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双峰县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xiexiebang推荐)
2012年双峰县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我县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工作,提升水稻育秧技术及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双季稻生产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根据湖南省农业厅《2012年全省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遏制耕地抛荒、推进“单改双”,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单产为目标,以种粮大户、村组合作协会、育秧专业户为“龙头”,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全力恢复和发展双季稻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力争全年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突破14万亩(大田,下同),其中早稻达到13万亩以上;扶持和发展水稻集中育秧种粮大户、村组合作协会和育秧专业户700个以上,示范育秧点700个以上;通过开展集中育秧,适当扩大软盘抛秧与机插秧面积,促进全县双季稻生产发展。(具体任务明细表见后)。
三、工作重点
1、确定育秧模式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经专家反复论证,确定2012年集中育秧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①以种粮大户为主体的集中育秧:每个种粮大户发展集中育秧200亩以上,全县种粮大户建集中育秧点200个以上,集中育秧示范面积4万亩以上。
②村组集中实施、联户协作集中育秧:乡镇发动村干部、党员组长牵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农户联合协作,种田能手专门管理,开展集中育秧,建集中育秧点400个以上,每点集中育秧200亩以上,面积8万亩以上。
③乡镇组织的以村为单位的集中育秧:育秧点100个以上,面积2万亩以上,安排专人负责,专人技术指导,种田能手专门管理,重点解决压单扩双的秧苗调剂和缺劳户扩双用秧。
2、建设重点区域
①在梓门、印塘、锁石、井字等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区内全面开展集中育秧,面积5.0万亩,其中早稻4.5万亩,晚稻0.5万亩。
②在走马、永丰、梓门、印塘、锁石、花门、沙塘、井字、荷叶、青树、杏子、石牛等传统双季稻区与扩双增面重点区域范围内,开展集中育秧示范,面积8万亩以上(不含高产创建项目区),其中早稻7.5万亩以上,晚稻0.5万亩。
③在洪山、蛇形山、甘棠、三塘铺、经开区等乡镇开展集中育秧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
3、落实关键技术
一是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实行一片一种,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便于系统、协调地开展集中育秧,同时避免人为混杂。
二是把好浸种催芽关。浸前统一晒种,搞好种子消毒,适当加大用种量,严格控制好催芽温度和湿度。
三是备足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力争年前翻耕,采用盘育秧相应做好营养土。
四是适时、精量播种。根据晚稻安全齐穗的要求搞好品种搭配,确定好适宜播期,精量播种并施好壮秧剂,盖好地膜。
五是统一肥水及盖膜揭膜管理,搞好绵腐病、立枯病防治,提高成秧率,培育健壮秧苗。
4、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科学布局,规模适度,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的原则,以种植大户或村民小组为单位,统一管理,专人专职负责;以点定农户,以户定面积,每个育秧点的辐射面积在200-300亩之间,农户运秧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
二是及时落实种植计划,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商定集中育秧事宜,落实好品种与面积。
三是建好台帐,县乡村都应有相应的台帐、育秧主体,需秧农户的姓名、面积、品种与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都要登记清楚,便于加强联络,核查面积。
四是加强培训工作,对育秧示范农户及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大田田间操作和管理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重点掌握品种特性、浸种催芽技巧、秧田管理与关键技术措施。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由吴德华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黄为、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局局长戴治平同志任副组长,县农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农机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育秧基地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戴治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曹庆华、龚述明为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制订育秧基地实施方案,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工作考核等工作。县农业局成立集中育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曹庆华同志任组长,推广中心、粮油站、乡镇农技站等业务骨干为成员,负责基地示范村的技术指导。
