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本站推荐)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1年度工作总结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现有2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331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重较大。2011年认定贫困生1899名,占学生总数的30%,其中特困生567人,占学生总数的9%,经济困难学生1332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高度关注贫困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状况,始终把贫困生的资助和育人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
2011年度,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紧紧围绕国家资助政策和新机制的要求,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服务保障,坚持帮扶结合,以健全资助工作制度和完善资助工作体系为抓手,以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为重点,以资助育人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为特色,全面深化资助,全面统筹协调,促进和提高了资助工作成效,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强化领导,完善体系,保证资助工作不断推进
1.完善组织建设推进资助工作。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三本学费较高等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独特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资助工作关系学院稳定的大局。
学院党政齐抓共管,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院各项资助工作。学院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全院具体的资助工作。班级成立由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的贫困生认定小组和奖助学金评定小组。学生会成立了勤工助学部,协助资助管理中心开展资助工作和各项活动。学院还专门拨付专项经费,添置了资助工作专用的多台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设备,更新完善了硬件设施。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
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贫困家庭和贫困生的切身利益。学院在积极主动学习宣传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种资助管理制度,从制订措施,完善奖、助学金评定环节和流程,强化科学管理,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暂行办法》等6个文件,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实惠送到困难学生手中。
学院结合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和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加强宣传和信息收集,推进资助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资助工作规范化程序,建立了以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勤工助学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的综合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二、规范管理,有力监督,保障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1.切实做好规范评审。
学院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院的领导和学生工作部的统一部署、审核、监督和管理下,各专业班级按照文件要求,坚持标准、依照程序、规范操作。学院对各专业班级报送结果进行两轮审核,并在学院公示一周,接受各级监督,公示均无异议后,经过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上报结果。
本学期学院开展了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综合测评和专业奖学金评定工作,同时进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工作部署、申报和评审。2011年度,在学生资助项目和各类评审中,学院无一例举报现象,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信力。
2.加强资助经费管理和发放工作。
学院在年度预算中,按照事业收入5%的比例划拨专项资助经费,资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同时,学院积极做好配套的资金保障,经费能及时足额到位。学校为每个学生统一办理了银行卡,资助金统一足额打入学生的银行卡,不走现金流程,没有任何形式的克扣、分摊、平分、提取、捐赠、抵顶现象,也没有强制消费或抵扣学费现象。
3.拓展渠道落实助困工程。
面对新的形势,我院在规范“奖、贷、助、补、减”等资助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助困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贫困生应对困难的能力,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轻学。2011年共有301名新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占新生数的16.2%;共有1020多人参与校内、外勤工助学,学院共发放校内勤工助学工资14.1万元,临时困难补助0.72万元;发放校内奖学金共92.06万元。学院2011年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712人,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425人;有8人获“国家奖学金”、16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235人获“国家助学金”,发放奖助学金共456.6万元。
三、帮扶结合,优化服务,提升民生工程育人成效
1.宣传与教育相结合,体现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学院始终坚持做好资助宣传,保证贫困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在招生期间。学院利用招生简章、学院网站,以及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入校前所需准备材料》、新生报到现场发放《新生入学指南》、《新生入学办理 “绿色通道”温馨提示》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答》等方式,全面宣传介绍我院资助解困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新生进校时。学院在开辟“绿色通道”的同时,还在迎新和新生军训期间组织资助和素拓学生干部深入新生宿舍细心地向新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指导和帮助他们从各种途径申请和办理,有效缓解了新生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大一学生了解了国家对贫困生的关心和帮助。
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坚持抓好感恩教育和贫困生学习先进典型、自强自立典型事迹宣传,帮助学生共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和品格。通过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相结合,有力提升了资助工作育人成效。
2.坚持服务与帮扶相结合,营造良好资助育人校园文化氛围。完善贫困生信息管理。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认真做好贫困生的摸底工作,着手建立贫困生档案。学院通过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立从班级到学院的资助申请、审核渠道,开通了学生网上留言簿,工作人员值班负责及时查看留言,及时回复学生留言,解答学生的资助问题,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助困工作氛围。
加强资助工作动态管理。学院能及时更新学生资助信息系统数据,做好资助月报表、学期报表和信息在线录入工作。保证数据及时维护,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上报。资助工作的档案材料保存完整、规范、目录清楚,基础材料保存完好。资助信息管理上报无任何错、漏现象。
做好毕业生资助工作服务。积极推动“五个一”工作模式,加强毕业生助学贷款的还贷意识。即:一份还款协议(组织毕业生和银行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程序和计划);一次讲座(借助签订还款协议的机会开展讲座,传达国家对助学贷款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教育毕业生诚实守信、按约还贷);一封信(发放《**银行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份诚信宣传单(发放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大学生诚信宣传单》,宣传全国个人诚信系统);一份毕业生贷款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贷款详细信息、违约情况、诚信承诺签名等内容)。开展资助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献爱心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引导校内学生对贫困生的爱心活动和帮扶活动,努力打造有利于贫困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3.创新方式与打造平台相结合,开拓资助工作育人特色。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贫困生实践空间。学院一方面加强在院内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渠道、校外资源,广泛收集校外勤工助学信息,积极与校外社会资源、社会资助组织的沟通、协商,与社会企业建立资助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参加商品促销、餐饮服务、话务员等工作,引入社会捐赠和助学金。通过参与社会助学实践,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受助与奉献相结合,培养贫困生责任感。学院通过举办“励志周”特色活动,用励志朗诵比赛、感恩墙及观看励志电影等形式引导学生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扬起大学生的诚信之风。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学以载道,诚实为本,守信为根” 诚信贷款签名活动等,在大学生中倡导对诚信与责任意识的思考,增强了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与对履行协议的责任意识。推进公益活动。开展了校内公益劳动和校外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了公寓食堂清扫、福利院慰问清扫等活动,开展了打扫教学楼,清洗教室桌面和墙壁等活动,坚持既扶贫又“扶志”。
