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

时间:2019-05-13 08: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

第一篇: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

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

作用

莲湖区纪委 赵鸿远(2009年4月21日)

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倡廉的组织协调机关。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既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的优势所在。在新时期,群众利益呈现多元化,反腐败的领域在拓宽延伸,越来越涉及到更多个方面和更多个领域,需要更多的组织、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群众利益,从而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这既是对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反腐败的一个考验,也是进一步提升组织协调反腐败水平的一个机遇。本文拟就如何在

案件查办中发挥区县一级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谈几点认识,请予以指正。

一、案件查办中组织协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区县党委的领导下,区县一纪检监察组织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越来越得以突出,有关部门、单位对纪委的组织协调愈来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人民群众对纪委的组织协调也给予新的关注和期望。但是,在组织协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区县一级纪委组织协调作用的发挥。

(一)信息不通。按照现行模式,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都可以受理群众举报、检举、控告,群众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自行选择受理部门。而从法律制度规定上讲,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又是相互独立,各自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系统间信息的传递有赖于相互之间沟通渠道和平台的建立。但是,区县层次的部门之间沟通渠道和平台尚未建立,或者信息交流不畅、滞塞。在相互信息不交流传递或传递不畅的情况下,易产生消极后果:一是群众举报信息不能使部门共享,线索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在一信多投的情况下可能形成重复劳动,浪费资源,不利于成本的集约;三是各部门在办案中发现的线索因未能传递共享或传递不及时,降低了线索的使用价值。

(二)被组织协调者认识模糊。被组织协调者认识模糊,接受协调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一是借口系统独立,部门特殊,不愿意合作;二是借口工作涉密,不便于协作配合;三是借口本职工作忙,人力紧张,视协作配合为份外劳动,不甘心付出;四是借口内部层级请示,影响了协调的效率。

(三)组织协调的领域不宽。从对象上看,协调面有局限性,略显狭窄,组织协调者常常只主动协调自己正在办理的案件,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从深度讲,组织协调多表现在查办案件惩处上,在教育、治本、预防上组织协调工作开展的少。从主动性上讲,对其他部门办理的案件,没有及时过问,没有主动上门提供“组织协调” 服务。之所以如此,客观方面的原因是缺乏沟通平台,信息不畅;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反腐败组织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树立组织协调者的角色意识,增强组织协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组织协调的主动性。《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因此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应该占有很重的分量,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旗帜鲜明大胆的开展反腐败组织协调工作。另外,中央纪委《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第四条规定了纪委组织协调的任务之一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新时期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发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跨领域跨行业,可谓“内串外联”,因次从反腐败的这一手来讲,就应该对腐败现象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击治理,出重拳,更应该打组合拳,这就需要组织协调,这是形势使然。从组织协调的含义和特点讲,主动、积极是组织协调的应有之义,从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讲主动积极组织协调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应有之责。

(二)强化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进一步形成组织协调反腐败的共识,调动各部门接受、支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反腐败的积极性。要加强各部门对党章的学习,特别是对《党章》第八章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党章的觉悟水平,增强接受纪委组织协调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对中央纪委《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的宣传,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内设的纪检监察组织认真组织好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对《规定》的学习贯彻。要宣传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价值和取得的成就,使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到组织协调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党章》和《规定》上来,为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维护组织协调的纪律性和严肃性。一是建立线索信息沟通平台,纪委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相互通报有关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举报、控告、检举受理情况,统一分析研究排查,统一部署调查;二是建立案情进展通报备案制度,各部门应把本部门正在办理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案件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纪委通报备案;三是建立组织协调责任制度,各部门应明确接受组织协调的主管领导、责任科室、联络人员,保证组织协调的畅通;四是建立办案人才库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应对本部门的办案人才进行筛选,把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工作作风硬的人员输入到纪委的办案人才库,供组织协调是调遣使用;五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对组织协调决定的事项,各部门要按时落实,接受纪委的监督检查,提供相关资料,介绍真实情况。

(四)拓宽组织协调力度层面,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中央纪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做出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相关措施。根据《规划》精神,纪委的组织协调不仅仅表现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方面,还应拓宽到警示教育方面,延伸到查漏补缺、建章立制等治本预防上,最大化的实现组织协调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纪效果。

(五)突出组织协调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服务性,为案件的查办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及时性,从线索排查、调查部署、展开调查、突破及其他后续、同步工作,什么时候出现困难,什么时候就及时展开组织协调;二是有效性,组织协调要有成效,对案件的惩治和预防有推进作用,不能搞形式主义;三是服务性,要作办案部门的坚强后盾,围绕案件的惩处和预防开展组织协调,为办案一线鼓劲加油,提供支援,提供服务,不能借口组织协调而给办案增加不必要的工作甚至添乱。

(六)加大自办案件的力度,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中要做表率,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为有关机关部门提供线索案源,用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果,用自己的过硬实力证明自己有能力能完成反腐败的组织协调任务,赢得同行们的尊重和赞同。

(七)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增强组织协调的针对性。组织协调者要做查办案件的行家里手,把握好组织协调的时机、部位、节奏,到位不越位不错位,服务不添乱。

第二篇:查办案件要发挥治本作用

查办案件要发挥治本作用

查办案件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治标的重要手段,也具有很大的治本功能。在当前形势下,应当积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增强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

积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在科学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就要求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围绕《实施纲要》作出相应的安排部署,在工作实践中要将预防治本和源头治理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要更加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积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是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要求。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查处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和有影响的案件,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但总体上讲,违纪违法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大案要案时有发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缺陷和漏洞,通过查办案件,可以发现这些缺陷和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堵塞腐败产生的漏洞。

积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是提高反腐败综合效果的要求。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它能全面的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教育、惩处、监督、保护的作用。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全面履行四项职能,正确处理好惩治与预防的关系,才能提高查案的质量、水平和综合效果。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应当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一个问题,治理一个方面,建立一套制度,教育一片干部。实践证明,只有将这两部分工作都做好了,查案的综合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05年上半年,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一起反映党政干部违法转让煤矿案件中,发现存在非法转让煤矿和一些党政干部参与煤矿入股的问题,遂向市政府提出了对煤炭领域存在问题进行整顿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使我市的这项工作走到了全国的前头。为了更好地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今年4月,市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关于实施查办案件“一案双报告”的暂行办法》,要求案件调查组在案件调查结束后,同时要形成案件调查报告、案件总结剖析报告。这项制度的建立,是对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的有效尝试,将对由案件查办带动制度建设,依靠制度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纪委查办案件几点体会

