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申报材料
促进公平高位均衡
书写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全新坐标
——***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汇报材料
******教育局(2010年10月30日)
***是国家发展战略《***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龙头城市***的中心城区,***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教育事业既有历史的厚重,又具时代的风采,更凸显港城中心城区的实力与优势,始终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地跨越发展,争先进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全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省级督导评估考核先进单位”、“ ***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等。
***现辖2乡、2镇、6个街道、1个林场及1个经济开发区,省属**农场、**农场分布境内,辖区面积415.2平方公里,人口54.54万人。全区拥有三星级高中1所,中学10所,小学17所,幼儿园41所,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在职教职工2669人,中、小学在校生36223人。***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度全市领先。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事求是,理性提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系列举措,合力推进教育均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标杆,树标引航,有序推进
长期以来,***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抢抓全市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明确提出“强区必先强教”,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优质公平高效和谐的教育,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教育强区”,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作为建设“实力***、美丽***、和谐***”的“关键工程”,并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等三个优先,为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素质教育强区,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委、区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并实施了《***建设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为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教育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并根据我区实际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倾力扶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发展,在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的进程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力促全区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二、以办学条件优质均衡为基点,加大投入,重点倾斜 办学条件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基本条件,我区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相结合,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消除危房、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努力使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能拥有优质标准的设施设备,使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拉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我区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单列,及时足额拨付,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小学、初中生均经费达到省定基准要求,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10年,区财政经常性收入数为10.1亿元,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85亿元,小学、初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分别达370元和610元。全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55392元)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55008元)。
同时,我区还以网络应用平台、网上资源等建设、使用为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5年来,我区信息化建设总投入近4600多万元。各中小学校的光纤连通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建立并使用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图书室管理平台,建成率达100%;全区生机比达9.2:1,师机比达0.9:1。中小学校信息化技术装备均达二类标准,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加强城乡统筹,实行重点倾斜
我区还不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实行重点倾斜。目前,城区和农村初中小学生均固定资产数分别为4885元、6239元,城区和农村初中小学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分别为74.5%、73.18%,城区和农村初中学校班均教师数分别为3.56人、5.55人,本年度初中小学校长流动任职数为17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任教数为158人。此外,我区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先导,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使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硬件设施设备分别达《***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全区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现了基本均衡。
(三)实行集团运作,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我区还制定并实施了区域中小学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我区以均衡配臵为重点,充分彰显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头作用,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我区组建了“海宁教育集团”,将优质学校海宁中学的教育优势辐射到薄弱初中学校,通过以强带弱、集团推进,实现城区初中教育的高位均衡。
三、以推进教育机会均衡为底线,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创造均衡的教育机会,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坚守这一教育均衡的底线,我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遵循“统筹安排、相对就近”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实行划片招生,明确要求任何小学不得以面试或“幼小对接”理由拒收施教区内学生;任何初中不得用小学毕业成绩择优录取学生,更不得用考试或文化知识性面试等方式择优录取学生;不得将学科竞赛成绩与录取挂钩;各中小学校对所招学生均衡编班,不得分快、慢班或重点班。
