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时间:2019-05-13 08: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第一篇: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邓庆永(广西区大化县第四中学)

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主要教学行为,简称主教行为。即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以目标和内容为定向的行为,即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容、采用问答的方法、设计教学卡片、组织安排发现的情景、指导学生的活动等多种形式。另一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态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简称助教行为。

这两种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关系相辅相成。尽管助教行为没有主教行为那样直接、有计划性,但却是任何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行为。

助教行为常用的有四种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积极的教师期望。

物理科目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比较高。而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教学过程就是课堂上的45分钟,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贯穿课前的兴趣、动机培养和激发,课堂过程中的知识传递甚至是知识的交换,课后利用相关的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强化。

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的动机不是说只需要引导或帮助他们找一次就可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那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寻找这个他们需要的、并且合适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的动机对于学习的开始和持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每个人学习的动机不一样,自己就可以找到促进自己学习的动机。因此,要想学生能很好的学习物理科目,一定要引导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学习的动机。

我曾听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也是让学生拥有并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机叫物理学习动机,物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内部动因。

物理学习动机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从自发性和目的性两个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直接性动机是指由学生本人自行产生的动机。学习活动的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目的,它是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部分。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种动机来自于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身。其中的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学生从外界得到的信息与已经形成的认识结构和期望之间形成不一致、分歧和矛盾,则会由此产生疑问、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发展为弄清楚这种差异的渴望,于是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如学生在开始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前,由于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的事实,因此也就自然认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但当教师向学生演示猛的用力推动桌子,撤除推力以后桌子仍然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停下来的现象,并进而追问学生撤除推力以后没有力作用在桌子上的时候桌子为什么还要运动的时候,前面所说的那种差异和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即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和好奇心,并进而在内心产生了解决这种差异的动机。

另一种间接性动机则是指由学生本人以外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外部因素所提出的动机。它来源于学习目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影响等。它形成比较缓慢,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在高尚的间接动机作用下,学生会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物理课上物理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而献身于宗教火刑的事迹,进而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惧苦难、并立志为科学做出贡献的时候,学生深受感动,因而在内心产生了立志为科学而献身的动机。这种动机并不是起发于学生自身,而是在教师要求这一外界因素下产生的,因而是间接的。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更认可科学探究教学。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探究教学这个优点来进行课堂交流,效果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有效得多。比如: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

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

三、如何进行课堂强化技术

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表情能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其教学内容。例如,富有动作表情地描绘老渔夫叉鱼的情形,转而探讨物理课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比呆板的讲述要有效果得多。

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交流,把学生害怕的物理课变得充满情趣。如:引进音乐——在讲参照物时,一位教师给全班同学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学生思绪随着歌声进入意境,情绪愉悦而兴奋。歌毕,老师问:“山能走吗?”学生感到新奇而迷惑,转入思索。老师由此引入课题,学生兴致盎然。戏剧表演——讲惯性时,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汽车起动时、匀速前进时、刹车时车上的人如何运动。大家讲评,表演得对不对,原因何在,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惯性。科学游戏——讲完光的反射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参加“看脑后字”的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脑后贴一个字,手拿两块小平面镜,看谁先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脑后是什么字,马上把光路图画在黑板上,画正确的得分。游戏中,小组代表特别着急,组内同学也为他着急,全班情绪高涨,十分有趣。这些游戏式的教学活动,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感情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同时又使他们在欢笑中获得物理知识。其他如开展讨论、发现法教学、趣味物理实验等都能使情感的作用得到发挥。

四、如何进行积极的教师期望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绪,使学生的兴趣与情绪逐渐转化为学习动机,并会从爱戴老师转化为热爱学习;才能使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而产生正价值效应,产生教育的高效率。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学好物理。

(作者电话:***;信箱:happy2227700@tom.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5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在会议实施过程中禁忌事项

首先,要创建一个工作进度表,这是提高效率、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工作表的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邀请的贵宾及确认其成行;

2.舞台设计、场地搭建、灯光音响布置的完成;

