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共5篇)

时间:2019-05-13 08: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第一篇: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附件2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试行)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加快高层次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气象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结合气象科学技术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副研究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主要依据,资格名称为副研究员。

三、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各司局级单位副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得副研究员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能力及任职资格,其岗位聘任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四、申报条件

凡申报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学历、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

须在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1.承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4年以上,受到省部级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

2.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类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者。3.作为第一申请者,申请到国家级研究项目(课题),并至少完成一年的研究工作。

4.作为第一作者,在SCI、SCIE、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

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

5.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国工作1年以上,有主持2项司局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的经历,可以不受资历限制,按其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六、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某一方面的学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达到较高水平。

(二)经历与能力

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业务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

(或技术方案设计报告)2篇以上,并经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8.作为主要完成人执笔撰写的2篇以上重大气象服务材料或重大事件报告,获得地市级以上党政领导的认可批示。

9.作为主要完成人执笔完成的本专业行业技术标准、部门技术规范、业务技术手册、业务教材被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正式采用并颁布实施2项。

(四)论文与论著

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发表以下学术论文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SCIE、EI收录2篇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3.作为第一作者在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4.作为主要完成者编著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其中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

七、本条件中获得奖励的主要完成者是指获奖等级限额内的人员;本条件中所指主要完成人须由司局级单位书面认可。

八、本条件中的全国核心期刊是指申报当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或《中国科学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按总被引用频次排序确定论文等级,被收录的论文排名在200名以

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

4.项目(或课题):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与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建设、推广应用等课题及任务。

十三、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二篇:气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附件1 气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学术水平,加快高层次气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结合气象业务、服务和技术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资格名称为高级工程师。

第三条 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司局级单位副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岗位聘任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专业划分及适用范围

本条件中,共设定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综合气象观测、雷电防御、气象信息技术、气象教育培训等八个专业。

(一)天气预报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数值预报、空间天气分析预警,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

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八)气象教育培训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凡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

2.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4年。

3.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2年。

4.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合格出站人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5.用后续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申报者,须在取得后续学历(学位)之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其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并符合相应的工作年限要求。

出突出贡献,取得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司局级以上部门3次表彰、奖励者;或在本地区科技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获司局级科学技术类一等奖或2项二等奖的主要完成者。

(六)在1至3类气象艰苦台站,或在高山(海拔2500米以上)、或在海岛的气象局(站)工作累计满15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七)在全国业务技能竞赛中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及以上,或省局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全能前3名者。

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

(八)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国工作1年以上,有主持2项司局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的经历,可以不受资历限制,按其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七条 专业理论水平

(一)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对本专业某一方向的学术或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练掌握本专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作规程等,能正确凝练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第八条 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要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完成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预测预估、影响评估、应对措施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方法。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

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地党政部门与公众服务的需求,能抓住服务的热点和关键点,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服务,参加重大服务项目,掌握较为系统的服务产品。在省以上工作的,在决策气象服务或公众气象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解决过2项以上关键技术问题,并在3个地市级以上单位推广应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气象服务产品,并取得显著的服务成绩,得到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

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五)综合气象观测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完成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综合观测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3年完成本单位年平均值班任务,获得中国气象局业务质量优秀类奖励。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仪器装备、计量,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保障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大型探测仪器或气象观测

效应、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雷电业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持完成防雷业务,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

314(2)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八)气象教育培训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在教学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同类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把关经历与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教育培训一线工作,能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已经独立完整地担任1门以上主干课程或2门以上专业、技术课程的授课工作(不低于30学时),且得到学员认可,完成专业辅导讲座等教学任务3次。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县处级项目3项;或独立编写2万字以上的培训教材或讲义),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一年以上(或在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或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2)从事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及教学资源与业务系统建设等工作,作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业务骨干,平均每年制作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不

516 告2项以上),使本单位某项业务工作有较大改进,质量(或效益)明显提高,被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二)主持和参加(前三名)的技术研发项目中,至少有1项成果在省以上(或3个地市级)的业务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气象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被司局级以上单位确定为科技业务骨干或其它人才工程较高层次人选。

