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5: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

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一)一、公平的含义:

1、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2、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统一。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主要作用

1、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政府:完善法制,确保机会平等;倡导公平正义良好社会风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

2、个人: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

四、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为人正直。

2、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3、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

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5、要鄙视、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五、责任的来源

养育 承诺 分配 任命 职业 法律习俗 公民原则 道德原则

六、承担责任的代价

1、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影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健康。

3、可能使利益受到损失。

4、危险和危急时刻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七、承担责任的好处

1、促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2、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3、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4、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5、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八、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3)学会在不同责任面前进行选择,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

2、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赞成票。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含义: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

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什么?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②、约定守时,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5、为什么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6、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是什么?

1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2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7、对于人的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8、面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态度?

1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2只要我们把责任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9、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许许多多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人,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10、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

第三篇:2018年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

2018年政治中考复习提纲

(一)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有:

①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②心理封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青春期的特点有哪些?

①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②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③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3、怎样珍惜青春?(怎样克服青春期烦恼)

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②努力充实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的举止③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多运动,多做好事。

4、怎样调控青春期内心的矛盾?(怎样调控好心理冲动)

①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②自己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如听听音乐、打球来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多与同学聊天,给朋友写写信等)③加强道德、法制学习,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④学会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⑤不断丰富自己,如多读书,多参加文体活动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哀惧爱憎忧等,最基本的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在这基本的情绪基础上,又能组合很多复杂的情绪(如:又惊又喜、喜忧参半)所以说,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相通性、感染性)。

2、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情绪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健康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2)消极影响:不良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3、调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输入自我调控意识(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②转换角度看问题 ③用行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4、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有:

① 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②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 ③学会爱与感恩

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渡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压力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②消极影响:没有学习压力,会使我们失去动力,停滞不前;但学习压力过大,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如何调节学习压力?

加压:如果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就要自觉适度加压,即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减压: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如适当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

3、考试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①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重要,自己的基础差,家庭的压力,自己的期望过高等 ②考试焦虑的表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 ③考试焦虑是可以调节的。

4、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①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这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

②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也是选拨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同时,应该看到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③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④要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5、人才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国家正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心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实现理想的途径: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如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1、挫折具有普遍性。人们随时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这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谁都无法避免。

2、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3、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①消极影响: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②积极影响:挫折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有哪些不同态度?

①消极态度:有的人因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不能自拔、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中。②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③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怎样有效的应对挫折?

1)面对挫折,保持积极态度,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2)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3)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6、优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坚强意志的表现:坚持不懈、处事果断、不怕困难、善于自制

7、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坚强的意志。人是否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8、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9、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用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我们终生受益。

10、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①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③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修订计划④养兴趣⑤断磨砺坚强意志。

11、怎样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① 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②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③用写日记的方法管束自己

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1、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为什么):全面认识评价自己,有利于悦纳自我,有利于悦纳他人,有利于完善自我,有利于身心健康。

2、我们怎样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①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又要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道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方法)有哪些?

① 通过自我探索 ②通过与他人作比较 ③通过倾听他人的评价

4、怎样悦纳自我?

① 客观地评价自己 ②欣赏自己的优点 ③接受自己的不足

5、怎样完善自我?

① 发扬优点 ②克服缺点 ③追求进步

考点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生命而充满希望和活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之间相互关爱,才能维护世界的缤纷多彩。

2、如何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来源于大自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是生命世界的一员,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关爱生命,3、中学生应怎样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生活中具体做法)

增强保护大自然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卫生,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做破坏污染环境的事等。

4、怎样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5、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②每个人的生命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是有价值的,能够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③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6、怎样做到珍爱生命?

①珍爱自己的生命:A当生理和心理出现病患时,要顽强战胜它,绝不屈服,决不放弃生的希望。B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C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磨砺坚强意志,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②珍爱他人的生命:A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B要依法律己,不去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7、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1)熟记各种救援电话号码,如火警119、急救中心120、警察110。2)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骗、绑架等,懂得遇到火灾、水灾、迷路,触电,煤气泄漏等这些情况如何自救。

考点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越大。我们应该积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2、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人生意义,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理想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进取,掌握本领3)脚踏实地,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努力学习,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目标。

考点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自尊的含义:即自我尊重,既不想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怎样做到自尊?

