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8: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第一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1):1541-1542.[2]于相举.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5):112-113.[3]黄萍,谢瑞萍,许琼.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7(07):693-694.[4]杨雪梅,钏新,顾小丽.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5,2(02):60-61.[5]彭素近,王英姿,甘婷.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07):108-109.(收稿日期:2016.03.17)

第二篇: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儿科接受的患儿中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用常规模式护理,B组则选择优质护理予以临床干预,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B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28%,A组患儿家长则为81.03%,可见B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儿科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 儿科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前言

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随机经济水平的发展正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医院的儿科,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所以会对临床护理措施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对临床护理措施更加完善,提高总体的临床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临床新型护理方式,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1]-[2]。本研究是在我院儿科患儿中就行抽取,对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儿科病房中选取116例住院患儿,凭借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平均58例患儿。A组患儿男27例、女31例,年龄1~6岁,平均(3.54±0.83)岁;B组患儿男29例、女29例,年龄2~8岁,平均(5.06±1.05)岁。通过对A、B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并不存在数据上的可比性(P>0.05)。

2.方法

A组:对A组的58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进行患儿病房环境护理,保证房间阳关的充足,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顺畅,房间的温湿度要调节至患儿舒适为宜,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检查、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

B组:在A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其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①病房环境护理: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能够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减轻其对医院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所以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时需注重并患儿病房环境的设置,可根据患儿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爱好等方式一些玩具或卡通图片等,儿童喜动好玩,为防止其出现磕碰的情况,可将病房的地方铺设防滑地板,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可在房间中放置一些绿植,美化环境等。

②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由于疾病的折磨和对医院的排斥,多数患儿在入院后均会出现哭闹、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这时可使用温柔、和蔼可亲的话语对患儿进行鼓励与夸赞,并可通过握手等的方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许多患儿在入院后其家长表现的过于紧张不安,有时甚至会患儿的正常救治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家长进行安抚,通过讲解让家长对患儿疾病有一定程度了解,并能够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进行照顾所应注意的事项,保持冷静淡定、积极配合医疗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

③护理培训: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提高总体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实施临床护理操作的同时应按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关怀意识,让护理人员懂得换位思考,更用心进行临床护理。同时建立综合考评制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使临床护理的考核体系更加完善。

④出院随访:在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的随访工作,通过不定时电话随访的方式向患儿家长询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部分家长提出的疑问需在电话里予以耐心解答。

3.观察指标

制作调查问卷,通过问题选择的形式了解两组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4.统计学方法

完成相关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予以相应处理,并使用%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设备:DirectView DR3000数字化摄影系统,非结晶硅、拼接板碘化铯,矩阵为3kx3k(每像素139μm)、成像面积为43cmx43cm、检测灰阶为14bit,DOE为75%。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二、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使用优质护理的B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参见表1。

三、讨论

同其他科室相比,医院儿科的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具有较大的变数,该科室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3],所以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十分重要,与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则更加明显。

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基础临床基础护理措施更加重视,在此基础上来对护理专业进行深化,并将护理责任制进行全面的实施,从而在整体上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医院通过定期的专门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时热情度更高,更加具有积极性与护理灵活性,改变原来相对被动以执行医嘱为护理任务的工作状态,更加主动同患儿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向家长进行患儿疾病进行讲解、对紧张焦虑的家长进行安慰,使临床护理措施更加人性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事故的产生,从而更好减少护患间的问题和矛盾、提升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总体的护理安全度、护理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以我院儿科抽取出的116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分成A与B两组后对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出,采用优质护理的B组患儿家长,其护理满意度已明显高出A组的常规护理模式(P<0.05),由该比较可得出,在临床上对儿科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加具有临床价值,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更能够帮助患儿更加快速的恢复健康,使患儿家长更加放心、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从而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临床生上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来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实施,其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更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许伟华,刘丽丽,董雪.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6(20):128-128.[2]胡素?,段辉秀.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a01):233-234.[3]姚莉,李保兰,尹长春.PDCA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40-141.

