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4 10:5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如“露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且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群婚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页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

峰。

﹡①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①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对战国家:罗马VS迦太基。﹡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秦朝、汉朝同期)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 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2页

一、日本: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中臣镰足)(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

﹡其他:①“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②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 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过程:①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②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③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④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⑤8世纪,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西欧的封建制度确立于9世纪(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注:但开始于476年)﹡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写照: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西欧土地制度以土地为纽带,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罗马教会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现:政治上——与王权勾结(丕平献土),很多国王接受基督教;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

有者;思想文化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学一统天下。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3页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廷帝国:395年~1453年)

﹡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基督教)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马拉松:菲迪皮茨)(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之一)

﹡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希波战争: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大秦)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

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4页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①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②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 ③腓尼基字母(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④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罗马)欧洲字母。

二、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

﹡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一、杰出的科学家

﹡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之神”

①品质: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二、文学与戏剧(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荷马史诗》: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②价值: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渔翁的故事》。

三、著名建筑

﹡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纪,用了180年建成,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石头的交响乐”)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5页 ﹡意义:文艺复兴摧毁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

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某些欧洲人想发财。

﹡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和——独裁——复辟——妥协)(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开始的标志: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1640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1645年6月)。﹡特点:曲折性,不彻底性。

﹡结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议会)

﹡查理二世复辟(1660年),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③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财政权),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军权);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立法权)。﹡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6页 ﹡任务:脱离英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建军(大陆会议):1775年5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有利的国际缓助,大陆军的顽强作战,华盛顿的英明指导。﹡和约: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果:建立了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联邦政府)。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及美国1787年宪法

﹡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

意义:①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②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

家 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的颁布(制宪会议):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1792年~1804年)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2年)。﹡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当时雅各宾派专政)。

﹡罗伯斯庇尔等人于1794年7月在政变(热月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彻底性,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7页 ﹡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对 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分析拿破仑成功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后期战争侵犯欧洲各国,掠夺各国人民,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开始:“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蒙号”(当时人称“汽船”)。﹡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厂、交通运输业。

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8页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

﹡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路线:【出程】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

【中程】非洲(换取或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

﹡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影响: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落后。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时间:1857年~1859年。

﹡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

③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④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起义军联合作战。﹡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9页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争)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

﹡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二、北方的胜利

﹡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

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0页 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④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

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

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

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

答: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

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

﹡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或:①内: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美国叩关(“黑船”事件,1853年)。)

﹡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1页 ﹡改革的作用: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电为核心)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石油);②新机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③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展(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06年,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奔驰”车)

②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使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飞机:①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②标志及时间: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③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

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2页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启蒙思想运动(时间:18世纪)﹡代表人物: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

﹡思想理论: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②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即“社会契约论”),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③孟德斯鸠: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3页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叙曲》。

五、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4页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上教学计划

2012——2013学上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来临了,我们如期升入了九年级,作为毕业班级九年级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时刻有中考意识,并且积极的去备战中考。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顺利实行,特制定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为了给下学期的中考复习留足足够的时间,本学期计划完成九年级上下两册的历史教学,教学任务较重。《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共23课,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共19课,内容包括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三、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末的考试的情况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审题不清、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得分较低。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材料分析题一个也没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初三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四、教学措施

1、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利用好电子备课,以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增强中考意识,细读中考说明,课程目标,进一步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搏。近几年中考突出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把握。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精选的材料,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扎实落实好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并且要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注重对优秀生的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小组内实行一对一帮扶计划,让优秀生感染后进生,进而帮助后进生快速的成长起来。

5、贯彻落实好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中“狠抓两个习惯养成”,在历史课中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始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同时注重拓宽历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书育人并重。

6、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度(见附表)

九年级历史组2012、08、26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上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齐家佐中学陈永亚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2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中考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开学初,我积极参加学校历史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感受知识的能力。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

二、上课——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也帮助其他老师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

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远古居民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基本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1)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3、山顶洞人: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1)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生产生活状况: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1、长江流域(南方)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七千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耕作,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的房子,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黑陶,过定居生活

2、黄河流域(北方)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3)生产生活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质耒耜开垦土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种植蔬菜,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过上了定居生活,制造彩陶(有刻画符号,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1)从事农业生产(2)过定居生活

(3)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第三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而成。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逐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建造宫室,制作衣服,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螺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4、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背诵卷(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

2、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A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长诗《神曲》,《神曲》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B达芬奇: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刻画人物心理入木三分。C 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5、影响: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由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大陆。

2、影响:①积极:打破了世界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建立做了经济上的准备。② 消极:带来殖民掠夺、扩张、侵略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权利法案》的内容: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确定国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①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②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四、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宣言》内容:①宣告北美独立,美国诞生。②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即天赋人权)。

3、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①对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对外;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革命的发展。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五、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的内容:天赋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自由平等,人们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①进步性: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局限性: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

六、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1、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政治家。

2、拿破仑: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跳过早期的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但在后期的战争中,侵犯了许多国家的主权,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颁布《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

3、《拿破仑法典》:

内容——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地位——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40年代。地点:英国。

2、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3、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八、三角贸易

1、路线及内容:欧洲(廉价工业品)——出程——非洲(黑人)——中程——美洲(金银、工业原料)——归程——欧洲。

2、后果: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的落后。

九、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

1、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开始——土兵起义;领导者——章西女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者: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玻利维亚这国家名是为纪念他的。

十、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影响: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3、美国内战的的意义:①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政治经济得到统一,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②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评价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解放了黑奴,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十一、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取消武士特权。——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行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作用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国家富有,最能体现这场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

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作用是增强军事力量,维护治安。

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作用是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①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一个近代强国。②消极(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没有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

十二、《共产党宣言》

1、时间:1848年。

2、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3、主要内容:(1)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意义:(1)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2)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28日,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十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2、新交通工具: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20世纪)

3、发明大王:美国的爱迪生,他的主要发明有: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4、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①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时代);②带动钢铁行业及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①开辟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②推动了钢铁和石油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带来噪音、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负面效应。

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夫妇。

2、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法国对德国,阵亡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

十五、启蒙运动

1、时间:18世纪;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性质: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

3、启蒙运动的作用:弘扬了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十六、伟大的科学家

1、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体系(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开创物理学的新时代,“近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

3、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背诵卷(世界现代史)

一、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的结束,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引发各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界面临新的变革与动荡。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五、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六、《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

3、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苏、美、英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3、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八、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体)

1、成立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

2、成立时间: 1)20世纪60年代 欧洲共同体

2)1993年 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相关政策:①各国将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③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

4、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③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九、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1、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进行经济扶持;②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③日本重视教育,实行贸易立国和科技立国政策。

2、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十、美苏冷战: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之对抗。随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

3、冷战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4、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5、两极格局: 1)北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也是全球化的趋势):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

组织相继建立;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③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①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以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②弊(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十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国家: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

3、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航空技术、电子计算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1945年底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渗透性加强。3)使用高科技的领域日益广泛。4)新的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3、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向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向往公平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

    九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二〇一八年二月廿二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历史......

    九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江华东田中学雷衡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九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范文合集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一) 一、公平的含义: 1、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2、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与义务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模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颜色改常......

    (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教案复习提纲 一. 化学基本概念 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 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有固定组成。有......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5篇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 责任的含义: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2、 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 责任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