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晚会背后的故事
晚会背后的故事
7月29号晚由热力公司举办的以“激情盛夏 热力飞扬”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职工俱乐部激情上演。晚会节目形式丰富多样,由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武术、朗诵、话剧等。多才多艺的热力儿女用真诚的表演,使晚会高潮迭起,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呐喊声。
在这掌声的背后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精益求精的热力人为了使每个节目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工作之余抽出很多时间加班加点的排练。有的人上完夜班后白天还紧张的排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由于热力公司人员总数并不多,有些演员一个人参与好几个节目的演出,每天排练完一个节目接着排练下一个,不怕辛苦。还有舞蹈演员排练节目的活动量大,衣服被汗水湿透一次又一次。最令人佩服的是汽机张工,在演员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最下功夫的一个。他的相声表演台词很多,很难记。他每天5点钟起床就背台词,晚上12点以后才睡,白天还要抽出时间和他的搭档一起串台词,练习跳舞。毕竟六十多岁了,跳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他坚持练习,晚会上精彩表演引来阵阵的掌声就是对他的肯定。
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每个节目通过台下阵阵的掌声证明我们的演出是成功的,通过大家的评论证明整台晚会组织的是严谨和精彩的,同时也证明热力公司员工团结、紧张、严谨、有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发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热力公司:王静
2011年7月30日
第二篇:20140601西山学校六一晚会背后的故事
西山学校六一晚会背后的故事
朋友们,西山学校的六一晚会精彩么?
相信大家与小编的答案是一样的,如果用成语来表达的话就是:气势非凡、震古烁今、盛况空前、群英会萃、异彩纷呈、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可小编又看到了一些晚会背后的故事,看到了在这五光十色背后的感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大家拿起手机发微信惊叹于晚会节目精彩绝伦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表演者们,他们不求回报,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在训练和彩排上,不知流过多少泪水,忍受着多少伤痛,为的是能给母校生日献上自己一分真挚的祝福;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幕后人员,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整台晚会能够顺利进行;不要忘记可爱的老师们,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出服装道具,许多是老师们一针一线亲手设计缝制,既节省了服装经费,又提升了演出质量;不要忘记,晚会现场的保安、工作人员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丝怨言的认真付出;不要忘记西山电视台的摄影和摄像师搜集与校庆匹配的素材,看遍了每一盘存档光盘,翻看了每张照片,不分昼夜,任劳任怨;不要忘记现场的摄影、摄像师们,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晚会最珍贵、美好的一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奉献,光芒万丈的舞台没有他们的身影,节目单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保证了晚会节目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给这些背后的无名英雄,送上掌声,让满满的正能量直达所有人的心灵深处,感谢他们……
(福建西山学校郑仁术供稿)
第三篇:“四个100%”背后的故事
“四个100%”背后的故事
作者:single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07-07-11 14:59 人气:324
■采访人:通讯员 鲁战勋 皮凯
■讲述人: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07届国防生
在大连理工大学2007届毕业国防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国防生班引人瞩目。经过四年学习,这个班的学生100%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100%军政素质优良;100%成为共产党员;100%要求到部队基层任职。这骄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真正的冠军不会因起跑不利放弃
杨臣:刚入学时,我的成绩并不好,与非国防生同学相比入学成绩差距有10多分。大一上学期,我并没有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期末学习成绩排名中,我在全院160名新生中排到了131名。当时我很迷茫,甚至有些自卑,怀疑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
这时,国防教育学院和院里的辅导员老师对我们这些国防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系列辅导,其中同高年级学长之间的学习交流对我帮助很大。我开始认识到,尽管我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慢了半拍,但只要树立信心,最终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到了大三下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已经在全系排到了40名左右。2005年,我与其他同学在全校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毕业前,我成功考取了学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研究生。
赵佳明:“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听老师说过,“学在大工”。入学后,我深切感受到了学院严谨的优良学风。可是,当时我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加上入学成绩还可以,毕业后到部队不愁就业,自以为学习成绩过得去就行。
在第一学年,我把精力过多地用在了社团工作上。那次上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正赶上校运动会,到了上课时间,还有些事情没干完,就逃了课。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第一学年结束,我的学习成绩由全院的40多名下滑到了120多名。
在军地领导的帮助下,我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国家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为了提高军队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学会了处理学习与活动的关系,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在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397分的好成绩。
【相关链接】
由于受志愿填报、身体条件和高考成绩等环节的综合制约,在每年国防生招生录取中,都会有一些国防生最终以低于本专业分数线的成绩被录取。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毕业后就能到部队工作,不用考虑就业出路问题,但除了要参加文化课学习外,他们要完成450学时-550学时的军政基础训练,这意味着他们要承担更为沉重的学业负担。
