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担保方式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及法律区别
典型担保方式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及法律区别
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典型的担保方式,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其中,保证属于人的担保,抵押、质押和留置属于物的担保,定金则属于金钱担保。应该看到,不仅银行保函、担保公司保证书等保证担保方式可广泛 应用 于工程建设领域,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担保方式同样可在建设工程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 这些担保方式在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明确这些担保方式之间的 法律 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一、典型的担保方式及其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保证,是指以债务人、债权人之外的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当按照其与债权人的约定履行债务、负责清偿。在建设工程中,保证担保主要包括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的投标保证、履约保证以及承包商要求业主提供的业主支付保证。充当保证人的可以是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承包商的母公司,还可以是具有相同或者更高资质等级的其他承包商。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抵押财产,即抵押物的占有,以该抵押物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 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抵押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提供抵押物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在建设工程中,经业主同意,承包商可以抵押其所有的房屋建筑、机械设备、机动车辆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在向银行申请建设贷款时,业主(借款人)可以抵押其所有的建设工程或机械设备向银行(贷款人)提供借款担保。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质押财产,即质物(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以该质物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通过处分该质物而优先受偿。提供动产质物或权利质物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享有动产质权或权利质权的债权人为质权人。在建设工程中,经业主同意,承包商可以通过其所有的各种有价证券设立权利质押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业主和承包商也可以通过其所有的各种有价证券设立权利质押向保证人提供反担保。当然也可以设立动产质押。留置,是指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留置财产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债务人的财产,即留置物,通过处分留置物而优先受偿。在国际上,建设工程留置是解决业主拖欠工程款 问题 最为直接的担保方式。当业主拒付或拖欠工程价款时,承包商可针对已完成的建设工程或业主的机械设备行使留置权,直至业主付清应当支付的所有款项,否则承包商有权将留置物折价、拍卖或 变卖,并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得到清偿。在我国,《担保法》规定留置只成立于债务人的动产,针对建设工程不动产实施留置存在着法律障碍,但对业主的机械设备动产行使留置权是法律允许的。定金,是指在债务履行前,合同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收回。定金通过定金罚则发挥担保作用。定金罚则表现为,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给付定金的一方为债务人,收受定金的一方为债权人。在建设工程中,业主或承包商作为定作人(采购人)与承揽人(供货人)签订大型复杂设备或特殊用途产品的加工承揽合同时,可以向承揽人给付定金约定担保;业主作为发包人与勘察、设计承包人签订勘察、设计合同时,也可以向勘察、设计承包人给付定金约定担保。
二、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之间的区别 保证作为人的担保,担保债权实现的基础是保证人的信用,故又称为信用担保。在保证担保中,除原债务人作为主债务人外,又增加了保证人作为从债务人,保证人对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担保实质上扩大了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范围,增加了债权人的受偿可能。抵押、质押与留置作为物的担保,担保债权实现的基础是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故又称为财产担保。物的担保一经设立,债权人即对担 保财产,即担保物享有担保物权。在物的担保中,或是担保物退出交易领域,或是债务人对担保物的权利行使受到限制,从而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债权人基于保证担保所享有的是担保债权,基于抵押、质押、留置等物的担保所享有的是担保物权。保证与抵押、质押、留置等物的担保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在保证担保中,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三方关系;而物的担保只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关系,并不涉及第三方保证人。其次,物的担保基于的是债务人或第三人的担保财产;而保证担保基于的是保证人的信用,因此在设立担保之前,债权人应当严格审查保证人的资信状况。第三,对于保证担保,债务得不到履行时,债权人可向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表现为一种请求权;而对于物的担保,债权人可通过直接支配担保物来实现自己的权利,表现为一种支配权。第四,同一债权既有保证担保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于物的担保之外的债权部分承担保证责任,担保物权优先于担保债权而受清偿。定金作为金钱担保,担保债权实现的基础是债务人给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广义地讲,定金亦可纳入物的担保的法律范畴。定金与保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定金与物的担保都预定一定金钱或财产作为清偿债务的责任标的,但是定金与物的担保又有若干不同之处:首先,定金担保是通过定金罚则来实现的,而物的担保则通过优先受偿来实现;其次,定金交付后 即发生所有权转移,而物的担保即使转移担保物占有,也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第三,定金只能由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实际交付,而抵押物、质物可由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提供;第四,定金具有限额规定,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而物的担保则无此限制,一般仅要求担保物的价值应与债权相等或者高于债权。
