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共)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人教、北师大、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共同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洪玲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编写语文教材的依据。它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来设计与展开课程目标。如此,就把语文课程从过去的只注重知识,以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转移到现在的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心智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生硬嫁接。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材编写的建议,教材编写者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主题单元的构建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等,非常有利于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整合多种语文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统一于语文教材中。经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三套教材的比较研究,我发现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体思路和做法有下列共同特点:
1.保证一定的课文分量,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前提。
课文是一套语文教材的立身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依托。只有使蕴涵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课文达到一定的量,并有规律、连续地呈现时,才有可能实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以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它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母语教育地位和课文作为教育载体的重要性,非常重视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反对国内外的敌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涌现出了无数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革命前辈为我们争取到了今天的和平生活,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历史是不应忘记的。因此在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全套12册教材、150个主题单元、共计343篇课文中,有关革命题材或革命人物的文章占了约12%的篇幅。可以说,语文教材编写者们是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到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中的,甚至将其作为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考虑的,从而使得这一部分内容有了依托。
2.以点带面,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熏陶提供切入点。
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的熏陶,不是简单的事情,应当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研究的。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情况,遵循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以往曾出现过的语文教材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生硬呆板、脱离孩子的生活经验的倾向。
我们知道,历史和现实其实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凝聚而成的。从总体上看,三套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托主题、选取描写发生在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身上的故事的文章,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或突破口,引起学生对这篇文章、这个人物或这个故事的兴趣,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开展语文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更加自主地进入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这符合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三套语文教材结合单元的主题就编排了《不懂就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我不能失信》、《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个规矩不能有》、《朱德的扁担》、《一夜的工作》、《陈毅探母》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到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邓小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了解到革命前辈不搞特殊、忘我工作和与战士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同乐的事迹和美好品质。
这些课文的编排,既兼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将选文的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材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可以想象,这些从低年级一直贯穿到高年级的一个一个的“点”,最后会连成“线”,连成“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3.从历史到现实,多角度选取革命传统教育文章。
毋庸讳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体现得最为突出,因此,三套教材都编选了直接描写战争年代革命战士为建立新中国、为了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像《飞夺泸定桥》、《鸡毛信》、《草帽计》、《雨来没有死》、《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灯光》、《一个苹果》、《吃水不忘挖井人》、《军神》、《菩萨兵》、《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这些文章描写得生动形象,故事性强,符合孩子的心理,一直作为传统课文保留在教材中。学生在学习课文、理解故事的同时,也将受到活生生的英雄人物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战火纷飞的年代毕竟远逝,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发展时期,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将作为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下去。为此,三套教材还注意挖掘和选择了描写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克服艰苦的条件保家卫国、甘愿奉献青春、讴歌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文章,将这些文章编入教材,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如《南沙卫士》、《送往小木屋的信》、《深山风雪路》、《雷锋叔叔》、《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孔繁森》、《闪光的金子》等。让他们感受到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时期仍然在被发扬光大。同时,也增强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教材的现代性。
4.多管齐下,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的立体效果。
除了题材的丰富性以外,三套教材也注意了选文体裁的多样性。在记叙文之外,还选择了一些诗歌、歌词,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英雄赞歌》、《我站在铁索桥上》、《你,浪花的一滴水》和叶挺的《囚歌》等。在课后思考题或语文学习策略里推荐了一些影片,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
另外,在教育形式方面,除选文之外,三套语文教材还安排了诸如“纪念日”开放单元、“节日”识字单元,以及做英雄册、组织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纪念馆、采访身边的英雄、诗歌朗诵会等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学、爱学,从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和多种感官刺激,形成立体教育的效果。
总上,可以看出,各版本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均在遵循文质兼美、程度适合原则的同时,注意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世界的规律,也注意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从孩子的现实经验和想象世界出发,结合相应的主题单元,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有机而巧妙地安排学习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和熏陶。
2009-03-30 人教网
第二篇: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或教育评价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
一堂课中,教师正确、肯定、赞赏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心情愉悦,学习热情高涨;而讽刺性的评价语言则会刺痛学生心灵,甚至会无形中把学生推向逆反的深渊。因此,在教育教学评价语言要科学、准确,多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同时要让教师的评价语言富有艺术和魅力,才会让教育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常言道“人人爱听好话”,孩子们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启发、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正向激励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二、多元化、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评价不能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和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进步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成长。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不一定突出,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是爱好广泛,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特长明显,在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文明
礼貌等方面表现好等,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多一把尺子,多一套标准,可能就会发现更多的“闪光点”,更多的成长与进步。
三、自然、真诚,富有美感评价的语言,更有力量