3.文书工作、会议资料的准备;

4.房间分配表;

5.用餐(餐标、菜单、主桌、台卡);

6.交通安排;

7.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及联络方式;

8.支付各项定金的时间表;

9.表演者的邀请及确认;

10.礼品、胸花、指示牌、胸卡;

11.会务照片及录像资料的制作和赠送。

在检查准备工作的时候,关键点是:围绕年会的目的、重要人物、核心议题的关联活动是否够丰富、够突出。在客户年会上让赞助商抢了风头就得不偿失了。在结算环节,关键是在活动进行过程当中,要事先指定专人在酒店的每个消费场所签单确认。比如自助餐的用餐人数、用车的时间及里程、洗衣及长途电话费、上网费、酒水、大堂吧消费、迷你吧消费、会议茶歇的人数等等。一般而言,酒店的各项预定都有保证人数的要求,在预计人数的5-10%以内,酒店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总结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此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会务代理的服务评价、不足和建议。

会议接待流程

一.会前:

1.与我社洽谈

2.提供会议所需要的机票、车票、住宿酒店、会议场所、交通等信息。并制定完备的会

议预案书给会议方

3.确定方案,签订合同,预付定金。

二.会中

1.会议接待:专人负责机场,车站的礼仪、接站、攻关等服务。提前在酒店、会议室摆

放好欢迎调幅、欢迎牌、签到台、指示牌等。

2.会前准备:准备好会议所需要的会议资料,会议用品,会议演讲稿等会议相关物品。

3.会议场所:专人到会议室检查会议室条幅、灯光、音响、茶饮等。

4.会议住宿:房间楼层及房间号确认,询问是否有特殊要求。

5.会议餐饮:用餐时间、用餐标准及特殊客人(回民)的确认。

6.会议旅游:旅游线路行程、用车、导游是否增加景点等确认。

7.会议娱乐:娱乐消费形式、消费标准、娱乐地点的确认。

8.会议服务:会议代表合影留念、为代表提供文秘服务及相关服务。

三.会后

1.结帐:提供会议过程中的详细费用发生明细及说明,专人与客户进行核对并结帐。

第三篇: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为此,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对于个别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探究其过程,推出结论,以辨正误。这样做,一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让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三能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第四篇: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物理

摘 要: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关键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恰当的问题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课堂方向,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设计 突破点 情景创设 实验

引 言: 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而教师很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的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的接受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一定意义上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面对物理教学的改革,面对新要求新目标的的教学,物理老师怎么才能更好的与时俱进,改善物理教学?本人就物理教学设计中,关于问题设计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引入的问题设计

新课引入是新的一节课的开始,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铺垫,创设新的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要通过教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积极地思考,主动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育脱离物理情境与物理现象,思维和感知脱离的倾向。出现了物理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定量与定性分离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物理情境与物理现象的展示,有些教师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在这个阶段,物理问题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初中

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实验引入,问题的设计要力求“新奇、有趣”。教师在此期间可做适当的引导,但不能帮学生设计。教师要要求他们必须在设计好实验以后才可以动手。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尽可能地渗透竞争因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比如,在探究电磁感应条件教学中,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用“磁通量变化”来概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因此在现象与结论之间要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来构建一个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并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在这里可这样设计:

问题1:是否线框和磁场有相对运动就有感应电流?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架设支架1:教师演示让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观察现象。让学生发现相对运动不是本质,进而会结合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强度B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问题2:磁感强度B不变条件下,会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架设支架2:教师演示:软线圈放入匀强磁场中,改变线圈面积S,观察现象。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有效问题得到了探索性解决,由此调动了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去钻研,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和学生对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心理,精心筛选和设计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并在演示过程中激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象思维和实