纪委查办案件几点体会

近几年以来,我县纪委根据中纪委“要集中力量办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精神,把查办案件工作重点放在“三机关一部门”上,放在性质严重、影响恶劣、顶风违纪的案件上。2000年以来,本委机关查办案件72件,其中大要案55件,占自办件总量76.4%,严肃查处在工作中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进行贪污受贿以及生活腐化堕落的乡科级党员干部,真正起到“查处一案,警戒一片”的作用。在查办大要案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筛选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

从近几年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大要案来看,腐败分子作案手段趋于隐蔽化,作案人员呈团伙化,作案领域呈现多元化等特点。由于群众不了解内幕,反映的案件线索不明或只例举一二类现象和一些传闻,无法反映真实的违纪违法事实,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二个极端:要么是以打击报复为目的,反映问题捕风捉影,要么就是一个隐蔽很深、案情重大的复杂案件。为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变被动为主动,严惩腐败分子,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1、认真筛选案件线索,提高成案率。筛选线索不是关起门,把群众反映问题凭想象分成有价值与无价值的两部分,而是把分析选择案件线索与初核结合起来。首先对群众反映不详的问题,结合被反映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制度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分析,梳理线索,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多个目标进行初核,发现违纪事实,立即集中力量深入调查。这种方法使筛选线索和初核工作省时省力,效果好,成案率高。今年5月查处藤田镇供销社党支部书记黄某非法转让国有土地和设“帐外帐”一案的案情线索,就是从群众反映的一个传闻中梳理出来的,后此案收缴违纪款15万元,对黄某予以“双撤”处分。

2、精心组织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工作,主动寻找案件线索。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工作,纪委机关可以广泛接触不同行业、部门及各种经济领域,是主动出击寻找案件线索的有效手段。在专项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工作中,我们根据相关规定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在检查时,深入实际调查,尤其对以前涉足不多的的经济业务予以充分关注,随检查情况随时修改预定方案,确定新的调查重点,发现案件线索,“于无声处听惊雷”查出大要案。我们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执法监察检查时,发现了县计委收取基层施工单位项目前期费,在帐外乱开支和县计委原主任肖某贪污受贿的案件线索;在减轻农民负担专项纠风工作中,发现某乡党委政府私设站卡进行乱收费8万余元的案件线索。

3、延伸调查,发现新的案情线索。在案件调查时,我们突破“就事论事”传统调查模式,力求在二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方面发动群众反映与被调查对象有关的其他问题,获取更多的案情线索,便于将被查对象的其他重大的违纪违法问题一并查清查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查案机会发现其他案件线索。在查处县计委原主任肖某贪污受贿案时,由于发动群众陆续收到反映肖收受索取贿赂的问题6起之多,同时带出多起案件线索。

二、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形成强大的办案合力

一般案件由2人组成的调查组就可以查清问题,但案情复杂,问题复杂的案件,举一家之力颇显力薄。因此,建立有效的联合协调办案机制,形成一股强大的办案合力,是查处重大复杂案件的前提条件。

1、建立纪委与司法机关协同办案机制,形成强大办案合力。我们在联合司法机关协同办案时,由纪委统一领导,统一谋划,具体组织协调突破各个案件环节,将执纪执法机关的办案骨干相对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利用办案力量,增强互补功能和突破能力。在查处原县建设局局长曾某一案时,纪委、检察院组成三个调查组,由纪委协调三组齐头并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天时间内突破了曾受贿1.3万元的违法犯罪事实。查办原计委主任肖某一案,是纪委协调办案的经典之作。第一步,将肖某及计委出纳谢某同时实施“两规”,以防止主要当事人互相串供。第二步对肖某的情妇陈某和涉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吴某及会计周某进行刑事拘留,在强大办

案合力下,整个案件势如破竹,一举将肖某受贿索贿3.2万元以及生活腐化堕落长期包养情妇的违纪违法事实查清。

2、构建了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协调办案新运行机制。把纪检监察系统的办案力量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组织协调,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扩张效应。从近3年来的大要案查办过程来看,我们曾从县直单位、乡镇纪委抽调精干的办案人员40多人次,适时补充了办案力量,突破纪委机关独家办案的传统模式,形成大要案由纪委系统组织协调参与模式。

三、讲究办案策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突破案件。

突破案件,要善于讲究策略,抓住时机,因案施策。成功查办一个案件,首先在于成功寻找一个最有利的案件突破口,然后将其一举突破。我们常用的案件突破方法有三种。

1、适时运用“两规”、“两指”突破案件。在大多数重大复杂的案件中,“两规”“两指”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办案中,经调查掌握了有关足够的证据并确定调查对象的行为确实构成违纪违法后,立刻履行实行“两规”、“两指”办案的批准程序,以免贻误战机。在运用“两规”、“两指”时,我们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准突破口,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多个证人能证实的问题入手,从能够掌握的书证和物证入手,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撕开被调查对象心理防线的缺口,步步紧逼,促使其交待问题。二是,讲究方法,运用策略,在突破大要案中,坚持因案施策,全面出击,分化瓦解,有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时迂回侧击,敲山震虎。三是,运用政策强化政治攻势,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促使被调查对象如实供述或主动交待。

2、“顺藤摸瓜”,利用少数有效证据,抓住机遇,突破案件。查办案件要求巧,以“四两”之力,拔“千斤”之案。要谨慎利用好白条、非正规收据这类不可多得的有效证据,顺藤摸瓜调查领款经手人所掌握的有关违纪问题,抓住机遇,将案件突破。2002年我们在查处某执法单位截留罚没收入3.7万元一案时,我们当时掌握的唯一证据是该单位报帐员刘某在当地供销社领取2千元现金的白条,当该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外出开会时,我们突然袭击,将报帐员刘某现金帐本和收支凭证进行清查,查出该单位截留罚没收入3.6万余元违纪事实。

