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

时间:2019-05-13 07: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

第一篇: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共青团以“青年之声”平台为抓手,紧密围绕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由于工作队伍成员素质有待提高、统筹融合各项工作要求高、支部网络思想引领工作难以深入等局限,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仍有待完善。文章根据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网络思想引领工作中的特点,从工作设计、工作队伍、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四个角度提出实现路径,全面提高引领青年学生思想进步的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网络阵地;实现路径

一、引言

走进新时代,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努力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青年是网络的原著民,是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①。在18到34岁人口中,80%的人每个月使用互联网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何在新时代利用网络媒介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更加深刻地根植于当代大学生思想中,不断巩固高校共青团组织阵地,成为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内容

网络平台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精准的服务,制定个性化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方案。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领大学生坚定高尚的政治信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现中国梦的生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作者、奉献者。

(一)引领大学生坚定高尚的政治信仰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指路明灯,蕴含着个人与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重视和肯定,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时代价值。牢牢把准政治方向是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坚持的首要基本原则,尊重?W生主体地位,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长安大学共青团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党 95 周年、建军 9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借助“青年之声”网络平台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增强了团员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长沙医学院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年报、新浪校园、腾讯教育等媒体合作,重点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口号传递、“祭英烈?寄哀思”点亮蜡烛等线上活动,引领青年学生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学习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坚定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树立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引领大学生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面向青年团员群体及广大学生群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青马工程”、开展团日活动等举措搭建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实践体系,培养一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理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他们在广大学生中思想引领的辐射作用,提升在学生中开展党建、团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易班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先进平台,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为在校师生提供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具有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突出特色。高校中,共青团与易班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开展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团委的优秀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易班平台更大范围的传播,扩大影响力。此外,易班作为综合性学生网络社区,是实现师生思想理论教育的互动媒介,还有利于加强朋辈感染,形成良好的同辈交往氛围。青年学生可以在易班平台发布即时动态信息和心理感受,将理论学习心得、校园活动图片、实践感悟及时分享,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快速取得教育感染效果,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

(三)引领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态。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突出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强化工作的群众性,做青年的知心人。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深,网络媒介增强了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辐射广度和影响深度,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其对大学生生活方式选择偏好的强大影响力,积极发挥共青团自身的优势,发挥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辨识与选择网络文化。高校共青团倡导构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活动内容辐射军事国防、党国大事、革命文化、民族风情、绿色环保、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网络为抓手,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引领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此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还深受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由贴吧、论坛、网站、QQ群、朋友圈组成的校园网络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域,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需有效占领网络阵地,掌握话语权,及时主动地化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选择的恶性干扰,呈现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面临的问题

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和价值引领工作,使青年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奋斗力量。但是工作实践中,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实效往往受制于工作人员在思想和技术方面的缺失、组织和服务具体工作统筹的要求、深入班级团支部工作单元开展工作的实际操作等诸多问题的挑战。

(五)工作队伍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不断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门从业人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中部分工作人员的思维和理念还不适应网络化的工作要求,线上线下的工作难以联动开展。要加快推进网上共青团的建设,打造“共青团+互联网”工作新格局,必须适应互联网工作环境,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手段创新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在技术方面,存在懂技术的同志不懂思想引领工作,懂工作的同志没有掌握新媒体运营技术的情况。高效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不仅需要懂思想政治工作的“撰稿人”,更需要会创作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产品的“创意者”,以及懂网络、懂媒体、懂宣传的“媒体人”。在机制方面,网上培育青年思想意识政治观念的现实需求与机关化、行政化的工作体制之间存在明显冲突。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团干部必须深入青年群体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流行语言、热点话题,不能“高高在上”地开展工作。

(六)统筹融合各项工作要求高

高校共青团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统筹组织工作、引导工作、服务工作和维权工作有序开展和相互联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在现实中,统筹各项职能、融合线上线下工作载体难度大。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具体的团属职能部门工作内容有别,工作形式不同,造成沟通交流障碍,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就受到了阻碍。其次是线上线下思想引领工作载体难以融合,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与共青团网站、手机学习软件、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贴吧等网络媒介传播内容如何区别分配、如何培养专门工作人员、如何配合其他工作开展、如何进行工作规划等问题都是提高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实效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展开,必须依托校、院两级“网格化”紧密的组织结构,做到上有工作指示下有实施操作,切实增强青年学生思想的政治性、先进性。

(七)团支部网络思想引领工作难以深入

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每一单元,引领青年团员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保持先进的理论水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基层深入开展团支部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由于日常课业学习任务繁重,不少班级团支部忽视了全面培养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组织纪律、创新观念、生态素质,加之网络的便利,资源众多,致使思想引领工作浮于表面,形式主义滋生。普遍而言,班级团支部委员会仅由团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人组成,难以在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支部常规地开展大规模的思想引领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土著”居民,他们可以灵活选择是否参加网络思想引领活动,参加何种网络思想引领活动,以何种程度参与其中,致使团支部网络思想引领工作较难深入。

三、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

随着互联网科技革命浪潮的袭来,以论坛、微博、微信、贴吧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平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大学生群体更是备受这些新鲜事物的影响。高校共青团以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己任,理应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切实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不断探索运用网络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强化改革驱动,完善顶层设计

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各项工作。以“青年之声”平台为主要依托,拓展贴吧、微信、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严守网络阵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K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其他工作要积极配合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其次要统筹线上线下思想引领工作联动开展,将符合网络需求的工作内容和原有载体加载到网上共青团工作的链条之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高网下网上协调发展的成效。此外,还应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给予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针对大学生团员这一特殊主体,展开广泛调查研究,深入挖掘潜在问题,为引领青年思想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理顺工作思路,细化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