三、不同的物的担保方式之间的区别 ㈠抵押和质押之间的区别在《担保法》颁布之前,《民法通则》并未区分抵押和质押,而笼统地将质押纳入到抵押的范畴。《担保法》对于抵押和质押作出了明确区分。虽然抵押和质押同为物的担保,同属约定担保,但它们毕竟是性质不同的担保方式。归纳起来,抵押和质押的主要区别包括:第一,在抵押担保中,抵押物的占有权并不发生转移,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全部物权,债权人对抵押物既无所有权,也无占有权。而在质押担保中,出质人要将质物的占有权移交给债权人,出质人对质物享有所有权,债权人取得质物的占有权。第二,在抵押担保中,抵押物一般为不动产,如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建筑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或有权处分的机械设备、交通 运输工具等动产同样可作为抵押物。而在质押担保中,质物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权利,不动产不能作为质物。因此,简单地以动产和不动产作为区分抵押和质押的标准,认为抵押就是不动产抵押,质押就是动产质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三,在抵押担保中,以不动 产、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动产抵押的,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以其他动产抵押的,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而在动产质押中,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债权人占有之日起生效。在权利质押中,以汇票、支票、债券等出质的,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股份、股票、专利权等出质的,质押合同自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第四,在抵押担保中,可以就同一抵押物向两个以上的债权人进行抵押,即抵押权可重复设定。抵押权受偿顺序为,抵押合同生效时间不同的,按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清偿,生效时间相同的,按债权比例进行清偿。而在质押担保中,不存在对同一质物重复设定质权。㈡抵押和留置之间的区别抵押和留置同为物的担保,抵押权和留置权同属担保物权。尽管如此,这两种担保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第一,抵押是一种约定的担保方式,由当事人之间自愿设立。未经当事人合意约定,抵押担保不能成立。而留置是一种法定的担保方式,无须当事人约定设立,只要符合 法律 规定的条件即可直接成立。第二,抵押物与所担保的债权之间无牵连关系,抵押物必须是债权标的物之外的某一特定财产。而留置物与债权的发生存在牵连关系,留置物一般即为债权的标的物。第三,抵押物既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而根据《担保法》,留置物仅限于债务人的动产,留置不能成立于不动产。第四,抵押物可以是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也可以是第三人的特定财 产,即第三人自愿以自有财产替债务人抵押。而留置物只能是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是第三人的财产。第五,在抵押担保中,抵押物的占有权并不发生转移。而在留置担保中,债权人只有占有债务的留置物,才有可能行使留置权。一旦债权人不再占有留置物,留置权将欠缺成立要件,债权人将无法行使留置权。第六,抵押权自抵押登记之日或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而留置权则在债务清偿期届满而债务人仍未清偿债务时成立。第七,抵押可作为一种反担保方式,而留置不适用于反担保。㈢质押和留置之间的区别质押和留置同为物的担保,都不能成立于不动产,皆以担保物的占有转移为成立要件。那么,质押和留置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呢?第一,质押属于约定的物的担保,留置则属于法定的物的担保。第二,质物可以是动产或权利,留置物仅限于动产。第三,在设立质押时才转移质物占有,质物与所担保的债权事先不必具备占有关系。而对留置,债权人必须事先占有留置物,留置物与所担保的债权在法律上存在牵连关系。第四,质物既可以是债务人的财产,也可以是第三人的财产。而留置物只能是债务人的财产,只有留置债务人的财产,才能有效地保障债权的实现。第五,在债务人不按期清偿债务时,在通知债务人后,债权人可立即行使质权。而在同样情况下,还必须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债权人才能行使留置权。留置权的第一次效力在于债权人催告债务人清偿其债务,第二次效 力在于一定期限内债务人仍不清偿债务的,债权人方可折价、拍卖或变卖留置物而优先受偿。第六,质权不因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消灭,而留置权则在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债权人同意接受时消灭。第七,质押可作为一种反担保方式,而留置不适用于反担保。
第二篇:论文---合同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及重要性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线路之一,是连接深圳市经济特区与龙岗中心城,沿东部发展轴布设的客运干线。3号线规划起点为福田区益田站,终点为龙岗区双龙站,全长41km,分初、近两期建设。初期建设范围起自罗湖区红岭站,终点止于龙岗区双龙站。线路长32.859公里,其中地下线长8.533公里,高架线长21.727公里,地面线(含过渡段)长2.599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2座,主变电站2座和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座。其中,在老街站与地铁1号线换乘,在布吉客运站与广深铁路接驳,在塘坑站与轨道交通5号线接驳,在双龙站与未来珠三角轨道交通网接驳。
西延段工程由益田至红岭,线路长约8.731km,设车站8座,在中心公园设停车场1处,在益田站预留延伸至保税区的线路条件。
完善的轨道交通是深圳市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重要保障,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2007年轨道和路网建设责任书》要求,深圳市计划2011年6月30日前建成轨道交通155公里,其中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以及3号线西延段工程要求于2011年6月前建成通车,工作任务十分急迫,工期十分紧张。
二、合同内容
1)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项目法人(业主,发包人)与勘察人、设计人(承包人)为完成一定的勘察、设计任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勘察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的日期和质量要求、费用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293号令)、《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2000]167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设部65号令)等是此合同的签订依据。
2)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业主聘请监理单位代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议,该协议称为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简称监理合同。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对象,双方权利、义务、责任、酬金、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高智能的技术性服务。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开工与竣工时间、工程质量标准、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设备供应、质量保修范围和保证期、双方互相协作条款等。其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71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48号令)、《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维修办法》(建设部80号令)等。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国家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0年)发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是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和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
