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营造警民关系和谐
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营造警民关系和谐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和重要舆论策源地,成为包容"体制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巨大场域。一些在"体制舆论场"中不能传播的信息有可能在互联网中传播,并迅速形成舆论。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公安舆论 和谐 警民关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全球各领域的应用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地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新闻媒体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一些涉警事件、一起刑事案件甚至一些小纠纷,如果处置稍有不当、舆论引导不及时,就会引起舆论炒作,警民关系紧张,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一、信息化时代公安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扩展了各种监督渠道,也加剧了涉警舆情的扩散和传播,使公安舆论引导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互联网被称之为继报纸、电视、广播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新型媒体,以其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公众的青睐,改变了以往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务的活动空间,成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便利渠道和政府洞察、引导社会舆论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快速“传播器”和高倍“放大器”。一些个别问题可能借助网络引发舆论浪潮,出现“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网上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现实社会,从而使维稳处理难度加大。
(二)公安机关舆论引导手段的相对滞后,有损公安形象的“危机”更多,破坏更大。公安舆论宣传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但随着公安保卫任务的日益繁重,特别是网上涉警舆情的日趋严峻,公安宣传舆论引导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有“五不”: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对舆论引导重要性认识不够,重业务轻宣传。二是网上舆情处置水平不高。对传统媒体沟通多,投入精力大,但是对网上舆论引导认识不深、办法不多,特别是面对涉警负面舆情,第一反应就是“删”、“封”、“堵”、“捂”、“不表态”,有的甚至无动于衷、麻痹侥幸、听之任之。三是对外宣传机制不全。宣传舆论工作有机构、缺人员、缺设备、缺经费,没有一整套强化舆论引导、应对危机处置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往往慢一步、慢一拍,丧失工作主动权,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与媒体沟通能力不够。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生硬,缺乏应对技巧。尤其在涉及负面新闻采访时,部分民警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或者胡乱说,造成工作被动、形象受损。五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民警参与舆论宣传知识方面的培训少,从事宣传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提升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不够,新闻舆论引导、网上监控处置、专业评论分析相结合的专门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全警舆论引导的基本技巧还没有普及。
二.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的应对之策
“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丧失工作权”,信息化已经是公安工作的一场必然的革命,如何应对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方面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引导:
(一)建立健全公安新闻舆论预测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密切关注尤其是涉及公安部门方面的舆情、动态,特别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落实专人跟踪走访、回访,并做好法制宣传和停访息诉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涉警敏感舆情隐患,抢占先机,防微杜渐。同时要对案(事)件发生的时段、地段、涉及到的群体对处置工作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和后果进行舆情风险评估,牢牢把握事态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警媒互动联谊机制。采取建立警媒之间经常性“交流通气”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年终或节日与媒体开展联谊活动等方式方法,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双赢的和谐关系。要主动为媒体“报料”,方便媒体记者采访,联合宣传公安典型事迹。对采访涉警敏感问题的记者,要热情接待,妥善应对,引导其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角度,客观、公正、准确地采访报道;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要促请新闻媒体从内部渠道反映,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媒体,争取理解支持。
(三)建立健全网上巡查管理机制。一方面公安网监等部门要积极构建网上维稳工作新防线。招募网络人才,聚集网络精英,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进攻”,以“网上群众工作”、“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形式主动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架起融洽关系的桥梁,建立网络群众基础,有效引导舆论。另一方面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网络运营法规,规范网络运行管理,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发展网络主流文化,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觉悟,引导人们既做责任公民、又做责任网民。
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因此,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参考文献:
1.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式上强调树立现代传播理念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人民公安报.2009. 2.提高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军事记者》2009年05期 3.如何认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青年记者》2009年11期
4.《警察与媒体: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文集》孙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 5.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02出版)
第二篇: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新时期公安宣传工作新思考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和重要舆论策源地,成为包容"体制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巨大场域。一些在"体制舆论场"中不能传播的信息有可能在互联网中传播,并迅速形成舆论。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公安舆论 和谐 警民关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全球各领域的应用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地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新闻媒体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一些涉警事件、一起刑事案件甚至一些小纠纷,如果处置稍有不当、舆论引导不及时,就会引起舆论炒作,警民关系紧张,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一、信息化时代公安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扩展了各种监督渠道,也加剧了涉警舆情的扩散和传播,使公安舆论引导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互联网被称之为继报纸、电视、广播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新型媒体,以其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公众的青睐,改变了以往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务的活动空间,成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便利渠道和政府洞察、引导社会舆论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快速“传播器”和高倍“放大器”。一些个别问题可能借助网络引发舆论浪潮,出现“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网上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现实社会,从而使维稳处理难度加大。
