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

时间:2019-05-13 08:0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

第一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逐步实行居家养老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重视和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为此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以村社区居家养照料老服务中心为载体的养老服务新途径,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且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村社区老年人开展服务状况进行专门调查,如何解决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当务之急进行有效探索,并提建设对策。

一、居家养老的服务现状

街道是台州市区的主城区,商贸繁华,经济发达,又是区的政治、文化的中心。街道总人口57366人,1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0705人占总人口的18.66%。总面积9.3平方公里。近年来本街道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逐步呈现出高龄多、比例高、增速快、社会养老负担重等特点,公办的敬老院、福利院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且部分老人思想上封建,认为家有子女到敬老院、福利院脸上无光等原因,因此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使老人不离土也不离乡,安心居家养老,是推动和完善村社区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效举措。

1、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完善基础设计建设。

— 1 —近年来,在民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街道建立了14个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共置办100多张床和110多张坐躺两用藤椅,努力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利用村社区的“老年协会活动中心”等场所资源,适当加以扩建和改造,配备电视、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聊天室、健身房等多种功能活动室,每个服务中心都配备值班室,每天由老协理事轮流值班。值班室内配有电话、值日簿册和银龄互助登记簿,及时登记并为“三老”开展服务。如古街社区照料中心设有日托室、多功能厅、谈心室、会议室及健身区、图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种活动场所,新安社区还建有室内门球场、铺草坪,文体娱乐、康复理疗等精神慰藉,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专门开办食堂,每天中午为老年人供餐常年坚持服务,被评为省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2、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养老服务

兴建老年公寓,投资2亿多元,占地1200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812平方米,供全村400多位老人全部免费入住,每个房间精装修,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并配备了服务人员,成为全国一流的四星级老年公寓,村级老年公寓作为农村居家养老的有效载体,传统的分散居家养老为集中居家养老,创造了农村养老新模式,遗憾的是没有进行集体集中供餐。其它14个村社区实行日照料管理服务,以年轻的老年照顾年老的老人,采取“走进去”和“走出去”两种服务模式,“走进去”是根据老年人需要提供

— 2 — 送餐、家政、医疗保健上门服务,“走出去”是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聊天、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如商城社区有14名符合条件的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为16位病残老人送餐买单,每月给予100-150元的补助。同时配有6名工作人员、15名志愿者、4名社区乡村医生,为各类老年开展照料服务。

3、开展有益身体的日常文体活动

积极实行“文化养老”和“体育健老”,经常邀请医生、专家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组织老年学员参加老年电大教学班开设的养生保健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并组织老年人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化大礼堂,并经常性开展活动。***展教唱活动。永跃乐园每天跳广场舞、打门球、打太极拳的人连续不断。其它养老照料服务中心也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实现“五个老有”搭建很好平台。

二、当前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的背景下,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简单。

我们街道的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来自本村社区的年轻点的老人,虽然他们不缺乏为老年人服务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基本上是免费的具有一定的责任性,但针

— 3 — 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短时间的培训解决不了他们素质偏低、能力偏弱的客观现状,他们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服务,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只局限于打扫卫生、烧开水的日常服务,有些甚至没有专门服务人员,更谈不上心理咨询、日常关怀。遇到老人身体心理不舒服,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

2、资金投入不足,后续服务受到制约。

从目前的情况看,街道各村社区虽然启动了14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从资金投入的情况看,村有钱不能全额保障,虽然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如提供老人中餐送餐或统一供餐,大部分村社区都没有做到或做好,流于形式的多,但由于社区没有经济来源,政府民政部门虽然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是总量明显不足,投入的力度和规模非常有限,且可持续性无法保证,个别村社区没有单独洗漱间,个别的卫生间设二楼或三楼很不方便,部分老年人家庭条件尚好,本人有退休金收入,只好选择其它途径的方法来解决。

3、居家养老观念落后,服务力量薄弱。

在这块土地在20年前是一个小镇,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于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认同和了解。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部门对新形势下养老工作如何实现,— 4 — 由保障体系为重心向服务体系为重心的转移没有足够的重视认识,仍然为养老问题是纯家庭、子女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通过政府来养老的仅限于“三无”对象。对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做法心存疑虑,对其意义不够明确。村社区对居家养老的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服务能力和资源有限,力量薄弱,缺乏服务的多样化,没有服务企业加入,难以提升居家养老照料的服务工作。