3、“以迂为直”,从外围包抄,突破案件。有些案件正面进攻不会取得进展,必须“以迂为直”,从外围 进行艰难的取证工作。这类案件,调查人员首先必须对被调查单位以及被调查对象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违纪范围可能发生的一个或几个领域,缩小调查范围,将主要精力放置于几个重点的目标上。分析了解越透彻,目标越明确,调查目标越少,针对性越强,突破案件成功率越高。我们在调查某森林派出所孙某组织私分公款一案时,调查人员分析,2000年公安等执法机关查处非法贩运粮食案件力度大,而且涉案金额也较大,为此锁定二个调查目标,一是对派出所所在地粮管所购销粮食的帐据进行清查,查找该所领取现金的条子,二是对该所

参与协办县粮食局巡查大队有关案件情况进行调查。事实证明,这二个调查目标的确定很成功,后从当地粮管所和县粮食巡查大队二个单位查帐发现该所干警罗某共领取罚没收入款1.85万元未入帐且集体私分的违纪事实。

四、优化办案质量,注重取证工作。

案件定性依据是有关违纪违法的证据,讲究优质结案,就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我们的取证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对案件中关键违纪问题,力争收取到物证、书证等有效证据,使被查出的每一个错误事实,均具有有效证据来支持,把每一个大要案办成铁案。在实际调查取证工作,我们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取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明察暗访,注意听取群众反映,广泛收集证据。二是找准关键知情人,在案件调查展开后,调查人员尽可能隐蔽,迅速地与关键知情人员联系,争取他们的配合,最大限度地获取当事人的违纪实证材料。三是力争形成“证据链”,调查人员通过解剖疑点,收集相关问题的证据,获取充分适当的旁证材料,找出带关联问题的线索,使之点点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证据链,即使被调查人员抵赖,不认帐,也可以根据手中掌握的大量线索和实证材料定案,或以此促使其交待实情。

第四篇:如何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

如何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把查办案件工作放在构建惩防体系系统工程中统一把握,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所办案件认真剖析,及时发现倾向性、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探索从源头上加以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增强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

一、当前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原因是多方面的,未能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惩处不力,查办案件威慑作用软化。一是调查不深入,让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对于一些腐败案件,有的办案人员缺乏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缺乏穷追猛打、除恶务尽的坚强决心。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往往是举报什么查什么,查到什么算什么,什么都没查到那就“没什么”。这就让腐败分子萌生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侥幸心理,逐渐发展到肆无忌惮,最后一腐到底,不可收拾。说远一点的,王怀忠、王昭耀、李真,这一个个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越举报越受“重视”,越调查越快升迁的典型案例;看近一点的,永兴县蒋时茂、廖小传,都曾因群众举报受到过调查,但结果也都不了了之,最终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有的办案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温情主义,常常以“稳定、和谐、发展大局”等理由,对腐败分子网开一面,突出表现在查办腐败窝案的时候,对拔起萝卜带出来的那些“泥”没有深挖细究,一查到底,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表面上看保持了一方稳定,实际上毒瘤未除,隐患仍在。二是处理不严,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当前社会上流行的7个“未必”,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腐败了未必被发现,发现了未必就立案,立案了未必能查清,查清了未必就起诉,起诉了未必能判刑,判刑的未必判实刑,判了实刑也未必真正执行到位。有人用数字方法列出“贪官查处率”,假设有50%的贪官被人发现,假设被发现的贪官有50%被举报,假设被举报的贪官有50%被审查了,假设被审查的贪官有50%被处理,那么,最后的查处率是0.5×0.5×0.5×0.5×100%=6.25%。这个算式当然只是一种假设,但也确实反映了腐败低风险高收益的现实。如果说这种假设不可信,那我们看看下面这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50%以上经济类犯罪都只被判了缓刑;按照刑法规定,贪污受贿10万元以上,犯罪情节严重的,即可判处死刑。但近些年来,许多受贿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腐败分子也只是判个死缓。正是惩治腐败心慈手软,缺乏足够震憾人心的威慑力,才让一些腐败分子有恃无恐,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遭受灭顶之灾。

(二)剖析不深,查办案件堵塞制度漏洞作用淡化。查办案件,可以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针对薄弱环节“亡羊补牢”,进一步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堵住腐败产生的漏洞。但在当前的办案实际中,一些办案人员为办案而办案,满足于查证违纪违法事实,忘了分析导致案件发生的原因,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查找滋生腐败的原因,并举一反三,研究整改治理对策,导致一些腐败现象按下葫芦浮起瓢,像割不完的韭菜,查不胜查。郑筱萸案发后,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在郑筱萸任局长期间,反腐勇士高纯手里拿着官员腐败渎职的证据,向国家药监局举报,至少向国家药监局寄了100多封挂号信,特快专递40件,电子邮件400多封,电报2封,电话打了500多次,去了21次,其中8次在局长接待日。而那些年里,假药劣药由于国家药监局的渎职仍在全国危害人民健康。高纯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却不受理,理由是:国家药监局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形象”,“不属于《行政诉讼法》范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高纯上诉案中竟然也维持了这一裁定。这些都显示郑筱萸走到这一步跟我们的制度有关,如果我们的监督制度完善有效,能够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力得到重视,郑筱萸不会一错再错,药品也就不会成为毒品,更不会成为在光天化日下收费杀人的凶手。在郑筱萸伏法之后,留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如果不从制度上分析导致腐败产 1

生的原因,不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彻底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那么,杀了一个郑筱萸,难免出现一个又一个王筱萸、李筱萸。

(三)措施不力,查办案件治本作用弱化。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早已不是新观点,但确实还是新课题。近些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在探索、研究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的对策,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措施,但搞来搞去,不外乎实行“一案两报告”制,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等。总体来说,方法过于简单,范围过于狭窄,针砭不够深刻,整改未能到位,效果不够明显。譬如河南省交通厅,数年之内,三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纷纷落马,根本原因就是监管不严、整改不力,教育是蜻蜓点水,制度是一纸空文,监督是隔山看牛,想不腐败都不行。再如某县税费征收办,成立10多年来,年年出现收费站工作人员私自放卡侵吞税费收入的问题,违规违纪的人员处理一茬又一茬,一来二去,结果被处理过的人又转回来了。原因非常简单:一是用人乱,到收费站上班的都是关系户,素质差,来头大,难以严肃处理;二是管理乱,收费站既没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问题反复出现后,监督部门也提出了整改措施,却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结果整而未改,周而复始,问题仍旧。