入学成绩低、就业有保障、学业负担重没有成为学习不好的理由。与非国防生相比,这个班的学生入学时高考分平均低了22.12分,但到毕业时他们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却高了6.02分。据统计,该校2007届毕业国防生共有65人,有32人已被军地院校录取为研究生。真正的冠军不会因起跑不利而放弃。
没有过硬的军政素质不配穿军装
于博:成为军人是我从小的梦想,可是入学军训头几天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每一次在烈日下站军姿时,汗水都会浸透衣衫,时间显得那样漫长。开始我们是紧张而兴奋的,但伴随着毒辣的阳光,我们的抱怨情绪也在不断滋长。
看到我们的低落士气,国防教育学院请专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立志教育课,教官还在休息时给我们讲部队开展练兵比武的故事。我们渐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作为军人就必须军事素质过硬,这样才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从这以后,我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军训中期,我还入选了国防生队列班,在最后的军训汇报会中为全校师生展演。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经过不懈努力,在最后的汇报展演中我们终于受到了全校师生以及部队领导的好评。
冯常顺:大三的暑期,我们来到了驻军某部的国防生见习基地。军营紧张的一天生活开始了,上午是队列训练,我有气无力地做着动作。“抬头”,“把胸挺起来”。班长重复着口令,而我却在想:这样的训练有什么意思,我们将来是要当军官的。
正当我心不在焉时,班长厉声喝道:“第四名,把头抬起来!”我一下子愣住了。太阳底下,班长涨红的脸上汗水流淌。他慢慢地说:“是的,我只是个普通战士。将来,你可能成为我的排长、连长。但是,要想成为军官,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面对这个年纪跟我差不多的士兵,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先要自身硬,身先士卒胜于空洞说教。无论将来我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每当我站到训练场上时,我都会想起这一幕,都会衷心地感谢这位班长。
【相关链接】
作为国防生,后备军官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他们要比普通大学生承担更多的使命与责任。他们是驾驭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指挥员,是部队新军事变革的中坚力量。国防生军政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今后部队全面建设的水平。国防生在校期间要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完成规定的军政训练,这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成为合格军官所必需的。
为了培养国防生过硬的军政素质,大连理工大学于2004年率先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军事教研室。以学校武装部和选培办的专职教员为主,学校从大连舰艇学院和沈阳军区聘请了17名兼职教员,并建立了备课、试讲、查课和教学研究等制度,确保授课质量。
我们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一切考验
王雪:2004年11月,我看着也是国防生的冯常顺同学面对党旗郑重宣誓,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同样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同样对党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我却没能成为本年级的第一批党员。我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思想上一度有些困惑。
通过选培办和院系党组织悉心帮助,以及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学习,我终于认识到:党组织对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优秀的学习成绩,在思想上、工作上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都有全面具体的要求。入党的要求没被批准,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
我摆正了心态,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完成学习主业的同时,我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2005年5月28日,我终于站在党旗下举起了右手,庄严地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铮铮的誓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刘名芳:在我们所有国防生看来,入党是无比光荣的事情,看着同学一个又一个地加入党组织,我在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党组织的成员。为此,我非常苦恼,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困惑早已被冯常顺等党员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主动与我沟通,并积极为我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与党员同学的交谈,我终于明白了入党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承担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党指挥枪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作为国防生,加入党组织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通过这些党员的悉心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共产党员。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更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相关链接】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是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国防生作为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将来能否以党员身份进入支部、参与管理,关系着军队建设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目前,军队本科毕业生的党员比例一般在90%左右。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把国防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国防教育学院为依托,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工作队伍,并单独成立了国防生党支部,坚持对国防生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各级党组织的悉心培养下,该校2006年毕业国防生中,发展党员48名,党员比例达到了88.9%;2007届毕业国防生中,发展党员55名,党员比例达到了84.62%。
部队和基层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
宋力君:即将毕业,周围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当时,正赶上因特尔公司和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建立了半导体学院,所应用的专业知识正好是我的研究方向。父母和亲友打来电话,希望我能慎重选择,他们认为留在地方可能会比去部队更有前途。
说实话,我感到心中很乱,各种想法不断碰撞。此时,全国掀起了向方永刚学习的热潮,他的事迹让我猛然惊醒: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吗?难道我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吗?难道我会舍弃这身心爱的军装吗?
