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

时间:2019-05-13 13:4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

第一篇: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重大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4项任务,2016年已启动项目数70个,2017年预计启动67个。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和2017年立项情况,2018年启动任务如下:任务1.1前沿技术创新中先进治疗和诊疗一体化技术,任务1.2共性技术创新中相关工程化技术和生物学效应评估,任务2重大装备研发中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研发,任务3应用解决方案研究中新服务模式解决方案,任务4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中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同时根据前期部署情况,对未部署完成的医学影像设备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医用电子仪器评价等方向补充部署,加强对新的成像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等方向部署。1.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 1.1 先进医学成像技术 1.1.1 先进显微内窥镜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多模态显微内窥医学成像1 技术,实现消化道疾病内窥镜成像的重大突破,解决明光显微与常规等多模态内窥镜同时成像的难点问题。考核指标:多模态成像分辨率覆盖1-100μm,成像深度2mm,实现消化道疾病大范围筛查与小视野定点的同时融合精准成像,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原创专利池。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1.2 先进颅脑超声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模态颅脑超声医学成像技术,实现颅脑的超声成像的从无到有的突破,解决超声血流脑功能和脑梗成像技术中的重大难点问题。考核指标:实现超声穿颅B形或断层成像和多普勒血流成像,空间分辨力达到1mm和血流分辨力达到30-36cm/s,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原创专利池。实施年限:2018-2020年。2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1.3 先进磁共振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模态太赫兹增强磁共振医学成像技术,实现磁共振成像在生物样本临床病理成像的应用新突破,解决临床精准诊断重大需求难点问题。考核指标:MRI空间分辨率0.05mm,MRS灵敏度提高不低于500倍,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 先进治疗技术 1.2.1 先进植介入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基于混合现实、智能传感、机器人等技术的精准、微创、高效的植介入技术及其装置,解决器械介入和可视化交互达到精确一致等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先进治疗。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3 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2 新型物理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物理因子及复合物理因子的无创肿瘤新型物理治疗技术及其装置,实现电磁学和光学的肿瘤治疗重大突破,解决无创肿瘤治疗的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3 先进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基于心电和脉搏等生理信息的生物反馈血液循环治疗技术及其装置,特异性地改善微循环、组织灌注或器官灌注,实4 现无创生物反馈治疗重大突破,解决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循环系统障碍相关的疑难杂症的康复治疗。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 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1.3.1 精准微创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先进的活体在线精确诊断的微创植入和介入一体化诊疗技术及其装置,解决精准微创植介入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5 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2 精准外科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医学影像精确诊断、手术规划和实时导航的一体化外科装置,解决精准外科临床重大问题的新型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3 精准放射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代谢、灌注、免疫和肿瘤标志物的分子医学影像的放射治疗计划的一体化诊疗技术,解决肿瘤乏氧精准放射治疗临床重大问题的新型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6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4 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 1.4.1 医学影像设备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医学影像设备的可靠性与工程化瓶颈问题,开展核心部件的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及预防措施、加速寿命试验与验证评价方法等可靠性技术研究;开展整机可靠性设计、建模、仿真和验证技术研究;建立医学影像设备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模型库和数据库,开发相关的软件工具和专用可靠性检测装备;探索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共享推广服务模式。考核指标:建立核心部件失效模式库和寿命加速模型,开发2类以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寿命加速试验装置,与项目起始期相比,可靠性检验效率提高20%以上;形成整机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技术标准规范,并在1家以上企业验证,与项目起始相比,促进企业医疗装备可靠性水平提升10%以上;建立企业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并在2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提交应用测试规范和运行报告;完成不少于6项标准草案或省级以上监管机构认可的可靠性评价规范及指导性原则,建立2类以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测试平台;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国家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牵头,企业、科研院所参与7 联合申报,支持国家级开放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5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1.5.1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数字诊疗装备的生物学效应评价难点问题,开展机械通气、辅助血液循环、声学力学治疗等装置相关生物学效应评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建立新型数字诊疗装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发相关的测试评估装置,并提交测试规范和应用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2.重大装备研发 2.1 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 2.1.1 新型多参数眼科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高频相控阵换能器新型多参数眼科超声成像系统,实现高频眼科超声探头及核心部件国产化。