(一)加强管理,高位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为高水平巩固我区义务教育水平,力促我区义务教育平稳运行,在学籍管理方面,我们力求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印发了《***中小学学籍管理备忘录》、转学、借读、休学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学籍管理程序不走样,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工作;二是多元管理,建立立体互动控辍模式,以学籍管理为主要平台,以跟踪监控为纵深,以随即检查为节点,强化责任意识,杜绝辍学现象的发生,确保我区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以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积极谋划,着力破解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 我们严格按照“一个不能少”的工作要求,积极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力求把这件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在确保适龄儿童全部进入小学、适龄少年全部进入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始终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制度,统筹、妥善安臵新增劳务输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制度规范有序地实施。多年来,我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一直达100%。为了有力地保障每一个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我区从2006年至今,***政府每年为义务教育阶段民工子女拨付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逾千万元,2010年更是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为薄弱学校配备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并按照新入学民工子女每人7.5平方米的标准,新建了大量校舍。同时,各中小学校对在校就读的民工子女在评优、入队、入团、分班、转学等方面做到与常住人口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平衡了教育资源,也保障了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三)关注弱势,切实保障困难残疾学生教育公平在困难家庭学生以及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方面,我区还建立健全对残疾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弱势学生帮扶体系,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工作,巩固“不使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良好成果。同时,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并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保证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及时入学。
(四)扎实举措,着力构建共享均衡教育四度空间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地区,文化基础与本区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外省流入的原地教材与本区也不一致,造成学生就学后学习困难。此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大都整日忙于打工、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局还有针对性地从身心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的四个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让每一名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享有教育均衡带来的丰硕成果:一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生生活环境,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二是以“平等、关爱、互助、融合、感恩”为主题,开展本区户籍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拉手”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三是坚持面向每一个务工人员子女,选派有经验的教师为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逐步走近自强,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恩者、社会,怀揣感恩情怀报效祖国;四是建立家长学校,与社区联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四、以均衡提高管理水平为驱动,全面深化,有效推进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推进教育均衡,离不开各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小学管理规范》及十项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区就《规范》的宣传、执行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为了将中小学规范管理工作向内涵推进、向纵深渗透、向长效发展,推进各中小学校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估考核体系,我们将2009年确立为完善贯彻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中小学规范管理水平之年,将2010年确立为完善贯彻落实《管理规范》长效推进年,通过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措施抓落实,校长素质再提升,强力助推学校贯彻《管理规范》长效机制的运行。
(一)巩固提升,打造管理规范精品工程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规范办学行为成果,我区全面提升中小学规范管理水平,全方位实施管理规范优质精品工程。一是旗臶鲜明、毫不含糊、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坚决不让遵循教育规律、反映广大学生强烈呼声的“减负”走回头路。二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严格践行“五严”、“六严”规定,确保“减负”持续常态,全面兑现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做出的承诺。仅2010年上半年,我区先后组织专门督查小组,出动近80人次,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五轮检查和抽查,有效遏制管理质量滑坡。学校办学目标、工作计划均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长效机制年活动”等重点工作,工作重心明确,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已形成常规,无挤占现象,学生在校时间也按照省厅的要求得到有效控制,没出现一例在校时间超长引起家长投诉的现象,规范管理已经步入稳定常态。
(二)集思广益,实施管理素质提升工程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主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为了让每一位校长深入总结近年来规范管理的经验教训,深入体会规范管理的精神实质,博采众家之长,提升全区各中小学规范管理,我区在2008年、2009年成功举办两届“校长论坛”基础上,2010年,我区举办了第三届校长论坛,论坛以守望素质教育价值为导向,以着力提升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核心,以提升校长适应教育发展变化的改革能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掌控能力,加快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倾情打造校长队伍。重点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特色品牌打造及与之相关的规范管理等主题,探索与实践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措施与途径、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探索与定位,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以强带弱,实施校际对口帮扶工程
为了让全区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管理水平达到高位均衡,减少区域内择校现象的发生,我区普遍建立并实施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制度,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作用,实行捆绑考核,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以强带弱”、“捆绑发展”等发展模式,以优质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带动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系列的举措助推了全区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均衡发展。为加速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我区针对农村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相比,在办园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的现状,将其与城区优质幼儿园实施捆绑管理,开展了成效显著的“对口帮扶”工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四)委托管理,高效实施质量共优工程 从2010年5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对部分学校实施委托管理。托管学校与被托管学校在委托管理中,从2010年起始年级开始,每年实行教师、教干双向交流制度,同时实现办学目标、教学管理、师资配臵、招生工作、考核评价的统一,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实力。
五、以强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增长极,直击中枢,力透核心