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的制约,许多物理现象不便或无法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经过图形动画文字、声音等处理,以一种逼真模拟的方式,将静态变动态,将微观或宏观庞大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实现新一层次知识的自我建构。这些情境以其特有的声、光、图片、动画等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延伸视觉范围,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维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如,我们在讲到非宏观庞大的天体运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有一个日、月食如何形成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多媒体课件或影片展现整个日、月食形成的运动过程,使学生能生动形象的感知这一过程,让他们仿佛处于浩瀚的宇宙中观察这一现象。

(三)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情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物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起学生回忆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我们就可利用这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认真地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其中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如何消除其不良影响;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有益的,如何合理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经历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份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合作攻关哪些研究课题,从事哪些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如我们讲《惯性》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人们会后倾或前倾的现象,提问学生?或者在百米赛跑时问为什么同学们不能马上停下来等等。通过这些同学们亲身经历的现象,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探索结果。

(四)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创设情境。

对于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实验,教师应该在实验之前讲授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于部分学生(抽象有序思维者),他们会因此有更大的积极性。而另有部分学生(抽象随机思维者)更加注重调节人机关,他们是一个团体关系融洽的保证。教师应该把他们分散到各个小组。这时,学生的兴趣除了操作兴趣以外,还有间接兴趣,学生会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如,设计的以下情境。阿基米德定律: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先讲阿基米德测出皇冠中是否含有银的故事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发给学生果冻和黄豆,分别来代替大象和石头,用盒盖来代替小船,在让学生重新做这个实验。

(五)通过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巧设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手段!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设题,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题,才能真正弄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例如:在讲授《功》时,我通过实验首先设置如下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先用手指分别将放在桌面上的一个火柴盒和一个1 千克的祛码推动,同样的距离,感觉是否相同?再将1 千克的祛码分别推动1 厘米与推动1 米,感觉是否相同?然后展开问题研讨:你由看到的情景(或体验的情境)想到了什么?手指的感觉相同吗?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可以发现包含在物理过程中的两个独立的要素-力和距离,从而认识到为什么要引入“功”这一新的物理概念。通过情境引入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使学生从熟悉或感兴趣的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主要途径。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的体现,由于采用“情”“境”交融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在具有物理内涵的情境体验中,得到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得现代课堂教学富有“活力”和“灵性”,情境教学必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

新课教学是一节课的主体,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的探索。新授课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关键和难点。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突破。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按时序分述如下: 1.切入新知的突破点时问题的设计

课程教学过程开始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例如我在讲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时,所设计的情景和问题:

[问题情景]水平面上有一固定光滑斜面,斜面高为h,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试求物块m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下滑至底端B时的速度为多大?(要求用三种方法分析)

分析:这里我要求用三种不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并回顾分析力学问题的两大角度,整理出两个方案:方案一:牛顿运动定律角度分析;方案二:能量角度理解,回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最后总结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再如:我在讲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时在原有的情景基础上的变式:

变式训练1:如果斜面粗糙,已知其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m从斜面顶端A滑到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在进行变式训练1时先让学生讨论思考分析,然后让学生投影展示其解题思路和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个变式可以用运动学公式或用动能定理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

变式训练2:如果斜面为1/4圆周曲面,曲面光滑,其高度为R,求物块m从曲面顶端A滑到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变式训练2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运动学公式解题的局限性,突出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变式训练3:如果1/

4圆周曲面光滑,曲面高为h,水平面粗糙,已知水平面的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 ? 变式训练3的目的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突出用动能定理在解决多过程问题过程中所具有的优越性。

一个普通的问题,经过情景的变化,可以引申出一系列问题,可以把许多重要知识包容进去,这就是富有教师个性特征

2.新授重要知识点时问题的设计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突破。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构建者。通过挖掘教材,设计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宽学生的心智品质。

3.关键点、难点的问题设计

这时的问题设计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

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2.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思维现状。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例如:学习了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学生会利用公式 进行匀强电场的有关分析和计算。这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c为同一条电场线上等距离的三点,电势差 与 相比哪个较大?理解场强越大,沿场强方向上相同距离的两点间电势差越大,的意义就扩展到了非匀强电场。

