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3 08:5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篇: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能力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班主任 提高 管理能力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管家,大事小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从成长经历看,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的。为了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经常收看、收集与教育有关的信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班主任的个人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班主任的个人威信,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威信,比如:我在上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这样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班集体

大家都知道,班级是一个社会群体,存在着网络式的人际关系,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取成功的关键。因而,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催化剂”。

1、和谐共处,并享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课堂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我跟您比背诵”、“老师,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类似这种学生灵活学习的氛围彼起此伏。活动中,“老师,我跟您比跳绳”、“老师,把球传给我”……这种和学生一起学一起玩,和谐共处,并享快乐的最终结果是“这堂课太美了!”、“我喜欢这堂课!”……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提早几分钟到课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还有一次劳动课上,内容是锄草。我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拿起锄头就锄。同学们看着老师也在锄草,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实足。有的同学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到:“……虽然有点脏,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高兴,因为你看,每个同学额头上汗珠点点,却笑得非常开心……”、“通过这次劳动,我终于体会到了劳动是最光荣的……”。

下午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这样,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等我都会必到,另外平时无课上时,多加点时间巡堂,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学习上由于我班上开展了“比”、“学”、“赶”、“帮”活动,比一比同学,找差距;学先进的同学;追赶先进的同学;大家共同帮助后进的同学。班上的学习风气浓厚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人师,要放下架子,敢于跟学生说声“谢谢!”、“是我错了,老师向你们道谦,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老师一次好吗?”等平等的话语。学生做了错事,老师让他们写检查,天经地义,老师违反了“规定”,向学生写检查,就有点亘古未有,需要点勇气。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作为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切记不可急燥、主观武断、粗暴。所以,要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身正为范,德高为师。

五、认真做好家访活动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事,它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定期召开家长会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及方法,更有利益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通过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够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要随时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动向,勤于家访,弄清动向根源,针对性帮助教育,这样,达到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培养目的。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当前后进生有三类:其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其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其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具体可采取家访,召开家庭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现象;三是致力于建设学风、班风优良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四是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五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六、不断总结、力求上进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作,即使是优秀的班主任,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老师的语言有时会有失规范,行为会超出常规,处理事情会有失误,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会产生隔阂,矛盾会进一步激化,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控制冲动言行,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多与学生沟通,加强课外活动多样化。并求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来提升和完善班主任工作。

总之,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更出色,实现著名教育学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管是为了不需要管”我们的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自强。

第二篇: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十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十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三

十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十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十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十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篇:2018年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过关

姓名: 班级:

世界历史基础知识过关4(剑指P49-51第十一、十二单元)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间(年 月 日)、地点()、领导人()。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①农业方面:用()代替(),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已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恢复商品买卖。3、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填人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其特点是()。

4、()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年,苏联解体。5、1937年,第()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位,世界第()位,并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6、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表现为(),即斯大林模式。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的要求,否定()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的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过于集中,()被忽视,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7、俄国称呼变化:1917年之前称(),1917-1922年称(),1922-1991年称(),1991年至今称()。

8、《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和()归还法国;②德国海外殖民地由()、()、()等国瓜分;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10万,莱茵河以东不设防;④德国需支付大量赔款。最能体现帝国主义瓜分性质的内容是()(填序号)。

9、关于()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的原则。

10、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是(-)年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急首先在()开始。在危急的打击下,德、日等国走上了()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1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及帝国主义与()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1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13、新政在美国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重振了();稳定了();维护了美国的()制度。

14、请写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5、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16、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材料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布尔什维克要“建立新世界”,请问“新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说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

(4)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姓名: 班级:

世界历史基础知识过关5(剑指P51-52第十三至十八单元)1、1938年,()()()、()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强行把捷克的()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是()政策的顶峰。加速了()的爆发。

2、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3、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是德军进攻()。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战争爆发。4、1942年初,美、英、中、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 》,标志着()正式建立。

5、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①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的计划;②决定战后德国由英、法、日分区占领;③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参加对()作战;④还讨论成立()的有关问题。

6、()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盟军在法国的()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8、1945年苏联红军发动(),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9、()年,欧盟建立,性质是:()联盟和()联盟。

10、()世纪()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1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12、1900年()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00年的历史结束。

13、列举两条“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

14、“冷战”的重点在()。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15、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年,提出();②经济上,()年,实施();③军事上,()年,建立()。

1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年中国加入。

17、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和挑战。

1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处于()的局面,正朝着()方向发展。“一超”指(),“多强”指()()()()。

19、()与()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世纪()年代,主要领域:()、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等。

2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 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5)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第四篇: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

一、金字塔:

二、知道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理解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P18页)

内容: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进步性:

1、为公民创造了广泛参政机会,激发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对日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影响。

局限性: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人数不多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以及奴隶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布匿战争(迦太基人)。屋大维建立帝国,2世纪达到鼎盛,成为跨三大洲的大帝国。罗马文明吸纳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奠定基础。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奴隶制结束。

四、知道马克波罗来华:

13世纪晚期(元朝),意大利人,作用:展示了东方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开拓欧洲人的视野,影响到了后来的新航路开辟。

五、阿拉伯数字:

发明与传播: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经北非传到西班牙和欧洲各地。取代了原来的罗马数字。六、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名称

创始人

时间

主要教义

传播 佛教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基督教

耶稣

公元1世纪

人人平等,逆来顺受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

信仰真主安拉

世界近代史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一、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间14——16世纪

