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育人
教学育人——苏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追求在于创造。”对于苏健老师来说,教育事业是她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一追求她默默无闻三十几年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她,连续三年获全国希望杯邀请赛教育优秀园丁奖,荣获全国“奥林匹克”赛指导老师奖,并连续几年荣获新疆教育学会研究会“优秀辅导老师奖”,她辅导的数百名学生分别在全国、自治区获奖。她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十几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她以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正派做人成绩显著。
一 教育从“爱”做起
苏建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几年把全部精力和爱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和孩子的身上。她总是把爱和教导统一起来实施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她虽然是数学教师,但从不忘记教知识的同时首先要育人的道理,她把思想教育不断地渗透在教学中。几十年来她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从来没有放松过学生的思想教育,她还经常协助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在平凡中见真情,在平凡中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她对学困生倾注无限的爱心,对有厌学情绪又不听老师和家长劝告的学生,她从不放弃,采用家访,和学生谈心,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她患有严重的咽炎病,经常失声,但从不叫苦叫累总是走到学生面前手把手,一遍又一遍的为没学会的学生辅导,直到学会为止。她所带的班数学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毕业率达100%,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人很多,目前有很多学生已成为一中、八中、十三中等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
二 甘为人梯育新苗、科研先行结硕果。
在教研组中,苏健老师像位慈爱的大姐,关爱,指导着青年教师,同时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她不甘落后,积极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坚持不懈的研究教学,使她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坚持课堂转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她坚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计算和应用能力,将大部分时间教给学生,克服课堂教学一言堂,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分析学生认识起点的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愉快合作的“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苏健老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学习改革,她提倡“双优化”即“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她在实教中经常把“爱”带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去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成功。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
(1)精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大胆对教材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练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3)认真研究和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4)努力做到课前善钻,课中善教,课后善评,评后善思,三 构建师生主动参与的合作式教育模式
苏健老师总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师生关系,她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帮助总是从小处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学生病了,她亲自带着礼物去探望,无偿的为学生补课,由于长期以来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她的课堂教学也使学生显得异常活跃,师生合作教育充满了整个课堂,教师和蔼可亲,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 殚精竭虑,矢志不移
几十年来,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工作。她患有心脏病、严重的咽炎,病痛经常折磨着她,但仍坚持上课,从不无故请假休息。她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从无怨言。
苏健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工作、对待家长、对待学生,她永远都是那么实在。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现在她即将退休,但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她爱岗敬业的精神感动家长、感动学生、更感动社会,这就是一个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第二篇:潜心教学 爱心育人
潜心教学
爱心育人
一九九五年,从师范毕业后我踏上三尺讲台,十四年来,我一直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着,就像一头老黄牛,就是一颗螺丝钉。凭着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执着、认真与负责,赢得了同事和家长的称赞。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时事变迁,我始终对自己说:潜心教学,爱心育人。
一、潜心站稳三尺讲台
刚参加工作,带着满腔的热情我走上讲台,以为工作也会因为我的青春而充满活力,可现实给了我一盆凉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面对学生的试卷,我陷入了沉思,原来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于是我把老教师请进了自己的课堂,带着板凳走进了有经验的教师课堂,迅速结合学生实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那段时间,我总是批星戴月、秉灯夜烛。付出是会有收获的,学生的成绩终于有了提高,我欣喜地发现自己也改变了许多,不再是仅靠理论与热情来工作了,更多地是用执着与实践去完善自我了。