各相关乡镇都要成立专职集中育秧工作组,由乡镇长亲自担任工作组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和县农业局指派一名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工作组成员包括县农业局指派的技术专业人员,乡镇农技、农机站站长、各责任区总支书记及重点区域内的基地村支书,工作组负责本镇范围内集中育秧工作的具体实施。
2、广泛宣传发动
从2011年12月开始,县农业局将全县各乡镇进行摸底调查,筛选适合集中育秧的重点村100个。12月底将召开全县粮食生
产工作和集中育秧工作会议,出台《双峰县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意见》和《双峰县2012年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意见》,对2012年集中育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集中元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利用电视、网络、科技小报等媒体及贴标语、挂横幅、发告知书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集中育秧在发展双季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遏制抛荒,提升水稻生产水平的重大作用。同时,在育秧期间,将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种粮农户到各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其影响与带动作用,让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水稻集中育秧的好处和作用,要通过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干部和农民积极组织,参与水稻育种工作。
3、细化明确责任。
明确目标,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将集中育秧列为2012年全县粮食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行政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专家、技术人员分片定点包面积落实、包技术指导的全程包干责任制。每个重点乡镇由县农业局指派一名高级技术人员为责任专家,指派一名行政领导与乡镇行政负责人共同为本乡镇行政责任人。每个乡镇建好10个左右的集中育秧核心示范点(不包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和种粮大户点),由乡镇向集中示范点或每个村配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驻点技术责任人,负责深入农户家中与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4、优化技术服务
通过科技小报、农事指南、各类培训班,以技术培训、技术
指导的形式,搞好集中育秧的全程技术服务,组建过硬的技术指导队伍,制定全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路线和技术规程。从秧田准备、种子选择、浸种催芽到秧田管理、移栽,全方位、全过程的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严把技术关口,确保集中育秧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规避和化解技术风险,杜绝人为事故,力争高产高效益。
5、强化督查考核
县委、县政府将对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与督导,对各乡镇工作进展进行周调度制度,各乡镇工作组对辖区范围内的集中育秧工作加强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各项任务和技术不误农时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把各乡镇的集中育秧工作作为粮食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进行评定各乡镇的工作,并加大考核奖励力度。集中育秧面积由县农业局组织专门班子核实,凡集中成片面积不足200亩的不计为集中育秧面积。
6、建立激励机制
县、乡两级要加大财政投入,对集中育秧工作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用于解决集中育秧所需的种子、农资、劳务等方面的补贴。
一是实行奖补配套。采取统一供种加物化补贴和工作经费的以奖代投方式配套。所有经县农业局核实的集中育秧面积所需的种子由县统一免费供种;另对县办高产创建、湘米产业及重点扩双增面等核心示范基地,按每亩大田40元的标准实行奖励;对
各种粮大户和其它集中育秧示范点集中育秧面积,按每亩大田20元的标准实行奖励;不足部分由乡镇自定标准奖补或从购秧农户中筹集。
二是实行经费包干。经县农业局核实后的集中育秧工作示范由县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拟定10元/亩,其中县、乡各5元/亩),完成任务好、质量高的优先足额经费包干;对于任务完成差、问题多,特别是造成人为事故的将减少经费支持,并处罚到人。
三是实行奖励政策。对各乡镇集中育秧工作实施责任目标管理,开展竞赛奖励活动,层层责任追究,严格奖惩兑现,根据各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评验收结果,评选若干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分别评定一、二、三等奖,按先进单位分2万、1.5万、1万;先进个人分3000、2000、1000进行奖励,并与年终补贴、评先评优挂钩。凡工作不力、技术指导不到位、面积落实不到位的,将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
五、工作进程安排
(一)2011年12月20日-25日,接受省厅任务,并制定工作方案。
(二)2011年12月25日-30日,全县摸底,确定重点区域与重点村。
(三)2012年1月1日-10日,召开集中育秧工作会议,成立县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
(四)2012年1月10日-20日,开展一个月宣传工作,各
乡镇相应成立工作组,县农业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五)2012年2月,制定集中育秧实施方案和技术流程,制定技术方案并开展技术培训,落实计划与面积。
