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7: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第一篇: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经历了一个起伏曲折的发展过程。纵观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历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一员,我对如何做好基层司法工作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基层工作即农村工作,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首先将要面临的就是农村有限的工作条件和文化层次较低农村群众,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基层司法工作做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一、加强农村法制基础设施建设

司法所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它与基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共同构成了我国乡镇一级的政法组织体系,共同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完善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经2004年我国司法部对全国司法所调查数据中80%以上的乡镇司法所没有自己的办公楼或是危楼,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群众办事找地难、找人难,有的甚至无处可寻,时常让司法工作处在一个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这些客观的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司法工作的开展。俗话说:“筑巢引凤”,面对人手不够,经费不足,司法所的很多工作都只能浮在表层,无法深化、细化,工作职能无法充分履行、业务无法全面拓展。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司法工作的前提,是引来更多优秀人才聚集乡镇、服务乡镇的必要条件。加强农村法制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基层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开展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二、开展农村法制宣传进村入户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1985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普法开始至今“六五”普法近三十年,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始终肩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任。为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率,广泛普及法律知识,针对基层农村群众文化水平、法律意识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把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当做司法所日常工作来做,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提高群众法律知识。通过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与普法宣传相结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司法所作为地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通过发挥其法律参谋和助手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有利于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推进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司法所也是地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机构、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通过搞好帮教和服务,引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生活,从而避免重新犯罪。司法所还是法律援助的工作机构和法律服务在基层的管理监督机构,通过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有利于化解矛盾,体现党委、政府给人民群众的关爱,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解

矛盾纠纷排查是基层司法所掌握矛盾动态、遏制事态发展、积极调处解决的前提,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动态是维护稳定,有效遏制纠纷恶化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要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群众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提高司法所及司法工作人员的社会公信力,工作中不能只说不做、只排查不解决,流于书面形式、应付工作需要。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是司法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的良心活,是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关键活,只有做好纠纷排查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司法工作人员人民调解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防止重大恶性事件、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四、提高法律素养增强为民意思

法律素养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提高法律知识的层面上,同时还体现着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一名好的司法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法律知识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谋取不正收入,乃至知法犯法,漠视为人民服务这条宗旨,从中获取利益之事也是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通过树立良好典型,表扬先进等形式不断提高司法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为民的高尚品德,不断提高法律素养,转变自身法律观念,做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系群众的传声筒,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创新服务平台,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挖井人,为群众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泉,这才是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真正的价值所在。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抓住主要矛盾,发挥调处功能,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立得住、站得稳,党委、政府重视是重要方面,关键在于自身工作。我以为,当前的重点是发挥调处功能,通过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一要发挥社会矛盾纠纷评估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大调解”组织网络,探索了制度化、规范化机制的运行,通过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进行整合配套,在减少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案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 “大调解”机制,但是还很不完善。下一步,要发挥“大调解”主力军作用。重点在完善网络、规范程序、健全制度、培训队伍、讲究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延伸和拓展“大调解”职能上大胆探索,努力形成滁州特色,使“大调解”在提高调解能力、调整利益矛盾上出实效。把“大调解”建成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法治建设的运转平台,使之成为基层民主治理、群众自治的实践活动,成为党委、政府得力助手。

二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落实严打整治长效机制;认真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社区矫正组织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八部委有关文件规定,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安置就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司法所组织、制度、业务、队伍建设规范化目标;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业务指导,促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三、积极做好镇党委、政府的法律参谋和助手,协助党委、政府围绕经济发展和稳定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四、加强社区法制宣传,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依法治理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依法治社,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只有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提高,我们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要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认真做好辖区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具体要做好“三进”、“六突破”工作。“三进”是法律知识宣传进户,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咨询进社区成员单位;五突破是法制宣传教育要在理念上、机制上、重点对象上、依法治理上、法律服务上和文化上有所突破。通过这项工作,要做到社区成员单位必须依法办事,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家庭邻里和睦,社区环境优雅,安定祥和,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开展。