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核心领域,只有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教育均衡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内驱力。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达8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40%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80%以上;小学高级职称教师达1.5%以上,初中高级职称教师达22%以上;骨干教师达30%以上;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以上,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支教制度、健全,城乡学校之间教师队伍差距明显缩小。
(一)名师支教,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提升
我区不断加强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并按编制要求,严格标准,及时补充新教师,并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需求。按省定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以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
在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我区不断加大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城区学校选派具有“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干,到农村学校任校级领导,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通过城区优质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或教干赴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培训等方式,加速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每年为农村专项招聘10名左右的紧缺学科新教师,其它学科的新教师也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2006年,评选“区学科带头人”,农村教师只占16.1%,到2009年,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农村教师已占到了35.5%。
(二)片区联动,促进同类学校互借提升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为了帮助薄弱学校教师尽快提升专业水平,我区还启动实施了片区联动教研等制度。初中以英语学科九年级分片教研制度为试点,以**中学、**中学为龙头,每月一次的学科分片教研活动整体提升了学科教研水平。小学建立“东三校”、“西三校”、“北三校”片区联动教研制度,邀请名特优教师加盟片区教研活动,整体提升重点学科、薄弱学校的教研质量。在片区联动教研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中小学大力开展“教学管理开放月”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开放、课堂开放、特色活动开放”等三个开放,促进“有效教学”的研讨,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片区联动教研制度实施以来,校际互动得到切实加强,学校之间分享了成功经验,教师之间分享了教育智慧。
科学引领,多措并举,拉动了我区广大教师理论素养的迅速跟进、不断提升,全区教师教科研整体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2009年教科研综合考核全市第一。有的项目(如省“教海探航”杯论文竞赛)从2003年以来,获奖总数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市各县区,论文获奖和发表、课题立项的数量都在大幅度提升。
六、以大力发展学校特色为羽翼,创新突破,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均衡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超前谋划,切实提供政策保证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深挖优质教育资源,培植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从2005年开始,我区就出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建、展示一校一品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理念,全面启动了全区“一校一品”的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升学竞争向办学竞争的转变;2009年我区又先后制定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实施意见》以及《***中小学校特色建设指导方案》,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学校特色建设的现实意义,对全区中小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0年更是掀起了全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评以及特色示范校创建的热潮,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全区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将各校的办学内涵及校本特色的打造向均衡化发展、纵深化延伸、开放式推进。
(二)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异彩纷呈
“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工程的推出,点燃了全区素质教育智慧的火花,激发创建的热情,增强了各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创新动力。各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逐渐形成了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与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与经验:
全区 27所中小学特色项目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注重动手实践与思维创新、注重艺术素养和品质修养、注重体质与心理健康、注重情感和审美体验、注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全区特色项目涉及德育、艺术、体育等几个大类,开发出了民间剪纸、舞蹈、心理健康、班级文化等几十个项目,数百名骨干教师担纲指导,千余名教师主动参与,近四万名学生全面覆盖,涌现了**中学的家庭教育特色、**中学的科技教育特色、**中学的美术特色、**小学的童话童谣、**小学的书画特色、**小学的经典诵读特色、**小学的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同时,一批颇具时代特色的体育特色项目也缤纷亮相,如**小学的跆拳舞,**小学的军体拳,**小学的哑铃操,**小学艺术球操、**小学的绳操等活动,受到了家长及学生普遍欢迎。
(三)综合实践,全力彰显课改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亮点,为了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均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立加快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新模式,区教育局领导重视,全员行动,全面推进,多次召开党委会、行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区域性均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工作。同时,设立专职教研员,对全区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滚动式全员培训,定期召开全区研讨会,多次承办全市研讨会,师生参加各级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各中小学结合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以历史、文化为源,以自主实践为法,以获取能力为本,以提高内涵为真,扎实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中学的《诗画云台》、《花海校园》、《海客瀛洲》,**小学的《尚农》,**小学的《走进年画》,**小学的《经典诵读,快乐成长》,**小学的《新星的天空》,**小学的《家在凤凰》、**小学的《礼仪教育》,**小学的《家乡文化》等校本特色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全区各中小学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普遍建成了信息丰富、图文并茂的综合实践专题网站,实现了校际互动,资源共享。
七、以打造全区育人品牌为推手,成长体验,多音协奏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为了促进全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均衡、协调发展,2007年,我区推出了德育“八项行动计划”,从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四个层面,主题活动、文化内涵、课程实施三个纵深,对我区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构建,实行两年来,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