4)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是具有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为实现建设工程物资买卖,设立、变更、终止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般分为材料采购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其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的详情、合同价款、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采购数量和计量方法、包装方式、付款方式和办法、交货期限、违约责任及其他条款等。其法律依据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3号令)和地方法规等。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西延段施工承包合同内容包括:
1、合同协议书,2、计量支付条款,3、合同专用条件,4、合同通用条件,5、专用规范,6、技术规范,7、通用规范,8、施工图设计要求,9、施工技术要求,10、合同附件。
合同一经签订,即成为约束合同双方的最严格的法律文件,合同中的每一条都与双方利害相关。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如对其中合同条款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即草率签订,则容易导致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应明确具体地以书面形式规定,不要进行口头承诺和保证。合同中应体现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的具体条款。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主体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以及工程结算的顺利开展。如:在现行《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通用合同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两部分中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内容。正确的签订方式应为:“通用合同条款”应全文引用,不得删改;“专用合同条款”则应按其条款编号和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目前,我国惯用的施工合同方式为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种。固定价格合同要求承包方承担施工期间全部风险并需要为不可预见因素付出代价,因而一般报价较高,适用于工程量不太大且能精确计算,工期较短,技术不太复杂的项目;可调价格合同则可规定调整的范畴,以便风险得到合理的分摊,因而适用范围比较宽;成本加酬金合同是由业主向承包商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某一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在成本加酬金合同中,业主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而承包人由于无风险,其报酬也往往较低,主要适用于需要立即开展工作的项目、新型的工程项目、风险较大的项目等。在选择合同类型时,业主和承包商应当综合考虑项目规模、工期长短、竞争情况、复杂程度、外部环境等因素,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双方都能认可的合同类型,保证合同的可执行性。合同类型一旦选定,则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时要严格按照选定的合同价款形式执行。
3号线西延段3151和3152标段施工承包合同,都是固定总价合同。只有发生合同条件变更和业主原因引起的施工图设计变更才可能调整合同价款。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性文件,也是双方必须履行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工期如期完成的必不可缺的。因此,在建设领域重视施工合同签订、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以及工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合同主体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施工合同的内容不够详细、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以致影响工程结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在三号线西延段的建设过程中,我认为合同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为了赶工期,前期管线迁改合同都是签订的暂定价合同,施工设计图纸也是边做边出图,深圳做完了图还没出来,只是业主设计院口头要求承包商怎么做,这是合同管理方面的一个很严重的漏洞,以至于管线迁改完成了,建设各方都不清楚到底投资多少,几乎成了一笔糊涂账。这就是建设合同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的。所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和工程建设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中,其主体的行为必定会形成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诸如政府建筑管理机关、项目法人单位(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其中除了政府管理机关是依据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主体行使行政监督管理外,其他各方面社会关系却是通过“合同”这一契约关系来完成的。工程建设活动的质量、投资和进度都是在合同管理的调整、保护和制约下进行的。
加强合同管理是完成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搞好结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合同的规范与严密有利于竣工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建设项目的特性,工程结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承发包双方都必须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签定合同时应考虑得全面、细致、周到,减少不确定因素,使得工程能按期竣工且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可以按照施工合同有条不紊地进行。
眼看2011年6月份就要到来,即将迎来竣工结算的高峰,作为监理单位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做好竣工结算的准备工作,将此工程项目中的各个合同好好整理清楚,尽量将以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纰漏和不足弥补上,减少以后结算的难度。
第三篇: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数学,工程,物理科学,投资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工程中也有统计学应用的例子。这篇文章将从我们都很熟悉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内截取一例,以及在工程资料和预应力计算方面统计学的应用来说明统计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第199页附录F-4 混凝土配
n制强度计算里面应用如下公式RP=R+1.645σ(1), σ=(2)。
Ri12inRn2n1公式(2)取自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注意:因为混凝土试件仅仅是混凝土结构总体的样本,故规范采用的是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而