第三,强化自身,练内功,守诚信,在提高素质、树立形象上有所为。基层司法行政能否高效运转,关键在人。我们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斗志,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精神,全力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第三篇:基层司法工作

基层司法工作

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涵盖面广、内容多、工作繁杂,主要包括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所等。

(一)司 法 所 职 能

司法所要围绕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工作重点,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三大职能,主要任务: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镇(区)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机构设置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承担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司法所接受司法局和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双重领导,以司法局为主。

(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刑满释放五年和解除劳动教养三年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

2、安置帮教工作的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2)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接收单位介绍情况,移交有关档案、材料。

(3)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4)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重新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3、安置帮教工作的方针

“向前延伸、向外延伸、向后延伸”。

4、安置帮教工作的任务

(1)研究、起草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2)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3)组织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4)检查、监督安置帮教工作的落实情况。

(5)表彰、奖励安置帮教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6)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7)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8)研究、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组织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10)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11)开展安置工作。

(12)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司法局内设机构职责

司法局内设政治处和7个职能科(室)。

1、政治处(副处级)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作风建设。管理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人事、警务、老干、外事、党务、群团和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干部的考察、任免、调配和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招录、调进人员的审核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2、办公室 综合协调各科室的行政事务。研究制订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司法行政的调查研究;负责局机关文秘、档案、保密、统计、信访、接待、财务、保卫和行政后勤事务;负责司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3、法制宣传教育科

负责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指导各镇(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依法治市工作;负责全市成人法学教育;承担市普法办日常工作。

4、基层工作管理科

管理、指导各镇(区)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负责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和执照的年审、注册工作;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承担市司法调解指导委员会日常工作。

5、劳教管理科

监督、指导市劳教所及劳动教养学校工作;负责劳教人员的提前解教、加期、减期、所外执行等的审核报批;指导、协调劳教所的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建设;承担市劳动教养委员会日常工作。

6、司法鉴定管理科

管理、监督、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负责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以及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执业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

7、公证律师管理科

组织实施有关律师、公证工作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办理审核、审批律师、公证机构的登记和注销;管理、监督律师、公证机构及其驻市内的办事机构;监督、指导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和社会法律咨询服务工作;负责律师事务所及其执业律师的年审注册工作以及执业公证员的任命和年审注册工作;组织律师、公证员的资格考试和专业培训工作。

8、监察审计室 负责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按规定查处违反党纪、政纪行为;受理单位或个人对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受理不服纪律处分的申诉;负责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层司法职责

1、指导管理全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全面开展业务工作;

2、指导、管理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民间纠纷的排查,疏导、预防和调处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负责制定、检查、落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人民调解组织的各项制度,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负责指导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调解委员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5、制定、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6、指导司法所开展法制教育;

7、负责做好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的统计报表、情况汇总、调研、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

8、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执业证和法律服务所执照及收费许可证的申领、年审注册审核呈报工作。

二、基层科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 许发双 8882341 梁志强 8882341 陈昌二 8882342 袁彩环 8882342

三、基层司法工作 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涵盖面广、内容多、工作繁杂,主要包括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所等。

(一)司 法 所 职 能

司法所要围绕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工作重点,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三大职能,主要任务: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镇(区)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机构设置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承担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司法所接受司法局和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双重领导,以司法局为主。

(三)人民调解工作

1、人民调解组织

人民调解组织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它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它是我国运用最广泛、最成功并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各界欢迎的解决民间纠纷的非诉讼方式,被国外法学界誉为“东方经验”。

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1)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3)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3、调解 原 则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4、民间纠纷的受理范围和程序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2)民间纠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

(3)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和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由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或者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

(4)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5)受理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

(6)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受理调解。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机关处理

释放人员安置帮教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中山市司法局(2006年07月16日)

1、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刑满释放五年和解除劳动教养三年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

2、安置帮教工作的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2)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接收单位介绍情况,移交有关档案、材料。

(3)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4)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重新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3、安置帮教工作的方针

“向前延伸、向外延伸、向后延伸”。

4、安置帮教工作的任务

(1)研究、起草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2)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3)组织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4)检查、监督安置帮教工作的落实情况。