尤其是我区从《八项行动计划》中精心提炼出的德育品牌——“成长体验”德育主题活动,三年来始终坚持每月一次主题,一次展示,一次交流,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为了使活动更加贴近学校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2010年的成长体验活动呈现出七变七结合的特点,即变自主申报主题为定向申报与自主申报相结合;变活动展示交流为展示交流与培训提升相结合;变大会交流为小组讨论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变学校独立承办为独立承办与校际联合相结合;变一校一主题为同题跟进与效果回看相结合;变校际交流为交流与帮扶相结合;变中小学集中活动为集中与分学段活动相结合,充分释放“成长体验”无穷魅力。
目前,“成长体验”主题活动已历时三年,走遍全区27所中小学校,数万名在校中小学生直接参与。张扬学校个性,打造育人品牌,让***教育走上更趋均衡、更富特色的高速路,实现了从重视办学规模和数量向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从注重发展硬实力向增强教育软实力的转变,为全区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水平的均衡推进,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高速度的均衡发展,赢得群众的一致认可。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社会发展越快,人民对教育的期待就越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以更加饱满的教育情怀去书写我区教育事业更加亮丽的篇章,更加崭新的未来。
第二篇: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黄岩区沙埠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台州市黄岩区西南部山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员工38名,学生569人。原来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连续十多年在全区后进位置徘徊。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深刻反思中奋起直追。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平安学校、区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区文明学校以及台州市文明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单位、台州市德育示范学校;黄岩区绿色学校。教学质量也从过去连年全区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全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上游水平。
二、近年来工作绩效
1、强化队伍建设,弘扬敬业精神
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我校位处偏远山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我校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想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立足于自身培养。这几年,我校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师德行风建设,一手抓教师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进修文化业务知识,到目前为止,全校所有青年教师都参加了专升本自学或函授进修教育,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有27人,已达到73%。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全部取得了《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此外,学校还采用新老结合“传帮带”的办法,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教学业务提高。与此同时,我校还特别注重通过党支部、工会、团委等组织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使青年教师们事业心、责任感不断增强。最近几年,先后有十多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区、镇优秀教师。几年来,我校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师周前例会、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合理化建议、一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平时领导班子与老师们的谈心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成果考评奖惩细则》、《沙埠镇中学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师的考核、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奖金、评优评模有章可行,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有效的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2、重视道德教育,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强化学校的道德教育,学校构建了由德育副校长主管、政教处落实;团委及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值周值日教师检查督促的德育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通过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校园之声”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以开展知识竞赛等方法加以巩固,广泛宣传,切实开展规范达标争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学校着力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贯彻落实工作,以落实《沙埠中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及《沙埠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出勤、卫生、纪律”三项竞赛活动,学校将各项活动一一落到实处,务求抓出实效。按时上学、戴小黄帽、佩学生证、注重仪表,不讲脏话、拒绝进“三室一厅”等都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重视平安校园建设,聘请了院桥派出所的警官夏希仁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经常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制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学生上学放学时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我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值日值周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阶段性巡视与经常性巡视相结合,做到课间无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十几年来都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荣获黄岩区“平安学校”表彰。
最近几年,我校每个学期都要以创文明活动为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辟了《校园万花筒》、《道德经典跟我学》、《革命传统故事》等栏目,增设了道德教育宣传窗,开展了环境保护和公民道德规范的专题图片展览。开展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接受安全、礼仪、环保、道德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
3、优化教学资源,发展现代教育
最近几年,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办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建成了微机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配置了电脑60台,学生电脑使用比为9:1;多媒体教室12个,多功能厅一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舞蹈练功房、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各种专用教室、辅助教室一应俱全。率先达到了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标准。
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我校的校园环境也不断绿化、美化:学校有前花园、后花园、植物园、绿化带,绿化面积达到了XX多平方米;校园内曲径、假山、水池、喷泉、凉亭、葡萄架、大型不锈钢点缀其间,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绿树成荫。是黄岩区首批绿化、美化示范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学校。最近,又被评为黄岩区绿色学校。
4、关注困难学生,促进均衡发展