不久后,在毕业入伍教育上,军事教研室刘教授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你能穿上这身军装就是国家信任你,不能把这当儿戏,这是责任、是使命!”我们和普通大学生不一样,我们选择了国防生,选择了走进军营,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宋中正:作为国防生,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就要勇于承担建设强大国防的重任。我认为,要把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军队建设中去,更应该从基层做起,通过部队第一线的磨砺,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地开创事业。
通过军政理论学习,我知道了部队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去提高国防和军队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科技强军”的目标。另一方面,我的一位学长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刚上大二时,他毕业入伍。我即将毕业时,他已在部队基层工作了两年。
虽然他的模样并没有太大改变,但是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可以感受到军人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是什么使他在短短两年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基层部队的熏陶和锻炼。只有通过部队基层的锻炼才能使地方大学国防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
【相关链接】
作为从事国防生管理教育工作的依托培养工作者,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坚定学生献身国防、立志从军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国防生,不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军队集体联系起来,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一纸《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签下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更是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干部成长发展的基础素质,对干部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国防生,都想干出一番事业,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说,基层是军人建功立业的最佳舞台。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1日第7版
第四篇:《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是收酒瓶的叫卖语。《酒干倘卖无》是一首台湾80年代传遍华夏大地的歌曲,是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
《搭错车》是台湾影史上最著名的一部歌舞片,影片中孙越饰演哑叔,是一个退役的台湾老兵,以捡拾破烂为生,他不能说话,只能用唢呐吹出“酒干倘卖无”的声音,家里的墙壁是由空酒瓶叠成的。
穷苦的哑叔有一天去捡破瓶子时捡到了一个两个月大的弃婴,是个女孩。女孩身上有封信,信上写着:“她叫阿美,收养她的好心人,妈祖菩萨会保佑你――可怜人敬上”,哑叔高兴地把她抱回家去。哑叔每天忙忙碌碌,但看着她一点一点地长大,心里很高兴。邻居有一次调侃说,你捡回来的女儿不会是个哑巴吧?当天正好是女儿的一周岁生日,她争气地开口叫了声“爸爸”,这使哑叔激动不已,辛劳化成脸上的喜悦。
时间过了几年,某一天,哑叔的邻居捉了一只小狗跟哑叔商量,准备杀了吃肉,刚把小狗打个半死,没想到趁他们说话的时候,小狗跑到正在写作业的阿美身旁,阿美看到了受伤的小狗觉得很可怜,便要求哑叔把小狗留下养了起来,取名来福。
哑叔依然慈爱善良,家里依然不富裕,墙依然是那些酒瓶子。哑叔就那样用每日赚得的一点点钱,养大了阿美。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老人鬓已如霜。阿美也长大了,变成了美丽乖巧、孝顺开朗、亭亭玉立的少女。哑叔终于苍老,皱纹、白发、瘦弱、老态龙钟。而当日留得一命的小狗也已成了威武的大狼狗。
阿美爱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她结识了一个青年――时君迈,英俊而有才华,只是怀才不遇,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词曲作者。他们彼此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常常一起说些音乐,一起唱歌。
阿美越唱越出色了。后来,在时君迈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搞唱片的经纪人,在这个经纪人的运作下她终于成名。由穷苦朴素,变得亮丽耀眼,但是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没有时间陪伴哑叔,没有时间和时君迈在一起。阿美和时君迈甚至有了争吵,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最后,阿美成了红透半边天的女歌星,而青年依旧是济济无名地涂写些词曲。
阿美出了名,却失去了自由,经纪人不许她回家,不许她和青年来往,更不许她和哑叔见面。因为,一个大明星,怎堪有个贫穷的家,怎堪有个没前途的男友,怎堪有个残疾的老父。那样会影响她在歌迷心目中的形象。
有一日,阿美召开记者招待会,哑叔和邻居阿明用了最大的努力以最体面的装束去记者招待会。久已不见,老人颤巍巍、激动地含笑看着女儿,渴望她叫他一声爸。阿美的经纪人在旁边一直阻止少女与这落魄的老人相认。镁光灯闪耀,阿美走去想拥抱老人却被经纪人拦住。现场骚乱,哑叔的邻居阿明开始叫嚣少女为什么不认爸爸,哑叔害怕自己会影响女儿的前程,于是推着邻居离开了。
破旧的家中,一下子变得寂静,没有了女孩的欢声笑语,只剩无边的空洞。哑叔落寞的身影和养了多年的来福同样低着头,仿佛知道主人的心痛。一天,哑叔在散步的时候,一辆摩托车疾驰过来,哑叔因为时时刻刻惦念着女儿,而没有留意那狂啸的马达声。来福一个飞奔扑向哑叔后背,把主人推到路边,自己却被摩托车撞飞轧过。哑叔把来福带回了家。兽医摇摇头,意思是没救了,然后告诉哑叔他们,还是人道毁灭吧。来福躺在桌子上,满身是血,身体一起一伏地急促呼吸,一双眼睛凄楚而痛苦地看着主人。哑叔老泪纵横,痛苦地举起了一根棍子,犹豫着,然后狠狠地朝来福的头部砸去„„与哑叔相依为命的来福离开了这个世界,哑叔处境更加凄凉!