(5)表彰、奖励安置帮教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6)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7)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8)研究、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组织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10)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11)开展安置工作。

(12)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

中山市司法局(2009年08月28日)

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一)依法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要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调解达成的协议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二)平等自愿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时,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说服,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压制的做法;、经调解达成的协议,须向当事人宣读,经当事人认可,自愿接受并签名。、调解协议要由当事人自觉履行。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三个难题

2012-01-29 09:37:49 http://qndj.qianlong.com 千龙网

字号:T|T 打印

顺应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势,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农村社区矫正全面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差距悬殊,社区矫正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矫正和城市相比,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慢,解决制约农村与城市社区矫正不平衡的难题,是推动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大环境较差农村开展社区矫正,群众思想观念上有待进一步引导,大多数人对这种刑罚执行制度尚不了解,对矫正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与矫正对象保持距离。同时,农村还存在着地理环境较差的特殊性,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心理矫正、家访、日常监管的开展。

(二)农村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不科学农村基层事务多,人员少,社区矫正可能涉及信访、维稳、治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由于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不科学,农村社区矫正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协同配合不够,未形成工作合力。机构设置不科学,容易导致交接和监管

环节衔接不够。

(三)农村社区矫正力量不足,社会化程度低

农村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专业社区矫正人员紧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司法所工作人员往往只有一到两名,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监

督者匮乏。

二、深入开展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社区矫正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所以需要各级财政的支持,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社区矫正财政保障机制,制定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科学、系统、完备的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矫正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其物资、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二)充实矫正手段和方法,强化管理

农村社区矫正各相关部门应统一协调,明确职责与分工,适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矫正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形成长效机制。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应结合实际,严格矫正程序,充实矫正手段,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接收、管理、矫正手段、考核、惩奖、解除矫正等制度,明确矫正运行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作。

农村社区矫正大多处在起步阶段,统一规范农村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首先要做好矫正对象的衔接过渡工作,着重规范矫正对象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到司法局的移交衔接,建立部门间的监管合作机制,明确交接职责,完善交接制度,使之做到真正的“无缝衔接”。地方政府可以在农村配备公益性岗位,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实矫正工作队伍,充分挖掘农村组织作用,吸引村委会、村干部进入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发挥其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及时掌握矫正情况,防止矫正期间的“二次犯罪”。建立考核评估和回访调查机制,以人为本,惩奖分明,发挥激励长效管理机制的作用,注重对矫正对象的日常评价,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强化对矫正对象教育改造。

农村开展社区矫正要注重树立正确的矫正观念,充实矫正手段,引进先进的矫正技术,不断改进矫正方法,使农村社区矫正科学化发展。农村地区发展社区矫正,应做到“三矫正”,即合作矫正、个性矫正、发展矫正。合作矫正是指农村开展社区矫正,应注重部门合力,整合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共管齐下,高效率、低成本地开展工作;个性矫正是指对矫正对象在人格地位上一视同仁,在矫正方式上要有所区别,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人自控能力、心理状况、悔罪表现等分类管理,可以分为“严管、普管、宽管”几种,不同的管理级别,所对应的管理措施也不一样,对“严管”对象应严要求,强监控,对于“普管、宽管”则可相应放宽监控;发展矫正则指在农村开展社区矫正,要有长远眼光,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修复和其解矫后的再生力的提高,加强针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疏导和工作技能培训,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经济状况,对经济较差的,生活无来源的,可在当地条件范围内给予办理低保,政府适时给予救济,做好帮扶

济困工作。

(三)注意发挥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处在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社会关系、生产生活等情况,能够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监督管理等具体现状,充分调动村委会、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是做好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创造“枫桥经验”而著称于世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发扬传统,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也做了有益探索,即对矫正对象实行从镇司法所、协作站(社区)矫正小组、公安责任民警、村治安调解组织、矫正对象家属五方面分别落实监管职责的5十1监管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四)加强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

