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安派出所如何改进警民关系(未能发表)
浅谈公安派出所如何改进警民关系
孔庆梅*
(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公安派出所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公安机关对派出所职能定位不准、公共关系建设不够、经费保障不足以及业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影响和制约了派出所的警民关系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公安派出所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期构建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
关键词: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派出所 构建 改进
How to 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station of the Police
Community Relations
Kong Qing-mei(Department of Law,Fujian Police Academy,Fuzhou 350007,China)Abstrac :Police station in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re not allowed on the station location function, the building of public relations is not enough funding inadequate protec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lack of sound business management, impact and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e station's Community Relations.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e local police station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ways, with a view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Key words: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he police and build a police station to improve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必要途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公安派出所处在公安战线的最前沿,其工作最基本、最具体、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公安派出所的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民关系的内涵及其现状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 * 作者简介:孔庆梅(1978-),女,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1]从概念上看,警民关系是公安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公安队伍来自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公安队伍的人力方面的源泉,也是经济方面的源泉,从这个角度讲,警民是一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是司法体系里的一支主力军,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的重任,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着其必然的对立矛盾。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公安机关的执法难度不断加大,在处臵群体性事件时难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警民冲突事件难免发生,例如“贵州瓮安事件”、“广东博罗县警民冲突事件”、“云南孟连县警民冲突流血事件”等。另一方面,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受到侵袭,袭警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中国新闻网2008年1月19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受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8214起。而2008年发生的“喀什袭警案”“杨佳袭警案”、、2009年的“桐城袭警夺枪案”、“邵阳暴力袭警案”等更是让我们震惊。公安民警成为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之一。[2]当前公安派出所的警民关系,也处于比较敏感的状态。一方面,民警深入社区走访开展工作难度加大,制约了社区警务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群众对警察执法的公正性和水平持怀疑态度,对参与社会治安的热情大大降低,经常出现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碍执法的现象。民警们普遍反映: “在一线开展公安工作难度太大了, 不要说在管理治安中难以驾驭管理对象, 就是群众有时也会无缘无故地对警察冷嘲热讽, 甚 至挑衅、谩骂, 工作之余实在是连警服都不愿意穿了。”[3]
二、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原因
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在派出所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公安派出所警民关系紧张的内部原因。
1、公安派出所职能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公安派出所的职能经历了一个由户口管理为中心向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中心的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安派出所进行警务机制改革,“苏州会议”和“杭州会议”确定了公安派出所的管理、防范和服务职能。然而,很多地方把公安派出所定位为“多功能战斗实体”、“综合性战斗实体”,或者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综合性战斗实体”,这一定位看似明确,实际上很难实现。
首先,将公安派出所定位为多功能战斗实体,导致警力严重不足。“多功能战斗实体”使得公安派出所成为“全职机构”,既要打击违法犯罪,又要服务群众;既要调处纠纷,又要管理人口;既要维护秩序,又要抓社情突出防范功能;既要抓刑事案件,又要服务群众。各种功能相互混杂,顾此失彼。同时,强调“战斗实体”要求派出所加强打击职能,有的专门成立了负责案件侦查的“治安警组”,有的成立了“刑侦小队”、“刑侦分队”,在刑侦格局上出现“三级破案”(“三级”是指派出所、县市局、地市局)的模式,分散了原本紧缺的一线警力资源。其次,定位为多功能战斗实体,致使基层公安民警更多地执行非警务工作。在农村,帮政府部门征地、征收税费、抓计划生育;在城镇,配合政府部门拆迁房屋、整顿市容,还有受命插手经济纠纷、采取强制手段催款追债等等。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公安民警往往被要求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违背自身职责要求,深陷社会矛盾漩涡。非警务工作的执行,不仅导致警力不足,民警疲于奔命,更把基层公安民警推向群众的对立面,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2、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不够阻碍了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开展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4]。目前,传统的警务管理模式遇到了挑战,需要运用包括公共关系在内的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科学处理公安系统对内对外的各类事务。公安派出所由于警力、经费和民警素质等因素,在形象塑造、管理方式、利益协调的等方面依赖于上级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部门。然而,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引入时间短,理论和实践尚未成熟,在公安内部没有建立起包括职能设计和制度安排的专门公共关系工作运作机制,导致派出所缺乏与群众沟通的良好渠道和信息平台。
