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论文:例谈农村中小学“学困生”常见类型的转化
“学困生”常见类型的转化
中腰小学 李兴华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困生”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转化“学困生”工作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将笔者在农村中小学见到的各种“学困生”现象进行分类,并将转化技巧进行展示,以期抛砖引玉。
一、贫穷落后型
在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最为普遍,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信心、失去积极性的“学困生”大有人在。这样的群体占全体学生的绝大多数。改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形成原因】学生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因物质生活贫乏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重大打击。
【转化技巧】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学习进步。
【转化范例】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中学生每学期人均补贴375元,小学生每学期人均补贴250元,总补贴率约为70%~100%。这些措施对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自由留守型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①父母亲进城打工,留下儿童由爷爷奶奶管理,或者根本无人管理。②父母离婚,双方都不管理,学生成了“弃儿”。③父母都忙,没有时间管理孩子。
【转化技巧】关爱学生,吸引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转化范例】陈少军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必要的教育。他上学后整天无心学习,一心想着网吧。我用周末时间到他家家访,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家访后不到一年时间,他变得懂事多了,早上离家时不忘向爷爷奶奶道别,叫他们保重身体;放学回家不忘向爷爷奶奶问好,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爷爷非常感动。
三、团伙影响型 这类“学困生”往往有一些不爱学习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玩。这样的小团体往往喜欢和教师作对,是班级中的老大难问题。
【形成原因】①内心孤独,寻找心灵的寄托。②班级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
【转化技巧】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团体要比转化单个的“学困生”困难得多。对于教师而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学困生”团体内的每位同学进行交流,找到一个比较好转化的个体,先行转化,然后逐步瓦解“学困生”团体,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团体的时候要十分重视这个团体里的核心同学,也就掌握了整个“学困生”团体。
【转化范例】几年前,我接了一个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反感的学生,这个学生不仅迟到、旷课、抽烟、赌博、爬围墙什么都干,而且还敢打骂老师和同学,谁见了谁心烦。有一次,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我救助过他,他痊愈后心怀感激,主动协助我管理班级,我也任命他当了班长。后来,这个差班在他的带领下,硬是变成了先进班级。
四、偶然偷盗型
偷盗不是与生俱来的事情。面对“学困生”中的偷盗现象,班主任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千万不要给学生留下“后遗症”。
【形成原因】①生活贫困,名节不保。②见财起意,顺手牵羊。③心有不爽,干扰破坏。
【转化技巧】秘密破案,保护隐私。破案后,利用“学困生”害怕暴露隐私的特点,促使“学困生”向“优秀生”转化。
【转化范例】几年前,学生小莫偷拿家里的20元钱被父亲痛打了一顿,此后他仍是接二连三地偷家里的钱。小莫的父亲要我管管他。我通过了解得知,小莫的父亲从来不给他零用钱,小莫偷钱也只是零用并无大碍。于是,我在小莫的周围布了“眼线”,让他们随时向我提供“最新情况”。有一天,小莫的朋友告诉我,小莫用从家里偷来的钱帮助了一个患病的同学,不仅及时地送同学到医院看病,而且还帮同学垫支了15元药费。我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进行家访。我建议小莫的父亲给小莫50元自由支配,并表扬小莫的“先进事迹”。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小莫偷钱的传闻了。
五、心理困扰型
这类“学困生”存在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即过去成绩还是比较好的,但忽然在某个时段成绩急剧下降。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多愁善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呆等现象。
【形成原因】①独特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
13、14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这个时候,学生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异性的好感开始萌芽。②影视作品或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小学生接触到的许多影视作品和社会信息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生又缺乏必要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难免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而整天想入非非,进而影响学习。③被动受影响。目前中小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就难免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扰。
【转化技巧】这类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就自然容易得到提高。为了防患于未然,学校应该尽力净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尽量让学生不接触不良信息,并对学生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班主任和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跟这些学生谈心,一起来面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并及时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
【转化范例】面对中小学生因“早恋”而影响学习的事情,班主任切莫操之过急,更不能将他们一甩了之。相反地,还要鼓励他们继续交往,只要他们承诺“把相爱的话儿藏在心里”就行,然后再逐个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六、打架斗殴型
经常打架的学生可分为主动打架和被动打架两种:主动打架的学生情节恶劣,具有伤害和破坏性;被动打架的学生手段隐蔽,具有不记后果、伤人性命的特点。
【形成原因】①父母离弃,内心痛苦;②受人欺负,伺机报复;③内心空虚,引人注意;④拉帮结派,哥们意气。
【转化技巧】处理打架现象不能硬性处理,处罚或者开除任何一方都无异于火上浇油,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能够改好,要大胆地给学生一个知错能改的机会。
【转化范例】有一年,某男生在外地用刀伤人后被迫转校,家长问遍了我校同年级所有的班主任都没人接收。我让他“降级”进入我的班级后,这名学生很争气,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七、突发事件型 这类“学困生”存在一个明显的成绩转折点。但与心理困扰型“学
困生”不同的是,这类学生的成绩转折点往往伴随着明显的转折事件。比如一场突然的疾病、一次转学等,导致学生落下许多课程,从而成绩出现明显下滑。这类学生非常刻苦地去补习落下的功课,可是又必须同时学习新的课程,于是学习中难免应接不暇,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形成原因】这类“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突发事件造成了他们落下一些课程,可是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习,从而日积月累出现了成绩不良。
