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指导教师王仲初教授事迹材料
优秀指导教师——王仲初教授事迹材料
王仲初教授是电信学院控制工程系的教师,同时也是系里的骨干教师。王老师从教已有20余年,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曾多次获得院教书育人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
在2001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王仲初老师前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与吴庆洪博士、谢凌云老师共同组织、指导参赛学生,多次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各种设计的思路和难点,反复训练学生完成历届电子大赛的设计题目,使学生在参赛前得到全面的训练,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辽宁科技大学三组参赛队在2001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均获得辽宁省赛区二等奖,这是鞍山科技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03年四组参赛队在2003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王老师也因此获得2001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辽宁赛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在2003年王仲初老师与陈志彬等教师指导7名同学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是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参赛队获得辽宁省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7名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的同学在毕业找工作中依靠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等奖项受益非浅,都顺利地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例如王振同学到丹东一家公司找工作时,该公司明确提出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免谈。但当王振同学将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等证书拿出来时,该公司的口气和态度立刻改变,经面试后录用了王振同学。
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王仲初老师与汪玉坤、吴文波老师共同组织学生的赛前辅导,多次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各种设计的思路和难点,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参赛队在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中获得辽宁省赛区三队一等奖、两队二等奖,一队三等奖。这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通过近几年的创新教学工作,王仲初老师深深体会到,创新教学工作必须与技术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只有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才能紧跟技术发展,了解市场需求,并能够身体力行,将创新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7年7月2日
第二篇:3.1王选教授简要事迹
广东教育出版社
王选教授简要事迹
王选,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
王选教授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76年,他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这一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以此为技术核心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占据了祖国内地99%的报业和80%的书刊(黑白)市场,以及港、澳、台、北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90%的华文报业市场。新增产值三十余亿元,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一场深刻变革。其后又率领北大方正研制出日文、韩文和西文出版系统,成功打入日、韩及欧关市场,实现了民族软件产业走向国际化的目标。
以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核心的电子出版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实现了从铅排作业到计算机操作的彻底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全面和成功的行业之一,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同时为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创造了必要条
/ 2
广东教育出版社
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提供了科技保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曾获得国内外二十多项重大奖励,其中包括: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度国家十大科技成就称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王选教授个人先后荣获首届毕昇奖、陈嘉庚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王丹萍科学奖、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等,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并获“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教授是北大方正的主要开创者。他以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的结合,并身体力行,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和员工一道,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王选教授是面向21世纪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
/ 2
第三篇:学习王强教授事迹心得
篇一:学习盐城师院王强教授事迹心得
王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于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2011年被评为教授,病逝于2012年9月。最大成就: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该著作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经济法政学被多数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吾亦如此。然而,《光明日报》对盐城师范学院已故教师王强教授的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让我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其魅力所在,只待你去探索并为之沉迷。”无疑,王强他找到了为之沉迷的所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王强逝世时也才只有42岁,处于经验较为丰厚、精力较为旺盛的年龄段,正是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好时期。他的这一生虽然短暂,却没有白活:短短四年时间里,王强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并且在病榻上每年坚持给七位学生指导论文?这些都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强教授毕生热爱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道路上,始终孜孜以求,至死不渝。他对贾后名老师的临终嘱托、对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念念不忘、让纸笔占据了的病床、病后时而来学校的坚持、重症拮据却依然捐赠书籍的默然、身体不行就动脑的执着、永远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这些近乎“痴迷”的举动,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他“死要重于泰山”的信念。这不仅是取决于他时日无多而对自身毅力的激发,也是日常生活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他总是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傻劲”,和学生们打闹成一片,同吃同住同穿同学,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掏心掏肺,让孩子们颠覆了以前对公共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真正知道了它的价值---我以为这正是一位教师真正价值意义的体现。他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钻劲。凡是有关经济法政学的问题,他都得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斟酌,于是一点、两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跃然纸上;他也深刻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 与农民,他会唠种田补贴、邻里关系;与工人聊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与干部说党建惠民、廉政建设?”,借此提升思想而不是只做一个只会教书育人的书呆子。
王强教授与孙卫芳老师忠贞不渝的爱情令我钦羡与感伤,他们既是伴侣亦是知己,大学中志同道同的契合引为朋友,毕业后双宿双飞于落后区执教,书房中窝在一起静静的看书学习,病床上的相濡以沫(墨)?我在此诚信祝愿孙卫芳老师忘记苦痛,保留这份难能可贵的记忆,继续追寻幸福、追求事业去过完余生。
篇二:学习王强教授事迹心得
王强同志自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践行者,是20年来王强一直探究的重要问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讲台上,他做到了以情感人,“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到了以理服人。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他经常说,“本是一门看似枯燥的课,我要让学生知道它的价值。”他坚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但谁也没想到,厄运悄然袭来。2006年时,王强查出痔疮,他也没在意。2008年,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重点建设学科,他和同事没日没夜做着申报准备。省重点建设学科被正式批复成立后,在大家的反复催促下,王强才到医院做了检查。2008年11月19日,一份诊断书震惊了亲人和同事朋友,王强被诊断为恶性直肠癌,晚期。学校帮他联系了省城最好的医院,但王强坚持在盐城手术,他说,一来院里的事多,自己还可以帮上忙,二来省得麻烦。12月1日,他在盐城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2009年5月4日复查,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肺部。2011年10月,王强病危,三个月后,他挺过来了。他笑着对妻子说,“我又赚了”。今年9月8日,王强还是离开了他深爱的这个世界。他用生命交出了一张“成绩单”:自2008年住院以来,先后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权威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其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王强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王强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志愿者指导教师主要事迹