(六)2012年3月-4月,落实集中育秧各项工作,组织检查督导,开展交流,现场观摩。
(七)2012年5月,对早稻集中育秧进行总结,部署晚稻集中育秧工作。
(八)2012年6-7月,开展晚稻集中育秧各项工作,组织检查、督导、考核,并进行总结。
(九)2012年8月-10月,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讨论2013年工作思路与措施。
第二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述如下:
一、播前准备
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100m*7m*2.5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床土应该选择不黏,不沙,疏松,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沃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以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土粒达60%以上,此外,营养土要求不能太干或者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稍微团结在一起,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合适的。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可以适当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较多的复合肥,混拌比例为3:1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混拌均匀。配臵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公斤与壮秧剂2.0公斤比例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
1、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不可苗等地。在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棚内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一般我们首批秧苗4月1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2.5两),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放臵在平坦的可接入水源,较宽阔的场地上,调节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位臵,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通过手柄控制阀调节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避免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注意秧盘在流水线上运作时会出现卡盘的现象,如遇卡盘,应及时调整。
3、浇水:播种流水线上自带有浇水程序,播种时水要浇透,以秧盘底面有水滴渗透出来为宜。
4、覆土盖种:每盘备土4公斤,其中每盘底土量3公斤、覆盖土1公斤,播种后盖土厚度1.0厘米,育秧盘底土覆土深度应控制在2cm左右,覆土过深易导致因秧盘温度上升过慢而造成种子霉烂;表土覆土深度在0.5cm左右,以盖没芽种为宜,流水线在覆土过程中如遇覆土不匀,应用人工及时补撒,防止因芽种裸露造成秧苗后期盘根不稳。
注意事项: 操作时,请穿着合适的服装。检查机器时,必须先关掉电源,避免发生危险。开机前,要试一下保护开关是否安全有效,发现问题要处理后才能工作。接通电源,打开铺土播种覆土装臵的开关,将事先准备好的秧盘放在机具作业的起始端,将事先准备好的床土倒入铺土箱和覆土箱,利用铺覆土箱左侧的调节板手柄调节床土的厚度与覆土的厚度,将事先准备好的稻种装入播种箱内,根据各地农艺要求,调节播种量,以及播种的均匀度,秧盘顺着工作台上的输送带经过铺土装臵、撒水装臵、播种装臵、覆土装臵,即可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将完成作业工序的秧盘送入温室,进行育秧。
最后将所有的秧盘育好苗后,开始用丁、扑合剂封闭灭草,一般利用喷壶喷洒,这样水量较小,营养土容易保持平面,有利于提高出芽率。
由于苗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才会顺利发育,所以我们还要进行覆膜,将准备好的塑料膜铺在育秧盘上。到这里,我们整个播种过程就完成了。
三、苗期管理
1、出苗前主要注重水分和温度的管理,从而保证水稻健康顺利的发芽,促进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
育秧棚温度水分管理(分四个时期)
(一)播种后至出苗(青头),保温、保湿,确保出苗整齐,每天必须检查盘土水分,缺水应及时浇水,棚内中午温度保持30-32℃,超过35℃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蒸芽烂种。
(二)齐苗(青头)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28℃。超过30℃通风炼苗,齐苗后要减少喷水次数,不可不喷水,此期管理好的秧苗根长是苗高的二倍,一叶一心期结合喷水每平方米浇移栽灵2毫升,防治靑枯、立枯病。
(三)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控水控温,促进扎根,防止徒长。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关注天气预报,晴天早8时通风下午4时关闭风口。阴天中午打开2小时通风换气,外温低于10℃时,缩短通风时间及提早关闭通风口,以免秧苗受冷害,发生生理障碍。此期若通风不够,温度高湿度大,形成徒长苗,易得立枯病。
(四)二叶一心至移栽,促进生长,培叶促蘖,此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上下,要逐渐加大通风口,使秧苗逐渐适应棚外温度,夜间温度高于12℃时可不关风口昼夜通风。进入二叶一心期后,蒸发量大,秧苗生理需水多,容易缺水,要增加喷水次数延长喷水时间。
插秧前3-4天追施送嫁肥。结合浇水每平方米撒施硫铵1两,可促使水稻发新根,移栽后成活快、分蘖早,有利于高产。一般秧龄在30-35天即可插秧。