同时,公安机关没有建立涉警形象危机处理机制,一旦出现涉警形象的危机情况,不能及时介入,不能及时掌握舆情,往往是被动反应,由于舆论压力而纠正工作思路和态度,引发群众对公安机关办事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必然损害公安机关及民警的形象。这对于基层派出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群众工作更加难以开展,也更加 难以取得成效。
另外,由于公共关系人才的缺少,基层派出所开展的各类公共关系活动往往沦为一种单向信息流,而不是一种双向平衡的沟通与反馈,没有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的作用。如,基层派出所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没有及时系统地公开宣传,群众无法理解和体验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危险;在开展“爱民月”、“大宣传”等警务活动时,没有运用各种媒介载体进行宣传介绍,征求群众对警务活动的意见建议,效果大打折扣。
3、公安派出所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公信力下降
近年来,公安机关内部加大对派出所的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但经费不足依然困扰着派出所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发展。
随着派出所的接处警增多,汽车费和修理费逐年上涨;正常运转所需的电脑、监控的电费开销,租用电信信号的费用,办公耗材开支,甚至协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等都要靠派出所自身支付。为了弥补公安经费的不足,一些派出所不得不通过“罚没款”搞创收,公安机关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变成了派出所经费的重要来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基层派出所及其公安干警不惜乱收费、乱罚款,滥用强制措施,违法收取担保金,尤其是在赌博和卖淫嫖娼等黄赌毒案件中,很多群众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而公安机关则是罚款了事,使得群众认为公安机关只是为了“钱”才抓人。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就指出,“罚款的实质就是,政府利用老 百姓的过失作为生财之道,成为警民关系紧张的根源”。
其次,基层公安民警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比例。警察作为公务员中的一员,待遇与其他公务员相同,但警察的工作量却是同级政府部门公务员两倍半,一般每天要工作11~15个小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在中国《新闻周刊》上说,世界其他国家警察与人口数量的平均比例是万分之三十五,中国远远低于这个数,基本上是一个警察干三个警察的工作。这就使得警察一方面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一方面收入与付出差距悬殊,不仅影响其工作态度,还容易在执法中产生心理失衡,滥用权力,损害警察的形象和公信力。
4、公安内部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是公安系统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的一种方式,从报警、立案到采取强制措施、告知、处罚、执行等整个办案执法程序,对其合法性逐项逐案进行考核评议,以期完善执法责任。但是执法质量考评侧重于打击管理,即关注对案件的事后查处,必然会导致基层派出所疲于应付打击犯罪,而疏于基础工作的防范和管理。
治安问题具有诸多不可控因素,但警务管理模式却越来越依赖于表面化的数字。在绩效考评中,对派出所及其干警的考评以数字量化为考核指标,使得派出所及其民警经常为了完成指标而疲于奔波。对于那些不可计算, 难以衡量的人类情感领域的社会价值需求,逐渐就被边缘化,比如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防止民事转刑事案件发生,接受群众求助,接待群众来访等等,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提高, 长期的导向偏颇, 无疑会导致警民关系的疏远。[5] 少数民警能力素质低,业务技能不熟练,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基层派出所为了弥补警力不足,不得不招收一些“协警”、“辅警”帮助办案。这些人员成分复杂,许多人并不是看中警察这个行业,而是作为暂时的工作跳板。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基层派出所也没有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更没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不熟悉公安业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打人骂人的现象;在接待群众时,服务意识淡化,态度比较粗鲁。这些虽然发生在少数协警身上,但影响恶劣,严重败坏民警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三、公安派出所改进警民关系的途径
(一)正确定位派出所的职能,划定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的界限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四次警务革命,警察的定位由“战士”转向“公仆”,“满意决定警务论”成为新流行,警察开始进驻社区和村庄。我国基层派出所的改革亦受世界警务革命潮流的影响。公安派出所的打击职能受其地域管辖、人员素质、科技装备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专门的打击部门相比。而如果其服务性、基础性工作做得牢,既有利于防范职能的发挥,又可大力配合其他部门履行打击犯罪的职能。在警察理论界有个八比二理论,即全世界的报警电话,80起是求助的,20起是执法的。也就是说,百姓期望的警务,80%都是公仆的工作。[6]在基层派出所里,服务群众的工作是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基层派出所的调查表明:派 出所的工作,20%是打击犯罪,30%是基层基础工作(户口、档案、身份证),50%是其它服务性琐事。为此,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定位不应是综合性战斗实体,而是服务性为主的基层公安机关。
职能定位清楚之后,派出所就要确定自身的职责,规范各种非警务活动。严格按照《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警察的权限和职责来确定哪些是警务活动,哪些是非警务活动。大力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遵循法定程序使用警力,严禁个别单位和领导超越法律随意指派民警从事超越法定职权的活动。对于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要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妨碍或扰乱机关正常办公,就应拒绝从事非警务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对公安执法活动的干扰, 不能随意动用专政手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不要随意指派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同时,基层派出所要划定合理的服务界限,对超出自身职责的服务,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作用,从而提升文明服务的水平,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二)加强警察的公共关系建设,营造浓厚的沟通环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加强公共关系的建设,对派出所而言,虽然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公共关系部门,但在公共关系建设方面,依然可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首先,加强社区警务战略,实现警民合作。社区民警是接触群众最多的警种,是派出所树立形象的“移动窗口”,是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纽带。派出所要把社区警务作为沟通警民关系的基本平台,以开 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深入社区开展发放警民联系卡、警情通报、公众安全服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 定期向辖区群众代表报告工作,加强联系沟通,依托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完善与地方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安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的共管共治合作机制,把公安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群众自我防范能力优势,整合治保会、保安队、义务巡逻队等力量,健全群防群治网络。
