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瘾少年背后的故事
网瘾少年背后的故事
“叫他们去死吧,他们根本就不应该生我,我压根就不要和人生活在一起!这个世界太肮脏了!”刚入院三天的小斐歇斯底里地喊着,涨红的脸已经因为愤怒而扭曲变形。沙发上的坐垫被他撕开了,眼泪肆无忌惮地流了下来。
家庭不和,孩子深陷网络
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这种对父母无尽的愤怒,是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他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他又像一只受过惊吓的小动物,对外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哪怕是一点很微小的声响,都能吓到他。在父母的眼里,他曾经是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很有礼貌,也很孝敬家里的老人,学习虽不是很好,但很认真。可现在的他早已不是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小父亲教育他,做人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当他和别人发生冲突或是纠纷时,首当其冲的总被先斥责一顿,然后被告知:做人要能忍。他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经常有人在其背后出其不意地打他,回到家告诉父母,换来的还是斥责。成绩好的时候,父母非常高兴,也会四处宣传;不好的时候,动则打骂。这是小斐自己的原话。家族里面婆媳之间总有着吵不玩的架,母亲虽然操持着整个家务,但也总是有无边无际的怨言,指责丈夫对家事不闻不问,怪罪婆婆对自己不公。对于母亲的抱怨,父亲选择了逃避,撒手不管。父母之间分床睡已有四五年,他一直和母亲睡。
QQ游戏是他唯一的爱好,但还是被父亲封杀。父子约定以后除了假期谁也不准再碰电脑。可万万没有想到,一日深夜他起来上厕所,看见父亲在书房上网……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信任轰然倒塌。从此他辍学在家与电脑游戏相依为命,与父母对抗,对他束手无策的家人无奈把他送过来接受网瘾治疗。
每次治疗,用惊心动魄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歇斯底里、号啕大哭的情景一次又一次 1 出现。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我渐渐发现当我们谈及父母的时候,他不再是愤怒,不再是轻视的“哼”一声,而是变成了疑虑。我告诉他,父母也在努力作改变。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说自己不相信。在网瘾中心的生活,发现他其实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帮助其他学员叠被子,军训中严格做到最好,还做了班长。
关系改善,小斐自然好转
家庭治疗逐渐深入,夫妻之间互相抱怨,互不退让。丈夫说出了那个看似难以启齿的秘密:“医生,不瞒你说,我们都好几年没过夫妻生活了,这像是一个家吗?”妻子马上反击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就知道朋友,什么时候把我和儿子放在眼里?整个家乱七八糟的,怎么过夫妻生活?谁有心情?”治疗中有了第一次的吵架,他们夫妻之间也得到了一些相互的信息,改变就从这里开始。
几天之后,他母亲给我邮件说,发现丈夫真的有些改变。“就在回家的路上,他主动关心我,因为我晕车。回到家里,也主动帮我做家务了。以前都是我做家务,他要么看报纸,要么就炒股。……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同房睡了”。我把父母的改变告诉他,他只是嘴角笑了一下,那种笑让我再次看到了希望。我想只要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了,孩子自然会有更好的改变。
后来的几次家庭治疗,他们的夫妻关系时好时坏,但总的来讲,是螺旋上升。母亲的唠叨少了,父亲也开始管家里的事情。在一次来看望他的时候,父母提出请假带孩子出去逛逛。后来他母亲告诉我,孩子在和他们一起走的时候,有意将父母的手拉到了一起。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出院后一个月,他母亲给我发来邮件:回来多天小斐表现还可以,帮忙做家务,自己的衣服破了自己缝补。生活有规律,按时吃药,电脑的使用也合理。我也变得少啰唆了,对他也少提要求,分析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大家的心情都很好。爸爸表现特别好,2 经常跟儿子沟通,每天都跟孩子有说有笑。谢谢医生那段时间的帮忙,辛苦你们了……
点评
我们常把一个家庭关系比做三角形。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类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夫妻构成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孩子则是三角形的顶点,顶点到达底边的距离应该是接近相等的。而在我工作中接触到很多案例,家庭里的三角关系已经出现了“扭曲”。往往男孩和母亲之间“抱”得太紧,父亲被排除在外。殊不知,处在青春期的男孩是需要向父亲男人角色的认同,需要学习男人的规范性和力量性。当父亲的功能缺失时,男孩自然会出现如自我控制力差,做事拖拉等毛病。小斐的家庭就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家庭中的三角关系改变后,孩子的改变也就开始了。
网瘾少年背后的故事
妈妈生病在家躺了两天,儿子却视若无睹,只顾玩电脑,让他给倒杯水都不耐烦;前不久,爸爸住院,妈妈几番催逼,儿子都没去医院看爸爸一眼…… 这是王女士在向我咨询时讲的故事。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王女士叙述时,她的儿子韩飞抬头望着天花板,对妈妈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心态呢?
