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3 07: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第一篇: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根据《大众周刊》数据报道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57.14%。如此高的百分率无疑显示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于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生活、学习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了解。并希望号召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生存现状;解决方法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大量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家庭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二、大学生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成因看法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92.23%的同学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与问题成因的分析一致。71.84%同学认为政府的保障不够也难辞其咎。53.88%同学认为学校对这些同学的关注不够。63.59%大学生从孩子的心理出发,认为心理上的孤独感,不被关注感也是主要原因。其次社会的关注不够也被71.84%的大学生指出。

三、我国的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中国存在已久,并且正在逐年加剧。问题主要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不能陪伴孩子,造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

整理概括即:身心健康问题、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

A:身心健康问题。河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严重洪灾,共有12名儿童死亡,其中竟然11名都是留守儿童!并且根据调查中同学反映自己家乡存在的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中暑、溺水、食物中毒及误食农药的现象是屡见不鲜。因为监护人一般不注重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更谈不上向孩子宣传普及了,当孩子有一些疾病时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救助,有的甚至帮了倒忙,所以发生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事故。67.48%的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虽然数字不低,但是与其他问题的认知度相比,还是偏低,可见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直接感受相对较少。媒体关注度还是要提高,日常对于新闻的关注也要加强。

B:生活问题。70.78%同学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其中家庭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最普遍的特征,所以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儿童时期正是发育时期,同城里孩子备受父母爱护食补药补相比,留守儿童多数还处在维持温饱状态。留守儿童早当家。在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家里,留守儿童一般都有承担不同程度的家务劳动,过早过多的家务劳动也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相反也有一些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很好,长期充足的零花钱,生活上的大手大脚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认为金钱至上而且易染上各种恶习。

C:学习教育问题。83.98%的大学生,最多的大学生的关注度,无疑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的成绩大多不大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首先是留守儿童自身的性格特征。儿童普遍都自主性不强,没有父母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学习松散,长此以往孩子成绩就惨不忍睹了。其次,监护人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些监护人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就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孩子因为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隔代监护的孩子,由于祖母辈与孩子的年龄差在50左后,教育水品又不高,并且对孩子又放羊,导致孩子没有能够得到正当的引导。

四、解决方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某个人某些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整个社会的力量并且涉及到一些社会体制制度的改革。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首先对于农民工家庭,67.96%的大学生认为家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应该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都要跟家里的孩子及时交流沟通,时时刻刻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其次是学校,51.46%的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专注这些留守儿童,多与儿童家长交流,及时反映孩子的近况。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于孩子自主性的教育,以及心理上的帮助,提供心理指导课程等。再次社会的努力,65.0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舆论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社会应广泛而不失事实的关注留守儿童现状,让人们及时了解留守儿童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增加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鼓励企业家爱心团体和人士的捐赠活动,大学生们也应该多开展爱心活动,帮助这些孩子。最后是政府,78.82%的大学生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来保护这些社会弱势全体。比如可以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兴建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降低一些学校的择校费、借读费,能够让留守儿童进城上学等等。其中还有85.44%的学生,也是最多的同学认为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先富带后富,先进地区带后进生地区,最终共同富裕才是根本手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显然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协调进出口等。

五、结语

这些现象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值得我们深思。农村经济的滞后,为了生存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一方面农民工微薄的收入无法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接入城市中生活,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数从事劳动工作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而且高昂的离谱的择校费、借读费更是使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上学失去了希望,所以各方面的原因综合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并且长时间没有能够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第二篇:留守儿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研究设计的分析评价

一,选题方面,本报告从一个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出发,引起思考,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将其从内容上定义为一份社会性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目的与对象方面,本研究意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