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探头中心频率不小于20MHz,阵元数不小于192,-6dB相对带宽不小于70%,图像纵向分辨率不大于0.1mm,横向分辨率不大于0.2mm;实现眼科多段声速匹配生8 物测量,测量误差不大于0.05mm。A型、B型、P型、D型等成像模式,测量参数包括前房、晶状体、玻璃体、眼轴、角膜厚度等参数测量。眼科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中探头及主要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2.1.2 新型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新型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实现乳腺超声成像系统核心部件国产化。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中主要核心部件需实现国产化,多参数须包括多普勒、B型、衰减系数、速度断层、弹性等成像参数等。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特异性与灵敏度高于钼靶X-射线成像和B型超声成像,接近MRI造影。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9 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2.1.3 其它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其它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实现对现有放射介入治疗、精确诊断等临床技术的替代,具有临床显著效果。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中主要核心部件需实现国产化。具有替代传统技术的临床显著效果。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3.应用解决方案研究 3.1 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3.1.1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诊断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医学影像(含病理数据)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10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和云平台的疾病筛查诊断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不少于3种主要病变(如肺癌、肝癌、脑癌、乳腺癌、心梗、脑梗、动脉斑块病变等)影像学筛查诊断,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不少于3种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医学影像诊断知识库;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2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理信号诊断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生理信号(含生化参数)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生理信号大数据和云平台的疾病筛查诊断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不少于5种主要疾病(如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慢阻肺等)筛查诊断,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不少于3种疾病11 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生理信号诊断知识库;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3 基于人工智能的危重监护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呼吸机、血压监测仪、血氧监测仪、脑电图仪、心电图仪、麻醉机、麻醉深度检测仪等重症和手术监护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重症和手术监护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危重事件预测和干预提示的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主要重症事件(如窒息、昏厥、呼衰、心衰、死亡等恶性事件)预测报告和干预提示,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主要重症事件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危重事件预测与干预知识库;所有数据要12 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4 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及其覆盖全就医闭环流程的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基于临床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专家辅助诊疗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包括与世界最新医学结合的临床指南系统作为临床知识仓库,覆盖中国和WHO现阶段认知的98%疾病种类,并且支持即时加入每年新的疾病类型、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指南;优先建立县级医院不少于5种最常见疾病临床数据库,数据完整性要求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阶段,可有效支持医生、药剂师、保险和教学研究的需求。综合使用临床指南和临床标准术语集,智能引导采集判别病历信息,以达到专家辅助诊疗的标准化和智能化;结合专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建立3个大数据分析模型应用于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辅助疾病护理计划;辅助决策支持准确率不低于90%。获得不少于4项的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测试数据需要从5个县级二级医院和2个地市以上三级医院的5000例13 患者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相关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形成规范电子病历和报告;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自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4.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 4.1 创新诊疗装备产品评价 4.1.1 医用电子仪器评价 研究内容:系统开展医用电子仪器(至少覆盖机械通气、麻醉深度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不含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的临床效果、临床功能及适用性、可靠性、技术性能和服务体系等评价研究及培训。所评价的产品须为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厂家的,以国产创新产品为主,进口产品参考的代表性产品。考核指标: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规范和评价体系,评价产品包含所有主流国产设备,每种产品完成不少于 5 个型号的评价,每个型号在不少于3 家三甲医疗机构和3 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评价。针对相关的医用电子仪器完成评价及培训体系文件、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产品评价规范和产品评价报告,完成不少于 30 人次培训。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4 有关说明:三甲医院牵头,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牵头单位须安装国内上市的主流产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能独立进行统计评价,主要参与医疗机构须已安装至少 1 种待评价的国产数字诊疗装备。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