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也迅速地发达起来,我越来越感到靠一张嘴,一支笔已远远不适合现代教育教学了,于是我更加如饥似渴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了,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新教材,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网上接受名师名家新的理念,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途径为自己充电,我常对自己说:过去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要有一桶水,现在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是一池活水才对。我就是这样给自己施加着压力。
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对工作我更加认真负责。备教改导,哪一样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拖改一次学生作业,而且每次学生的作业都是两遍以上的批改,不放过任何一位学生任何一个错误,将每一个知识都落到实处,所以曾连续四年任毕业班教师。这一次我又从四年级带班,现在又成了毕业班教师,这两三年来,这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逐步提高,由开始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及格率、百分之二三十的优秀率到现在几乎百分之百的及格率、百分之八十几的优秀率,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限的欣慰。我从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面向全体,不放过任何一名学困生,作文都是面对面批改、指导。所以家长把学生放到我的班
都说放心,学生也都很喜欢我这个朴实而又和蔼的大朋友。
二、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有爱心是做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无论是带普通班,还是带留守学生保育班,我都尽力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魏梦杰,是我在工作两年后碰到的一名学生,该学生父母离异,各奔东西,杳无音讯,跟着小姨过日子,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给予了他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每天早晨都要问他吃了早饭没有,总是在不经意间为他添置一些学习用具,还时时把他叫到跟前,为他整理衣服,与他交流、沟通,让他感到温暖。这样的关心一直到魏梦杰同学毕业,我坚持了三年。
近几年,我又带了留守学生保育班,对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我知道必须付出更多的爱才行,从生活到学习,从吃饭到穿衣,我都努力做到悉心关怀,嘘寒问暖,既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更做他们的父母亲人。寝室里,我常去看看学生生活情况,谁的被子不会叠,谁的头发不会梳,衣服带的够不够„„教室里,我总要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问问: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心里有什么想法„„留守学生朱厘有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我发现后,及时找他谈话。在谈话中,才知道朱厘马上要过生日了,特别想爸妈,所以学习上不用心了。于是我先劝慰开导了一番,然后马上与朱厘的父母取得联系,希望在朱厘生日那天打来亲情电话。后来,我还安排在他生日那天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而且还以此为班会主题,教育同学们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及其他关心照顾自己的亲人。后来,有很多同学都能把这种思念之情化为动力,努力学习。
带留守学生是辛苦的,必须把每个学生装在心里,并且还要排尽万难为他们解决问题。我不记得有多少次晚上回到了家又被叫到学校,不记得有多少次带着学生去医院看病。让我最难忘的是二00七年冬那场大雪中送学生回家。每个人应该都不会忘记那场大雪,下得大,下得久,下得也正是时候。那天期末考试完,所有的留守学生都该离校回家,我们也已经在前两天通知了家长。在和如约而至的家长交接完手续后,我发现还有陈洋和苏俊家长还没来,我连忙拨通了苏俊家长的电话,通但没人接,一连拨了十来次,情况丝毫没变。我又拨了陈洋家长的电话,不通。天啊,怎么办?眼看天色暗下来,他俩也着急了。这时,苏俊告诉我有亲戚在钟祥,想去那儿,但没有电话,我问他知不知道地方,他说知道。刚
好陈洋也是钟祥郊区的,于是我决定送他们回家。风雪中我们拿着东西如逃荒落难者。谁知苏俊并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风雪中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可家里没人,没办法我只好又带着他送陈洋。我们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陈洋家长非常抱歉说忘了,我不知道说什么,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和苏俊往回走。路上我让苏俊到我家去,他不愿意,说再去看看,我只好又带他去,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总算是送到了,我的一颗心也落地了。等我回到家,已经是快十点了,饥寒交迫的我筋疲力尽。但每个学生都到家了,此时的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星转斗移,日月交替,我愿意用我的青春岁月谱写教育之歌,这些年来,我先后获得“模范班主任”、“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教学工作者”,“优秀教师”的称号,先后有十几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我是小学群星中的一颗,普通、平凡,但我也愿意永远让自己明亮地闪烁着。潜心教学,爱心育人,我将毫无保留地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
第三篇:2个学科育人教学案例
此处两则案例是由市教委教研室提供的典型实施案例,仅供组稿时参考之用。由于这两篇案例皆是未发表的文章,还请您在组稿时注意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尽量避免以直接下发案例的形式组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为什么奶奶不接受明明的孝心? ——《百善孝为先》教学案例
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杨 健
【案例背景】
在我班有一本“烦恼”手册,上面记录了学生遇到的让人烦心的事情,或是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事情。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老师,我努力将解决学生的“烦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一天,手册中的这样一则记录引起了我的关注,班中的小李写道: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了孝敬老人的道理,放学回家后,我就帮外婆打扫房间,看到床底下有一个又破又脏的坐垫,我想,这样的垫子坐着多不舒服呀!于是,我把旧的坐垫扔了,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外婆买了个坐垫。没想到,外婆看到那个崭新的坐垫,一点儿也不高兴,当她得知我把旧坐垫扔了,竟然哭了。爸爸妈妈回家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得知事情的经过,也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弄不懂,明明我是在做好事,为什么大人要批评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平心而论,尽管小李在某些方面确实让人头疼,但在这件事中,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他知道要孝敬老人,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还不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因而做了好事反受批评。而家长也没有理解小李的一片孝心,只是一味指责,这样使得小李更烦恼了。