【转化技巧】对待这些学生,教师必须在节假日帮助他们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如果这些学生落下的课程太多,一时无法补上的话,建议对这些学生作休学处理,否则长期的成绩不良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转化范例】某夫妻知道孩子的成绩在本镇中学“拔尖”之后,他们便把孩子转到了县城中学。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城后成绩并不优秀,没能编入实验班,而是编入了平行班;又因为他们的孩子寄宿在亲戚家里无人管束,还养成了“上网”的习惯,所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令他们大失所望。后来他们又把孩子转回本镇中学,但是孩子落下的很多课程已经无法补上了,所以老师不得不动员他们把孩子作休学处理,后来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孩子又如愿以偿地考取了重点中学。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充满爱心,应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学困生”常见类型的转化
中腰小学 李兴华
2011年12月16日
第二篇:农村论文:例谈农村中小学“学困生”常见类型的转化
农村论文:例谈农村中小学“学困生”常见类型的转化 摘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学困生”承受打击的能力差,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教育不当还会产生对立情绪。一旦他们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学困生”便成了废品。因此,帮助和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转化;例证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困生”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转化“学困生”工作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将笔者在农村中小学见到的各种“学困生”现象进行分类,并将转化技巧进行展示,以期抛砖引玉。
一、贫穷落后型
在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最为普遍,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信心、失去积极性的“学困生”大有人在。这样的群体占全体学生的绝大多数。改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形成原因】学生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因物质生活贫乏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重大打击。
【转化技巧】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学习进步。【转化范例】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中学生每学期人均补贴375元,小学生每学期人均补贴250元,总补贴率约为70%~100%。这些措施对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自由留守型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①父母亲进城打工,留下儿童由爷爷奶奶管理,或者根本无人管理。②父母离婚,双方都不管理,学生成了“弃儿”。③父母都忙,没有时间管理孩子。
【转化技巧】关爱学生,吸引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转化范例】陈少军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必要的教育。他上学后整天无心学习,一心想着网吧。我用周末时间到他家家访,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家访后不到一年时间,他变得懂事多了,早上离家时不忘向爷爷奶奶道别,叫他们保重身体;放学回家
不忘向爷爷奶奶问好,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爷爷非常感动。
三、团伙影响型
这类“学困生”往往有一些不爱学习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玩。这样的小团体往往喜欢和教师作对,是班级中的老大难问题。
【形成原因】①内心孤独,寻找心灵的寄托。②班级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
【转化技巧】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团体要比转化单个的“学困生”困难得多。对于教师而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学困生”团体内的每位同学进行交流,找到一个比较好转化的个体,先行转化,然后逐步瓦解“学困生”团体,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团体的时候要十分重视这个团体里的核心同学,也就掌握了整个“学困生”团体。
【转化范例】几年前,我接了一个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反感的学生,这个学生不仅迟到、旷课、抽烟、赌博、爬围墙什么都干,而且还敢打骂老师和同学,谁见了谁心烦。有一次,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我救助过他,他痊愈后心怀感激,主动协助我管理班级,我也任命他当了班长。后来,这个差班在他的带领下,硬是变成了先进班级。
四、偶然偷盗型
偷盗不是与生俱来的事情。面对“学困生”中的偷盗现
象,班主任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千万不要给学生留下“后遗症”。
【形成原因】①生活贫困,名节不保。②见财起意,顺手牵羊。③心有不爽,干扰破坏。
【转化技巧】秘密破案,保护隐私。破案后,利用“学困生”害怕暴露隐私的特点,促使“学困生”向“优秀生”转化。
【转化范例】几年前,学生小莫偷拿家里的20元钱被父亲痛打了一顿,此后他仍是接二连三地偷家里的钱。小莫的父亲要我管管他。我通过了解得知,小莫的父亲从来不给他零用钱,小莫偷钱也只是零用并无大碍。于是,我在小莫的周围布了“眼线”,让他们随时向我提供“最新情况”。有一天,小莫的朋友告诉我,小莫用从家里偷来的钱帮助了一个患病的同学,不仅及时地送同学到医院看病,而且还帮同学垫支了15元药费。我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进行家访。我建议小莫的父亲给小莫50元自由支配,并表扬小莫的“先进事迹”。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小莫偷钱的传闻了。
五、心理困扰型
这类“学困生”存在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即过去成绩还是比较好的,但忽然在某个时段成绩急剧下降。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多愁善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呆等现
象。
【形成原因】①独特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
13、14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这个时候,学生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异性的好感开始萌芽。②影视作品或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小学生接触到的许多影视作品和社会信息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生又缺乏必要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难免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而整天想入非非,进而影响学习。③被动受影响。目前中小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就难免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扰。
【转化技巧】这类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就自然容易得到提高。为了防患于未然,学校应该尽力净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尽量让学生不接触不良信息,并对学生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班主任和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跟这些学生谈心,一起来面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并及时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
【转化范例】面对中小学生因“早恋”而影响学习的事情,班主任切莫操之过急,更不能将他们一甩了之。相反地,还要鼓励他们继续交往,只要他们承诺“把相爱的话儿藏在心里”就行,然后再逐个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六、打架斗殴型
