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时间:2019-05-13 08:3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第一篇: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2008-06-25

本报记者 康艳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措施。永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19.17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4.9%。近年来,永昌县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和农民就业意向,以劳务形式输转的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现状:五年转移富余劳动力2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82亿元

永昌县水源镇杜家寨村4社的朱金芳,被镇上统一组织输送到深圳电子耀莹厂打工,已经有两年,现在她的月工资达1600多元。“听了朱金芳在外打工的事迹,我也想趁着年轻学一门技术,到外面好好闯一闯。”今年春节后不久,在水源镇劳务输转座谈会上,朱金芳的父亲作为出外务工典型代表讲述了女儿务工成功的故事后,很多年轻人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当天,就有14名青年到镇劳务办报名参加了金川集团公司技校培训,36名青年报名准备外出务工。

朱王堡镇头沟村十社王兴全多年在酒钢公司做工,通过个人诚实劳动,得到了务工单位的信任,承包了酒钢公司一处装卸任务,先后带出本村20多名富余劳动力长年在酒钢公司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多元。梅南村七社李刚在辽宁建筑工程承包18年,先后带动其家族5户到辽宁搞建筑。梅北村二社蒋培国于2001年到深圳做厨师,后来举家来到深圳,并把本社蒋培刚等多人带出去务工。

据统计,五年来,永昌县通过政府组织、能人带动等方式共转移像朱金芳、王兴全这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近7亿元。县劳务办有关人员介绍说,从统计情况来看,永昌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2%,而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达到户均1人,人均劳务收入1556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4568元的34%,劳务输出的人数更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永昌县“十万”农民技能提升实施方案》等方案,提出五年内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规定每年县财政至少安排20万元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乡镇安排相应资金予以配套,几年来县上实际投入培训经费达到100多万元,使所有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都能获得一次由政府“买单”的培训机会。并建立了由农业牵头,教育、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培训协调体系,制订了县、乡两级培训计划。基本形成了分级管理,明确责任的城乡一体促进就业培训服务体系。

县委、县政府还在全县10个乡镇,城区10个社区建起了公共职业介绍服务窗口,为就职择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劳动力供需双方铺路搭桥。同时,还注重总结推广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树立和表彰了一批外出务工致富、回乡自主创业、务工能人、劳务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及务工青年返乡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创业经验,教育引导农民,收到其良好效果。

特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成正比,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去年3月份,我的两个姑娘在乡政府领导的动员下,到江苏常州服装公司务工,各方面都相当不错,技术熟练了以后,每月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同时,我觉得姑娘们眼界也开阔了,也懂事了,今年我决定放心地让她们再出去。”外出务工人员赵丽霞的父亲——红山窑乡红山窑村二社的赵德永这样说。而水源镇宋家沟村七社的康玉蓉,也是在江苏省常熟市一服装厂打工,打工期间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钱,还把本村的9名青年带出去打工就业。

记者从永昌县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到,现在外出务工人员从业工种已逐渐由纯体力型工种向技术型工种扩展,由一味地就业向创业转变,从业方向也逐步由本地向外地转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成正比。据了解,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以像赵丽霞、康玉蓉这样的青壮年为主,大概占到富余劳动力的85%左右,而这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据调查,现在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技术水平方面,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以上水平,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据永昌县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相关程度非常密切,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51元、3556元、4568元、5676元和6689元。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步改变以往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的状况并向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2001年永昌农村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44.27:26.96:18.77,2006年为27.34:45.73:26.93,其中农业5.7万人,工业2.3万人,建筑业1万人,交通服务等2万人,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据测算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非农收入比重达到34%左右。

另外,虽然在永昌就近就地转移的比重仍然比较大,但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已成富余劳动力的首选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新疆已越来越成为劳务输出的重要阵地,有的跨出国门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及刚果务工、经商。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人在境外就业。

难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外出务工者还多为劳力型

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九社鲁婷被城关镇政府组织输转到北京务工,她先是在北京西客站从事乘务员工作,后来,凭着年轻人的聪明好学和西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北京、上海新概念服饰公司站稳了脚跟,被该公司提升为库管经理,工资待遇也大幅度提高,由起初的月薪1600元提高到3000元。去年,她被城关镇政府和县总工会评为“外出务工劳动模范”,并受到了表彰奖励。

但是,像鲁婷这样能走向企业管理岗位的外出务工者毕竟还是少数,据永昌县劳动保障部门介绍,目前,永昌县外出务工农民普遍存在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低的状况,许多人无一技之长,在非农领域技能低,择业受限,外出务工者多为劳力型。主要原因是:

受农民素质和择业观念制约,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足,多数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涉足非农产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对自身素质和就业形势的把握,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干不了,对收入低、体力型的工种又不愿干。特别是部分城乡结合部的被征地人员,择业要求相对较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现象并存。

