难以构成电路的迂回,一旦某一线路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地通过迂回线路分担故障线路业务。网络管理水平亦不高,管理系统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
4.3.2 干线传输容量不足
通信网内主干电路容量一般只有 34Mbps,少数 为140Mbps和155Mbps,而主干电路区段化使用的情况十分严重,网内主要节点之间话路紧张,极大地制约了宽带新业务的开拓。
4.3.3 通信体制落后,干线电路超期服役严重
干线微波电路主要是 PDH传输体系,不少已运行十多年,到了或超过报废期限,急需更新换代。交换设备不少是空分制,不通过改造升级难以实现综合数字业务。
4.3.4 网络接入和网络管理薄弱
目前电力通信网用户接入系统薄弱,一般都是电话线,电路的用户接口基本上也都是模拟式信号接口,不能传输调整数据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只是刚刚起步,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由于通信规约、接口等不能统一,网内设备、通信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传输网现行体制的限制,网管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很难收集,难以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管系统。
4.3.5 通信网发展的规划、标准、规范等的制订不及时、不完备
作为国家通信的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网的标准、体制等不仅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还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由于新技术应用更新周期很短,通信网发展很快,有关相应部门不能及时制订出指导性的规划、标准、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电力通信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
4.3.6 各地发展极为不平衡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准不等、领导重视程度各异等原因,在电力通信上也表现为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地区、单位已实现数字化、光纤化环网,有能力向社会提供通信业务。有些地方甚至偏远变电站连最基本的调度电话也不能保证。新形势下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电信体制改革,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竟争机制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步步深化,其中电力和电信的改革已走在了前列。电力工业和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电力通信利用改革之机最终推向市场和电力系统开放电力通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行业的改革、市场化运营、电网互联等,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通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为电力通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电力通信将如何走,如何抓着机遇,迎接挑战,使电力通信能更好地适应电网的发展和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摆在每个电力通信人员面前的严峻课题。
做为全国最大的专网之一,电力通信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力系统有着较为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潜力巨大的路由资源(包括可复设光纤等通信线路的中高压电力线路、城市地下管道及可用于未来数据传输的低压入户电力线路等),有着强大的科研、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能力和经验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除以上所述网络结构薄弱等问题外,在经营管理上,由于长期以来电力通信一直从属于电力主业,强调电力通信的经济性寓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之中,通信人员没有经济效益的观念,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多数系统也不具备网络管理和计费功能。
电力通信的战略地位必须首先为电力行业服务,因为电力通信的物质基础是电力系统,其生存基础是特殊的保障性通信。就发展来看,通信网要统筹考虑,按照普遍服务原则,采用最新电信网技术和设备,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发展。电力通信的改革,将最终实行公司化运营,要面向开放的市场。
为适应现代将来电信市场开放的需求,我们要加快以光纤为主体的通信网建设,及早确立电力系统高速数据网络技术体制,跟踪研究利用电力线路传输高速通信数据技术,如何利用 ATM技术实现电力通信关键业务的宽带综合通信平台,如何通过IP来综合电力通信的关键业务等问题。
第二篇:中国电力发展存在五大问题
中国电力发展存在五大问题
在14日进行的2010年亚洲能源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公布了最近由国资委监事会牵头进行的一次关于电力行业发展的集中调研情况,指出中国电力发展现存的五大主要问题:
——电力结构不尽合理。路耀华引用调研数据说明,2009年底,火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量的70.5%,且大部分是用煤作燃料,水电装机占装机总量的22.5%与巨大的水电资源相比,明显偏低。核电装机所占比例只有1%,也明显偏低。
——电力的规划工作严重滞后。路耀华指出,目前电力行业的规划指导性与权威性不强,电力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之间、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电源结构规划之间、传统能源规划与新能源规划之间、输煤规划与输电规划之间,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与科学性。
——电价的形成机制不合理。路耀华认为,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办法不完善,既影响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媒体企业的长远规划。
——电力行业法律法规建设速度缓慢。路耀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机制,电力的科学技术,电力的管理机构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仍然执行的是1996年实施的《电力法》,之后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也缺少实施细则。
——电力开发建设的环境和社会压力加大,发展的困难增大。路耀华说,征地拆迁、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移民诉求等等的成本大幅提升,有的已超过了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
路耀华认为,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将大幅提高中国电力建设甚至能源发展的成本。
他还特别呼吁,应进一步发挥水力资源发电的潜力。
电缆行业重新洗牌 国企成为企业兼并和重组的焦点
近几年来,中国电缆行业一直在重新洗牌,国企又成了企业兼并和重组的关注焦点。
如今,中国电缆行业企业转制和资产重组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全国最大型的几家电缆企业来看,企业兼并、并购、资产重组十分激烈。亚洲最大的沈阳电缆厂已经解体,一部分成为日资的沈古电缆公司。上海电缆厂已不复存在,其三分之二的资产已经与日本藤仓合资。郑州电缆集团公司也正在在被多家中外公司垂涎。中部大型电缆企业红旗电缆厂已被实力强劲的民营内资电缆企业并购。内蒙古电缆厂已被上海电缆有限公司兼并。据传,西南老牌电缆企业南宁银杉电缆公司也正在被兼并中。
国企被并购既演绎出中国国有电缆企业一种悲壮,也演绎出的他们的命运,它们那些辉煌的业绩已经成为中国电缆史上光辉的一页。
但是,国有企业被并购改制以后,也不一定就能起死回生,后来又反复进行二次、三次改制的实例已经屡见不鲜。
在中国电缆行业大洗牌的潮流中,富有实力的中外电缆企业老板,仍然看中为数已经极少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看重的不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看中的是国有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牌。前不久,有外商明言表示不愿意与民营企业合作,其理由是“诚信度不足”,只想吸纳资金而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当然是极个别的事例。
中国电缆行业大洗牌的结局,必然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合资化或者外商独资化。洗牌之后,将必然面临着这些“三化”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电线电缆重点发展方向及生产基地分布
近年来,我国光电线缆市场以每年
15%~20%的速度递增,电线电缆业在我国机械行业中的位置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中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线电缆生产国。
但是,近期全球电线电缆市场日趋成熟,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趋缓,增长幅度不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竞争的影响,世界电线电缆行业已经进入几大巨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在世界范围内纵横摆阖。几乎与韩国LS集团宣布进入中国的同时,全球领先的电缆制造商耐克森公司宣称,投资2200万欧元的新工厂耐可森(上海)线缆公司已于4月份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先进的特种电缆开始在中国生产。此前,中国市场所需要的高档电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虽然中国本土的生产商数量高达7000多家,但几乎都集中在低档领域靠低价格抢夺市场,这也成为国内企业的发展瓶颈。目前在利润空间大的高档电缆领域,中国市场完全被跨国巨头抢占。
受金融危机,是对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冲击,产业发展转入低谷,更是对电线电缆思想观念的一次洗礼。
企业使出“密稽”扩大生产
面对挑战,电线电缆企业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有的企业紧跟市场需求,加快科技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有的企业主动改变营销方式,坚持“两条腿走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有的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员工培训,苦练内功;有的企业抢抓低成本的机遇,加大投入,积极上马新项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启动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今后几年里将持续对电力、铁路、交通、能源、通信、船舶等产业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据市场分析,今年全国电线电缆销售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近三年,电力导线和电缆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这无疑为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电网建设给电线电缆行业带来大商机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未来5年主干网建设规模大幅增加,国家电网公司打算近两年内建成两条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一是晋东南-南阳-荆门的交流工程,另外一条是云南昭通-广西桂林-广东惠东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据专家预计,到2020年特高压及跨区电网的输送容量将为2.1亿kW。到2020年特高压交流加直流的市场一共是4060亿元,其中交流为2560亿元,直流为1500亿元。
有评论说,电线电缆行业虽然只是一个配套行业,却占据着中国电工行业1/4的产值。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它产品种类众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电力、建筑、通信、制造等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电线电缆还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
在大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的背景下,必将掀起新一轮电线电缆行业发展高潮。
我国电缆企业如何突破发展中的一些瓶颈
受金融危机影响,使我国电缆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克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市场环境的骤变,以及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电缆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保持健康较快发展,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中国电缆企业如何接轨国际市场?
