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残疾人工作汇报
长沙县残疾人工作汇报
长沙县残疾人联合会(2011年7月12日)
各位领导:
县残联成立于1990年,2000年7月从县民政局单列出来,2002年3月在县级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科级群众团体。内设四部一室(康复部、教就部、组宣文联部、维权部和办公室),下设机构4个: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县按摩诊所、县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和县康复工作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17名。
全县有各类残疾人5.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6%,由于交通、农机等事故和社会压力增加等原因,残疾人逐年递增。截止2011年上半年,全县已办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13098人。
近年来,我们注重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各界的主力作用、残联组织的主干作用和残疾朋友的主体作用,争做残疾人事业的推动者、促进者、服务者和实践者,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使我县残疾人达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补起来,自强不息的残疾人扶起来,重度残疾人养起来。长沙县先后获得 “全国康复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在全市残联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现将我县一年来的残疾人工作汇报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
1、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联工作,多次到残联调研,经过各部门的多方努力,由长沙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残疾人联合 会联合五家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长县组发[2011]16号),到7月底全县22个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工作将全部完成;村(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工作逐步推进,同时,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待遇经费问题也一并解决到位,大大加强了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投入资金近10万元用于培养残疾人文艺、体育特长生,出资培养4名体育类运动员到省市体校集训,并聘请专业老师为有文艺特长的残疾人编排舞蹈、指导排练,为其购置表演服装和道具,为参加今年的全国、全省赛事做准备,发展和培养优秀特殊人才;做好了“助残日”的宣传发动及“康复器材进农家”工作,助残日期间免费发放康复器材:轮椅
35、拐杖
12、盲杖35,并入户重点慰问了双江镇的特困残疾人,全县发放慰问金10多万元。“明星乡镇”、“明星社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我县有三个乡镇(安沙镇、双江镇、青山铺镇)和八个社区(泉塘街道小塘路社区、安沙街道安沙社区、黄花街道黄谷路社区、果园镇月形山社区、果园镇大河社区、双江镇罗代社区、北山镇蒿塘社区、北山镇新桥社区)参与到创建工作,我会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形成残疾人服务体系,目前我会正会同市残联对各乡镇、社区进行督查工作。同时,还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残联工作,开展各项实事惠残工程,扩大影响,形成我县爱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2、“人享”康复工作打造新品牌。我会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扎实开展康复实事项目,同时着力打造康复工作的新品牌。在康复工作中有两项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项目中我会的指标任务为22名,目前这22名残疾儿童已
在市妇幼、爱萌、星苑、爱丽等专业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民生工程——“光明〃关爱”工程,目前完成情况是我县辖区内具有常住人口户籍的白内障患者,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目前还在申报审核阶段,据统计,全县申报的人数有近600人,已完成手术100多例,申报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义肢助残”工程,以及“长江新里程”工程为我县贫困缺肢残疾者免费装配假肢共计53个名额,目前已通过审核并接受定点公司出膜的有45人,其中上肢11例、大腿12例、小腿22例,申报审核阶段将持续到7月底完成。在湘龙街道和泉塘街道开展的“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活动,目前正在调查摸底阶段。5月份开展的大规模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活动,统计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达到11746人。我会针对残疾人就医难的问题,今年将我县籍一、二级775名多重残疾人列入救助范围,每人发放面值500元的门诊医疗卡,残疾人本人持卡在定点医院免费就诊。我们配合省市残联开展了“辅具适配进家庭”活动,在泉塘街道办事处进行了试点,适配了30户残疾人家庭的辅助器具,6月份进行了康复需求的调查,7月份对全县所有的残疾人家庭入户调查,通过调查确定“辅具适配进家庭”的方案,8月份全部适配到位。同时我们开展了建立长沙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的调研考察工作,并呈报告请县政府正式批准,同意我们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立一个1400平米集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厅和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多功能的一站一中心,现正在建设中。“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医疗卡”及一站一中心的建设等是我会在康复方面构建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新举措,使更多困难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3、教育就业工作提升新高度。“就业全关爱和培训无障碍”两个工作
区的建设,主要是残疾人自谋职业奖励、残疾人岗位就业资助、技能工程建设、文化素质工程建设和省实事工程“14000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其中前四项将在9月份启动。一是在省为民办实事——“14000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中,上级要求我县的任务目标为210名,而我会制定的培训任务为320名,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现已完成三个技能培训班(长沙双江纸箱厂、金龙铸造、九道湾农庄)共计60名的培训任务,整个培训计划将在10月底全部实施到位。二是我县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工作发放全部到位,全县有3979名重度残疾人现已能按季领取补助金,其中农村户口重度残疾人3737人,40元/月,城镇户口242人,60元/人,对于后新增的补助对象也将能按程序得到补助。居家托养工程正在后期的资金的发放阶段,有109名残疾人得到实惠。三是启动了2010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5月份我会会同地税局联合发布公告,各纳税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地税代征,此项工作将在6月底结束。四是完成了“扶持盲人按摩进社区”省级示范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征选了2011年“魔豆爱心工程” 困难母亲工作,共选送了五位母亲应聘,这个项目是湖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与湖南省红十字会、淘宝网湖南教学机构合作,“魔豆爱心工程”公益项目。其中孙素丽应聘成功,并进行了培训,自费开启了网店,开启了网上销售的服装的新渠道。
4、维权维稳工作推出新举措。我会针对广大残疾人需求的焦点,以“政府所急、残疾人所需、残联所能”为切入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上半年内受理来信2封,来访150人次,来电500人次,妥善处理一起2010年盛利兴信访事件,保障了残疾人合法权益。今年来我县无一例群访省、市、县上访事件发生。县残联建立了不稳定因素及重点对象的台帐,采取
