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

时间:2019-05-13 07:4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

第一篇: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

2013年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南

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支持开展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解决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突出的科技问题。

一、电子信息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新型显示技术研发(编号:1101)

重点支持TFT、LCD、电子纸等新型显示器件和产业链相关配套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OLED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高世代面板生产、彩色滤光片、偏光片、LED背光源、专用模组等产业链关键配套环节的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3D成像显示技术、空间三维显示技术、触控技术和大屏幕液晶显示产品质量保证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为面板及模组等平板显示产业链产品提供交易服务的公共平台。

专题二:高端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2)

重点支持移动多媒体应用芯片,3D图像处理芯片,低功耗、绿色节能的LCD、LED、OLED驱动控制芯片,无线音响专用微控制器、编解码和传输芯片,TD-LTE及TD-LTE-Advanced终端和基站基带及移动智能终端射频功能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支持新一代低功耗高性能云计算终端和服务器CPU芯片,基于国产CPU内核的SOC芯片及相应的数控、工控系统,汽车电子、车载信息系统、互动应用平台、总线标准体系和软件质量评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和应用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编解码和识读芯片、中间件、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平台、认证和安全体系、信息集成平台、数据网关、绿色网络和自动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专题三: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3)

重点支持基于LTE和LTE-Advanced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系统、家庭基站、自组织网络(SON)产品、天线、射频元器件和物联网网关的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新型专用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宽带接入设备、无源光网GPON系统、接入交换路由设备、骨干交换路由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和适用于多网融合的关键技术研发。其它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服务平台的开发。

专题四:电子音响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4)

重点支持一体化数字环绕声场处理系统、多点激励声梁系统、无线广播系统、移动互联无线音响、基于DRA标准的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和兼容DiiVA接口的产品研发。多通道数字音频网络传输及处理技术,新一代音响高带宽与低功耗设计、专业功放设计和音频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筑声学材料及设计改良与更新。支持电子音响领域中介机构为业界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

专题五: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5)

重点支持新型智能数字视听产品,包括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物联网电视、3D电视、智能手机、高清播放器、高清机顶盒、家庭影院、微投影,智能家居监控及监测系统、家庭网络产品、智慧社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基于DRA、AVS、DiiVA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数字电视机顶盒和超媒体家庭智能终端等音视频终端的研发。人机会话智能接口和视听产品质量保证及提升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向家庭提供服务的平台开发和数字内容服务研发。

专题六:新型电子元件、组件和专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6)

重点支持片式电子元器件、柔性印刷电路板、敏感元件和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新型机电组件、绿色电池、高精度振荡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光通信器件、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高性能专用仪器仪表、低成本光纤光缆、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专题七: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和支撑平台建设(编号:1107)

建立面向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数字家庭、嵌入式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企业的产品开发、标准研制、检测、试验、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提供共性技术服务。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一)项目内容

专题

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编号:1108)

面向新型网络应用需求,重点支持新一代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开发,研发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等网络化关键软件;支持电子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等服务平台的开发。

专题

二、基础软件技术(编号:1109)

重点支持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桌面操作系统、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突破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和移动互联环境下跨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应用环境下的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形成基于开源模式的产业生态系统。

专题

三、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编号:1110)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过程控制系统(PC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

重点支持面向制造、商贸、金融、通信、物流、医疗、教育、交通运输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发、应用和优化各类业务支撑与管理系统、企业管理软件和商业智能软件;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网络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专题

四、嵌入式软件技术(编号:1111)

重点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视频监控和环保监测等重点领域,支持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快研发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专题

五、软件测试与信息安全技术(编号:1112)

重点支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测试工具、安全基础产品、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支撑工具等,研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安全技术产品。

专题

六、数字内容处理技术及平台开发(编号:1113)

重点支持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技术的内容制作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平台开发;在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数字学习、空间地理信息等领域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支持数据编辑、整理、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

三、先进装备制造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高端精密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4)

高速、高精度、复合化多轴联动数控加工装备关键技术及关键功能部件,高性能数控系统,特种精密加工装备及关键技术,高精度测量装备及关键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专题二: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5)

汽车发动机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动力总成匹配及应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及应用,轨道交通机动车辆制造与维修,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轨道交通屏蔽门控制设备,轻轨车辆空调机组、列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

专题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零部件技术(编号:1116)