我笑着问他平时爱读什么书,有没有崇拜的偶像。韩飞很直接地回答:“我没有喜欢看的书,也没有偶像,我的偶像将来靠自己创造。”
我继续问:“那你平时最爱干什么?”
韩飞生硬地回答了三个字:“玩电脑!”
这时,妈妈在一旁插了句话:“在他眼里,电脑比爹娘都亲,天天上网玩游戏!”
我了解到韩飞最爱玩“魔兽争霸”游戏,便想利用这个游戏对他进行一番人格投射测试。“魔兽争霸”是四个种族势力之间的战争:“暗夜精灵”是正义的化身;人族是智慧的代表;不死族是一群通过吸别人血液获得新生的怪物;而兽族则是邪恶的代名词。“四种势力中你最希望自己是哪种角色?”我问。韩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死族”。
“哦,原因是什么呢?”我追问道。
“‘不死族’虽然是一群怪物、骷髅,但可以顺利地打败其他种族,而且他们都经历过死亡,不再怕死,所以战斗起来经常取胜。”韩飞回答。
我看着他说:“除此之外,他们不必和太多人保持关系,和一般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有距离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也是你选择他们的原因吧!”
韩飞点了点头。
到这里,我已经认识到,这种选择或多或少折射出韩飞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隐含着他对外界事物的强烈的自我防御。我判断这孩子肯定经受过挫败,他的父母或许并不知情。
我温和地对他说:“孩子,你虽然才15岁,却可能经历过一些挫折,或来自他人的伤害。这对你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你现在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是不是这样呢?” 韩飞低下头静默了几分钟,再抬起头时,眼中有泪光闪动,开口讲述了过往的经历——
原来,韩飞的整个小学阶段是在别人的欺凌中度过的。个子较低,性格内向老实的他,从上小学起就成了其他男孩欺负的对象。班里的几个打架大王隔三差五就找他麻烦,而且还警告韩飞不能向老师、家长告状,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向懦弱内向的韩飞选择了隐忍,这让那些男孩变本加厉。
韩飞上五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上,由于他带的可乐没有及时“孝敬”给“老大”,一下课就被拽到隐蔽的地方挨了顿打。那天放学回家,妈妈看他走路有些异样,问他怎么了。他掩饰说,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忙碌的妈妈也就没再细问。
升入初中摆脱了那些同学后,这种情况才开始好转,但韩飞受到的伤害却在慢慢沉淀、发酵。为了逃避来自他人的伤害,他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和每一个同学都保持着距离,还从电视剧及日常人际交往中,“悟出”了自己的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没有真情,就连父母也不例外。
讲完以往的经历,韩飞脸上现出少有的平静,而一旁的王女士抱住儿子连声哭着说“对不起”。这些事情她是第一次听到,除了震惊就是懊悔,为什么当初只顾忙工作,忽略 5 了儿子的异常表现和内心的痛苦,这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我问韩飞:“如果现在还有人对你施加身体上的伤害,你会怎样做呢?”