经常有媒体宣传,说某某电缆已经跨出了国门,挺进了国际市场。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电缆企业出口额呈现增长态势,不少企业国际化贸易战略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但通过调查分析,我国电缆企业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我们出口方式有:
1、大多采用与“国字号”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配套出口;
2、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链,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3、通过国外代理商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投标等方式,将自己的产品间接的推出国门。绝大多数电缆企业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外直接销售平台,实现对海外市场的自主控制,中国电缆与国际市场之间还有一道高高的“防火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缆制造大国,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叫得响的世界电缆品牌,还没有一家中国电缆企业真正迈进世界级企业的殿堂。所以,中国电缆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不仅要追求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在全球化品牌形象、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的世界级企业。目前,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提升国内制造业的水平,缩短与跨国企业在全球视野、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差距。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营销模式,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销售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国际贸易人才,逐步适应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改变过分依赖间接出口的局面,拆掉我们与世界市场之间“防火墙”,最大限度地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使我们的电缆企业在世界占有应有席位。
二、如何应对市场骤变带来的风险?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使得企业诸多未知的风险,需要我们持续地予以关注,有效地予以应对。
1、上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原材料铜价大幅上涨,电线电缆企业购进原材料银根吃紧,资金周转缓慢;而铜价大幅下跌,企业来不及消化原材料,出厂价格急速下跌,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与“时间差”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影响逐渐释放到实体经济层面上,比如,去年和今年铜价波动幅度高达70%-80%,铜材价格的剧烈波动,使电缆企业根本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这主要因为,电线电缆制造所依赖的有色金属业高度国际化、市场化,该行业是我国较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点产业,其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关联十分紧密。电解铜等原材料期货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动在国内市场的反应同样十分敏感,自2008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逐渐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有色金属业供求关系受到很大影响,电解铜、电解铝等价格剧烈波动,势必影响电线电缆制造等下游产业。其次,电线电缆制造业的本身属性使其在危机中“为铜所困”。电线电缆产品原材料的60%左右为铜材和铝材,导致其对上游产业的依赖非常明显。因此,上游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传,导致电缆行业的“电解铜和电解铝困局”及其影响不言而喻。
2、行业“竞底”行为加大了企业的生存风险。竞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民族性之一。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到现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没有任何借口”等,无一不浸透着竞底精神。竞底如同魔法,它使中国制造迅速崛起,但也如同一道咒语,使中国企业沉迷于低层次的发展,缺乏转型的动力。竞底就像打篮球,底线通常是指球场两端的界限,当球一出底线,就意味着一方失败,另一方取得发球权。竞底就是不断向底线靠拢的过程,犹如一个人不断向悬崖迈进,而当他跨越悬崖的顶点,不可控制地下坠,那个顶点就是底线。中国的乳制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往鲜奶中掺水,为了掩饰稀释后的鲜奶中蛋白质含量太低的事实,他们就添加三聚氰胺以便蒙混过关。当然,在添加三聚氰胺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底线--他们在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出口乳制品中都没有添加。而且,他们觉得添加少一点应该不会出事,他们都心存侥幸地觉得,只要控制好了三聚氰胺的含量,掺假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但三鹿集团率先打破了这条底线,它在每公斤奶粉中添加了2563毫克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婴儿死亡,从而引爆奶粉事件。我们电缆行业也不例外。电线电缆行业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近年来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内频频出现企业间为争夺市场而竞相压价,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现象,不仅造成市场非理性的无序竞争加剧,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使我们电缆企业面对严重的诚信危机,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的短期投资和过度投资带来了资金风险。目前,我国电缆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达60%-80%,有的甚至超过80%。很多企业在用别人的资金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用短期有限的资金进行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此外,电缆企业在外的呆坏帐也在不断的增长,不少看似赚钱的项目,到头来却亏了本。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这种举债经营的方式存在很大风险,一旦企业的现金流断裂,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例如,我们知道的德隆集团、东星航空、韩国大宇集团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纷纷在一夜之间消失,最近,通用汽车公司等很多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时的破产,应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新合同法的解释给合同履行带来新的风险。《合同法》于5月13日对有关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齐鲁晚报》有一篇报道,山东信发公司与德诚公司签订了三年的氧化铝合同,但由于金融危机,材料大涨时供方不愿意供货,材料下跌时需方不愿意买货,这起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典型的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了这起上亿元的商务纠纷大案,最后经省高院调解结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新的合同法解释增加“情势变更”条款,给部分因价格波动而拒绝履行合同带来了借口,造成合同履行的障碍,进一步增加了买卖双方的合同执行风险。面对新的司法解释,我们电缆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研究如何在情势变更的情况下,建立一套预警应对机制。
三、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电缆市场?