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说的就是语言之美。只有美的语言才会吸引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亲切、自然、真诚的评价语言最具美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美育素养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智慧,善于发现美,善于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其次,要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都充满爱心、包容与关怀,心灵美了,师德美了,教师的评价语言自然会美。
四、良好的肢体语言“评价”,不可或缺,更具魅力
在教师评价中,善用形式多样的无声“肢体语言”参与评价,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评价魅力。比如,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握手、一个鼓掌等,这些肢体语言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容易拉近师生间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一旦学生从这些多样的体态评价语言中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激励,感受到欣赏,就会产生无尽的成长动力。
第三篇:对小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
对小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
学生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好动,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靠老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培养的。那么,采取兼顾学生发展目标,又不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评价,并能让小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中业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方式及手段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荣誉卡或是大红花等多少形式,从某种程度讲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评价要把形式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我认为,一般地运用以下评价方式:
1.赏识性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这些 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它是以教育为目的,希望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能找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老师一句平常的评价,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小学生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小学生们都喜欢听到老师赏识的话语,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比如,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可以这样评价:“你读的很有感情,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但如果能把字音调读准就更好了。”“你读的很流利,若速度放慢一些感情就能更好地表达出来,你愿意再为我们读一遍吗?”等等,我相信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学习也会更加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独特的闪光之处,都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这不仅会使学生在赞美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厚爱,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期待式评价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相信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它所产生的效果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在老师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积极奋进,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时地告诉你的学生“你能行”“你会成功”“老师相信你”,借助期待,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树立自信,与时俱进。
3.互换角色式评价
很多时候,教师经常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颐指气使,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学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同学之间的平等。如果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学生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一番,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若评价学生时肯定会是负面的。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如果教师不理解学生,就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作出错误的判断,就会试图以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学生。同时,由于教师的不理解,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被认同的失落感、无助感,进而造成不愿意与教师沟通,对于教师对自己的猜测感到反感,最终阻碍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师生情感的正常交流,这时不妨自己当一回学生,与犯错误的学生角色互换,事情往往会顺利解决。
4.朋友式评价
有的父母经常向老师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与父母有代沟,那是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沟通。小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严师,还需要“益友”,能和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喜欢上他所担任的科目,也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反感某位老师,才对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触,甚至厌学。教师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把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用真诚与理解温暖学生的心,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学生所信赖的挚友,使学生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5.“无声”式评价
教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传达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火花,如“注视”可以表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对某学生注视较多,这个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关注而专心听讲。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教 3 师满意的心情;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师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以后再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的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某学生对一个问题犹豫不决而教师又无法用语言指导时,可以用眼神及其他形体动作鼓励其积极行为。积极的体态信号不仅会引起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活和促进其智力发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成绩优劣,始终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渴望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迫切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但是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孩子对学习,对发展特长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在积累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一个阶段内的进步,从而激起孩子寻求更大进步的动力。
第四篇: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就如同生机勃勃的花朵,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他们的花季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平安意识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一生,从这一点来说,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和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学校的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事故源于麻痹大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要在工作中突显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履行教师职责,又要履行班主任职责,更要充当学生监护人角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管理的安全大格局。我们班主任只要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就能真正确保我们学生的安全,使学生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加强宣传传,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抓好各班级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的确,现在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非常丰富,并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我想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我曾把一位小学生爬防护拦摔伤的事引用来教育学生,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了很多自己平时不安全的行为。再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影响安全的细节现象,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二、要长抓下懈,警钟常鸣。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全工作布署,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使学生个个耳熟能详,在生活、学习中等活动中能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要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意识风吹进学生心里,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能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三、安全工作要细致。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光讲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当时的气侯、地质、社会风气等,班主任要有预见安全事故的能力。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我们班主任要善于空档管理,也就是除去正常上课时间的管理。即课前、课间、课间操、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等。这些时间班主任都要到场,杜绝一切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星期天和放假期间,班主任更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安全事项。作为班主任是要勇于奉献的,学生休息时我们班主任是要紧张的。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失控,最容易出乱子。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教育内容内化,使之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 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细节决定成败,安全需要关注细节,当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必将收获健康、平安和幸福。