二、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以治标促治本,使源头预防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在惩防体系中的震慑作用。惩治和预防,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只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从严惩治腐败分子,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才能为加强监督、预防腐败创造前提条件。要坚决纠正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执纪失之于宽,惩处失之于软的问题,摒弃“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惯性思维,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不论涉及什么人,都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公正执纪执法。对于那些以身试法、顶风违纪的人员,坚决从严从重处理,增强办案的威慑力。在依纪依法惩处腐败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等方式和手段,特别是针对违纪违法行为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突出特点,加大追缴违纪违法款物和经济处罚力度,真正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厉惩治腐败,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思想上追悔莫及,从而增强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同时,必须严把处分执行关,对违纪人员处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二)结合办案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惩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警示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具体、实在的特点,具有触及灵魂、震慑心灵的作用。查办案件,一方面是惩治腐败分子,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和组织纯洁,另一方面,是惩前毖后,警示教育其他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一是耐心抓好对案件当事人的教育。在查办案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挽救违纪人员作为查办案件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要抓好办案谈话,通过人性化的思想工作,督促涉案人员积极配合组织说清问题,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要抓好回访谈心,及时了解掌握涉案人员受处分后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悔过自新,振作精神,重新开始。二是重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适时组织案发单位召开总结经验教育会,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针对某一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件,要组织本系统的党员干部召开针对性强的警示教育会,引导他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努力达到“查办一个案件,教育一片干部”的效果。三是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要建立健全制度,促进警示教育的经常化。要注意选取一些典型的大案要案,通过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展览、案例通报等形式,深入分析腐败者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案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及规律,突出宣传违纪违法行为对家庭、家人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害,突出宣传打击违纪行为的决心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受到深刻的启迪,得到有益的教诲,用真实、生动的教育内容,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结合办案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制度在惩防体系中的保证作用。查办案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通过办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要把查办案件作为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入研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探索加强防范的途径和办法,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一些重要典型案件,要组织协调发案单位及其相关部门召开案件通报会和案件分析会,认真分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查找本部门、本单位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实行“办案帮扶制度”,通过发放检查(监察)建议书,协助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措施,建立起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通过查办案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达到“查处一案、规范一方”的效果。

(四)结合办案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监督在惩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掌握规律,加强监督,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是查办案件的根本目的,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在查办案件中,要善于发现监督上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分析掌握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探索加强监督的途径和办法,使监督的关口前移,监督的重点突出,监督的工作延伸,加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形成更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要特别重视从案情相似的多个案件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发生在相似领域的案件中寻找易发违纪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治理。要把腐败问题的多发、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加强监督检查。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度,确保查办案件充分发挥治本作用。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强化领导、创新制度、落实责任入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制度,推动查办案件治本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实现查办案件治本工作制度化。要建立查办案件治本工作制度,详细规定查办案件治本工作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使查办案件治本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查办案件治本工作纳入反腐倡廉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在工作考核时,既要考核案件调查的水平,又要考核案件剖析的水平;既要看查办案件的治标情况,又要看以案治本的工作成效。要建立一案三报告制度,所有查处的案件,既要有案件调查报告,又要有案件剖析报告和整改意见报告,查案结束后,三个报告要同时上交,缺一不可。二是强化管理措施,促使查办案件治本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查案治本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对一些重要、复杂的案件,纪检监察机关领导要与办案人员及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案情,剖析原因,商讨整改的措施和对策。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方面对办案人员开展治本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他们全面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对发案单位和涉案人员落实整改意见和建议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要认真开展跟踪回访工作,督促整改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的能力。要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充分认识惩治和预防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查办案件既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又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到查清问题,惩治腐败是成绩,查清问题,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达到治本的目的,是更大的成绩。要纠正少数办案人员思想上存在的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牵扯办案人员精力的片面认识,牢固树立有案不办是失职,办案不治本是未尽职的工作理念,既积极查办案件、惩治腐败,又主动做好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相关工作。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既要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办案人员的办案能力,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又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的能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完善机制 强化措施 切实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

近年来,吴起县始终把查办案件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狠抓案件查办工作,县纪委每年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查办案件工作,委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参与、指导查办案件工作,查办案件工作呈现出强劲势头。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该县共初核案件249件,立案222件,结案218件(其中:委局机关自办案件4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15人,组织处理3人,涉及科级干部19人,挽回经济损失43.87万元。具体工作中,他们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切实加强领导,在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上下功夫

加强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强化办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案件检查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办案工作的支持。县纪委经常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相关情况,积极争取主要领导对案件检查工作的支持。同时,通过日常监督检查,提高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重视。二是切实加强对基层查办案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严格实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对于乡镇纪委和县直纪工委查办的重大案件,要求从案件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处理等每个环节都要向县纪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同时,严格执行“乡案县审”制度,并通过定期召开案件调度会、信访跟踪督办等形式,对基层办案工作及时督促指导。对工作薄弱、业务生疏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并通过印发查办案件模拟卷等形式,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查办案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加强对公、检、法等执法监督部门的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办案合力。三年来,共从公检法等部门获得案件线索34条,处理违纪人员42人。

二、多方搜集案源,在拓宽案件线索上下功夫

(一)重视信访,筛选案件线索。对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受理,热情接待,对群众电话举报详细记录。对相关问题详细排查,认真筛选,确保不遗漏一个案件线索。对已掌握的线索,认真梳理,区分轻重缓急,为初核做好准备。如:2008年3月份,县纪委接到群众反映五谷城信用社原出纳高某有挪用客户资金问题的举报后,立即进行调查。经核实,高某利用职务便利共挪用客户资金8笔8.1万元,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今年,他们还将省市推行的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扩大到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拓宽案件线索。

(二)主动出击,捕捉案件线索。该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改革政策的出台、重要决策的实施,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对案件易发区、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开展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同时全程参与县上开展的所有重大检查活动,做到提前介入,积极配合,从中捕捉案件线索。如:在清理整顿石油市场中,他们发现吴起采油厂有个别职工利用工作便利盗卖原油,县纪委立即会同县检察院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立案调查,共查处盗卖原油案件5起9人,涉案金额12万元,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细查深挖,扩大案件线索。他们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注重研究每一个细节,从中发现新的案件线索,挖掘出“串案”、“窝案”、“案中案”。如:在查处薛岔乡双庙村支部书记郭某截留挪用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万元一案时,同时查出该村村主任、村会计分别截留挪用3.55万元和2.64万元的事实。