(二)打造新媒体矩阵,建强工作队伍

共青团工作最大的优势是组织凝聚优势,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青年团员展开。青年集聚网络,共青团的工作也要走进网络。高校共青团要适应学生的网络需求和使用习惯,构建以青年之声、团属网站、易班、微博、微信等为重点的覆盖广泛功能多样的共青团网络宣传阵地,管理好校园舆论场,时刻围绕在大学生身边,抢夺话语权,发现青年思想变动,把握青年心理动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全力打造“有思想、有态度、有深度”的团属新媒体队伍,不局限于校院级组织的宣传部门、青年传媒中心等专门组织,扩大网络宣传员的选拔范围,鼓励并引导德才兼备班团支部团员参与网络宣传,增强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在班团支部的影响力。此外,应建立培养优秀网络宣传员的常态化训练机制,引导网络宣传员树立认真负责、活泼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捕捉群体新闻热点的技巧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提高讲接地气、有生气的网言网语,创作有内容、有热度、有能量的宣传作品的水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丰富作品体系,优化成果评价

有效占领高校网络舆论阵地,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先进作用,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主动创作、推介和传播内容准确、形式丰富、感染力强的新媒体文化产品,通过“微作品”讲好“大道理”。党中央、团中央重要讲话精神、青年网络公开课、主题团日活动、三会一课、网络主题活动、校园舆论热点事件等都是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内容资源,新媒体工作者应抓住时机,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为蓝本,利用数字化技术,创作有内容、有热度、有能力的宣传作品。专项新闻报道,早知天下大事;特色人物访谈,发挥榜样示范;刊载理论文章,激荡深度思想;共享青年故事,传递青年感悟。发挥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高校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共享工作经验。现行的网络作品的评价体系,割裂了传播主客体间的主体间性。以微信榜单为例,微信传播指数WCI(V13.0)从“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价④,虽然指标更加丰富,评价维度更全面,但缺乏互动反馈数据的评价指标,只关注到传播源的单向输出受众的面积,应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馈交流热度指标,构建双向评价体系。

(四)把握青年特点,强化问题导向

注意把握大学生青年的思想认知规律、话语体系特点、运动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才能增强学习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下,青年发展现状与社会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正处于国家日益走进国际舞台中央的新时代阶段,青年受网络影响,思想极具时代性、国际化。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价值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我国现有思想文化体系,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引领团员学生积极开拓国际视野,辨析各类社会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其次,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抗压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高校共青团在强化大学生政治性、先进性的同时,要丰富健康生活教育内容供给,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引导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在错综复杂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需要官方传媒引导正方向。共青团组织部、青年传媒中心队伍用青年语言、青年语气、青年方式讲述青年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生活。

(五)培养意见领袖,加强正面宣传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的重要内涵。大学生群体广泛活跃于QQ、微信、微博、知乎等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社交的主要聚集地。面对网络热点事件,尤其是校园网络热点事件,在校?@网络亚传播圈中,广大同学的意见看法容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共青团组织下培养坚定正方向、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发挥引导作用。培养优秀的意见领袖,要从党员、团干部抓起。他们与一般同学相比,具有更高水平的政治素养和判断能力,在校园网络舆论中,能快速捕捉事件核心,分析问题缘由,发表有力度的评论,带领广大同学认识事件本质,坚定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能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校院共青团组织改造提高校园网红的思想政治意识,在校园网络舆论中发挥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力,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暴力,营造纯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清朗网络空间,引导团员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四、结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数字化为特征的网络平台给高校共青团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高校共青团应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从顶层设计、工作队伍、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全方位着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引导大学生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③《十九大报告全文》。

④http://www.xiexiebang.com/site/usage。

参考文献:

[1]《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R],中青联发〔2016〕18号.[2]张永:《共青团长安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R],2017,12.[3]刘佳: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焦点和未来走向[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4]张?B:互联网传播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2):72-73.[5]张军:高校共青团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实践研究――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7(25):152-153.[6]孙磊: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 [J],《湖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42-45.

第二篇: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摘 要: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对国史、党史等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化程度不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缺乏辨别是非的思维能力,受功利主义思维影响出现入党动机不纯等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国史、党史的教育,使高校学生党员真正达到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引导高校学生党员关注官方主流媒体网站,避免其被谣言、错误言论所误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使其真正达到言行、知行合一。

关键词:高校;?W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09-02

高校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高校学生党员更要在高校学生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日,厦门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党员在网络上散布辱国以及与党员身份不相符的言论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因此,使我们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必要。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对国史、党史等理论教育的内化程度不够

由于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都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吃过苦,不能切身体会到当年国家无数前辈抵御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的艰辛历程,不能领会共产党为保卫祖国和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而献身奋斗的精神。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党员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有所淡化,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有所消减,高校学生党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为此,虽然我国的各大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给所有在校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学生党员也对其进行了聆听学习,但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在学校学习期间,比较注重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限于浅显地学习掌握,并没有真正地内化于心。这导致了他们虽然在组织上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实际在思想上对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理想信念十分模糊,甚至对民族国家缺少一种应有的情怀。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身为共产党员的宗旨使命和职责,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党员没有把其转化为真正内心的信仰,碍于“面子”对于身边其他不合格的党员采取包庇的态度,并没有向组织如实地反映情况。

(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缺乏辨别是非的思维能力

现如今是一个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中,对于当代高校学生党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网络参与者的准入门槛低,良莠不齐的言论充斥着整个网络环境,从而,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辨别是非的思维能力,使其容易受到某些网络言论的迷惑,从而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近年来,网络上不断出现的一些误导性的、影响政府形象和权威的言论,使得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高校学生党员也跟风转发并妄加评论,这对国家、党以及政府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三)受功利主义思维影响,入党动机不纯

功利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念头反映就是如何能使之最终的结果效益最大化,幸福最大化。高校学生党员出现“两面人”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入党动机不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个人荣誉,甚至是出于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等功利性动机。《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六条要求:“党组织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受到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入党动机并不纯,这些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并非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追求自己的幸福最大化。入党动机不纯直接导致了党员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国史、党史的教育,使学生党员真正达到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国史、党史方面的教育,使其真正内化、转化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多少革命志士英勇牺牲。但是无论是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还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都没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九十多年来的伟大历史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始终融会贯通,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国史、党史的教育,使高校学生党员真正从内心深处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二)引导学生党员关注官方主流媒体网站,避免被谣言、错误言论的误导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显得不再那么具有时效性。很多新闻、消息还没等报纸、杂志刊发,在网络上就已经成风传播。网络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高校学生党员在网络上方便地学到一些先进的、实时的东西,但是也使缺乏一定辨别是非能力的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受到了一些谣言、不正确言论的误导。所以正规的、官方的新闻媒体网站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引导高校学生党员在看到一些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言论和消息时要第一时间去查看官方主流的媒体,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跟风去肆意地转发甚至妄加评论。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使学生党员真正达到言行、知行合一,主观符合客观