三、居家养老的建议和对策

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除政府的扶持外,其根本的职责应该是村社区本身,如何关爱老人的生活不是一句话能解决,要用资金、人力、物力来支撑,才能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1、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党政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广泛宣传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和人口老龄化的迫切性。再过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自己也会慢慢变老,使整个社会都来重视和关爱老年的生活。其次村社区干部应加大对居家养老的关注和参与,鉴于多数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以及部分老人行动不便,村、社区应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及各种场所的动员,争取将居家养老的基本常识普及每家每户,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权利意识,鼓励老年人表达自己的心愿,创造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理念,增进老

— 5 — 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融入村、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利于工作的推进,创建一个和谐、友爱、尊老、理想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2、加大资金投入,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证,但目前政府对其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经费的缺乏,目前已组建的14家居家养老的村社区,大部分局限于形式,无法实现服务最困难、最需要的高龄、空巢老年人家庭,更无力顾及数量更多数的身体尚好,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需求。而且服务内容少,层次低。因此政府今后在考虑老年福利设施投入和老年事业经费安排时应列出一部分专项用于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出,并逐步扩大服务对象和范围。村一级的居家养老的经费建议由村总收入的20%以上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费用,应该政府部门出小头,村委会自身出大头,社区居家养老的经费由政府出大头、社区出小头的原则,这样才能从资金上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

3、政策扶持社会参与,为居家养老创造机制。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政府须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比如对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村社区及服务机构出台优待和优惠政策,如适当减免税收、银行贷款利率优待等,激励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以及加大对村社区医院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到村、社区提供服务,提升基层医

— 6 — 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方便老人就医。其次对村社区服务人员缺乏的也可采用社会参与,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家政服务机构,以及各类民间组织,包括志愿者队伍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村社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需求,同时制订制度、规章确保服务的质量和经费的用途的追踪和监督,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质量,确保政府、村社区的资金投入真正用到实处。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造福老年人意义深远,当地政府、村社区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己任,用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这项工作,以社会和谐为目标,抓出成效,为实现“五个老有”作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确定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x函〔xxxx〕xx号)、《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政办发〔xxxx〕xx号)精神,为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各级民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各级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工作。通过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引进一批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全面实施闭环式“互联网+智慧便民”养老服务,探索形成新型养老模式,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的幸福颐养样板区。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多样化

1、做好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2020年底前完成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通过规划重点保障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敬老院撤并整合和转型升级布点,促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融合发展,形成专业服务与基础服务相结合,机构短托、社区日托与上门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2、打造“镇街托底网”。在镇街层面,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依据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社会状况、兜底对象数量、集中供养需求、敬老院可提升空间等,除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外,主要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改造后,全市保留敬老院不多于x家,护理床位占比超过xx%,认知症和精神障碍患者专区床位不少于x%。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打破照料中心服务单一的工作格局,xxxx年新建x个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提供喘息的机会。

3、打造“村居服务网”。结合村庄整治、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发展农村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升级农村老年公寓配套养老服务,探索具有xx特色的“集体统一建设、无偿低偿居住、配套养老服务”的农村集中式居家老年公寓养老服务模式,让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不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就地满足养老照料服务需求。

4、打造“社区托养网”。全面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贯彻落实《xx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试用),到2021年,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率100%。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闲置房产改建、出让地块配建等方式,到2021年,建成3个(2020年建设2个)集机构养老、社区托养、居家上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

5、打造“居家生活网”。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0年和2021年每年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5户,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以房屋使用安全为前提,以满足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便利出行为目标,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补足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改造、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改善各类老年群体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

1、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标准。依托“标准先行、配套支撑”模式,建立健全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形成地方标准化文本,进而升格形成xx市级标准并全面推开。

2、探索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行业法人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失信惩戒,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管。加强养老行业协会建设。

3、探索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引导规范化用工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三)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

1、提升“智慧养老”平x服务功能。绘制集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一体的“老人关爱电子地图”,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x,实现精准快速救助。

2、积极推进“码上办”服务。开通老年优待证无感知办理和养老院入住申请、养老机构备案、老年优待证办理“一通三码”。

3、强化“智慧养老”平x监管应用。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智慧产品设备在养老领域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度。安装智能探头、人脸识别等设备,确保20%以上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视频方式,动态接入xx“智慧养老”服务和监管平x,同步对接省“浙里养”信息系统。