(四)加强沟通,搜集案件线索。县纪委、监察局主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物价和财税监督等执法部门建立案件信息沟通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案件协调会,相互交流情况,从中搜集寻找案件线索。

(五)实行奖励,增加案件线索。对群众信访举报实行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和问题重大的署名举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加强宣传,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此增加案件线索。

三、努力完善机制,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

吴起县在开展查办案件工作过程中,着力在完善机制和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一是实行查办案件“责任追究”制。我们本着“谁查办、谁负责”的原则,针对办案过程中出现违反规定和违反程序现象,进而造成错案冤案的,要视情节轻重对办案人员实行责任追究。二是执行“一案三报告”制。他们规定所有查办案件,既要有案件调查报告,又要有案件剖析报告,还要形成对发案单位的整改意见报告。通过总结案件材料,科学分析查办案件的正反经验,探索办案规律,提高办案水平和能力;通过剖析材料,揭示党员干部演变为腐败分子的轨迹,查找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治本措施;通过整改意见报告,要求案发单位举一反三,整章建制,规范管理。三是实行“述职报告”制。要求乡镇纪委书记、县直各纪工委书记、委局机关科室负责人每半年向县纪委常委会述职,报告内容必须涵盖查办案件工作开展情况。四是实行委局全员办案制。他们把乡镇和工委划分成七个片,明确由七名常委包抓,各相关科室领导具体抓,指导和帮助基层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行委局机关全员办案制度。五是建立报告和考核制度。建立案件每月“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好案件统计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凡是重要案件

线索、查办案件中发生的重大问题都要上报备案;建立健全案件检查工作考核制度,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质量标准,通过考核奖励机制,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四、坚持惩防并举,在完善标本兼治体系上下功夫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该县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如果仅仅把查办案件理解为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就处理而处理,就办案而办案,就会失去查办案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2007年以来,他们针对以往查办案件“一查一了”和重查处、轻教育、轻剖析、轻纠正的情况,他们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查案不治本是未尽职”的理念,在案件查办完结后,对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单位或个人进行整改的,向发案单位发出督办函,限期整改,规范管理,跟踪督办。同时,在工作考核时,既看查案的治标情况,又考核查案的治本情况;既看案件调查的水平,又考核案件剖析的水平;既看查案能力的大小,又考核查案治本的成效,以此保证查办案件治本工作的落实。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案件检查工作,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案件检查工作精神。认真领

会上级关于案件检查工作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托里县纪委监察局案件检查工作要点、全年工作计划等,为切实做好案件检查工作尤其是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办案的整体合力。托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亲自接访和批示信访件,经常过问信访件办理情况,在转立案以后,对重大的案件听取纪委办案人员汇报,并始终做到不干涉办案、不为违纪人员说情,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支持,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三、拓宽案源,带动基层办案。近年来,托里县纪委针对群众信访举报少,成案低的情况,采取从调研入手挖掘案源和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协调办案的有效方法,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定期为乡(镇)纪委书记、纪检员举办案件检查培训班。派出纪检干部指导乡镇纪委办案。

四、完善制度,提高案件质量。实行“重要案件一案一改”制。对于所查办的重大、典型案件,我县纪检监察机关注重从体制、机制与管理制度上查找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下发《整改意见》,督促发案单位认真整改。制定实行《托里县纪检监察系统查办案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提高基层纪委提供案件线索及自办案件的积极性。

五、加强学习,提高办案水平。县纪委办案人员少,且外出培训的机会少,对此,办案人员采取了集中自学业务、各项法律法规及财务、审计等知识和以案代学等方式,加强了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办案的综合水平。

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一是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通过对重大案件的深入剖析,总结教训,从中发现案件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或薄弱环节,督促有关单位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促进和加快相关改革,这是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的重要目的。通过查办案件,惩治腐败分子,挽回经济损失,发挥威慑和惩戒作用,这是办案最直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揭示并解决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才能进一步提高办案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的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是完善重大案件通报制度。通过专报、月报和党内通报等形式,适时向中央及有关领导同志、党组织和党员通报重要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特别是重大案件查处情况,不仅是报告工作的需要,还是开展警示教育、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重要形式。

三是注重抓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防范和治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时效。在查办案件工作中,既要注重案件线索的收集、注重案情的突破,又要注意发现和综合分析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行为规范,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坚持与廉洁自律、纠风、源头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一方面,从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不良风气的治理、源头治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案件线索;另一方面,以查办案件促进和保证廉洁自律、纠风、源头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落实。

第五篇:纪委查办案件业务知识问答

纪委查办案件业务知识问答

1、什么是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

答:广义上的违纪行为,泛指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切违反党章和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狭义上违纪行为,专指上些违纪行为中,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2、什么是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答:指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

3、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种类有哪些?

答:党纪处分有五种: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行政处分有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4、处分党员必须履行哪些手续? 答:⑴、必须经过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⑵、党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时,应通知受处分党员到会,允许本人申辩,也允许其他党员为他辩护。

⑶、党组织作出的对党员的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认真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

⑷、党组织作出的处分决定(或结论),经上级批准后,应给本人一份,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⑸、处分决定批准后,要及时将批复抄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

5、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对违纪党员的处分时为什么要通知犯错误党员到会?

答: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时,除特殊情况外,应当通知受处分的党员本人到会。一方面便于犯错误党员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另一方面使党组织有机会更好地听到犯错误党员本人的申诉,有利于更全面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恰当的决定。

党支大会通过处分决定后,应当把书面的处分决定交给本人阅看,让他签署意见,然后报上级审批。

6、在犯错误党员未到会的情况下,支部大会作出的处分决定是否有效?

答:一般情况下,本人不在不要急于召开党支部大会,更不要急忙作出决定。特殊情况下,如本人关押、出走或长期外出不归,党组织无法通知本人参加党支部大会,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支部仍可作出处分决定。如果犯错误党员本人拒不参加支部大会,要做弃权论,支部大会通过的决定同样有效。

7、党支部书记犯了错误,支部召开大会讨论给其党纪处分,应由谁来主持会议?支部大会作出的处分决定由谁来签名盖章?