。15 1

定向择优项目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以“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开展“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研究,形成规范化示范效应,促进国产创新诊疗装备在医疗机构的普及应用,打造国产诊疗装备品牌。2018年度拟以定向择优方式遴选“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研究承担单位,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具体指南内容如下:

1.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1.1 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不同区域的重大临床需求,突出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区域常见多发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前期实施“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广、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的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基层医疗机构新配置解决方案、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包括诊疗、筛查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 产品的示范应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开展5个示范点的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示范,每个省区建设不少于5个典型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形成1份应用示范报告,每个项目形成1份应用示范综合报告;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每个项目至少完成2个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的跨省区示范(不少于2个省)和不少于1种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应用示范。示范地区的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增加二十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基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覆盖面达到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联动的省)。

实施年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各省级科技厅(委)可推荐1个项目(2017年已经立项的省市除外);每个项目由1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会同本省的基层医疗机构(县、乡镇、村、社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组成示范网络;鼓励企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地方财政投入和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小于1: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与本省/市示范工程的实施整合推进。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鼓励跨省区联合示范应用,鼓励项目牵头省与薄弱地区的省份联动实施,鼓励军民融合。申报单位需提交省/市里认可的实施方案。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课题之间内容不交叉、技术不重复,“1.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类项目的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其它每个项目的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2.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3.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第二篇:2018年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2018年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工业领域

(一)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1.柔性传感材料与传感器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可拉伸器件和导电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设计和研发柔性/可拉伸器件、导线、电极。设计和研发适于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新型柔性/可拉伸传感器件。研究适合于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监测的算法,实现可穿戴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健康数据获取和分析。

2.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和刚性器件混合集成、柔性互联、柔性混合封装工艺,研究超薄硅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的加工工艺。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性能测试技术,开发柔性混合集成电路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的测试工具。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

3.柔性显示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显示的薄膜封装技术,揭示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突破功能层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的稳定性关键技术。

4.柔性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非富勒烯类受体材料,高效界面调控材料,柔性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技术,基于40 μm以下厚度柔性超薄晶硅的非掺杂异质结技术,构建新型高效材料体系。

5.柔性照明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耐高温透明聚合物基板、柔性金属基薄膜透明电极、高效柔性发光材料、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材料和印刷电子辅助材料等相关材料制备研究,阐明光学特性、电荷输运和耐久性调控规律,研究对上述材料老化特性的实验室加速测试与评估的相关方法,突破高耐久性多功能柔性封装关键技术。

6.柔性储能器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针对柔性储能的高性能正负极活性材料新体系,以及电解质和集流体等匹配性材料,重点探索基于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的新型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储能机制及其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技术。发展创新的柔性电极结构设计方案与材料集成技术,研发柔性储能器件全流程制作工艺,评测柔性储能器件在反复受力与形变时的充放电性能、电极中各组成部分的界面结构和正负极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器件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材料与器件结构优化方案。研究基于成熟锂离子电极的柔性薄膜电池技术,重点探索柔性电解质、柔性隔膜、柔性电极以及柔性电池封装工艺,柔性电池整体实现反复弯折万次以上不发生明显变形和失效的目标。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7.面向移动或一体机模式的VR/AR显示设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解决虚拟/增强现实眼镜晕眩问题相关技术,增强现实眼镜扩大视场角的方法。研究虚拟现实眼镜硬件系统集成的最佳散热方法,以及虚拟/增强现实眼镜的外壳材料ABS掺杂后的散热增强效果模型。开发基于蓝牙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

8.多维度感知交互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多源融合的三维立体场景高效构建技术,以及虚拟场景中视觉、听觉、触觉、语言、方位等多维度的高效感知与协同交互技术。针对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虚拟环境间远程交互与深度互动问题,研究分布式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整合、构建与应用。

9.基于实体模型平面数据的全景制作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发内容:研究基于多视图的建模方法、数据驱动的三维建模、物理的自动化建模等方法。研究基于实体模型自动适应性重用和模型基础库的快速建模方法。研发实体模型平面数据的全景制作核心软件工具。

10.基于VR/AR的室内移动装置自主定位导航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VR/AR技术的高精度定位、快速地图构建以及自主导航技术。研究多传感器图像拼接技术和虚实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构建地图的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提高地图构建的速度、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室内移动装置的定位和导航精度。

(三)工业互联网与安全

11.工业互联网基础核心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工业互联网基础部件集成传感器技术与相关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方法,开展制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

12.物联环境下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物联环境下的安全威胁感知分析与防御技术。研究支持混合云计算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网络安全平台的多块业务板虚拟化技术。研究数据中心交换架构体系,针对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高吞吐的交换机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究,研制大容量交换设备。研制基于基础安全数据和安全日志的海量日志监控平台,实现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中的攻击进行实时的态势监控,对全局的攻击日志进行监控和分析,解决传统攻击日志和攻击分析设备无法对攻击者进行持续最终的问题。

(四)人工智能技术

13.跨界大数据智能分析与跨界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语义融合、数据收集整合、数据管理、深入挖掘等支撑健康、金融、制造、环境与过程分析、行为监控、风险评估等跨界大数据智能分析方法。研究跨越价值链的数据管理跨界服务设计、评价方法。研制跨界大数据收集管理与分析支撑平台、数据驱动的跨界服务平台,制定相关的跨界数据融合和跨界服务标准,并在产业及相关产业大数据与服务平台中开展示范应用。