电缆市场在不断变化,变化是自然规律,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才是电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而管理与技术是电缆企业腾飞的双翅,如果电缆企业不能对这两个基础环节实施有效的创新,那么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电缆企业拥有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电缆产品,仅卖出三流的电缆价格。创新和创意无处不在。管理创新的根本内涵在于,管理要不断地被坚持,要持之以恒地优化流程、控制成本、提升品质、提高效率。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没有竞争的优势,避开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并独占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在技术研发环节,企业应始终坚持市场和用户导向,既要关注电线电缆市场的普遍需求,又要善于发掘潜在的个性需求,通过对新技术、新功能、新材料的发掘和利用,研制出超越用户期待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国过热的经济增长开始有了暂时的停顿甚至减速,但这“冬天”最寒冷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华为的冬天》我们并不陌生,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预言,警示我们时刻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进。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庞大的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电线电缆行业新一轮发展的希望所在。电线电缆行业仍然是充满机遇的“朝阳”产业。正如阿里巴巴马云所讲的那样,未来企业的发展要有开放的胸怀、分享的精神、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全球化的眼光。我们相信,困境的跨越往往带来的将是市场的创新,凤凰的涅磐迎来的将是电缆行业的新生。(摘自国家电网)
特种电缆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3年,中国船用电缆的生产总值达到3000万美元,其中,2000万美元的产品用以出口,其余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研究表明,中国的船用电缆出口市场在未来十年将以5%的年增长率递增。有预测显示,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在21世纪前10年将按10%~15%的速度增长,因此未来一个时期内,电线电缆将迎来一个需求的旺盛期。毫无疑问,在电线电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是那只是局限在传统电线电缆市场。
我国的电线电缆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但对于一些特殊需求还是很难满足,基于这种状况,特种电缆市场正脱颖而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的重视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船用电缆、安全防火电缆、机车车辆电缆以及核电站用电缆等其他特殊应用的电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些以热塑绝缘或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特种电缆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低烟、无卤、防火等特性,所以容易安装、环保,而且安全防火。在发生火灾时,烟释放量、毒气释放量极低,无腐蚀性,能给人员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再如核电站电缆,其主要分布在核站的核岛、常规岛和BOP各部分,用于电力传输、控制、计算机、仪表等,一座核站所需电缆的种类基本与火电站相同。但由于核电站电缆对无卤、低烟、低毒等技术性能要求十分严格,我国目前仅能生产制造核岛外围用电线电缆,其余目前大多只能依赖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0MW,占我国总发电量的17%。核电站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核电站用电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据有关专家预测,每建设百万千瓦装机容量需要电缆约2600公里,按照我国关于核电发展最新规划,预计2004~2015年期间将需电缆总量78000公里以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核电站建设用电线电缆主要是电力电缆和控制和仪表电缆。电力电缆除用于120V~13.8KV的电机和其他设备(测量控制仪表、阀门、盘、空调器等)的配电外,还可用作照明系统供电电缆;控制和仪表电缆用于仪表和控制装置供电和信号控制、联锁和监测等,在电站电缆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通讯系统电缆从电压分类上仍属于控制电缆,主要用于电话通讯系统、广播和撤离报警系统、气衣通讯系统、维修通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风电电缆行业总产值将迅速增长
在各类可再生能源中,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建设可行性来看,风能最具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有利于再生能源发展的鼓励政策,为该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德意志银行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风电发展正进入迅速扩张时期,风能产业将保持每年20%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该行业总产值将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
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风能电缆的研发刚刚起步,国内大部分此类电缆产品均需要进口。据悉,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对此并没有专门的布局,主流光纤光缆企业均没有上马或者刚刚介入该领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量产的能力。
据了解,风能电缆由于风力发电的环境恶劣,风机使用年限较长,且电缆随风机不断旋转,对电缆的性能要求较高,故我国风能电缆一直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业内人士呼吁,研发并采用国产风能电缆已迫在眉睫,高端风能电缆国产化道路任重道远,这必须引起国内电缆企业的高度重视。
201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9亿千瓦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1日表示,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力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到2010年,电力装机总量将超过9亿千瓦。
张国宝在2010年全国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说,目前,全国水电装机从“十一五”初期的1.17亿千瓦增加到去年底1.97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2412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三位;核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国在建的核电基地已经达到23个,总共为2540万千瓦,中国已成为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张国宝表示,中国火电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十一五”期间,中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6417万千瓦。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重从“十一五”初期的43.37%提高到67.11%,高效的清洁机组已经成为燃煤发电的主力。
张国宝指出,必须加大小火电的淘汰力度,这是优化电力结构的要求。目前全国30万千瓦以下的纯凝火电机组约为7000万千瓦,火电单机的平均规模只有10.31万千瓦,与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比较,中国在机组平均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只有进一步优化火电结构,提高单机容量,提升机组水平,才能从电力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强国。
轨道交通电缆需求标准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高潮迭起、风起云涌、好戏连台。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建筑、冶金、电线电缆、电气、通信信号、工程机械制造和机电设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都可以从中收益,而其所涉及的每一个行业,都离不开电线电缆。可以说,电线电缆制造业是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它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用电线电缆的品种很多,按使用场合、用途、功能等的不同,可分成站内、线路、机车用;高压与低压;电力、控制、无线通信与仪表计算机用等。
由于轨道交通运行的环境和使用的非凡性,所用电缆大都要求低烟无(低)卤、阻燃、耐火、耐油、耐紫外光、耐潮、防水、防霉、防鼠等,南方还要求防白蚁。适用于南方湿热气候和多蚁环境的高低压电力电缆、低烟无卤电缆、云母带绝缘耐火电缆、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泄漏同轴电缆等,将有良好的市场机遇。地铁区间隧道、地铁车站、设备安装、消防等建设则需要大量的电力电缆(轨道交通通常采用强电方式进行动力供给)、通信电缆、隧道非凡用电缆以及漏泄和射频电缆等。隧道和地铁车站用照明电线电缆也是一大亮点。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按照当前的技术,轨道应答器必将大量使用,这就为轨道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轨道交通用电缆中电力电缆将主要是直流牵引电缆、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绿色环保电缆、自控温电缆等特种电缆。信号电缆主要集中在地铁用、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通讯电缆、通讯光缆等品种。漏泄同轴、射频电缆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看来,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大潮中,国内电线电缆企业有理由也有实力对未来满怀憧憬。
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成电线电缆材料新宠
电线电缆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不管是电线本身还是外部护套料都对原料有着具体的要求,尤其是目前对于中高端护套料的质量要求也需要一种新的材料来满足。
而TPEE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材料,这种材料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能,包括耐冲击耐疲劳耐热耐冷耐摩擦等等,凭借着这些性能,TPEE迅速进入电缆护套料市场,弥补了电线电缆中高端的空白,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特种电缆市场,如船用,矿用,军工,航天以及一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电缆护套。TPEE正在以其越来越快的速度成为特种电缆行业的宠儿。但是,目前国内专业研发生产TPEE的厂家并不多,所生产的TPEE性能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目前对于TPEE这种材料的生产和改进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也决定着未来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趋势,电缆行业将越来越多的依赖TPEE,TPEE也正以其优异的性能征服着广大电缆厂商。
第三篇:2014年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机遇(精选)