正巧,在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中,有篇课文《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如何孝顺父母和老人,于是我将小李的烦恼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解决小李的烦恼,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孝”有进一步的理解。【案例实录】
片段一:师述故事,初次选择 1.师述明明的故事
师:重阳节那天,明明趁奶奶不在家时,帮奶奶打扫房间,发现奶奶的藤椅垫很破旧,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便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买了一个新的,将破旧的藤椅垫扔了。谁知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那个藤椅垫是爷爷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东西虽不值钱,但对奶奶来说具有纪念意义。妈妈回家后也批评了明明,为此明明很苦恼。
2.出示问题:藤椅垫该不该扔?(媒体演示一个大大的问号)3.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藤椅垫应该扔掉,那么脏的东西,放在家里多不卫生。(有同学边听边点头,表示认同)
生2:我也觉得藤椅垫要扔掉,只不过,如果明明能事先和奶奶说一声就好了。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藤椅垫不该扔,因为藤椅垫上有奶奶的回忆。
(也有同学点头认可这样的看法)
师: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你的内心想法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会怎样理解父母、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片段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1.播放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广告内容:老人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精心准备菜肴,因为今天是周末。老人一边忙着,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她脸上的表情不难看出,虽然很累,但老人却乐在其中。“叮铃铃”客厅传来一阵电话铃声,老人赶忙去接,电话那端子女却告知有事不来了,挂断电话,老人有些失望;接着又一次的电话铃声,告知的是另外一个子女也因为忙不来了,老人更失望了。最后,老人放下手中的电话,喃喃自语道:“忙——都忙„„”寂寞的老人只好坐在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看起电视,直至节目终止,电视画面出现雪花„„ 2.师:看了这则短片,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位老人挺可怜的,烧了一桌子菜肴,可大家都有事不回来。生2:我也觉得老人很可怜,这么大的房间,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晚上只能对着电视机。
生3: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些儿女做得不对,工作再忙,也应该回来看看老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她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果你是广告中的子女,你会怎么做? 生4:我会尽量早点回家陪妈妈。
生5:我也会这么做,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大多数学生都赞许地点点头,有一位学生马上反驳)
生6:那万一工作很忙呢,你不见得扔下工作去看妈妈,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妈妈会更不高兴。
生7:我有补充,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事先答应妈妈晚上回来吃饭,就绝不失约,万一碰到要紧的事,赶紧和妈妈说明,取得妈妈的谅解,或许答应妈妈明天来看她,这样妈妈就不会伤心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是呀,为人子女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不仅从物质上关心老人,而且更要在精神上关爱老人,与老人多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片段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认为那个藤椅垫,还该不该扔? 2.学生交流
生1: 不能扔,虽说明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孝敬老人,但他事先应征求奶奶的意见。
生2:我想告诉明明,如果能把破旧的藤椅垫洗干净并缝补好,这样奶奶肯定会高兴的。
(此时,几乎班中所有的学生都点头认同这样的看法。)
生3:我觉得如果藤椅垫确实太破太脏,也可以去做奶奶的思想工作,得到奶奶同意后再处理掉。如果奶奶坚持收藏,就应当尊重奶奶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认为明明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藤椅垫来表达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但他的方法欠妥当,而欠妥当的原因是对长辈的心情缺乏理解。所以在表达孝心时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孝”。【案例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简单地区分事情的是与非,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情并非如童话世界中如此美好,不能简单的用是与非来表示,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判断。在这里,学生的道德认识会有冲突,本课所呈现的案例即如此。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辨的情境,使他们对“孝”的理解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一、首次选择,初步认识
在教学时,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作为辨析的材料,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的问题,先不急着解决,而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议一议,让学生分别站在长辈和孩子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情境中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初次选择,班中有20位学生认为应该扔掉藤椅垫,有16位同学觉得藤椅垫不该扔。在讲述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道德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此时,学生的选择未必都正确,但让学生讲了真话,从而让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忙着先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通过公益广告的播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公益广告的引入旨在为后续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在交流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老人的喃喃自语中流露出对亲人温暖的渴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回答中,学生都能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觉得为人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感恩是应该发自内心的。在长辈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这些不经意的细微动作会让长辈深切感受到亲人的关爱。通过此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明白金钱并不能买到亲情,更不能替代孝心。孝,在于尊重,在于理解。