n不是总体标准差计算公式:σ=
Ri12inRnn2)。
而公式(1)为何以混凝土强度等级加1.645σ,这个公式到底包含的怎样的内容,以下做简略介绍:
我们配置混凝土,要求其至少达到设计强度,这样,混凝土的强度就成为一个数学期望值为设计强度R,分布幅度为σ的正态分布f(x)=1(x)2222e其中μ为设计强度,x为混凝土样本的强度。如图:
yμx
图1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是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强度μ的混凝土样本,这样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设计强度配制混凝土,那么,很容易发现,配制的混凝土大于设计强度和小于设计强度的概率均为50%,无法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于是,我们人为提高混凝土的数学期望值为μ+1.645σ如图2:
y以设计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以提高后的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μμ+1.645σx
由图可见,当按提高后的强度的配置的混凝土样本强度保证率由原来 的50%,提高到了。那么提高f(x1.645)d(x)(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了1.645σ的混凝土样本有多大的保证率呢,换句话说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1、查标准正态分布表1.64的概率为0.9495,1.65的概率为0.9505,内插可知1.645的概率为0.95,2、使用定积分计算f(x1.645)d(x)=
f(x)d(x)输入5800或4850
1.645计算器,其中σ和μ可以任意取值,本人用5800计算器σ=3,μ=30,计算结果为0.9500,(使用计算器验算时需要注意∞取值由于计算器硬件原因不宜取值过大,否则不能计算出结果,同时由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在x较大的情况下著)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按照R+1.645σ配制的混凝土能够达到R的概率为95%。
在统计学也能应用在工程资料方面,例如辨别资料造假。现在的现场质检资料基本都由技术员在办公室完成,很少实际现场测量后填入实测数据,比如钢筋间距,对于胡乱填写在规范范围内的数据,一组两组也许不能说明问题,看不出是否真实(不包括明显的日期,时间,数据是否合理)。但是,当大量的数据汇总后,这些数据就是一组样本,例如钢筋间距的相对值(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负误差)是满足数学期望值为0,σ为钢筋间距样本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因此,当我们通过样本的统计,绘制出曲线后,我们可以将样本与样本曲线
f(xx)d(x)-f(x)d(x)差值并不显
比对,如下图:
-1-2-30123这是合理的间距分布图,而下图是不合理的间距分布图。
-1-2-30123在将来的质量事故调查中,辨别检查数据的真假也许可以引入统计学的知识,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发现问题。
在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计算千斤顶油表的读数也有统计学的应用在里面,首先我们知道油表读数与张拉力是一次线性相关的,于是我们建立了Y=aX+b(Y是油表读数,X是张拉力)的回归方程,当试
验室使用千斤顶达到各阶段的压力时,记录下油表读数对应的张拉力,如下图:
油表读数样本yx=a+b千斤顶压力
取得一系列样本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关系数a和常数b(现在可以使用4850或5800计算器的DATA功能很方便的求出),利用这个方程,我们便可以方便的求出在任何压力下,油表的读数值。
本文仅仅从工程技术的几个小方面浅谈了一下统计学的应用,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光知道要怎样做,还能仔细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做,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在工程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分支学科。工程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凭经验,经验只是个人的工作总结,而书本上的知识则是大量前人的工作总结。希望本文对各位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
第四篇: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与应用
何为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其区别在哪里?
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即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完成的活动。劳务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即劳务作业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承包企业即劳务作业承包人完成的活动。其区别是:
(1)分包主体的资质不同。专业工程分包持有的是专业承包企业的资质,其不同资质条件共有地基与基础工程等60种;劳务分包人持有的是劳务作业企业资质,其不同资质条件共有木工作业等13种。
(2)合同标的的指向不同。专业工程分包合同指向的标的是分部分项的工程,计取的是工程款,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包工包料;劳务分包合同指向的是工程施工的劳务,计取的是人工费,其表现形式为包工不包料,俗称“包清工”。
(3)分包条件的限制不同。总承包人对工程分包有一系列的限制,并且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先经发包人的同意;而总包人包括工程分包人的劳务分包则无需事先获得发包人的同意。
(4)承担责任的范围不同。专业工程分包条件下,总包要对分包工程实施管理,总分包双方要对分包的工程以及分包工程的质量缺陷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劳务分包条件下,分包人可自行进行管理,并
且只对总包或者工程分包人负责,总包和工程分包人对发包人责任,劳务分包人对发包人不直接承担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承发包领域还存在有一种违法分包行为,违法分包是针对专业工程分包而言的非法行为。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2款规定,本条例所称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这是国家法律对违法分包的四条禁令,违法者四条禁令的分包行为均是非法的无效的行为。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与应用
伴随建设工程市场的竞争,无论是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还是新兴的私营建筑企业纷纷转变原有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减少一线自有工人的数量,仅仅保留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用工上也逐渐由最初的“临时工”到包工头组织施工队再到现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承揽的过程。劳务分包虽经过几年的发展,但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以利于对劳务分包的理解与应用。
一、劳务分包的的概念
“劳务分包”一词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法规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或