2014年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机遇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电力市场的有效拓展要依靠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来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以及现代化技术的逐步兴起,给电力企业员工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市场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电力行业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变得更多。为了提高电力销量,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对企业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国家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扩宽电力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电力部门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电力市场实现扩大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电力是国家基础行业之一,并尽可能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予以完善。
一、转变思想,树立竞争意识
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市场,思想又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扩展电力市场,企业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明确以市场为主体的竞争策略,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树立竞争意识,培养效益观念,加强市场管理,并结合党中央的政策规章,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市场消费者信任企业,从而最大限度的拓宽电力市场。例如,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云南某电力企业就立足整体,抓住机遇,树立了竞争意识,并不断完善自身的企业形象,在机遇面前没有错过,准确掌握了市场定位,扩宽了电力市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完善电力市场规章制度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基础,电力市场的有效扩展也是如此。由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就使得我国有关电力市场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有效拓展电力市场,党和国家一定要健全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电力法》和相关法律为依据,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予以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说,要细化电力市场的准入规则,明确电价,规范企业的行为,并制定配套的监督管理法规,明确违法的具体惩罚措施,从而规范企业行为,保证市场的公开性和科学性,净化电力市场,确保其进一步拓展。
三、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电力市场并拓展新市场
想要增加社会用电数量,并逐步拓展电力市场,就要坚持供电以客户为核心,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构建电力市场。首先,电力企业要保证供电质量,质量是市场得以拓宽的主要因素之一,质量过硬,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用户;其次,在工作的具体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基础上,也要确保安全生产,定期对供电设施进行检查维修,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逐步提高设施的使用年限;最后,要完善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创新服务意识,并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对电能供应的满意度,从而找到企业的不足,满足客户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分配不协调,各地区对电能的需求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电能使用的中心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想要拓展电力市场,就一定要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用电结构,开辟新兴市场。对此,企业可以建立跨区域电网,使电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有效调节,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来平衡电价。此外,企业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政策促销活动,实行以电代油、以电代柴、以电代煤等形式,并加强对电动汽车、热泵设备、电热锅炉等产品的推广,从而逐步增加电能在市场消费中的占有率。例如,一旦进入夏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使用空调的数量就会大幅提高,用电情况也会增加。国家针对这样的现象,对蓄冰制冷空调的电价方面实行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逐步拓宽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想要有效拓宽电力市场,企业就一定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
第一,企业要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坚持先进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完善他们的技术能力。第二,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派遣有能力的员工对外学习交流。第三,企业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做好岗位选拔工作,在保证员工具有高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完善他们的道德素质,树立他们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从而进一步拓展电力市场。
第四篇:通信网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经过对《通信网规划与实务》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对电信网的概念、结构和主要的技术基础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也让我学到了关于电信网规划基础的许多知识,甚至是利用图论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在电信网的规划之中。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们的处理通信网的实际规划有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整体概念。在期末对于两江省的通信网规划的综合性作业更是将我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真正用到了实处,通过我们自我的规划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所学,从而学以致用。
本次综合作业是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对两江新区进行通信网的三年滚动规划,我担任了我们组的组长,所以更加感觉到任务的艰巨。因为以前对这方面的接触比较少,也没有做个类似的课程设计,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不免显得比较吃力。对于通信网三年滚动规划的整体把握不是很清晰,在开始对于任务的分配上无从下手。在经过对导演组给的关于两江新区资料的仔细研究、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以及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通信网规划的相关信息后,对此次的综合性作业的方向有了整体性把握后,才开始了对于任务的分配和规划的设计。其实有时候事情的前期准备比做事情来的更为重要。
此次对于两江省通信网三年滚动规划的作业完成,不仅让我们强化了《通信网规划与实务》书中的关于电信网规划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是让我学会了运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因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结合大家的思想和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任务。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所以作为组长应该清楚组员的能力有优势所在,让大家能够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完成好本次的任务。这次的作业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团队组织能力,可能作为组长,会比较累,但是我觉得也是一次机会,不仅让我学习到了课本和实践知识,也让我学到了人际间的沟通交流,和如何对团队进行管理,任务分配等实践能力。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为思考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不管是在我们本次的规划设计中,还是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这都是一项需要我们永远保持的习惯。多学习,多思考,这样将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
第五篇:通信网总结
第一章 通信网概述
1.1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
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 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 H=1/2*N(N-1)。
Ø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 H=N-1。
Ø 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 H=N。
Ø 总线形网:优点:①节点接入方便②成本低,缺点:①传输时延不稳定②若传输总线损坏,整个网络会瘫痪。
非基本结构:Ø 复合网:吸取了网状网和星形网的优点。Ø 格形网:由网状网退化而成,线路利用率提高,经济性改善,但可靠性降低。Ø 树形网:星形网拓扑结构的扩展。与星形网相比,降低通信线路成本,但网络复杂性增加。Ø 蜂窝网:无线接入网的常用结构。
1.5 试述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答:①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②信息传输的透明性和传输质量的一致性③网络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1.6 什么是三网融合?技术基础是什么?
答: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在高层业务应用上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 IP 协议是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 传送与交换
2.1 有线传输媒质包括哪几种?及应用场合。
答:对称电缆(双绞线)市话用户线路,局域网。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天面馈线。光缆:大容量、长距离数字信号传输。均衡器、再生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中继传输系统。
2.2 无线传输信道有什么特点?从技术角度看,无线通信技术可分哪几类?按功能,无线通信系统分哪几类?
答:特点:(1)频谱资源有限(2)传播环境复杂(3)存在多种干扰(4)网络拓扑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技术角度: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功能角度:信息传输系统:地面微波中继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系统;接入系统:陆地移动通信系统(PLMN),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3 信道复用的原理,及信道复用的各种方法。
答:原理:将一条线路分成多个子信道来传送多路信息,各个子信道彼此正交。主要方法:频分复用 FDM,时分复用 TDM,码分复用 CDM
2.4 时分复用分哪几种方式?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同步时分复用 STDM 和异步时分复用 ATDM。STDM:固定分配时隙对多个输入设备的信号进行组合。采用固定帧长,存在空闲时隙。ATDM: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无空闲时隙,效率比 STDM 高。
2.5 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作用?