培训资源短缺,技能单一,转移的层次上不去。从永昌县近年来劳务输出的情况看,大部分从事的是粗、重、脏、险的工种,总体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自发性、分散性输出多,有组织、大规模转移的少;季节性、临时性务工的多,常年性、稳定性就业的少;从事体力型低收入的多,技能型高收入的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培训滞后,输出人员技能单一,转移的层次上不去。? 稿件来源: 金昌日报

第二篇: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必然经济、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后,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以及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走出来,规模性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演绎时代喜剧的同时也蕴含着双刃剑的另一面刀锋。如何实现农村青年的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整体实现小康的重大问题,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更是影响和谐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延庆县、海淀新区等农村积聚的地区为重心,随机性地调查走访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50名曾经转移就业现在在家的青年和50名一直在家的农村青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转移情况,探讨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一、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北京是中国的国都,城市化进程速度和水平都相对较高,随着超级大城市城区的扩大和各个新区的开发,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年离开故土,走向转移就业之路;同时,在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氛围下,更多的农村青年未雨绸缪地走出家乡农村,前往异地谋求生计之路和发展之途。

在北京市境内的农村青年纷纷转移就业的情况下,呈现了一定的自我特色:

(一)转移就业目的地多在其家乡附近,离开北京市的占少数,离家越远女性越少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143名在没有离开县区就业,81人在所属县区外但没离开北京市,两者相加224人,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三,男女比例是124:100。另外还有51人在附近的河北、内蒙古等地,男女比例是34:17,。另外,还有15人在较远的地方,仅占总数的5%,男女比例为4:1。

(二)转移的途径以熟人介绍为主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其中亲戚介绍和引导的有87人,同学等社会关系引荐的75人,二者相加162人,接近总数的55%。另外,通过单位直招的35人,人才市场的64人,还有39人是通过政府辅助途径出去的。

(三)转移就业青年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20岁以下的有27人,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21到25岁之间的有118人,26到30岁之间的有87人,二者相加占225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另外30到35岁之间的有38人。

(三)转移就业青年的职业种类多样,职业层次偏低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75人从事服务业,占总数的四分之一;71人是一般职员的,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64人为技术人员,占总数五分之一强;26人成为管理人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另外有54人无法给自己职业划定归属。

(四)转移就业青年的月薪多在1000-3000之间,月净余薪金多在300-1500之间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34人月薪不到1000元,102人月薪在1000-2000元之间;87人月薪在2001-3000元之间,另外有57人月薪超过300元。月净余薪金方面,56人剩不下300元,67人剩余301-800元间,75人剩余801-1500元间,71人剩余1500-200元间,31人剩余2000元以上。

二、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问题和原因

透过以上几点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的如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偏低,与非农业生产的要求出现错位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42人上过小学或者根本就是文盲,158人初中毕业于肄业;二者相加210人,占总数的70%;高中毕业或肄业的68人,中、大专毕业的只有32人,仅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强。在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人中,有183人没有经历过任何培训,占总数的五分之三。这种低学历、缺乏职业培训的整体情况,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适应非农业的生产要求,大都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所挣薪金普遍偏低,转移就业的农村青年普遍层次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观念陈旧,主要是家庭观念、京城虚骄心理障碍较重,甚至缺乏必要的现代意识

在笔者调查50名一直在家务农未实现移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21人对饭店端盘子、家政等行业等服务业存有偏见,不愿外出做“伺候人”的事;12人有天子脚下公民的虚骄心理,不屑于到北京之外的地方就业。在笔者调查50名曾经外出就业但现在在家的青年中,有28人因为结婚后家庭因素不想出外就业,13人因无法再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而不想去较远的地方务工。这两种情况的出现,致使许多农村青年纷纷折翼回乡,影响了他们的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转移就业的农村青年的发展高度。

(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动呈现盲目性随机性和分散性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法规政策不健全,政府办的职业介绍所数量少,劳动力供求双方信息不畅通,导致农村青年劳动力盲目流动,基本上以熟人介绍为主。在笔者调查50名一直在家务农未实现移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15人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和途径而未能转移就业;在笔者调查50名曾经外出就业但现在在家的青年中,有7人 因为以前的介绍人或相关人脉丧失而被迫回乡。市场发育不成熟造成的信息不通畅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同时,这种随机性和盲目性,还给不良企业用工不规范带来了机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工时,有意克扣工资,不为职工参保,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基本权利没有保障在笔者调查的300名转移就业农村青年中,有134人或用人单位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权益得不到保障,或经常拖欠工资,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盼望着回家。

三、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多措齐发,标本兼治,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开拓就近就业的特色道路

根据北京农村青年普遍不愿离家太远的现实,探讨就近就业的特色道路。在这方面,北京业已出台一些措施,如建立并实施“纯农就业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制度,延庆县发挥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机制的作用,先后与西城、朝阳两区建立了“城乡手拉手”和“所际手拉手”就业协作关系,形成独特的就业模式。这些措施和制度,需要进一步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直接促进北京农村青年转移就业。