2、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后如发现脱肥,可通过叶面追肥补施低浓度的N、K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以N素肥料为主,追肥后清水洗苗。
3、防病:工厂化育秧由于温度高,要严防恶苗病、青枯病、稻瘟病发生。恶苗病在浸种时用浸种灵和使百克防治。青枯病在2叶1心期、3叶1心期喷施旱秧绿2号防治。稻瘟病在2叶1心期、3叶1心期及抛栽前1-2天用稻病清防治。
第三篇:水稻实育秧实习报告
水稻栽插、育秧技术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亲身感受现代农业背景下的水稻新型育秧以及栽培技术,初步了解早育秧技术,认识到早育秧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的必要性,能够初步掌握旱育秧技术的基本流程与要领,对这一先进技术达到一个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认识。
通过老师以及汀沙现代农业公司经理的介绍,了解、认识几项旱育秧发展的新技术:简化旱育秧技术、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机插秧旱育技术、工厂化育秧技术等。通过现场观察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的观察,认识并了解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机械插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几种新型水稻栽插技术。
通过对郫县韭黄生产基地的参观,反思现代农业中“未来地有谁来耕”的深刻命题,促使大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农业上创业,既成就自我也能为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农业大学郫县试验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韭黄生产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汀沙工厂化水稻秧苗生产基地
三、实习时间
2013年5月12日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学院农学10级、农本11级
五、实习主要流程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①参观旱育秧基本技术田
②参观机插秧旱育技术田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田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4、参观郫县韭黄农业合作社
六、实习内容及技术要点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是当前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室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艾培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时、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①本次实习所参观的大田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在苗床技术方面经过“选择苗床地→培肥→调酸→施肥→作厢”等流程做好苗床准备工作。其技术要领为:于春季或播种前10~15天,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Kg/m2,优质猪粪1.5~3Kg,过磷酸钙150~200g/m2,均匀翻耕混入10~15cm土层内。在播种前25~30天,调节土塘pH至6.0以下。播种前3~5天,施尿素40g/ m2,过磷酸钙150g/ m2,氯化钾40g/ m2,同时施入“呋喃丹”4g/m2,杀死地下害虫,并均匀翻耕入10~25cm土层内。作厢规格:厢面宽1.2~1.3m,厢沟宽30~40cm,厢长8~15cm,厢高5~10cm。秧本比(实际):1:10~20.在播种技术方面经过“浸种→苗床浇水和消毒→精细播种→盖土→除草→盖膜”等流程做好播种工作。其技术要领为:按每亩田用杂交稻精选干种子1kg晒种,药剂浸种消毒。在浸种48小时冲洗干净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播种期实际确定在3月20日到3月23日。播种前浇透底水,是10cm以上的厢面土壤湿透,充分吸收水分,达到厢面可见积水,厢边有水溢出为止。待床土浇足水分后,再用“敌克松”粉剂2.5g/m,兑成1000倍液喷或泼施予厢面上,或者用“施保克”、“甲路宁”,杀灭土壤病菌。注意要根据厢数和播种量计算,分厢确定播种量。播种后盖上0.5~1.0cm厚的过筛细床上,并喷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
在苗床管理方面,重点注意以下5个时期:a 出苗期,保湿保温,控制膜内温度不超过35℃;b 立针现青期,开始揭膜炼苗,1叶1心时,大中苗
2用“多效唑”喷苗控长;c 二叶期,通风炼苗,促进根系生长;d 三叶期,适时揭膜换气,炼苗控高,追肥促蘖;e 四至九叶期,注意防治秧苗各种病虫害2~3次,施用追肥2~3次。
②机插秧旱育技术其主要技术流程为“精做秧床→配制营养土→铺放衬垫物→铺平底土→均匀播种→覆土→覆盖地膜→苗期管理→起秧移栽”。其技术要领为:按照秧本比1:80~100准备秧田,秧床宽1.4米,沟宽0.4米,沟深0.15米。每亩本田秧苗需70公斤营养土(供约25个秧盘使用)。提前取肥沃菜园土或疏松稻田土浇入人蓄粪尿,并加过磷酸钙1公斤堆沤,然后风干打碎过筛。采用软盘育秧,横排两行软盘,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贴,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角,在衬垫物上铺平底土,厚度为