船舶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船用辅机及船用大型窗口盖构件等,船舶电子系统、动力定位装置,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技术,海洋钻采平台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辅助装备技术等。

专题四:重型机械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7)

大型石化成套与关键设备、工业锅炉及原动机制造、大吨位液压机械等关键技术研发、高能耗行业节能电源装备制造技术等。

专题五:新型轻工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8)

智能化注塑、模塑成型装备、啤酒灌装生产线、高速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现代制药生产线、印刷包装机械成套装备和木工机械成套装备等。

专题六:新一代工业及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编号:1119)

具有视觉、触觉、力觉的智能化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多机器人协调作业技术、重载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产品在线检测机器人等;以及从事维护、保养、清洁、保安、救援、监护和医疗康复等的服务型机器人。

专题七:智能化仪器、仪表、设备关键技术(编号:1120)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智能化电工仪器仪表和试验机、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电子式电度表、电工电气行业专用检测仪器设备、汽车仪器仪表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以及高层高速智能化电梯、新型节能电梯、智能式立体停车设备、智能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和现代安防系统等。

四、新材料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1)

用于汽车、家电、石化等主导性制造业的高性能结构钢,高强、耐蚀、耐候、耐磨合金钢,大规格工业铝型材,异型铝、铜加工材,铝镁合金铸件,汽车用铝、镁等合金材料及节能环保型复合铝型材,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利用钢铁、陶瓷固体废弃物开发高强超轻隔热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储氢、发光材料,金属高效节能、表面处理与再制造技术等。

专题二: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2)

高韧、抗磨、耐蚀陶瓷粉末与涂层,碳基复合储能材料,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医用高性能硬组织植入材料,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智能型混凝土,高性能建筑物隔热隔音材料,水处理或大气净化用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吸附与离子交换材料,碳基复合储能材料等。

专题三: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3)

电子级环氧树脂与聚酰亚胺,耐高温尼龙等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合金,封装材料,高性能全降解塑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LED与新能源等产品的关键配套材料;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应用技术;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等。

专题四: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编号:1124)

环保型涂料、胶粘剂及油墨,船舶防腐、防污涂料,密封材料,高级润滑材料,环保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加工助剂,石化助剂,电子化学品,电子浆料等。

五、新能源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编号:1125)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系统集成技术,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及其系统集成,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化转化、生物质固化技术,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燃料燃料和化工品、藻类制备生物柴油等技术,生物质燃料使用的推广与应用。

专题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编号:1126)

具有分布式电源和供能/储能系统的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满足智能变电站和智能化高压设备的相关智能变电技术、以及具有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的智能输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路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

专题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研发(编号:1127)

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组)、储能电池(组)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氢的生产和储存、新型储能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及新型传热材料等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电池技术,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材料(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电芯、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等。

专题四:生产过程中的高效节能降耗技术(编号:1128)

高效节能设备的关键部件和技术,余热回用技术、工业锅炉窑炉的高效蓄热燃烧技术和生物水处理、烟气脱硝关键技术、液体替代燃料技术、天然气利用相关技术,汽车余热吸附式制冷空调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埋存和有效利用等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专题五: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编号:1129)

功率型高亮度蓝光LED芯片/GaN基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照明级蓝光LED芯片及其规模化生产工艺;具集成功能的LED芯片光源技术。高质量LED芯片/外延片国产化、本土化生产;功率型LED器件设计及可靠性研究;用于LED照明与显示的关键材料制造及产业化;标准化LED光源模组设计和制造;高端LED通用照明产品、大尺寸LED-TV背光源、LED舞台灯具、LED汽车照明技术开发;数字智能化LED照明控制系统开发;半导体照明规模化系统集成技术;功率型LED自动化封装工艺研发;大功率LED照明驱动芯片、电源管理、散热技术等的研发。

六、生物产业、医药卫生与健康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现代医药及生物关键技术研究(编号:1130)

支持开展生化药、基因药物、抗体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海洋药物、疫苗等新药创制中合成、优化、评价、制剂等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二: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技术、新装备研究(编号:1131)

支持开展提高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肾移植疗效的临床研究;肺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研究;胰岛微囊化及临床移植应用;高血压脑出血内镜微创手术系统装置研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分期和预后的标志分子研究;恶性肿瘤细胞计算机自动搜寻诊断系统研究;数字人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疾病导向型肠内营养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临床用新型覆膜支架研究;新型青少年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研究;可降解食管支架材料的研发。