四、教给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学生有时流鼻血或不小心划破了手等就会惊慌失措,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让学生参观一些事故现场;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五、要善于沟通学生思想。现在的影视充满了暴力、色情,特别黑社会老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学生又善于模仿,容易拉帮结伙,形成不良的小团体,学生与学生有矛盾,产生报复心理,班主任要加强教育,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本班学生与其它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要沟通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等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
六、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食品安全;三是突发卫生事件;四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防溺水事故;在这几方面的安全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安全教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此基础上展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更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行动,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高认识,以人为本,认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思想的麻痹大意。要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师生的安全认识,加强安全意识。使每个学生、教师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从潜意识地绷紧安全这根弦。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以人为本,保障师生的人生安全。
第五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们说师生之间互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课便是一节好课。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形成一节好课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呢?今天我围绕学生评价主要讲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原则
1、鼓励性评价原则
综观当今课堂,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博得了学生的好感,又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从一个默许的点头到一个微笑再到语言的赞扬,这些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教学效益变得提高起来。
每个人的工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让我们充满信心,迎接困难,更何况是一群正处于善于表现自己年龄段的学生呢!所以不管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可能与答案失之毫厘,亦可能离题万里;可能文不对题,亦可能独出心裁,我们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鼓励是学生获得肯定的一种赞美,鼓励是学生重拾信心的一剂良药,我们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在学习当中,许多知识,其实是没有什么固定答案的,教师更不能把一些所谓的“固定答案”强加到学生头上,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进行否定,甚至是讽刺挖苦,那样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益又何从谈起?
鼓励缘于教师的崇高素质和修养,源于教师心中对学生的深深的爱。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让失去信心的学生重获勇气,一个温和的眼神可能让学生冰冷的内心得到温暖,一个肯定的默许可能让师生之间的隔阂化为乌有。而这些对我们教育者来说,又是何等的容易和简单。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
2、及时性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其实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方面的,又有学生的纪律、卫生、生活等各个方面。不管哪个方面,都应作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地认知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
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性还应包括教语言的艺术性,面对学生良好的表现或切合自己观点的回答,教师往往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或积极性的评价;而当学生有违反常规的表现或不符合自己的思维时,及时性的评价往往会出现变质。这就需要教育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爱生如子的感情,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及时性的评价固然重要,但语言一定要讲求艺术,让受教育者在一种关心和关爱下成长。
3、引导性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其中之一原则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及时性评价的基础上,多引导性成了一种评价的眼神。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如何才能更全面;错在哪里,如何才能更好的改正。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让哪些“失败者”“屡败屡战”,而又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对学生也应该多加引导,从而把他们引领到正确的生活道路上。所以,作为教师,要做一名引导着,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4、真诚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真诚,只有那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触动,才会真诚地接受评价,从而真诚地去改正。
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在学生眼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在让学生针对对方的某个回答或者是某个举动作出评价时,要真诚地给对方指出优点或缺点,而不是戏谑或嘲讽,这样学生才能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充满信心;及时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作出有效的定位;引导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找准方向;真诚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坦然接受。只有符合这些原则的评价才算是有效的评价,才真正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二、有效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我们的教育正是要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成长轨迹。大到一个国家的教育,小至在课堂中学科教学,都应当遵循人的多元智能的规律。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所谓多元评价是指多主体、多方式、多途径、多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方式的提出,必将代替传统的评价模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不但可以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还能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来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强调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格局。
教师评价,以温情感染。因评价对象而异,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我多给予启迪。如“这样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班上中等生,我诚挚地欣赏。如 “这句话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对于差生,我热切地激励。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评价语言,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生生互评,以补充延伸。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一生站起来读了一段课文,让其它的学生评价,“读得如何?”“好,好在哪里?”“不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你认为如何读?”这样,本来很程序化的课堂在孩子们毫无芥蒂的回答讨论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同学们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不要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就是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3、评价内容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绝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多元而全面的评价。