“端正入党动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心,坚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目前,由于高校对学生入党的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组织有时候容易被部分学生表面上优越表现的假象所蒙蔽。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否纯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否知行合一,是否真正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在一定程度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党组织对此应采取一定有效措施对入党候选人做到真正全面的掌握。我们发展党员并非是不允许谁入党,而是为了保证发展高质量的党员。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端正其入党动机,确保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入党动机虽然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它总是要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主观意识与实践行为的联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为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使其知行、言行合一,真正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净化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崇高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无私奉献精神,并树立其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高校学生党员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高校和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景伟.“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12,(3).[2]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第三篇:浅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

浅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

摘 要: 学风是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就必须做好班级学风建设,以思想引领学风,从制度、教学、文化等多方面抓学风。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做好高校班级的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

关键词:思想引领 学风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25-01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惟源清,方流清;惟风正,才学正。”学风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治学态度、学术风气,更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做人做事之态。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更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首先,良好的学风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学质量下滑等普遍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良好的学风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之于学生而言,是精神的引领,具有人生指导之用,只有生活于和谐的校园文化之中,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习上求真务实、敢于创新,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之才。

二、高等院校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对学风之于学校、之于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目前很多高校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虽然这些学校的硬件条件很高,但是师资队伍却远远没有跟上,教师精力有限,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学生的学习水平自然提高不了。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未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课上采取“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勾重点”的教学策略。其次是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差,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如今,不良社会风气业已浸染高校,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三观不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观不正确,功利主义心理过强,学生不注重知识的积累、领悟,学习纪律松懈,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学习不思考,逃课、迟到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大学生把考前突击作为重要的学习策略,以此应付考试,由此导致学风的缺少。还有些学生由于志向较低,只想着能够顺利毕业,找份工作糊口便罢,导致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上自然也就不用心了。

三、做好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的途径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做好班级学风建设,首先就要以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说,首要的就是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学校需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这是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其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思想引领

现如今,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很多大学生都受到了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些许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过盛,总想一步登天。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和班主任需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以多种形式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学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开始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外,学校还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直到中心,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班主任,就要本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的态度勤与本班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一旦发现学生的思想发生偏颇,就要及时与该名同学交流,帮助学生矫正三观。

3.营造班级氛围

班级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班的学风,对口本科生的年龄较本科生而言偏小,很多学生自律能力不太好,这就需要学习做好班级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建设良好的学风。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图书的资料等等。其次需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最大效益地发挥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风建设对学生的感染力。

4.做好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生由于年龄较小,叛逆心理较强,因此,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学生。首先,班主任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善于和学生沟通,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身为榜样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带动学生共同建设学风,共同成长。其次,班主任需要加强学生的考勤管理,以任命或轮流等多种方式选举班级管理员,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教风带学风

班风是学风建设的载体,也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高素质的教师更能管理好班级,建设良好的班风。因此,学校需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的培养,让教师以专业的素质引领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建优良?W风。其次,教师需因材施教,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6.树立诚信

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风,现如今,学校“课上记笔记,课下背笔记,考试划重点”的分气很重,学生疏于学习,将考前突击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学校和班主任要做好诚信教育,倡导诚信应考,端正学生的考试态度,以考风促学风。其次,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严抓考纪考风,做好考试监督工作,实行巡考制度,一旦发现学生考试作弊,便从严处理,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保障学风建设。

7.建全制度

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需要明确管理目标,从大局着眼、细节入手,结合本校、乃至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并落实保障学风的制度。其次,建立学风建设的激励制度,严惩不良风气,突出学风建设,学业考核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最后,学校需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努力将学风建设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结语

学风既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对口本科班学生的学风建设不仅要从教学理念、学校制度、班级管理着手,也要从班级氛围、教师素质抓起,以思想引领优良学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翼.高水平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与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杨昌智,蹇世琪.浅谈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03)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我院辅导员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

一、坚持以生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知识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得到成熟的发展,因此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为达到以上目标,我院辅导员开展了以下如下工作:

1.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

2.努力做好“青马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学生的关注度百分百,参与度百分百。我院在微信、微博中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准时发布国家重大时政消息和思想教育报告,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4.踏实做好团日活动,利用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建设。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团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的主题和进展情况密切地进行了解。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院相继展开了以“三严三实”、“弘扬青春正能量”等特色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5.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榜样的力量。我院辅导员组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校外和校内的先进人物进行演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起财政学院的榜样库,为学生树立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学习生涯的奋斗目标

二、扎根班级,踏实开展学风建设

学生风纪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学风的建设。

1.我院辅导员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入学期间,我院辅导员依靠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情况。坚持在学风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3.严格课堂出勤和考场纪律,提高学习质量。我院辅导员坚持不定期对各班学生进行抽查,了解上课出勤情况。并且在每学期大考前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并让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激励学生严肃对待学业。我院辅导员为促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在和各科老师的配合下了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对于旷课、缺考、挂科的进行统计并予以学业预警警告。学业预警机制不仅使我院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加透明化,更对个别在学业上掉队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提醒。

三、从根本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我院辅导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定期召开学生代表、男生女生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从个人到群体,形成了完整的舆情收集处理系统,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学生,督促家长带其就医,并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体系。

此外,我院辅导员还十分重视家庭困难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会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了解,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其得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四、以育人为本,搭建成长舞台

我院辅导员经常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校园精英辩论赛、大学生风采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教育工作

1.我院辅导员通过对全院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环境。并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杜绝隐患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珍爱生命、关爱同学”的主题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学生动态,排查解决各种纠纷,严明学院纪律,杜绝学生打架行为发生。

2.我院辅导员坚持在放假前召开例会,提高同学假期出行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和班级干部合作,在返校前对同学们的安全再三提醒。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不平凡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做好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共青团带领下的日常工作。

第五篇:共青团:关于政治思潮与青年思想的引领

政治思想的引领历来是政治家和政治学家关心的问题。当代政治学中有个热门领域叫政治合法性,政治实践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叫政治社会化,应该说都和政治思想引领相关。今天,把政治思潮和政治思想引领结合起来作为题目,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考虑到我们共青团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组织,我们的工作中,思想引领是核心要务;在思想引领中,政治思想的引领是重中之重。而做好政治思想引领工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熟悉曾经和正在影响青年的政治思潮。下面分三个题目和大家讨论。

一、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有哪些政治思潮在影响青年?