其次,加强涉警形象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树立公安民警良好形象。涉警形象事件一旦发生,基层派出所应及时发动警力,在其辖区内的各个网点第一时间公开,客观、公正、详实向群众说明事情的原委并表明态度,请群众监督查处过程。同时,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等发布信息,及时将善后措施及查处结果向群众一一说明。对于一些不实的报道或舆论,在核查事实的基础上,要态度鲜明地予以澄清。
再次,加强公安宣传, 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派出所要引进和培养公关人才,利用各种传媒宣传公安工作,使群众了解公安队伍、了解公安工作, 消除对公安机关不良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正确评价公安机关的劳动与付出。派出所在宣传时要聚集群众的关注点, 找准自身的闪光点,切忌把宣传作为宣扬政绩, 真正把宣传工作作为联系群众、增进理解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最后,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不仅仅是宣传工作,更要以实实在在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更要严肃、慎重,只有扎扎实实把这些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案、小事办好,才能实实在在地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树立人民公安的良好形象。
(三)落实派出所的经费保障和警务保障,提高警察执法的公信力
2005年8月,财政部下达命令,将公安派出所经费一律纳入由县(市、区)财政列入预算,凡是存在公安派出所经费尚在乡镇保障的地区,要自2006年预算年度起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然而,各地政府的财政拨款,很多情况下不能保障派出所的经费供给。
笔者建议地方财政部门应对所属的基层派出所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派出所的基本情况、经费保障情况、“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报账情况等,进一步掌握各公安派出所人员构成,收支等经费情况,票据使用及入库情况,公安派出所对财政部门经费保障的建议及报账程序方面的要求等,完善公安派出所经费保障机制及报账程序,确定每年最基本的开支费用,由各级政府每年一次性拨付给派出所。公安派出所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财政部门进行调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财政预算,如实汇报派出所的基本情况,所需经费情况等。
在落实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派出所也应将科技强警的战略落到实处,根据辖区的治安状况,切实地、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从事公安工作,改善派出所的警务保障, 提供精良的科技装备, 把民警从人海战术、手工操作的落后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基层派出所还要定期培训民警,适时派员参加学习各种新技术、新战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一方平安。
基层派出所还必须从队伍建设入手,从源头上杜绝民警违法执 法。要改善民警的福利待遇,派出所应把民警加班费以及其他费用列入到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好民警的合法权益。要减轻民警的工作负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要合理配臵警力,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民警工作能力的差异, 将岗位与工作能力挂钩,把最恰当的人分配到最恰当的岗位上去。要大力发展警察文化,建立完善图书馆、阅览室、文体娱乐活动室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使民警在丰富多彩的警体活动中强化团队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提高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完善考核培训机制
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执法工作的好坏和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声誉和形象。公安派出所要坚持从严治警,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从严治“警”,不仅包括民警本身,还包括派出所招收的“协警”,要对他们进行公安业务、行为规范等全方位的培训和教育。
首先,要从实体、程序上规范执法活动。针对执法中各个方面和环节,派出所应制定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执法规则和程序规范,严格遵守,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不统一和执法随意性等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执法的随意性, 有效防止民警滥用自由裁量权。
其次,要改进民警的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时的态度、言行举止和方式方法,杜绝粗暴执法、粗鲁执法,让民警运用得体的言行举止和必要的礼节处理好警民关系。
第三,要针对执法过程中最容易导致警民冲突的问题,制定合理、科学、可操作性的程序规范。例如群体性事件、群众集体上访等问题,尽量减少与群众的矛盾摩擦,最大限度地调和与群众的冲突,避免不法行为或处臵不当而导致警民关系紧张。
第四,加强执法监督。派出所要完善内部监督,从网上录入、审批、办理到结案等逐个环节对民警执法办案进行全程监督, 坚决查处和纠正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拓宽外部监督机制,提高警务活动的透明度,定期向群众公布辖区治安状况和敏感事件的处理结果,接受群众和地方部门的监督。
第五,完善考核制度。派出所对民警的绩效考评,不仅要从数字上看,更要从质量上看;应将服务性工作指标纳入警务考核体系,注重民警在警务工作中的调解和矛盾化解能力,正确地评价民警的工作能力,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第六,抓好教育培训, 努力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要从本辖区和本单位的特点入手,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实施。注重借鉴其他派出所的经验做法,加强对群众工作知识、群众工作方法和群众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更好发挥派出所的服务职能。
总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要从自身入手,深入进行体制改革,完善各种制度机制。公安派出所也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警民关系,只有上下配合,内外沟通,才能有效推进和谐、融洽警民关系的发展。参考文献:
[1]刘朝捷.新时期警民关系评价调查的思考[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报,2004,(4):17.[2] 夏德才,蔡奕奕.新时期警民关系研究[J].北京:公安研究,2009年(4):71.[3] 韩宝忠,王鑫,何英华.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公安研究,2009(2):80.[4]廖为鉴,余明阳,李道平等.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刘卓云.论和谐警民关系的核心要素[J]北京:公安研究,2008(4):62.[6]胡奎,孙展.中央领导批示中国警界掀整风运动[EB/OL].(2003-08-02)[2009-07-20].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3-08/02/content_1170546.htm.