答:传输设备: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的设备。传输复用设备:将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的设备。
2.8 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答:多址接入方式:网内不同地址的用户独立地访问公共媒质或公共信道,通过某种方式区分不同的用户,实现用户间通信。动态分配接入方式:通过非竞争信道访问机制(控制接入)或竞争信道访问机制(随机接入)来访问信道。
2.10 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 交换异同。
答:电路交换: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在物理层上的复用),通信时双方之间需要建立专用的电路(路径)作为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线路,帧长固定。分组交换:将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干短的分组,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在网络层的复用)和存储-转发方法,分组长度可变。ATM 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用技术,属于快速分组交换,ATM 的分组单元长度固定。
2.11 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答:虚电路:需要端到端的连接,仅在连接建立阶段需要目的地址,分组按顺序发送到目的地址,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通信子网负责。适合长时间的数据交换。数据报:不需要端到端连接,每个分组都有目的地地址,分组可能不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主机负责。适合军事通信、广播通信。
2.12 说明逻辑信道和虚电路的区别。
答:逻辑信道是 DTE 和 DCE 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 DTE 的通路,DTE 之间通信结束后,虚电路随之拆除,而逻辑信道永远存在。
2.13 给出接入网定义,列举三种接入网技术。
答:接入网是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网络,有时也称用户网。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光纤到户(FTTH),卫星通信。
第三章 网络体系结构
3.1 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答:现代通信网结构复杂,要实现不同网络、不同制造商设备在不同层次上的互联,就需要整个通信网必须有一个体系结构,使得在这种体系结构下的设备,只要在某一共同的层次上遵守相同的通信协议,就可以实现该层次上的互联互通。
3.2 画出 OSI 参考模型,并简述各层主要作用。
答:(1)应用层:用户接口、应用程序(2)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加密(3)会话层:会话的建立和结束(4)传输层:端到端控制
(5)网络层:路由,寻址(6)数据链路层:保证无差错的数据链路(7)物理层:传输比特流
3.3 比较 TCP/IP 体系结构与 OSI 参考模型之间的异同。
答:相同之处:
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2、协议栈中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3、根据网络不同的功能对网络分层;不同之处:
1、OSI 参考模型明确了服务,接口和协议3个概念;
2、OSI 参考模型是在协议发明之前就产生的,而 TCP/IP 模型是在协议后出现的,TCP/IP 模型只是这些己有协议的一个描述而己;
3、层次的数目不同(OSI参考模型有7层,TCP/IP 模型只有4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丶传输层和应用但其它的层不同)
3.4 简述 TCP/IP 体系结构及各层功能
答:TCP/IP 体系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事实标准,整合了 OSI 模型的高三层功能。(1)网络接口层:TCP/IP 的最底层,提供数据的传送方法,将 IP 地址映射为网络使用的物理地址。(2)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报送到目的主机。(3)传输层:负责应用进程间的端-端通信。(4)应用层:TCP/IP 协议族的最高层,规定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联网。
3.5 试举例说明为什么一个传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
答:TCP 连接通过三次握手来保证连接的正确建立,同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 窗口大小信息。以下步骤概述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计算机联系服务器计算机的过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置位的 TCP 报文,其中包含连接的初始序列号 x 和一个窗口大小(表示客户端上用来存储从服务器发送来的传入段的缓冲区的大小)②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SYN 报文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和 ACK都置位的 TCP 报文,其中包含它选择的初始序列号 y、对客户端的序列号的确认x+1 和一个窗口大小(表示服务器上用来存储从客户端发送来的传入段的缓冲区的大小)③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返回的 SYN+ACK 报文后,向服务器端返回一个确认号 y+1 和序号 x+1 的 ACK 报文,一个标准的 TCP 连接完成。TCP 使用类似的握手过程来结束连接。这可确保两个主机均能完成传输并确保所有的数据均得以接收。
3.6 文件传送协议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答:FTP 协议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两条 TCP 连接,一条是控制连接,用于传送各种 FTP 命令,一条是数据连接,用于文件传送。服务器端根据客户端传递过来的 FTP 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3.7 分组话音、文件传送、远程登录,选择哪种 TCP/IP 传输协议(TCP 或 UDP)较为合适?答:分别用 UDP、TCP、TCP。
第 6 章 电话通信网
6.1 什么是长途网?画图说明我国二级长途网的网络结构。
答:由多个长途编号区的本地网所构成通信网,可称为通信网。图见书图 6.7。
6.2 长途网中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和设置原则是什么?
答:长途两级网将国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两个等级,省级(直辖市)交换中心,用 DC1 表示,和地(市)交换中心,用 DC2 表示。职能:DC1 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业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 的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设置原则:ü 直辖市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 DC1(含 DC2功能)ü 省会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 DC1(含 DC2 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两个 DC1 和若干个 DC2.ü 地(市)本地网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的长途交换中心均为 DC2.6.3 什么是本地网?画出分区双汇接网络结构示意图,并指出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的原因。
答:本地网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居间中继线、接入电路和话机终端等组成的电话网。
图见书图 6.4.分区双汇接结构比分区单汇接的可靠性高,当网络规模大、局所数目多时比较适用。
6.4 试说明国际网的网络结构。
答:国际电话网是由各国(或地区)的国际交换中心(ISC)和若干国际转接中心(ITC)组成的。国际电话网通过国际转接中心 ITC1、ITC2 和国际交换中心ISC 将各国长途电话网进行互连,构成三级国际长途电话网。各 ITC1 之间以网状网互连,ITC1 与所属的 ITC2、ITC2 与 ISC 以星形方式连接。
6.5 什么是路由?基干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和最终路由各有什么特点?
答:对于不属于同一交换中心的两个用户,当用户有呼叫请求时,在交换中心之间要为其建立起一条传送信息的通道,这就是路由。基干路由:构成网络基干结构的路由,呼损率小于等于 1%,基干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呼损率小于等于 1%,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高效直达路由:没有呼损指标要求,话务量允许溢出至规定的迂回路由上。最终路由: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以选择的最后一种路由。
6.6 路由选择结构和路由选择计划各有哪几种类型?答:路由选择结构分有级和无极两种结构;路由选择计划分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两种,其中动态选路又包括时间相关选路、状态相关选路和事件相关选路。
6.7 路由选择的主要规则有哪些?
答:确保传输质量和信令信息的可靠传输;有明确的规律性,确保路由选择中不会出现死循环;一个呼叫连接中串接的段数应尽量少;能够在低等级网络中疏通的话务应尽量在低等级中疏通。
6.8 A 到 B,C 到 D 应如何选择路由?答:A 到 B:A-E-BC 到 D:首选 C-D,其次 C-E-D 或 C-F-D,最后 C-E-F-D
6.9 请说明我国 GSM 移动网网络结构
答:我国 GSM 话务网目前采用汇接制,大多数省份或直辖市采用三级网的网络结构,即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和全国网。各省设置一对
TMSC1,各 TMSC1之间网状连接,构成全国网;各省设置一对或多对 TMSC2,TMSC2 之间网状网连接,并与其归属的 TMSC1 连接,构成省内网;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移动端局(MSC),并设立一个或多个 HLR,MSC 与所属的 TMSC1 和TMSC2 之间为星形连接。
6.10 画图说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IMT2000 的构成。答:见书图 6.20
第七章 数据网
7.1 试述组成分组交换网的设备及其功能。
答: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连接这些交换设备的链路、远程集中器(含分组远程集中器(含分组拆装设备)负责非分组型终端的集中接入和将数据打包成分组数据、或将分组数据恢复成非分组终端能够识别的数据;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对分组网络进行管理功能。
7.2 简述 DDN 网的组成并给出 DDN 网的结构
答:一个 DDN 主要由本地传输系统、交叉连接和复用系统、局间传输及同步时钟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组成。DDN 网的结构见书图 7.6。
7.3 简述帧中继网的定义、功能及特点。
答:帧中继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其中的用户信息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继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帧中继的特点:有按需分配带宽,网络资源利用率高,采用虚电路技术,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兼容多种协议,支持多种数据用户。
7.4 简述 ATM 网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接口。
答:采用 ATM 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可以分为共用 ATM 网、专用 ATM 网和 ATM 接入网;主要接口有 UNI、NNI、B-ICI、DXI、FUNI五种。
7.5 简述局域网的几种访问控制方式及特点。
答:局域网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CSMA/CD 原理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令牌环适用于环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能够提供优先权服务,实时性高,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令牌容易丢失;令牌总线主要用于总线形或树形网络结构中,优点是各工作站对媒质的共享权力是均等的,可以设置优先级,也可不设;吞吐能力好,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轻负载时,线路传输效率低。
第八章 IP 网
8.1 简述 IPv4 的地址划分方法及 IPv4 的缺点。
答:IPv4 使用 32 位地址,分为 A、B、C、D、E 五类。32 为地址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后面的部分代表局域网地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 IP地址段:127.X.X.X 给本机地址使用;224.X.X.X 为多播地址段;255.255.255.255 为通用的广播地址;
10.X.X.X、172.16.X.X 和 192.168.X.X 供本地网使用。缺点:① 地址空间有限;② 路由表随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长,造成选路困难;
③ 地址分配与配置复杂,不支持真正的即插即用;④ 支持的服务类型有限;⑤IPv4 的可变长选项字段可提供额外的特殊功能,但会影响路由器
性能使得它们很少采用;⑥ 安全性差。
8.2 简述 IPv6 与 IPv4 相比的优点。
答:报头简化、扩展灵活;地质结构层次化;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在网络层实现认证与加密;满足多种服务质量要求;更好地支持移动通信。