基础差,学习困难生面广,是我校的基本特点之一。针对这一实际,我校专门组织了《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辅导和帮助》、《“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正介入》等课题的研究,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分学科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互相交换教学反馈、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对于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低起点、慢进度、分层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老师除了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经常放弃周末、假日休息时间,为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针对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家中子女缺乏照顾、管教的实际情况,学校在没有学生寝室的情况下,腾出部分教师宿舍让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吃住在校,并且指派生活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便利了“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
5、重视教学科研,提升教改效益
“向教科研要质量”,已形成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整体计划之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学术报告会,组织教研组外出听课学习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参加教科研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高涨,教科研风气不断浓厚。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有关报刊发表或者获奖计60多篇。刘小荣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合作探新”》已经于上半年结题;前任校长章建国同志主持的市级课题《“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初探》也于日前通过了结题答辩。此外,由校长许春国同志、副校长符俊宇同志、教务主任安敬武同志主持或参与的市级课题也分别立项和即将结题。随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已由原来全区的末尾三名,跻身于全区农村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的先进行列。连续三年初中升学率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XX年荣获区教育局中考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
6、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
“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全面提高”,是我校秉承的办学新理念之一。学校分别组织了舞蹈、声乐兴趣小组、体育田径兴趣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年一度的区级文艺会演以及秋季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连年载誉归来,团体获奖名列全区农村学校前茅。我校组织全校同学利用午休20分钟时间练习硬笔书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同学的硬笔书法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九年级俞思施同学参加区“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得二等奖;叶婷婷、王阳、谢云国、张鸥、葛林棋、郑黎霞、谢云广、黄丽燕、蔡灵勇等9位同学参加区劳动技术手工制作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区组织的“黄岩区中小学生‘三独’比赛”活动中,我校郑晓益、获得初中组独唱二等奖;七(4)班、八(3)班被评为台州晚报中小学生读报优秀班级;去年下半年,我校参加区举办的中小学校文艺汇演荣获团体二等奖,参加区举办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美术书画比赛也在全区农村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年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尊廉崇洁演讲比赛”、“奋斗在青春”红五月演讲会,田径运动会、书画展、歌咏比赛、工艺品制作成果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板报比赛等各种活动,既促进了全体同学各项素质的发展,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七(4)班、七(5)班、八(1)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世界充满爱》、《家乡的青瓷器》,将课堂引入社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去年下半年,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两个班举办全区示范教学,获得了全区观摩教师的较好评价。三位同学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黄岩区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奖,七位教师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评比》三等奖”。去年下半年,我校被教育局列为黄岩区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之一。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小学升初中部分优质学生外流择校。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我镇每年小学升初中新生中都有部分优质学生择校外流,导致我校学生生源学习基础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步伐。
2、学生寄宿困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学生家庭路途遥远,加上家长又大多数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学生”较多。家长要求
第三篇:申报先进区队材料
申报先进区队事迹材料
运一队 2011年12月
申报先进区队事迹材料
2011年全年以来,六矿运一队在矿党、政的正确带领下,在业务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用心做事、追求卓越”、“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深入内部市场化管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降低材料成本,工作效率逐步提高,有效地提升了区队的经济效益。安全上以“双基”建设为抓手,全员参与,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与业务素质的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重心下移抓基层,关口前移抓基础,全力打造以责任制落实为基石的安全工作新平台。领导干部深入井下工作现场认真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圆满完成了井下南翼的拉煤和采三队提综采支架120车、下综采支架98车任务,各掘进头面的收矸,空车、料车的供应工作,推动区队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安全运输生产奋斗目标。今年1--11月份新副井提矸98395车,电机车拉煤108650车;岩巷掘进空车供应86725车,有力地保证了一线单位的正常生产。
一、以“双基”工作为重心,高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2011年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第三年,安全工作显得由为重要,该队坚持抓安全以“双基”工作为重心,为进一步搞好“双基”安全工作,队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队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双基”建设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转变安全观念、规范职工行为,突出舆论导向、人文环境、教育培训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制度。该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职工安全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以“012345”安全管理模式为目标,组织专人编写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全队所有岗位的安全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目标责任保证体系。
2、强化基层班子建设。按照“五大员”值班、副职现场盯班的要求,关键时期实行“双盯岗、双值班”制度。要求重点岗位有人盯,重点工作有人管,重点任务有人看,强化了班组长的管理,锤炼了管理人员的作风。重点抓盯班干部在现场作用的发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以全方位的安全舆论导向影响人,深刻认识开展“双基”建设的重要意义,实行了全员教育,充分利用班前会和板报这个舆论工具,及时反映“双基”工作动态,并对各班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进行大力宣传,选先树优,典型激励。
