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守护押运重控环节及风险防范
守护押运重控环节及风险防范
任务接收及准备
首先,必须准确掌握任务内容、属性、目标和要求,押运班长应提前到岗,参加晨会,受领任务。接受任务时,必须切实了解任务线路的相关信息,以及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对一些不明事项,需在执行任务前予以解决,不可带着疑问或不解去执行任务。同时,要组织班组成员点到,检查人员到位情况,检查人员着装及佩证情况,及时准确地将任务内容和要求传达到班组的各位成员,做好具体任务细项的分工定责,并对组员提出的疑问给予答疑和指导,以免发生违规或差错。遇到班组成员未及时到岗,应第一时间联系到人,并向基地、大队值班员报告,采取有效地补救措施,确保任务能准时实施。
勤务装备和工具必须佩戴齐全。受领任务后,班长应根据任务所需,自基地、大队领取。领取时,应对装备和工具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各装备、工具性能良好,对有关故障及时报请基地、大队修缮或更换,杜绝携带病态装备、工具作业,以保障安全。
出库核对及检查
出库核对主要要完成交接清单数据与交接实物的比对,应按交接清单在库房内逐个对每个网点的款箱及封包进行核对,查看箱包外观及锁片的完好性,清点款箱和封包总数是否和交接清单一致,做到认真仔细,账实相符。如有疑问当场与库房管理员查明原因,并做出调整,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在下发总单上签字确认(主副交接必须同进同出,双人双签,字迹清楚),拉出库房准备装车(途中注意是否有物品滑落)。
出库前检查工作主要包括:督促驾驶员检查车辆油路、电路、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门锁系统及其他安全环节是否良好;督促交接员检查车载保险箱一、二道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钥匙是否携带齐全;检查交接员是否带齐交接卡和交接单据,检查驾驶员驾驶证是否携带,是否有效;检查枪证、持枪证是否携带,是否有效;检查全组人员是否佩戴工作证件;检查车尾部、底部及周边是否有其它遗留物。
标的清点及装卸
标的物的清点和装卸,是守押工作的重要环节。清点马虎极易造成标的遗失,装卸野蛮极易造成标的损坏。
在清点时,必须做到一点一清,严格对照交接清单逐个进行,切忌凭记忆操作。同时,必须做好相互配合和同岗监督,做到相互提醒和双人复核,切忌单人操作。
在装卸标的物时,要坚持做到“轻”和“快”。轻,即要做到轻拿轻放。金融守押标的物采用的是整体打包模式,标的物内部物件均处于零散状态。因此,在装卸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标的物内部物件散乱、破坏,和标的物外包装破损。快,即要做到快速迅捷。我们的守护目标均为有价证劵或贵金属,存在极高的被抢夺风险,减少标的物在外暴露时间,是控制标的物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在装卸标的物时,务必做到快速迅捷,班组成员间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每个组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保持头脑清醒,车载保险箱门应保持状态良好,以减少因操作不当或硬件故障造成滞缓。
卸车后实施清查复核是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在网点还是在库区,卸车完毕后,切记要对卸载的标的物根据交接清单进行比对,对车辆内部、尾部、底部及周边进行仔细查看,检查是否有遗漏或丢弃,杜绝错发、漏发或遗失。
行车途中讲安全:
车辆行进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诸如:交通事故、恶意拦截、自然灾害等。因此,在行车途中,班长应督促班组成员保持警惕,认真观察周边情况,不做嬉笑打闹,大声喧哗或影响驾驶员开车的行为;严禁班组成员在车上睡觉、玩手机、抽烟等违纪行为;稳定驾驶员情绪,注意观察驾驶员精神状态,提醒驾驶员文明行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违章驾驶,严格按照规定线路和顺序行驶。
网点作业需规范
车辆到达网点,须提前对网点周边动态进行观察判定,确定无可疑情况后,方可实施现场作业。车门打开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劝导和制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时,要有理有节,对劝阻无效的可以停止交接,锁闭车门,待情况排除后继续进行(确保人员及款箱安全为原则);交接员在交接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款箱搬运时要轻拿轻放,认真核对明细,网点交接必须做到同进同出、双人清点、双人复核、双人双签,字迹要清楚可辨,等交接完毕后询问网点交接人员是否有物品遗忘,严防业务差错的发生,确认无误后返回库车。遇到网点延时交接或要求等待时,要有理有利地询问具体时间,视情况提出跳点请求,在征得同意后实施跳点。离开网点前,须复查车门锁闭状态,检查车组人员的物品携带情况。
第二篇: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
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
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
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
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
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
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
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
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
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
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
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
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
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
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
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
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
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
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4.6.3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
通过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对已发现并造成损失的或已发现未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及时归纳整改,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并将出现的操作风险归纳总结,为今后操作风险量化储备数据。
放款中心的建立、一套完备的放款操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良好发展,有效的防范公司信贷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
第三篇: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管理规定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管理,维护守护押运服务安全,促进守护押运服务行业发展,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守护是指保安员依法对特定客户的物品或要害部位等固定目标进行看护、守卫的服务活动。
本规定所称押运是指保安员依法将特定客户的财物安全护送到目的地的服务活动。
本规定所称保安守护押运公司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法许可设立,配备公务用枪,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
第三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依法提供下列情形的武装守护押运服务:
(一)守护军工、金融、国家重要仓储、机要交通系统和大型水利、电力、通讯等依法配备公务用枪单位;
(二)押运前项单位生产、科研、经营服务所需的相关重要物资、文件;
(三)押运军工以外客户单位的大额现金、重要文物、艺术品、有价证券、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
(四)需要依法武装守护押运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依法保障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人员(以下统称守护押运人员)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劳动用工、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守护押运人员素质,维护守护押运队伍稳定。
第五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和守护押运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
第六条 设立保安守护押运公司,或者保安服务公司增设武装守护押运服务业务,应当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公安机关申领保安服务许可证或者申请在已有的保安服务许可证上增注武装守护押运服务。
第七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设立从事守护押运服务的分公司,应当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备案。