第二篇:公安派出所警民恳谈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两年多来,警民恳谈活动已成为警民沟通最好的平台,基层派出所通过这个沟通平台,与辖区群众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为了能更好的利用警民恳谈这一优势资源,xx派出所通过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意识教育,增进民警对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警民恳谈是一种警民互动交流的形式,民警们利用居民晚间纳凉时间,不拘形式召开警民恳谈会,和群众一起纳凉谈心,了解社情,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向群众传授防范技能,让群众进一步理解公安工作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尊重,建立了警民沟通的平台。
为什么要开展“警民恳谈”?“警民恳谈”的意义又在哪里?恳谈活动刚开始时,甭说群众在看热闹,很多民警也表示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所开展了一系列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主题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随后在全体民警中开展了几次大讨论,从民警做群众工作中存在“门难进、话难说”等尴尬现象入手,解读恳谈活动的意义,一个共识逐渐达成:“融洽警民关系,构建鱼水关系”是“警民恳谈”活动的重要目标。
二、开展素质培训,加强民警对警民恳谈这一沟通平台的驾驭能力
同样是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收益明显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我所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真正开好一场警民恳谈会,并使其收到最佳的效果,主持恳谈会的民警必须要掌握一些“特殊知识”。随后,我所又把这些“特殊知识”归纳总结为“三会”,并在民警中开展相关培训。
1、会策划宣传
我所所在的xx镇辖区是一个农业大镇,农村群众思想意识相对落后,警民恳谈活动开始之初,群众基本上处于观望状态,有些人甚至是不予理睬,认为这只是公安机关的一种“作秀”。警民恳谈活动虽然进行了几次,但几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思考,答案浮出水面:群众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警民恳谈”活动,或者是听过一些粗浅的宣传但仍然不明白开展这个活动的意义,以及开展这个活动会给他们带去什么有益之处。
症结所在找到了,我所马上行动起来,将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意义,通过向群众发放海报、《警讯》等资料展开宣传,同时多次邀请村居里的人大代表、党代表及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向他们宣传、讲解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实际意义,及因此带来的正面效益,并通过他们使村里的群众知晓、理解公安机关开展恳谈活动的真正含义。所里又给民警们下达了一个硬命令,要求每次参加警民恳谈活动的民警,在活动的三天前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且计划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与充实的内容(包括所需的事实案例与数据)。通过这一些措施的相继落实,随后在XX年12月6日的警民恳谈活动中,立即见到了效果,三个活动点参加恳谈的人数多了好几倍,群众参加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明显增高,也没有出现跑题与刻意辱骂警察的言语。
2、会控制气氛
事先的精心策划与宣传,是让老百姓真正接受“警民恳谈”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把握好整个恳谈活动气氛,则是圆满实现这场恳谈活动最终目标的关键。而作为活动主持人每一名民警,都有必要去学习、掌握了这门控制活动气氛的技能。
一要了解与会者的情绪。人的情绪是心理状态的反映,主持者如果能准确地掌握他们的种种情绪表现,就能适时地调节气氛,采取恰当措施,以圆满实现恳谈活动目标。“察言观色”是常用的办法。比如,恳谈活动刚开始不久,与会者脸带笑容语气轻松,恳谈活动可按既定计划加速进程;如果活动进行中有人不停地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主持民警应适当改变恳谈活动形式,或采取有效方法搞活气氛。
二要把握自己表态和发言的火候。民警作为“警民恳谈”活动主持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态、发言、引导、插话等艺术,同时这也是恳谈活动进程的调节器,也是恳谈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征求意见时,在开场白中要尽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是在多数人发言而意见符合自己的意图之后,或在少数发言而意见与自己的意图相悖之时,才以平静商讨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主持民警不宜发言过久,插话过多,更不要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三要注意引导恳谈活动中的争论。恳谈活动讨论时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是好现象,说明参加的群众抱着负责的态度,也说明恳谈活动的民主气氛比较浓,此时主持民警就要注意正确引导。首先,主持民警应学会倾听。要创造条件让大家讲话,即使是刺耳的话也要让人讲完,不满的牢骚也要让人发泄。其次,要学会劝说。当某些参加讨论的群众不同意自己的意见时,主持民警应当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态度,而摆出大量的可靠事实是说服人最有效的方法。再次,学会归纳、提炼。不同意见并不一定都错,赞同的意见也不一定全部都对。主持民警要善于从诸多的意见中归纳、提炼出其中合理的、有益的部分,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做好笔记。这样,即使原来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进而乐意接受你的主张。最后要善于点拨。当争论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不使恳谈活动偏离目标和拖长时间,主持民警应学会驾驭全局。通常的做法是,看准机会,对偏离议题或超出正常争论的现象进行插话或评点,以拨正讨论方法,但要注意语气和措辞。
2010上半年我所在团结村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有位刚被抢走放在自行车篮里的三千元人民币现金的群众,在恳谈时大骂警察无能,搞得社会治安这么差,害他现金被抢。主持这场恳谈活动的民警小陈听后,笑着对这人说道:“说实话,如果我不是警察,我也会去抢你的钱,一伸手就能得到三千元钱,相信很多人都会去做”。这话一出口,参加恳谈的群众都愣在那里,他们觉得特奇怪,怎么一个警察会说出这样的话?小陈接着又说道:“其实大家想一想,如果当时钱是放在口袋里,那会不会被抢走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在场的群众就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然后小陈又适时的向群众讲解许多防盗防抢的知识,这样不但控制了恳谈活动的气氛与群众的情绪,同时也达到了向群众宣传防盗、防抢知识的目的。
3、会语言艺术
