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漆密度检测 清漆色度检测
清漆密度检测 清漆色度检测
------科标无机实验室
科标无机实验室拥有完备、先进的涂料测试、研发仪器设备。具有涂料制备、性能测试、老化测试、分析表征等各种近代测试仪器设备,其中核磁共振波谱仪、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远红外光谱仪、耐臭氧测验机、加速老化试验机、热分析仪、激光粒度仪、阻燃测试分析以及各种涂料实验机等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利的保障了各项检测、研发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专业提供色漆和清漆附着力检测、色漆和清漆粘度检测、色漆和清漆流出时间检测、色漆和清漆硬度检测、色漆和清漆耐冲击性检测、色漆和清漆耐水性检测等。一:清漆检测概述
清漆,又名凡立水,是由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在加上溶剂组成的涂料。由于涂料和涂膜都是透明的,因而也称透明涂料。涂在物体表面,干燥后形成光滑薄膜,显出物面原有的纹理。二:主要检测范围
建筑防水涂料、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胶粘剂、内墙涂料、外墙涂料、溶剂型外墙涂料、汽车面漆、汽车底漆、桥梁漆、溶剂型木、器涂料、内墙涂料、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富锌底漆、各色醇酸磁漆、建筑室内用腻子、溶剂型聚氨酯涂料、醇酸清漆、硝基清漆、丙烯酸清漆、水泥地板漆、聚氨酯防水涂料、外墙无机建筑涂料、高分子防水材料-片材、钢结构防火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船壳漆、船用油舱漆、船用防锈漆、船体防污防锈漆、船舶压载舱漆、C06-1铁红醇酸底漆、H06-2铁红、锌黄、铁黑环氧酯底漆、各色酚醛防锈漆、红丹醇酸防锈漆、各色硝基底漆、硝基漆稀释剂、过氯乙烯漆稀释剂、氨基漆稀释剂、脱漆剂、硝基漆防潮剂、过氯乙烯漆防潮剂、水性涂料、F01-l酚醛清漆、各色酚醛磁漆、云铁酚醛防锈漆、醇酸烘干绝缘漆、各色醇酸腻子、各色硝基外用磁漆、各色硝基腻子、各色硝基铅笔漆、各色硝基铅笔底漆、氨基烘干清漆、各色氨基烘干锤纹漆、氨基烘干绝缘漆、聚氨酯清漆、紫外光(UV)固化木器漆、各色过氯乙烯磁漆、锌黄、铁红过氯乙烯底漆、各色过氯乙烯腻子、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乙烯磷化底漆、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环氧沥青防腐涂料、各色环氧酯腻子、铝粉有机硅烘干耐热漆、有机硅烘干绝缘漆、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氯化橡胶防腐涂料、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交联型氟树脂涂料、热熔型氟树脂、船用水线漆、甲板漆、船用货舱漆、自行车用面漆、自行车用底漆、电子元件漆、地坪涂料、电冰箱用磁漆、热固型粉末涂料、机床面漆、机床底漆、铁路钢桥用防锈底漆、铁路钢桥用面漆、中间漆、铁路机车车辆用防锈底漆、铁路机车车辆用面漆、铁路货车用厚浆型醇酸漆、路面标线涂料、室内用水性木器涂料、砂壁状建筑涂料、复层建筑涂料、弹性建筑涂料、建筑外墙用腻子、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溶剂型醇酸木器涂料、溶剂型金属板涂料、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溶剂型硝基木器涂料、水性木器涂料、建筑用外墙涂料、汽车涂料、水性木器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过氯乙烯树脂防腐涂料、过氯乙烯树脂涂料、氯化橡胶防腐涂料、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涂料、硝基涂料、硝基涂料防潮剂、氨基醇酸树脂涂料、醇酸树脂涂料、酚醛树脂防锈涂料、酚醛树脂涂料、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路桥用水性沥青防水涂料、混凝土、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卷材、预铺/湿铺防水卷、汽车油漆涂层、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地坪涂装材料 三:检测标准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1865-2009 色漆和清漆 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13893-2008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1771-2007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66-2008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1740-200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1997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1720-1979(1989)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1721-2008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1722-1992 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3-1993 涂料细度测定法GB/T1724-1979(1989)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5-2007 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1726-1979(1989)漆膜一般制备法GB/T1727-1992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1979(1989)色漆和清漆
摆杆阻尼试验 GB/T1730-2007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1733-1993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48-1979(1989)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1749-1979(1989)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GB/T6753.1-2007 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3859-2006 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1762-1980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T1765-1979(1989)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GB/T1768-2006 闪点测定法 快速平衡闭杯法GB/T5208-2008 色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6739-2006 色漆和清漆 弯曲试验(圆柱轴)GB/T6742-2007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GB/T6750-2007 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6753.3-1986 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9264-1988 建筑涂料粘度的测定 斯托默粘度计法GB/T9269-2009 色漆和清漆
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测定 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分数GB/T9272-2007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9274-1988 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9276-1996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9278-2008 色漆和清漆 划痕试验GB/T9279-2007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5210-2006 色漆和清漆 杯突试验GB/T9753-2007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o、60 o、85 o镜面光泽的测定GB/T9754-2007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视比色GB/T9761-2008