(五)高性能功能材料

14.高性能材料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规模化制备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芳香族耐热尼龙的成型加工特性、改性及应用技术。研究丁基橡胶的原位接枝改性、层状材料表面修饰及其在橡胶中应用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形态设计调控、易析出(挥发)小分子物等控制、功能化改性及应用技术。医疗高性能植入物,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

15.多功能纤维及工程用纤维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功能纤维多重结构、形态设计与功能调控技术,突破连续聚合、高效仿丝、功能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多功能纤维及工程用纤维制备与应用示范。

16.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GaN、AlN和SiC单晶衬底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突破应力控制、低缺陷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同质外延技术研究及其在光电子和功率电子器件上的应用,开发新型有机源、发光与封装材料等核心配套材料。研究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大功率LED驱动电源中的应用技术,满足LED驱动电源高效率、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要求。

17.新一代通信用复合材料及器件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介电/铁氧体材料配方设计及复合技术,研究材料成型、烧结、多线切割、精密加工等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介电陶瓷/铁氧体微结构控制及性能调制技术。研究电子用陶瓷陶瓷稳定浆料制备工艺、浆料流变行为及高质量膜片成型、无翘曲烧结技术。

18.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金属空气电池活泼金属阳极材料、碱性或中性介质电解液配方、新型阴极还原催化剂及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生产工艺、膜电极生产工艺、氢燃料电池电堆组装工艺等关键技术。

(六)智能成套装备及机器人

19.智能成套装备及机器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装备制造创新设计、模拟仿真、自检测自学习、自律执行和远程运维等技术研究,突破成套装备制造的智能化系统集成、高可靠性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机器人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变负荷、变惯量、变工况的自适应技术,抗恶劣环境等技术研究,突破工业机器人在交通物流、恶劣环境或精密加工等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七)汽车关键零部件

20.汽车关键零部件。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汽车零部件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加工工艺、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研究,建立汽车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分析和性能与可靠性试验方法,突破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检测、评价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

(八)先进制造技术

21.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新型金属增材制造及增材、减材复合加工制造技术,研发相关的新型装备。研究微纳级别的增材打印技术,研发相关的新型设备。

22.新型激光发生器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激光器半导体阵列发光点微光学整形、组束设计、构建色散外腔反馈等技术,突破激光发生器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可靠性等技术瓶颈。

23.精密加工检测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金属、陶瓷、单晶硅、蓝宝石等硬脆材料的精密加工机理,研究基于机器视角、非接触测量的100%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加工和测量误差源对非球面形貌创成的影响机理和多误差实时补偿策略,突破曲面加工表面的在线测量方法与反馈等核心关键技术。

(九)印染行业改造提升

24.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印染清洁化生产新技术、印染智能化加工体系,研究低温前处理、无水少水染色、涂料印染、高速低成本数码喷印等清洁染整和无甲醛高保型整理、涂料整理、泡沫整理、表面接枝修饰等功能整理技术。研究印染行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等技术。

(十)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申报主体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或2017年研发投入500万元以上;申报项目经费支出总预算必须在3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申报项目必须有企业自主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获企业自主立项,且立项时间必须在2017年1月1日以后,申报主体要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开展产学研攻关。

二、农业领域 1.农业新品种选育。包括水稻、蔬菜、果品、水产、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新品种选育研究、种子种苗工厂化自动化繁育技术。

2.农作物新型栽培模式和精准栽培技术。包括研发提质、清洁、安全生产的新型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土壤环境适应性机制,养分、水分需求代谢规律、研究肥水精准控制技术参数。

申报主体: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第三篇: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建议-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附件3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 2018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

1.1 高安全高比能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乘用车高集成度要求,开展基于整车一体化的电池系统的机-电-热设计;开发先进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

第四篇:2017年海南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

2017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社会团体可申报软科学研究方向。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 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放宽至3项,项目负责人不放宽)或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之前不得申报本项目。

(八)已获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

(九)企业单位申报的,自筹经费应不低于申报经费。

(十)对中西部市县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和倾斜支持。

科技合作项目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合作方为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内高校、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单位。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具有科技合作基础,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

(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申请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 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三)企业申请项目负责人具有申报领域的相关研发能力和经验,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二、实施年限

应用研究类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软科学研究类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三、资助额度