应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委托管理平台,确保农村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措施有效落实。笔者认为目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一是严格把握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条件。入矫未满3个月的社区服刑人员、严重暴力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禁止外出。二是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委托管理。经批准请假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委托地社区矫正组织应将委托管理书及相关法律文书传至接收地社区矫正组织。接收地社区矫正组织应在收到材料后,将委托管理书回执及时传至委托地社区矫正组织。三是对个别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实地回访制度。矫正工作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对这部分社区服刑人员的针对性管理。四是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监控管理。要求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全部纳入移动监控平台管理,每天24小时开机,便于矫正工作人员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行踪。

(五)建立社区矫正保证金、救助金制度

农村社区矫正组织可以在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时要求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促进对其的监管,如果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或不按规定接受矫正,保证金给予没收,上缴国库,如果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要求均能遵守则于期满时退还保证金。同时,做好低保落实工作。在农村地区因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时间长,回到农村后,生活没有着落再加上农村村民对其的歧视待遇,会使社区服刑人员丧失生活信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社区矫正。通过社区服刑人员低保落实工作,可以保障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有效预防其因生存问题而重新

违法犯罪。

来源:人民网

中山市开展首宗社区矫正对象“无缝衔接”工作

发布时间:2011-06-22 6月10日,中山市综治委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同市中级法院和石岐司法所到市看守所开展首例社区矫正人员“无缝衔接”工作。

在市看守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名矫正对象(假释)服刑期间的情况,并出具其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的风险评估后,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场宣判了矫正措施,石岐司法所人员详细核对了相关法律文书和矫正对象个人档案,确认无误后,向其宣告矫正期间的注意事项。自此,该所将开展管控、矫治和帮扶等日常工作。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既保障了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使他们虽然在监外执行刑罚,但仍要严格按照规定接受当地司法所的管控,否则将可能重新收监服刑。

通过这次工作联动,各部门均表示对矫正对象的“无缝衔接”工作非常重要,今后还要建立日常工作机制,人民法院在宣判矫正措施前应先通知市综治委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通知当地司法所派员联同法院开展“无缝衔接”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脱管、漏管情况的出现。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中山市司法局(2009年08月28日)

第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调解应遵守合法性原则,包括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两个方面。要在依法对前提下,善于把握当事人形成纠纷、产生矛盾的焦点,寻找利益平衡点,寻找最佳解决纠纷的方案。要情法交融,善于渲染人世间美好的亲情、友情,激发当事人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促使当事人逾越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平息矛盾、解决纠纷。要从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搞“和稀泥”,不损害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第二,在双方当事人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一定要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基础上,不能强迫调解,不能违背当事人意志进行不平等的调解。除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案外人合法权益之外,负责调解主持的第三者不应干预,确保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司法调解自愿原则。

第三,民主调解,经当事人各方同意,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委托具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组织或者个人,协助做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可以邀请造价工程师;调解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可以邀请医生、医学教授;调解维修手表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可以邀请手表维修技师;调解家庭或者社区纠纷案件,可以邀请当事人近亲属、社会名流、社区贤达、家族长辈等。

第四,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一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因纠纷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也不能因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而拒绝受理案件。

第四篇:做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认识

做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认识

经管科于亮

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保障措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具备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措施有效必须以全面落实为前提,以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正确树立“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强化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采取切实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我结合从事供销系统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的体会,谈几点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一、加强领导是关键、落实责任是手段

领导重视与否,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切工作都是空谈,安全生产工作更是如此。事实有力的证明,我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之所以取得连年安全无事故的成绩,无不得益于领导的支持,得益于责任制落实的到位。今年年初根据各基层社、市直企业的特点,及时签订了供销系统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成立了以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细化各职能成员工作细则,明确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断探索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初评、总评的手段,有效促进了责任制的落实。