者在具体的条文中进行规定。《深圳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暂行办法》对“劳务分包”的定义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将所承包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劳务企业的活动”。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正式提到了“劳务分包”。将劳务分包与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共同组成建筑企业三个资质序列。从建设部这一规章可以看出,建设部将建筑劳务企业定性为建筑企业。可见构成劳务分包的要素有:
1、承担劳务的企业必须有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
2、劳务分包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不可能是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
3、劳务分包的内容或者标的为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劳务,而不含技术、质量等。劳务分包是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建设工程专业分包履行过程中工程承包人或者专业分包人通过将其承担的工程施工任务中的劳务委托劳务分包人完成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务分包是附随于建筑工程承包或者建筑工程分包,不可能独立出现。同时建筑劳务分包体现的只能是劳动操作这一劳务内容,不能体现与建筑工程承包有关的技术、管理等智力劳动这些核心内容。
二、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
专业工程分包是工程承包人将建设工程施工中除主体结构施工外的其他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的行为。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共性方面,首先,在目前有关部门的规章和文件中均将两者划归分包的范畴,强调两者分包的特性;其次,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一样,其
分包的基础为承包人从建设单位获得工程施工的合同;再次,法律性质上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均属于承揽合同关系,而不是劳务工与总承包人或者专业承包人形成劳动关系。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
1、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最核心的区别就在于分包合同的内容或者标的不同,两者涵盖的范围有明显的却别。劳务分包的内容仅仅为工程施工中的劳务部分。专业工程分包则包含完成专业工程的所有工作包括提供专业技术、管理、材料的采购等等。专业工程分包的内容一定包含劳务内容,劳务分包在专业工程范围内只是专业工程分包内容的一部分。
2、在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的主体选择上是不同的。我国对建筑企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如上文,对建筑企业的资质分为三个序列,即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资质。劳务分包要求劳务分包企业具有劳务分包资质,而专业工程分包要求专业承包企业具有专业承包资质。
3、法律对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的管理不同。《建筑法》中对专业工程分包有明确规定。要求对分包的专业工程在承包合同中约定或者得到发包人的同意。虽然目前对劳务分包的规定并没有上升的法律层面,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件
审理中是认可劳务分包行为的。
4、专业工程分包允许将其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劳务分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但是不得将专业工程本身再分包。劳务分包企业不得将其承包的劳务再分包或者转包。
4、在劳务分包企业履行劳务分包合同中的劳务义务后获得的是劳务报酬和一定的劳务管理费用。专业工程分包企业在履行了工程分包合同后获得的工程价款中除劳务报酬部分外还有提供的技术、管理、材料等费用。这一区别也是由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内容决定的。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方面,界限的模糊在有些情况下造成合法的劳务分包被认定为违法分包;另一方面,也为违法分包提供了由头和外衣。劳务分包的出现以及发展的背景决定了劳务分包的先天不足。劳务分包是建筑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为摆脱包袱降低成本,转嫁风险所采取的手段。早期通过减少自有职工人数,大量聘用临时工或者包工头组织的施工队。随着欠薪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形成了劳务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的形式。建筑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是与具体的施工联系在一起的,并不能完全独立或者分开。建设单位将图纸提供给施工单位,就是要求施工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管理知识完成工程。劳务分包其本质是认为将施工这一整体行为区分出单独的劳务部分,本身并无科学依据支撑。貌似是通过劳务分包企业相关制度的建设保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实质上是帮助施工企业摆脱劳动用工的风险,损害了劳务工的实际利益,将风险由处于关系链条最低端的劳务企业
承担最终也就是由劳务工承担。可以说,劳务分包这一形式并没有解决建筑市场中劳动用工的乱象,反而将其中的法律关系复杂化。
三、劳动分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劳务分包的主体有特殊规定,因主体不适格引发的风险。我国对建筑企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劳务企业虽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但自2001年以来建设部已经将资质管理制度适用于劳务企业。由于我们传统的用工形式是包工头带队,在一些工地仍然存在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直接分包给包工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1)发生纠纷后,劳务分包合同被认定无效;(2)发生安全生事故、工伤事故后,造成施工单位直接承担责任;(3)包工头的行为随意性大,易发生拖欠工资、携款潜逃等事件;(4)易发生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合同外利益或者在缺乏利润时失去诚信拒不履约的行为。
为避免主体不适格的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分包应引起重视。应改变我们以往的用工习惯,将劳务用工的范围限定在经合法注册并获得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上来。使用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劳务,一方面,双方的法律关系为承揽关系,从业人员与施工单位并不存在直接的劳动合同关系,避免直接用工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从法律上讲,劳务企业与其员工之间的属于劳动关系,劳务企业的欠薪与施工单位并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工人也不应该直接向施工单位讨要工资。现在为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撇弃施工单位与劳务企业之间的劳务合同,要求直接向劳务工支付工资的行为,其
实质并无任何法律依据,这只是有关部门为解决欠薪问题的所采取的简单粗暴手段而已。