答:召开党支部大会时可以由支部副书记主持会议,但须有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未设支部副书记的支部,应由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主持会议。支部大会形成处分决定后,由主持支部大会的人写出说明,代表支部签名盖章。

8、支部大会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理时,可不可以要求非本支部的办案人员在会上介绍案情?

答: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精神,办案人员受党支部委托,列席会议介绍案情是可以的。但最好的办法是办案人员可先将案件的调查情况向支部负责人或支委会作详细汇报,召开支部大会时,由支部成员介绍案情,办案人员可根据支部的要求作补充。

9、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时,有两种意见,人数各占一半时,支部以支委会的多数意见决定给这个党员的党纪处分并上报,这种做法对吗?

答: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在两种意见人数各半的情况下,以支委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给予某种处分上报是不妥的。支部大会上两种意见人数各半或有几种意见分歧不能形成决议时,支委会不要匆忙地做出决定上报,应进一步向党员介绍违纪党员的错误事实、性质,并结合学习《党章》、有关党纪处分条规等,充分酝酿后,再次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如果仍然不能形成决议,支委会应将支部大会讨论情况和各种意见一并上报上一级党组织,按照审批权限,由上一级党组织作出对该党员的处分决定。

10、党员违犯纪律,未经支部大会讨论,可否由支部委员会决定免予处分?

答:党组织在决定对违纪党员进行处分时,应当认真调查和研究有关材料,仔细听取本人申诉,交党小组讨论。在集中党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处分决定。未经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委员会无权决定免予处分。

11、临时党支部是否有权处分党员?

答:临时党支部一般由执行某项临时任务的党员组成,他们临时在这个支部过组织生活,没有赋予临时党支部执行纪律处分党员的取权,因此不能对违纪党员作出处分决定。

12、党员犯了严重错误,支部大会决定开除其党籍,在上级党委(纪委)批准之前,是否可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答:党员犯了严重错误,仍然可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为支部大会的决定,必须经过上级党委(纪委)的批准,才能生效。

13、对党员的党纪处分决定是由谁作出的?

答:对党员的党纪处分决定是由党支部大会作出的,上级党委(纪委)下达的是批复。

14、处分决定与本人见面时本人不签意见怎么办?处分决定是否生效?

答:经党组织正式讨论对犯错误党员作出的处分决定,同本人见面时,本人对处分决定要签署意见。受处分党员如果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有关党组织应在处分决定上注明“已经本人阅过,但拒绝签署意见”,以便备查。受处分党员是否在处分决定上签署意见,不是处分决定是否生效的条件,即使受处分的党员拒绝签署个人意见,只要处分决定按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经有关党组织批准,即可生效。

15、同一案件中涉及多个不同级别的人共同违纪,且都应给予党纪处分,应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按照级别管理原则,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按照其中职务级别最高的党员的批准权限进行统一审批。

二是由有批准权限的党委、纪委对所有违纪人进行统一平衡后,提出处分意见,然后按照处分批准权限分别审批。这个有批准权限的单位指对职务级别最高的违纪党员有批准权限的党委、纪委。

16、党员犯错误后调到别的单位,应怎样处理?

答:党员犯错误违犯了党纪,只要本人工作调动之前参加了讨论对他处分的党支部大会,本人也表示了意见,调离后原支部的上级党委可以审批对他的处分,但要抓紧办理。如果调离时没有召开党支部大会,原支部就不要再讨论其处分,可将有关情况转给调入单位。

17、对受刑事处罚的党员进行党纪处理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党组织对受刑事处罚的党员进行党纪处分时,除需从司法部门取得判决书或不起诉决定书,摘抄或复制主要证据材料处,还必须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的要求,写出审理报告。党组织履行党纪处理的手续,仍须根据党章的规定,由支部大会作出处分决定,按照批准权限、程序报批。

18、给予因违法犯罪被关押、判刑的党员党纪处分时,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一般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特殊情况下,如果确实无法与本人见面,应将这一情况记录在案,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将上述材料存入档案。

19、党员在代理职务期间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是否应按当时所代理的职务报批?

答: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凡是由领导临时指定或口头宣布代理某项职务的,在代理期间犯了错误,需给予党纪处分时,按其原职务的权限审批。如是组织正式行文任命代理某项职务的,在代理期间违纪需给予党纪处分,应按所代理的职务的权限审批。

20、对离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由谁审批? 答:对离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仍按原任职务规定的批准权限办理报批手续,离休或退居二线后提高了政治待遇的,按提高后的职级报批。

21、党员干部因犯错误被停职检查的,在正式处分决定作出后,是否需要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手续?

答:在正式处分决定作出后,如果所给予的处分是撤销党内职务以上的处分,则不需要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措施的手续,如果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及以下处分或免处,则应将处分决定抄报批准采取停职检查措施的机关,由他们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手续,恢复正常工作。

22、对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党组织应当如何处理?

答:根据《党章》规定,对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应该给予改组或解散。给予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纪律处分,由该组织的上一级党委作出处分决定,并需报再上一级党委审查批准。

对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应当予以改组。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应当予以解散。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宣布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23、如何理解撤销党内职务和留党察看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出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的职务,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对于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再延长一年留党察看期限。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对于担任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24、党纪处分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是否办理解除或撤销手续? 答:党员受到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其规定。受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后要求重新入党的,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后,报县委审批。

25、对公务员的政纪处分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处分期限:行政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26、如何解除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答:人事部、监察部人发[1999]100号文件《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应由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所在单位根据受行政处分者改正错误的表现,向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批准解除行政处分。做出解除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应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本人。

监察机关提出监察建议,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解除行政处分。

27、留党察看期满后恢复党员权利如何办理手续?

答:党员受留党察看期满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首先由本人向党组织写出要求恢复正式党员权利的申请,报告自己对所犯错误的认识,留党察看期间改正错误的情况,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支部大会根据本人的申请和考察情况进行讨论,如确认其已改正了错误,就可以恢复其正式党员权利。恢复党员权利的决定要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正式批准后生效,并报原批准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委(纪委)备案。

28、预备党员违纪能否予以党纪立案和给予党纪处分,如何处理?