(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

1、深化社区照料中心专业化托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行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托管运营经费每年每家平均不少于3万元,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托管运营经费每年每家平均不少于8万元。到2020年底,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专业服务组织全托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营率达到65%;

到2021年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营率达到70%。

2、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三方合作模式,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和专业化动作。培育、引进一批综合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推进2家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家院互融”。探索“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新模式。

3、持续推动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补贴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补贴内容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要求,修订《xx市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按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目标,适度扩大享受补贴人群覆盖面,重点保障困难家庭和老人的补贴标准。按补贴标准向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或组织购买服务,由其为补贴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

4、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托底作用,切实降低养老院、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运营风险。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具有xx市户籍、年龄为80周岁及以上以及年龄为60周岁至79周岁的低保老人由市财政统一全额出资投保;

鼓励其他60周岁以上老人积极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五)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深度化

1、统筹整合康养资源。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与《医疗卫生设施布点规划》的有效衔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院内设医”、“医内设院”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养合作,增强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底,全市90%以上的公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医养合作全覆盖,建成1个以上“康养联合体”;

到2021年,全市建成2个以上“康养联合体”,建立1处精神卫生福利设施。

2、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列入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

3、探索建设护理康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护理康复机构建设。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指导养老机构设立认知症照护专区,指导老年人进行认知症康复训练,提升家庭照护功能和水平。

4、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建立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标准,确保老人需求和服务提供实现精准对接,作为享受政府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发挥卫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完善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制定《xx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试点推进老年照护等级评估,为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奠定基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常态化

1、建立社区公益助老员制度。启动“两个五百”公益岗位助老、为老服务计划,2020年、2021年各落实63个助老岗位,夯实社区为老服务基础,切实提升居家和社区为老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探索建立困难老年人探访慰问制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老年人、特困供养人员每月不少于1次的探访慰问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日常性探访”、“定期性探访”、“抽查性督访”等制度,及时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问题,确保救助精准高效。同时,依托xx居家养老大数据平x,强化监管。

3、用心破解助餐、配送餐难题。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养老机构配送餐、委托餐饮企业配送餐、发展邻里助餐以及“互联网+助餐”等6+x种模式为老人提供服务。

(七)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

1、开展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以“培训基地+培训公司+培训学校+第三方鉴定”形式,加强养老管理骨干和机构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康复护理师、社工师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认定。2020年,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人员2869人,2021年计划培训3151人。

2、加大养老服务人才扶持力度。完善并落实入职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引导鼓励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3、探索养老机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引导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养老机构,提升机构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0年9月-10月)。成立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细化部署工作任务。各责任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推进实施(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按计划实施。建立督办和考评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评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考核验收(2021年5月-6月)。各责任单位形成试点项目自查报告及工作x账,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接受民政部、省民政厅、xx市民政局考核验收。

(四)深化推广(2021年7月-2022年)。深化推广试点工作先进经验、创新成果,形成全覆盖、服务有特色、保障有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协调推动有关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开展试点组织实施、跟踪指导和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市财政安排足额的试点工作经费或社会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与中央财政试点资金配套使用,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重达到55%以上,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所需资金纳入全市各级财政预算,规范使用,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要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重点工作清单,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四)加强氛围营造。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和村(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加强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任务、措施宣传,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广泛宣传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和取得的创新典型、创新模式、良好成效,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确定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20〕xx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政办发〔2020〕29号)精神,为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试点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扶持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全面实施闭环式“互联网+智慧便民”养老服务,探索形成新型养老模式,努力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融合,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的幸福颐养样板区。

到2021年底,全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率100%,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建有一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一批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和“家院互融”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营率达到70%,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90户,落实120个助老岗位,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人员3500人。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试点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协调推动有关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开展试点组织实施、跟踪指导和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市财政安排足额的试点工作经费或社会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与中央财政试点资金配套使用,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重达到55%以上。

(二)坚持规划先行,保障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2020年底前完成《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通过规划重点保障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撤并整合和转型升级布点,促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融合发展,形成专业服务与基础服务相结合,机构短托、社区日托与上门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2020年,全市建成11个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闲置房产改建、出让地块配建等方式,到2021年,建成2个集机构养老、社区托养、居家上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进一步落实《xx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试用)》,到2021年,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率100%。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