专题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研究(编号:1132)

支持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规范及优化;中医、中西医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研究;中医、中西医适宜技术的筛选规范整理研究及示范推广;中医药疗效评价新技术、新模型及临床方案研究;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及经验方研究开发等。

专题四: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技术研究(编号:1133)

支持开展避孕节育新技术监测与评价和新器械开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重大疾病影响因素综合预防、干预、监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偏离的病因学研究;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系列研究;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干预研究;预测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模型研究。

专题五:营养卫生与运动健康研究(编号:1134)

支持具有显著降糖降脂、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等作用的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开发利用研究;运动对骨骼肌增龄性萎缩及其细胞死亡机制的影响研究;亚健康人群体育康复及相关仪器设备开发。

七、农业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1135)

支持水稻、蔬菜、水果、花卉、园林苗木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

专题二: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及配套产品研发(编号:1136)

支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新型高效安全疫苗、兽药生产技术及产品,快速诊断技术及配套产品;主要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及产品。

八、生态环保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广州地区自然生态保护、林业与园林绿化技术研究及示范(编号:1137)

支持有特色、适应南方栽培气候绿化植物种类驯化、繁育及产业化开发;人工湿地保育与水生植物开发技术;林木资源高效培育、利用技术及产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群落建植技术、天桥和立体花坛绿化美化植物栽培模式、节约型养护管理、居住区环境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技术、城市绿地生态恢复。

专题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编号:1138)

支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装备研究;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成套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无害化技术;开发废旧机动车、废旧塑料等环境无害化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专题三:废气、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编号:1139)

支持针对典型工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行业排放硫化氢、氨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恶臭有害废气,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以深度净化为目标的废气治理技术、催化/吸附材料和设备;低能耗、低运行费用、高效率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及设备;污水资源化技术及设备;河涌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海洋环境与水质检测及综合评价技术;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楼宇和医院等生活污水单元处理及回用技术;污水处理复合絮凝药剂;节水器具等节水高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专题四: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新技术及设备研究(编号:1140)

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与节水新技术及设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垃圾、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九、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核心。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到2015年,重点培育100家骨干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30个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本专题主要开展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研究与应用、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培育等工作,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素质,推动广州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

2013年申报采取自由申报和组织申报两种方式。

(一)项目内容及要求

专题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编号:1141)

项目内容:

1.建立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以科技服务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服务业行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加强行业互动合作,面向各类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培训交流等服务,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素质与能力。

2.建设与完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有效联动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资源,面向社会提供集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服务、检测分析、投融资等科技创新服务,以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和提高科技服务资源利用率。重点支持面向区域性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现代物流、会展、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项目要求:整合和提高社会科技服务资源效果明显,面向区域或行业性提供公共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能形成一定服务规模,其中每年面向社会提供不少于1000家次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或每年提供不少于300家次的专业性服务。

申报要求:公益性明显,服务资源丰富,在区域或行业整合资源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

专题二: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研究及应用(编号:1142)

项目内容:

1.研究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出推进广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建议,激励政策包括体制机制、税收优惠、人才建设等。

2.技术市场发展动态研究。技术市场作为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化生产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持续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国内外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分析广州技术交易最新特征与趋势,总结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提出推进广州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3.研究适合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典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科技服务业务。

项目要求:项目要求提供研究成果。

申报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单位资格,从事于科技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

2.信誉良好,服务素质高,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业务;

3.有较好的政策理论研究功底和有为政府有关部门服务的实施案例和前期研究成果。

专题三: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培育(编号:1143)

项目内容:

1.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培育区(市)园区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创业辅导、企业孵化、技术交流与技术产权交易、专有设备技术服务等专业性科技服务或综合性科技服务。重点支持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以及数字家庭、创意设计、软件及动漫等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延伸专业服务链条。

2.培育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基础设施(基建类除外)、服务能力等方面建设,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投融资等综合性科技服务。

3.培育专业性检测机构,围绕中小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需求,开展检测、分析、诊断等专业性技术服务。

项目要求:园区科技服务机构能形成一定服务规模,每年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交流与技术产权交易、专有设备技术等各类服务不少于100家;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每年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不少于1000家;专业性检测机构每年为企业提供服务不少于100家次。

申报要求:

1.以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共类科技服务机构;

2.在科技服务行业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业绩;