一边,是落幕般的清冷;一边,是舞台上的喧嚣。
一边,是曲终人散的凄凉;一边,是好戏开幕的热烈。
一边,是失去的悲伤;一边,是成功的喜悦。
阿美终于成了台湾当红的歌星,她吩咐经纪人带20万(70年代)给哑叔,希望哑叔能买间新房子,希望他能生活得比以前舒适。阿美并非冷血,她也在无奈中挣扎和矛盾。之后父女俩一直没再见面。阿美的成功,阻断了他们的联系。以至于对老父的疾病,阿美一无所知。
阿美要开演唱会了。时君迈在阿美家附近时想去看看阿美的父亲,走到阿美父亲的窗前,邻居给时君迈讲述了阿美父亲从小用《酒干倘卖无》的小号声来逗阿美欢乐。在这一瞬间,时君迈得到了灵感,立马回到家里写了一首歌,在演唱会前几天寄到阿美手里。阿美看了歌词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学唱,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
演唱会开始了,当阿美唱完第一首歌时,哑叔的邻居阿满嫂跑来告诉阿美,哑叔心脏病发,阿美立即赶去了医院。但演唱会尚未结束,经纪人惟有找别的歌星上来替场。阿美赶到医院,连喊:爸,爸!可在阿美刚跨进门时,哑叔已经停止心跳了。阿美没能见到爸爸最后一面,痛哭流涕,伤痛欲绝。演唱会快要结束时,阿美赶了回来,含泪演唱了那首《酒干倘卖无》: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全场观众从来没有听到如此感人肺腑的歌曲,纷纷感动落泪。这就是那首曾经在祖国大陆大街小巷传唱的《酒干倘卖无》,时至今日,这首歌仍备受当代青年喜爱而成为许多人日不离口的小曲。
第五篇: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部关于《酒干倘卖无》的电影。片名叫《搭错车》——也许我比较愚笨,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片名和故事内容有什么联系。但感人的是影片,可以不在乎其名。
那时候,是十多年前了。那时候,鲜有VCD,看的是租借来的录相带。那时候,我还只是上小学。所以关于那部片子,我也只能拾起记忆中残存的斑斑碎片。
故事主人公哑叔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退伍军人,他在一次冲锋时被敌人用刺刀割断声带,变成了哑巴。他后来到了台湾,靠捡破瓶子为生,他家里的墙壁是由一个又一个空酒瓶叠成的。他不能说话,只能用唢呐吹出“酒干倘卖无”的声音。
穷苦的哑叔有一天去捡破瓶子时捡到了一个两个月大的弃婴,是个女孩。女孩身上有封信,信上写着:“她叫阿美,收养她的好心人,妈祖菩萨会保佑你(字幕上是“你”,字条上是“您的”)--可怜人敬上”哑叔满脸笑容,高兴地把她抱回家去。回到家之后,哑叔和老婆吵了起来,因为老婆实在忍受不了本来已经穷困潦倒的家庭还要再多抚养一个人。经过多次争吵,哑叔的老婆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于是她写了封信放在桌上,就离开哑叔了。单身而又穷困潦倒的哑叔养育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他每天忙忙碌碌,但看着她一点一点地长大,心里也是很高兴的。邻居有一次调侃说,你捡回来的女儿不会是个哑巴吧。结果这个女儿在当天一周岁时终于争气的开口叫了声爸爸,这使哑叔激动不已,辛劳化成脸上的喜悦。
时间又过了几年,某一天,哑叔的邻居捉了一只小狗,跟哑叔商量,准备杀了吃肉,刚把小狗打个半死,没想到趁他们说话的时候,小狗跑到正在写作业的阿美身旁,阿美看到了受伤的小狗,觉得很可怜,便要求哑叔把小狗留下养了起来,取名来福。哑叔依然慈爱善良,家里依然不富裕,墙依然是那些酒瓶子。哑叔就那样用每日赚得的那一点点钱,养大了阿美。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老人鬓已如霜。阿美也长大了,变成了美丽乖巧、孝顺开朗、亭亭玉立的少女。哑叔终于苍老,皱纹、白发、瘦弱、老态龙钟。而当日那留得一命的小狗也已成了威武的大狼狗。