经常打架的学生可分为主动打架和被动打架两种:主动打架的学生情节恶劣,具有伤害和破坏性;被动打架的学生手段隐蔽,具有不记后果、伤人性命的特点。
【形成原因】①父母离弃,内心痛苦;②受人欺负,伺机报复;③内心空虚,引人注意;④拉帮结派,哥们意气。
【转化技巧】处理打架现象不能硬性处理,处罚或者开除任何一方都无异于火上浇油,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能够改好,要大胆地给学生一个知错能改的机会。
【转化范例】有一年,某男生在外地用刀伤人后被迫转校,家长问遍了我校同年级所有的班主任都没人接收。我让他“降级”进入我的班级后,这名学生很争气,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七、突发事件型
这类“学困生”存在一个明显的成绩转折点。但与心理困扰型“学困生”不同的是,这类学生的成绩转折点往往伴随着明显的转折事件。比如一场突然的疾病、一次转学等,导致学生落下许多课程,从而成绩出现明显下滑。这类学生非常刻苦地去补习落下的功课,可是又必须同时学习新的课程,于是学习中难免应接不暇,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形成原因】这类“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突发事件造成了他们落下一些课程,可是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而这
些课程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习,从而日积月累出现了成绩不良。
【转化技巧】对待这些学生,教师必须在节假日帮助他们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如果这些学生落下的课程太多,一时无法补上的话,建议对这些学生作休学处理,否则长期的成绩不良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转化范例】某夫妻知道孩子的成绩在本镇中学“拔尖”之后,他们便把孩子转到了县城中学。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城后成绩并不优秀,没能编入实验班,而是编入了平行班;又因为他们的孩子寄宿在亲戚家里无人管束,还养成了“上网”的习惯,所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令他们大失所望。后来他们又把孩子转回本镇中学,但是孩子落下的很多课程已经无法补上了,所以老师不得不动员他们把孩子作休学处理,后来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孩子又如愿以偿地考取了重点中学。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充满爱心,应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
有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三篇:论文: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正阳县汝南埠镇岳城中心校
何战邦
[摘要]在日常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广大一线农村数学教师所面临的课题。我们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我学区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主要研究了班级教育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数学 学困生 转化 [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小学学生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对于我们农村偏远地区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需要的矛盾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就更为重要。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还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了研究《农村中小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在教学中的探讨研究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寻找适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的一些有效转化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简析
1.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农村有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有很多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造就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家庭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了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差生”。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退**、打工潮的撞击,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学困生学习缺少独自面对困难的自信,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单独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彻底丧失学习的信心,然后就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的心理,继而放弃,最后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3.学困生不会学习或者不学习,整天应付教师家长,学习的知识过于零散,而且无序。学困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并运用好,从而无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样就造成他们对于数学知识前后联系不上,跟不上新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学习分化,就会导致学困生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
4.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新知识,而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对于学困生,由于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让他们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各有特点,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就是他们大部分有想学好的愿望,只是由于学习没有或者方法数学基础没有打牢,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数学素养欠缺,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帮助和督促,使学习障碍积重难返,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二.农村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的策略
1.从解决情感问题入手,关爱学困生,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机会,鼓励学困生及时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跟上学习进度,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对于大部分农村数学学困生而言,只有从实际行动中关爱他们,才能打消他们害怕学习数学的心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才有可能去学习数学,这叫他们有了想学的意识,从而成为学习数学的可能。2.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我决定采取课上为主:为学困生创造听懂课的机会。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学困生因知识缺漏较多或智力发展较慢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又听不懂课,进而出现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的内容时,都要特别提醒他们把手中的事放下来,坐端正集中注意听讲,排除能够引起注意分散的一切无意干扰,促进形成有意注意。教学中凡是重点、难点内容,都要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并让学困生复述所讲内容或回答简单问题,检查他们是否已初步掌握所教知识,及时了解学困生应注意什么,适时辅导。