3.服务群体宽,服务成绩出众,行业品牌形象好;

4.在行业内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

5.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2。

第二篇:河南科技攻关计划申报指引-河南科技厅

附件1: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为10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即项目完成时间不超过2018年12月。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指南 1.种植

(1)作物栽培:主要农作物减药、减肥、减水增效生产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技术,精准种植技术。

(2)农林新品种选育:作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农作物、林果、蔬菜等新品种选育,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研发。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污染修复:平原农业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和减量化施用技术,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

(4)农产品贮运: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农产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储粮有害生物监测与综合防控,粮食收后干燥、果蔬食用菌采后减损和贮运技术。

2.养殖

(1)畜禽安全养殖:畜禽新品种选育,畜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肉蛋奶生产全程深度溯源,规模化畜禽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装备制造。(2)新型饲料:饲料营养价值动态评估与高效利用,新型饲料产品研发。

(3)畜禽疫病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应对策略及重大疫病防控、新型动物疫苗研制。

3.食品

(1)冷链食品:速冻米面制品、预制菜肴、蛋奶制品、调理肉制品等冷链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冷链食品专用智能装备。

(2)休闲食品:烘焙、膨化食品、饮料等休闲食品营养化便捷化。

(3)发酵食品:发酵奶制品、发酵饮品等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4.农业装备

大型与专用拖拉机装备,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农机装备智能化与制造技术,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处理装备。

5.互联网+农业

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区信息化,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融合和共享利用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农业的数据采集、传输和云平台处理,作物生长环境精确预测、农产品信息追溯。

(二)申报要求

1.各省辖市不超过15项(济源市10项),省直管县(市)不超过3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随所在地申报,不超过3项,指标单列;中央驻豫科研院所随所在地申报,不超过10项,指标单列。

2.省农科院不超过4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和省科学院分别不超过10项,其他有关厅局分别不超过3项。

3.河南农业大学不超过40项,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不超过20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分别不超过1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不超过8项,其他涉农院校不超过3项。

4.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家分别不超过2项,指标单列。

5.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二、工业领域

(一)装备制造

1.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机器人基础问题与前沿技术,工业机器人关键单元与零部件、本体与应用集成技术,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系统,基于PLC、PC的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设计、制造过程及装备智能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与智能制造服务。

2.数控设备与关键基础件:高档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与功能部件,高档专用机床,高端纺织行业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基础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清洁切削及表面工程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

3.先进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高能效牵引传动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多能源驱动城轨车辆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术,隧道施工装备、道路养护、城市市政设施施工专用装备。

4.电力装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元器件制造及应用技术。

5.3D打印与激光制造:3D打印制造关键技及核心装备,3D打印的共性基础、核心元器件;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激光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6.高端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高端传感器制造、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智能工厂及智能车间的无线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特种专用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二)电子信息

1.网络通信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融合网络、新型光传输与光网络、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网络终端、数字影音等智能终端和关键部件,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及管件部件。

2.软件开发:系统软件与基础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软件;智慧城市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

3.物联网:物联网标识与编码、通信、数据处理与融合、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等相关行业的应用。

4.大数据及云计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多存储模型的融合管理、测试评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服务库建设;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和云计算成套系统;北斗导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地理云、地质云、气象云等专题云构建技术与应用。

5.半导体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混合光电子集成技术,微波与光波融合集成技术,模拟分析与测试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6.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与协同防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资源测绘、移动互联网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感知与引导、网络系统和产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取证;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加解密、量子密码;新型城镇化信息安全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特殊合金材料,超细及纳米粉体和粉末冶金材料,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金属材料短流程节能加工,新型细化剂。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档涂附磨具、高精密磨具、高纯超细金刚石微粉及纳米金刚石、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高效节能耐火材料,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功能玻璃,高效光谱转化材料,超高温陶瓷,无机纳米功能粉体的可控制备,绿色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新型橡胶材料,新型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用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纳尺度高分子材料。

(四)新能源 1.新型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相关材料;耐震动长寿命大容量动力型氢镍/镉镍/铁镍电池相关材料及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型锌镍电池体系的研究。

2.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区域供暖,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3.风电:大型风电叶片和风电轴承等关键零组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高可靠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风电场设计与运维。

(五)化工

1.能源化工:精细煤化与石油化工、高效洁净煤气化。

2.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加氢产品,耗碱产品,新型催化剂,新型橡胶塑料助剂,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加工技术,超细功能材料。