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当学生已建立起初步的道德认识后,让他们再次选择,此时的选择水平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简单地说说扔还是不扔,而是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扔,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扔,还能有别的更好的表达孝心的方法。可见,学生从公益广告所引发的思考,懂得了孝敬长辈就要理解和体贴长辈,要理解和体贴就要学会沟通,从而使他们的实际行为得到指导。当学生感同身受地站在长辈的立场考虑问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彼此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时,使使学生对“孝”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点评
本案例借助对一个生活中的两难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懂得孝心不只是表现在具体行为上,更表现在对长辈心情的理解上,孝敬长辈不能只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是要考虑长辈自身的需要。这就把孝敬长辈的教育提高了一个层次。对这个道理,教师不是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而是借用明明的孝心不为奶奶接受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时,学生的认识还处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就事论事是很难判断明明扔掉旧座垫对不对的;于是教师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分析短片中老人为什么失望,逐步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孝敬长辈、理解长辈的心情,满足长辈的精神需要的高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作第二次选择,学生就从就事论事提高到就事论理,不只是纠缠在该不该扔座垫,而是着重讨论孝敬长辈应当注意尊重长辈的想法,满足长辈的要求,及时与长辈沟通。经过这样的教育,不但让学生对“孝”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也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的方法,提高行为选择能力。
语文育人价值教学案例
寻找真实的落脚点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
闸北区实验小学 钱玉华
【背景】
《小学语文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语文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实现语文教学与‘两纲’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可见,要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是重中之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思考;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就需要教师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来实现育人目标。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使动物们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引人思考。
【教学实录】 教学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在森林嬉戏的图片)
师:森林里真热闹,让我们也变成森林里的动物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吧。用动作或者是叫声和大家打招呼。
(学生纷纷摆出各种动物造型或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室里热闹极了。)教学片断二:
师:听,万兽之王狮子在宣布他的命令。(播放录音)师:万兽之王狮子宣布了什么命令呢?
生:我听到狮子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师:你听得仔细,说得完整。于是,从现在开始,动物们轮流当一星期的万兽之王。(结合板书,师生互动)第一个上任的是——(生:猫头鹰),紧接着是——(生:袋鼠),随后又轮到了——(生:小猴子),像这样按照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就是轮流。(板书:轮流)‚轮‛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新的部首——车字旁,一起读。
师:仔细看一下,‚车字旁‛和‚车‛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车‛字下面是一横,‚车字旁‛是提了。
师:‚车‛和‚车字旁‛的笔划不一样,笔顺也不同,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教学片断三:
师: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小猪我最喜欢睡觉了,晚上让我出来做事,那我怎么受得了啊!生:我是小鸡,我晚上是看不见的,可怎么捉虫啊? 师:看样子大家都有很多意见,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在组内讨论)
师:猫头鹰宣布了命令后,大家都很为难。虽然为难,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第一天过去了,难熬的第二天也过去了,第三天也撑过去了,动物们在路上碰到,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各自的现状。)
师:苦日子还没有熬到头呢!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终于到了第七天,现在大家怎么样?做做动作。
(学生们都唉声叹气,东倒西歪,叫苦连天。)师: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叫苦连天‛了吗? 教学片断四:
师:第一周大家是又困又乏,第二周是又苦又累。现在轮到小猴子上任了,大家都非常担心。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
生: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出示生字卡片:惯)‚惯‛是一个生字,它的笔顺可得注意。特别注意右上部分。(媒体出示:‚惯‛的笔顺)
(学生在小手心里写一写)
师:猫头鹰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是跳着走路,小猴子是抓着藤条荡来荡去,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习惯?
