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

时间:2019-05-13 08: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

第一篇: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

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08:50 来源:《求是》 期号:2006.20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政研室、组织部、农办联合调研组

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实、抓好,福建省委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落实到基层

福建农村地域较大,农村人口2686.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6.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三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收入低和增收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0多万,人均收入1000—1500元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30万。二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一些偏远、贫困乡村在饮水、用电、道路、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较为简陋。三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村,不少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乡土人才缺乏的矛盾逐步显露,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四是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村级组织存在“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址议事”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2002年6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卢展工同志用一周时间到南平农村调研,深入农户、田间向下派驻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广泛听取反映,总结南平市自2000年6月以来下派干部驻村任职的做法和经验,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并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省委常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提出从农业科技推广、土地流转、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转移、“三农”投入、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等方面,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并总结推广南平经验,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2004年7月,从省、市、县(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出4134名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党员干部到后进村、薄弱村任职,每期任职3年。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

高位嫁接,强化核心。选派208名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任第一书记,以此带动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弥合乡村工作断层,激发农村基层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部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依托党校、涉农部门科研院所对驻村任职的村支书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农村工作能力。明确下派村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每轮任职工作结束前都要进行检查考评,面貌没有明显变化的村,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不能断档,挂钩联系的领导和部门不能脱钩;有明显变化的,则继续指定党建工作指导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巩固和扩大帮扶成果。

重心下移,夯实基础。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或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移向农村,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所需要落实的各项工作,直接延伸到了基层的村一级,也把农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及时地反映到了上级有关部门,构建了一条上下紧密沟通的渠道。任村支书的下派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工作、全方位服务。

互动联动,形成合力。通过“下派”,将上级所布置的“千条线”由下派干部这“一根针”直接进入基层,进一步推进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联动,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形成推进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成效作为挂钩联系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整套各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部门挂钩、村企结对共建等帮扶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主动协调,加强指导;涉农部门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搞好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搞好服务;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和立项、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基层倾斜;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部门,重点支持农村低保、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体运作,整体推进。在创新机制的实践中,始终围绕发挥村支书的核心作用来整合力量,展开工作。下派村支书与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村级计生管理员、文化协管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等“六大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组成一体运作的有机整体。强化村支书权责,村支部参与“六大员”选聘、任务安排、日常管理、考评考核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劳动力转移服务员、流通信息员、兽医服务员等不同岗位,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依托下派村支书,全面开展“挂村服务、互动联动”工作,建立健全挂村服务的考评办法和督查制度,并与创业竞赛活动紧密挂钩,由组织部门或县(市、区)委农办具体抓落实,使原来下派一个人变成下派一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

二、围绕农村发展要务,充分发挥驻村任职干部的作用

省委对驻村任职干部提出“建设好班子,带领好党员干部,建立好工作机制,创造好小康建设业绩,赢得广大群众拥护”等五个方面的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又增加了“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职责。驻村任职党员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承担全责,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突出加快发展,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中发挥引领作用。驻村任职干部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为农村带去了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他们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脱贫致富路子,千方百计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引向农村,大力引进项目资金、创办龙头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种养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仅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的下派干部村就上了5700多个生产项目。驻村任职干部还在创办村集体企业和生产基地、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培育村财固定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一些村结束村财零收入的历史,走出“无钱办事”的困境。泉州市272个下派干部村2005年平均集体收入8万元,比上年增长52%。漳州市79个省、市部门下派干部村,去年新增村集体收入545万元,平均每个村增加6.8万元。