项目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择优安排部分资助经费。

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四个方向的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分为四类:A类为100万元,B类为80万元,C类为50万元,D类为25万元。

软科学研究方向的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分为三类:A类为15万元,B类为10万元,C类为6万元。

四、资助方式

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方式为无偿资助。科技合作方向项目经费分拨付,其余项目一次性拨付。

五、支持方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和软科学研究五个方向。

(一)高新技术 1.电子信息

(1)软件。积极发展面向新型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智能交通等嵌入式软件;研发虚拟化软件、分布式架构和数据管理软件、虚拟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软件、云计算环境下的流程管理与控制软件、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软件;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支持网站建设类项目;不支持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项目。

(2)网络与通信技术。研发光传送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微波通信网络、IP承载网络的组网与规划、控制管理、交换、测试、节能等技术;三网融合通信技术;光网络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软交换技术等。卫星地面站系统及其控制管理技术;卫星通信应用终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技术;卫星遥感数据共享与应用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应用、高效电力载波通信、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先进传感技术。

(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基于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支撑平台构建技术;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海量信息存储与处理技 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M2M终端、通信模块和网关等设备和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

2.新材料

(1)高分子材料。研发橡胶新品种的制备技术;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橡胶基复合新材料技术。具有光、电、磁、热等特殊性能、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高分子结构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先进功能膜及其支撑材料;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功能材料。

(2)生物材料。开展天然纤维、天然蛋白质和天然多糖类等生物材料及生物活性陶瓷的无机生物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生物纤维膜、生物膜、生物可降解包装膜等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3.新能源与节能

(1)电动汽车节能经济运行。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关键技术,智能充换电站系统;双向柔性充电机相关技术与产品,保证微网及配电网安全的实现技术等;充/换电设备模块化开发技术,适用于场站和车载等充电机应用环境的新型高效电路拓扑、功率模块和控制技术等。

(2)智能电网技术。电网安全稳定综合防御关键技术、电网防灾与应急防御关键技术、智能配电网仿真分析关键技术、电网设备先进运维及状态检修技术、基于海岛特色的电网规划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主动配电网技术、大电网自 适应/自恢复技术、适应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智能调度运行技术等。

4.先进制造

(1)机器人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高精度减速器与绝对值编码器、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技术;先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先进服务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2)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汽车关键零部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信息化和车联网技术等。

(二)现代农业 1.种植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研究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培育和改良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作物、瓜菜、水果、花卉的高效设施化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技术以及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及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昆虫天敌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南热带生物 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及防治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2.畜禽业

开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精子冷冻、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海南特色畜禽新品种;畜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动物严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及动物疫病预警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热带动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3.水产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罗非鱼等淡水鱼新品种。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优良品种培育技术、离岸海洋养殖产业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贮藏、运输及加工技术,海洋渔业设施制造与修理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及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开展优质、特色水产规模化与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水养殖动物新型诊断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 发,开展海南水产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4.农副产品加工业

开展海南主要特色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农产品分级及包装、农产品品质管理和安全控制、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食品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展热带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在线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5.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监测评价与安全利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生物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农药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天然橡胶面源污染问题及关键技术示范;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海南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研究与示范。

(三)社会发展

1.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域

(1)支持热带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海洋生物基因组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支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海洋资源功能食品开发、海洋药物研发、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水产 品高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2)支持珊瑚礁生态保护与岛屿修复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技术、近岸海域污染物检测与水体修复技术、海洋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支持近海养殖容量及其环境影响效应研究、海湾生态系统环境多样性保护研究、以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及增殖放流为核心的增殖渔业关键技术。

(3)支持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与资源化应用技术、沿海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污染预报及其损害评估等海洋信息产品与服务技术研究;支持深海监测和探测仪器装备、海洋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2.人口健康领域

(1)聚焦地方重大、高发、常见疾病,开展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支持地方特色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开展生殖健康、出生缺陷防控、妇女儿童保健等关键技术研究;充分整合特色医疗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平台建设、远程医疗等智能医疗研究;开展新型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的研发。

(2)开展中药良种繁育和现代种植(养殖)、质量安全控制、中药新药和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研究;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技术标准研究,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制定结合中医药和旅游特点的服务、技术、产品、机构和管理标准,重点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园区标准和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制定,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加大名老中医传承、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重点开展民族特色医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3)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产品。3.旅游领域

(1)支持研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保护技术、文物保存与修复技术,重点支持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关键技术。