生:螃蟹是横着走的。生:熊猫喜欢吃竹子。生:马是站着睡觉。
师: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指猪可以——(睡大觉),大象可以——(用象鼻子卷东西吃),…… 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家立刻欢呼起来。老师来当回万兽之王,宣布小猴子的命令,动物们,把你们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吧。
(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师:大家知道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是多么幸福呀!【分析与思考】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字词的学习、理解;二是明白小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一条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第二条是本课的情感目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使这两点目标互为依托,让学生自然地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与道德的认知呢?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字。
一是“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感知为主,喜欢在故事情境中学习,精心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课的开始(教学片断一),我就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示和教师话语上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森林里的一个动物,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说话练习、朗读的指导等,不断强化这种情境的真实感。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森林里的一员,他们就会对于猫头鹰、袋鼠的命令产生真切的感受,“苦”从心中来,当然对于小猴子的命令,会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护。
借助情境可以使学生加强体验。“叫苦连天”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较难表述,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它的解释,学生就缺少自我感悟。“教学片断三”中,我借助情境,再通过富有引导、启迪的语言,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等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学生在表演、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自然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加深了情感体验,为主题的感悟埋下伏笔。
二是“实”。语文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必须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学词学语是半壁江山,“车字旁”与“车”字的字形与笔顺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再总结特点,最后跟着我一同书空。又如生字“惯”右上部分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我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再自己在手心上写一写,加深印象。这些生字教学中的难点不能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应舍得花时间,要扎实到位。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要实现对于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往往比较困难。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还处在需要有具体情境、有感性素材支持的阶段,而课文就是最方便、合适的情境与素材。在理解“轮流”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学片断二),我没有选择把词语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哪些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做到了“词不离文”。并且在理解词义时,还能将课文的顺序再一次梳理,将词语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三是“润”。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味语言文字去悟“道”,体会其思想内涵,而不是游离语言文字去空洞说教。“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抽象。在教学中(教学片断四),我结合“习惯”一词的教学,进行了这样的序列设计:首先让学生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回到上文,说说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习惯;再对接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习惯?”其次,建立与文章主题的联系,学生明白小猴子让每种动物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尊重每个动物的习惯,与猫头鹰、袋鼠的行为截然不同,便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主题。这样的层层深入,“坡度”不大,“桃子”不高,循序渐进,既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又在研读词语中自然悟到了“道”。
语文学科育人在课堂中的落脚点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这份“真实”来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正确把握,来源于我们对育人这个教育目的的坚定不移。
【专家点评】
本课教师能够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和感悟,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价值的挖掘与开发,首先要立足对人的发展价值的认识和把握,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不仅有知识的获得,也有情感与思想的获得,从而有助于推动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点评:陈 祳)
第四篇:用激情教学 用爱心育人
用激情教学
用爱心育人
内容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需要“教”与“学”两个环节才能生成,同时也是人文性、社会性、道德感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时代的进展,语文的内容可以相同,但主题却可以常换常新。从教以来,我就是把握这样的准则,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不光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他们怎样做,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拙见。1.有激情的课堂才有感染力; 2.激情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 3.没有爱心肯定没有激情。