(四)承担地市级以上业务技术把关工作2年以上,在本专业业务技术工作中业绩突出(或预报预测准确率高、或服务效果好、或业务质量优秀、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在司局级气象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2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地市级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1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县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3次县处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

(五)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省部级科技类三等以上奖励1项,或司局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1项(或三等2项);地市以下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县处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2项(或三等奖3项)。

(六)获得与气象专业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并在气象行业内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制司局级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设计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2篇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八)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的3篇以上重大气象服务材料、重大

718 报告,或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过2篇以上论文或技术报告。

2.在本专业业务、科研或服务等工作中,第一作者完成2篇以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报告,并经同行专家确认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

3.完成业务技术手册或培训教材的编写,并被司局级以上气象部门采用,其中独立完成2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考核等均以正式书面材料为准。本条件中的确定、确认、认可是指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鉴定、评比、评审、批复、列为推广项目等方式做出的正式书面结论。

第十三条 本条件中的全国核心期刊是指申报当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或《中国科学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按总被引用频次排序确定论文等级,被收录的论文排名在200名以内的为1级核心期刊论文,排名在201-500名的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同一种期刊在上述两种报告中排名不同时,按就高原则确认。被SCI、SCIE收录的论文视同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视同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视同为第一作者。此外,论文排名兼顾影响因子项,当影响因子单项进入前500名时,视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性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员,须按照项目验收材

920

(四)项目: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与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建设、推广应用等课题及任务。

(五)单位或部门级别:一般表述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局级(同:市厅级、地市级、地厅级、厅局级)、县处级(同:处局级)、乡科级(同:镇科级)。

(六)学术会议:由单位或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指由省部级单位、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学术组织委托我国相应学术机构组织召集的学术会议。省级学术会议指由司局级单位或省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县处级单位或地市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第十九条 本文件执行后,过去有关文件与本文件不一致的,按本文件执行。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解释。

1-21

第三篇:气象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2011

气象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学术水平,加快气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结合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资格名称为工程师。

第三条

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省气象局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者,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岗位聘任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专业划分及适用范围

本条件中,共设定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综合气象观测、雷电防御、气象信息技术等七个专业。

(一)天气预报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数值预报,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气候诊断预测,气候变化监测、诊断和影响评估,气候系统模拟,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三)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等,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四)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人工影响天气,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五)综合气象观测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气象观测或遥感探测,观测仪器装备、计量,以及相关的业务、质量检验、技术开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六)雷电防御专业

本专业适合于从事雷电监测预警、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装置检测、防雷产品研制和测试,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七)气象信息技术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通信网络、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系统工程、资料信息处理、信息共享、资料分析应用,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凡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学士学位或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4年,可以申报中级资格评审。

2、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的,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3年,可以申报中级资格认定。

3、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的,可以申报中级资格认定。

4、用后续学历(学位)申报者,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6年的,可以申报中级资格评审。

5、用后续学历(学位)申报者,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不满6年的,须在取得后续学历(学位)之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其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并符合上述各学历(学位)的工作年限要求的,可以申报中级资格评审。

获得上述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应与从事岗位工作相关,或参加过与从事岗位工作相关的气象基础知识培训。

(二)近5年内或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

(三)外语水平应符合**省气象局关于职称外语的有关规定。

(四)职称计算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职称申报须具备**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或全国职称计算机考核合格,或国家公务员信息考试合格。合格证书在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时长期有效。

2、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参加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人员可免试职称计算机。

(五)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第六条

破格申报条件

对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业绩者,可在学历或资历条件上破格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者须在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一)获得省部级业务技术类表彰奖励或竞赛奖励的先进个人,或在全省气象部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者(综合或全能前六名、或单项第一名)。

(二)获得厅局级科学技术类奖励的主要完成者(前两名)。

(三)在市级以下气象台站工作,获省局重大天气气象服务奖一等奖2次,或省局重大天气气象服务奖二等奖3次。

(四)承担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完成获得优秀评语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