理事会包乡乡镇的办法,深入基层摸查不稳定因素,化解重大矛盾,确保特护期没有发生一起残疾人不稳定事件。二是在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工作中,没有因残疾等级问题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暮云镇、春华镇、双江镇等在维稳工作方面都做得很好。三是做好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申报录入工作,共计64人次享受到补贴。
二、存在的困难
目前我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会如期完成上述目标考核任务还存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一些项目经费上面只配套一部分,县级配套的经费还存在缺口,希望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2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19号)等文件相继出台,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因此,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残疾人工作的核心。我们将把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作为切入点,把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作为着力点,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县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
三、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1、请求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出台《长沙县残疾人扶助办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长沙县残疾人工作实际情况,我们在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请求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出台《长沙县残疾人扶助办法》。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实行财政代扣:从2004年至2006年此项工作得到了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已给我们提供了所有与财政有领拨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人数等情况,整个工作有序进行。但从2006年起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未实现代扣,我们请求根据最近才公布的全县社会平均工资,给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寄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通知单,再根据反馈情况由县财政统一代扣。
3、增加县残联的硬件设施,办理2台残疾人工作车辆控购。根据长县政纪[2010]103号会议纪要,议定事项第五条:增加县残联硬件设施,新购置残疾人工作车辆2台。经县残联理事会研究决定,我会需购置2台残疾人工作车辆,一台初定为7座,三菱 君阁(2.0排量)的车,方便从事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维权维稳工作;另一台小型轿车——天赖标准型(2.0排量)的小车,两台车的总价为40万元,县财政已列入了2011年县残联的日常专项预算。恳请县政府同意办理县残联2台残疾人工作车辆的控购。
长沙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7月12日
第二篇:残疾人工作汇报
红旗街街道办事处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
示范街道办事处工作汇报
红旗街街道办事处位于铜川市红旗街120号。南至川口桥,北到陕煤建司俱乐部,东临漆水河畔,西靠王益乡十里铺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四个社区居委会(川口、红旗、育才、翠溪},七个家属委员会,驻区单位107家,人口总数51200人。有残疾人587人
几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区的要求,不断探索残疾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在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建设、生活保障、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素质教育、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推进了街道残疾人工作的发展。
一、重视残疾人工作,优化创建工作组织网络
多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重视残疾人工作,认为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摆上位置,定期研究。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街残联定期开会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管理上形成街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两个层面。街残联负总责,具体指导,责任到社区,任务到人,做到工作有布置,任务有落实,平时有
检查,年终有评比,扎扎实实干到位。
2、健全组织,形成网络。为残疾人服务必须有组织、有队伍。在组织建设上,我们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即:街残联、社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残疾人协会。在队伍建设上,建立一支特别能工作的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队伍。即:街残联有专职干部、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和残疾人联络员。形成了我街办上下贯通,运行灵活完整的组织网络,为残疾人工作全方位,高标准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规范管理、建立制度。残疾人工作要有章可循,要有良好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我街办制订了四项制度保证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目标责任制度,把残疾人工作纳入街、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目标,定人、定岗、定要求。二是定期分析制度,明确残疾人事无小事,只要出现问题及时研究、协调,在组织上物质上给予支持和保证。三是突发事件访视制度,凡是残疾人遇到突发事件、突发疾病和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的“三访”制度,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四是检查评比制度,每年我们结合半年和年终检查,对残疾人工作进行综合评比,有效地保证残疾人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残疾人工作,优化创建工作资源环境
残联工作是街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区政府的要求,我们坚持将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资源共享。着力推进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1、投入资金、建立阵地。残疾人生活在社区,社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2002年,我们在红旗和翠溪两个社区投资十万元,建立了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文体活动站,购置了健身器械和为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器械,使社区居民和残疾人就地就近得到锻炼。2005年,在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我们将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融入社区建设中,以此为契机,在川口社区依托“星光计划”工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起了川口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形成了街残联办公室、残疾人服务站、志愿者助残联络站、残疾人康复站合一站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模式。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现在我街道残联的 “一办四站”充分发挥其职能,让残疾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2、融入社区,参政议事。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今年,在社区班子换届改选中,我们积极推荐优秀残疾人进入社区居委会班子,经过民主选举在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班子中有了残疾人,我街有24名残疾人进入社区议事委员会,有15名残疾人当选为社区成员代表,12名残疾人担任了中心户长。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役中,有35名残疾人参加了消毒小分队,有101名残疾人