第二篇:聚氨酯清漆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年04月16日
SDS编号:21401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版本:2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止静电措施。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操作后彻底清洗。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事故响应: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火灾时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如接触眼睛:用水细心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继续,就医。如吸入: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法规(规定)处置本品、容器。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
环境危害:详见十二部分。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丁醇
1~5%
71-36-3 异丙醇
1~5%
67-63-0 乙酸丁酯
10~20%
123-86-4 甲基环己烷
1~5%
108-87-2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PC-TWA(mg/m³)100;PC-STEL(mg/m³)无资料 异 丙 醇:
PC-TWA(mg/m³)350;PC-STEL(mg/m³)700 乙酸丁酯:
PC-TWA(mg/m³)200;PC-STEL(mg/m³)300 甲基环己烷:无资料 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提供充足的通风以保证现场不超过接触限值。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稳定性:正常条件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产品名称:聚氨酯清漆
SDS编号:21401
修订日期:2014年04月16日
第三篇:油料密度检测证明
油料密度检测证明
2013年1月份我公司油料检测如下:
0号柴油密度为:0.84。
90号汽油密度为:0.724。
93号汽油密度为:0.735。
以上油料密度检测为合格。
特此证明
中石油四川石油公司
第四篇:陶瓷密度检测 陶瓷的具体检测标准
陶瓷密度检测 陶瓷的具体检测标准
(1)
GB/T3302-8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2)
GB/T11423-89日用陶瓷纸箱包装技术条件(3)
GB/T3532-1995日用瓷器
(4)
SN/T0364-95出口日用陶瓷抽样方法(5)
GB/T10814-89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6)
GB/T10815-89日用精陶器(7)
SN/T0954-2000进出口砂锅检验规程(8)
GB/T10816-89紫砂陶器
(9)
GB/T10813.1-89青瓷器系列标准:日用青瓷器(10)
GB/T10813.3-89青瓷系列标准:纹片釉青瓷器(11)
GB/T10813.4-89食用青瓷包装容器(12)
GB/T10811-2002釉下(中)彩日用瓷器(13)
GB/T10812-2002玲珑日用瓷器(14)
GB/T10815-2002日用精陶器(15)
GB/T14150-1993粤彩瓷器(16)
GB/T13522-1992骨灰瓷器(17)
QB/T3732.1-1999普通陶器 园林陶(18)
QB/T3732.2-1999普通陶器 砂锅(19)
QB/T3732.3-1999普通陶器 包装坛类(20)
GB/T13524.1-1992陈设艺术瓷――雕塑瓷(21)
GB/T13524.2-1992陈设艺术瓷――器皿瓷(22)
GB/T13524.3-1992陈设艺术瓷――文化用瓷(23)
GB/T13523.-1992铜红釉瓷器(24)
GB/T10813.2-1989陈设艺术青瓷器(25)
GB/T10813.3-1989纹片釉青瓷器(26)
GB/T14150—1993粤彩瓷器(27)
QB1464—1992薄胎瓷器(28)
QB/T1634—1992唐三彩
(29)
SN/T 0741-1997陈设艺术彩陶检验规程(30)
JC/T765-87(96)建筑琉璃制品(31)
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32)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3)
GB/T3810.1-1999陶瓷砖-抽样和接收条件(34)
GB/T4100.1-1999干压陶瓷砖-第1部分瓷质砖(35)
GB/T4100.2-1999干压陶瓷砖-第2部分炻瓷砖(36)
GB/T4100.3-1999干压陶瓷砖-第3部分细炻砖(37)
GB/T4100.4-1999干压陶瓷砖-第4部分炻质砖(38)
GB/T4100.5-1999干压陶瓷砖-第5部分陶质砖(39)
JC/T465-92(96)陶瓷锦砖(40)
JC/T457-92(96)劈离砖(41)
JC/T709-88(96)烧结瓦(42)
CJ164-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43)
GB/T6952-1999卫生陶瓷
(44)
GB12651-2002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45)
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46)
GB14147-93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47)
GB/T5009.62-1996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48)
GB8058-87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49)
SN/T0873-2000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法(50)
IS06486/1[1999(E)]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检验方法(51)
ISO6486/2[1999(E)] 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52)
ISO8391-1-1986食品的陶瓷蒸煮器皿 铅和镉的释放第1部分:试验方法(53)
ISO8391-2-1986食品的陶瓷蒸煮器皿 铅和镉的释放第2部分:容许范围(54)
ISO/TC166/SC2N58与食物接触陶瓷烹调器释出有毒物质检验方法(55)
FDA/ORA CPG7117.06-1995进口和国产陶瓷的镉污染(56)
FDA/ORA CPG7117.07-1995进口和国产陶瓷的铅污染(57)
美国California Prop.65-2002美国加州65规定
(58)
ASTMC738-1994从上釉陶瓷表面萃取铅和镉的试验方法(59)
AOAC973.32陶瓷器中铅和镉的溶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60)
AOAC973.82陶瓷器中铅和镉的溶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补充方法(61)
DIN51031第1部分日用器皿中危害健康物质溶出量测定(62)
DIN51031第2部分用原子吸收分光分析法测定铅含量(63)
DIN51031第3部分用原子吸收分光分析法测定镉含量(64)
DIN51032日用器皿中对健康有害物质溶出极限值(65)
SI1003-1999陶瓷器皿金属溶出量和标识(以色列)(66)
斯里兰卡进口管理条例DOPL NO.326(2000年2月29日)(67)
ГОСТ28930-89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瓷质制品技术条件(68)
ГОСТ28931-89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陶质制品技术条件
(69)
ГОСТ50186-92(NCO6486/2)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同食品相接触的陶瓷器皿 青岛东标检测中心提供陶瓷相关检测标准。
第五篇:模块检测
高二政治模块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议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2012年5月山东省“胜利杯”中学生辩论赛 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重庆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全校学生进行捐书活动
A.
B.
C.
D. 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B.
C.
D.
3.市第三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主要在镇、街、村、社区、中小学校、医院等开展。我们之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