2010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事迹材料
2010优秀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材料
包天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6月出生,2006年3月起从事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工作,现任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在过去的几年里,注重个人能力培养,积极向上,指导学生学好文化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了优良学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曾带领多批大学生志愿者团队,100多人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高举旗帜,勤奋学习,做好志愿者指导工作
他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作为指导老师他牢记职责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指导的有效方式。以院团委学生会、班干和学生党员为骨干,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学习宣传大学生进社区思想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他充分发挥我院团委独特的优势,利用各级团支部,网络、橱窗、板报、宣传栏等阵地,以讲座、研讨、论坛、竞赛、征文、主题团日活动等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建国6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日,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举行集中升旗仪式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志愿者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四种能力。
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凝炼大学精神、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几年来他组织了100多名大学生,多个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服务活动,三下乡调查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雷锋月活动和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在参与基层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区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先后有2个实践团队获得校优秀团队,30名同学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三、践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他带领学生每月定期到三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帮扶活动,义务献血活动,清洁社区文化活动。
2010年4月9日带领志愿者参加了淮阴师范学院举办的与社区党建共建开幕仪式。
4月20日上午,带领志愿者来到三门社区,与三门社区开展对接活动,并初步拟订了活动计划。
10月30日下午,带领志愿服务队队长参加了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大学生进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中期推进会。
7月9日至7月14日,该同志带领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重点团队,实践活动中组织志愿者向居民宣传世博、广州亚运会、低碳生活等知识以及与社区留守儿童开展“小小世界杯”、手把手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画海宝等趣味活动,本次暑期“三
下乡”实践活动得到淮安日报、中国新闻网等报刊媒体的大力报道宣传。
2011年3月5日在 “中国青年志愿者日”,学雷锋日之际,该同志带领志愿者们携手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系列活动:带领志愿者进行了志愿者“宣传两会精神”活动。同时同时指导志愿者小分队在社区散发宣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两会。之后领着同学们进入社区居民家中,指导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维修、维护电脑。受到社区领导的好评。
该同志在任指导老师期间对高校院系与社区开展党建共建、选派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工作认真负责,精心谋划,工作计划性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效比较显著;组织协调好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活动,做好活动情况记录、跟踪调研和绩效评估工作;经常与社区保持联系,共同商定工作方案、及时协商解决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总之,该同志基本符合“全市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标准,请各部门考核。
第五篇:志愿者指导教师主要事迹
2010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事迹材料
2010优秀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材料
包天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6月出生,2006年3月起从事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工作,现任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在过去的几年里,注重个人能力培养,积极向上,指导学生学好文化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了优良学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曾带领多批大学生志愿者团队,100多人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高举旗帜,勤奋学习,做好志愿者指导工作
他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作为指导老师他牢记职责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指导的有效方式。以院团委学生会、班干和学生党员为骨干,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学习宣传大学生进社区思想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他充分发挥我院团委独特的优势,利用各级团支部,网络、橱窗、板报、宣传栏等阵地,以讲座、研讨、论坛、竞赛、征文、主题团日活动等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建国6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日,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举行集中升旗仪式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志愿者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0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事迹材料
二、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四种能力。
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凝炼大学精神、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几年来他组织了100多名大学生,多个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服务活动,三下乡调查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雷锋月活动和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在参与基层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区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先后有2个实践团队获得校优秀团队,30名同学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三、践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他带领学生每月定期到三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帮扶活动,义务献血活动,清洁社区文化活动。
2010年4月9日带领志愿者参加了淮阴师范学院举办的与社区党建共建开幕仪式。
4月20日上午,带领志愿者来到三门社区,与三门社区开展对接活动,并初步拟订了活动计划。
10月30日下午,带领志愿服务队队长参加了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大学生进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中期推进会。
7月9日至7月14日,该同志带领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重点团队,实践活动中组织志愿者向居民宣传世博、广州亚运会、低碳生活等知识以及与社区留守儿童开展“小小世界杯”、手把手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画海宝等趣味活动,本次暑期“三
2010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申报事迹材料
下乡”实践活动得到淮安日报、中国新闻网等报刊媒体的大力报道宣传。
2011年3月5日在 “中国青年志愿者日”,学雷锋日之际,该同志带领志愿者们携手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系列活动:带领志愿者进行了志愿者“宣传两会精神”活动。同时同时指导志愿者小分队在社区散发宣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两会。之后领着同学们进入社区居民家中,指导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维修、维护电脑。受到社区领导的好评。
该同志在任指导老师期间对高校院系与社区开展党建共建、选派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工作认真负责,精心谋划,工作计划性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效比较显著;组织协调好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活动,做好活动情况记录、跟踪调研和绩效评估工作;经常与社区保持联系,共同商定工作方案、及时协商解决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总之,该同志基本符合“全市优秀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师”标准,请各部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