关键词:激情 爱心 诚心 耐心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需要“教”与“学”两个环节才能生成。同时也是人文性、社会性、道德感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时代的进展,语文的内容可以相同,但主题却可以常换常新。上大学时,教授给我们讲文学即是人学,要学习语文必先学习做人,做人有准则,那你的语文涵养就不会差。从教以来,我就是把握这样的准则,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不光课堂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他们
因此课堂上绘声绘色的表演,亲近学生,才能影响和打动学生,才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激情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
激情来自于老师对自己职业的真爱,老师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源于对工作的执著追求及对生活的爱憎程度,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三尺讲台是神圣的,是与真理同行的,是能出成就的,也是来之不易的。能体会这些就意味着全心全意、满腔热情的倾注于教学工作中。同时还热爱生活,否则生活中对外界冷漠的老师,授课时也会毫无激情,课堂上索然无味。
三、没有爱心肯定没有激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个老师课堂上做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外帮助学生正确的审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做个问心无愧的人。随时做好细致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1.爱心是教学的关键。
课堂上学生那一双双热情的眼睛,那纯真急切的求知欲总是让我感动,让我顿生激情。我就会运用各种方法与学生交流,默契配合,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时,通过小组讨论,达到沟通,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学习还是思想,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注重培养尖子生,
老师、专心听课、好好学习。我相信了他,并照做了。果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李晨判若两人,课堂积极发言,并从此对语文产生了极大兴趣,配合我完成所有作业,我知道这都是以诚相待的结果。
3.耐心是帮助后进生的前提。
有时上课前,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课外故事,所以我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励学生对所学新科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课前,在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亲切舒缓的语调,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的进入课堂中,关注老师、关注课堂内容。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密切注视他们的表现,允许他们犯错误,耐心教育他们,诱导他们,做个有心人。
吴跃飞是个篮球爱好者,但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不交作文,课堂睡觉,曾亲自对我说:老师我不爱学习,成绩又差,上语文课很难受。我在课外活动时找到他,让他组织班上男生打篮球,球场上他充满信心,而且指挥大家打得非常高兴。然后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并耐心诱导他,以后想发挥特长,如果技能特好,就离不开与人的交流、沟通,这也离不开说话。而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希望他以后发挥特长、实现理想。此后,他主动的找我沟通,我耐心开导激励他要健康成长,认真对待每一天。现在他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与同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我知道,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但他们
第五篇:育人理念
育人理念
立足岗位 磨炼成才 精心培育 助推成长
【释义】:
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立足自己的岗位,将岗位作为自己的舞台,不断增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
“玉不琢不成器”,真正的人才必须在工作中经受磨练,扎实自己的底蕴,历练自己的人格,方可重用。
对于想干事、能干事的员工,以多种方式精心培育和引导,助推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激发潜能,成长为昊源的骨干人才。
企业是由无数员工组成的,员工的成长就是企业的发展。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员工,更需要优秀的员工。
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完美。每个员工都可以是优秀的,“人不学,不知义”,每个员工在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经验,了解更多知识,提升工作技能。不断发掘自身潜能,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现在企业应明白,每个员工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昊源集团是个大家庭、大集体,这里不应该只是员工每天工作的场所,更应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帮助员工成为优秀的、更好的自己。
昊源的发展是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昊源也一直注重培养员工的个人能力。作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现代企业,昊源也一直将员工作为发展战略,激励员工做的更好。
有计划、有方向、有组织地引导员工,让其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干好事,是企业应当做的。赫兹伯格认为:企业中的员工需要激励,而且受到两种因素的激励,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一个立足长远发展的公司应当在多方面鼓励员工。比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员工的社会生活得到保障,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成就感等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员工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员工达到成就和尊重需要层次时,员工才会想为企业发挥所长,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所以,企业要做的就是让员工满足安全,生存方面的需要,助推员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让员工更快地成长。
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保障。企业应尽可能地扩充员工沟通交流渠道,了解员工的自我需求,让员工有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帮助员工力争上游,实现价值。
昊源集团是优秀的企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企业。昊源始终坚持和员工共同成长的理念,我们员工也始终秉承为昊源无私奉献的理念。所以,我相信,昊源的未来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辉煌。
李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