4、强化班组建设。制订了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双基”考核制度。对班组、职工进行细化考核,把那些责任心强、安全意识强、业务素质强的职工充实到班组长队伍中,调换了那些工作没有魄力和危险蛮干的班组长,通过开展班组安全竞赛、评选“十佳班组长”等活动,使班组长由以往注重“生产型”转化为“安全生产型”。
5、以严格的教育培训规范人。充分利用班前30分钟讲安全和每周五两小时安全技术学习时间,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和特殊工种轮训,采取区队技术员讲解和现场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分专业、分工种,根据学习进程定期组织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提高了职工学技术业务、学规程的自觉性。克服轻安全,重生产、马虎、蛮干、松劲的思想。另外,为检查学习效果区队管理人员在井下现场每次都针对从事工种按照正规操作要求、规程措施规定等内容提问2-3名职工,对回答不好的给予批评教育,坚持集中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对考试不过关者进行严格的处罚。通过全队上下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年全队未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事故和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运输生产的奋斗目标。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支部建设,搞好生产工作。
2011年以来,该队在矿党委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狠抓党建“12345”工程,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三思考,三查摆,三提升”教育活动,围绕集团公司的“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党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年组织党员,干部政治学习了40次,每月党小组组织学习6次,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月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生活》《党课》4次。通过学习武装了党员头脑,提高了思想认识,鼓舞了士气,塑造了良好形象。
2、做好群团及民兵工作。按时做好团员“三会一课”内容记录,全年共学习12次;按时参加团内有关会议,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团内工作;认真负责干好青安岗员下井查隐患,汇报隐患工作,全年汇报隐患共32条,处理整改32条。今年按要求参加团组织活动10次,办12期安全板报,交12篇稿件。全年组织民兵积极开展突击活动12次,提合理化建议32条,被采纳11条,按时上报报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年团员、民兵的思想认识,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好一线生产。
3、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矿井安全生产和节能增效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元月以来,队党支部在党员干部中推出了党员干部身边无“三违”、党员修旧利废、“升井不空手”活动。按照队支部在安全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身边无“三违”、无事故活动。生产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发现“三违”现象,敢于制止,进行教育。今年共制止”三违”现象45人次,通过对违章人员进行严厉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了违章蛮干的危害,决心改掉恶习。前提要求全体下井党员干部必须参与活动当中,保证上交物资次数不得低于下井次数的一半,把回收上来的物质进行再维修、再利用。自活动开展以来,1-11月份,共组织党员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共24次。全队党员回收旧道轨130根、道岔12付、道板1000余块、报废矿车120辆、轮对324付等等价值14万余元,完成了党员人均节约500元任务。
三、加强内部市场化管理,优化配置,降低材料消耗,确保生产任务高效完成。
今年来,我队以内部市场化项目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丰富内部市场化的内容,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材料成本,甩掉了习惯性任务完成不彻底的老做法,工作效率逐步提高,有效地提升了区队的经济效益。
1、建章立制,打造市场化信息平台。该队本着“选树典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深入”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建设,建立了二级单位内部市场化分配办法、绩效考核、材料考核等管理制度。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编制了区队到班组、班组到个人的计分标准、调整办法和程序,形成了详细的价格目录,每月按照既定程序计算和分配班组、员工的工资。对于作为分配依据的验收、结算单据、计分台账等基础材料,不仅及时公开、准确填写,而且做到班清班结,日清月结,按月分类装订成册,接受员工查询监督。现在,员工们每班都要到单位公开栏前算算自己当天的“经济账”,形成了主动抓安全、比生产、“挣”工资的浓厚氛围。
2、市场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模拟市场为载体,以市场中的各个主体的经济往来,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该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推行市场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多种形式对管理人员、核算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对全队职工进行大力宣传,让每位员工明白“降耗、增收就会增加工资,浪费、超支必定减少收入”。在运输生产中,打破以往生产任务上的高压政策、行政处罚等管理机制,实行了内部市场化以量计分管理,根据矿内部市场办印发的“矸石车票”、“矿车票”和“大平盘车票”,对井下各个岩巷、采掘用车单位实行矿车买卖制,细化链式服务内容,优质服务生产一线。以前日提矸量最高260多车,在推行内部市场化后,刷新了历史成绩,创下了日提矸量340车的新纪录。为岩巷掘进实现了月单进140米好成绩,为扭转地区接替紧张的被动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岩巷单位也节约用车,把一吨矿车由原来每车0.8吨装成1.5吨,既提高了矿车使用率和周转率,又节约材料浪费,极大地提高了矿车的利用率。员工的市场意识、成本意识、资源意识、效益意识得到了提高,都学会了算大账、算细账,自觉节支降耗、降低成本。
3、明确工资分配考核程序。为切实加强劳动工资管理,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各班组每天班组根据当班任务量、个人根据当班工作量给予计分,认真总结当天每位职工的工作得分考核情况,及时说明加减分原因,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向苦、脏、累、险、责任大、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体现市场化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拉开了员工的市场化工资收入,进一步明确“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市场化理念,现在员工工资平均收入比以往高出300余元,区队生运输产实现良性发展,另外,在内部市场化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工资分配政策的杠杆作用,打破现有在册人数进行核定工资的做法,依据各单位提供的劳动量动态支付劳务工资总额,减少无效、无用工作的投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与员工工资收入。拓展结算范围,初步形成了矿市场化结算范围框架体系,单位实行固定岗位收购、为采掘单位提供服务的链式结算和单项工程收购结算支付工资,提高了采掘岩巷单位供车服务意识和质量、改变了“倒服务”现象。
4、目标化管控,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行内部市场化后,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用价格和机制联接了起来,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各单位、各岗位合理安排工序,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杜绝了窝工现象,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区队干部职工知道算账了,明白了节约材料就能增加工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电车司机职工明白了多收矸、多提升就能提高工资收入,那些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的职工工资收入就不高。目前,该队职工出现了“两多一少一提高”的现象。即:向领导要工作的多了;要求调到工作量大、绩效好的岗位的人多了;干工作向领导讲条件的少了;职工学技术、学知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从“要我干”到现在的“我要干”的巨大变化。