(2)支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低碳等先进技术在旅游景区的集成示范。

(3)支持针对海南旅游行业需求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旅游信息互动终端、旅游物联网设施及旅游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并在全省旅游行业中进行应用示范。

(4)支持物流行业智能终端、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冷链快递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

4.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领域

支持湿地、土壤、流域、海岸带、重要港湾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污水、黑臭水体、废气、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5.公共安全领域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开发;开展社会安全防范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开展公共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

(四)科技合作

支持我省与国内外合作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1.优先支持紧密结合我省重点产业需求,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学研结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3.优先支持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东盟科技合作基地、本省单位与国外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

4.优先支持发挥我省技术优势,面向“一带一路”区域国家、非洲及拉美地区的科技“走出去”项目。

5.优先支持与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6.优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申报的对外合作项目。

(五)软科学研究 1.重大科技战略研究(A类)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研究分析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围绕省政府确定十二大重点产业,开展国内外相关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调研,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我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3)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三沙市等地级中心城市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国内外相似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相关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我省相关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4)海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到省内外调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关条件、要求和组织模式,综合分析我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我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2.重大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研究(A类)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相关省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等修订情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各省份相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继续对我省《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具体条款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3.重点科技政策研究(B类)

(1)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研究。面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研究我省产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组织、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配置以及国内外关联等现状、相关政策,提出推进我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美国国家实验室调研及对我国建立国家实验室政策环境与管理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海南省的政策与区域环境,对中国和美国家实验室建设环境进行比较研究,以海南省建设国家实验室为例,提出在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政策环境与管理模式建议。

(3)R&D投入对产业发展影响及增加R&D投入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R&D现状、引导R&D增加投入政策,分析我省R&D现状、现有政策及对企业、产业发展及GDP的影响,提出提高我省R&D投入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4)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创新创业的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创新驱动背景下海南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找出海南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构建海南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客观评价分析,提出改善海南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5)海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提出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

(6)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广东省推进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及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我省建立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思路、发展举措和政策建议。

(7)海南省科技合作政策研究。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求,研究相关省份推动国内外合作的现状、政策,分析我省科技合作现状、需求,提出推动我省国内、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措施。

(8)推进我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我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我省产学研全作的政策和措施。(9)知识产权发展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相关政策和措施,分析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现状、相关政策,研究提出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评估、质押、交易等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10)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转变我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11)重点园区科技政策研究。重点围绕国家热带公园、海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筹建和加快推进海口国家高新区、生态软件园等五个科技园建设,分析国内外科技园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推动我省各类重点科技园区的政策建议。

(12)海南热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科技政策研究。围绕我省热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链各环节,分析国内外热带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超势、重点,结合海南的生产实际,重点开展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及品牌农业等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热带现代农业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等研究,提出我省海南热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实施步骤与方式等。

(13)海南省科学普及相关政策研究。研究国内相关省份推进科学普及的政策和措施,分析高校科普教育活动的系统性特点,提出推进我省科学普及的建设思路、措施和政策 建议。

(14)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和利用政策研究。开展海南生态保护和利用科技需求调研,比较国内外高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科技支持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我省生态保护和利用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4.重点科技管理政策研究(B类)

(1)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研究国内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现有绩效评估体系现有状,分析典型类型绩效评估体系优点和不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绩效评估体系。

(2)推进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建设研究。研究国内外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现状,分析政府对各类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监管措施,结合国务院印发的《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建设建议和政府管理部门具体的监管制度。

(3)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措施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相关措施,分析各种监管措施应用效果,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省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 费监管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5.自由申报面上项目(C类)

支持自由选题开展相关科技发展战略、创新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政策、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等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设和措施。