(五)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两名),在一级核心刊物、或在SCI、SCIE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七条

专业理论水平

(一)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掌握本专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作规程等,能解决实际工作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八条

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的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初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

第九条

实际专业经历与工作能力

(一)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一般应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4年以上。完成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相应的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益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

(二)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进行细致的研究,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较熟悉地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工作的技术方法。

在省级单位工作的,作为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厅局级项目1项,或作为主要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且应用于业务,其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本单位认可。

在地市级单位工作的,作为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县处级项目1项,且应用于业务,其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在县级单位工作的,作为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本单位自立课题,或能够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厅局级项目1项,并能够投入实际业务应用,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设计1项地市级以上气象局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对促进本专业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第十条

业绩与成果

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

(一)在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研究、业务体系建设、业务新方法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中,解决过1个比较重要的技术难题或关键问题,使本单位某项业务工作有所提高或改进,质量(或效益)明显提高,并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二)主持或参加的技术研发项目中,至少有1项在本级业务单位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得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被处以上单位确定为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四)本专业业务技术工作业绩突出。在省级单位工作的,获得厅局级表彰或奖励;在地市级单位工作的,获得县处级表彰或奖励2次;在县级单位工作的,获得县处级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

(五)作为骨干参加完成县处级以上单位本专业发展规划、计划、系统设计等工作,或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的技术手册、业务流程、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等被县处级以上单位采用,对促进本专业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六)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2次以上重大气象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上级部门和用户表彰、奖励。

第十一条

论文、论著

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撰写以下著作、论文、技术报告之一:

(一)在厅局级气象刊物或国内其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论文(排前三名)。

(二)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过一篇论文,或在地、市级学术或专业技术工作交流会议上交流过2篇以上论文。

(三)第一作者在本专业业务、科研、服务等工作中,完成2篇以上技术报告,并经2名同行专家确认具有一定水平和实用价值。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考核等均以正式书面材料为准。本条件中的认可是指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鉴定、评比、评审、批复、列为推广项目等方式做出的正式书面结论。

第十三条

本条件中的全国核心期刊是指最新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或《中国科学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的获奖是指因业务工作业绩突出或科技成果显著而受到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表彰奖励,以证书或文件为准,同一业绩获多次表彰奖励不得重复计算,只计1次最高级别的奖励。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是指获奖等级限额内的人员,有奖励证书证明。

第十五条

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经历,以继续教育或岗位培训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准。

第十六条

用于破格申报的业绩,在评审时不得再作为业绩或成果重复使用。

第十七条

相关词语和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XX以上(下)”包括XX;“满X年”指满X周年。

(二)论文: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待发表的论文要提供刊物录用证明,该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期刊上,否则不予承认。在学术会上交流的论文与正式发表的论文在内容上相近的,只能计算为1篇。公开出版时,以申报人所在单位为第一工作单位发表的论文为有效论文。

(三)项目: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与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建设、推广应用等课题及任务。

(四)学术会议:由单位或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

第十八条

本文件执行后,过去有关文件与本文件不一致的,按本文件执行。

第四篇: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目录

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目录

1、个人述职报告

2、个人述职评议情况表

3、荣誉证书

4、教学论文

5、汇报课教案

6、汇报课教案评议表7、2008-2009教学工作计划8、2008-2009教学工作总结9、2008-2009班主任工作计划 10、2008-2009班主任工作总结

11、公开课教案及课题研究材料

第五篇:气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辽宁省气象部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气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规范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有序开展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辽宁省气象部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评委会),按照《关于印发〈辽宁省气象部门气象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和〈辽宁省气象部门气象助理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评审条件》)要求,开展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第三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正、考核全面、注重实绩、民主决定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

第四条 省气象局按照国家职称主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建立中评委会,报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审批备案。