8.3 IPv4 向 IPv6 过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分别用什么技术?
答:IPv4 向 IPv6 过渡,需要解决两种场合下的通信问题:一是被现有 IPv4 路由体系相隔的局部 IPv6 网络之间如何通信;二是如何使新配置的局部 IPv6 网络能够无缝地访问现有 IPv4 资源。对于第一类问题,可以使用隧道技术或双协议栈技术解决;对于第二类问题,可以使用双协议栈技术或地址翻译与报头转换技术。
8.4 给出 IP 电话网基本模型。
答:IP 电话网主要包括 IP 电话网关、IP 承载网、IP 电话网管理层面及电路交换网接入几个部分。IP 电话网的基本模型见书图 8.14
8.5 IP 电话网与 PSTN 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1)节省带宽。PSTN 使用电路交换,消耗的带宽为 64Kkbps,而 IP 电话只需 6~8Kkbps(甚至低于 2.4Kkbps),从而节省了带宽,降低了成本。(2)通话费用低。成本的降低,使通话费用随之下降,尤其是长距离通信。(3)可以方便地集成智能。IP 电话网继承了计算机网的智能模块,可以灵活地控制信令和连接,有利于各种增值业务的开发。(4)开放的体系结构。IP 电话的协议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利于各个厂商产品的标准化和互相连通。(5)多媒体业务的集成。IP 电话网络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为将来全面提供多媒体业务打下了基础。
第九章 通信网规划
9.1 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定性预测分析的方法?
答:也称直观预测法。适用下面两种情况:ü 对缺乏历史资料的业务进行预测;ü 着重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9.2 常见的时间序列预测技术有哪些?试分析它们的具体应用场合。
答:主要有:时间序列外推预测法,包含线性模型、指数和幂函数模型,线性模型常用于电话用户的发展预测,指数模型通常适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及新业务发展初期业务量的预测;幂函数适用于长途电话业务量的预测。成长曲线预测法,包含 Gompertz 模型和 Logistic 模型,适合呈现从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增长期到饱和期的 S 型增长趋势的业务类型,例如某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的预测。
9.3 试述成长曲线的预测方法通常应用的场合。答:成长曲线预测法,包含 Gompertz 模型和 Logistic 模型,适合呈现从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增长期到饱和期的 S 型增长趋势的业务类型,例如某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的预测。
9.4 试述线性回归预测中,统计检验方法的作用。
答:根据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需要用统计学中模型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第十章 支撑网
10.1 支撑网的作用是什么?主要由哪些网络构成?
答:支撑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通信网功能,提高整个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专门网。包括 No.7 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10.2No.7 信令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信令传递速度快;信令容量大;灵活性大;安全可靠性好;使用范围广;具有提供网络集中服务的功能;
10.3 简述 No.7 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各部分构成。
答:采用四级功能结构:第一级(MTP-1)是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第二级(MTP-2)是信令链路功能级;第三级(MTP-3)是信令网功能,由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组成;第四级(UP)由不同的用户部分组成;
10.4 简述我国 No.7 信令网的基本结构和各级连接方式。
答:我国 No.7 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称为高级信令转接点 HSTP;第二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 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 SP。第一级 HSTP 采用 AB平面连接方式,是网状连接方式的简化形式;第二级LSTP 到 LSTP 和未采用二级信令网的中心城市本地网中的第三级 SP 到 LSTP 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大、中城市两级本地信令网的 SP 到 LSTP可采用按信令业务量大小连接的分区自由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10.5 给出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等级结构,各级主要采用哪些同步措施。
答:我国的网同步方式是分布式的、多个基准时钟控制的全同步网(见书图10.13)第一级是基准时钟,由铯原子钟或 GPS 配铷钟组成;第二级为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时钟,分A、B类;第三级时钟是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
电话网的质量要求:失效率(λ)修复率(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BF=1/λ;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MTTR=1/µ
系统有效度(A)A= MTBF /(MTBF+MTTR);系统不可利用度(U)U =1-A =MTTR/(MTBF+MTTR)
呼损率:用户数大于信道数时,会发生多用户同时要求通话而部分用户不能通话的情况,即损失话务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
接续时延或拨号时延:拨号后时延是指用户拨完最后一位被叫号码至获得网路响应的时间,包括用户收到网路响应如听回铃音,忙音、录音通
知、和终端提示音等
响度:话音音量;清晰度:话音可懂度;逼真度:话音音色
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网络宽带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网络管理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NGN不是一个通信标准,而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类似于生活中的“小康”概念。
NGN的基本特征: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
NGN的特点: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接口与传统网络互通;具有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识体系,并能将其解析为IP地址以用于IP网络路由;同一业务具有统一的业务特性;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业务功能独立于底层传送技术;适应所有管理要求,如应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
NGN九大支撑技术:IPv6;光纤高速传输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3G移动通信系统;IP终端;网络安全技术
FDM的基本原理:把一条公共信道上可用的传输频段分割成多个较窄的子频段,每一个子窄带频段作为一个独立的信道传输一路信号2.把各路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的频率上,各自占有不同的子频带,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送入线路传输。3.在线路的输出端用滤波器分路,再进行解调,恢复各路信号。FDM的主要优点:实现容易、技术成熟、能较充分地应用信道带宽。缺点:由于保护频带占用了一定的信道带宽,因而大大降低了效率;信道的非线性失真改变了信道的实际频率特性,易造成串音和互调噪声干扰;所需设备随信号路数的增加而增多,不宜小型化;FDM不提供差错控制技术,不便于性能检测。FDM适合传送模拟信号。
TDM基本原理:1.复用信道的通信时间被划分成一定长度的一个个帧,每一帧的时间又被划分成更小的n个时隙。2.以某种方式把各路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时隙上,按时隙区分信号,然后将多路信号组合起来进行传输,但每一路信号的频带是相同的。3.在接收端,可用时分多路复用器把各路信号分开,但要求接收端的时分多路复用器与发送端的时分多路复用器保持同步,以便正确区分并接收各路信号。
TDM的优点:不存在保护频带,信道传输效率高;信道占用频带窄,容量大。缺点:通信双方必须保持时隙时钟同步,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
收各路信息。
CDM基本原理:在码域上多路信号调制在不同的码型上进行复用。每个信道分配不同的基本地址码序列,使得不同信道分得的码序列彼此正交,接
收机只要对其欲接收的信号的地址码进行相关检测,即可获得信号。
CDM特点:占用相同的频带;占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正交的地址码,信道在码域上正交。