第五篇:2019健康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引征求意见稿

2019健康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1.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动脉瘤、外周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开展适合我国人群更为特异的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2.眼病治疗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病变等常见视网膜疾病,病理性近视及其并发症,视神经相关疾病,以及角膜病、葡萄膜炎、青光眼、眼眶病等重要眼科疾病,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新技术,精准治疗新方法和损伤后功能外观完整修复新途径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损伤后功能外观完整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眼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盲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3.中医辨证治疗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的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慢性肝病、风湿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重要常见疑难疾病以及机体亚健康状态,开展符合中医辨证科学内涵的证候诊断技术研究及亚健康状态的微观辨证研究,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采用中医药新方案、新技术开展临床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且适宜推广的中医药辨证(微观辨证)或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案、新技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改善症状、体征或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的不良反应,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4.生殖健康、生育安全及出生缺陷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早孕期自然流产的防治,重大胎儿疾病宫内诊断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辅助生殖技术,重大出生缺陷筛查、早期诊断、精准干预,开展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展常见生殖功能障碍的诊治新技术研究。考核指标: 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提供质控标准,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5.高发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鼻咽癌、脑肿瘤等常见、高发恶性肿瘤,研究能使确诊时间明显前移或其他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复发转移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策略,包括基于影像学、内镜、分子标志物以及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消融治疗、手术治疗等筛查、诊治和干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有效率,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6.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重点研究新型诊治与干预技术和方法;开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预防和降低严重并发症的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7.精神、神经及脑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神经发育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病变、难治性癫痫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重大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动脉瘤、脑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开展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提高识别和诊断水平,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神经心理、神经影像、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介入、神经微创等关键技术方面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8.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区霍乱、出血热、登革热、流感、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开展临床诊治新技术研究,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耐药菌感染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展新突发传染病快速智能诊断和病原分析新技术研究,提出疾病防控策略和方案。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防控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或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发病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9.耳鼻喉及口腔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先天性、迟发性、进行性儿童耳聋,老年性耳聋,耳鸣,先天性耳畸形等不同病因引起的听力损失,针对喉神经麻痹、环杓关节病变及声带息肉等重大嗓音疾病,以及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部发育畸形、无牙颌种植牙、颌面部损伤后的组织缺损,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等口腔颌面重大疾病和牙周病引起的牙龈退缩和牙槽骨等疾病,开展明显提高疗效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究。考核指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10.肾脏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重大肾脏疾病,开展早期诊断、智能快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预后处置技术研究;开展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急性排斥预警诊断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整体预后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11.儿童常见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感染、恶性肿瘤、器官功能障碍等儿童常见疾病,针对颅脑损伤、颈部及脊髓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四肢及骨骼损伤等儿童多发严重创伤和创伤性凝血病、创伤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开展快速准确智能诊断新方法研究和精准、疗效明显的治疗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适宜推广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12.老年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衰弱症、肌少症、老年营养不良、失能等老年综合征,开展早期诊断方法、精准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实施目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好转率或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13.妇科常见多发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受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常见、多发妇科疾病,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新技术和精准治疗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 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提交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应用于临床且适宜推广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疗效明显高于现有诊治方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

14.免疫与基因治疗新技术研究及药物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以及遗传性疾病、罕见病等,在经评估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下,依法依规开展免疫和基因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前研究和/或临床研究,优化免疫和基因治疗方案(研究需在具备开展临床研究条件的机构开展)。依法依规开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实施目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建立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明显的免疫和基因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相较于传统疗法,要求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治疗靶位、靶序列、抗体有效部位基因序列、细胞株、细胞与基因扩增技术等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等。涉及药物开发的项目,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

15.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技术研究及药物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心血管疾病、血液病、骨与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不孕不育、重要器官退行性病变及脏器功能衰竭等,针对与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抗衰老技术,在经评估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下,依法依规开展干细胞及其衍生物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前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研究需在具备开展临床研究条件的机构开展)。依法依规开展干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实施目标:针对上述疾病,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究,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并提供相关研究报告等;提供相关种子细胞和用于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标志物;建立干细胞或其衍生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建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涉及药物开发的项目,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产学研、医工信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

16.细胞(基因)储存、制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配套产品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针对重大高发疾病、难治性疾病、罕见病、遗传性疾病等,围绕细胞与免疫治疗临床转化及相关药物开发需求,依法依规开展细胞(基因)储存、制备、各类基因载体生产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培养基、培养设备等配套产品开发。实施目标: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过程规范、安全有效,具备细胞(基因)制备和各类基因载体生产的条件,符合细胞治疗药物开发及相关技术临床使用需求,确立自主研发产品的优势,成本相比国外同类产品明显下降。相关技术及产品应在细胞治疗临床使用及药物开发过程当中得到实际应用。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牵头。

17.候选药物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基于新靶点、新技术、新策略发现新化合物或新活性物质,在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开展药效学研究,进行药代特性和安全性早期评价。实施目标:获得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成药性评价的的候选药物,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海洋药物等,明确阐明成药性特征,经评估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明确,为后续规范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18.化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前研究。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以及临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学药研究。实施目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19.化药新药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研究。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以及临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学药研究。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新药。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20.新型生物药物临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包括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实施目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21.新型生物药物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新型的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以及新配方、新剂型或新用途等。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新药。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22.中药创新药物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临床急需且与西药相比优势较大的中药创新药物开展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优先支持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开发中成药。实施目标:现代医学适应症明确,生产工艺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和工业化大生产要求;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或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或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其中,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要求企业牵头。