3.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发酵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生物催化、生物加工技术及高端产品;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

(六)汽车及零部件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充换电关键技术,新一代电机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环境信息获取和智能决策控制所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路/车车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网联式汽车节能控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关键技术。

3.新型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冷藏、环卫、建筑等专用车辆、特种车辆,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汽车水泵、气缸套、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智能制造。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项目指南 1.人口与健康

(1)疾病防控:人口生殖健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遗传性疾病治疗;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早期筛查、预警、干预、诊断和治疗;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防治;禁毒戒毒防控技术研究,精准医学相关的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2)新药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大品种药物,复方创新药物和缓控释药物,新型先导化合物,纳米混悬剂稳定剂,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研发。

(3)中药现代化: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原生态种植技术、产地初加工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中药材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信息追溯体系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的研发;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及中药生产废渣的再利用。

(4)医疗器械:新型治疗、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及设备,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

(5)生物药物与疫苗: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公共安全

(1)食品、药品安全: 大宗食品、药品安全控制、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超市食品安全防控,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预警系统。

(2)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与救援,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建筑施工安全,高危行业劳动保护,重点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应急处置,智能救援设备研发。

(3)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冰雹、雷暴、暴风、暴雨(雪)、沙尘等常见气象灾害的监测及快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监测及快速预警。

3.节能环保

(1)节能及能源高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技术,煤炭提质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高效转化和传递过程研究,动力系统节能,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和系统集成,绿色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节能电器与绿色照明技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快速高效勘察及预测,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先进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绿色安全开采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难处理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及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尾矿利用技术。

(3)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高效利用技术,大气雾霾防控先进技术,清洁生产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泥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低浓度有机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净化,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二次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河道水生态修复,突发性环境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4)绿色建筑与智慧宜居城市:现代化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配套构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互联网化,绿色高性能建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地方特色生态人居环境与低碳消费方式。

4.其他

旅游: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智慧旅游。

(二)申报要求

每个单位申报的项目之间研究内容不允许雷同。

四、国际科技合作

围绕推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模式,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项目技术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

(三)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益机构,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企业单位须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同等条件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单位应具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能够提供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四)项目合作外方应为境外设立/注册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外方合作伙伴可以资金投入或技术投入(包括技术指导、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五)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申报时双方应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合作协议应为有效协议(合作方签约人应为机构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人,协议有效期覆盖项目实施期),确定各自对所申报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事宜。

(六)郑州市、洛阳市各10项,其他省辖市(省级高新区项目包括在内)、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开区各5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3项;卫计委、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各20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10项;郑州大学(含附属医院)40项,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各20项,其他高校各10项。

第三篇:关于组织申报哈尔滨市2007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哈尔滨市2007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通知

市直有关委、办、局、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科技局(科信局),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

根据哈尔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2007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坚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六大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目标,鼓励并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容量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研发项目。

2007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采取网上在线方式征集,同时拟定各领域部分项目公开招标。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型企业凡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具备必要的研究开发条件和资金配套能力的单位均可申报和投标。对征集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市科技局委托中介评估机构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咨询,并在调研、论证后列入市科技攻关计划;公开招标项目将按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进行(招标项目由各业务处拟定后发布),并列入市科技计划。现将有关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应根据《2007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申报。

二、申报方法:登录哈尔滨市科技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进入哈尔滨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完成,即申报单位、申报人在线注册,申报人在线填报、提交申请书及相关附件,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在线签署申报、推荐意见后,完成申报工作。

三、申报单位申报通过后, 在线打印《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请报告》一式两份,并附相关附件报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和有关业务处。

四、申报受理时间:2006年9月18日~10月25日

五、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51号

联系人:发展计划处

刘金花 电话: 82363466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王亚杰 电话:82363436

农村科技处

李晓明 电话:82363460

张俪薷 电话:82363460

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

潘志华 电话:82363440

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徐 欣 电话:82363470

对俄科技合作处

韩苗苗 电话:82363541

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咨询: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联系人:盛鹏

江中阳

联系电话:82313384 小灵通:86967251

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积极广泛宣传,并认真组织好推荐申报工作。

附件:2007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

二OO六年九月十八日

第四篇:河南省科技成果推广专项管理办法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

河南省科技成果推广专项管理办法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是针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解决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共性技术为主要目标的应用与开发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重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开发;重大引进项目中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条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省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农业新科技革命、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实施技术跨越。