学习中,有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不完整的“推理”和外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学习“人造卫星”时,学生知道了轨道半径越大,卫星运行速率越小。这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轨道半径大的卫星,运行速率小,所以,发射轨道半径大的卫星更容易。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 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电磁感应中能量的转化》中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非均匀磁场中的为什么线圈的摆动会很快减弱?通过以前的知识同学们会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负功,机械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减少,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设置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化的呢?通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层层设计和师生间互动的问题讨论,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的的训练。

4. 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较强的启发性。

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从而达到例、疑、理的有机统一。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问题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展现答案的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只是为了得到结论,而是要宽泛地展现教学探究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

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抓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理解,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讲解后的小结,而学生更是不知如何主动去总结,这就需有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自己学到的东西,使之结构化的方法。通过实践感觉问题训练单是一种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科学习的实际出发编制一份问题的训练单,发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按着问题的训练单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过程的自我监控。如“楞次定律”教学,出示如下所示的“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我对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有何感受?

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们对照问题训练单认真地反思,教师发现学生准备差不多时,要求学生向身边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促进提高。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

四、总结

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统一。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全慧.培养创造性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2009(2)

[2]方贻强.浅谈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与主体性原则 2008 5(12)[3]程春清.优化物理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9(12)[4]段淑花.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心理 2009(8)[5]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ZOO9年第4卷第11期(下)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浅谈新课标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夏方才

内容摘要: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方面矛盾: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教学实施过程 矛盾

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新课标的理念一经推出,广受教师认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但令我们教师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受教案和教学习惯的束缚,会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错失“动态生成”的良机,不能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标自由度比较大的空间里,如何充分的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启蒙,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空间自由度大,教师创造性实施余地多,对我们的教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知识,关注教学进度,片面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未来生活着想,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因此,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

二、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

课程设计思路中对选修课学习的兴趣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同时开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在新课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显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达到了教学预期的目的,可又没到下课时间,也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教材课时内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然,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教师只有通过增强自身整体素质、提高自身整体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实施所带来的这种要求。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

新课标中,教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我们地理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然而,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我们这门兼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地理学科而言,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使新课标实施的真正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如地理必修模块中的一些内容是以前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如人口与城市中的人口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而以前的必修内容又成了现在的选修模块中的其中一部分(如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在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上会发生偏差,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的失衡,重难点分析与处理、能力要求等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发生“冲突”。这种新教材编排体例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显示出教师对编者的意图理解不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大胆地、创造性的实施着新课标教学,同时,也要正视实践中教师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教师加强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要注意与教学的实际落实相协调。

五、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

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课上只“啃死”一种方法而言,新课标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之先进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后一类学生来讲,可否引导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呢?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的辅导呢?我们认为,大面积、大规模的加班加点补课是绝对违背素质教育本意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也是毫无必要的,但个别的辅导应该大力提倡,这也是个别化教育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必然。要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好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对新课标教学的实施将十分重要。

六、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课改实施给学校教育教学将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领悟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树立了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灵魂的教育目标观,以“主体自觉、生动活泼”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以“参与创造、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师生地位观,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倡导此基本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更客观、更合理与公平。但也不可否认,我还是心存疑虑: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确实发展得会更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像老教材老教法那么考,势必穿新鞋走老路。如果不考试或者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考生学习成绩没有高下之分,家长怎么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应该承认,新课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学生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是课程改革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虽然拥有最大发言权的是我们教师和学生自身。目前,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理念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这一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也是我在教学过程存在的困惑之一。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标实施中不可避

免的,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又朝着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要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不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2]余文森、吴则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3]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5]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下载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在实施“两基”过程中所做工作汇报

    咪哩乡小学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 我校在县教育局领导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 李志岐 (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 摘 要:初中教育是学生重要的教育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承的桥梁。学生在经......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摘 要: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标。本文在论述了分层教学涵义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提出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1. 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

    物理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探究式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实施心得体会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容目标教学,浓度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

    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对科学探究的浅浅认识 临猗中学 沈碧荣 《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

    家长助教实施经验文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 《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