(三)改革运营管理模式,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发展。深化社区照料中心专业化托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行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托管运营经费每年每家平均不少于3万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托管运营经费每年每家平均不少于8万元。到2020年底,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专业服务组织全托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营率达到65%;

到2021年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营率达到70%。深化养老服务机构“家院互融”试点,2020年重点打造xx街道2家“家院互融”服务中心,作为推广到其他家院互融服务中心的样板。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培育、引进一批综合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创建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抓手,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水平。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提升家庭照护的功能和水平。

(四)落实兜底保障,健全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公益助老员制度,启动公益岗位助老、为老服务计划,2020年、2021年各落实60个助老岗位,夯实社区为老服务基础。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老年人、特困供养人员每月不少于1次的探访慰问制度,建立“日常性探访”“定期性探访”“抽查性督访”等制度,及时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问题,确保救助精准高效。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调查评估机制,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结合“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聚焦刚需对象,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适度扩大享受补贴人群覆盖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和任务。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0年和2021年每年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5户。

(五)整合医养资源,深化“医、康、养、护”融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与《医疗卫生设施布点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整合康养资源,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合作,增强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整合乡镇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资源,探索建设新型“康养联合体”试点。到2020年底,全市90%以上的公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医养合作全覆盖,建成1个以上“康养联合体”;

到2021年,全市建成2个以上“康养联合体”。全面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制度,完善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列入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护理康复机构建设。

(六)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本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成立xx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为老人服务的不同特点,建立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完善并落实入职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引导鼓励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实施养老行业领军人才计划,加强养老管理骨干和机构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康复护理师、社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认定。2020年,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人员1800人,2021年计划培训1800人。探索养老机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以赛促训,提高实操能力。

(七)升级配套服务,探索xx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结合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发展农村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升级农村老年公寓配套养老服务,探索具有xx特色的“集体统一建设、无偿低偿居住、配套养老服务”的农村集中式居家老年公寓养老服务模式,让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不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就地满足养老照料服务需求。推广低龄老人照护帮扶高龄老人的“银龄互助”模式,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探索旅居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品质。

(八)着眼便民和监管,推广应用集“监、管、用”于一体的“互联网+智慧便民”养老服务平x。对接xx“智慧养老”服务和监管平x,优化xx“智慧养老”服务平x,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开通老年优待证无感知办理和养老院入住申请、养老机构备案、老年优待证办理“一通三码”。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智慧产品设备在养老领域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度。2020年,智慧养老服务和监管系统力争全市域覆盖,对接“浙里养”,完善“线上线下”服务。

(九)建立标准机制,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立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标准,确保老人需求和提供的服务实现精准对接,并可作为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标准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建设、运营规范化。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8月)。成立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部署工作任务。各责任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推进实施(2020年8月—2021年4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按计划实施。建立督办和考评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评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考核验收(2021年5月—6月)。各责任单位形成试点项目自查报告及工作x账,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接受民政部、财政部考核验收。

(四)深化推广(2021年7月—2022年)。深化推广试点工作先进经验、创新成果,形成全覆盖、服务有特色、保障有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资本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所需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保障落实试点所需资金,规范使用,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要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重点工作清单,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三)加强氛围营造。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和社区(村)宣传栏等载体,加强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任务、措施宣传,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广泛宣传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和取得的创新典型、创新模式,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XX县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XX县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拓展服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初步建成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到2021年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设施供给。按照“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突出成效”的原则,加大设施供给,一是要精心选点。重点选择交通要道、旅游景点、人口聚集及老人儿童较多的农村社区优先选点布局,各乡镇利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闲置学校、祠堂、修缮好的古建筑老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在建制村或较大自然村因地制宜配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二是要完善功能。按照省民政厅“四助五有”的要求进行建设,即:助餐、助安、助医、助娱;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队伍、有制度,有条件的还要配备老人休息室或健身活动室(场),并安排专职人员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三要推进医养结合。依托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培育和推广热敏灸等中医理疗保健特色服务;推行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医”“养”一体化服务;不具备将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其中的,与当地已建立的村卫生室签订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协议,建立“医”“养”深度融合,为农村特困、失能、失独、高龄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获得方便、快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2、明确资金保障。为有效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建设,建立健全补助制度。对按规划按标准新建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提供配餐的视其投入情况经验收合格后,每个点按照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鼓励乡镇(村)打造各具特色亮点村和示范点。