2、劳务合同约定工作内容不严谨,导致劳务分包被认定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的风险。劳务分包的出现和发展的背景就是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风险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建筑企业为降低成本和风险,将本应具有的劳务工人排除在企业职工的范围之内。在早期将风险完全抛给包工头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未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劳务用工,才出现的劳务分包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管理、技术与劳务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也无法人为地将其区分开来。作为不是在正常环境下诞生的一类企业,必然会存在先天的不足。不足之一就是,什么范围分包内容属于劳务分包?现在劳务分包的趋势是,施工企业希望劳务企业承担越多的工作约好,以降低自己的生产管理成本。正如上所述,由于界限的模糊,既有可能造成双方签订的合同被认定违法分包或者转包无效。为避免该风险,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一定要对分包的范围或者内容的表述进行仔细的推敲,明确将与技术、主要设备、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分包合同中区别出来,将劳务分包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劳务这一范围上来。这一“度”的把握需要我们的合同管理人员结合日常的管理经验,在签订合同时仔细研究。
在建筑市场中,现在存在大量以劳务分包名义行转包或者违法分包之实的现象。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禁止对工程进行转包,同时对专业工程分包在程序上也严格加以限制。为了达到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目 的,一些人希望利用劳务分包的自身的缺陷,为违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但这一目的能否在实际中实现值得思考。我们已经说过,劳务分包中的劳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正常的劳务分包中也极易被认定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实质的转包和违法分包并不能通过劳务分包的表象蒙混过关。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的实质内容也就很容易分辨出其中的违法行为来。之所以现实中会出现大量劳务分包式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因为认定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并不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实质上的好处,建设单位一般也不会主动提出,其最终关心的还是工程的质量、造价以及工期。但是我们仍不应忽视这中间隐藏的风险。一旦建设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认定劳务分包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将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
3、包工头挂靠劳务企业给施工代为带来的风险。和施工企业挂靠一样,劳务分包的挂靠也同样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对施工单位来讲,将劳务分包给挂靠的包工头其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风险。首先,包工头与挂靠的劳务分包企业之间仅仅存在缴纳和收取管理费的关系,劳务分包企业并不会真正关心包公头是否会全面的履行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在劳务施工过程中真正的得以贯彻执行,劳务分包企业的履约能力并不能反映包工头的实际履约能力。其次,包工头在履行劳务分包合同过程中可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并不会关心企业的信誉等品牌利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出现无利可图,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时,诚信较差的包工头往往选在各种手段不履行合同或者要求在合同约定之外获得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施工
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包工头)经常出现的纠纷并非合同约定不明或者没有约定造成的,而是直接要求增加工程款或者不继续履行合同。如以拖欠工人工资为由到有关部门上访、拦路、围堵工地等。再次,劳务分包管理不善,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由于劳务分包的包工头并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班子,对工人施工的管理是一种简单的粗放的管理。同时工人流动大,技术以及安全培训不到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也是在所难免。一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造成停工或者有关部门的处罚将会给是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4、劳务作业被违法转包分包带来的纠纷风险。现在的建筑市场在施工的各层次都存在违法转包或者分包的情形存在。现在的劳务分包市场同样存在大量的违法转包或者分包的情形,并且不易被察觉。现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用工并没有摆脱“包工头”带队等形式。大包工头带小包工头,小包工头带老乡亲友的组织形式,劳务分包企业实际上也并不直接对工人进行管理。如果劳务分包企业将劳务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然后又以分包企业劳务队的表象出现,施工企业也很难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存在转包或者分包。但是进行劳务分包、转包的小包工头无法从劳务分包企业或者劳务报酬,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去索要劳务报酬。如果是理性的小包工头可能会通过诉讼要求劳务分包企业支付拖欠的劳务报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小包工头也可以将施工单位也作为被告起诉,要求施工企业在未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分包企业支付工程款,最终
并不会因此承担责任,但是毕竟为处理该诉讼事宜需要付出精力和费用。如果遇到不理性的小包工头,可能并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维权,而是通过吵闹、上访、堵路等手段直接要求施工企业支付劳务报酬,结果往往造成施工企业非常被动,甚至难以挽回的损失。以上是对劳务分包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做的简单介绍。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本身似乎并不应存在混淆,但是建设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的特性进行归纳,以期不会因未能有效区分造成法律上的风险。在劳务分包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劳务分包企业都应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注意风险防范。在不能改变整个建筑市场大环境的情况下,劳务分包企业或者施工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自我的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防范能力,来减少风险,这也是体现企业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与应用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与应用
伴随建设工程市场的竞争,无论是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还是新兴的私营建筑企业纷纷转变原有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减少一线自有工人的数量,仅仅保留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用工上也逐渐由最初的“临时工”到包工头组织施工队再到现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承揽的过程。劳务分包虽经过几年的发展,但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以利于对劳务分包的理解与应用。