第五条 中评委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按照规定的评审权

限、范围、程序,依据《评审条件》,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评审申报人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六条 中评委会委员应本着对事业、对申报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和评审纪律,实事求是评议,公正行使表决权,使评审结果客观、合理、公平。评审期间,评委会委员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

第七条 每届中评委会,须组建5人以上的资格审查小组,由主任委员或受其委托的副主任委员担任组长,组员由主任委员在本届中评委会委员中选择确定。资格审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资格审查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审议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八条 省气象局人事处按照国家职称主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有关政策规定,负责组织开展全省气象部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第三章 申报与推荐

第九条 各级气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依照《评审条件》和当年省气象局有关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向所在单位(指各市级气象局,省气象局直属单位。以下简称推荐单位)提出申请,提交反映本人基本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 2 —

方面的材料,并保证材料准确、真实。

第十条 申报材料包括:

1.《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以下简称《评审表》);

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评分表》(以下简称《量化评分表》);

3.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后的技术工作总结; 4.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岗位(资格)、受聘的兼职技术岗位、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核、继续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的证书或证明材料;

5.任现职以来的主要技术工作业绩、成果材料;

6.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译著和重要的技术报告等; 7.再次申报需增加的新业绩材料; 8.评审机构要求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推荐单位应根据《评审条件》和相关文件要求,审查申报人的学历、资历、评审系列、评审专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审查《评审表》与《量化评分表》中的信息是否一致。申报材料提供的复印件须有推荐单位的验印盖章。

第十二条 凡不符合《评审条件》要求者,不得进入评审工作相关程序。若因对评审材料把关不严而出现影响申报人正常评审的情况,后果由推荐单位和申报人负责。

第十三条 申报人提供的《评审表》、《量化评分表》等主要成果材料,由推荐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十四条 推荐单位召开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会议,根据《辽宁省气象部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评分标准》(以下简称《量化评分标准》),对申报人客观量化评分确认进行核定、并进行专家综合评审,确定推荐人员。

所有申报人员量化评分结果、推荐人员申报材料和单位推荐意见一并报送省气象局人事处。经省气象局人事处初审后,由中评委会审核确认,并作为评审的参考依据。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省气象局人事处负责对各单位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形式审查。审查项目包括:被推荐人员申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并审验证书、论文、论著等的数量、级别和时效是否符合要求等。

第十六条 召开中评委会资格审查小组会议。省气象局人事处向中评委会资格审查小组汇报申报材料审查情况和评审工作方案,重点对申报材料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处理建议。中评委会资格审查小组对参评人员的学历、资历以及业绩成果、论文论著、奖励、破格条件等内容进行鉴定,按照《量化— 4 —

评分标准》对参评人员的量化得分进行审核确认,并确定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第十七条 省气象局人事处公布本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第四章 答辩与评审

第十八条 召开中评委会委员会议。由中评委会主任委员组织学习《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规定,宣读评委会委员纪律。省气象局人事处报告前一次评审会议交办事项的处理情况、本次资格审查情况、评审工作规定的变化情况,本次评审工作中的要求、问题及建议等。

第十九条 评委会委员、省气象局人事处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或列席中评委会委员会议或中评委会委员扩大会议,其他人员不得参加和列席。

第二十条 答辩评议及综合评审量化评分。

1.中评委会组织集中答辩评议,中评委会中所有评委原则上都应参加答辩评议,至少应有三分之二评为参加答辩评议。

2.答辩程序为个人陈述和回答提问。

3.评委和答辩专家在答辩前,应对照《评审条件》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认真审阅,重点审阅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及工作的创新点、业绩与成果以及对事业发展的贡献率、论文论著

以及与所从事工作的关联度、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评委和答辩专家在认真审阅本组申报人员材料的基础上,听取答辩人的个人陈述,围绕申报人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和有关材料提出问题,重点考查申报人具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岗位中所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就,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等。

5.评委和答辩专家在经过全面审阅申报人员的材料和对答辩情况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之上,进行专家综合评审量化评分。