(二)公安机关舆论引导手段的相对滞后,有损公安形象的“危机”更多,破坏更大。公安舆论宣传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但随着公安保卫任务的日益繁重,特别是网上涉警舆情的日趋严峻,公安宣传舆论引导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有“五不”: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对舆论引导重要性认识不够,重业务轻宣传。二是网上舆情处置水平不高。对传统媒体沟通多,投入精力大,但是对网上舆论引导认识不深、办法不多,特别是面对涉警负面舆情,第一反应就是“删”、“封”、“堵”、“捂”、“不表态”,有的甚至无动于衷、麻痹侥幸、听之任之。三是对外宣传机制不全。宣传舆论工作有机构、缺人员、缺设备、缺经费,没有一整套强化舆论引导、应对危机处置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往往慢一步、慢一拍,丧失工作主动权,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与媒体沟通能力不够。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
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生硬,缺乏应对技巧。尤其在涉及负面新闻采访时,部分民警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或者胡乱说,造成工作被动、形象受损。五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民警参与舆论宣传知识方面的培训少,从事宣传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提升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不够,新闻舆论引导、网上监控处置、专业评论分析相结合的专门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全警舆论引导的基本技巧还没有普及。
二.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的应对之策
“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丧失工作权”,信息化已经是公安工作的一场必然的革命,如何应对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方面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引导:
(一)建立健全公安新闻舆论预测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密切关注尤其是涉及公安部门方面的舆情、动态,特别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落实专人跟踪走访、回访,并做好法制宣传和停访息诉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涉警敏感舆情隐患,抢占先机,防微杜渐。同时要对案(事)件发生的时段、地段、涉及到的群体对处置工作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和后果进行舆情风险评估,牢牢把握事态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警媒互动联谊机制。采取建立警媒之间经常性“交流通气”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年终或节日与媒体开展联谊活动等方
式方法,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双赢的和谐关系。要主动为媒体“报料”,方便媒体记者采访,联合宣传公安典型事迹。对采访涉警敏感问题的记者,要热情接待,妥善应对,引导其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角度,客观、公正、准确地采访报道;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要促请新闻媒体从内部渠道反映,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媒体,争取理解支持。
(三)建立健全网上巡查管理机制。一方面公安网监等部门要积极构建网上维稳工作新防线。招募网络人才,聚集网络精英,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进攻”,以“网上群众工作”、“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形式主动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架起融洽关系的桥梁,建立网络群众基础,有效引导舆论。另一方面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网络运营法规,规范网络运行管理,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发展网络主流文化,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觉悟,引导人们既做责任公民、又做责任网民。
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因此,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式上强调树立现代传播理念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人民公安报.2009.
2.提高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军事记者》2009年05期
3.如何认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青年记者》2009年11期
4.《警察与媒体: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文集》孙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
5.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02出版)
第三篇:公安窗口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窗口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投稿部门:长沙 投稿人:浏阳市局 办公室 文章来源:浏阳市局出入境管理科 李伟 发布时间:2011-01-27 15:41 访问次数: 441 次
------------------
俗话说:微笑的女人最美丽。窗口就犹如女人的脸,只有注入热情、投入真情、高度负责和甘于奉献,才会绽放如花的笑靥,而这不仅可以增强公安窗口工作的亲和力,拉近警民距离,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工作事半功倍,打造警民和谐的窗口新形象。本人作为一名办证民警,深感做好窗口工作的不易,如何让窗口变成一张美丽的笑脸,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粗浅地谈一些体会。
四心服务:春雨润物细无声
责任心 一个人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心,责任心来源于责任感。在其位谋其事,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公安民警,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正确看待公安工作对社会的实际意义和对人民群众的现实作用,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甘于奉献。在为群众办事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形象规范、设置规范、程序规范、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五坚决”:坚决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坚决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坚决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坚决不让歪风在我身上产生、坚决不让公安形象在我处损坏。
诚心 我们在接待群众时一定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通过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处处替群众着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窗口民警,要严格落实好警务公开、一次办成、优先服务、上门服务、预约代办、延时服务、急事急办、微笑服务等八个制度。如果我们这样做,即使事情办不成,群众也能感受到我们的诚心,也会理解我们的。
耐心 俗话说:百人百性。而窗口工作,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当遇到群众不理解甚至蛮不讲理时,窗口民警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沉得住气,掌握一定的接待技巧和语言技巧。例如有群众来办理证件手续不全时,如果生硬、直接说“不”,群众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认为你不通情理,肯定对你不满意,脾气坏的有可能和你吵一架,甚至投诉你。这时,如果换种说法:“您好,不好意思,您办理的事项还缺几个手续,我把这几个手续给您写下来,等您将手续准备齐全后,我立刻给您办好!”这样,本来我们就没有不对的地方,在语气上我们又很客气,群众就会想到是自己没有备齐手续,不是民警有意刁难,这架自然就吵不起来。退一步,如果群众真吵起来,可再换一种说法:“您好,如果您到银行取钱没带存折,银行会给您钱吗?”群众想想也有道理,自然就不会再纠缠下去。所以,当群众在某些问题上与我们的规定有所冲突时,不妨采取低姿态,耐心和缓地化解矛盾。
细心 细节决定成败。在窗口服务工作中应养成细心的工作习惯,培养细心的习惯须从小处入手。在受理材料时要仔细核对、做好登记;在回答问题时要多问几句,想好了再解答,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此外,培养细心的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遇到疑难的问题应认真分析研究,多向领导请示,做好备忘录,以备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民服务。注入三情:守得云开见月明