一、劳务分包的的概念
“劳务分包”一词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法规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或者在具体的条文中进行规定。《深圳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暂行办法》对“劳务分包”的定义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将所承包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劳务企业的活动”。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正式提到了“劳务分包”。将劳务分包与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共同组成建筑企业三个资质序列。从建设部这一规章可以看出,建设部将建筑劳务企业定性为建筑企业。可见构成劳务分包的要素有:
1、承担劳务的企业必须有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
2、劳务分包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不可能是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
3、劳务分包的内容或者标的为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劳务,而不含技术、质量等。劳务分包是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建设工程专业分包履行过程中工程承包人或者专业分包人通过将其承担的工程施工任务中的劳务委托劳务分包人完成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务分包是附随于建筑工程承包或者建筑工程分包,不可能独立出现。同时建筑劳务分包体现的只能是劳动操作这一劳务内容,不能体现与建筑工程承包有关的技术、管理等智力劳动这些核心内容。
二、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
专业工程分包是工程承包人将建设工程施工中除主体结构施工外的其他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的行为。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共性方面,首先,在目前有关部门的规章和文件中均将两者划归分包的范畴,强调两者分包的特性;其次,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一样,其分包的基础为承包人从建设单位获得工程施工的合同;再次,法律性质上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均属于承揽合同关系,而不是劳务工与总承包人或者专业承包人形成劳动关系。
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
1、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最核心的区别就在于分包合同的内容或者标的不同,两者涵盖的范围有明显的却别。劳务分包的内容仅仅为工程施工中的劳务部分。专业工程分包则包含完成专业工程的所有工作包括提供专业技术、管理、材料的采购等等。专业工程分包的内容一定包含劳务内容,劳务分包在专业工程范围内只是专业工程分包内容的一部分。
2、在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的主体选择上是不同的。我国对建筑企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如上文,对建筑企业的资质分为三个序列,即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资质。劳务分包要求劳务分包企业具有劳务分包资质,而专业工程分包要求专业承包企业具有专业承包资质。
3、法律对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的管理不同。《建筑法》中对专业工程分包有明确规定。要求对分包的专业工程在承包合同中约定或者得到发包人的同意。虽然目前对劳务分包的规定并没有上升的法律层面,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是认可劳务分包行为的。
4、专业工程分包允许将其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劳务分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但是不得将专业工程本身再分包。劳务分包企业不得将其承包的劳务再分包或者转包。
4、在劳务分包企业履行劳务分包合同中的劳务义务后获得的是劳务报酬和一定的劳务管理费用。专业工程分包企业在履行了工程分包合同后获得的工程价款中除劳务报酬部分外还有提供的技术、管理、材料等费用。这一区别也是由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内容决定的。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方面,界限的模糊在有些情况下造成合法的劳务分包被认定为违法分包;另一方面,也为违法分包提供了由头和外衣。劳务分包的出现以及发展的背景决定了劳务分包的先天不足。劳务分包是建筑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为摆脱包袱降低成本,转嫁风险所采取的手段。早期通过减少自有职工人数,大量聘用临时工或者包工头组织的施工队。随着欠薪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形成了劳务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的形式。建筑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是与具体的施工联系在一起的,并不能完全独立或者分开。建设单位将图纸提供给施工单位,就是要求施工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管理知识完成工程。劳务分包其本质是认为将施工这一整体行为区分出单独的劳务部分,本身并无科学依据支撑。貌似是通过劳务分包企业相关制度的建设保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实质上是帮助施工企业摆脱劳动用工的风险,损害了劳务工的实际利益,将风险由处于关系链条最低端的劳务企业承担最终也就是由劳务工承担。可以说,劳务分包这一形式并没有解决建筑市场中劳动用工的乱象,反而将其中的法律关系复杂化。
三、劳动分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劳务分包的主体有特殊规定,因主体不适格引发的风险。我国对建筑企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劳务企业虽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但自2001年以来建设部已经将资质管理制度适用于劳务企业。由于我们传统的用工形式是包工头带队,在一些工地仍然存在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直接分包给包工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1)发生纠纷后,劳务分包合同被认定无效;(2)发生安全生事故、工伤事故后,造成施工单位直接承担责任;(3)包工头的行为随意性大,易发生拖欠工资、携款潜逃等事件;(4)易发生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合同外利益或者在缺乏利润时失去诚信拒不履约的行为。
为避免主体不适格的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分包应引起重视。应改变我们以往的用
工习惯,将劳务用工的范围限定在经合法注册并获得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上来。使用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劳务,一方面,双方的法律关系为承揽关系,从业人员与施工单位并不存在直接的劳动合同关系,避免直接用工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从法律上讲,劳务企业与其员工之间的属于劳动关系,劳务企业的欠薪与施工单位并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工人也不应该直接向施工单位讨要工资。现在为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撇弃施工单位与劳务企业之间的劳务合同,要求直接向劳务工支付工资的行为,其实质并无任何法律依据,这只是有关部门为解决欠薪问题的所采取的简单粗暴手段而已。