应该说,语言艺术是每个主持“警民恳谈”活动民警都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在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中,主持民警的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增进警民关系,而语言表达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手段。有些人讲话语言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听起来声声入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听这样的讲话,可谓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也容易让人接受。相反,有些人讲话不讲究语言艺术,就很难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如果说策划宣传是让群众真正接受“警民恳谈”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恳谈活动气氛是圆满实现这场恳谈活动最终目标的关键,那么掌握恳谈时的语言艺术则是保证恳谈活动质量的润滑剂。
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构,每一个民警的言语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在恳谈活动中,一定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否定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讨论问题时,不能随意地答复或许诺,不能无原则地议论某人和某事,不能任意地传播小道消息或涉及到有关秘密。在恳谈活动中,贯彻一些上级指示精神时,要注意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来讲自己的话,传达指示精神时要抓住实质,答复问题时要灵活委婉。
二是善用群众语言和幽默语言。群众语言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而幽默是语言艺术的精粹。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为讲话增添欢声笑语,使之更富有情趣,它能为一次圆满的讲话添加愉快的情感,给听众留下一个欢欣的回忆。
XX年年我所在马桥村举行的一场警民恳谈会,一位老伯突然说了一句,“警察是贼的娘舅,反正抓进去就会放了,所以现在的贼才这么嚣张。”主持这场恳谈活动的辖区民警小罗先是不动声色的任由听后的群众发牢骚,随后突然说了一句“种田要是不用播种、劳作就直接能丰收,肯定每个农民都喜欢”。这一句在大家耳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话,立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杂吵的叫骂声也渐渐停了下来,小罗马上用轻松幽默的语气继续说道:“其实我们警察也是人,大家也不想这么累,巴不得世界上的贼都抓进去关在那里,我们每天不用做事白拿工资,换谁都开心。不过很多事不是光想就可以,现在是法制社会,抓贼也要讲证据,而有些贼我们公安机关已经抓了甚至是拘留过了,不过这始终有个时间界限,比如说那个贼被拘留了七天,出来之后在街上再被人遇上,就会误解为这贼公安机关怎么不抓,或者认为公安机关抓了贼又放掉。”
民警小罗很适时宜的在打了前面这个比喻后稍作停顿,在坐的大部分都是农民,这个直白的比喻也容易让他们接受,而随后的解释更使他们明白其中的事实,一场极有可能化为声讨‘公安机关和贼是一家亲’的闹剧,就在民警灵活和幽默言语中消于无形,同时也让群众明白了一些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的实际困难,加深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
三、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警民恳谈活动深入开展
深入推进警民恳谈活动,是实践公安机关“执法为民”主题宗旨,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两年多来,我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始终把深入推进警民恳谈活动作为日常基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从源头抓起,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确保了警民恳谈活动的深入开展。
1、领导到场点评制度
所里明确规定,每次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所领导至少有一名到场参与,并把所领导的到场率作纳入到日常的季度考核之中。参加的领导不仅要协助主持民警开好警民恳谈会,还要在所内每月一次的警民恳谈活动心得交流会上作点评。领导到场点评制度,不仅可以激进民警对恳谈活动的工作热情,还在群众中增加了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度,同时又能对民警在恳谈中接手的需解决事项起协调和督办作用。
2、观摩、交流、学习制度
为了让民警之间弥补不足,提高自身对恳谈活动的组织能力,所里制定了相应的观摩及交流学习制度。每月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时,所领导组织一批没有恳谈任务的民警到一个活动点上进行观摩,以此让民警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每月的恳谈活动开展之后,所里召开一次活动心得交流会,让民警们本月开展的几场恳谈活动开展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篇: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警民关系
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警民关系
云南、辽宁边防总队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本报讯 记者杨 玺、通讯员张芸芸、赵 坤、实习记者周国兵报道:从2月1日以来,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突出重点走访月”活动,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这个总队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农村、矛盾多发和隐患集中的社区、重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复杂区域、场所和部位;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工地和企业园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众、重点人员和案事件当事人等单位和群体进行深入走访,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强力推进。
——联系群众的直通车。这个总队成立由军政主官任组长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领导小组,总队、支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周发布活动综述,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讲评活动进展情况。紧紧围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边防执法公信力、提升边防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掀起走访评议新热潮。
——警民关系的润滑剂。突出重点走访对象,丰富走访内容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完善上门走访、驻村走访、错时走访、预约走访、联合走访,依托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科技手段,拓展警民点对点、键对键联系的平台,切实掌握情况、摸清动态。