答:纪委不能对预备党员予以党纪立案,也不能给予党纪处分。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尚可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29、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如何处理? 答:应当区别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一是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是对除前项规定的情况以外(指不需要开除党籍的),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30、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的,或者死亡后又发现有严重违纪问题的,如何处理?

答:对于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留党察看以下(含留党察看)处分的,作出书面结论,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31、党纪处分决定和政纪处分决定应当从何时算起? 答:从按照审批权限的机关作出该决定之日算起。

3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是何时颁布试行,试行到何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何时颁布实施? 答:1997年2月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并自发布之日起试行。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3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何时起施行?

答: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同时废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何时起施行?

答: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5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4年9月6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3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何时起施行?

答:2007年4月4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36、中共中央纪委中纪法复[1997]2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97年9月1日,中共中央纪委颁布了中纪法复[1997]2号文件《关于对犯有贪污、贿赂错误党纪处分的数额界限问题的请示的答复》。其主要内容为:

㈠、贪污、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于贪污、受贿在5000元以上,未被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且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二十六条(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减轻处分情节的,也可以不开除党籍,须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三十条(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为第三十条)的规定,一律开除党籍。㈡、对于贪污、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的党纪处分标准,在中央纪委未作出具体规定之前,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具体情节酌情掌握。

㈢、处理贪污、贿赂错误规定的违纪金额标准,只是违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一个方面,在实际执纪工作中,还应考虑其他情节。

㈣、中央纪委以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答复相抵触的,1997年10月1日后以本答复为准。

3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处分执行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答: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

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不按照规定落实党纪处分决定和其他相关手续的,应当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其中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理。

38、党纪处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是怎样规定的? 答:1998年4月8日,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

㈠、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㈡、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因其他错误而受到严警告处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㈢、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按其新任职务参加考核,按规定条件确定等次。

㈣、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㈤、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㈥、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可以参加考核,在其受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党纪处分的,按照规定补定等次;给予党纪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分别按前述五条的规定办理。

㈦、受党纪处分同时又受行政处分的,按受党纪处分的情况确定其考核等次。

㈧、企业、事业单位对受党纪处分人员确定考核等次,可以参照本意见执行。

39、审理案件的“二十四字”方针要求是什么? 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40、如何理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原则?

答:㈠、事实清楚。指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这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正确定性量纪的客观基础。定案的事实必须清楚,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含糊不清,更不能把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颠倒是非、随意夸大或缩小的材料,作为定案所依据的事实。

㈡、证据确凿。指据以认定违法违纪行为和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对不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客观情况的证明则不能采信。证据确凿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⑴、证据必须真实。所取得的证据要能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

⑵、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内在的联系,与案件没有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⑶、证据必须充分,能够将违法违纪事实证明清楚,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

⑷、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排除。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能认定违法违纪;证据确实、充分的,即使犯错误的本人拒不承认,也可以认定违法违纪。

㈢、定性准确。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违法违纪行为人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准确判定案件的性质,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纪律能否得以正确执行。要做到定性准确,必须要有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依据。即党纪处分条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除此之外,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能规定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要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来认定案件的性质,切忌将此行为认定为彼行为。

㈣、处理恰当。指根据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恰当的处理,要做到轻重适度,不枉不纵。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处分是否恰当,对于正确执行党纪和公务员纪律,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人,挽救犯错误人员,教育广大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处理轻了,难以使违法违纪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惩处,起不到教育挽救本人的目的,还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产生消极作用。处理重了,滥施纪律,就会损害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合法权益。

㈤、手续完备。手续是指案件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即案件调查处理要经过受理检举控告、初核、立案、调查、错误事实材料和本人见面、形成调查报告、移送审理、基层党组织提出处理意见、案件审批、下达和送达处分决定等程序,每道程序都要有相应的文字材料存卷。如果某一程序的手续未到位,就不能进入到下一程序。

㈥、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调查处理的程序是法定的,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二是调查处理程序中每个阶段的任务、手续、要求是法定的。受理、初查、立案、调查、审理、处理,都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

41、什么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怎样? 答: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法律的授权,制订并颁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以及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地方性法规: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授权和特别权的形式赋予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件。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须经国务院批准,这是行政规章,或者称为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级人民政府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不得同部门规章相抵触。行政规章要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与地方性法规处于一个级别。地方政府规章除了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外,还要服从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决定:国务院为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就某方面或某项工作,发布的发布行政决定,行政命令。

国务院决定与行政法规不同,决定与命令的对象是比较特定的,使用的范围比较窄。制定行政法规是行政立法活动,程序更严格,对象是不特定的,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使用,具有宏观性,目的是为了落实宪法行法律。

42、在党纪处分决定书和行政处分决定书中告知被处分人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怎么写?

答:在处分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告知被处分人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如果对所给的党纪或政纪处分不服的申诉途径和申诉期限。

党纪处分决定:本决定自某年某月某日(指党委或纪委研究批准该党纪处分决定的日期)起生效。如对本决定不服,可向某某乡纪委等提出申诉。(注:不服党纪处分申诉没有期限限制,但申诉必须按规定逐级办理)政纪处分决定:如对本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机关申请复审。

43、一份处分决定书能否下达多人的处分决定?同一人的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能否用一份文件下达?如何行文? 答:不能。处分决定书只能一人一下,并且同一人的党纪处分决定和行政处分决定也必须分别下文,党纪处分决定书只能用党委或纪委的文件下达,政纪处分决定书只能用行政机关的文件下达。

44、什么是报批案件的请示?能否用“报告”或“意见”来表达?

答:指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对本机关审议后决定给予处分的案件,按照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规定,报请有批准权的上级机关审查批准的正式文书。“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上级机关必须答复。“报告”、“意见”则不属于必须答复的公文。因此不能用“报告”或“意见”代替“请示”。

45、如何写报批案件的请示? 答:报批案件的格式有文头、文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名称、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日期、加盖印章、主题词、抄送机关等构成。

标题:由受处分人姓名、处理意见和公文类别组成。如“关于开除XXX党籍的请示”、“关于XXX贪污受贿案件处理的请示”。

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简写。包括受分人的姓名、职务、错误性质、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处分意见、报送的主件名称、结束语等。如:“XXX村党支部书记王XX,贪污公款XX万元,经XXX乡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开除王XX党籍。现将《关于开除王XX党籍的决定》送上。妥否,请审批。”另一种是繁写。包括受处分人姓名和现任职务、本案简要办理经过、认定的作为处分依据的事实(应简单明了)、定性和处理意见、结束语等。

46、留党察看处分应从何时算起?由其他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的,其留党察看的时间又从何时算起?