参加了社区治安巡逻,清脏护绿。残疾人工作融入了社区,使残疾人参政议事能力得到提高和有效的发挥。
3、创造环境,整合资源。开掘培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载体,营造为残疾人服务的环境,是街办事处在创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首先街办事处积极开发驻地区单位把为残疾人办的事做实,建立残疾人连心服务卡热线电话,第一时间段无偿或低偿为残疾人维修破损房屋;地税、工商、武警部队与残疾人结对子,开展帮扶。其次是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环境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新世纪的强人你好”活动,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得到增强,积极参加到社区建设中来。
三、为残健共奔小康,优化创建工作服务平台
残疾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康。多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残疾人共奔小康铺路搭桥。
1、注入扶贫基金,开展救助。每年街办事处都要拿出3万元资金,注入街道扶贫基金,对残疾人急需解决的困难给与帮助,每年固定为特困残疾人提供生活扶助。仅2004年我们就对28户残疾人进行了夏季慰问、冬季救济慰问和扶助,累计金额达2万余元。
2、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我街道将无业和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先后为127名特困残疾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96户残疾人办理了解困卡,做到应保尽保。另外,我街还与29个志愿者团体单位,248名志愿者开展“一助一”、“二助一”活动,结对帮扶48人。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3、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群体,由于功能缺陷,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残疾人就业就成为街道和社区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去年,我们在社区安排了35名残疾人从事治安保卫、废品回收、自行车修理等公益性岗位。他们的劳动得到社区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广开残疾人就业之路,起到了安置一人、解救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4、实施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伤害。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街办事处聘请一名专业律师,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坚持每月一天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援助,使残疾人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127名残疾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解决了涉及残疾人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继承收养等问题。社区残疾人在看车时,居民因个人对自行车管理不善而丢失,并要求残疾人赔
偿,在街残联与和法律部门共同协调下,维护了残疾人的利益。
在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区的工作中,作为街办事处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使残疾人得到了实惠,推动了我街道残疾人工作不断发展。但距离创建工作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街道为契机,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三篇: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镇2012年残疾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2012年,我镇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凤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残疾人各项政策,及时为残疾群众排忧解难,使全镇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好残疾人机构组织,镇上配备了残疾人专委一名,在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桌椅、柜架和各类标牌,加强了残疾人组织和阵地建设。全镇20各村也设置了专职残疾人联络员,为搞好全镇残疾人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助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适时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树立典范。在全镇残疾人中开展了向李永刚、王晓鹤等2名创业残疾人典范学习活动,通过他们的事迹带动其他残疾人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共同发展。
三是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全国助残日”活动。活动中助残志愿者通过走访慰问残疾户,发放康复教材,讲解康复知识等形式,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日常工作中镇残联要求村农家书屋优 1
先向残疾人借阅图书,供残疾人阅读学习,以此增强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及维权意识。
四是切实关心残疾人生活困难,让他们共亨社会发展成果。将他们优先纳入农村低保给予救助,2012年全镇享受农村低保贫困残疾人共计103人,全镇残疾人57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100%。
五是搭建活动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在西白村、箫史宫等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更好的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工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距,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主要表现在工作缺乏创新,因循守旧,不够大胆,不能结合实际抓特色。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各种典型,让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云县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云县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云县人民政府(2012年8月)
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中央、省、市残联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县残疾人工作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东北部,东与普洱市景东县隔江相望,南与临翔区、耿马县接壤,西与凤庆、永德县为邻,北与大理市南润县隔澜沧江相望。全县辖5乡7镇,190个村民委会员、4个社区,全县国土面积3760平方公里,总人口45.2万人,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4%。云县是滇西南绿色经济之乡,云南省重要的酒业生产基地,国家水电能源基地,县内建有漫湾、大朝山两个百万千瓦国家级水电站。云县是澜沧江文化旅游区,古有茶马古道,今有国道214线及祥临二级公路,是西南边陲联系内地的咽喉要塞。古今、内外文化交融形成了神奇的澜沧江文化。云县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云南省扩权强县、县域经济和工业循环经