三,研究方法和设计方面,该研究选取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收集数据法,专家论证法以及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于这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得收集的数据更加广泛,同时,不同的数据收集法能相互补充对方的不足之处,而使所得数据更加的可靠和真实。此外,将不同的数据收集法根据样本的(本研究中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灵活运用,有利于数据的收集。例如,用问卷法的对象是数目庞大的0—16岁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村干部,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而对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则选用了访谈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使研究者能够从这些一线的留守儿童关注者那里得到更加深入的信息,甚至意料之外的收获,因为他们的许多见解是不能够通过一份问卷就反应出来的。这种因人而异的方法运用在研究中应被广泛使用。

四,变量方面,本报告要研究留守儿童当前存在问题,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能够有效解决,所以将留守儿童的现状(0-6岁儿童数量,0-6岁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比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比例,教育教学情况,安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变量。关于这些变量的数据收集方面,研究者使用了大量的问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应实际情况,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事实。

五,对研究问题的分析方面,报告从留守儿童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留守儿童问题采取措施及要达到的效果方面体现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对决策部门已提出了相关建议。这些理论及建议都是在现实的数据和社会的事实上得到的,是科学的。

六,信度方面,本研究一直采用借助数据和事实说话,而在数据收集方面又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分析的时候紧扣所得的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客观清晰;整个的研究设计考虑周全,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研究(留守儿童,家长,政府决策部门,教育部门),不仅涉及到某个乡,同时涉及到成武团县其他地方。因此,该研究具有很高的信度。

七,本研究报告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留守儿童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看的本县的情况更要纵观全国,向在这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地方学习。

阴琳(110998)

第三篇: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服务区内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新集村

调查对象:新集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座谈和问卷

调查内容:新集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新集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

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

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 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

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第二,为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三,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第四,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小学教育(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服务区内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马晓玲

学号:071350021

工作单位: 新集乡中心学校

所在分校: 新集乡中心学校

指导教师: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0年9月

第四篇:社会关爱留守儿童

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要全面启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推动留守儿童服务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工作体系,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和需求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结合的长效机制。共青团和公益组织以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

一、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纳入政府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一是政府要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护权益的三大目标,建立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市、区(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责任体系。二是形成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市政府妇儿工委的统筹协调下,市计委、教育局、卫生、公安、民政、司法、文化等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组织优势,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估体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专项目标考核和区(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增强刚性督促,确保关爱留守学生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四是推进留守学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立“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农村社群组织”相结合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思

路,推行“集中托管+分散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市场和需求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结合的长效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帮助。

二、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为确保志愿服务“不断线”,以“轮流接力”的方式安排志愿者开展关爱服务。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即:到留守学生家中走访一次、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为留守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留守学生写一封信、给留守学生建立一个档案。

三、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府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学生做实事,方便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书信交流;全面了解和掌握留守学生的基础性资料,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

四、以亲情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

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以“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爸爸妈妈别担心,我是个能干的孩子”为主题,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主题队会活动。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行业,依托公益组织,组织心理卫生方面的专家志愿者,组织举办亲子教育专题讲座,为民工讲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外出打工的父母们树立亲情教育观念,学会亲子教育方法。

要进一步加大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力度,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要 组建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专家志愿者团,制定出台志愿者管理考评办法,完善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按照“社会化动员、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建立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长效工作机制。

第五篇: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实践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烈要求广大市民关注留守儿童,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字: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措施建议关爱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3、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4、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我村前几年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5、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

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总结: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

下载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与健康研究 —— 扈学青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托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但是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其所打工的城市入学就读,只能将其留在老家,由单亲、老人或者亲朋好友照顾。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研究对策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研究对策 淮滨县思源实验学校 课题组成员 万艳梅 我校是一所半寄宿制的学校,其中60%左右的学生是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XXXXX大学XXXXX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班 级:学 号:姓 名:2010年2月10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范文模版]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 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概论》 课程结课考核论文 姓名:林秋菊 学号:***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1班 指导老师:唐明辉 题目: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 1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200711034050 刘庆明应用心理学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通过对......

    留守儿童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