4.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5.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消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一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B.
C.
D.
7.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
8.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2011年,为配合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和市建市五十周年活动,迎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十艺节”在我省的举行,市多措并举,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作品征集活动,艺术创作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据此回答9、10题。
9.自舞台剧本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专业、业余作者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其中小品《湿地情缘》、《绿地**》等七件优秀作品上报省文化厅参加文化部的“群星奖”评选。这说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B.
C.
D. 10.市推行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A.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11.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坚韧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3.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接报了3000多个投资融资项目,近200家投资融资机构前来寻找投资机会。这表明()
A.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已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B.
C.
D.
1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16.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很多,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支系又有不同节日。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下列对民族节日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些民族节日是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这些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这些民族节日是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D.庆祝这些民族节日是这些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7.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双重遗产4项。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不正确的是()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
B.
C.
D.
18.美国国会图书馆总监瑞米说:“我认为孔子文化融入美国是一个有益举措,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孔子在全球的意义,这些真理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是会受益。”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交流借鉴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媒体峰会,于2010年10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回答19、20题。
1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地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并进,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贡献。从《文化生活》看,这是因为()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的民族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B.
C.
D.
20.此次世界媒体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这一主题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融合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平等性
消解文化的民族性
A.
B.
C.
D.
2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凝固的艺术的是()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A.
B.
C.
D. 22.“仁者爱人”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3.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许多人特别是中小学生越来越轻视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这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继承
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充分发挥其对人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书法艺术渐趋消失 A.
B.
C.
D.
24.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阐述,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精华,又涵盖了当代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这启发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A.
B.
C.
D.
25.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2011年7月1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确保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的目标按期实现。之所以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是因为()
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5分。
26.简述文化的含义及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27.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州可谓“处处有段古”。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广州的历史印记似乎是不可避免地一一褪去。老房子很多都拆了,就连喝早茶的人都少了……有网友在网上感叹:“难道广州的历史没有消失在战争里,却要消失在繁华里?”专家指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独特,在于它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毫无顾惜地抛弃、贬低、摧毁上,在此基础上追求的现代化,只能是“西化”。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5分)
(1)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延续,其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