①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洁身自爱。③不图虚荣,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议论。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⑤自尊要适度。

3、怎样尊重他人?

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1)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2)善于欣赏、接纳他人3)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4、区别:自尊、自负与虚荣

1)自尊事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尊的人没有傲气。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2)自负(自傲)是过度的自我肯定、自视清高,目中无人。3)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考点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自卑:在缺点面前失去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自暴自弃,妨碍建立快乐的人生。克服自卑要: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信:相信自己能行。是成功的基石。

3、人生为什么需要自立?

①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等要求我们自立。②自立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4、怎样培养自立的能力? ①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立意识②懂得安排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实践,多锻炼,学会自主决策。

5、自强,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6、自强不息的重要性:(为什么人生当自强?)

1)自强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才能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2)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7、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①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存高远)②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④向榜样学习,向自强人物学习。

考点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青少年具有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盲目从众。(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学会选择,理性行动,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盲目从众的危害:会让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庸俗的生活情趣会影响身心发展,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2、怎样增强自控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1)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磨砺坚强的意志,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2)要正确认识好奇心,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3)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趣。

3、明是非、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4、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1)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懂道德,学法律,学榜样。2)磨砺意志,抵制诱惑,自觉养成正确判断是非善恶的意识。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5、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金钱、网络、黄赌毒的诱惑)

6、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要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避开诱因法、专时专用法、婉言谢绝等。

7、怎样正确认识“社会流行”(追星)的影响?

1)积极影响:理智追星、以优秀明星为榜样,有利于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

2)消极影响:盲目追星、从众追星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3)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流行,不能盲从,不能简单否定,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理想行动。

8、利用网络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认识网络的两面性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3)提高自己的辨别察觉能力,提高抗诱惑能力4)上网要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9、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战胜自己,抵制诱惑;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考点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

2)联系:两者具有一致性,都是社会行为规范,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3、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4、法律具有制裁功能(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和保护功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1)按违反的法律内容分:违反宪法行为,违反刑法行为,违法民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行为。2)按违法的情节分: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任何违法行为依法制裁是维护法律尊严、权威以及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点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1、我国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2)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3)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4)由于某些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家庭保护:

①含义、地位、作用: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②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A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③禁止性要求:A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B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C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D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4、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2)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A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D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5、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是指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本内容有:A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B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6、司法保护

①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措施。它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②基本内容有:A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常见的司法保护有:1)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照顾和保护2)司法机关在处理其他案件时特别照顾未成年人的利益3)关于撤销其监护人资格的特殊规定)

考点14: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青少年要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但未成年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A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B面对不法侵害,要学会用智慧与其斗争。C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1)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俗称“打官司”)2)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方式。

3)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青少年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时,要勇敢也要机智,用智慧来保护自己。(通过“呼叫法”,“周旋法”,记住歹徒相貌特征、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

考点15:了解违法与犯罪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B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的法律标志)C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必然的法律后果)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改正,容易发展为犯罪行为。

4、惩治犯罪的意义:1)有利于制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有利于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的犯罪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6、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7、如何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1)一个人走向违法犯罪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2)我们要防微杜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要遵守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8、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道德水平低,是非不分,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交损友。2)家庭原因:家教不严,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 3)学校原因: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黑网吧,色情歌舞厅,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等)

9、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个人角度: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B重视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C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家庭角度:多与青少年沟通,了解孩子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 3)学校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政府角度: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国家角度:加强完善相关针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

考点16: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而且只有人民法院才能有权依法判处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死刑。主刑只能单独适用。

2)附加刑: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还可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

3、我国刑罚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了哪些明确的规定?