5、推行成本精细管理。该队查疏堵漏,查缺补漏。重点突出“一个坚持,二个确保”。即:坚持节能减排,确保资金管理,确保成本得到精确控制。通过加大成本宣传力度,层层传递成本压力,牢固树立“捂好钱袋子,过好紧日子”的思想,人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运输班职工每天最关心自己每班能多收多少矸、多提升多少车、材料消耗了多少,绞尽脑汁想办法儿多干活、少消耗,增加队里的收入。班长齐日光也弄了小本,每个月班里材料费多少,每天领了多少料、多少钱,累计超不超标,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这是班里的兄弟们最关心的事儿。区队办公室里,员工们人走灯灭、下班断电,纸张双面打印成了习惯,现在不用加强宣传教育,人人都在想方设法搞节支降耗。通过开展内部市场化管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内部市场化工作不断深化和完善,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职工积极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提高了全员工资收入。
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保证运输生产。
1、生产中加强管理,做到全面掌握全队的运输提升和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动态,及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确保运输安全生产。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在矿领导的支持下,今年我队与厂家合作改造了14台变频调速交流电机传动的变频调速电机车。改造后运行了3个月,没有维修1次,经过计算每台车1年电耗和材料费可节约78880元,改造后的变频调速电机车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良好。
2、抓好矸石山排矸系统.我矿的矸石山承担着全矿的付井提矸和洗选矸石的排矸任务,矸石山排矸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全矿生产。矸石山经过整改后,通过实际运行半年证明,既增大了排矸容量,并充分利用了矸石山的容积量,提高了抗降雨滑坡的能力。今年7月至8月份,下几场大雨,矸石山没有出现因雨季大水而出现的滑坡现象。经过改造后的矸石山,使矸石山的整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既保证了排矸系统的安全运行,又保证了矸石山下面的安全。
3、在采三综采工作面拆除安装期间,我队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克服种种困难,落道820米,新副井提综采支架120架,下支架98架,即没有影响岩巷队的空车供应和矸石的提升,又未发生一起事故,超前完成了任务。
五、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争创亮点工程
2011年以来,我队强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努力争创亮点工程。先后完成了井底北码24kg公斤更换成30kg轨道260米;轨道暗斜井整修标准轨道500米;老副井更换24kg公斤轨道1000米;井下48副道岔更换成风动道岔。创建了井下新卸载站、地面矸石车房公司亮点工程,夯实了安全基础,轨道质量标准化得到提高,促进了机车安全运行。
1、首先强化职工标准化意识,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安全素质。为提高全队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理解和认识,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了《质量标准化检验评定标准》,每月在职工中开展一次标准化知识的考试,一季度进行一次综合安全知识考试,确保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形成了人人重视标准化,人人关心标准化的浓厚氛围。
2、建立质量标准化巡查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队长,支书为组长的监督小组,每天对井下电车库、地面清车机房的工程质量及其它达标项目进行巡视排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作出罚款处理,并责令及时安排整改。
3、各标准化小组成员进行分区承包责任制。使标准化工作做到各负其责。达标工作任务:
1、充电硐室卧底整修轨道100米,铺水磨石地板。
2、设备刷漆、粉刷硐室墙壁,墙裙粉刷涂料;粘贴装饰壁画;设备升级,统一标准。
3、整修、更换天车跑道。
4、充电台侧铺设耐酸地板,更换充电台。
5、整挂电缆,全部走暗线。按照达标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使达标工作有序稳步的推进。
4、抓好文明生产,认真搞好井下文明生产。加强日常管理,决不搞突击整改,而是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使文明生产达到质
量标准化要求。
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大排查力度保安全。
今年来,队以质量达标工作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了轨道标准化工作。首先,要求队干部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定期组织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排查隐患,落实整改。1-12月份:查处较大隐患48条,落实整改40条。另外,科学组织,合理调配地开展轨道质量达标工作,要求员工干每项工作都要按标准去完成;井底北码24kg公斤更换成30kg轨道260米;轨道暗斜井整修标准轨道500米;老副井更换24kg公斤轨道1000米;井下48副道岔更换成风动道岔。创建了井下新卸载站、地面矸石车房公司亮点工程,夯实了安全基础,轨道质量标准化得到提高,杜绝了轨道运输零掉道,影响生产零时间,保证了矿井安全运输生产。
运一队
2011年12月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个人先进材料
学校均衡发展个人先进材料
任职以来为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扎实工作。力求把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法》、《河北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为突破,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为学生服务、家庭负责、为社会培养发展形人才为理念。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努力缩小教师资源和班级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思路 :
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遵循教育规律,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均衡发展。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机制,强化督导。建立和健全保障教育设施设备制度。缩短教师资源差距、班级管理差距,以及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和教师发展成长的差距。充分发挥政工督导职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结合,作为政工督导重点工作。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保
证全科合格率、毕业班级学生毕业率、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严格按照招生计划,平均分班。抓好控辍工作,健全制度,建立对学生动态的监控机制,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及时家访,想方设法留住学生,保证巩固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后进生转化制度,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 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
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坚持家长联系制度,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积极稳妥地推进法制校园建设,依法治教。在工作中,我严格按《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贯彻落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组织师生学习法律知识,每学期进行一次师生法律知识竞赛和普法活动。增强师生法律意识,推进法律校园建设。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大力整治校园环境,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给师生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6、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组织做好学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7、上好两操保持常态化,继续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充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上好健康课,加强卫生及食品安全工作。
8、建立和健全保障教育设施设备制度。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从建立和健全保障教育设施设备制度入手,保障各类实验室、图书室、功能室顺利使用。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上好信息技术课,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力度。
9、加强师德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
总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尽管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第五篇:借助先进教育理念,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高君