韩飞想也不想,说:“我当然要反击,而且要加倍报复,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又笑着说:“假如对方比你强大,你的报复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你还会不会这样做呢?”韩飞听后不说话了,低头沉思。
韩飞此时所说的报复带有一种主观复仇的因素,多少有种恐吓的味道。因为以前受到的伤害太深,而他又不愿与别人来往,只能把愤怒发泄到父母身上!如果不进行合理引导,不排除孩子将来走向极端的可能。不过,问题的原因已经找到,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重新回到正轨。
我对王女士建议说:“身为父母,对孩子要有一颗好奇心,耐心细致地观察他成长的每一步,有问题尽早采取措施。对于韩飞,现在要做的是给他更加无私的关爱和呵护,经常带他进行爬山、旅游之类的户外活动,多听些明快、活泼的音乐,增加他和别人接触的机会,多和一些性格健康、乐观,有爱心的人在一起,让现实慢慢改变他内心形成的偏激观念。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儿子多参加些公益活动,让他明白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爱心和善心。”
最后,我对韩飞说:“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或许有过很多失误,以致于你现在对父母、社会抱有偏见,这都是正常的,但什么时候都不要怀疑父母对你的爱。你有了愤怒,只有向父母发泄,才会得到宽容和加倍的疼爱,为什么还要对他们施加伤害呢?”面对我的诘问,韩飞低下了头。
第二篇:小议网瘾少年
小议网瘾少年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一种高科技产物发展更是迅猛,它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网络对青少年危害极大,引诱青少年犯罪,断送青少年前途。但对于青少年为何会上网成瘾,许多人不细思考,只是片面地认为是网络吸引力太大,青少年无法抵御,导致他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其实,青少年上网成瘾虽然和网络以及其他一些外界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青少年本身。
据有关部门调查,青少年上网只有极少数是查资料或做其他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事,大多数都是玩游戏、聊天。这是为什么呢?你一定会认为是游戏、聊天太好玩,让他们情不自禁。其实,并不全是。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青少年上网是在寻找一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却又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别人的关心,自信,异性的青睐等)。而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一些青少年在虚拟的游戏中能够杀死别人,他们找到了自信;和网友聊天,网友的关心,使他们心里得到了安慰,因为他们或许在家里、学校从未受到过家人、同学的关心或爱护。于是,那些青少年便开始沉迷于上网。或是一些青少年遭遇打击,精神不振,而家人又漠不关心,他们便上网寻求刺激、打发时间,以期在网络上寻找到乐趣,从此便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总之,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网络,而是青少年自身在生活中受关心太少,缺少自信,以至于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在网上却似乎能找到自我,这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治疗网瘾就要从青少年的生活细节出发,对他们多些关心爱护,多些关注引导,并针对每个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个体原因,从其心理入手,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挽救网瘾少年。当然,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家长们应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多些关爱,不能因为事业忙而不关心或放纵孩子。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这个严重的问题。
评:
正如文中所言,今天的网络发展确实迅猛,而沉迷网络、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也确实不在少数,“聚焦”社会热点,文章有现实意义。
作者在不否认青少年上网成瘾有网络方面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青少年本身。科学、客观,能站得住脚。
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展开议论,清晰、分明,中规中矩。
不足:文题中是“少年”,而文中多说“青少年”,不准确,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个别认识偏激,如“网络杀人找自信”就很值得商榷。细想文题也不够恰当。
第三篇:网瘾少年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多,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性心理障碍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和心理学家的关注,网瘾少年问题调查报告。他们统计里一组最新数字:“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而在中国,上网者以青少年居多,所以这就是本次调查的意义。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分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原因。采取在网上与人聊天的方式调查。调查的对象为14-18周岁的网民。经过寻找,郑州搏强戒网瘾学校的孙老师锁定了一个调查对象。经过与他交谈,孙老师所了解到的情况如下:上网成瘾者,男,17岁,高一学生。患者学习成绩一般,并经常旷课、逃学。后来学校了解到,患者学习成绩下降、旷课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网玩网络游戏。由于学习成绩差,第二年患者不得不留级。但留级后,他依然热衷于上网,并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为此多次对患者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但结果还是一切照旧。该患者之所以会经常旷课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学习不会给他带来乐趣,而且他也不愿意学习。所以自暴自弃。他觉得玩网络游戏可以逃避现实,使得自己有种精神解脱感。在学校发现他旷课逃学是因为沉迷与玩网络游戏时对他进行过教育和批评且还叫他父母来配合教育。然而,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是:打了他一顿!可他的父母却忽视了他们的儿子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家长越是不让他玩,他就越玩!该患者认为他自己长大了,不想要父母还象他小时侯那样的管着他。他认为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可见该患者具有很强的成人意识,可当孙老师进一步了解他时,却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他经常无法解决遇到的困难,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使他情绪波动比较大,调查报告《网瘾少年问题调查报告》。而在此时,他就以玩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得到解脱。由该患者的情况,孙老师得到结论分析如下:
1、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2、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无法很好的进行沟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庭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玩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3、自控能力缺乏,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却不能自拔。