维护农民利益,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发挥推进作用。据统计,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帮扶资金达3797万元,各级各部门共投入派驻村的帮扶资金达3亿多元。驻村任职干部善于用好政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督促各项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同时抓好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资金支出审批等环节,严格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各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并发挥效益。除发展生产性开发项目外,在改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办了大批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看电视难等问题,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支农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加强教育疏导,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聚合作用。一是倡导文明风尚。驻村任职干部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成立农民夜校,建立图书室、文化站,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向农民群众传递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为农村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二是密切干群关系。驻村任职干部注意抓好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建立健全户代表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和村务民主决策听证制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化解基层矛盾。驻村干部与当地无利益关系,处事公道,对农民群众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身处最基层,便于了解群众的意愿和思想动态,有利于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福州市原有20个集体上访重点村,下派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工作,化解矛盾,使上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增强基层活力,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强化了思想教育。驻村干部都十分重视健全党组织生活,解决村支部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工作。同时,他们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也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健全了规章制度。驻村干部组织村民讨论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村民议事制度、村财管理制度,保障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三是培养了后备力量。驻村干部依靠村党支部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推动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市的下派干部村共培养近80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4000多名党员,泉州、莆田、宁德市共培养3000多名村后备干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为发挥党员作用构建了平台。

三、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几点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从目的性的角度说,是坚持以人为本。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说我们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福建省委始终教育驻村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保障权益、培养干部、服务农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驻点村经济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抓“三农”问题,正是为了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福建省委提出“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原则,要求广大驻村干部从全局的角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所驻村的发展成为全县、全市、全省以至全国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是构建农村“永不走”工作队的重要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派驻干部能帮助、推动、带领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不能包办。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更具有长远意义的大计。福建省委在向农村派驻干部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视从能人中培养干部、发展党员,以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坚强的村干部队伍,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后继有人。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是落实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重要方法。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要因地制宜,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不能一刀切。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下派驻村工作要注重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加强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农村工作机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占有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三农”工作任务繁重,下派驻村工作更要注重农业农村经济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积极探索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市场的办法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只有符合实际、富有创意、各具特色,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工作机制,拓宽“三农”工作的路子,取得实效。

第二篇: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0年03月30日来源:福建农办信息网【字号:大 中 小】

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运作规范、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是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持续取得成效的关键。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按照“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正在机制创新上走向成熟,主要体现在:形成并完善了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并完善了以“党委领导、单位挂钩、部门互动、上下联动”为主要内涵的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一是党委领导。省委高度重视驻村工作,纳入省委工作布局,统一部署,专门成立了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省、市、县(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县(市、区)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单位挂钩。省委要求,各挂钩选派单位的一把手要负总责,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挂靠一个处室,确定一名干部作为驻点村的联络员。同时,实行“捆绑”考评,把选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挂钩联系驻点村的领导干部和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对于驻点村没有明显变化的,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不断档,挂钩联系的领导和部门不脱钩。三是部门互动。驻村工作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农办共同牵头,省级农口、发改、财政、民政、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一体运作,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并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和立项、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基层倾斜。四是上下联动。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驻村日常工作。受派干部的市、县相应成立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机构。各级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机构密切配合上一级做好驻村工作,搞好服务。同时。省里往各设市区派出一名正处级的驻村干部担任领队,并出任农办副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管理、沟通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相应地设区市在县里设领队,县里在乡里设领队,形成三级联动、下级配合上级的工作格局。

形成并完善了选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严格选派标准,强化干部管理,形成并完善了以“严格选派、双重管理、考评规范、奖惩分明”为主要内涵的选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一是严格选派。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贯彻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实行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明确要求,驻村干部主要从省、市、县(区)党政群机关、中央驻闽单位、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中选派。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指定专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把优秀年轻党员干部选派上来,不得把本部门、本单位的选派任务转交给下属单位。二是双重管理。驻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实行任职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选派单位双重管理,以任职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管理为主。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负责做好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党员干部的选派以及相关管理工作。设区市委组织部负责对选派党员干部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市直单位选派的党员干部管理。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加强对驻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三是考评规范。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帮助驻村党员干部制定和任期工作目标,并对其进行考核和任期考核,建立健全驻村党员干部任职档案。考核由县(市、区)委组织部、选派单位联合进行,与当地干部的考核一同安排,参加当地的评先评优。驻村任职结束前,由县(市、区)安排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统一安