第八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经营服务的,应当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备案。
第九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开展武装押运服务,押运车辆停车住宿的,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枪支弹药、守护押运服务管理制度、守护押运岗位责任制度、专职守护押运人员管理制度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加强对专职守护押运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提高专职守护押运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一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定期开展紧急情况预案演练,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二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建立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档案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测试等制度,并将人员信息录入保安监管信息系统。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档案应当保存至自其离职之日起5年以上;原因不明自行离职的,应当保存至自其离开公司之日起10年以上。
第十三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专职守护押运人员防护装备和运营服务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武装守护押运服务安全。
第三章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
第十四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应当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依法取得保安员证和公务用枪持枪证。
专用押运车辆驾驶员应当依法取得保安员证,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2年以上驾驶经历;
(二)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三)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记录;
(四)身心健康,无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史。
第十五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依据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招录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和专用押运车辆驾驶员的,应当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和身心健康测试。
第十六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进行岗前和在岗学习培训,掌握枪支使用、守护押运服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十七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执行武装守护押运任务时,应当依法佩带枪支,携带保安员证和公务用枪持枪证,身着制式保安员服装,穿戴防弹衣、防弹头盔等防护装备。
第十八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守护、押运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度,不得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值班守护区域或者专用押运车辆,不得擅离职守或者改变行车路线;
(二)严格执行枪支弹药领取、使用、交还、保管等安全管理规定;
(三)严禁守护期间或者押运途中处理与守护押运任务无关的其他事务;
(四)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或者酒后上岗;
(五)严禁泄露守护、押运工作秘密,严禁泄露客户单位实体建筑、安防设施建设情况和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及客户要求保密的其他信息。
第十九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遇有不法侵害或者干扰,发现守护区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治安、交通、灾害事故等情况,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枪支弹药及守护押运目标的安全。
第二十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遇有袭击、抢劫等危害守护押运物品、所携带枪支弹药和人员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时,可以依据《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使用枪支。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遇到前款规定情形使用枪支后,所在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押运员使用枪支发生人员伤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报告检察机关。
第二十一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离职的,应当提前30日告知所属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并对公司业务和内部管理制度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章 守护押运枪支弹药
第二十二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配备、保管、使用枪支。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记录枪支配备、保管、使用情况,并将信息录入保安监管信息系统、枪支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三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枪支弹药购置计划,申请核发守护押运人员持枪证件。
第二十四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设立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分公司的,应当接受所在地公安机关对分公司依法配备枪支弹药的日常监管。
第二十五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经营服务的,应当接受经营服务地公安机关对依法配备枪支弹药的日常监管。
第二十六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不得将依法配备的枪支弹药出租、出借、抵押或者转让。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因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的,应当将枪支弹药连同持枪证件一并上缴原审批公安机关。
第五章 专用押运车辆
第二十七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从事本规定第三条规定范围的服务,应当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专用押运车辆,按规定进行机动车注册登记,并保障车辆性能良好。
第二十八条 专用押运车辆提供押运服务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接受公安交管部门管理;遇有公安机关设卡盘查的,应当接受检查并报告所属公司。
第二十九条 专用押运车辆的防弹、防爆级别应当符合不同押运物品的安全要求。
专用运钞车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要求外,还应当配备无线通讯、卫星定位、无线报警、行车记录等符合营运安全和服务要求的安全装置。专用运钞车应当在运钞舱、驾驶舱内和车体前后设置安装符合相关标准的视频监控与录音设备。
第三十条 专用运钞车应当使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规定的颜色、外观标识,喷涂“武装押运”字样和公司名称,但不得喷涂与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相同或者相类似的外观制式、标志图案。
第六章 守护押运服务
第三十一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第三条开展经营服务,不得超范围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
第三十二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开展经营服务,应当与客户单位签订武装守护押运服务合同,明确服务项目、要求和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对客户单位要求提供服务的合法性进行核查,对违法的服务要求应当拒绝,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三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严格履行服务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止服务。因客户单位原因,保安守护押运公司需要中止服务的,应当提前15日告知客户单位;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服务中断的,应当及时告知客户单位,配合客户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依法履行服务合同,严禁转包或者变相转包守护押运业务。