第三条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负责管理和实施,为加强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四条 申报省重大科技项目须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尤其是以解决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共性技术为主要目标;

2、产业化方向明确、技术路线清晰,企业技术需求已经确定,市场前景明朗,有望形成新兴产业;

3、实施过程应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的联合,体现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4、注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5、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等资源要素集成度较高;

6、具备合理的项目投资规模和研究开发周期,技术经济指标明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预期效益;

7、涉及国家规定的特殊行业要有行业管理机构出具的相关批准证明。

第五条 申请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河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相关技术领域研究、开发的实力和产业化或推广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工程技术试验等基础设施条件,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工作基础;

3、领导班子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4、具备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机构及科研开发力量,措施得力,有助于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5、能够保证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

第六条 项目申报程序:

1、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制定和发布省重大科技项目指南;

2、省直主管部门组织所属单位的项目申报,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其他单位的项目申报,并指导编写省重大科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项目申报材料;

3、项目申报材料经省直主管部门或市科技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负责报送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一式五份),供项目评审、评估、验收等使用;

第七条 申请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1、《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建议书》;

2、按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要求编写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科技查新报告》;

4、说明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材料;

5、与项目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

第三章 评审及立项

第八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项目评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招标项目按照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有关办法和规定执行。

第九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编制下达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并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跨实施的项目,在实施周期内不再重复申报、评审和论证。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与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签订《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合同书》,项目合同书是项目经费拨付、项目评估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第十一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负责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承担者须按时填报《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提交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第十二条 省重大科技项目半年调度一次,跨实施的一年评估一次。评估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科技评估中介机构,参照项目合同书等相关材料,对项目阶段性工作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三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根据项目评估结果,确定项目是否继续实施,是否拨付下一项目经费。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内容执行。确需对项目内容、技术经济指标、工作进度、经费及承担单位等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项目申报渠道和方式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变动;擅自做出调整或变更的,按照合同条款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突破,或发生可能影响项目任务按期完成的重要事项或发生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项目承担者或主管部门应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 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与其他合同方均可提出中止或撤销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1、项目所选技术路线已不可行或无应用前景的;

2、省内已有相当或更高水平同类科技成果的;

3、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方式未落实的;

4、项目依托的重大建设或改造工程条件不落实的;

5、科研力量发生重大变动导致研究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的;

6、组织管理不力致使项目无法继续按计划实施的;

7、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对中止的项目,限期改进,否则予以撤销。对撤销的项目除停止拨付经费外,还要追回所余经费。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经费由国家和省财政拨款、部门(地方)匹配、银行贷款、单位自筹等多渠道资金组成。

第十八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计划;对跨实施的项目,其总经费一次审定、分下达。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者须按要求提交项目财务决算报告。

第二十条 财政拨款经费的使用须按照科技经费的有关管理办法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六章 验收与考核

第二十一条 省重大科技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项目承担单位须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材料,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第二十二条 验收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参照项目合同书等相关材料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价。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应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五份):

1、《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验收申请书》;

2、《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3、技术证明材料;

4、其它参考材料。

第七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对省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与实施进行目标考核。

第二十五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根据目标考核结果对有关单位、集体或个人采取不同形式的奖惩措施。

1、对于科技计划归口管理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相关处

(1)视管理情况及绩效调整下推荐项目限额;

(2)目标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处室年底评先的基本依据。

2、对于省直主管部门或市科技主管部门

(1)目标考核结果作为有关行业或地区下年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2)目标考核结果作为科技计划管理评先工作的基本依据。

3、对于项目承担者

(1)项目实施绩效突出、科研取得重大进展或取得突出成果和效益的予以表彰或奖励,并优先安排后续项目;

(2)无正当理由未按合同完成任务或未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项目承担者视情况停拨或调整经费;

(3)对于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项目撤消、中止或未按合同执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并视情况在1至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项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5.开发完成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控制中心、安全网关、智能防火墙等原型系统,具有隐私保护能力、深度感知与检测能力,相关原型系统应通过权威部门测评,并得到试点应用;