——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做到与“两会”等重要节点安保工作相结合,严密部署、提前防范,确保边境地区安定、和谐。通过大力开展排查治爆缉枪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确保边防辖区和谐稳定。
——部队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总队各级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述职、报告工作、接受评议,要求官兵做到对群众和有关单位的评查意见登记率达到100%,意见建议反馈率达到100%,合理化意见建议整改率达到100%,来信来电来访
及网络留言回复率达到100%,可行性便民利民服务承诺兑现率达到100%。
——边防工作的宣传站。这个总队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省公安厅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举办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报讯 记者孙模同、李 玮报道: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辽宁边防总队将“改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提升服务人民群众工作质量”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向全部队提出了“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访评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卓有成效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的明确要求。
活动开展以来,这个总队各级围绕访评活动的关键点,积极改进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辖区热点,纷纷出台了有效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推动了“三访三评”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个总队围绕辖区矛盾隐患,要求全部队深入访察辖区因项目开发、干群关系、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劳资纠纷、族群矛盾、海上作业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围绕矛盾根源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总队各级共召开警民座谈会8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1600余条,走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20余次,向地方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关注热点问题37件。
依托“三访三评”活动,这个总队党委还把领导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作为重点,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唱好改进工作作风的“重头戏”,要求各级军政主官要带头走访,确定走访户数,保证5月底前,对辖区实有人口100%走访一遍。同时,这个总队还严格落实总队、支队党委常委下基层当兵走访制度,要求走访期间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记录走访情况,切实拿出解决辖区突出问题的具体办法。
第四篇:公安窗口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窗口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投稿部门:长沙 投稿人:浏阳市局 办公室 文章来源:浏阳市局出入境管理科 李伟 发布时间:2011-01-27 15:41 访问次数: 441 次
------------------
俗话说:微笑的女人最美丽。窗口就犹如女人的脸,只有注入热情、投入真情、高度负责和甘于奉献,才会绽放如花的笑靥,而这不仅可以增强公安窗口工作的亲和力,拉近警民距离,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工作事半功倍,打造警民和谐的窗口新形象。本人作为一名办证民警,深感做好窗口工作的不易,如何让窗口变成一张美丽的笑脸,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粗浅地谈一些体会。
四心服务:春雨润物细无声
责任心 一个人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心,责任心来源于责任感。在其位谋其事,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公安民警,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正确看待公安工作对社会的实际意义和对人民群众的现实作用,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甘于奉献。在为群众办事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形象规范、设置规范、程序规范、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五坚决”:坚决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坚决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坚决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坚决不让歪风在我身上产生、坚决不让公安形象在我处损坏。
诚心 我们在接待群众时一定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通过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处处替群众着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窗口民警,要严格落实好警务公开、一次办成、优先服务、上门服务、预约代办、延时服务、急事急办、微笑服务等八个制度。如果我们这样做,即使事情办不成,群众也能感受到我们的诚心,也会理解我们的。
耐心 俗话说:百人百性。而窗口工作,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当遇到群众不理解甚至蛮不讲理时,窗口民警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沉得住气,掌握一定的接待技巧和语言技巧。例如有群众来办理证件手续不全时,如果生硬、直接说“不”,群众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认为你不通情理,肯定对你不满意,脾气坏的有可能和你吵一架,甚至投诉你。这时,如果换种说法:“您好,不好意思,您办理的事项还缺几个手续,我把这几个手续给您写下来,等您将手续准备齐全后,我立刻给您办好!”这样,本来我们就没有不对的地方,在语气上我们又很客气,群众就会想到是自己没有备齐手续,不是民警有意刁难,这架自然就吵不起来。退一步,如果群众真吵起来,可再换一种说法:“您好,如果您到银行取钱没带存折,银行会给您钱吗?”群众想想也有道理,自然就不会再纠缠下去。所以,当群众在某些问题上与我们的规定有所冲突时,不妨采取低姿态,耐心和缓地化解矛盾。
细心 细节决定成败。在窗口服务工作中应养成细心的工作习惯,培养细心的习惯须从小处入手。在受理材料时要仔细核对、做好登记;在回答问题时要多问几句,想好了再解答,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此外,培养细心的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遇到疑难的问题应认真分析研究,多向领导请示,做好备忘录,以备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民服务。注入三情:守得云开见月明