建立居家养老运营补贴制度。对已建成且提供助餐的运营站点,由民政和财政建立运营考核办法,经考核验收合格的,提供每天2餐助餐的,给予每个站点每年2万元运营补贴;提供每天1餐助餐的,给予每个站点每年1万元运营补贴。

3、明确服务内容。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居家老人急需的用餐或送餐、应急援助和安全保障、基本医疗和精神文化等基本服务需求。积极拓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4、明确保障对象。主要保障六类人群享受政府补助,对象为具有XX户籍的60岁以上失独困难老人、60岁以上优抚军人、70岁以上低保家庭中的老人、70岁以上散居特困老人、70岁以上经济困难空巢(独居)老人、80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六类老年人。对70岁以上有助餐需求的农村留守老人,给予关爱帮扶。

5、明确政府补助。六类人群助餐补助,由政府向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对六类人群购买服务,按照城市每人每月550元、农村每人每月400元的助餐标准,由个人支付50%,不足部分通过运营补助等多种途径解决,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六类人群实行全免费;对六类人群给予助洁、助浴、助安等服务补助,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落实。鼓励各乡镇在确保六类人群的前提下,探索广泛普惠、可持续的助餐群体和助餐模式;农村其他有服务需求人群(含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提供助餐、助医、助安服务。

6、明确运营模式。结合行政村管辖范围、农村老年人口分布等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社会化运营模式。由乡(镇)、村提供服务场所并按要求改造,无偿交由有实力、有情怀的养老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村级组织自营模式。由村委会主导,组织设立村民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助餐等服务项目,探索采取爱心企业冠名共建,社会公益组织定点帮扶,设立敬老慈善援助基金等多种方式帮助助餐等服务项目的顺利落实互助服务模式。在老年人口相对分散或空心村设立互助点,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建立由党员干部、热心村民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实施结对帮扶。

7、明确自愿服务。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在上门推介、共享老人信息资源、培育友善睦邻环境等方面提供合作,助力居家养老企业市场摸底、初期运营、发展壮大。组建乡、村两级为老服务队伍,乡(镇)级服务队伍结合“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辖区内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级服务队伍主要针对辖区内留守空巢老年人实施日常探视巡访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基层老年协会,发挥其在为老服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引导低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与留守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工作步骤

(一)开展试点(2019年12月前)。

各乡(镇)完成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19年12月,各乡(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二)完善提升(2020年1月—2020年12月)。

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引领和带动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到2020年底,各乡(镇)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新增50%以上。

(三)全面推广(2021年1月—2021年11月)。

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上档升级,确保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培育、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力争到2021年,全县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四)检查验收(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设任务,组织对各项工作任务成效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卫健委、发改委等部门及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2、加强经费保障。按照“政府补助,个人支付,社会参与,灵活运营”的原则,将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以足额保障。引导民间资本、公益慈善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城乡闲置资产和资源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鼓励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乡贤捐资助老。

3、加强调度考核。将各乡镇农村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综合目标考评。各乡镇要将农村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乡镇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乡镇主要领导抓落实,并按时序进度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村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督查,并定期予以通报。

附:相关单位职责

附件:

相关单位职责

组织部:借鉴新余“党建+頣养之家”发展经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搭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工作平台。

民政局:负责牵头制定和落实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作;协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督查调研等工作。

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经费,制定资金发放和管理政策,加强资金监管。

卫健委:负责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项目。推进老年养护、康复服务进家庭。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签约服务机制,督促建立巡诊制度。

发改委:负责指导制定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申报。

人社局:负责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每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提供1个公益性岗位。

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制定地方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服务、老年人评估等标准,指导和监督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餐食堂、送餐点做好饮食安全工作。

教体局:建立在校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

消防大队:指导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消防设施建设,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检查和演练。

文广新旅局:推动“文化下乡”活动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融合发展,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第五篇:XX区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XX区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适应我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拓展服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初步建成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四助五有”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任务

(一)加大设施供给。

坚持“分级建设、规模适度”的原则,结合实际推进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工程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前期中央和省、市级福彩公益金支持建设的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利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闲置学校、祠堂、安全的农村老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用于农村居家养老发展;支持乡镇(街道)养老院、卫生院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二)明确建设标准。