地点:意大利 达芬奇《蒙娜立莎》《最后的晚餐》

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新航路开辟: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影响:

1、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打破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14——16世纪影响世界的三大变化: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

二、了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重要文献:英国:《权利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独立宣言》宣布美国独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人权和公民权。

历史影响: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主义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使英国能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美国: 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具有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并推动了拉丁美洲和欧洲的革命运动。

法国: 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为欧洲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英国工业革命:(又称蒸汽革命)

开始国家: 英国

时间:18世纪60年代 重大发明:蒸汽机,棉纺织机械、汽船、蒸汽机车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使欧美国家实现工业化,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生产方式:手工劳动变为机器大生产

1、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矛盾和挑战,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社会关系变化)

3、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和掠夺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美国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林肯的评价:

1、领导美国内战的胜利,颁布了两个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前期的妥协性。

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具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目的:维护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

改革的主要内容:

1、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干涉农奴生活。

2、获得份地: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对改革的评价:

积极作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民主革命任务严重。

四、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强制性义务教育。军事上,改革军警制度,实行征兵制。

评价:积极影响:摆脱了沦为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强国。

消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时间:1848年

内容: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

一、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大发明: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电器的广泛应用,飞机和汽车的发明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3、使生产领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股份制公司为主导形式,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开始形成。

4、产生了垄断组织,使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1、建立了大型发电厂和完备的输电网。

2、发明中获专利1300余种。

3、电报、电灯、留声机、摄影机、放映机、有声电影、蓄电池等。

二、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成立时间、国家、及其核心(能够在图上准确标出):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核心:德国

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核心:英国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局势,列强争霸斗争日益白热化,开始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和开展军备竞赛,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一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的双方: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作战。

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2、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使世界上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格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悲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体现人文主义。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著名画家。《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贝多芬:德国伟大交响曲作家。交响乐之王。第三交响曲《英雄》为其代表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一、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详见课本)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成就:建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建设大大增强。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排斥市场经济,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用指令性计划干预一切经济生活,压制了生产积极性,使企业丧失了活力。同时,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农业长期落后。二、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掌握从爆发到扩大的过程(一系列事件):

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大战爆发

1940年进攻西欧各国(敦科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

1941年6月22日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战规模达到空前。

三、反法西斯同盟以及雅尔塔会议: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随着法西斯战争的不断扩大,面对共同的敌人,一切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他们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逐渐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作用: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在政治上互相配合,军事上互相合作,在物资上互相支援,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1月

参加国家:美英苏三国首脑。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

内容:

1、彻底打败德国,战后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2、苏联对日参战,条件是《雅尔塔秘密协定》

3、战后成立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五国。

影响:对打败德国法西斯起了作用;影响战后世界格局(雅尔塔体制)。四、二战中的主要战役:

前期:莫斯科保卫战,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转折,而且二战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 后期:诺曼底战役,(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柏林战役(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欧洲战场结束),()中是战役的历史意义。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形势

一、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点:

1、成为经济巨无霸。(原因:战时资本积累、有效财政政策、科技进步)

2、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发生第三次合并浪潮,混和合并

4、出现生产集中和分散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

5、经济同世界市场关系密切,跨国公司发展迅速。

二、知道欧洲联盟:

成立原因:

1、发展经济

2、提高国际地位

成立时间:1957年成立经济共同体。早期六国:法、意、德、荷、比、卢

七八十年代六国: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

1991年,签订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启用。2004年,欧盟成员国为25个。

发展特点:

1、组织规模逐渐扩大

2、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影响:

1、使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2、提供了西欧各国的国际地位

三、简述日本战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史实。

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从严厉制裁转为扶植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速度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 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外部条件: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美国推动下的民主化改造,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内部条件:政府和人们的努力,大力发展教育等。

四、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未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东欧剧变。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失败的。而东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这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西方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明显区别。

五、“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霸权主义的威胁:

冷战局面形成过程:序幕:邱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

1、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2、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3、苏联针锋相对成立经互会和情报局

4、形成标志: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局面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美苏争霸:两次柏林危机:

1、1948年,德国分裂 2、1958年,1961年柏林墙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冷战和热战。

冷战表现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六、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于:二战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根本原因:高新科技的推动

评价: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存在着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因素,是一柄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全球性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毒品、艾滋病、环境、资源、人口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国际间合作等。

七、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冷战格局(雅尔塔体系)

苏联解体后,旧的已经终结,新的尚未形成,向多极化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目前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

八、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和特点:

特点:

1、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在劳动生产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极大的改变了世界面貌。

2、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科学研究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科技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4、推动了新型产业——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成就:电子计算机:1945年第一台,20世纪90年代进入网络时代

原子能:1942年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核武器的开发和核能的和平利用

空间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生物工程: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主要发明: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火车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动机、内燃机、飞机、汽车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第五篇: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臵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10.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①时间:29——33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④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②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③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建立过程: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

措施: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③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③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一主力:军部。二2.26兵变:①时间: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③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4、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美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

③影响: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6、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①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②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7、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8、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9、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1、二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

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

②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影响: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时间:1991年底。(1922——1991年)

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2、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

2、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

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赢得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四、中东问题

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臵和战略位臵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我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下载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能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套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

    2017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十月革命 1.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2.在四川抗震救灾......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命题范围10——14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4世纪,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做 A......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_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九年级《世界历史》(岳麓版)下册教学计划王芳

    2014上学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分水中学颜姣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99班,100班的历史教师。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因学习任务繁重,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