6.专利不小于10项。

1.2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技术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工业控制系统(ICS)主动防御技术体系,抵御跨越信息物理空间的未知威胁;研发主动防御安全网关、安全管理系统、未知威胁主动发现系统、控制运行系统与编程编译系统等相关组件、工具与控制装备,改进提高相关组件、工具与控制装备的行业工程适应性;研究开发典型行业主动防护的设备驱动组件集与工程应用模板;研究ICS综合安全评估认证技术,建立综合安全定量评估体系;从基础设备安全、实时控制行为安全、业务流程作业安全等维度,构建结合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操作安全,覆盖ICS 管理层、监控层、控制层、器件(部件)层,贯穿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深度安全主动防护体系;突破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深度融合场景下的工控安全防护难题,保障ICS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在电力、冶金、石化等重点行业关键场景进行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相关行业示范的安全测评报告与深度安全的主动防护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 1.针对电力、冶金、石化等重点行业关键场景,考虑高可用性、强实时性、大规模化、广域全局协同等工业控制系统的典型工程特征,完成3类关键行业领域的3~5套控制系统安全脆弱性测试;

2.针对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设备(控制器、变送器、执行机构、工作站、网络设备等)以及关键控制数据交互的安全需求,构建覆盖控制系统基础设备安全、实时控制行为安全、业务流程作业安全的主动防护安全技术示范体系,覆盖控制系统管理层、监控层、控制层与部件层的各层次,实现总体功能覆盖率不少于90%,形成示范验证报告;

3.分析评估深度安全保护技术对工控系统功能流程及性能指标需求的影响,以及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与威胁事件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对系统功能业务流程无影响,深度安全主动防护功能对运行态实时性能影响<10%,对编程态性能影响<25%;提出工业控制系统综合安全评估认证技术方案,建立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现场的安全性定量评估体系;

4.应用试点工业控制主动防御示范场景不小于3个,包括电力、冶金、石化等,其中至少1个高可用性与强实时性的局域万点级示范场景,该场景的工业数据不少于10000点,工业控制节点不少于30个,各类控制终端不少于100个,典型控制周期50-100ms,快速控制周期5-20ms;至少1个大规模化与广域全局协同的万点级示范场景,该场景工业数 据不少于30000点,信息域不少于5个,控制节点不少于100个,各类控制终端不少于300个,典型控制周期50-500ms,跨域数据同步0.5-10s。

2.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1非受控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关键技术类)研究非受控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安全传输和交换技术,重点突破非受控环境下的隐蔽通道构建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多节点联动隐通道建立与协同技术途径,解决非受控环境的隐蔽数据传输与重构问题;研究适用于非受控环境下重要文件数据的安全存储技术,研究面向大数据的自动化数据隐藏与提取技术;研究可否认加密技术,解决受迫环境下的数据保护问题;研究威胁情态下的关键数据快速无痕销毁技术;研制具有一定规模的原型验证系统,实现数据从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利用的全流程安全保护方案,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效率等。

考核指标:

1.完成非受控网络环境下的数据隐蔽传输与重构原型系统,能抵抗现有的隐蔽通道发现与分析技术,支持用户透明的隐蔽文件传输,且有效数据传输率不少于0.1消息比特/传输字节;

2.提出非受控环境下数据的新型安全存储与保护技术方案,解决重要文件数据的保护及隐藏、分析与利用等问题,实现数据从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的全流程监管保护;

3.完成多级可否认加密原型系统研发,可否认加密系统支持EXT4、NTFS、FAT等文件系统;

4.完成关键数据与代码的无痕销毁原型系统研发,支持紧急情况下的关键数据及相关代码的秒级无痕销毁,销毁后的系统能抵御代码分析,不遗留销毁痕迹。

2.2移动互联网数据防护技术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类)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国产密码算法,从云、管、端三个层面布局移动互联网数据防护保障技术,完成试点示范。研究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防护技术和基于终端的高安全鉴别技术,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安全计算、数据安全擦除、数据访问控制与安全鉴别方案,防范各种软件攻击和终端丢失情况下的关键数据泄露;研究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方案,保护用户的身份和属性隐私、位置隐私、交易隐私;选择有代表性的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应用,研究移动设备管控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软件管理技术、文档内容管理技术,支持多级安全策略管理,实现国产密码技术在移动设备管控系统中的深度融合;研究移动高速视频服务中的数据加解密技术,实现透明化的、无缝接入的数据加解密服务;针对移动设备管控、移动高速视频服务等应用完成试点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 1.完成移动终端数据与隐私保护技术方案设计开发。技术方案全面支持国产密码算法,能够抵御操作系统内核攻击,安全原理简洁易证,并在至少2款商用移动终端系统中得到应用部署,实现万台规模的试点应用;