①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④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4、如何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应做到: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考点17: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1、家庭关系的建立: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情感。在世界上,为我们付出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永恒的;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哺乳我们成长。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在少年时期:体谅、关心父母,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在成年时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注意:孝敬,不是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

考点18: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爱的冲突

原因: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与我们渴望独立产生的矛盾。

性质:“爱的冲突”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我们渴望独立,渴望独立、成熟的表现。危害:经常的冲突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不能以“正常”为由而任其发展。化解冲突的办法:需要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理解父母。理解的途径是沟通。

2、逆反心理: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消极的逆反心理,会导致与父母对抗,结果往往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3、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要调适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努力克制自己,冷静对待;2)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主动沟通,用真诚的态度对待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3)学会换位思考,为父母分忧。

4、如何与父母交往?

1)时刻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闹独立;2)经常与父母沟通,有事多与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3)做错事要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4)体会父母的难处和面对的压力,学会为父母分担。5)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真诚、得体地赞美父母)

考点19: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意义。

1、闭锁心理的含义:将自己闭锁起来的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紧张,拘谨乃至关闭自己的心理状态)

2、闭锁心理表现为:

①会出现与父母、老师疏远的现象,对别人带有“戒备心理”;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理解;③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

3、闭锁心理的危害:

闭锁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容易发展为自闭心理,把朋友拒之门外。甚至导致悲观厌世和轻生的念头,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如何克服闭锁心理?

1)要想获得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就要主动坦露自己的真实思想。2)要想获得人际交往的温暖,就要先信任对方。(A正确认识自己,敞开心扉B积极参加集体活动C善于关心别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①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容易被人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在集体和社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并且容易得到快乐。

6、怎样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①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 ②对老师、对同学态度友好; ③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

7、如何理解友谊?

①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友谊给予我们支持与力量。

②真正的友谊,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友谊。

A.友谊要靠真诚和宽容“播种”。B.友谊要靠平等与尊重“护理”。C.友谊要靠信任与奉献“浇灌”。③建立新友谊时我们要谨记(交友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考点20: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

①言行适当,自然大方。②互相尊重,平等待人。③自爱自重,珍惜自己。

2、怎样看待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对待青春期的情感,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自我保护。对异性有好感或者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又美好的事,但我们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注意男女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3、怎样在与异性交往中保护自己?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自救与求助3)良好的自律是最好的保护。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一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大家在期末备考期间,是不是有制定复习计划呢?能够高效复习的前提是写好复习提纲,那么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0.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1.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1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6.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7.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特点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现状及其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5.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6.我国的环境形势是什么?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7.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9.我国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10.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4.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在我国,民族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经济社会: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社会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民族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6.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怎样正确认识民族分裂活动?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

(3)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8.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2)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未来一个时期又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要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9.“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怎样才能继续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11.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2.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指的是什么?

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8、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1)从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0、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1、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五篇: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复习提纲

九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九年级一班)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自己对自己负责表现在哪些方面?P7

(1)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承担责任的意义?P9—

10、14

(1)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会不断的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就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承担责任与回报代价的关系:P14第8题

4、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P14第9题

5、不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P156、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奉献精神的感受)P16第11题

7、先进人物具有哪些优秀品质?P17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P21补充题

3、为什么要关爱集体?P21第3题

4、关爱集体的表现:(如何关爱集体)P21第4题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5、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体会、感悟、认识)P24第6题

6、参加公益活动的影响:P25

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慢慢地,你种下的花开遍大地,你会发现,有千万人在与你同行!

7、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P25

1为灾区同学捐款捐物○2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3义务植树 ○4去养老院慰问(5)○、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8、负责任的表现是什么?P27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当我们做错事时,勇担过错。○

9、自觉承担责任的内涵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P2810、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7—P29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当我们做错事时,勇担过错。

(3)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4)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1、我国国际地位(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32页1题

(1)、优势:(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2)、差距: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34页2题

3、成就问题:

(1)身边发生的变化有哪些?(举例)

1海河两岸的景观越来越漂亮。○2意式风情区吸引了无数的观光者。○

3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的建成使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

(2)我国成就的表现:(材料说明了什么?)39页中间一段

(3)取得原因:

根本原因:35页5题

主要原因: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民生问题:

(1)表现:

2上学难(幼儿园少满足不了适龄儿童入园)○3安1看病难(看病挂号取药需要等很长时间)○○

4环保问题(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短缺)全问题(校园安全)○

(2)解决方法:(根本措施)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2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4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5、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如何做?43页15题

6、台湾问题 :45页18、19题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证明了:44页第三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和发展。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47页1题

2、怎样实行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该坚持些什么?)49页2题

3、人口问题的特点 :7题

4、人口问题的影响:8题

5、人口问题的对策:实行计划生育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53页第一段

7、环境现状:54页第一段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8、环境问题对策:54页13题

9、资源现状 :55页14题

10、资源问题的对策: 16题

11、中学生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面能做的几件事:20题具体行动

1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17题

1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7题

1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8题

15、科技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我国科技现状优劣势:21题

17、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2题 教育对国家的作用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 教育对个人的作用:

实现宏伟目标的角度:22题第二点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23题

19、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0、国家怎样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请你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国画(山水画)、武术、京剧(昆曲)、敦煌的壁画、方块字(汉字)、故宫、春节等。

3、请你列举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

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泥人、天津传统曲艺(天津快板)、天津的风味小吃(十八街麻花)、天后宫、独乐寺等

4、中华文化的感受 :(影响)3题

5、中华美德 :69页第一段

二、民族精神:

6、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题

7、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9、民族精神的作用:71页

10、如何弘扬民族精神?8题

11、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72页中间一段选择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1、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行使权利的途径)P762、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P78—P79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3最后一段

4、如何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P83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或途径是什么?P856、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注意事项)P867、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P85

第七课关注经济生活

1、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P962、消费发生的新特点(变化):P98—P993、如何培养正确消费方法?(如何合理消费)P100—P1014、几种错误的消费方式:

浪费严重,不理性消费,盲目攀比,不环保消费,不注重精神消费。

5、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要学会节俭、合理消费?

补充的第十九题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1、生动活泼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哪些?

绘画展览、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歌大赛、红色之旅、参观纪念馆、(各种)志愿者活动。

2、开展“„„活动”的意义:P108 第十题

3、在参观、游览、观看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遵守规定,自觉维护秩序(2)不大声喧哗,讲文明礼貌

(3)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最高理想:P112共同理想P113: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P1132、为什么提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P1163、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P116第五题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P116第五题

5、请描绘一下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P1186、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 和谐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见书p50补充题

7、具体做法:P1198、不和谐的行为 P1199、“中国梦”是什么?见P113第二题加补充

10、如何实现“中国梦”?(国家)补充题

11、我们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应该做些什么?见p50 补充题

12、“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P2113、你的梦想是什么?(看P128的理想自己写)

14、要实现你的梦想你应该如何做?见P130—P13115、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P12016、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P120----12517、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25 第十三题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1、理想的含义P128 理想的作用:P128—P1292、实现理想的方法:P130—P1313、如何面对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的影响?)P1334、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P1345、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如何克服考试焦虑?)P135—P1366、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掌握一些方法和策略)P1397、树立正确的选择观念P1417、创新精神的意义P143(认识、理解、为什么培养创新精神?)

8、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P639、团队精神的作用:P14310、终身学习的意义 ; P144—P14511、终身学习要求我们如何做?P14612、21世纪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P142

下载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知识方法梳理一 编稿:彭艳审稿:谷红梅责编:周丽萍 一、《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 比国家权力机关大。1、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权机关包括权力、行政、......

    历史必修一政治复习提纲1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夏朝:时间、政治制度(选择题) 二、商朝: 时间、政治制度、特点(选择题) 三、西周:时间 (一)分封制 1、含义:2、目的:3、对象:4、内容5、 影响 (积极、局限) (......

    复习提纲一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什么叫商品?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如何认识金钱? 3什么是纸币?国家如何决定纸币的发行......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向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向往公平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如“露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会不会制造......

    政治复习提纲(会考)

    2012年3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政治学科) 一.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概念及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的......

    初二政治复习提纲

    初二政治复习提纲(欧阳日峰)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P5 答: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