尽量争取使学困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当然,有些问题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就在课后及时补救。为学困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对学困生也是同样的。因此,课堂提问后,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思考,然后再指名回答。尽量做到对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展示技能。这样,一方面使学困生注意听讲,另一方面使学困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要做到“四个注意”:注意避免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顺利,而只提问好学生或越俎代庖;注意尽量将练习安排在课内进行,以便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学困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注意对学困生辅导,要以启发、再启发为主,不要急于让学困生在机械的模仿中得出正确答案;注意对学有所得的学困生,要不断给与鼓励、表扬,对收获较少的学困生,要不急躁、不单纯批评,而要耐心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予以解决。课下为辅,教学中抓紧一点,辅导时关注一点,批改作业照顾一点的策略,并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新建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针对害怕学数学的同学,上课好走神,做练习不认真,好做小动作的毛病,我把他放在前面坐,提问、板演时多叫他,巡视时停下来辅导一下,批改作业时多照顾一点,精批细改,还安排好的同桌及时帮助他们。
针对在数学学习中常出现错误,反应慢,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等现象。我劝自己耐心点,并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使工作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更有效果。
提高一个学困生的思维能力,并非容易。我采取“扶着走”的方法,在对个别辅导中,让他讲出她哪里不明白?哪里不会?然后择典型题例进行分析引导,慢慢从扶着走到尝试自己走;在练习中以“变通、反向、发散”和较灵活的题目,破坏他的思维定式,打开他们的视野。3.课后我还确定分层目标,进行分层测试,再进行分层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练习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分层作业,精选适合各层次学习的练习,做到作业布置“少而精”,确保作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让各层次组长加强督查,经常和任课教师交流,反馈这部分学生的信息,采取激励制,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氛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多多给予学困生的鼓励和表扬,并发动优等生帮助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和进步。
4.针对数学学困生训练中用到的一些方法。
(1).多背诵多记忆,对数学学科标准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加强记忆,只有记忆必要的知识点才可能去理解。比如小学时让他背诵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理进行口算,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初中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必须记忆,从而为以后数学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对比练习等。练习题目要求具有典型性。
(3).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真正明确算理。在教学时尽量引导学困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观察主动的去探索,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才更深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5.重视错题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在平时辅导时,我感觉到学生初次出现错误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同学们经常犯同一个错误,不及时纠正,以后再纠正就非常困难。所以,我每天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等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常见而又典型的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至于那些形近易错的试题,就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6.培养良好习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我经常提醒学生要认真抄题、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以后问题值得商量:
1、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转化学困生创造有利条件。
2、转化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往往有一些学生在尝到初次的学习成功喜悦之后,更大的进步并没有随之而来。而是仍像以往一样深陷“学习怠惰”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因此,我认为这项研究并不是一时或一学期的课题,而应该作为一名教师长期的课题来进行研究。3.在帮助学困生的教学实践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学校的配合。
学困生的形成有错综复杂的原因,而帮助他们转变学困生的局面更是一项艰巨漫长的任务,但只要分清原因,措施到位,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被转化的,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转化学困生的道路长、任务重,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没别无先择。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学困生爱数学。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探索
《农村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校、家长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国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对其成因及转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面临若干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在允许学习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择校就学的情况下,像我们这样的一般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其能力、智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教师队伍流动大、匹配不合理,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不均衡,生源的竞争学生择校等,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有较高的升学率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和引起社会的较大轰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还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里已逐渐形成定势,特别是只注重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也是家长们为孩子择校的标准。在教育的社会评价中有
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反思,有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走老路,这不仅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不符合培养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偏轨了轨道。更可能教育的持续发展。