2.示范应用中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签名速度不大于50ms,关键数据的加解密速度不少于10M/s;

3.在移动管控领域开展试点应用。移动设备管控的应用部署不小于2家应用单位,支持30款以上主流移动终端;

4.在大型的移动高速视频云服务系统中得到部署,终端加解密时延不大于8ms,示范终端数量不少800;

5.申请发明专利20项。

3.网络空间数字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3.1互联网+环境中基于国产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与监管技术(关键技术类)

面向互联网+环境中媒体融合及4K超高清视频播控以及虚拟现实(VR)对多媒体版权保护与监管的新需求,研究互联网+环境中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方案;研究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新一代视频加密授权技术、基于硬件安全的智能终端版权保护技术、融合媒体智能终端安全认证技术、融合媒体版权监管技术及测试评估方法等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研究VR和超高清视频版权保护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研发支持国产密码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关键装备及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研发智能电视终端芯片;选择至少3个具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资质的机构开展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技术试点示范,全面提升我国融合媒体版权保护支撑保障能力。

考核指标:

1.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关键装备研发,包括支持基于国密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实时转码加密系统、基于容器的版权保护授权系统等,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证书;

2.完成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电视终端芯片与超高清电视一体机等原型设备研制,支持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终端硬件信任根、基于硬件安全的安全启动与安全升级,以及视频内容解密、解码、缓存、播放、显示、输出全流程的硬件级别安全保护;

3.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互联网电视数字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研发,支持4K超高清视频及VR内容的实时转码加密、智能终端分布式实时授权等版权授权服务,支持版权追踪溯源与实时版权监测服务,其中版权授权服务响应时间小于5秒;

4.制订超高清视频版权保护总体要求、信任与安全体系、终端安全性要求、接口协议、测试方法等方面行业标准规范5项,集成研发支持国产密码的融合媒体版权保护产品与系统测试评估平台,支持对应用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 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智能终端及芯片等的安全评估与测试;

5.选择至少3个具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资质的机构开展不少于50万用户的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技术试点示范,验证系统有效性;

6.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以上。

3.2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国产密码应用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类)

面向卫星直播及互联网广播环境下,数字电视系统盗播、插播严重,追究困难的问题,研究安全、高效的条件接收系统,研究盗播、插播监管与追踪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数字条件接收层级密钥管理技术;开发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条件接收系统前端设备、终端安全芯片和终端设备;建设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密钥管理平台,包括密钥保护技术、密钥传输技术和芯片序列化技术等;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开展支持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规模应用示范,解决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产业化的瓶颈问题,形成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应用实施方案;研究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设备的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 1.完成一套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适应卫星及互联网环境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研制,具备可证明的防盗播、防插播技术特性,单套系统支持4亿以上用户,终端开机密钥初始化时间不大于30秒;

2.完成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前端系统,终端安全芯片和终端系统研制,相关系统及芯片获得主管部门的产品证书;

3.密钥管理支持密钥保护、密钥传输和芯片序列化等; 4.在至少2个省级广电网络中开展新一代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示范;

5.提交4项专利申请,完成至少8项软件著作权,提交至少两项行业标准草案。

3.3支持全程电子化的电子发票及服务系统试点示范(应用示范类)

面向“互联网+”应用环境,开展全程电子化的安全电子发票及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研究安全电子发票服务运行机制,搭建规模化的电子发票服务与监管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针对税务类电子发票、财政类票据等,研究基于通用平台的电子发票承载、验证和传递设备;搭建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发票第三方可信验证平台,完成企业电子发票报销、财务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应用的试点示范。

考核指标: 1.完成至少5个电子发票服务系统的建设与试点应用,电子发票开具量达到1亿张/年,实际环境中,单张发票开具时间不少于10s,可离线验证的单张发票数据量不大于5K Byte;

2.完善基于通用平台的电子发票承载、验证和传递系统,在不少于10家应用单位进行部署;

3.研制完成电子发票第三方验证系统,并发访问数为5000 时,单张凭据验证请求的响应时间小于2秒;

4.电子发票开具服务覆盖至少20个省或直辖市,电子发票应用单位数达到300个;

5.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3项,并获得国家或行业标准主管部门立项或批准。

下载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