政府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正对•意见‣进行讨论,定稿后将提交县委正式行文。•意见‣的出台,将为推进全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我县加大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文件精神。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助残日期间召开相关责任部门学习文件精神,明确各责任部门的工作责任,又于2011年助残日 期间召开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责任落实汇报会,按照“盯、关、跟”的要求,不断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2011年3月,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通知‣(临政发[2012]12号)。两年来,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将残疾人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统一纳入到全县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之中。•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县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2]169号),将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重度残疾人、重度精神病患者、多残户纳入一类保障对象长期给予保障,在动态管理中原则上不做调整;•云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方案‣
1、抓实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一五”以来,共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术2062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4名;智力残疾儿童、成人家庭训练培训25名;听力语言康复培训4名;配备低视力助视器210件,助听器30套,假肢装备38例,轮椅715辆,盲杖60支。整合可用资源,为1096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服务7230人次,送精神病人住院51人次,解除关锁病人49人,显好率达67%。使大量精神病人回归工作岗位、回归家庭生活,回归社会主流生活。
2、抓好残疾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把残疾人教育与常规教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我县有6-15岁残疾儿童、少年462人,其中,随班就读144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9人。为解决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县正在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共投资800多万元,建筑面积3823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150名残疾少年儿童就读。认真落实扶残助学政策。两年来共资助各类残疾学生120名,资助金额达6.72,帮助残疾困难学生顺利进入学校完成学业。
3、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2011年在全县残疾人中,享受农村低保2924人,城镇低保632人,五保834人,敬老院、福利机构托养65人,各类临时救助75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396人,城镇医保1774人(一、二、三级城镇残疾人享受免费医保365人)。
摩托车修理与营销培训1期6人,电脑、插花等综合培训1期14人,盲人创业与经营管理1期16人,泡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3期365人,烤烟种植管理1期100人。两年来,县残联为23名残疾人提供了贷款贴息服务,贷款46万元,贴息3.45万元。通过培训与服务,促进和带动了99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县残联与劳务部门合作,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两年共输出残疾人劳动力31人。依托县内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6人。认真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我县对236户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除37.4万元项目资金外,共投入配套资金24万元,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176户残疾人危房已全部按期喜迁新房。在残疾人家庭旧房改造中,县内金融机构共为96户残疾人落实贷款480万元,县财政给予年贴息10万余元。
我县积极探索农村扶贫助残工作。2008年开始,在茶房乡马街村组建立了以“能手帮包带”为形式的残健致使联合体,通过能手的帮、包、带,帮助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取得较好成效。全村154名残疾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残健致富联合体培养残疾人致富能手10人,共完成泡核桃种植5620亩,完成残疾人家庭泡核桃高标准管护600亩,残疾人家庭民沼气池50口,残疾人家庭庭院改造硬化、亮化40户。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该村被中残联、中央扶贫办表彰为全国“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扶贫先进单位。
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成为整个社区康复工作的亮点,为全市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了经验。
(五)强基建保,着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以规范建设为抓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乡、村三级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强化。一是县人民政府调整充实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由26个部门组成。二是调整充实县残联领导班子,落实县残人员编制,目前县残联有正式编制10个,有公益性岗位10个。三是12乡镇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配备了12名专职残联理事长,选聘了12名专职委员。四是190个村4个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了194名专职委员,落实了部分工作补贴,标准为年人均600元(社区为1200元)。五是成立了县级五个专门协会。“三个活跃”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工作有效开展,2011年,我县被中残联定为全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
三、存在的困难和请求给于解决的问题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我县农村残疾人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县级财力不足。残疾人社会保障“普惠”覆盖面还不够高,“特惠”体现不够。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欠账较大。服务设施不足;无法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更大投入;人均残疾人康复经费、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无法列入财政预算
人的差异性需求,制定体现特惠要求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按照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互补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扶贫、文体、无障碍、法律援助等残疾人服务设施,建立专兼结合的服务机构,形成运转有效的服务机制。创新促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责任落实机制,定期跟踪问效,促进责任落实。