按“因地制宜、分级保障”的原则,打造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村级服务站、互助服务点三级保障体系,即乡镇(街道)所在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口相对集中的建制村设立养老服务站,空心村或老年人分散的建制村设立互助服务点,互助养老服务达到“四助五有”基本建设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参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规定标准执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面积达300平方米左右。互助服务点根据开展的服务内容设置。有条件的可设置户外活动场地和配置种养基地。

(三)明确服务内容。

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居家老人急需的用餐或送餐、应急援助和安全保障、基本医疗等服务需求。积极拓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四)明确运营模式。

结合行政村管辖范围、农村老年人口分布等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社会化运营模式,由乡镇(街道)、村提供服务场所并按要求改造,无偿交由有实力、有情怀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村级组织自营模式,由村委会主导,组织设立村民理事会、医养协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助餐等服务项目。互助服务模式,在老年人口相对分散或空心村设立互助点,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建立由党员干部、热心村民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实施结对帮扶。

(五)确定保障对象。

主要保障六类人群享受政府补助,对象为具有XX区户籍的60岁以上失独困难老人、60岁以上优抚军人、70岁以上低保家庭中的老人、70岁以上散居特困老人、70岁以上经济困难空巢(独居)老人、80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六类老年人。对70岁以上有助餐需求的农村留守老人,给予关爱帮扶。

(六)实施政府补助。

六类人群助餐补助,由政府向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对六类人群购买服务,按照城市每人每月550元、农村每人每月400元的助餐标准,经费由市、区、个人按1:4:5分担;对六类人群给予助洁、助浴、助安等服务补助,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由市、区按2:8分担。鼓励各乡镇(街道)在确保六类人群的前提下,探索普惠更广、可持续的助餐群体和助餐模式;农村其他有服务需求人群(含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提供助餐、助医、助安服务。

(七)建立信息网络。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市、区两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准确掌握农村老年人口基本状况、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文化娱乐、服务需求、社会参与等方面基础数据,形成市区乡村四级网络。支持运营企业建设信息平台,完善养生、旅游、医疗、购物、家政、援助等项目,构建老年人与平台、商家、社会组织之间的供需对接机制,实现“管家式”养老服务,确保政府职能部门、养老机构、养老企业和线下加盟商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规范运行。

(八)推进医养融合。

依托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培育和推广热敏灸等中医理疗保健特色服务;推行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村卫健室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医”“养”一体化服务;不具备条件将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其中的,与当地的村卫健室签订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协议,建立“医”“养”深度融合,为农村特困、失能、失独、高龄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获得方便、快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九)建立评估体系。

根据市制定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对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充分运用养老服务对象和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政府补助的依据,确保老年人得到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

(十)开展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在上门推介、共享老人信息资源、培育友善睦邻环境等方面提供合作,助力居家养老企业市场摸底、初期运营、发展壮大。组建乡、村两级为老服务队伍,乡镇(街道)级服务队伍结合“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辖区内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级服务队伍主要针对辖区内留守空巢老年人实施日常探视巡访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基层老年协会,发挥其在为老服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引导低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与留守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实施步骤

(一)开展实施(2019年12月前)。

根据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启动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四助五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19年12月,各乡镇(街道)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互助服务点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市城区周边、国道沿线、经济较发达等区域的乡镇覆盖占比力争达到50%。

(二)完善提升(2020年端午节前)。

各乡镇(街道)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全面推进(2020年2月—2020年11月)。

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上档升级,确保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完善、互助养老服务“四助五有”、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培育、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四)检查验收(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设任务,组织对各项工作任务成效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区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工作。乡镇(街道)是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村两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经费保障。

按照“政府补助,个人支付,社会参与,企业运营”的原则,将政府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区两级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不低于55%,整合扶贫、教育、医疗等资金向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引导民间资本、公益慈善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城乡闲置资产和资源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鼓励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乡贤捐赠资助。

(三)激励机制。

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按期完工、验收达标,并交付运营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奖补,镇级的给予30-50万元奖补,村级的给予10万元奖补。

(四)督促考核。

区委、区政府将组织开展日常督促调度,每周通报一次工作进度,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党建述职内容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对落实政策积极主动、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在安排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进展缓慢的乡镇、村进行问责。

下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