鉴于此种情况,我校率先开始探索实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教师忽视了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然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培养中生优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培养高一级人才与培养当地经济建设合格人才与提高他们的素质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转化“学困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
一般说来,农村中小学的“学困生”,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分布面越广。这批学生无论是在思想、纪律方面,还是在心理、学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的教育现象。这种现象已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开始局部范围内实施转化典型的“学困生”的工作。例如我校“双包双扶”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说,“学困生”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一、“了解学困生”是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第一步
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等生。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界的资深教师都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案,成为教育界始终在探索课题。
多数教育者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在规定的学习时限未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从定义上我们必须清楚:教育界所公认的学困生他们首先是智力、身体正常,也就是要我们教师认识到这部分孩子并非先天的智力、身体障碍造成他们的学习困难,即是要我们明白他们具备可塑性。那么,要想重塑它们,把他们转变成一个合格的学生,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这些学困生“为什么学习困难”有一个准确而合理的归因,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以便我们在后继的转化工作中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归因制定不同的转化方案,因此,不难发现:了解学困生是我们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第一步。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都说明了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形成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无动力,学无方法。大部分学困生理想不稳定,对学习的目的性不确定,把学习看成一种家长赋予的任务,每天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僵硬。
2.自侍力差。他们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容易受到一些新奇事物的诱惑,有时陷入很深甚至难以自拔。大部分学困生陷入早恋;有的热衷于流行因素,体现在:穿着时髦,打扮成人化,追星,花大量的钱买流行的CD和专集,看不适合他们看的杂志;有的迷陷于网络交友、聊天、游戏,严重者成瘾。
3.粗心大意,作业错误率较高,做事拖拉。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经常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很少能够投入到真正的学习中,有的虽然似乎总在听课但思路跟不上老师,在作业和考试中粗心大意,错误率高,并且经常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做事拖拉。
4.性格内向、偏激,不善与同学沟通。他们有的不愿和别人交流,朋友圈子很小,在学习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有的学生性格偏激,做事鲁莽,常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装腔作势、爱撒谎,在错误面前百般抵赖、懒惰好动等。
(二)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分数定好坏,已成为一种社会想象,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学校办学方向偏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等,由于师资编制紧缺,专业不对口,教师专业化素养不足,教师对一开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能及时帮教,导致他们基础太差,学习无兴趣。再加上“留级制”的取缔,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落后。由于教育方法失当、部分老师的不负责任、对学生漠视甚至粗暴等行为也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1.教师忽视对学困生这一群体的学习指导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只专注班里的学优生,忽视了学困生这个潜力很大的群体,有的教师认为做学困生的工作既耗时又费力,并且很难在短时间见效,所以都不愿意做这个棘手的工作,孰不知这样的工作既能锻炼我们自己的专业素质又能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并且如果能把办理学困生这个群体的工作做好,那么整个班级的水平将提高不只是一点点!当然这个工作要想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是学校的整体、各个部门同时协作。
2.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方式忽视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个体差异。学习困难的学生总是得不到适合他们水平的教育指导,多数情况下他们成了太阳照不到花儿。本来只需给他们“一把肥”就够它们吸收好久了,而我们的教师却把他们和一般的苗儿同等对待,给它们施加“剂量大的肥”,致使他们不但吸收不了这么“剂量大的肥”,往往被这种“剂量大的肥”烧昏,甚至烧死。学习效率低下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我们的老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特别是对这部分学生更应该给予特殊照顾。
3、消极情绪体验过多,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是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学困生自知学习困难,在学生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后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即便偶然取得了好的成绩或圆满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很难及时地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正反馈)。长此以往让他们对努力失去兴趣,渐渐丢失自信心,不求上进。
4、课外教育活动贫乏,忽视学生个性方面的发展,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原因。(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学生考分低或有些地方不满意时,轻则恶语中伤,重则拳脚相加,身体与心灵的创伤极易使学生自信心丧失,甚至自暴自弃;由于家庭的教育和监管能力差或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偏差,致使孩子走向自我中心的误区,高傲自大,虚荣心强;还有的家庭人际关系恶劣,或是破碎的家庭,或是再婚重组家庭,留守儿童等,孩子没有温暖,没有爱,使他们思想消沉,无心学习,性情孤僻,行为散漫。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文化也对他们进行着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消极作用。社会上流行的不良的金钱观,享乐观,网络媒体的不良观念和信息等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外界因素误导和诱惑。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学困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积极人生追求;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着诸如厌学、性格心理不健全、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大欺小、上网成瘾、早恋和追求时髦等表现。这一部分学生自己上课时听不懂课或是干脆就不想听课,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课,上课搞小动作是小事,往往还会影响周围的同学。虽是少数,但严重影响了班风、校风,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阻力。