23.智能化制药装备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化学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中药制药过程中的新装备,体现装备的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并安全可靠、绿色节能。实施目标:智能化制药新装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在制药领域示范应用5家企业以上,明显提升制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能耗和三废均减少50%以上。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24.药物的生产技术提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生产技术提升研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工程创新研究,实现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制造过程重构、替代和强化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实现绿色、安全、节能、高效生产。实施目标:建立节能、绿色、高效的制药新工艺和新技术。制药工艺符合国际制药行业的最新标准,三废排放和产品成本显著下降,产品质量达到中国药典、USP及EP最新要求。经技术提升后,单个药物的年销售额提高30%以上。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25.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及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高端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开展基于医学影像(含病理图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疾病早期精准诊断分析技术和系统开发。实施目标:研制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多模态分子成像系统、新型光声及激光扫描内窥镜系统、新型电阻抗成像系统等;研发融合医学影像精确诊断、放化疗计划与疗效评估的智能化系统、病理图像智能诊断分析系统、新型早期筛查与监测分析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软件著作权。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的项目。

26.智慧医疗与养老技术及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医养结合等需求,研发面向老年人群和慢性高发疾病监测、监护和管理的新型低功耗生物医学传感器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康复、治疗、疾病预防、行为与认知干预技术、器械及系统。针对用户的关键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健康状况评估,研究非接触式、连续性、便捷化监测智能终端,实现智能感知或识别用户的事件状态、活动能力、活动规律和趋势判断。研究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处理和快速响应技术,实现自动分级分类和针对用户的差异化和针对性服务。实施目标:研制新型医养结合的人体状态监测医用器件和装置、智能化健康和行为监测管理平台和系统,构建物联网智能健康养老监护应用服务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使用该装置、器件的产品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研究成果在多个省内社区或养老机构示范应用。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的项目。

27.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及医学检测仪器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用于重大高发慢性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和试剂盒、医学检测仪器及快速诊断系统(POCT);研究可实现快速、即时、高灵敏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新型标志物检测技术、医用质谱技术等。实施目标:研制高灵敏度无创生化指标快速检测系统、医学检测试剂和仪器;研制新型免疫类和分子诊断类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检测新方法和仪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的项目。

28.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及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心脏瓣膜及修复材料、人工关节、人工器官、组织工程皮肤、可控降解心、脑血管及腔内支架、植入式骨科产品、牙种植体、骨诱导修复材料、糖尿病治疗产品、载药缓释医疗产品、新型植入式电磁治疗、调理产品等高端植入性产品;研发新型的介入诊断、治疗等产品;研究植、介入产品表/界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材料制备、组织工程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植入/介入产品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使用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的产品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的项目。

29.手术、康复及专科医用机器人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和集成医用机器人技术,开展运动、视觉、听觉的捕获、控制、协调和反馈分析技术研究;开展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机械臂运动控制和定位技术、协调控制和安全评价技术等研究;开展运动意图识别、人机交互、外骨骼柔性控制、不同适应症运动模式优化、手术控制和伺服反馈等技术研究。实施目标:研制手术规划和实时精准导航一体化的智能手术机器人。研制智能康复机器人、医用外骨骼系统、多模态康复轮椅、智能助行系统等。研制骨科、心脑血管、神经、口腔、眼科、护理抽血和麻醉科等各种专科用的智能医疗机器人产品。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的项目。30.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多学科远程联合会诊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相对高频的罕见病,面向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DNA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方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基于疾病知识库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多学科远程联合会诊系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多学科远程联合会诊系统可分别单独立项。实施目标:研制开发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1个,实现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问诊、智能辅助分诊、智能辅助治疗等决策支持,辅助决策支持准确率不低于90%。系统在不少于5个医疗机构(其中一半以上需为地市以上三级医院)开展验证并推广。研制开发多学科远程联合会诊系统1个,提供跨终端、跨学科、跨系统的远程协作、智能会诊等应用服务,形成专科化、智能化区域联合诊治中心和跨医院协作网络,接入数量不少于30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鼓励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研究。申报主体:企业牵头,产学研、医工信结合。

下载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