排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奖惩分明。省委明确指出,对于经组织确定作为选派驻村任职的党员干部,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不得提拨使用,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于考核不称职的驻村干部要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选派单位重新选派;对于考核优秀的驻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提拨使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拨使用。

形成并完善了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发挥导向作用,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并完善了以“政策激励、目标激励、典型激励、情感激励”为主要内涵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一是政策激励。省委对驻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和工作待遇提出了“四个保留”、“四个明确”和“四不影响”的规定:“四个保留”即保留驻村干部的待遇、编制、职务和职数;“四个明确”即明确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路费报销、办公经费和人身保险的标准;“四不影响”即不影响驻村干部的正常职务提升、调资、职称评定、本单位评优指标,有力地促进驻村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目标激励。省委对驻村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拓宽渠道,推动驻点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聚集合力,促进生产生活设施明显改善;统筹协调,推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营造氛围;促进和谐建设明显推进;创新举措,促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五个明显”工作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典型激励。注重培育、挖掘和宣传在驻村中工作涌现出的各类典型,密切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积极争取中央新闻媒体和省委省政府《八闽快讯》、《今日要讯》、《海峡通讯》主要刊物的关注与重视,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驻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情感激励。加强与驻村干部的感情沟通和联系,尊重和体贴驻村干部,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坚持和完善了省、市、县(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省委要求,省、市、县(区)领导要经常深入驻点村,挂钩选派单位一把手每年至少一次深入到驻点村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并完善了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管好用好资金,形成并完善了以“资金扶持、封闭运作、严格审批、监督审计”为主要内涵的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一是资金扶持。主要包括省级捆绑资金、挂钩帮扶资金、政策配套资金、社会支持资金。省里每年从15家省直单位捆绑4000万元,用于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挂钩选派单位把驻点村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延伸,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驻点村。驻村干部用好用活强农惠农政策,争取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项目扶持。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驻点村发展。二是封闭运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实行资金封闭运作。省级帮扶捆绑资金从省财政扶贫专户直接下达到有关县(市、区)财政扶贫专户,直接录入财政扶贫资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三是严格审批。项目资金安排由重点村及其乡镇党委、政府与省直挂钩单位共同协商,提出建设项目,报县(市、区)委农办(扶贫机构)审核后,由县(市、区)委农办(扶贫机构)统一汇总上报省委农办,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资金安排计划。四是监督审计。做好帮扶项目跟踪落实,开展项目执行与资金使用情况调研,督促执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督促资金及时到位,督促资金不被挤占挪用。加强省级捆绑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和驻村干部离任审计,促进帮扶资金落到实处。

形成并完善了项目带动的发展机制。选好发展项目,全面建设农村,形成并完善了以“推动生产、增加收入、强化基础、改善民生”为主要内涵的项目带动的发展机制。一是推动生产。掌握、运用和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一村一特色”工程,开展村企对接,组织农业专家服务驻点村,推广“五新”技术,组建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与农民的合作,加强驻点村“六大员”的教育、管理、培训和使用,大力培养经济能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注意发挥返乡农民工懂技术善管理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促

进农业生产。二是增加收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是帮助驻点村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推广和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的增收空间。三是强化基础。实施“五通”项目,着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收视难等问题,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管护,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完善防汛抗旱和水利水毁设施,优先解决好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努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改善民生。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实施“造福工程”、“一池三改”工程和农民体育健康工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好农家书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立村级卫生所,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形成并完善了基层组织的激活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基层活力,形成并完善了以“建设班子,带好队伍,健全制度,巩固阵地”为主要内涵的基层组织的激活机制。一是建设班子。注重班子选好、配好、带好、管好,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强烈的发展之心、发展之策、发展之力和能带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后备干部,着力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人选拔到班子中来,选好配强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管理,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二是带好队伍。认真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抓好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等多层次的培训,努力提高党员素质。通过开展“党员创大户”、“双带双创”、“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构建作为平台,积极发挥党员作用。三是健全制度。坚持和完善组织制度、“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户代表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四是巩固阵地。加强驻点村村部建设,通过修缮老村部、改造旧学校和兴建新村部等办法,基本实现村村有址办公、有人办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村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发挥阵地作用,真正把村部建设成为集议事办事、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农民活动场所。