由于学困生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为建立良好的学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本清源,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在我们想进行我们的转化方案之前,我们必须先把我们所要转化的对象的特点搞清,为我们之后寻找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方案做好前期工作。
按学困生的心理反映及行为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由散漫型:长辈过分溺爱、单亲家庭或教育监督能力差的家庭的学生,极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这类学生表现为散漫、自控力差。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不遵守校规校纪,常迟到、旷课、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
2、自卑心理型: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交往和学习中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失去交往和学习勇气和信心;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或其它原因耽误功课,学习遇到了困难,自己也下了功夫,仍不能解决,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如别的同学,经历多次失败的体验之后,便放弃了努力。
3、逆反心理型:表现为对立情绪明显,听不进家长或老师的话,有时还会出现报复或攻击行为。大多数是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承认差异,或家长对孩子关心少、训斥多,或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产生。
4、孤僻冷漠型:这类学生大多处于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居多,从小受外界过多的批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为人孤僻,行为偏执,不愿与人交往,心理上渐渐建立起情感的屏障,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对集体的活动不想参与。
5、意志薄弱型:这类学生表现抗诱能力差,当学生处于奇特情景中时,新奇刺激的特性恰好与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相吻合,虽然学生也知道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要求,觉得不应该做出错误的行为,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无法控制好自己,所以容易陷入圈套,甚至走向邪路。
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是以“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素质教育,青少年一代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核心的国民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工作,学校首先转化办学理念和对评价教师的标准。教师应该首先检查自己、转化自己教育教学观念、行为和工作作风。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需要慎思笃行,全面考虑,多方参与的大教学课题,在制定转化方案之前必须做好严密的前期工作,才能为后继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并且工作过程应是长期的,需要循序渐进,亦步亦趋,不能期求立竿见影,因此,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对学困生的转化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要尽力做好这项工作,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逐步的引导:
1、深入了解分析,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只有掌握了学困生的具体详细材料,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要广泛、深入、细致了解学困生,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宽到家庭和社会;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要了解他们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并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对转化中的成功做法应及时总结。
2、首先加强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认为,健全的心理、完备的个性或人格要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知识和能力只有与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相结合,才能成为有用之才。事实证明,90%以上的学困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心理因素。学困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厌学心理、自卑心理、胆怯心理、掩饰心理、疑虑心理,压抑心理、惰性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注意从他们个性心理入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
帮助找回自信心、树立自信,以增加学习动力。学困生缺乏学习的意识,与他们在学习以及活动中缺少成功体验有密切关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他们自暴自弃,在新的学习任务面前丧失了信心。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退缩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失败者心理,越发减少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他们所学的东西。”要使学困生有成功的欲望,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要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要对其某些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转化,抛弃自卑,增强自信,把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变成内在的学习需要,实现自我转化。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学生转化的一个有力杠杆,是其他转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是来自老师的真心尊重和特别的厚爱。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学困生由于经常受到同学或老师的歧视或经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在教师、同学、家长之间人为地形成了隔阂和对立。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完整的个性和人格尊严,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学困生最缺乏的是自信,而且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忽略他们,如果我们教师平时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通过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爱去真心关心他们,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唤起他们争做一名好学生的勇气,激起他们迎头赶上的动力。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3、教师要常赏识孩子。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彼此不同,各具特点的,没有好坏之分,学困生同样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他们智力正常,教师要学会赏识孩子,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教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困生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一个眼神,一次赞赏,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通过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原因,而且要善于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充分的信任,同时创造条件,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使其在多种尝试中寻找自己的“对应点”,并以此为契机,加以引导,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找回自信和自尊。