1.8~2cm(约2.5公斤营养土),铺好后,用木条刮平,铺土后用洒水壶浇湿底土。每个秧盘(58cm×28cm)播种60~80克,播种时要按床或秧盘面积称种,做到细播,匀播,分次播。以已经备好的未加状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土厚度以不见中种子为宜。竹片起拱,竹弓间距100cm,弓高40—45cm,盖膜。播种到出土前,一般不灌水,播种到两叶前,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温度过高,应通风降温;两叶期开始看天气通风炼苗,在3叶期左右彻底揭膜;出苗后,视旱情洒清(粪)水。为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两叶期钱喷药1—次,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边起边运边移栽,保证不变形、不断裂和不伤苗。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示范田
机插秧群体起点低,栽插适宜基本苗的情况下,应当适当降低栽插穴数,以保证群体优化。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通过调节穴距,一般亩穴数为1.4万-1.9万。在我省条件下,一低密度1.45万更加有利。同时要提高栽插的均匀度,减少漏插率。漏插率与秧块质量、成苗的多寡、抓秧量、插秧机性能、机手操作熟练程度诸多因素有关。
机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机插秧移栽的时候,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不高。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等耕整机械将田块进行平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不超过3cm,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整天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
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数。机插时水层深度为1-3cm,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具有防高温、蒸苗的效果。机插秧苗小,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以利返青成活。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而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自然条件育秧下,雨水、病虫危害等容易影响秧苗质量、秧板质量、栽插质量,从而影响机插秧的推广与应用。工厂化育秧能较好地规避不利条件,提高播种质量、秧苗出苗率和秧苗素质现已成为发展机插秧的有效手段。
基本流程:
①种子处理:主要包括脱芒、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前期处理。脱芒的目的是把芒和小枝通过机械和人工脱掉,以保证播种机播种均匀,并达到苗盘基本粒数。
②控温催芽:主要设备有破胸催芽器和脱水机。破胸催芽器是用于水稻种子的消毒、浸泡及破胸催芽作业的机器,是水稻工厂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设备,一般由盛种装置、自动循环水系统和自动控温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也可用传统方式浸种,利用温室控温催芽。脱水机的功能是通过筛筒转动去掉稻种之间的水分和表面水分,使稻种达到外干内温程度,保证播种均匀度。
③联合播种作业:包含播土、播种、覆土、淋水作业,所用设备为联合播种机。播种作业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包括水平传送秧盘、铺撒床土、刷平床土、喷水、播种、覆土、刮土等流水线作业,水稻育秧穴盘播种是工化育秧的核心设备。
④温室控温催根立苗:该环节是将已经播种覆土后的苗盘在秧架上叠放后,在温室30℃的蒸汽恒温条件下,经过48h,使盘内种子长出10~15mm白色嫩芽。采用加温加热装置和温控器是工厂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设备。
⑤炼苗管理:简易工厂化育秧盘采用田间小棚炼苗(大棚炼苗耗费高昂、管理难度大),一般经过6~8d后即可揭膜露绿。期间须加强发芽出苗的观察与管理,营造秧苗生长的良好环境,控制好温度和水分,并适时催化炼苗,使培育的秧苗整齐健壮,为大田栽植提供素质优良的合格秧苗。
技术特点:
①由于能在室内控制育苗前期的环境条件,为秧苗生长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提早播种育秧,使水稻生长积温能有效增多,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同时也有利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抵御自然灾害,特别对减轻低温冷气作用显著。
②工厂化育秧和大田栽插的配比关系可达1:40,育秧占地面积小,节约秧田,与育秧技术配套应用。播种精选加工处理和稻种人控温破胸催芽等技术,种子用量减少,比常规育秧省种、省秧田、省工。据统计,采用工厂化育秧每hm;大田可节省稻种0.25kg,节省劳动力2人,平均增产25kg,增收节支效果明显。
③按工厂化育秧的一条流水线及配套设施约投资8万元,一般5年左右可收回投资,关键是提高效率以及利用率。
七、实习感悟
经过一天的郫县之行,首先感谢老师们为我们争取到这次机会,也谢谢任老师、孔老师以及几位师兄师姐认真的讲解。我获得的感悟颇丰,但是心里最想对老师表达的是,我很希望在大二甚至是大一的时候就能有这种对现代农业最直观的接触,如果更早的接触,我想更多的同学会对农业更感兴趣,更加相信农业大有可为,也会对教材书本里的基础知识学习地更加认真,因为大家会对未来的就业更有信心。
本次实习,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还有郫县韭黄生产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代表的是现代化的农业公司,我相信我们农学专业的同学,以后会有一大部分要投身类似的现代化农业机构,我们会为这些农业公司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时成就自己的价值。
韭黄生产合作社为我们揭示的是:“未来谁来耕地”的问题,将农业以类似工厂的方式重组,将会吸引大批失地农民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业,既创造了大批的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得优秀的地标农产品有了走出国门的可能性。同时,我相信:正如合作社经理所说,这正是大学生创业的的好途径,在大有可为的农业领域,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大家付出努力的好方向吗?