政治思潮起源于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应该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思潮,都是源自于上个世纪初中国存在的政治困境和问题。当时中国同时存在着四个政治发展困境:一是被西方列强欺负,国权不保,民族不独立;二是30来的专制传统,压制个人权利,西方的启蒙思潮东渐后,民智开启,渴望自由;三是贫富两极分化与上层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对平等充满渴望;四是传统文化被西学冲击,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导致社会的脱序与文化的失范。

围绕这四个困境,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开始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四大思潮,它们是:

——针对列强的欺压而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独立,孙中山以及后来的国家主义学派都可以作为代表。

——针对专制压抑个人这一矛盾而激发起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西方舶来品,最迫切的诉求是自由,胡适堪为代表。

——针对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形成的以国家权威来实行社会分配与干预经济的左翼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平等,社会主义思潮可以纳入这一范畴。

——针对文化失范、社会失序主张回归传统文化以防止社会文化失序的新保守主义,最迫切的诉求是稳定,梁启超、严复可以说是早期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经济社会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四种思潮再次活跃起来,并结合现实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形成了设计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等四种思潮。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五四时期几种思潮的延续。这四种思潮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因为它对我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冲击最大。

认识自由主义思潮,需要从诉求和学理两个方面入手。从诉求上看,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设计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是不一致的。他们的一些主张,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公职选举、联邦共和等等,我们认为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无疑是比较肤浅的。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本质的冲突,还要从学理上作判断。

朱学勤曾经对自由主义的学理有个概括,他说:“它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而立;它的历史观是试错演进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相对而立;它的变革观是渐进主义的扩展演化,与激进主义的人为建构相对而立。”我觉得,这个概括还没有触及本原。更深一个层面,要看理论出发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大的分歧正是出现在理论出发点上,也就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歧。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就有两条路线。第一条线是从个人的权利出发,认为个人优先于集体,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契约整合——市场经济——分权政治——小政府——开放性社会;第二条线认为集体高于个人,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价值,于是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集体主义——权威主义——行政整合——计划经济——集权政治——大政府——总体性社会。在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两种路径的思想都有萌芽。比如,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两种路线,在几千年的学术发展中,争论不断,胜负难分。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两种路径都获得了充足的养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孕育了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所以,我们评论自由主义,一定要看到它的一个思想根源;我们捍卫社会主义,首先要守住我们的底线。在这方面,美国的总统幕僚还是厉害的。1998年克林顿到北大演讲,他引用胡适的话,讲了很大篇幅的个人自由;布什到清华演讲,拿出了很大篇幅讲社区精神和个人选择的自由。在中国顶尖大学演讲,美国总统没有直接宣扬他们的三权分立、两党竞争等制度,而是普及个人自由、社区精神的理念,实际上是在思想起点上和我所争论:到底是应该个人服从于集中,还是集体服务于个人?价值理念上的取舍决定了后面的制度设计。

目前,自由主义思潮在青年中是很有影响的,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流行。我在大学阶段,自由主义思潮属于前沿思想。那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有不同于官方说法见解的人,容易受到低年级同学的仰慕和追逐。我就是这样跟着

师兄混了大

一、大二两年。三年级的时候,感觉这样不行了,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什么时候才能超越他们呢?于是,我一头扎到图书馆,读了一年的书,重点是政治学的名著,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到洛克、卢梭,从托克维尔、穆勒到哈耶克、罗尔斯,不管懂不懂,反正是把政治思想5来的发展历程追踪了一遍,逐渐对自由主义思潮有了点学理上的印象,悟出了前面朱学勤概

括的那几条。接着读下去,又发现朱学勤说得还不全,我们还要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个根源上去分析自由主义。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为党的青年干部,具体从事着思想引领工作。对自由思潮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政治诉求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停留在学理的言说上,也是有欠缺的。我们面对自由主义思潮,还应该注意把它和中国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向青年解释它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异同,并且能够向青年指出这一思潮的缺陷和不足。

我觉得,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温和的学术精神与激进的政治诉求之间存在矛盾。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在西方是一种宽容的、渐进的、温和的学说,按照朱学勤的说法,这一思潮“反对激进主义的人为构建”。它是作为西方政治实践的事后总结与阐释出现的。但是,到了中国,自由主义却变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试图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兑现”。无论是“全盘西化”的极端口号,还是89**的街头行为,都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采取了先验的、激进的、攻击性的态度,这和原产地的学术精神是相悖的。

自由主义在中国强烈的“兑现效应”逼迫很多思考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理念。应该说,大家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是不存在异议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美好价值,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自由主义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多个论敌。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出现了三种思潮,对自由主义思潮形成了冲击。

第一个出现的是以新权威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潮。在西方,保守主义最初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和反思者出现的。被奉为保守主义鼻祖的柏克就是在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写就了《法国革命反思录》,这一著作也成为保守主义思潮之滥觞。在中国,新权威主义的出现和西方很像,也是作为自由主义的反思出现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三个人。1986年4月,北大博士生张炳九在一次沙龙演讲中,主张在中国现阶级采用半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发展中的商品经济的需要。1988年7月,上海学者萧功秦在北戴河举行的知识分子问题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新权威主义”一词。1989年1月,吴稼祥发表《新权威主义述评》一文,对新权威主义进行全面介绍与界定。而此时,自由主义与新权威主义的争论已经如火如荼。