用真心的尊重和特别的厚爱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4、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兴趣是勤奋的动力。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布鲁姆在分析了学生能力倾向差异后,认为占90%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教师只要能够激发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其厌学情绪就会缓解。因此,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
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要多为学困生着想,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即在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性格等情况下,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机会。
5、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教育: 性格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把握了性格就掌握了动机。从动机入手,既可以控制学困生的不良行为的发生,还可以激活其良性行为的活力。
从根本上说,因为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困现象,家长和老师应尽早重视,家校联合,科学地训练习惯、优化性格,挖掘潜能,从学生的仪容仪表规范、纪律观念、行为习惯等着手,有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成功经营学业。
6、持之以恒,反复教育:不当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错误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难以一下子改正过来。一般包括五个环节: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发展。转化工作中,学困生们往往是改掉了这样一个缺点,马上又会暴露出那样一个缺点;或是同一个缺点好了犯,犯了好,不知要反复多少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也正是转化学困生的难点之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冷静地观察,及时地监控,拿出极大的耐心,付出艰苦的努力,仔细研究,对症下药,反复抓,抓反复。这样经过多次反复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实现质的变化,使学困生得到稳定、持续的进步。
7、加强家校合作,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工作,仅凭老师的一人之勇是很难实现的,除了学校的教育,还需要社会和家庭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可采用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只有随时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才有利于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其实,做为家长,他们也急切地想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想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和水平。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的联系可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家长知道老师的工作思路后也会主动地配合老师开展工作。这样,在学困生的转化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转化学困生不单只是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因此,转化学困生也不单只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后进,他们有优点,有长处,有可燃烧的闪光点,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采取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为教师教育全体学生是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要完成好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不辱使命。
第五篇: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学科:管理及综合
题目:单位:株洲县平山乡华石中学
姓名:周鑫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摘要:“学困生”是校园内最娇嫩的花朵,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而农村的“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那么农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学困生”的转化呢?如何开发学困生的潜力呢?本文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转化学困生。关键词:农村学困生 转化 措施
一、引言
在办公室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学困生”。通过两年的教学,我所了解的我校农村“学困生”的情况,大部分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有很多的不同。我校的“学困生”们虽然普遍成绩差,在家不服管教,在校期间会经常犯错,老师教育后他们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们却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主要表现在“班班唱”、体操比赛等课外活动中。他们大都乐于助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热情、坦诚。他们也都十分爱劳动,老师找他们帮忙也都乐意。他们比一般的好学生还有礼貌,他们的心胸比较宽广,从不记老师和同学的“仇”。
二、农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一)、社会和家庭方面因素。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较落后,文化教育欠发达,家庭经济也较困难,因而,有的家长只重视脱贫致富,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家长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深受贫困之苦,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无法科学地进行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负担沉重。同时,随着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的进一步深入,大量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市,由此而滋生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另外,受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观念及现象不断侵袭着校园、影响着学生,再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差等,于是部分抵抗能力差的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落伍成为学困生。
(二)、学校和教师方面因素。