(二)狠抓残疾人民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云县残疾人“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落实。要顺应广大残疾人的呼声和要求,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文体、宣传、社会环境、维权等方面工作;抓住机遇,力求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等几项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三)力求实现残疾人扶贫工作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把对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扶持残疾人创业,加强金融扶持,完善康复扶贫贷款落实机制,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危房改造和庭院改造工程,落实阳光家园托养工程;通过党员干部“帮、包、带、扶”,加快残疾人脱贫步伐。
(四)深入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把实施残疾人社区康
第五篇:残疾人就业工作汇报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奔小康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从而使许多残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有了保障,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也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发展阶段,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上级残联和县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县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概况
我县地处聊城最南端,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办事处,各类企业400余家,总人口760000人,其中残疾人33600人,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残疾人1131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常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使他一家终于摆脱了贫困走向了致富路。从1998年开始,县残联对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在县残联的扶持下,全县已有26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了贫困。
三是推荐异地安置和本县福利企业及私营企业劳动就业。帮助残疾人就业,不是残联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我们县始终把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残疾人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残工委成员单位,都作了明确的分工,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育部门承担起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民政部门组织发展福利企业,积极安排残疾人集中就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残疾人组织兴办的企业和残疾人个体经营者,给予优先核发执照,给予减免税费照顾,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大开绿灯。在做好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走出去,派人到外地考察,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门路。2005年9月份,经与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联系协商,在我县招收安置了36名残疾工人,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500元,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今年,我们又协调组建了一所福利企业----阳谷县鼎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试运营,共安排残疾人15名。目前一所制造汽车配件的银海机械有限公司正在兴建之中,建成后可安排残疾人60名。1998年以来,全县共安置非农业残疾人就业达430余人,减免各类工商税费200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我县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是依法推行按1.5%比例安置劳动就业。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是国家在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而采取的正确措施,它对残疾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上一些人,甚至一些单位领导,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仍存有一定偏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安排残疾人就业,缴纳就业保障金是法律赋予残疾人的一项合法权利,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关心残疾人的具体体现,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一环。有的单位听了残联同志苦口婆心的解释理解了,积极组织安排了残疾人,有的单位积极缴纳了保障金。但还有个别单位,不管你是磨破了嘴,还是你跑断了腿,我就是坚持不安排残疾人,不缴纳就业保障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向法院提起申请强制执行。第一年执行了两个拒缴单位,其他等待观望的单位也都乖乖的交上了就业保障金。局面打开了,各个单位都认识到了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都纷纷主动与残联联系,安排残疾人,没有安排够的也主动缴纳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阳谷县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5年初,我们根据近年来我县的残疾人就业现状,又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80余个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了核查摸底,对安置合格不合格人员20名人员进行了清理,彻底澄清了残疾人就业的底子,为下一部做好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到目前,全县已安置残疾人就业430余人,累计收缴就业保障金140余万元,被评为全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残疾人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渴望能够得到较高层次、较高质量的教育,结合社会需求和残疾人的特点,我们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主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在2004年,积极争取县职业中专的支持,举办了全县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共设立了缝纫、机电维修、畜牧兽医等3个专业,参加学习的残疾人有30多名,这些残疾人通过3个月的免费系统学习,取得了劳动资格证书,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此基础上,我们与第一职业中专达成一致协议,每年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由于我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措施得力,2005年12月,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依托我们县第一职业中专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