在现阶段教育中,要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和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学习和领会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前提。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幼儿园”,所倡导的就是:保障儿童权力,实施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它是针对全体儿童提出来的,其出发点具有公平性和均衡性,因而也就有了可推广性。
一、借力“爱生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先进的理念,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有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就使得真正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可能,进而成为现实。
以灾后重建的什邡市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灾后政府为每一个乡镇修建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提出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规范、办学自主的原则,办好办活灾后重建的幼儿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灾后重建的什邡市幼儿教育依托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幼儿园”平台,借助“保障儿童权力,实施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丰富了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内涵,推动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灾后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有效促进灾后城乡学前教育持续、均衡的发展。
为了使“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幼儿园,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采用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汇报展示、模拟课堂等一系列活动,让“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植入每个教师的脑海。创设环境、制定计划、组织活动、评价儿童发展,让每个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梯级培训,促进城乡幼教队伍专业提升
如何持续有效的让理念和实践磨合,寻求和实施更大力度的培训,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提前设置培训目的,制定培训流程,让每一次培训或能解决问题、或能得到启示、或能更新做法,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师能力、转变观念。具体做法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保证培训“面”的覆盖
确立梯级培训的思路,将培训分四个层次进行:国家(省级)-市级-镇级-园级。抽派本地幼儿教育骨干力量参加省级培训,回来后进行市内培训,再进行镇级培训,最后是园级培训。在这种有梯度的培训中,所有的幼儿教师逐步理解、接受、运用爱生理念。不过,仅仅只是面的覆盖是不够的,还积极想办法增加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创设基本的学习环境”培训时,老师们共同参与区角的规划,讨论幼儿年龄段特点,确定投放什么材料;进行“入学准备活动”培训时,让参培教师们分组模拟课堂,结束时专家作点评等等。尽量让每个受训者参与其中,最大限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二)保证培训“质”的提升
经常请参与省级培训的老师一同下到各园,指导、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和专家组一起寻求解决的策略,促进工作的开展,基本形成一条“培训-实践-督查-研究-再培训”的完整培训链条,按照各园的发展情况,寻找最近发展区,不做机械重复,沿着幼儿园不同发展阶段循环运转,让每次循环的过程成为幼儿园质量提升的过程,让爱生理念深入每个幼儿园、每个老师,让孩子真正受益。通过一系列措施,幼儿园教师整体的水平和理念得到了极大提升。
为了有效发挥省级示范园、中心幼儿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采用了一级带动一级的措施,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法:将幼儿园划分为6个小组。市级6个示范园园长分别担任小组组长,2个省级示范园作为省级指导园,各指导联系3个小组。示范园通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定点帮扶、入园指导、开展教科研活动、进行培训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实现保育、教育、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农村幼教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下面这个例子极具典型性。
在“让优质幼教资源向乡镇扩展”的思想引领下,作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省示范幼儿园领办了一所农村幼儿园。几年过去了,在园幼儿由开园时101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人的规模,这所农村幼儿园正逐渐蜕变成为“农村的城市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跃。
办园初始,负责领办师古镇平桥幼儿园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什邡一幼,派出两名幼儿园骨干担任平桥幼儿园执行园长和保教主任。幼儿园设想六个班,240人的规模。但到开学的时候,招生人数只有8人。尴尬的局面,更多的解释工作之后,最终101名孩子选择留下,六个班规模缩减到四个班,8名教师、4名保育员、2名炊事人员、2名保安共117人组成了新的平桥幼儿园。
**之后,冷静地分析原因,发现归根结底是办园理念的冲突。在这种冲突的背后,幼教人需要坚守的是什么?是要迎合家长,还是对孩子的终身教育负责?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幼儿教育?面对问题,老师们选择将它转变为发展的动力,选择为家长、为社会呈现幼儿教育的本真。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分两步走:
一抓教职工培训,更新理念,提高素养,让每个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二抓家长工作,让家长们从质疑——半信半疑——满意——积极配合。
三、更新家长幼教观念,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为了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结合爱生理念,更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为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还应做到:
(一)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园教育,改变认识
利用每期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育内容、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一日常规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活动情况,使家长对以后怎样配合老师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定期邀请幼教专家、知名园长、优秀教师及有相关知识的优秀家长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方面的培训,并接受现场咨询,进一步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最新育儿动态
通过展板、家教园地、校讯通、留言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推荐科学育儿的报刊、杂志,如:幼儿画报、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育儿报等等。让家长们通过读书、看报、看影片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孩子的观念,及时调整、改变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活动,促进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既有利于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更利于有效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幼儿园每期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家长的爱好特长、工作性质,结合教学需要,发动和组织家长来园当“家长义工”(即家长老师、家长助教、家长保育员等),使家长发挥各自的专长,既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又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家长工作的开展,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借助“以幼儿为本”的“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学前教育持续、均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