FDMA基本原理:1.FDMA以传输信号的载频频率的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2.不同移动用户的发射信号之间的正交性是通过频域中的带通
滤波器获得的,是窄带的,不适用于具有各种传输速率的多媒体通信。3.FDMA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信道运行于完全不同的频带。
TDMA基本原理:1.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2.时隙的分配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动态的。3.时隙是固定的,称
为同步TDMA(STDMA:Synchronous TDMA),STDMA可以是宽带的,也可以是窄带的;4.时隙是动态的,称为异步TDMA。
CDMA基本原理:1.CDMA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2.CDMA是一种扩频技术,本质上,扩频为每个用户信号标记了唯一的目的地址。实际产生的宽带扩频函数并没有真正正交,因此,存在各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多址干扰。
交换方式的分类: 按交换的信号类型分:电子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光交换。按交换的信号带宽分:窄带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宽带交换: 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按局内处理信号的方式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UD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只提供在IP的范围外的两种额外服务:解复用和数据差错检查;2.每个UDP报文不仅发送用户数据,还传送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协议端口号;3.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以及流量控制等功能;4.可靠性由使用UDP的应用程序来解决。
UDP传输特点:1.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2.UDP信息包的标题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3.UDP不做错误校
正,只是简单地把损坏的消息段扔掉;4.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但不保证可靠交付;5.UDP是面向报文的,报文大小由应用程序决定。TCP的可靠数据传输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连接。
帧中继与X.25的主要差别: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中间节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在第二层而不是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省掉了一个层的处理;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可见,帧中继可以节省X.25的许多开销。帧中继特点:帧中继减少了用户与网络之间接口的协议功能以及网络内部的处理需求,从而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吞吐率;帧中继的流控及差控由
高端进行;用户数据从源到目的地,高层产生的响应在帧中捎回;帧中继吞吐率可比X.25提高一个数量级,访问速度可达2Mbps;
固定电话网的三级结构:本地网;长途网;国际长途交换中心。
智能网组成:业务交换点;业务控制点;业务数据点;智能外设;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生成环境
分组交换网原理:分组交换:结合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将信息分成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的带宽。分组交换优点:出
错少,线路利用率高;分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X.25协议是常见公共数据网协议;公共数据网一般也称为X.25网络.数据网的构成:硬件构成:包括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数据网的骨干网:一般采用网状结构或格形网结构;数据网的本地网:一般采用星型网等结构。数据网的分类:按不同角度的数据网分类(1)按照传输技术分类ü
网:每个数据站的收发信机共享同一个传输媒质(2)按照传输距离分类:ü
网:传输距离一般在50~100公里之内,以光纤为通信媒体ü
DDN网的结构:DDN网可分为核心层、接入层、用户接口层 ü的转接。ü交换网:由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ü广播城域局域网:传输距离一般在几公里以内,速率在10Mb/s以上。ü广域网: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信网络,通常包含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层以2Mb/s电路构成骨干节点核心,执行网络业务的转接功能,包括帧中继业务接入层为DDN各类业务提供子速率复用和交叉连接,主要有帧中继业务、用户接入业务和本地帧中继业务,以及压缩语音/G3传真用户入网。ü用户接口层为用户入网提供适配和转接功能,如小容量时分复用设备等。
ATM特点: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信息;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ATM的综合能力;灵活的动态带宽分配与连接管理能力;对已有技术的兼容性 DDN的特点:ü传输速率高ü协议简单ü全透明传输ü灵活的连接方式ü电路可靠性高ü传输质量高、网络时延小ü网络运行管理简便 帧中继网定义及特点:帧中继是在传统分组交换技术和光纤传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提供面向连接的、将数据从甲地传递到乙地的、廉价的公共网;帧中继可看成是一条虚拟的租用线,用户租用一条两点间的永久虚电路,也可租用连接多个场地的永久虚电路;用户租用一条线路,可整天以最大速率传送数据;取消了网内逐段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其移到端系统中进行帧中继的帧信息长度远比X.25分组长度要长,最大帧长度可达1600字节/帧
帧中继的优点:ü按需分配带宽,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网络费用低廉。ü采用虚电路技术,适用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ü不采用存储转发技
帧中术,时延小、传输速率高、数据吞吐量大。ü兼容X.25、SNA、DECNET、TCP/IP等多种网络协议,可为各种网络提供快速、稳定的连接。ü
继业务支持多种数据用户,如局域网互联,可应用于银行、证券等
局域网特点: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有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网状等五种结构;局域网的传输媒质:双绞线、同轴电缆等;ü
无线局域网网络结构:对等网络:网络中各主机地位平等,没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是最简单的一种无线局域网络结构。
基础网络结构:在基础网络结构中,无线中继站把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连接起来,并允许用户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以分为网桥连接型、基站接
入型、HUB接入型、无中心结构四种。
网络子系统(NS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HLR是一种用户的信息数据库,存储着本地区的所有用户的静态参数;2.HLR可以是物理性的也可
以是虚拟的,虚拟的HLR是指几个MSC公用一个物理HLR,内部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网络子系统(NSS)-访问位置寄存器(VLR):1.这是一种动态用户的位置信息数据库;2.存储那些临时在本移动交换中心作用范围内活动的用户
信息,如用户号码、所处位置区域信息等;3.VLR存储的数据也随该用户做跟踪修正。
3G技术的三种主要协议: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WCDMA核心网基于GSM的MAP网络,CDMA2000核心网基于窄带CDMA的ANSI-41网络。
TD-SCDMA基于GSM的MAP网络。核心网的演进趋势: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IP包长:üIP包由首部和实际的数据部分组成;ü数据部分最长可为65515字节
IPv6协议:ü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ü提供更多的服务:端到端IP连接、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隧道技术:ü将IPv6的分组封装到IPv4的分组中,封装后的IPv4分组将通过IPv4的路由体系传输,到达站点后再恢复出IPv6分组。
双协议栈:ü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内部让IPv4和IPv6协议栈同时存在;ü
地址翻译与报头转换技术:ü通过NAT技术实现IPv4和IPv6的相互转换。
路由器的组成要素:ü输入端口ü输出端口ü交换开关ü
ü