比如朗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多读,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分别从是否使用普通话,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加字漏字读错字的情况,能否有表情地朗读,节奏、速度过快或过慢,语气停顿、重音把握是否正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找出了朗读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以后的改进提高;又锻炼了其他同学的倾听能力,并对同学作出中肯而正确的评价,还提高了评价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课程评价的理念,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持续地研究、实验下去,让多元评价真正成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高效课堂学生行为准则
(前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尊重学生,放手学生,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高分又要高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这里的尊重不等于溺爱,放手不等于放纵,要想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行为标准要求更高。
具体细则 独学环节
1、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
2、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
3、独学过程不许借用东西,不许问题和交头接耳。
4、遇到与己无关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
5、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学案。
6、学案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合作环节
7、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
8、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
9、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
10、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
11、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嘻戏、玩耍。
12、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展示环节 【展示】
13、展示者提前做好准备,面向全体,讲解时要用教棍等必要讲具,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14、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念答案。
15、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16、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17、板示者书写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听展】
18、听展者,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19、听展者,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
20、听展者,盯住展示者和板面认真倾听,不许左顾右盼,不许低头,不许玩笔、尺等各种小东西,更不许暗中做小动作。
21、听展者,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22、听展者,在展示讲解后根据实情要主动质疑、补充、点评。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不做重复补充、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
23、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要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24、听展者在移动时,要迅速有序,动腿不动口。
25、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学案填补。
巩固、检测环节
26、在穿插巩固时,组内要互帮互助,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争取全面收获。
27、在穿插巩固时,认真更改错题,填补遗漏知识点及新生知识点,全面完善学案。
28、达标检测时要严肃认真,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独立完成检测题,真实反馈学情。
四、快乐高效民主课堂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但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后,学生分散,如果管理不善,势必造成整个班级混乱而影响教学质量。而建立合理、实用的小组评价机制,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充分、更合理的教育与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那么,我们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只有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这里所说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那就叫捆绑式评价。
什么是捆绑式评价?简单地说,捆绑式评价就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
有效的评价方式。即,个人的多个方面捆绑在一起,个人与集体捆绑在一起,它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
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要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把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考核时,既重视集体的进步,又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这种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多一点商讨,少一点定性,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使得每一次互助都是一次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与理念的升华。”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仅用于评价教育的结果,更应该应用于评价教育过程,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帮。
那么实施捆绑式评价需要重视什么呢? 一是重视小组内最佳个人的评比,找到领头雁,促使人人动脑,人人努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三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即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积极的奖励。
了解了以上的理论依据,我们就具体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一、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
学生的自我表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学生投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它能客观反映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制定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一方面能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提醒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他人和教师的评价促进自身的发展。
自我表现评价包括:举手发言、课堂纪律、解题正确、质疑提问、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有创意,小组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为了保证自我表现评价制度的落实,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发展性,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个学生发一个自我表现评价记录本,学生每节课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量化评分,如果有小组学习的安排,除了自评分,还有本节课中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的评分以及小组长给予的评分。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首先对自己一周的评分进行综合,根据综合得分在小组中陈述自己得分的来源,哪些方面做得好需要进一步发扬,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要马上改正的地方,然后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其陈述相互进行核实,最后教师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并将情况向班主任和家长汇报,联系家长一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这样做,不仅让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这种“多元评价”的方法,实现“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自己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小组评价和教师的总评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看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小组合作评价考核机制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任期2个月),副组长为轮换制(每天轮换一次)。副组长人选为上一轮评选的优秀学生担任。以便更好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内化相关规则。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限制机会制度:对强势学生进行发言限制,优等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学困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起立,优等生应请希望生优先发言,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困生。
(5)、“二人互助组”落实制: 在小组学习中每两个人结成学习对子,对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实现互相帮助和制约的捆绑式激励机制。
(6)、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课堂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法的制定
有了以上制定的制度,我们就可以来制定评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评分办法
1、小组内分工明确,加2分。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每人次加1分,c组学生展示正确加倍加分。
3、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5、完成导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2分。
6、不守纪、不合作,每人次扣2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7、导学案没有按要求完成,每人次扣2分。
8、导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2分。
9、反馈第1、2、3名的小组分别加6、4、2分。
10、对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结束时给予“点评之星”、“解答之星”、“讲解之星”、“进步之星”、“质疑之星”、“挑战之星”等奖励。
11、每月评选出3个优胜组,按总评分评为“月冠军”、“月亚军”“月季军”,并予以一定的奖励。
12、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说明:组内评价实行积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