4、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变强,认为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无法解决问题、受挫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的去寻找网络这个可以使他们完全逃避现实,情绪可以得到充分宣泄的世界。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升高,这种类似于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会使人高度兴奋,但其后则会使人更加颓废、消沉。网络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正在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所以一方面要防止上网成瘾,另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的使用网络。对于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父母不仅要及时知道孩子上网的情况,在时间上进行控制,还应该懂一点网络基础知识,为孩子安全上网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安装过滤程序或“防火墙”,可以屏蔽黄色网站;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上的网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办法,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一起交流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和聊天室,还可以在一起上网浏览、聊天、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情感,增加共同语言,增强自己的发言权。为上网订立目标。上网成瘾的人应该在每次上网前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要上网干什么,然后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省十个两分钟,甚至一百个两分钟。为自己上网限定时间。看一看列在纸上的任务,估计一下需要用多长时间能完成,假设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在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进展到哪里了。如果认为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上网了。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借网消愁愁更愁。逃避问题并不代表着解决问题,当几小时后,下线的时候,问题仍然要面对,所以,碰上了问题要想办法试着去解决,逃避终究不是办法!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背景链接*
近日,一位名为邹远(化名)的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网络有不少人都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随后,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现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中国之声11月1日)
|综合分析* [网瘾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非正常处理的“巫术”。从心理机制上看,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闭与防御、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青少年沉迷其中。
再者,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可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薄弱,对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难以抵御,从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不仅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诱发性犯罪。
更重要的是,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在“控制型”家庭,孩子易产生敌对情绪;在不管不问的“忽视型”家庭,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爱型”家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好逸恶劳;“严厉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情感交流,情绪极度压抑。
综上可以看出,网瘾并非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心理上的孤
立无援,才导致孩子沉溺于网络。而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更是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或是寻求自我的心理安慰,这不仅无益于网瘾的戒除,还可能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遗弃感,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参考对策]
第一,主流教育机制要完善健全教育理念,加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力度,加强对校园中出现问题苗头的学生的教育管理,而不是放任自流,让其进入泥沙俱下的“社会教育”中。
第二,工商、教育、卫生部门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目前这些“矫正机构”都是盈利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但表面上来看是教育机构,并不是非常合理,还需加强监管。
第三,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身示范,远离网络和手机,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
原标题: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赵清源 原标题:“戒网瘾”学校的存在,尽显家庭教育的“不作为”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若无
第五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8国考申论热点: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背景链接
近日,一位名为邹远(化名)的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网络有不少人都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随后,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现已责成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中国之声11月1日)综合分析 [网瘾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虐待的方式戒除任何一种瘾症,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非正常处理的“巫术”。从心理机制上看,网瘾的发生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闭与防御、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问题,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具备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打开了释放压力的窗口,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青少年沉迷其中。
再者,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可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薄弱,对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难以抵御,从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不仅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诱发性犯罪。
更重要的是,网瘾的发生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在“控制型”家庭,孩子易产生敌对情绪;在不管不问的“忽视型”家庭,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爱型”家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好逸恶劳;“严厉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情感交流,情绪极度压抑。
综上可以看出,网瘾并非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策和缺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心理上的孤立无援,才导致孩子沉溺于网络。而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更是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或是寻求自我的心理安慰,这不仅无益于网瘾的戒除,还可能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遗弃感,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第一,主流教育机制要完善健全教育理念,加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力度,加强对校园中出现问题苗头的学生的教育管理,而不是放任自流,让其进入泥沙俱下的“社会教育”中。
第二,工商、教育、卫生部门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目前这些“矫正机构”都是盈利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但表面上来看是教育机构,并不是非常合理,还需加强监管。第三,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身示范,远离网络和手机,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
原标题: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赵清源 原标题:“戒网瘾”学校的存在,尽显家庭教育的“不作为”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若无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