答:计算留党察看处分的时间,应从上级党委或纪委批准的日期算起。由警告、严重警告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留党察看的时间应当从批准机关改变处分的时间算起。由开除党籍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留党察看的时间应当从原批准开除党籍的时候算起。如果开除党籍处分的时间已经超过两年,可以在改处分决定的同时,一并决定恢复其党员权利。

47、党员因过失犯罪,或因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造成犯罪,被判处较短的有期徒刑而收监执行,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其考察期应从何时算起?

答:其考察期应从刑满释放之日起算起。因为他们在监禁期间,已停止过党的生活,党组织无法直接进行考察了解,只有在他们刑满释放后,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活动,组织才便于进行直接考察。

48、党员触犯刑律,被判处拘役(或宣告缓刑)、管制、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宣告缓刑),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其考察期从何时开始计算?

答:其考察期应分别从刑满释放、解除管制和缓刑期满时算起。在服刑和缓刑期间,停止党的组织生活。

49、延长留党察看时间,由哪里批准,从什么时候算起? 答:延长党员的察看时间,应该由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基层党委批准,并报原批准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委(纪委)备案。延长党员的留党察看时间,应从原留党察看期满的时候算起。

50、留党察看期满不申请恢复党员权利的怎么办?

答:期满后本人不提出申请,经组织反复做工作,仍不申请的,说明他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仍坚持错误不改,党组织就要坚决按照《党章》规定严肃处理,或延长留党察看一年(只针对原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或开除其党籍。

51、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满,支部讨论恢复其党员权利,本人有没有表决权?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在上级党委或纪委未批准前,有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支部大会在讨论恢复其党员权利时,本人可以参加,但不能参加表决。在上能党委或纪委批准前,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2、党员受处分后不久,党组织又发现他隐瞒错误怎么办? 答:这说明他不接受教育,对党不忠诚老实,应根据其全部错误事实重新处理。

53、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又犯同类性质的错误,怎样处理? 答:说明该党员没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因此在决定对他的处分时,不仅要根据这次错误的具体情况,而且应当将他前后所犯错误联系起来考虑,一般应给予比前次较重的处分。如果后次错误轻微,也可以给予较轻的处分或不给予处分。

54、审理申诉案件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二是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处分基本恰当的原则。三是分级办理的原则。四是申诉期间原处分决定不停止执行的原则。五是客观、历史、辩证的原则和全面审查的原则。

55、什么是申诉案件的分级办理原则?

答:指办理申诉案件,要按照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规定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别办理。

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的申诉,先由原批准处分的党委或纪委承办,作出结论。申诉人如果对复议、复查结论仍然不服,由批准的党委或纪委将申诉人的意见及复议、复查的结论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上一级党委或纪委审查决定。申诉人对上一级党委或纪委的审查决定不服,有权再向作出审查决定的上一级党委或纪委,直至中央委员会或中纪委申诉,上级党委、纪委如认为需要,可以调阅有关材料审议或直接派人处理。

申诉案件要做到“首诉必理,首理必办,办有结果”。

56、什么是申诉案件的复查、复议、复审、复核?

答:“复查”指党的组织和纪检机关,对已经处理的党纪案件重新调查核实。

“复议”指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对已经处理的党纪案件,不再重新调查核实,只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对审查结论、处分决定和证据材料进行复核。

“复审”指不服监察机关的处分决定,由原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机关对已作出处分决定的案件重新审查后,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处分决定。

“复核”指不服监察机关的复审决定,由上一级监察机关对作出复审决定的案件重新审查后,作出维持、变更、撤销原复审决定的决定。

57、“复议”适用于什么案件?

答:一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申诉人只对定性、处分提出不同意见的案件。二是申诉人虽然对错误事实提出不同意见,但案卷材料齐全,能够解决申诉人提出的问题,审理部门可以得出结论性意见的案件。三是其他只需要审查案卷材料就能解决问题的案件。

58、“复查”适用于什么案件?

答: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调查补证而又不适宜或不需要退回原办案单位的案件。

59、申诉案件怎么处理?

答:申诉案件经复议、复查或复审、复核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根据不同情况按照批准权限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处分或原结论的决定,并下达相应的文书。60、哪些人员是行政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 答:一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是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工勤人员。三是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委任、委派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人员,实行招聘、选举、租赁、承包等制度的企业事立业单位中经国家行政机关委任、聘任等方式批准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下文或决定任命有职务的人员,与其是否是国家公务员身份无关。

监察机关不能对管辖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人员行使监察权,如果监察事项涉及到管辖范围以外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询问。

下载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案件查办中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

    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经验和工作思路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更好地发挥惩治在建立健全......

    发挥案件查办三个作用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案件查办三个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集团纪委共受理问题线索**件,立案**件,给予党纪处分**人,内部行政处分***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万元,通过案件查办有力......

    企业纪委监察部案件查办经验

    查办案件工作经验之谈 本人在纪检监察机关一线查办案件工作多年,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是查办案件工作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

    县纪委监察局查办案件工作汇报

    ××年,××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查办案件的新思路、新办法,在继续重点查办党员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的同时,加大力度查办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物......

    发挥纪委委员作用

    三、建立健全县纪委委员充分履职的有关制度 县纪委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创新委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为县纪委委员参加活动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为县纪委委员知情出......

    视听资料在检察院查办自侦案件中的作用五篇范文

    视听资料在检察院查办自侦案件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08-12-10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内容摘要:新的历史时期,侦查部门只有转变证据观念、强......

    县乡镇纪委查办案件情况汇报(五篇范例)

    文章标题:县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汇报 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 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6月 查办党政纪案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败斗争......

    县纪委监察室查办案件先进材料[五篇材料]

    文章标题:县纪委监察室查办案件先进材料真查实干勇于创新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和提高办案水平——xx县纪委查办案件先进材料近年来,xx县纪委把查办案件工作当作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