二、安全教育是前提、监督管理是保障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基层一把手安全生产的认识,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悬挂布幅和彩旗、张贴安全标语、设立警示、警语牌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二是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主保安、互助保安。要针对企业多层次的用工制度,认真执行“全员培训、岗位训练,经常教育、广泛宣传”的方针,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采取脱产培训、业余培训、现场培训、案例培训等方式,不断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根本提高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注重事例、典型教育,利用切合职工工作实际的、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例,进行警示、教育。如对汽车驾驶员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知识的同时,利用系统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交通安全事例对驾驶员进行警示教育。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或其他途径收集安全图片和生活安全知识进行张贴、宣传,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切实使广大职工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受到安全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职工逐步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因地制宜,重点管理

(一)健全基层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无小事,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企业主体责任制为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做到安全监管不留隐患、不留死角。

一是要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安全生产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理应该是责任主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承担指导与监管职责。当前,企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基层政府往往不仅承担事故赔偿成本,而且还要承担因事故引发的各种社会责任、社会矛盾的压力,反而忽视了对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的追究。这种企业安全生产成本由政府买单、本末倒置的现象,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利于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通过积极

引导和监管,促使企业将安全生产置于生产经营的突出位置,通过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来从源头上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是要建立责任清晰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基层一把手要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监管中的监督、指导、协调职能,及时制订相关安全监管措施,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通报安全形势,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各企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专业安全领域的安全措施落实,全面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群众在安全监管中的积极性,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是要强化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监管一项细致的工程,安全责任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书面上,而要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要在基层多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活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按照“一处安全隐患、一名领导挂帅、一个整改班子、一套整改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实施挂牌整治、动态跟踪监管。要将工作重点从“事后责任追究”转移到“事前责任落实”上来,使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三者之间无缝对接的安全责任体系。

(二)强化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的重点是坚持“四个创新”:坚持思维创新,下决心跳出传统套路,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上,放在监察执法上,放在加强法规、政策的调查研究上,扎扎实实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管理创新,建立奖罚机制,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的问题;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监管监察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促进和支撑安全生产,用科技引领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围绕“四个创新”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安监执法队伍的监督、指导、协调、服务。要重点监督执法队伍

在监察执法工作过程中的正确性、严肃性,处罚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指导、引导和帮助执法队伍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其正确使用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进一步协调执法队伍的横向、纵向以及与监管对象之间的业务关系,做到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检查方法和处罚标准。二是要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执法程序审查制度和备案制度,对错误执法程序要进行责任追究。要加强文书填写的培训,规范使用执法文书。三是要建立与执法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考评工作机制,科学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正确反映工作实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四是要加强安全生产举报投诉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当前要加快基层举报中心的建立,同时加强对中心的管理,做到接受群众举报要热情,态度要好,落实“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为群众举报提供全方位服务;举报事项要认真记录、及时传递、严肃查处、及时答复;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全社会关注安监工作,及时举报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五是要加大执法队伍的装备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基层执法队伍配置必要的执法车辆和检测设备,以满足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了安全生产工作,企业管理就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关键,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管理就会相应得到提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落实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督促监管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要把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安全生产作为以科技推动发展重要理念。结合实际,加强基础研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组织开展重大安全管理课题活动。努力推广普及安全高新技术,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保证生产设施,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引

导、鼓励并督促企业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落后生产力的淘汰速度,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是以隐患排查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针对危化品、烟花爆竹、车辆交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督导基层一把手做好企业自查工作,通过开展自查自纠、企业互查、市社普查等多种方式,确保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逐一登记建档,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期限予以整改。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要积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积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安全监管格局的大转变。

一是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先算好成本帐和安全效益帐,要认真检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经济政策,建立健全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对要求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的高危企业,要按政策一次性足额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重罚,促使企业真正重视安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二是要加大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坚持把基层安全生产示范创建活动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载体,以企业为单位深入推进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以规模生产经营企业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无事故企业”竞赛活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是要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基层执法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强化政治、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把安全执法人员塑造成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原则、尽职尽责、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字功底、良好心理素质的安监队伍,更好的适应监察执法需要;要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内部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管人,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四个到位”:人员要到位,配足