2、劳务合同约定工作内容不严谨,导致劳务分包被认定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的风险。劳务分包的出现和发展的背景就是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风险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建筑企业为降低成本和风险,将本应具有的劳务工人排除在企业职工的范围之内。在早期将风险完全抛给包工头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未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劳务用工,才出现的劳务分包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管理、技术与劳务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也无法人为地将其区分开来。作为不是在正常环境下诞生的一类企业,必然会存在先天的不足。不足之一就是,什么范围分包内容属于劳务分包?现在劳务分包的趋势是,施工企业希望劳务企业承担越多的工作约好,以降低自己的生产管理成本。正如上所述,由于界限的模糊,既有可能造成双方签订的合同被认定违法分包或者转包无效。
为避免该风险,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一定要对分包的范围或者内容的表述进行仔细的推敲,明确将与技术、主要设备、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分包合同中区别出来,将劳务分包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劳务这一范围上来。这一“度”的把握需要我们的合同管理人员结合日常的管理经验,在签订合同时仔细研究。
在建筑市场中,现在存在大量以劳务分包名义行转包或者违法分包之实的现象。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禁止对工程进行转包,同时对专业工程分包在程序上也严格加以限制。为了达到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目的,一些人希望利用劳务分包的自身的缺陷,为违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但这一目的能否在实际中实现值得思考。我们已经说过,劳务分包中的劳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正常的劳务分包中也极易被认定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实质的转包和违法分包并不能通过劳务分包的表象蒙混过关。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的实质内容也就很容易分辨出其中的违法行为来。之所以现实中会出现大量劳务分包式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因为认定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并不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实质上的好处,建设单位一般也不会主动提出,其最终关心的还是工程的质量、造价以及工期。但是我们仍不应忽视这中间隐藏的风险。一旦建设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认定劳务分包为违法分包或者转包,将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
3、包工头挂靠劳务企业给施工代为带来的风险。和施工企业挂靠一样,劳务分包的挂靠也同样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对施工单位来讲,将劳务分包给挂靠的包工头其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风险。首先,包工头与挂靠的劳务分包企业之间仅仅存在缴纳和收取管理费的关系,劳务分包企业并不会真正关心包公头是否会全面的履行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在劳务施工过程中真正的得以贯彻执行,劳务分包企业的履约能力并不能反映包工头的实际履约能力。其次,包工头在履行劳务分包合同过程中可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并不会关心企业的信誉等品牌利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出现无利可图,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时,诚信较差的包工头往往选在各种手段不履行合同或者要求在合同约定之外获得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施工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包工头)经常出现的纠纷并非合同约定不明或
者没有约定造成的,而是直接要求增加工程款或者不继续履行合同。如以拖欠工人工资为由到有关部门上访、拦路、围堵工地等。再次,劳务分包管理不善,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由于劳务分包的包工头并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班子,对工人施工的管理是一种简单的粗放的管理。同时工人流动大,技术以及安全培训不到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也是在所难免。一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造成停工或者有关部门的处罚将会给是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4、劳务作业被违法转包分包带来的纠纷风险。现在的建筑市场在施工的各层次都存在违法转包或者分包的情形存在。现在的劳务分包市场同样存在大量的违法转包或者分包的情形,并且不易被察觉。现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用工并没有摆脱“包工头”带队等形式。大包工头带小包工头,小包工头带老乡亲友的组织形式,劳务分包企业实际上也并不直接对工人进行管理。如果劳务分包企业将劳务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然后又以分包企业劳务队的表象出现,施工企业也很难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存在转包或者分包。但是进行劳务分包、转包的小包工头无法从劳务分包企业或者劳务报酬,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去索要劳务报酬。如果是理性的小包工头可能会通过诉讼要求劳务分包企业支付拖欠的劳务报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小包工头也可以将施工单位也作为被告起诉,要求施工企业在未付的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分包企业支付工程款,最终并不会因此承担责任,但是毕竟为处理该诉讼事宜需要付出精力和费用。如果遇到不理性的小包工头,可能并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维权,而是通过吵闹、上访、堵路等手段直接要求施工企业支付劳务报酬,结果往往造成施工企业非常被动,甚至难以挽回的损失。
以上是对劳务分包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做的简单介绍。
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本身似乎并不应存在混淆,但是建设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的特性进行归纳,以期不会因未能有效区分造成法律上的风险。在劳务分包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劳务分包企业都应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注意风险防范。在不能改变整个建筑市场大环境的情况下,劳务分包企业或者施工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自我的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防范能力,来减少风险,这也是体现企业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