IP电话相关协议:ü路由处理器 UDP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语音数据的封装。TCP/IP协议在IP电话实现中的作用:üARP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电话的寻址功能。üIP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电话信令和语音数据的传输。ICMP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电话信令的封装。ü主要有H.323和SIP协议;ü我国的IP电话网中大都采用H.323协议,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IP电话协议。根据数据包使用的协议选择相应的协议栈进行处理; 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式: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令牌环、令牌总线;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主要为IEEE802 系列
IP电话网络模型中各部分主要功能:IP承载网络:用于传送IP电话的承载网,它可以是公网,也可以是专网。IP电话网关:完成对来自PSTN的语音业务流的编解码功能,并将压缩编码后的语音业务流打成包,通过IP承载网传给目的网关。网守:网守是一个可选组件,其功能是向H.323节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IP电话网络的管理层面:主要由网守和用户数据库、结算系统组成,负责用户的接入认证、地址解析、计费和结算等工作。传统电路交换网的接入部分:包括电话网、ISDN和数字移动通信网,它们构成了IP电话的主要接入部分。
IP电话网与PSTN的比较:相同:均采用分级网络结构。我国的IP电话网为三级结构:顶级网守、一级网守和二级网守。
不同:IP电话网的编号和寻址方式与传统电话网差别很大,由于IP电话网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网络,还要考虑和PSTN之间的互连问题。
IP电话网中使用的信令种类比传统电话网复杂。其外部信令用于IP网与PSTN的互通;内部信令用于IP网络内部的连接控制和呼叫处理。
通信网规划的概念:定义:为了满足预期的需求和提供可以接受的服务等级,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费用提供恰当的设备。
通信网规划功能:通信规划就是要在时间、空间、目标、步骤、设备和费用等六个方面,对未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的估计。
通信网规划的分类-CCITT的分类:战略规划:给出网络要遵循的基本结构准则;实施规划:给出实现投资目的的特定途径;发展规划:处理那些为适应目标所需要的装备的数量问题;技术规划:处理那些为了保证按所需要的服务质量满意的运行而采用的选择和安装设备方法。它对整个网络都是通用的,并保证未来网络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通信网规划的分类-其他分类:按规划的不同时间跨度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近期规划。ü按规划的范围分为通信网与业务总体规划、分类或分项的网络与业务规划、单种业务网或专业网规划等。ü按业务种类分为城域网规划、电话网规划、移动网规划、数据网规划、智能网规划等。ü按规划的方法和所使用指标分为定量规划和定性规划,定量规划与定性规划应相互结合,不应有所偏废。
用户预测和业务量预测主要方法:直观预测法常用的直观预测法;专家会议法;特尔裴(Delphi)法;综合判断法;ü时间序列预测法;相关分析预测法 直观预测法适用于:对缺乏历史资料的业务进行预测,如预测新业务的发展趋势;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如预测
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专家会议法:请一批专家或熟悉情况的人员开会讨论,确定预测值;这种方法适合于规模较大和比较复杂的预测课题,特别是战略级决策。
特尔裴法一种专家会议法的改进方法;主要方式是信件往来; 再将他们的意见经过综合、整理、归纳,并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综合加权系数预测法基本原理:对于与几种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的通信业务量,每次假定只有一种自变量(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自变量不变; 如
此分别地、逐个地独立进行只有一个自变量的相关分析计算,然后对每一种计算结果进行加权综合,求得综合的加权结果。
信令的定义:信令是在电话机或其他终端与交换局、交换局与交换局、交换局与各种业务控制点及交换局与操作维护中心等之间,为了建立呼叫
连接及各种控制而传送的专门信息,是控制交换机动作的操作命令。
信令的分类:按信令工作区域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信道分: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按功能:管理信令、线路信令和路由信令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七号信令系统将信令与语音通路分开,采用高速数据链;路传送信令,具有如下特点:信令传递速度快;信令容量大;灵活性
大;安全可靠性好;ü适用范围广;ü具有提供网络集中服务的功能.No.7信令属于局间的公共信道信令
No.7信令网的组成: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信令点:SP是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它可以是各种交换局和各种服务中心。信令转接点:通常把能将
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节点称为STP。信令链路:在两个SP之间传输信令消息的链路称为信令链路。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准同步方式又叫独立时钟法;各个数字设备节点设立互相独立、标称速率相同的高稳定度时钟;没有时钟间控制问题,网络简单、灵活;对时钟性能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同步方式:分主从同步方式和互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所有节点都以一个规定的主节点时钟作为基准;分为:ü直接主从同步方式;ü等级主从同步方式;互同步方式:网中没有特定的主节点和时钟基准,网中每一个节点的本地时钟受外来数字链路定时信号共同加权控制;
我国同步网的时钟等级:第一级是基准时钟,由铯原子钟或GPS配铷钟组成。第二级为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时钟(受控铷钟和高稳定度
晶体钟),分为A类和B类。第三级时钟是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设置在各省内汇接局(Tm)和端局,第四级时钟是一般晶体时钟,通过同步链路与第三级时钟同步,设置在远端模块、数字终端设备和数字用户交换设备当中。
多址接入技术:网内不同地址的用户通过独立地访问一公共媒质或公共信道接入到网络,并通过某种方式区分不同的用户,以实现用户间的通信 电路交换: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但专用的电路作为这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线路。即暂时连接、独占一条路径并保持到连接释放为止。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连接为目的、实时的交换方式。其通信过程为电路建立、消息传送、电路释放。主要优点:消息传输时延小,为实时通信;对数据消息的格式和编码类型没有限制,只要通信双方类型一致即可,交换机处理开销小,传输效率较高,硬件实现较容易。主要缺点:信道利用率低;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存在呼损;不同类型的用户终端之间不能相互通信;通信双方必须同时处于激活可用状态,方可完成通信。
报文交换: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和存储-转发方式,交换的逻辑单位是报文。主要优点:线路利用率高;无需事先呼通对方就可通信,没有呼损;可进行速率和码型的转换,实现不同类型终端间的通信;不需要收发两端同时处于激活状态;可实现一点多址传输;可建立报文优先级别;主要缺点:非实时性;设备要求高
分组交换:主要优点:具有不同速率、不同格式、不同码型、不同的同步方式和不同的通信控制规程的不同类型数据终端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信道利用率高;信息的传输时延小,且变化范围不大,能够较好地满足交互式实时通信的要求;可靠性高;按数据流量多少计费,比较合理主要缺点:为了保证分组能够正确传输,需要加地址和控制信息--分组头,这增大了开销,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分组交换技术复杂,且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虚电路:经呼叫后,需在两个数据终端之间为整个消息的传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电路,称之为虚电路特点虚呼叫建立过程;每个分组不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地址,仅需要一个虚电路号码的标志;在一条实际的链路上可以存在多条虚电路;可以进行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通过该节点的虚电路均会失效。
数据报:自带寻址信息的独立处理的分组称为数据报特点无呼叫建立过程;每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路由,传输效率高,时延小,保密性好;在目的地,根据分组的序号重新排序,组成原来的报文;可靠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