阿美爱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她结识了一个青年——时君迈,英俊而有才华,只是怀才不遇,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词曲作者。他们彼此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常常一起说些音乐,一起唱歌。
阿美越唱越出色了。后来,在时君迈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搞唱片的经纪人,在这个经济人的运作下她终于成名。由穷苦朴素,变得亮丽耀眼,但是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没有时间陪伴哑叔,没有时间和时君迈在一起。阿美和时君迈甚至有了争吵,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最后,阿美成了红透半边天的女歌星,而青年依旧是济济无名地涂写些词曲。
阿美出了名,却失去了自由,经纪人不许她回家,不许她和青年来往,更不许她和哑叔见面。因为,一个大明星,怎堪有个贫穷的家,怎堪有个没前途的男友,怎堪有个残疾的老父。那样会影响她在歌迷心目中的形象。
有一日,阿美召开记者招待会,哑叔和邻居阿明用了最大的努力以最体面的装束去记者招待会。久已不见,老人颤巍巍、激动地含笑看着女儿,渴望她叫他一声爸。阿美的经纪人在旁边一直阻止少女与这落魄的老人相认。镁光灯闪耀,阿美走去想拥抱老人却被经纪人拦住。现场骚乱,哑叔的邻居阿明开始叫嚣少女为什么不认爸爸。哑叔害怕自己会影响女儿的前程,于是推着邻居离开了。破旧的家中,一下子变得寂静,没有了女孩的欢声笑语,只剩无边的空洞。哑叔落寞的身影,和那只养了多年的来福,同样低着头,仿佛知道主人的心痛。
一天,哑叔在散步的时候,一辆摩托车疾驰过来,哑叔因为时时刻刻惦念着女儿,而没有留意那狂啸的马达声。来福一个飞奔,扑向哑叔的背后,把主人推到路边,自己却被摩托车撞飞,轧过,从肚子碾过,翻了个身,躺在路边,腹部起伏,满地是血。
哑叔把来福带回了家。兽医摇摇头,意思是没救了,然后告诉哑叔他们,还是人道毁灭吧。
来福躺在桌子上,满身是血,身体一起一伏地急促呼吸,一双眼睛凄楚而痛苦地看着主人。哑叔老泪纵横。总归是要死,与其让它忍受疼痛的煎熬,不如让它痛快地离去。哑叔痛苦地举起了一根棍 子,犹豫着,然后狠狠地朝来福的头部砸去„„与哑叔相依唯命的来福也离开这个世界了,哑叔处境更加凄凉。
一边,是落幕般的清冷;一边,是舞台上的喧嚣。一边,是曲终人散的凄凉;一边,是好戏开幕的热烈。一边,是失去的悲伤;一边,是成功的喜悦。阿美终于成了台湾当红的歌星,她吩咐经纪人带20万(70年代的20万应该等于2011年不少钱了)给哑叔,希望哑叔能买间新房子,希望他能生活得比以前舒适。阿美并非冷血,她也在无奈中挣扎和矛盾。之后父女俩一直没再见面。阿美的成功,阻断了他们的联系。以至于对老父的疾病,阿美一无所知。
阿美要开演唱会了。时君迈在阿美家附近的时候想去看看阿美的父亲,走到阿美父亲的窗前,邻居给时君迈讲述了阿美父亲从小用《酒干倘卖无》的小号声来逗阿美欢乐,在这一瞬间,时君迈得到了灵感,没有见阿美的父亲,而是立马回到家里,为了唤醒阿美,为她写了一首歌,就是这首《酒干倘卖无》。时君迈在演唱会前几天把歌寄到了她手里。阿美看了歌词,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学唱那首歌,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
演唱会开始了,当阿美唱完第一首歌的时候,哑叔的邻居阿满嫂跑来,告诉阿美,哑叔心脏病发,快不行了,阿美立即赶去了医院,但演唱会尚未结束,经纪人唯有找公司里别的歌星上来替场。阿美赶到医院,终于见到了父亲,阿美连喊:爸,爸!可此时,哑叔已经在阿美跨进门前停止心跳了。哑叔去世时也没看女儿最后一面,阿美也痛哭流涕,伤痛欲绝。演唱会快要结束的时候,阿美含泪演唱了《酒干倘卖无》„„
观众们从没听见过这么动人的歌曲,全场观众感动落泪,报以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