第三十四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和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应当按照武装守护押运操作规程规定及与客户单位签订的服务合同约定,开展守护押运服务。
第三十五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提供押运服务时,每辆押运车辆应当配备2名以上专职武装押运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提供特别重要或者数额较大、路途较远、地形复杂的押运服务时,应当酌情增加护卫力量。
第三十六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接送款和现金押运服务,被服务单位没有设置对外封闭的运钞车停放区的,应当实行武装护卫制度。
第三十七条 专用押运车辆押运途中发生故障或者事故,不能即刻修复、处理的,押运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所属公司,并立即通知客户单位;所押运现金或者有价证券数额巨大,或者所押运物品特别贵重或者危险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第三十八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对在守护押运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对在守护押运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应当依法留存30日以上,不得删改或者扩散。
第三十九条 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更换或者离职的,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客户单位,并废止或者更换离职人员提供服务所使用的证件和权限卡。
第四十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结合经营服务和客户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枪支弹药、车辆等成本,依法与客户单位合理商定服务价格。
第四十一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应当根据服务项目和安全风险,建立健全与守护押运目标价值相匹配的安全保险制度。
第四十二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提前终止服务合同,或者因破产、解散等原因不能履行服务合同的,应当提前3个月告知客户单位,并报告经营服务地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配合做好武装守护押运服务接续工作。
第七章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及其经营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服务质量等问题的,责令限期改正;违反保安管理和其他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跨地区经营服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经营服务地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后,应当在15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通报原审批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的监督管理,在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设立警务室,派驻民警担任警务代表,督促指导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落实枪支等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派驻保安守护押运公司的警务代表履行下列职责:
(一)督导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落实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招录、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制度;
(二)督导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加强枪支安全管理,落实枪支使用管理制度;
(三)督导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落实专用押运车辆和守护押运安全管理制度;
(四)定期检查并向公安机关报告保安守护押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发现不符合管理规定要求的,督促整改;发现违反枪支、保安管理和其他治安管理规定的,向公安机关提出处罚建议;
(五)公安机关要求落实的其他工作。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保安守护押运公司自行设置金库的,应当符合有关行业标准,依据公安部《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设施办法》规定,报公安机关内保(经保、经文保)部门审批验收。
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邮政企业等单位自行武装守护押运的,守护押运人员、枪支弹药、运钞车和守护押运活动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2005年7月2日印发的《保安押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摘要: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
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
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
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
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
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
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
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
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
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
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
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
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
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
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
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
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4.6.3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
通过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对已发现并造成损失的或已发现未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及时归纳整改,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并将出现的操作风险归纳总结,为今后操作风险量化储备数据。
放款中心的建立、一套完备的放款操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良好发展,有效的防范公司信贷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
第五篇:浅谈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
浅谈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邵武市工商局,南平354000)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监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对工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基层工商部门工作实际出发,浅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
关键词:工商 食品安全 监管 风险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法律和政府赋予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道关键屏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重大。明确监管责任,找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是基层工商部门促进职能到位,开展执法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
(1)食品流通许可风险。在食品流通许可受理过程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存在渎职风险。在许可证发放过程中,实地核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渎职风险普遍存在。在食品流通许可的咨询、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日期和程序办理相关许可事项,以及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情况,一方面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另