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财力、设施落后,很难留下优秀的教师,教育资源更新优化欠佳,无法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农村学校中衡量一位教师优秀与否,长期以来仍是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教师们们时刻笼罩在“分”的阴影中,根本无法冲出量化考核等条条框框的重重约束和限制。再则,农村教师本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更有个别素质相对较差的教师“恨铁不成钢”,情急之下体罚或讽刺挖苦学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三)、学困生自身因素。
农村学生大都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生性格内向,有强烈的自卑或害羞心理,课堂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习易受不稳定情绪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意志力不够坚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甚至是一种负担。
三、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一)、要重视家访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通过与其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交往,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结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班一个学生,父母闹离婚,她被判给了母亲,现寄住爷爷奶奶家,年迈的爷爷奶奶认为孙女靠不住,对她冷眼相向。使得她在学习上松散,生活上敏感多疑。通过家访,我和她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摒弃老封建思想观念,多关心孙女的成长。在学校也经常找她谈心,并委任她当课代表,和她一起制定学习
计划,让她感觉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她。慢慢地她愿意融入班集体,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也明显地提高了。
(二)、用爱心温暖学困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差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充满着热情。大多数“学困生”,常常是被歧视的对象,在社会上被左邻右舍鄙称作“无能”,在家庭中常常被训斥,在学校中也常常被某些老师或同学所嫌弃。他们自尊却得不到尊重,好胜却无取胜之机,上进却困难重重。要想转化他们,犹如开垦贫瘠的土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从实际看来,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都各不相同,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个性差异来讲,有的学生智力开发早,而有的较晚,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却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好动,而有的好静。这些都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生活、思想、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在师生间架设一座友谊桥梁,以自己真挚的爱去感化他们。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后,家长总是棍棒教育,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我了解这一情况后,进行正面引导,课堂上对他进行三“优先”,即让他优先发言,优先答疑,优先辅导,结果该生在学期结束时竟然考了全班前十名。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一颗滚热的爱心,就一定能够融化“学困生”心头上的“冰霜”。
(三)、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树立“学困生”自立自强的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学困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我们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就要把他们心中的结打开。那么应怎样打开呢?首先应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选准教育时机,一个人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潜力,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一定要及时鼓励。当然,表扬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要少夸聪明,多夸勤奋;少夸优秀,多夸进步。我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差,作业经常迟交,上课还经常走神。我找他聊天发现其实他还是愿意好好学习,但是他很自卑,小学时候成绩就不好,经常被同学嘲笑,上课想跟着老师参加活动又怕出错让同学笑话。找到他的症结之后,我首先在班上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整顿不谦逊的学习风气,然后私底下和他约定好如果他能够完成的活动或练习就举手。每次他上台展示之后,同学都给他热烈的掌声,渐渐地他树立了信心,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四)、给“学困生”以宽容,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采取师生平等相处形式,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平时的语言和行动中让他们感到平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走进学困生,做学困生的大朋友。学困生经常受到挫折和失败,所以他们的心里很孤独,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走进学困生,多了解使他们的学习困难的原因。“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更差,家长的责怪,同学的歧视,使其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在他们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自尊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二是争强好胜与屡争屡败的矛盾;三是火热的上进心与软弱的毅志力的矛盾。而“学困生”的缺点又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自卑感掩盖了上进心。因此,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考虑问题还欠缺,心理也还不成熟,判断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对学困生犯错误时的批评不要太过激,要宽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如果是一味的训斥,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五)、多关心留守儿童
农村学困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
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期,如果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就经常和学生交流和家长沟通,多做家访,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真心付出。教育者对学生的厚爱一定会使他们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四、结语
学困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每位教师对学困生都不要轻易放弃,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对学困生的关注就是对社会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希望不仅仅是只有教师和家长对学困生的关注,更应引起每个公民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学困生心理障碍类型与对策研究——对一所农村初中的个案分析》.马跃军.《现代中小学教育》[J]2003年第02期
2.《学困生的转化措施》.王雪巍.《现代中小学教育》[J]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