第四篇:北方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标准申报书
2012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
项目申报书
项目任务:北方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标准 项目类型:制定
项目单位: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 首席专家姓名:陈洪存
通讯地址:唐海县沿海路西段北侧 邮政编码:063200 联系电话:0315-8727863 手 机:*** 传 真:0315-8727898 电子邮件:thchc@126.com 法人代表姓名:常正顺 编制日期:2011年8月18日 主管部门(单位):唐海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一)农业生产现状
唐海县是河北省重要的水稻集中产区和粮食生产大县。水稻作为主要种植作物,有60年的历史,面积最大时曾达近40万亩,目前,常年保有面积28万亩左右,年产稻谷18万吨以上,其中85%以上作为商品粮出售。近年来,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开展水稻种植品种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2010年全县平均单产达到了663.67公斤。
全县种植业现有农技推广人员4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4人(农业推广研究员1名,副高职职称3名),中级职称18人。农林畜牧水产局作为全县农业主管部门,曾先后多次承担过部、省、市农业重大科研任务,在栽培、植保、土肥、种子专业等领域荣获农业部、河北省、唐山市科技奖项(含省长特别奖,科技进步奖收奖、推广奖),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基础。
2005年以来,针对水稻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季节用工困难的现实情况,以插秧和收割两个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机械化推广难度大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狠抓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扶持引领工作,全县农业机械化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生产清淤、耕地、整地、种植、灌溉、植保、收获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100%、100%、45%、100%、35%、70%,综合机械率85%。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30.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012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602台,各种配套农机具近0.3万台(件),农机装备结构正趋优化。在专业化服务方面,拥有原值50万元以上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2个,25-50万元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21个。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水稻种植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水稻直播和育秧移栽技术,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及其他欧美国家主要采用直播种植,而亚洲地区则以能实现高产的育秧移栽种植为主。在水稻育秧移栽种植技术中,秧盘育秧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化的水稻育秧大棚是实现秧盘育秧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北方一季稻区大棚工厂化育秧发展迅速,各地大棚建设标准不一,因此尽快制定出适合北方水稻的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标准是当务之急。
二、项目任务计划
(一)技术参数、技术内容、技术路线
1、技术参数
工厂化育秧大棚长度、宽度、高度;大棚框架材质、直径;大棚覆膜材质、厚度、透光率;单棚占地面积、实际育秧面积、棚间距;排水沟渠宽度、深度;上水设施长度、直径。
2、技术内容
标准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
3、技术路线
赴各地考察调研——技术参数整理——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试验、示范、对比——技术数据整理、总结——制定建设标准(二)目标和预期效益
1、目标
2012年完成北方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标准
2、预期效益
工厂化大棚育秧较常规育秧,每亩大田可节约育秧成本约50元,插秧成本约100元,按2011年北方水稻种植面积约1亿亩计算较常规育秧可节约150亿元。(三)项目内容及金额
1、项目内容
北方水稻集大棚工厂化秧设施建设标准
2、项目金额 8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与工作保证措施
1、实施进度
① 2012年2-3月,考察了解北方各地工厂化育秧大棚情况,收集整理工厂化育秧大棚技术参数材料。
② 2012年3月下旬,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试验、对比。③ 2012年4-5月,整理、总结工厂化育秧大棚技术参数。④ 2012年6月,制定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标准。
2、保证措施
成立标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标准编制技术指导小组。组成标准编制项目组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三、项目单位情况