新权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我觉得吴稼祥的一句话比较形象。他认为,在民主与自由结婚之前,有一段专制与自由的调情期;如果说民主是自由的终身伴侣,则专制是自由的婚前情人。我接触到新权威主义是在大三。那时候我正在西方政治学原著的晦涩艰深中苦苦挣扎,对政治学的枯燥渐感绝望。忽然看到了新权威主义论战的文章,特别是读到了吴的这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比喻,顿觉眼前一亮。原来政治学和现实是如此紧密,政治学家的笔下也可以如此生动。当然了,新权威主义还是有很多论述逻辑的,限于时间,我们不能展开介绍了。

第二个抨击自由主义的思潮是民族主义。这种思潮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其实在89前,就有王小东对《河殇》的批判,可以看作民族主义思潮的萌芽,但没有形成思潮。90后,随着中国的强大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利益纠葛,特别是网络空间的迅速形成,促成了民族主义思潮的整合、流行与发展。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容可以通过四本书来概括,即:《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和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民族主义者广泛讨论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主张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以爱国主义面目出现,他们深深地担忧民族的利益,带有对民族命运的忧虑感和使命感。

民族利益至上与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在很多领域是相冲突的。到底是人权高于国权,还是国权重于人权?注定了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激烈论争。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两种思潮展开了话语权之争。民族主义挟道德上的正当性,把任何对民族主义的怀疑和指责都视为对中华民族的背叛,从道德上加以诟病,“帮凶”“卖国贼”等是有些bbs上屡见不鲜的词汇。自由主义者则讥笑民族主义目光浅薄、孤陋,是民粹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总的来看,这两种思潮的论争更多的是相互攻击,学术讨论往往发展为对动机的置疑和道德上的批判。

第三种与自由主义论战的思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左派。新左派的“新”,是指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新左派的“左”,是要批判资本主义西化潮流。“新左派”能在笼罩在自由主义语境下的中国知识界乃至中国社会取得一定的话语权,要“感谢”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广泛而急剧的社会分化。90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公平缺失,对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生活景况的冲击,使被自由派知识分子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观念,遭到了来自多数社会成员的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一批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乘势而起,他们为“弱势群体”代言,抨击市场弊端,重提阶级、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挑战自由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普遍主义的经典诉求。新左派就这样形成的。

与中国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言路相比,当代中国的“新左派”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毛式平等主义者,强调平等的最高价值,对毛泽东、文革和改革等问题有很多重新考量。二是自称为自由主义左翼,以甘阳、王绍光为代表,前者强调以大众民主奠基政治成熟,后者强调以国家强大推动民主建设。三是秉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有识之士,汪晖、崔之元等为代表,在全球化时代力主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毅然捍卫“批判思想”的锋芒。

以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讨论政治问题的四种思潮以及由此发生的三次大的争论。做个简单小结,代表个人看法,不是很准确。

如果说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前进中的巨人,偶尔有一点感冒。各种思潮不请自来,申请当大夫,并开出了药方,那么

——新保守主义开出的是板蓝根,不太好吃也不太好看,但是治中国人的病还是挺管用的,所以新保守主义是不可爱但却可行的药方。

——新自由主义开的是抗生素,而且是糖衣包着的。这个药效用很大也很好看,但是从对症下药来看,用这付药略显超前,吃完以后可能会有后遗症,所以自由主义是可爱但不可行的药方。

——新左派开出的是脑白金,这是保健品,很不错,好吃好看,而且怀旧。有些时候,有些症状,吃了这付药是管用的,但如果脑白金打出广告说能让人活回30年前去,那就不太可信了。

——民族主义开出的药方是老白干、二锅头。他们认为中国不是有病的问题,而是中国长大了,精神头不够的问题。喝了老白干,酒壮英雄胆就能上山打虎了。老白干喝完了会兴奋会勇敢,但是喝多了会干出傻事,酒醒了之后会追悔莫及。

二、面对政治思潮的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有何因应之策?

古今中外,任何政权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任何统治者都会努力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大都把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搞一些“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三统”、“五德”之类的君权神授论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手段无外乎文武两途。武的手段比较出名的人物是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但是效果不好,唐朝有个知识分子还写诗讽刺这位“祖龙”: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后来者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提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方面,保持文字狱等高压政策,肉体上消灭异己。另一方面,开科取士,通过“高考”指挥棒,牵动读书人的思想;设馆编书,通过掌握“审查权”销毁对统治者不利的思想。比如,清朝编了四库全书,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

当前,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革命党的指导思想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的过程。具体来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其意识形态要经历一个从分裂转向整合、从激进转向保守、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批判转向指导的过程。

1、从分裂转向整合革命党为了“革”当权者的“命”,首先要找到当权阶层的反对群体作为依靠的力量,因此,革命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区分意识,倾向于把社会划分为对立的人群。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是以贵贱来划分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孙中山推动民主主义革命,最初是以民族来动员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一旦革命成功,革命者变成了执政党,社会中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其治下的子民,那么意识形态就要代表所有的人。于是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成功者,都会从原来“斗地主”的热情中退回来,声明自己“受命于天”、“抚育万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也不再提“驱除鞑虏”的口号,反而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号召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都是顺应时势的正确之举。

我们党在革命阶段,首要任务是要明确自己的依靠力量,找到敌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革命时期,严格区分贫农、富农、地主、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这些成分,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在获得政权,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继续按照成份区分人群,就会造成政权依靠力量的减少。文化大革命时期,意识形态上极“左”思潮盛行,在政策层面坚持区分出身和成份,先是分出了“黑五类”,接着又扩大为“黑七类”,最后变成了“黑九类”,知识分子“有幸”忝列其中,成为臭老九。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被看作敌人专政起来了,那么谁来维护政权呢?谁来建设国家呢?