(二)紧紧抓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要加大农村科教投入与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以文化技术培训为主的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培训网络,力求按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进行有的放矢地专门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还要提高他们相对于非农业生产需求的切合程度。同时,还要进行人文主义或职业引导教育,可以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启发、引导农村青年走出大山,离开小家,走进城市去闯世界,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我们相信,素质得以提升、观念也实现转变开化的北京农村青年们一定会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就业环境,实现自身个体和群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全面保驾护航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北京都城的特殊地位,有必要充分政府职能,全面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事宜。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职介网络,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在现有劳动力市场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各级劳动、人事、群众团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体系。努力实现省、市、县、乡、村和全国的互联互通,向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准确信息,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效能。二要强化跟踪管理。从招工培训、上岗签证、矛盾纠纷到续签合同等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同时可效法内蒙古巴

林左旗实行“四不输出”,严把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关”的例子,为农村青年把好就业观;四要建立和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法律法规,考虑出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手段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保护青年民工的合法权益;五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安全保护体系,取消对民工进城务工的各项限制性政策,取消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对农民分等级的就业制度,让他们真正享受“国民待遇”,以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4)纺织业7.94万人、占7.0%;(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甲方)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期间,本协议期限为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义务

1、甲方在就业期间,应主动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就业登记。

2、甲方在协议期间,要按季报告就业状况及收入动态情况。

3、甲方在协议期间,要配合支持乙方的工作。

(二)甲方的权利

1、甲方在协议期间,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推介、职业指导服务。

2、甲方在协议期间,免费享受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政策咨询服务。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在协议期间,积极主动地给予甲方帮助和指导,并提供下列服务:

(1)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提供就业政策咨询。

(2)帮助联系和组织就业方面的培训。

(3)提供就业信息劳务信息。

2、及时审核甲方转移就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并实行限时服务。

3、及时整理甲方在就业期间的相关资料,并列表统计上报。

(二)乙方的权利

1、协议期间,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转移就业的相关资料。

2、协议期间,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配合支持工作。

四、其它未尽事项双方协商解决。

五、本协议一经签订,双方共同遵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

六、甲乙双方签字盖章。

甲方:乙方:

签字:负责人签字: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

移和有序流动,推进我镇农村小康建设。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抓牢抓实。通过普及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为全镇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和就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责任明确,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

在认真分析劳务输出在当前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占的分额,阐明劳务输出对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所起的作用,把劳务输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包村工作队员为各村劳务输出的义务宣传员、组织员,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发动及组织工作与其它工作捆绑进行。例如结合我镇禽流感的防治宣传、法制宣传、由镇包村工作队员深入村屯分发宣传资料,面对面把外出务工的注意事项及外出的方式方法传达到农户家中。我们还注意发挥镇直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同时进行。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推动农民外出务工工作的全面开展。

动员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对镇党委和政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面广,头绪繁杂。因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有经验的村干作为我镇劳动保障协管员,完善我镇劳动保障机构,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我镇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就业情况,摸清劳务输出就业底细,更好地引导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与就业,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市政府布置的劳务输出任务。

二是在就业观念更新上加大力度。宅土重迁、怕苦畏难、得过且过、贪图安逸、怕冒风险的小农经济意识,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最大障碍,要使得工作有进展,必须下大力气转变农村青年保守、落后和消极封闭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就成立了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的宣传咨询队,深入村屯开展巡回咨询活动,市里有关劳务输出的方针政策及就业信息带到村屯,解除农民的顾虑与疑惑,接受现场报名。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劳务宣传、组织工作达180人次,印制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5000多份。通过巡回咨询活动来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和愿望,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达到致富成才的目的。

三是在农民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帮助农民,特别是青年,提高职业技能是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治本之策。目前我镇农民一般都有文化层次低、职业技能弱、就业竞争力差等方面的不足,镇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积极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回来的而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青年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达19个,培训人员达2529人。

四是在了解传送劳动力市场信息上加大力度。目前许多企业有大量的用工岗位招不到工人,又有许多青年愿意外出却找不到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的实效性、真实性很差,本镇农民的年龄构成、技能特长不能实现有效对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五是在宣传法制法规政策上加大力度。目前农村青年对政府出台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许多优惠政策了解不够。许多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从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外务工的农民由于对劳动法律法规知之不多,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碰壁回乡,心灰意冷,对劳务输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从而影响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我镇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把宣讲有关法规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目前全镇共计有2107人外出务工,我镇劳务收入达到1053.5万元,全镇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镇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5日

下载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2012年猴场小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

    六盘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六盘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六盘水市农办〔内容摘要〕通过深入调查六盘水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认真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类型及存在问题,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转移出来,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

    对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

    第页 共 15 页 对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 调 查 调查时间: 2011年7月至8月。 调查对象: 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情况。 调查地点: 1、牟定县人事劳动......

    2010年永州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

    永州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 为了准确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就业情况,3月份,市统计局对部分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情况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 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认 识到位、领导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特别是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深入调查摸底,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