一方面也使得许可过程出现瑕疵,导致履职风险。
(2)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但是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多,情况复杂,食品流通又是食品从工厂、田间地头到餐桌消费环节的中间链条,流通环节和生产、餐饮、种养殖等环节仍存在界限界定不清的问题,在监管上与其他执法机构经常发生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时还出现在某些领域的多头监管,从而出现步调不一致、监管不力的情况,工商部门有行政不作为之嫌。比如现制现售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管问题。
(3)食品安全执法风险。包括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因为对《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学习不透彻,不精通,造成实际工作中法条适用不准确的情况;食品案件查办的热情不高,使得一些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带来后患;行政执法中的不廉洁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法律权威,给单位和个人带来风险;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或是行政处罚程序不当而带来败诉的风险。
(4)食品抽样检验风险。一方面是越权抽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然而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界定抽样检验对象是否属于流通环节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抽样检验程序风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中规定,“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制作抽样检验工作记录,现场检查所抽检食品的进货查验情况;应当要求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采样规则进行取样,并将抽样检验结果通知标称的食品生产者,若没有很好履行这些程序性的义务,则面临着行政行为有重大瑕疵的风险。
二、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商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增强责任理念意识,有效控制职能风险。该主管的事要认真履行主管职责,该牵头的事要义不容辞地发挥牵头作用,该配合的要积极予以配合。其次,细化岗位职责,全面排查岗位责任风险。针对食品流通许可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岗位风险点的防范工作贯彻于始终。第三,要增强协调沟通意识,尽力化解职能风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依靠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监管任务,是一个职能明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担风险的过程。第四,建立“五分钟廉政课”教育制度,在工商所的每周例会上推行,勤敲廉政钟,打好预防针,以此来警示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廉洁自律,防范风险。
(2)强化学习培训,夯实基层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风险意识、提升监管技能,组织专业学习培训:一是积极引导增强责任风险意识,提高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履职风险识别能力,学习开展好对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今年4至7月份,省局部署开展了为期十期的全省工商系统工商
所监管执法业务全员培训,邵武市工商局积极响应,组织基层工商所干部认真学习,大大提高了监管能力和风险意识,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真正依法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二是通过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技术、食品类商品信息识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广大食品监管人员的能力和信心,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有效地化解监管风险。开展定期不定期教育、培训是切实提升工商监管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监管执法人员风险意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3)坚持“痕迹管理”,促进监管、记录一体化。为进一步规范流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落实监管巡查任务,防范监管风险,有效手段之一是推行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在全市2400余户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实行了“巡查留痕迹制度”:一是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登记簿。监管登记簿内容应涉及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经营食品品种、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品种、检查结果等内容,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每一次巡查,食品安全监管员必须按巡查表要求逐项检查,并填写处理结果,监管对象要核对签字确认。二是确定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的关键部位。集中清理规范经营主体资格,重点检查农村集镇、学校周边和城乡结合部,对无证无照和制假售假的食杂店、小摊点,坚决予以取缔;其次,对食品经营户进货验收进行专项检查,要求经营户建立健全购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一旦发现经营户未履行相关规章制度,执法人员一方面会在食品安全监
管登记簿上详细记录,另一方面则会下发整改通知书。三是利用好现有系统实行“痕迹监管”,今年来,我局通过POS机巡查个体工商户、企业844次,巡查商品9046个;上传各类数据票据413份、上传台帐1645条,并要求经营户对POS机巡查记录进行备份。“巡查留痕迹制度”既促进了干部履职到位,又有效规避了执法风险,防范了只巡不查,只查不纠的现象。
(4)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依法行政。工商所应当将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推行网格化监管,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实现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经营者,应当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发现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开展包括“地沟油”、“明胶及明胶食品”、“松香脱毛”、“食品添加剂”等在内的专项整治30余次,办结食品安全案件64件,有效地避免了履职“缺位”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监管执法中正确应用法律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监管执法;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同类案件要统一处罚标准,尽量做到罚责相当,杜绝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现象,从而避免出现履职“错位”;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理念,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履行法定授权职能,真正做到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5)规范食品检测程序和方法,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可以采用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的食品进行初
步筛选。对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将食品样本送符合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重视食品抽检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统筹食品申诉投诉举报信息、专项整治工作、媒体舆论关注焦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进行抽检。2012年1至8月份,我局共开展快速检测食品次数1109次、检测品种22个,送样抽检3个批次,有效地防止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添先进的食品检测仪进行抽检,食品集中地设立快速检测室接受群众送检,配备流动检测车进行巡检,同时引进食品专业对口人才,从人员和设备上加以保障,确保食品质量监测的准确、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巴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0(33)
[2]曾玉林.我国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
[3] 周清杰.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北京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