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开始后,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扩大革命的队伍,扩大政权的依靠力量。老干部复出,右派摘帽,知识分子迎来科学的春天,这样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在意识形态上,党的理论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扩展为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从激进转向保守

激进与保守,是意识形态坐标中的两个不同方向。革命,作为一种暴力改变现状的活动,从来都是和激进主义结缘的。但是革命党一旦成为执政党,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秩序、延续传统、崇尚和谐,保守主义思潮就有了用武之地。

卢梭的思想是典型的激进主义。在和平时期,作为激进主义思想家的卢梭显然不受人们的欢迎。1778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卢梭在街上被马车撞倒,继而被野狗扑伤。报纸将标题写成“卢梭被狗践踏”,贬损之意毫不掩饰。然而,革命在一步步走近。积重难返的社会矛盾,渴望变革的群众呼声,排斥了保守与理性,呼唤着激情与反抗。卢梭的思想地位迅速发生变化。1791年,国民公会投票给卢梭树立雕像。吉昂内斯看准时机,说卢梭正在成为大革命的象征。很快,对卢梭的崇拜成为社会的潮流。后来的历史大家很熟悉了,吉伦特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民间思潮上升为国家统治;雅各宾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政权合法性基础变成指导一切的天条。罗伯斯比尔自命为卢梭的信徒,呼之为“圣人”,他的著名的宣言——我就是人民,来自于卢梭的公意理论。

以激进主义号召革命是成功的,但是在执政后坚持激进主义就会出现问题。卢梭的思想辉煌于罗伯斯比尔,倒塌于罗伯斯比尔。在公意理论指引下,人民的意志可以超越任何法律与制度,而罗伯斯庇尔,这是道德的化身,也就是人民的化身,他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要在这种意志之下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道德,要改造人心。这样的逻辑下,需要肃清人民的敌人,不可避免疯狂的屠杀。从敌人开始(封建势力),到朋友(比如吉伦特派),到自己人(如丹东),直到自己,罗伯斯比尔也登上了断头台。

如何能保住革命的果实,不重蹈罗伯斯比尔的覆辙呢?很多思想家进行了反思。包括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柏克的《法国大革命反思录》,还有专门研究革命的布林顿的《革命的分析》。他们的结论不一,但是都有一条就是革命到掌权,都要经历一个从激进到保守的转型。布灵顿的研究最有意思,他通过比较美、英、俄、法四国的革命,概括了革命的四个阶段,即旧制度的垮台、温和派统治时期、激进派统治时期和热月反动。而热月反动阶段,正是意识形态从激进向保守的转型时期。

从激进到保守,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待财产权的态度。革命党历来是主张“均贫富”的,因为这样对贫苦的大多数来说是有号召力的。但是一旦获得了政权,还以随意剥夺财产权为常态,就会失去人心。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大家都没有恒产了,心就会随风摇摆了。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是我们党执政意识的一次重要提升。

3、从封闭转向开放

意识形态有一个边界问题。这是坚定革命信念的需要,也是保证组织战斗力的需要。只有严格坚守底线,才能分清敌我,才能巩固好阵地,才能坚定必胜的信心。在革命年代,我们经常听到“划清界限”这样的术语,可以说明意识形态的封闭性。从思想、认识、感情、行为上划清界限,既是意识形态封闭性的逻辑结果,又含有实际的组织功能。既是对所有人“道德净化”的普遍要求,更是对家庭出身有问题者的绝对命令。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世界观改造的入门主课。

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封闭要求逐步降低。毕竟社会实践是发展的,社会生活是多样的。执政党如果坚持把意识形态固定在条条框框内,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脱离群众。苏共在执政以来,对意识形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过度监控书报文献信息的传播;二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运动。对文献信息、新闻书报的传播和出版实行适度的监督、控制,一般来说是必要的;对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显得尤其重要一些。问题在于苏共把这些“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长期化、固定化。而且到斯大林时期,不仅把这些更加严厉的措施指向社会,还进一步指向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反对派”。这种政策不仅造成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极端封闭性,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另一特点,即意识形态的极端脆弱性。其结果,不仅是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环境中造成了极端僵化的理论教条,无力同现代世界的各种理论思潮进行交锋,而且由于它是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意识形态“温室”环境中培养“理论队伍”的,因而又造成了“思想精英”的弱不禁风。

从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党做得要比苏共好。尽管历史上我们也有过“左”的教训,但是总体上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襟,吸收非主流思潮的合理观点。比如,在经济政策上,吸收了很多自由主义的主张;在社会政策中,注重新左派提出的合理诉求;在对外政策上,充分考虑民族主义的呼声。

4、从批判转向指导

这一转变意味着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也意味着执政党在对待党外思潮的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

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是诸多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政治方案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学说处在同等的竞争位置,这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对其他思潮采取批判的斗争策略。我们翻开马恩选集,第一卷第一篇著作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翻开第二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在野”的思潮,其最初是以批判旧有思潮的姿态横空出世的。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依然存在,只不过侧重点由理论转向实践(理论批判的任务已经由马恩完成)。翻开毛选,可以看到若干以“反对”作标题的篇目,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投降活动、反对党八股等等。

从领导革命到执掌政权,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对待党外思潮特别是异见上,是否还要保持批判、斗争到底的态度呢?答案是:要根据执政地位的巩固情况和执政任务的转变情况。一般来说,执政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执行斗争政策。但是,随着执政地位的完全确立,就不宜再把以批判为导向、以运动为方式的意识形态政策进行到底了,而是应该在策略上做出调整。原因有二:一是不容易控制结果。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优势。继续坚持批判运动,容易扩大化,错杀无辜,伤及同志。这在反右、四清等运动中都有实证。二是容易被敌对意识形态利用。当我方占据绝对优势,而敌人不成气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高声大喊:敌人,你出来,我和你单挑!你说这是抬举了敌人呢,还是抬举了自己?我看是降低了作为执政党的身份。别忘了,我们可不再是当年和各种思潮挤在同一条河里争上游的队伍,我们已经上岸了,应该担当起裁判的角色。

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政策上实现从批判向指导的转变。最近,《六个“为什么”》出版,在第一篇里区分了指导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不同层次,我觉得很好、很高。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既要坚持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突出出来。

如何进行指导呢?这是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我觉得,至少有三点是要注意的。

一是要有超然的姿态,不要轻易陷入争论,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的“对方辩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不争论”,最近又提出“不折腾”,这都是高明之举。反正政权在我手里,时间和实践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手里,那就先干起来,用事实说话吧。