第三篇:基于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基于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 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关键词】骨科 优质服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4-01

一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医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灌输优质护理理念,强化优质护理意识,通过学习和动员,护理人员转变了观念,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注重临床实效,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二优化护理模式,改革护士分工和排班方式

1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落实整体护理。即责任护士对她“分管”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全面负责,即使休息时也要告诉患者暂时由同组护士“代管”。

2推行小组责任制,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起带班、指导、监控作用,低年资护士也有成长、发展的空间。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严格按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进行,护士长每日检查,护理部随时抽查。

3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科室新增加合同护士3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完全由专门的一位医生和护士全权负责,实行扁平式、弹性排班,按病人需求调整各班次,一改往日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灵活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做到无缝隙护理,坚决杜绝治疗护理分离现象,真正落实对病人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三优化住院环境,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温馨病房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病房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温湿度适宜。科内提供微波炉,免费为病人加热饭菜;病区张贴温馨提示语、防滑标识; 悬挂全科医务人员的照片,附有个人职称、特长简介,走廊上有图文并茂的疾病健康教育展板;提供便民袋,装有针线、剪刀、笔纸、信封等等。提供护理用具如:洗头车、床边座便器、助行器等。定期组织患者公休座谈会,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每日清单中,由护士发放到病人床头,供病人查看。让病人了解各项治疗与检查和护理的收费情况,对于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查询和解释。

四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知识全面、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指征。组织学习并拟定了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疾病观察要点,组织学习常用药物及新药说明书,加强对三基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学习,积极参加医院里的业务学习,同时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考试,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将“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中。

五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和病人

医院实行电子病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节约了护士书写时间,极大的增加了护士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增进了护患感情。

六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调动患者参与疾病康复的积极性,要围绕病人能够说到做到的原则。骨科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术前、术后以及功能锻炼的健康宣教。

1术前宣教

首先评估患者对手术掌握知识的情况,向病人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参加手术的人员,并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术前备皮的意义。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2术后宣教

向病人讲解应用各种医疗器材的作用:如石膏固定、心电监护、外固定支架、氧气吸入等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腰麻或全麻术后的禁食禁水的时间以及卧位的要求。给予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干燥,教会患者术后翻身的要领。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给心理疏导。

3功能锻炼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对患者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的反应效果等,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七关注细节,落实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骨科病人大部分都是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自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基础护理得到很好的落实,晨晚间护理更加到位。生活护理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使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同时,体会到专业护理,以专业的护理手段解决病人的问题。晨间护理

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手术患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我们协助漱口、洗脸、喂饭。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有伤口引流的患者给予各种引流管,并妥善处理,帮助患者倾倒引流液、尿液等。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晨间进食等情况。尤其注重术后患者的伤口及疼痛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晚间护理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对患者进行睡前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第四篇: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 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关键词】骨科;优质服务;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我院骨科在2011年9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采取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我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灌输优质护理理念,强化优质护理意识,通过学习和动员,护理人员转变了观念,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注重临床实效,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优化护理模式,改革护士分工和排班方式

2.1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落实整体护理。即责任护士对她“分管”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全面负责,即使休息时也要告诉患者暂时由同组护士“代管”。

2.2推行小组责任制,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起带班、指导、监控作用,低年资护士也有成长、发展的空间。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严格按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进行,护士长每日检查,护理部随时抽查。

2.3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科室新增加合同护士3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完全由专门的一位医生和护士全权负责,实行扁平式、弹性排班,按病人需求调整各班次,一改往日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灵活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做到无缝隙护理,坚决杜绝治疗护理分离现象,真正落实对病人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3.优化住院环境,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温馨病房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1]。病房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温湿度适宜。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知识全面、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指征。[2] 我们组织学习并拟定了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疾病观察要点,组织学习常用药物及新药说明书,加强对三基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学习,积极参加医院里的业务学习,同时我们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考试,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将“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中。

5.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和病人

我院实行电子病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节约了护士书写时间,极大的增加了护士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增进了护患感情。

6.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调动患者参与疾病康复的积极性,要围绕病人能够说到做到的原则。骨科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术前、术后以及功能锻炼的健康宣教。

6.1术前宣教

首先评估患者对手术掌握知识的情况,向病人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参加手术的人员,并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术前备皮的意义。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6.2术后宣教

向病人讲解应用各种医疗器材的作用:如石膏固定、心电监护、外固定支架、氧气吸入等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腰麻或全麻术后的禁食禁水的时间以及卧位的要求。给予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干燥,教会患者术后翻身的要领。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给心理疏导。

6.3功能锻炼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对患者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的反应效果等,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7.关注细节,落实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骨科病人大部分都是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自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基础护理得到很好的落实,晨晚间护理更加到位。生活护理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使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同时,体会到专业护理,以专业的护理手段解决病人的问题。