热情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窗口工作的基本要求,窗口民警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来自民警的温暖和热情。对群众上门办事求助,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零距离接待,通过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次救助,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以热情的态度温暖民心,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民心,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警务公共关系,实现警与民的和谐。
真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密切警民关系的关键是要用真心换真情,民警热情真诚,才会温暖群众,群众心里感到舒服,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就会提高,即使是没办成事也会理解民警,在潜意识中,群众会把这种对窗口民警的满意逐渐化为对整个公安队伍的满意,进一步和谐了警民关系。比如:在接待办理一些证件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能办的事情立即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情要尽力办;不能办的事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困难。
爱民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提倡效能式的办事程序,继续完善和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狠抓规范与服务承诺兑现:
1、利用好休息区,引导还没轮到排号的群众在休息区找到座位休息等候,充分利用报刊架,饮水机,办理业务的各种资料,让等候的时候不至于空等,在等候的同时可以了解各种新闻,消息和办理各项业务应该了解的一些问题,不至于枯燥无味,口干舌燥。
2、利用大厅的显示屏不断刷新各种办证注意事项,办理流程,必须携带的相关资料、证件、收费标准等等。让在休息区的群众能充分了解办证程序,能够在办理之前自己仔细核对自己所带资料是否齐全,注意事项是否做到。避免让他们在长时间等待后才发现自己所携带的资料不齐全等等,避免耽误办证人的时间。
我们要不断加强服务理念,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切实体会到警民是一家,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感觉,具体措施如下:
1、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使用基本礼貌用语,做到办事前说您好,办事完说好走,欢迎再次光临之类的话,并请办证人为自己的本次服务打分。
2、自始至终保持微笑的状态,没有不耐烦的情绪,不因为办证人不懂而有半点看不起办证人,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处理每一次为群众的服务。切实做到“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群众表扬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3、当群众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能火上浇油,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耐心地做工作,杜绝过激行为的发生。
4、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办人情业务,不接受插队请求,一切按排队顺序来办理,不以小私妨碍大公,不以个人喜好对待前来办证的群众,不把自己的情绪夹杂到工作中去。
5、在政策法律范围内,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这些措施,都是窗口行业为群众着想,体现浓浓爱民情的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四个要求,才能真心真情地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第四篇:努力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努力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广泛,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就在群众中间,警民关系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努力营造“四个环境”,为打造平安梅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一、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是稳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去审视现阶段公安工作,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更深更新的认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当定位于消解社会对立、缓解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使其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从公安职能来看,维护稳定的工作内容既有对敌斗争,也有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攻势,以解决梅州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全力维护梅州的社会政治稳定,保稳定树形象,以稳定促和谐。
二、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各级公安机关乃至全体民警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心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市公安局制定的公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近期内结合各自部门的业务实际,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开通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快车通道,开通宾至如归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通过开设上述“三条通道”,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要以贯彻新《信访条例》为契机,努力做好“大接访”工作。近期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坚持每月1日、15日局长接访日制度,面对群众,敞开大门,确保群众上访、信访渠道畅通。切实改变信访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卓有成效的信访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公安机关据此要积极实施人文警务,倡导道德治安。要改变以往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冷、硬、横”作风,严禁刑讯逼供,要更多地将人文精神注入警务活动和警务行为之中,更多地发挥道德的力量去开展治安工作,率先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的和谐。近期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千警连千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效。
四、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者,对公安民警执法形象、服务态度十分关注,在服务形式上是否更加亲民、爱民,在管理方式上是否更加规范、便民,仍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要注重沟通和宣传的作用。通过沟通,使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群众能够互相了解,消除隔阂,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的积极作用,借助外力宣传自我,弘扬新时期的警察精神,不仅使群众了解公安,调动群众的力量,使社会和群众产生对公安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支持公安工作的开展,也使警民之间增进了解,互相鞭策。
第五篇:和谐警民关系1
为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活动。在所领导的部署安排下积极开展工作,确保了活动开展以来扎实进行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认真部署,层层动员。
我所对开展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会上提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活动是公安机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满足新形势下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的重大举措。全所民警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这次爱民实践活动中;要亲力亲为,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带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活动中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保平安、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
走近群众,共建和谐。
我所统一部署,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并对辖区重点人员及家属进行了走访,充分了解了社情民意,对稳定辖区秩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大投入,深入宣传。
活动开展以来,按照部署和有关通知精神,主动与宣传部门联系,共同研究和推进法制宣传工作,并主动与教育行政等部门联系、沟通,组织法制、社区、以及专业警种民警,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目前,全所公安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活动已转入第二阶段。我们将采取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大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有效密切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和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