二是要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加入。对裁判来说,是希望一个人参赛呢,还是希望百舸争流?答案肯定是后者。意识形态政策,也是如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又可以突出“裁判”的重要性。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力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其处于被打击的地下状态,但是,却最出现了89年的**;90年以来,自由主义登堂入室、广为言说,为什么反而没有形成挑战政权的声势和行动呢?我觉得,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多种思潮的兴起功不可没。思潮多了,更多的会变成学术之争;涉及实践,大家都会谨慎。

三是要善于设置比赛科目。其实就是要掌握话语权。社会上讨论什么,大家关心什么,不能由着各种非主流思潮兴风作浪。思潮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干涉,但是思潮讨论什么题目,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有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对此有认识,他说:“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曰话语权。最近几年,我们党牢牢掌握话语权,根据国情和时代发展,适时提出了政治文明、科学发展、共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等课题,都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三、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共青团是做第一件难事的,我们的提法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团员、教育青年。把这项工作做好可不容易,尤其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的新形势下。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但是个人觉得,做好这项工作,其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一对一的影响与说服。

我们做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练就以平等的姿态、面对面的影响青年、说服青年的能力。青年有独特的视角,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我们影响青年,不能直接要求他们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先从基本理念开始,通过启发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我在大学里工作的体会,首先有三个基本理念需要引导青年树立。

1.政治价值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无论哪一种思潮,都有其核心的追求目标,哲学上称之为终极关怀或者核心价值。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多种逻辑,很难截然分出孰优孰劣。比如,哲学上讨论真善美的问题,殊不知真善美是很难统一到一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好朋友得了绝症,你告诉他真相呢,他会很痛苦,显然不是“善”;你要是编个善意的谎言呢,显然又违悖了“真”;想要两全其美,往往很难的。政治理念也是如此,比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中的几个口号,自由、平等、民主,互相之间也是矛盾的。追求自由,那么人因为禀赋各异,就会出现贫富贵贱的差别,势必造成不平等;如果要求平等,都吃大锅饭,就会限制相当一部分有特长、有积极性的人的自由;民主也是这样,少数服从多数是个基本原则,这本身就是对少数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位列“希腊三贤”之首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以绝对民主的方式被判决死刑的,其罪名不过是“不敬神”与“蛊惑青年”,这种悲剧和专制制度下因“莫须有”而被杀的岳飞相差不多。

西方自由主义者在推介自己主张的时候,经常强调普世价值。这一招是很高明的。他不说政治主张,而是先把自己的主张打扮成绝对真理,受其教化的人就只有接受了。上个世纪苏东剧变后,法兰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时,没有剩下任何意识形态竞争对手,可以挑战自由民主主义。”然而,世界并没有目睹一场转变。多数俄罗斯人看来对专制统治都是满意的。后面这一句反驳福山的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美国人罗伯特·卡根总结的。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呢?我认为只有相对于一个时期的共同价值。比如,“民主”并不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共识,在这个词出现的2500多年里,有22“民主”是作为非褒义词存在的,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18世纪之前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认为,民主制度是将统治权交到道德败坏、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暴民手中。在这漫长的时期里,民主制并不是普世价值观念,君主制才是普世价值观念。又如“平等”,在中世纪及以前,也不是普世价值观念,不平等才是普世价值观念。中国孔夫子的“君臣父子”思想,近代辜鸿铭老夫子的“茶杯茶壶”理论,自不必多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也普遍认为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连在等级阶梯上处在下层的人都这么认为。柏克是自由主义的宗师,他就认为,“天赋平等是一种社会虚构,等级差别才是‘习惯的社会纪律’”,“挟着对平等的过分热爱和仅仅是少数人的胜利,不可避免地把法国导向民主政体,那便是一种在许多方面有似于专制政府的政府”,故“完美的民主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事”。这些话白纸黑字的写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反思录》里。

总之,普世价值的概念是人给定的,定义权比普世价值本身更重要。今天,某些人利用普世价值,把普世价值作为大棒,把传播普世价值当成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目的在于铲除异教徒。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看起来,像是学术之争,名誉之争,事实上,这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一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谁来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不了话语权,你就没理,就只有被动地挨骂。

2.政治制度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区分政治制度,大家会习惯性地想到民主与专制这两个维度。其实,严格地从政治学上讲,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对立范畴。民主作为一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形式,其对应的是“合法的少数人”统治(贵族制)和“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君主制);当然,还有“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极端民主制)、“不合法的少数人统治”(寡头制)和“不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僭主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也有可能是专制的,比如极端民主制,就是一种暴民政治。但是现在,民主、专制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这两个词语身上的褒贬色彩也几乎成了定论。民主享有巨大的道德优势,无人敢撄其锋,专制则为人们所厌恶和唾弃。其实,简单地作这种二元划分,粗暴地评定优劣,都是不理性、不科学的。

去年四月,当中国和法国由于西藏问题而发生冲突时,法国电视台组织了一场辩论,邀请旅居法国的华人学者参与。然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和西藏毫无关联,而是:中国是民主还是专制。这种安排可以使我们明白其中的三层含义。第一,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二者必选其一。第二,西方是民主的,你们中国未定。第三,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只要中国承认了是专制国家,那就是邪恶的代名词。无论你怎样为自己辩护,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完全是一种辩论上的诡计和舆论上的陷阱。就像推销员到了一个世代不知道穿鞋的小岛上卖鞋一样,他如果问岛上居民是穿鞋好还是不穿鞋好,无论岛上居民如何回答,只要承认这是个问题,就意味着推销员成功了。

二战结束后,全球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外,还有另外三种制度:法西斯主义(葡萄牙和西班牙)、军事独裁政权(韩国、台湾、印尼)、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室政权(沙特、科威科)。论先进性,这三种制度都远远无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比。特别是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的法西斯制度。然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却与这三种制度结盟,对抗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时期,制度的先进与邪恶与否,并不是西方判断的标准。冷战后,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标准的西方民主制度,但是根据西方的需要,它们还是被贴上专制或独裁国家的标签。去年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德国发表“新铁幕”演讲,把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反美国家贴上独裁的标签,就是鲜活案例。显然,是否反对一种制度和政权,决定一切的仍然不是制度本身。