6.根据申报人客观量化评分和专家综合评审量化评分总成绩,按照80%比例及相关规定确定评审人选。

7.申报人员均应按要求参加答辩评议,不到会答辩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第二十一条 评审表决。

1.出席评审会议的评委人数为评委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评审结果有效。

2.评委因故未出席评审会议或中途离会、未参加审议过程的不得投票,任何评委不得委托投票或补投票。

3.在进行充分讨论和审议的基础上,采取表决方式进行“同意”或“不同意”表决投票。同意票数为出席会议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视为“评审通过”;主任委员或受主任委员委托的副主任委员签字后向全体委员宣布表决结果。

第二十二条 评审情况及结果报省气象局党组会议审定,审定后的评审结果在全省范围内公示一周。公示无疑议后发文公布评审结果,颁发由省气象局统一印制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并将评审结果填入《评审表》。

第二十三条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第五章 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评委会委员、人事处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评审工作纪律:

1.不泄露评委会委员和答辩专家姓名、电话和相关信息; 2.不泄露评委会、答辩组讨论和表决情况; 3.不对外接受有关评审情况的查询;

4.坚持评审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有妨碍评审的行为;

5.与申报人有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的,本人应主动提出,予以回避。

第二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证明、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的申报者,从查实认定之日起延期5年申报。对弄虚作假的申报者,评审已通过的,撤销其专业技术资格,收回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违规违纪受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期内不

得申报,且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5年申报。

第二十六条 对于没有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违反评审程序和评审纪律,超越评审范围和权限,不能保证评审质量、不能正确履行评审职责以及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委会及其委员、答辩专家,各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限期纠正、取消委员(成员)资格、通报批评、停止评审、取消评审权、宣布评审结果无效等处理。

第六章 相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 申报系列的选择。申报人可根据本人的工作岗位和从事专业技术经历,按照《评审条件》的要求选择工程系列或研究系列,确定相应专业进行申报。申报助理研究员的,原则上不分专业。申报人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参考工程系列的专业划分办法,选择一个相应的专业,参加答辩。

第二十八条 委托评审。本单位无条件评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委托外单位代评审或参加外单位以考代评的,按照规定报请省气象局办理委托手续。评审或以考代评通过的人员必须由省气象局进行资格确认,凡不按程序进行资格确认的,各单位不得聘任其相应职务。外系统、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委托本单位代评的,应按照对应权限出具委托手续。

非气象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岗位的特点,参加气象部门的职称评审或委托外部门评审。按照《气象部门编制外劳动用工— 8 —

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外用工人员的职称评审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地方编制人员的职称管理,按照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资料归档。

1.省气象局人事处在评审工作结束后做好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2.评审结束后,属申报人个人提交的业绩、论文、成果、证书、证明等,无特殊情况,不再退回申报人。经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的《评审表》由人事部门存入个人人事档案。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市气象局和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可在本办法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选推荐办法。

第三十一条 申报人须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评审费。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指“XX以上”、“XX以下”、“不少于XX”、“多于XX”等均包括XX。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下载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附件三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评审范围 在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教、基本建设、后勤、设备维修等部门从事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 二、学历及任职年限 获硕士学位......

    申报评审任职资格需提交的有关材料

    申报评审任职资格需提交的材料 为确保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质量,凡申报评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均须按以下要求提供相应材料,材料具体要求见《关于申报评......

    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福建省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

    关于做好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

    关于做好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申报工作的通知鄂会职改办发(2009)1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会计职改办,各有关单位:根据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

    附件六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填表说明:1、申报系列(或专业)名称,同附件二“申报专业职务名称”。2、符合申报条件,填写“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3、申报人员应具备......

    统计师任职资格评审实施意见

    为深化统计职称改革,完善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适应形势发展对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人事部《统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国家人事部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目录(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

    附件1: 土建工程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目录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2.个人述职评议情况表 3.个人述职报告(一份并加盖单位公章) 4.参评......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材料

    课堂教学情况(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态度、 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改等情况、成绩) 任现职以来,本人不断坚持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教育学、心理学,掌握不同年龄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