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第二篇:闽南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制度
闽南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制度
为使我校资助管理工作规范、顺利实施,切实把国家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增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使资助管理机构的工作得到有效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校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把这项国家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严格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征兵补偿代偿的申请、认定工作,规范评审程序。对学生的认定应按政策要求严格审查、严格把关,按实际下达的名额执行。建立和完善受助学生相关资料,将学生申请表、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受理结果、公示情况、资助资金发放及变动情况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建档备查。
3、做到学生资助信息报表完整、及时,做到无虚报、错报、重报、漏报行为的发生。
4、国家资助的资金严格按受助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核发,实行动态管理。
5、班级要及时向校学籍管理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报送学生异动情况,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应根据学生异动情况及时调整资助资金的发放。
6、严格按公示制度公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及时处理。
7、各项资助资金的发放要严格采取银行卡形式发放,做到无代领,无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行为,无强制消费或抵减学费等行为。
8、加强资助工作的公开、公正,使各项资助工作“阳光”进行,对经校资助管理中心审核认定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公示,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595-88938789),广泛接受监督。
闽南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〇一四年三月
第三篇:甘肃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简介
奖助学金简介
一、国家和学校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成绩特别优异者,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 ;
3、学校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享受学校奖学金3000元。
二、国家和学校助学金:国家和学校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共分三个等级,资助金额在2000元—3000元。
三、社会类奖(助)学(基)金主要有:钱学森沙产业班奖学金,松下育英基金奖学金,兰州正大奖学金,何康奖学金,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金,日本真如育英会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关怀助学金,深圳—甘肃助学金,明德助学金,广州京博助学金,大北农助学金,王冠川助学金,周祖龄奖学基金,天津重远育英基金,甘肃慈善助学基金,长庆油田助学基金,学校特困生助学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等。
四、特困生补助专项经费: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设立特困生补助,对因自然灾害或家庭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贫困生视情况给予临时性生活补助。资助金额每人从200元至1000元不等。
五、勤工助学岗位: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通过困难学生个人的努力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
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或其委托代理金融机构的安排,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
此外,学校近年来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资助服务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同时,实行“济困”和“济能”并重的措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四篇:勤工助学实施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附件1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勤工助学实施办法
中农大学字〔2009〕1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
第四条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
第五条
勤工助学工作分校、院二级管理,学生工作处负责管理协调全校勤工助学的总体工作,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勤工助学的具体工作,有关学生组织配合学校和学院开展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北京地区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学生工作处工作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实施全校的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制定全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实施办法;
(二)编制全校勤工助学经费预算、决算,配合学校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和使用学校勤工助学专项资金,制订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报酬标准,并负责酬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三)确定校级勤工助学岗位。协调职能部门、教辅单位等校属部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做好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服务和保障工作;
(四)指导、协调、监督各学院的勤工助学活动,对各学院负责勤工助学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五)开发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积极收集校外勤工助学信息,增加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并纳入学校管理。
(六)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院和用工单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
第八条
学院工作职责:
(一)制定学院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细则,编制学院勤工助学工作预算,并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二)建立、健全本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档案,做好学院勤工助学的岗位安排和岗前培训工作;
(三)负责学院用工岗位的审批,审查用工单位(或个人)的用工资格,考核用工单位和参加学生的工作情况;
(四)负责学院内部设立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五)制定相应的奖励处罚办法,对本学院的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第三章 校内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一节 岗位管理
第九条 设岗原则
(一)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二)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超额设岗和设立超越学生能力的工作岗位。
(三)勤工助学工作要求在学生课余时间从事,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十条 岗位类型:勤工助学岗位分为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
(一)固定岗位是指持续一个学期以上的长期性岗位和寒暑假期间的连续性岗位;
(二)临时岗位是指不具有长期性,通过一次或几次勤工助学活动即完成任务的工作岗位;
(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应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技术服务、后勤服务、治安服务等为主。
第十一条 岗位申请