热情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窗口工作的基本要求,窗口民警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来自民警的温暖和热情。对群众上门办事求助,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零距离接待,通过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次救助,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以热情的态度温暖民心,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民心,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警务公共关系,实现警与民的和谐。
真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密切警民关系的关键是要用真心换真情,民警热情真诚,才会温暖群众,群众心里感到舒服,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就会提高,即使是没办成事也会理解民警,在潜意识中,群众会把这种对窗口民警的满意逐渐化为对整个公安队伍的满意,进一步和谐了警民关系。比如:在接待办理一些证件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能办的事情立即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情要尽力办;不能办的事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困难。
爱民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提倡效能式的办事程序,继续完善和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狠抓规范与服务承诺兑现:
1、利用好休息区,引导还没轮到排号的群众在休息区找到座位休息等候,充分利用报刊架,饮水机,办理业务的各种资料,让等候的时候不至于空等,在等候的同时可以了解各种新闻,消息和办理各项业务应该了解的一些问题,不至于枯燥无味,口干舌燥。
2、利用大厅的显示屏不断刷新各种办证注意事项,办理流程,必须携带的相关资料、证件、收费标准等等。让在休息区的群众能充分了解办证程序,能够在办理之前自己仔细核对自己所带资料是否齐全,注意事项是否做到。避免让他们在长时间等待后才发现自己所携带的资料不齐全等等,避免耽误办证人的时间。
我们要不断加强服务理念,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切实体会到警民是一家,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感觉,具体措施如下:
1、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使用基本礼貌用语,做到办事前说您好,办事完说好走,欢迎再次光临之类的话,并请办证人为自己的本次服务打分。
2、自始至终保持微笑的状态,没有不耐烦的情绪,不因为办证人不懂而有半点看不起办证人,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处理每一次为群众的服务。切实做到“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群众表扬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3、当群众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能火上浇油,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耐心地做工作,杜绝过激行为的发生。
4、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办人情业务,不接受插队请求,一切按排队顺序来办理,不以小私妨碍大公,不以个人喜好对待前来办证的群众,不把自己的情绪夹杂到工作中去。
5、在政策法律范围内,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这些措施,都是窗口行业为群众着想,体现浓浓爱民情的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四个要求,才能真心真情地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第五篇:公安XX派出所警民恳谈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XX派出所警民恳谈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两年多来,警民恳谈活动已成为警民沟通最好的平台,基层派出所通过这个沟通平台,与辖区群众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为了能更好的利用警民恳谈这一优势资源,XX派出所通过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意识教育,增进民警对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警民恳谈是一种警民互动交流的形式,民警们利用居民晚间纳凉时间,不拘形式召开警民恳谈会,和群众一起纳凉谈心,了解社情,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向群众传授防范技能,让群众进一步理解公安工作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尊重,建立了警民沟通的平台。
为什么要开展“警民恳谈”?“警民恳谈”的意义又在哪里?恳谈活动刚开始时,甭说群众在看热闹,很多民警也表示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所开展了一系列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主题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随后在全体民警中开展了几次大讨论,从民警做群众工作中存在“门难进、话难说”等尴尬现象入手,解读恳谈活动的意义,一个共识逐渐达成:“融洽警民关系,构建鱼水关系”是“警民恳谈”活动的重要目标。
二、开展素质培训,加强民警对警民恳谈这一沟通平台的驾驭能力
同样是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收益明显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我所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真正开好一场警民恳谈会,并使其收到最佳的效果,主持恳谈会的民警必须要掌握一些“特殊知识”。随后,我所又把这些“特殊知识”归纳总结为“三会”,并在民警中开展相关培训。
1、会策划宣传
我所所在的XX镇辖区是一个农业大镇,农村群众思想意识相对落后,警民恳谈活动开始之初,群众基本上处于观望状态,有些人甚至是不予理睬,认为这只是公安机关的一种“作秀”。警民恳谈活动虽然进行了几次,但几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思考,答案浮出水面:群众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警民恳谈”活动,或者是听过一些粗浅的宣传但仍然不明白开展这个活动的意义,以及开展这个活动会给他们带去什么有益之处。