(一)单位类型、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河北省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现有编制68人,是县政府主管县内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农机监理、畜牧水产、农村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农业农机科、林业科等6个行政科室和农林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肥站、农机监理站(农机管理站)、动植物检验监测中心、农林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事业机构。主要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保护等项工作。(二)现有工作基础
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多次承担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创新与农技推广项目并多次受到奖励与表彰。2007年以来,我局在农机农艺配套研究、机械操作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技术已经成熟;为机插秧配套的大棚工厂化育秧经过去年一年的示范很成功,2011年在我县推广800多亩,可以满足10万亩大田插秧的育秧需要。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是水稻机插秧作业的配套育秧模式,具有出苗齐、秧苗壮、成本低、栽培程序简便和节水、作业效率高、增产效果明显等技术优势,特别符合和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大棚育秧保温性能好,棚内温差变化不大,增强了对不良天气的抗逆缓冲能力,可以防止低温烂种(持续低温阴雨寡照造成的烂秧现象)或高温烤苗,提高出苗率,预防秧苗徒长或受冻害,减少立枯病、青枯病以及苗瘟的发生,另外由于棚内空间大,改善了育秧作业条件,管理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各项作业和管理及时到位,保证了秧苗品质,具有秧本比高的特点和省种、省工、节肥、节药的功效。
(三)技术设备条件、财务收支资产状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为县财政拨款部位,县财政负担在编人员工资及事业活动经费,年收6260万元,总支出5960万元,资产总额1446.6万元,负债总额302.5万元,年收入2023.8万元,总支出2000万元,常年收支能够保持平衡,无不良记录。
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现有五层办公大楼一座,二层综合化验楼2座,建筑总面积4400平方米。局属各职能机构办公用电脑、电话、打印机等设施比较齐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综合化验楼本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梯度高压液相色谱仪、奥林巴斯显微镜、高纯氢气发生器、柱后衍生系统、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检验监测设备、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显微镜、解剖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多种病虫观测常规仪器设备。县内建有投资300多万元的唐海县动植物检验监测中心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保证了动植物疫病防治及时到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强化县、场(镇)、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建设基础上, 建有5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基层区域综合站配备有较为完善的化验、监测、培训等农技服务的多种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田。
第五篇:1112 水稻集中育秧建设指南(姜威威改)
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指南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稻集中育秧的推进,促进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指南。
一、入行须知。欢迎各界社会人士本着自愿原则,投资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建设,组建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活动。实行“入行不强迫,指导不担保,意外不扯皮,奖补不承诺,进入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行规。
二、运行原则。合作社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指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
三、架构设计。推行“1+8”发展服务模式,即每个育秧工厂配套有农资供应点,农机服务队,土地集中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和成片打包服务生产基地,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逐步配套测土配肥站,逐步配套烘干储存服务,订单收购、优质优价等措施,拓展大棚综合利用措施发展蔬菜生产等8个环节,逐步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和产业集群式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水平。
四、门槛设置。每个新建育秧工厂占地面积80亩以上,其中大棚面积不得少于总面积的50%;选址原则上靠主要公路,方便运输;秧田原则上要求旱田,利于培育壮苗;设施原则上以中棚为主,经济实用。每个扩建育秧工厂扩建面积不得少于40亩,且扩建部分的大棚面积不得少于扩建面积的50%。
五、实施步骤。本着自愿原则,由发起人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并签字盖章,报县农业局和县农机局备案后,到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县经管局存档备案。迅速征地,规划建设。