(一)校内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设立的岗位,用工单位填写《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申请表》或《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报学生工作处审批后开设。
(二)各学院内部设立的岗位,用工单位填写《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申请表》或《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报本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后开设。学院开设的岗位应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三)每学期初统一进行固定岗位的申请审批工作。固定岗位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应重新审批。
第十二条 岗位聘用程序
(一)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需填写《学生勤工助学申请表》,向学生工作处或学院提出申请。
(二)学生工作处或学院依据用工单位的勤工助学岗位需求,推荐符合要求的学生,并配合有用工单位进行选拔录用。
(三)用工单位对确定录用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学生方可上岗工作。第十三条
勤工助学岗位聘用原则上一人一岗,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二节 工资管理
第十四条
资金来源
(一)学校职能部门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由学校(或学院)支付;
(二)教学科研单位、教辅单位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由学校(或学院)和用工单位各按照50%的比例共同支付;
(三)独立核算单位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全部由用工单位支付。第十五条
工资标准
(一)校内固定岗位按月计酬。学生每月工作时间应在25小时以上,不超过40小时。每月工资最低标准为400元,可依据工作难易程度向上浮动。
(二)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一般不低于每小时12元。第十六条
工资发放
(一)学生工作处负责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辅单位开设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二)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内部各单位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三)勤工助学每月工资应在下月上旬通过银行卡发放。
第三节 用工单位的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 各用工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制定本单位用工计划,做好本单位用工考勤记录,按时报送本单位勤工助学工资报表。
第十八条 上岗同学须经学生工作处或学院推荐和备案,用人单位不得自行安排学生上岗。
第十九条
各用工单位报送的工资报表为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每月20~25日报送到学生工作处或相关学院。
第二十条
用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关于勤工助学的规章制度及各岗位职责的用工培训,保证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有效地完成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用工单位不得随意扣罚学生勤工助工资,各单位一律不得进行二级分配。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延长学生勤工助学时间,不得将职工的工作任务转嫁给勤工助学的学生。
第四章 校外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凡属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各种营利性法人实体、企事业单位、劳务服务的社会团体,遵守国家法律、愿意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有关规定的个人,可以申请办理用工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须实事求是地向学校、学生介绍自己情况;校外用人单位必须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主管部门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为学生办理安全保险,并对发生工伤的学生参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应保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应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第二十七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须在学校政策指导下选择学生;须如实向学校总结评价学生工作情况及劳动表现。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生在校内开展固定岗位勤工助学活动的,由用工单位与学生签订学校统一格式的勤工助学协议书。校内临时岗位勤工助学活动一般不签订协议。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工作处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签订协议书并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后,学生方可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第三十条
勤工助学协议书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开展勤工助学学生如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以及争议解决方法。
第三十一条
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若出现协议纠纷或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协议各方应按照签订的协议协商解决。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二条
勤工助学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聘用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违法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的劳动。
第三十三条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 2.接受学校各项指导、享受学校提供有关服务的权利; 3.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与用工单位(或个人)劳动争议的权利; 4.拒绝从事国家规定禁止的特殊工作的权利。
(二)义务
1.上岗前进行登记和参加培训的义务;
2.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履行勤工助学协议的义务;
3.自觉加强品德修养、信守合同、维护国家利益并做到明礼诚信,勤俭自强,自尊自重,自觉维护学校名誉的义务;
4.实事求是向学校及用工单位(或个人)介绍自己情况的义务; 5.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影响学习的义务;
6.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义务。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学校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资助管理中心职责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
1、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在本县范围内,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2、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协助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助学活动,制定资助工作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全县贫困学生及受助情况等信息的汇总、统计、上报,并建立档案资料;
3、负责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普通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和彩票公益金的评选、发放等工作;
4、负责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全面推行中职学生资助卡实名办理,负责审核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学生名单及资金的发放、管理、监督工作;
5、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负责收集、整理、汇总户籍为本县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在校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认定、签订、初审、协调、催收、偿还等工作;
6、负责贯彻落实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及时收集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困难学生的有关信息,提出资助名额、资金分配方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工作档案;
7、抓好应征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8、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贫困学生的救助和捐赠活动,负责接受、管理、发放社会捐助资金;
9、指导监督检查本县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助学金发放和政策落实情况;
10、负责完成其他有关资助工作,完成县教育局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