安全监管队伍;装备要到位,为安全生产工作创造外部条件;职责要到位,按照已经明确的工作职责,尽职尽责,扎实工作;措施要到位,要在搞好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监察执法,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总之,安全生产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抓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必须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工作又是一项具体、实在,涉及面极广的群众性、社会性、全方位的基础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求我们继续做好安全工作,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各种违章操作,加强职工本岗位的安全管理,就能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五篇: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范文)

各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的办公厅室设在司法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副主任,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法制宣传科承担。法制宣传科人手少、事情多、责任重。人手少:多数单位只有科长一个人,少数单位两个人,个别单位三个人,里外上下忙得团团转。事情多:不仅承担一个区域政府的社会法制宣传职能,还要承担区域法治化建设办公室的职能。尤其是作为依法治区县办公室,承担区县委对一个区域法治建设办事机构,日常事务很多。责任重:要对区县依法治理工作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要为党委和领导当好参谋,谋划好一个区域的法治工作全局。因此,要当好司法局的法制宣传科长比较难,要当好依法治区县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就更难,同时当好这“两个科长”尤其难。如何当好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起码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努力。

一、要摆正位置,认清职责。

“位置”与“职责”是联系在一起的,摆正位置才能认清职责。“职责”又是与工作“思路”联系在一起的,认清职责才能理清思路。理清工作思路对法制宣传科长来说非常重要。理清了工作思路,才能在繁杂的工作头绪中“拎得清”哪些属于更加重要的工作;才能面对工作尽快形成具体的落实办法。

一说到“位置”,有些人就认为只有领导才有的,其实不然。“位置”不是领导特有的,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有自已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工作“岗位”。认识“位置”的目的在于扮演好“角色”。法制宣传科长的“位置”主要是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区域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组织者;二是区域法治建设领导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与区域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实际上是两个“位置”、两种“角色”,两副担子一肩挑。

两个“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和要求。但是,两个“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1)在工作内容上,普法是依法治理的基础,依法治理是普法的发展。(2)在社会职能上,作为普法,主要是面向社会层面;作为依法治理,主要是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3)在组织机构上,作为普法是主管机关,直接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依法治理,是党委和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主要是当好参谋和助手,并不直接面向社会。

二、要热爱法治,自勉自励。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区域法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繁杂艰难的社会工作。一是法治建设在我们国家属于建设性工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需要培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需要渐进完备,执政党与政府转变执政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过程,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法治机制的生成需要不断完善。处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具体法治工作,既有实际推动上的阻力,也有理论创新上的艰难。二是法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区域法治工作既有全国法治水准外部环境制约,也有区域内法治诸环节、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三是全国既没有一个高规格、有权威的领导机构,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地方法治领导机构和推进模式,不能形成有效互动,推动力量不大、推动效能较低。但是,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复兴唯有功走法治的道路。这就需要大批的有志有能、不计个人得失之士。所以,作为区域法治领导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必须热爱法治事业,不计名利,甘于奉献。

因为现阶段法治工作的艰难特性,当好法制宣传科长,做好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还必须做到“四勤”。一是做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一个区域的法治化建设,既有空间上的特定性,也有时间上的特定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必须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从前人和外地的经验中吸取养分,启迪智慧,特别要研究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学习前人和别人的东西必须要联系本地区实际,针对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遵循学习的规律,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做到“勤于工作、勤于总结”。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向别人学习,更要注重通过实践向自已学习。实践是理论之源。区域法治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就必须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智慧,既要运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指导

下载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 冯纪亮 随着对口援助工作的实施,九师司法行政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对于司法行政事业抢抓机遇,战胜挑战,实......

    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精)

    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论文集】几点认识 各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的办公厅室设在司法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副主任,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法制宣传科承担......

    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5篇)

    各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的办公厅室设在司法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副主任,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法制宣传科承担。法制宣传科人手少、事情多、责任重。人手少:多数单位......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本站推荐)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变革对企事业的影响加深,对医院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财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财政工作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进......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2010-10-4 9:0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关注并指导职工树立正确的......

    如何做好基层武装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武装工作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又长期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层武装面临着全民国防观念相对淡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