症结所在找到了,我所马上行动起来,将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意义,通过向群众发放海报、《警讯》等资料展开宣传,同时多次邀请村居里的人大代表、党代表及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向他们宣传、讲解开展“警民恳谈”活动的实际意义,及因此带来的正面效益,并通过他们使村里的群众知晓、理解公安机关开展恳谈活动的真正含义。所里又给民警们下达了一个硬命令,要求每次参加警民恳谈活动的民警,在活动的三天前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且计划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与充实的内容(包括所需的事实案例与数据)。通过这一些措施的相继落实,立即见到了效果,三个活动点参加恳谈的人数多了好几倍,群众参加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明显增高,也没有出现跑题与刻意辱骂警察的言语。
2、会控制气氛
事先的精心策划与宣传,是让老百姓真正接受“警民恳谈”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把握好整个恳谈活动气氛,则是圆满实现这场恳谈活动最终目标的关键。而作为活动主持人每一名民警,都有必要去学习、掌握了这门控制活动气氛的技能。
一要了解与会者的情绪。人的情绪是心理状态的反映,主持者如果能准确地掌握他们的种种情绪表现,就能适时地调节气氛,采取恰当措施,以圆满实现恳谈活动目标。“察言观色”是常用的办法。比如,恳谈活动刚开始不久,与会者脸带笑容语气轻松,恳谈活动可按既定计划加速进程;如果活动进行中有人不停地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主持民警应适当改变恳谈活动形式,或采取有效方法搞活气氛。
二要把握自己表态和发言的火候。民警作为“警民恳谈”活动主持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态、发言、引导、插话等艺术,同时这也是恳谈活动进程的调节器,也是恳谈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征求意见时,在开场白中要尽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是在多数人发言而意见符合自己的意图之后,或在少数发言而意见与自己的意图相悖之时,才以平静商讨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主持民警不宜发言过久,插话过多,更不要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三要注意引导恳谈活动中的争论。恳谈活动讨论时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是好现象,说明参加的群众抱着负责的态度,也说明恳谈活动的民主气氛比较浓,此时主持民警就要注意正确引导。首先,主持民警应学会倾听。要创造条件让大家讲话,即使是刺耳的话也要让人讲完,不满的牢骚也要让人发泄。其次,要学会劝说。当某些参加讨论的群众不同意自己的意见时,主持民警应当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态度,而摆出大量的可靠事实是说服人最有效的方法。再次,学会归纳、提炼。不同意见并不一定都错,赞同的意见也不一定全部都对。主持民警要善于从诸多的意见中归纳、提炼出其中合理的、有益的部分,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做好笔记。这样,即使原来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进而乐意接受你的主张。最后要善于点拨。当争论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不使恳谈活动偏离目标和拖长时间,主持民警应学会驾驭全局。通常的做法是,看准机会,对偏离议题或超出正常争论的现象进行插话或评点,以拨正讨论方法,但要注意语气和措辞。
3、会语言艺术
应该说,语言艺术是每个主持“警民恳谈”活动民警都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在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中,主持民警的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增进警民关系,而语言表达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手段。有些人讲话语言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听起来声声入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听这样的讲话,可谓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也容易让人接受。相反,有些人讲话不讲究语言艺术,就很难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如果说策划宣传是让群众真正接受“警民恳谈”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恳谈活动气氛是圆满实现这场恳谈活动最终目标的关键,那么掌握恳谈时的语言艺术则是保证恳谈活动质量的润滑剂。
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构,每一个民警的言语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在恳谈活动中,一定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否定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讨论问题时,不能随意地答复或许诺,不能无原则地议论某人和某事,不能任意地传播小道消息或涉及到有关秘密。在恳谈活动中,贯彻一些上级指示精神时,要注意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来讲自己的话,传达指示精神时要抓住实质,答复问题时要灵活委婉。二是善用群众语言和幽默语言。
群众语言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而幽默是语言艺术的精粹。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为讲话增添欢声笑语,使之更富有情趣,它能为一次圆满的讲话添加愉快的情感,给听众留下一个欢欣的回忆。三、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警民恳谈活动深入开展
深入推进警民恳谈活动,是实践公安机关“执法为民”主题宗旨,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两年多来,我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始终把深入推进警民恳谈活动作为日常基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从源头抓起,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确保了警民恳谈活动的深入开展。
1、领导到场点评制度
所里明确规定,每次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所领导至少有一名到场参与,并把所领导的到场率作纳入到日常的季度考核之中。参加的领导不仅要协助主持民警开好警民恳谈会,还要在所内每月一次的警民恳谈活动心得交流会上作点评。领导到场点评制度,不仅可以激进民警对恳谈活动的工作热情,还在群众中增加了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度,同时又能对民警在恳谈中接手的需解决事项起协调和督办作用。
2、观摩、交流、学习制度
为了让民警之间弥补不足,提高自身对恳谈活动的组织能力,所里制定了相应的观摩及交流学习制度。每月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时,所领导组织一批没有恳谈任务的民警到一个活动点上进行观摩,以此让民警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每月的恳谈活动开展之后,所里召开一次活动心得交流会,让民警们本月开展的几场恳谈活动开展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