那么如何对一国的具体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适合,要用事实说话,用国情来分析。世界上“民主”的发达国家有很多,但是,夸张点说,这些“很多”的国家用手指头就能数得清,不过是美国、日本、欧洲而已。世界上更多的是“民主的”不发达国家,甚至是民主的落后国家,其数量必须会20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算得清楚。这些国家拥有“民主”这个东西,但却没有饭吃,没有地位。

如果我们放弃对一种制度意识形态化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制度是否适合和推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作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现行制度是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好、最成功的制度。短短的三十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强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总金额超过g8集团总和)、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是美国主要的借债对象)。在现在进行时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堪称一支独秀。特别值的一提的是,所有采用和中国不同转轨方式的东欧国家,其整体表现都远逊于中国。

在讨论政治制度问题上,我们不能轻易掉进西方价值体系所设定的框框中,否则从辩论的一开始我们就失去了道德优势。民主与专制,本身就不是对立的范畴;孰优孰劣,更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没必要跳进这个辩论的陷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而不在乎谁和以谁的名义给中国贴什么标签。

3.政治行为没有完全自由的,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这种认识,让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牢固树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89刚过去。北大有一位校领导就**问题作过一个报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的几个特点。其中一条就是大学生的使命感强,责任感差。我听了深以为然。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经常放到一起讲,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两条。

第一,使命都是管长远的,责任却是在眼前的。使命都是和历史和未来相关联的,而且离现在越远,那么使命感会越强。儒学里面有个著名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的大家张载(字横渠)说的,被后来的所有儒生奉为理想。这就是典型的使命,上诉往圣,开启万世。使命感是很容易在学习中建立的。念过书的人应该都有相似的经历。看到中国历史如此悠久,汉朝威震四方,唐朝席卷中北亚,这种大国的光荣感油然而生,对比现在,有差距阿,那么怎么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呗,一说起来、想起来就热血沸腾,历史使命感就这样形成了。但是真要干起来,现实问题就来了。大学毕业了,国家需要你去援藏,我想这时候考虑到历史光荣的就少了,更多的可能会想高原反应怎么样啊,我的身体行不行啊,多长时间啊,等等。所以使命要实现,必须面对现实。使命是远大的,实现使命的过程是具体的。

第二,承担使命的人不必承担行为的后果,而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承担行为的后果。德国有个和马克思齐名的思想家,叫马克斯·韦伯。他举出工团主义者的例子,来说明信念伦理,也就是使命,是不考虑后果的:“你可以向一个衷心服膺信念伦理的工团主义者证明,他的行为后果,将是使反动的机会增加,使他的阶级受到更多的镇压,从而阻碍它的崛起。但你不可能对他有丝毫触动。如果由纯洁的信念所引起的行为,导致了罪恶的后果,那么,在这个行动者看来,罪责并不在他,而在于这个世界,在于人们的愚蠢,或者,在于上帝的意志让它如此。”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适合所有信奉信仰伦理的使命承担者,比如,基地组织成员,孟买恐怖袭击者,当年的纳粹分子,以及民粹主义者,等等。

青年学生看书的时间多,经历社会的实践少。在他们头脑中装进了很多的理论、模型,都是理想化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具体性。当他们用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去衡量现实问题时,不满就出现了,批判就开始了,愤青就这样炼成的。89之后,有相当的一批青年不理解,他们质问:我们是爱国的,我们上街也是为了爱国,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爱国有罪么?这种困惑,本质上来源于大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是的,爱国是无罪的,但是爱国一旦变成了行动,就必须要考虑行动的后果。放到历史长河中,几乎所有的爱国行动都是不被指责的,因为它在道义上崇高;但是放到具体的社会现实中,爱国行动却不得不承担它的后果。义和拳运动中同时向11个国家宣战的轰轰烈烈,伴随着八国联军的凶恶反扑和神州大地的生灵涂炭;59大游行中砸了美国大使馆的窗户,事后是政府买单来重新装修。

着眼于此,我们在做引导青年的工作中,一定要告诉他们使命和责任的区别,爱国热情和爱国行动的界限,政治参与和政治后果的关联。政治是天下之公器,参与政治活动,使命感固然重要,责任感却是万万不可少的。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著名演讲中,告诫那些想成为政治家的人,一定要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热情是一种对“踏实的理想”的热情献身、对掌管这理想的善神或魔神的热情归依;但仅有热情是不足的,“政治家不在于热情本身,而是要在用热情来追求某一项踏实的理想之同时,引对这个目标的责任为自己行为的最终指针。”因此,政治家需要具备最重要的心理特质:判断力,也就是心沉气静去如实面对现实的能力,也就是保持对人和事的距离。韦伯实际上指出了政治家应该实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统一。韦伯的这些话,也值得我们向青年,特别是没有走出校园的青年,去广为传播。

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该结束了。以上向大家汇报了四种思潮、三次争论,四个“转向”、三个理念,其中有很多是一孔之见,很不成熟。这两个“三和四”,可以概括如下:我鼓足勇气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是很可能讲得不三不四。诚恳地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载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外事工作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摘 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高校外事工作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外事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事工作管......

    旅游电子商务引领景区进入网络新时代

    旅游电子商务引领景区进入网络新时代 随着金融危机步入尾声.全球经济持续回暖,中国旅游市场跨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散客化.自助化.网络化日益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总趋势.......

    网络多媒体引领视频监控系统新时代

    网络多媒体引领视频监控系统新时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安防需求也在快速发展,仅视频监控系统就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视频监控系统又将进......

    广电网络的EMAN实现路径研究性论文(汇编)

    经过几年的业务拓展,福州广电开展了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的经营,成为一个真正可以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网络”的网络运营商。教育城域网的建设方案福州市教育局下辖15个市、区、县......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淡化政治属性、凸显群众组织特征、杜绝组织运行的“边缘化”;职能定位要以其服务职能为主要途径;文化定位要体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路径探索[范文大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路径探索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难题,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毕业......

    3000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高校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培养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质也显得十分重要。辅导员的网络素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网络......

    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一、加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路径与方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关键,生命所系、价值所在。因此,要紧紧抓住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