7.1晚间护理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对患者进行睡前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骨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的成效如下:

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骨科病房每月一次的科内满意度调查、院内每季度一次的满意度调查及三优三满意活动中的调查结果均较前提高,都达到了95%以上,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2.病房秩序得到提升,陪护比例降低。

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房,呼叫铃声基本消除,患者的陪护比例降低,陪护人数、探视人员明显减少。

3.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

护士能够全面、细致、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疾病的康复。

4.医患关系和谐,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服务品牌

护士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减少护理投诉,同时也把部分对医生的投诉消失在萌芽中。医患关系进一步密切、和谐,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赢得社会关注,扩大医院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提升医院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程蕾,游川.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全科护理,?2010,8(3B):739-740.[2]刘庆素,安秀艳.不同人群优质护理观点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7,6(21):21-23.

第五篇:品管圈活动在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QCC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外科在护理部督导下率先引进QCC管理方式,对科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背对背投票,并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筛选出课题作为QCC活动主题,近1年试行下来,效果较好,科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6张,执业护士12人,护工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3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7人,中专2人。

1.2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组织全体人员学习QCC活动相关知识,使全体人员对QCC活动及工作方法有充分的认识。

1.2.2成立品管小组 将科室5个护理质控小组重新编成5个QCC小组,组织构架及各小组分管内容,见图1。

1.2.3分析现状,选定主题QCC小组针对科室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全体成员集体投票,收集到约20个问题,然后由5个QCC组长根据投票结果选出各自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再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进行背对背投票筛选出课题“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除”作为此次QCC活动主题。

1.2.4实践

1.2.4.1收集留置针非计划拔除的原因.1.2.4.2根据二、八原则,找出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3设定目标为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下降70%~80%。

1.2.4.4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1.2.4.4.1首先解决主要问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4.1.1改变原来常规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25%稀释性肝素液3~5 ml封管(即1.25 U肝素稀释于500 ml生理盐水中)为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5%稀释性肝素液(即1.25 U肝素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6~10 ml封管[1],连接输液针先缓慢推入3~5 ml,然后一边推注剩余封管液一边旋转拔针[2]。拔除针头后,同时用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导致留置时间降低[3]。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高龄、肥胖、卧床或伴发高血压、心脑血管基础病、糖尿病、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患者,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封管液的量应增加到10 ml以上。

1.2.4.4.1.2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避免穿刺部位被水沾湿,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卧位时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输液期间入厕、取物、吃饭等活动时请护士帮忙等。

1.2.4.4.2改进穿刺、固定技巧,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穿刺消毒范围8 cm以上,待干后进行穿刺,以免消毒液造成穿刺部位刺激,同时要将导管部分全部送入血管内以防脱出或针眼处出血。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伴发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疾病的患者,最好选用比较粗而直的血管并加强固定以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而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有效降低渗漏的发生。

1.2.4.4.3加强血管保护措施,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入沙星类药物、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与其他液体交替输入,并在输液过程中,持续湿热敷穿刺侧肢体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避免因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4]。

1.2.4.4.4加强护士技能培训,加强病房巡视,加强留置针床头交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1.2.4.5总结 留置针非计划拔除比例58%降到26%,重新制定留置针管理流程。

2讨论

病房质控小组明确分工,每小组的圈长又互为圈员,每月定时随同护士长进行各项质控检查,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应用品管圈方法查出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比率进行个别指导或是组织全面学习讨论提出下一个主题而循环往复,以此不断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积极参与各项管理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梁艳芳,黄石群,胡敏芝.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3B):722.[2]曲瑶,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40.[3]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5):20.[4]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9C):2453-2455.编辑/肖慧

下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儿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做好细节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唐菁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所谓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材料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小组”推荐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先进小组申报材料---心内四、CCU护理小组2010年4月起在护理部的倡导下,我科开展“争创优质护理服务先......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卫生部及市局相关要求,自2011年以来,按院里部署,女病区作为首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开展了相关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在病房 好人好事在身边

    优质护理服务在病房 好人好事在身边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与人相处,最大的距离莫过于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这是一种“心的距离”。的确,真诚是每个人心中成功的处事之道。作为......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32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0例,其中前......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电子病历完整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电子病历完整性中的应用 【摘要】 针对护理电子病历的书写问题于2014 年5月到10月开展了以“提高护理电子病历完整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