六、技术指导。技术总目标:防止漏播、稀播,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旱育秧方式,早炼苗,提高秧苗素质,严格杀菌防病程序,防止烂种、烂芽、烂秧死苗,提高成秧率。
七、补贴方案。省级如有水稻集中育秧项目资金下达我县,我局将按照两个四六开原则,将补贴资金分解到符合要求的育秧工厂,即补贴资金的4成作固定基数(如达不到育秧工厂建设标准基数减半),6成作浮动数;浮动数的4成用于主要设施补贴(大中棚面积占1/
3、硬盘占1/
3、新购统防统治机械、烘干机械设备、新增插秧机等占1/3),浮动数的其余6成按育秧盘数补贴。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方案
一、选择苗床,搭好育秧棚
选择离大田较近,排灌条件好,运输方便,地势平坦的旱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80。如采用智能温室,多层秧架育秧,苗床与大田之比可达1:200左右。如用稻田作苗床,年前要施无机肥和有机肥腐熟培肥土壤。选用钢架拱型中棚较好,以宽8m,中间高不超过3.2m为宜,棚内安装喷淋水装置,采用南北走向,以利采光通风,大棚东南西三边20m内不宜有建筑物和高大树木。中棚管应选用4分厚壁钢管,顺着中棚横梁,每隔0.8m加一根支柱,防风绳、防风网要特别加固。中棚四周开好排水沟。整耕秧田:秧田干耕干整,中间留80cm操作道,以利运秧车行走,两边各横排4-6排秧盘,棚边留好30cm厢沟。
二、苗床土选择和培肥
育苗营养土一定要年前准备充足,早稻按亩大田125公斤(中稻按100公斤)左右备土(一方土约1500公斤,约播400个秧盘)。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的壤土,如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春耖的稻田土。水分适宜时采运进库,经翻晒干爽后加入1-2%的有机肥,粉碎后备用,盖籽土不培肥。播种前育苗底土每100公斤加入优质壮秧剂0.7公斤拌均匀,现拌现用,黑龙江省农科院生产的葵花牌、云杜牌壮秧剂质量较好,防病效果好。盖籽土不能拌壮秧剂,营养土冬前培肥腐熟好,忌播种前施肥。推广水稻基质育苗技术,逐步取代营养土育苗,既环保又减轻工作强度。
三、选好品种,备足秧盘
选好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全县推荐水稻品种,早稻为两优287、鄂早17;中稻为丰两优香1号、两优龙占、两优1528。常规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硬(软)盘30张左右,用种量4.5公斤左右,杂交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硬(软)盘25张左右,用种量2.75-3公斤;中稻每亩大田备足硬(软)盘20张左右,杂交中稻种子1.75公斤左右。
四、浸种催芽
1、晒种,清水选种。种子催芽前先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势,用清水选种,除去秕粒,半秕粒单独浸种催芽。
2、种子消毒。种子选用 “适乐时”等药剂浸种,可预防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
3、浸种催芽。常规早稻种子一般浸种24-36小时,杂交早稻种子一般浸种24小时,杂交中稻种子一般浸种10小时左右。种子放入全自动水稻种子催芽机或催芽桶内催芽,温度调控在35度档,一般12小时后可破胸,破胸后种子在油布上摊开炼芽6-12小时,晾干水分后待播种用。
五、精细播种
1、机械播种。安装好播种机后,先进行播种调试,使秧盘内底土厚度为2-2.2cm;调节洒水量,使底土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调节好播种量,常规早稻每盘播干谷150克,杂交早稻每盘播干谷100克,杂交中稻每盘播干谷75克,若以芽谷计算,乘以1.3左右系数;调节覆土量,覆土厚度为3-5mm,要求不露籽。采用电动播种设备一小时可播450盘左右(1天约播200亩大田秧盘),每条生产线需7人操作,播好的秧盘及时运送到温室,早稻一般3月15日开始播种。
2、人工播种。
①适时播种:3月20-25日抢晴播种。
②苗床浇足底水:播种前一天,把苗床底水浇透。第二天播种时再喷灌一遍,确保足墒出苗整齐。软盘铺平、实、直、紧,四周用土封好。
③均匀播种:先将拌有壮秧剂的底土装入软盘内,厚2-2.5cm,喷足水分后再播种。播种量与机械播种量相同。采用分厢按盘数称重,分次重复播种,力求均匀,注意盘子四边四角。播后每平方米用2克敌克松兑水1公斤喷雾消毒,再覆盖籽土,厚约3-5mm,以不见芽谷为宜。使表土湿润,双膜覆盖保湿增温。
六、苗期管理
1、温室育秧。
①秧盘摆放:将播种好的秧盘送入温室大棚或中棚,堆码8层盖膜,早稻暗化4-5天,中稻暗化2-3天,齐苗后送入温室秧架上或中棚秧床上育苗。
②温度控制:早稻第1~2天,视天气夜间开启加温设备,温度控制在30~35℃,齐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单季稻视气温情况适当加温催芽,齐苗后不必加温;当温度超过25℃时,开窗或启用换气扇或湿帘降温系统降温。
③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80~90%。湿度过高时,打开天窗或换气扇通风降湿。湿度过低时,打开室内喷灌系统增湿。
④炼苗管理:一定要早炼苗,防徒长,齐苗后开始通风炼苗,一叶一心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为宜。盘土应保持湿润,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喷水保湿。前期基本上不喷水,后期气温高,蒸发量大,约一天喷一遍水。
⑤预防病害:齐苗后喷施一遍“敌克松”500倍液,一星期后喷施“移栽灵”防病促发根,移栽前打好送嫁药。
2、中、小棚育秧。
①保温出苗:秧苗齐苗前盖好膜,高温高湿促齐苗,遇大雨要及时排水。
②通风炼苗:一叶一心晴天开两档通风,傍晚再盖好,1-2天后可在晴天日揭夜盖炼苗,并逐渐加大通风量,二叶一心全天通风,降温炼苗,温度20-25℃为宜。阴雨天开窗炼苗,日平均温度低于12℃时不宜揭膜,雨天盖膜防雨淋。
③防病:齐苗后喷一次“移栽灵”防治立枯病。④补水:盘土不发白不补水,以控制秧苗高度。⑤施肥:因秧龄短,苗床一般不追肥,脱肥秧苗可喷施1%尿素溶液。每盘用尿素1克,按1:100兑水拌匀后于傍晚时分均匀喷施。
七、适时移栽 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适时移栽。早稻秧龄20-25天,中稻秧龄15-17天为宜,叶龄3叶左右,株高15-20cm移栽,备栽秧苗要求苗齐、均匀、无病虫害、无杂株杂草、卷起秧苗底面应长满白根,根盘结成毯状。起秧移栽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运秧较远的需用秧筐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