领导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管理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激励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投入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发展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力量;激活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厚重的内部潜能,这六个方面的机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构成了较为完善的驻村工作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驻村工作健康顺利、富有成效的开展,有力地加强和促进了驻点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抓住了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就抓住了当前农村工作的“牛鼻子”。

马国林(作者系福建省农办副主任

第三篇:选派干部驻村工作规划

按照省、市、县选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以村整体建设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本人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结合选派村——关山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选派村的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完善关山村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村道路及供水、排水基础设施等推进力度,开创关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基本情况

三、选派三年关山村建设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至2011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基础设施完备。中心村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村通”道路完成水泥路面施工;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组组通沙石路面;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在中心村以东实现700亩农田基本改造。

(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产业和优质稻的生产;以竹木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至201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达5800元。

(三)生活富裕安康。力争至2011年90%的村民住上新房;100%农户安装电话或拥有通讯手机;100%农户看上有线电视;8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四)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在村部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实现无赌无盗,无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

(五)倡导文明新风。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六)人与自然和谐,注重生态建设。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实现“一池六改”。发展“猪沼鱼”等绿色养殖,“猪沼粮”等绿色种植。在中心村兴建农民公园和晨练娱乐场所,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四、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2、xx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浇注工程。3、2011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关大道的中心村主干道18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4、2011年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8个村民组“组组通”沙石路面工程。

5、2011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来水厂建设工程。6、2011年上半年完成组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农户通有线电视。

7、xx年年下半年完成村卫生室建设,拥有医师4名,至2011年上半年使80%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9、xx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享有绿色能源。10、2011年底完成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示范小学办学资金,增加师资力量,让教师留下,教好课。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设立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关山”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盗等违法犯罪现象。于xx年年底在关山村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xx年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中心村建垃圾焚烧池,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xx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带帽”工程。

2、xx年年底完成中心村路灯建设,文明行为宣传灯箱建设。3、2011年底完成中心村街头农民公园建设,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整修下水道,在街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村部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资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和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五、组织领导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参与。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关山、建设关山、美化关山。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驻村任职工作方案

驻村任职工作方案根据《中共鲁山县委关于印发〈选派党员领导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文[2011]73号)及《关于做好选派党员领导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文[2011]165号)文件要求,制定本人驻村任职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认真履行驻村干部职责,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时间

2011年至2013年

三、工作任务和目标

1、治乱

通过解决现有信访案件,巩固已解决信访案件成果,排查化解新的信访问题,是任职村不出现大的信访问题,保持该村稳定局面。

2、治软

通过选配班子成员,整改软散班子,发挥党的“5个表率”作用,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带头致富能力,并结合创新争优活动及学习“5个好”的标准。

3、治穷

抓好发展农村经济这条主线,理清经济发展思路,配合创优,合理规划,搞好帮扶,加强引导,任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农民收入增加,经济发展加快,村容明显改观,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设施显著完善。

4、推进农村文明建设

协助县农工办抓好“六大员”选聘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六大员”作用,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倡导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加强自我管理

在驻村实践中,服从县组织部和乡党委领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做群众工作和组织领导能力。

2011年5月12日

第五篇:实行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制度的调查

实行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制度的调查

“精乡壮村”的成功实践

——对*乡实行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制度的调查

南双庙乡辖27个行政村,人口近4万人。2004年8月,该乡从转变乡政府职能、加快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大力推行乡干部到村任职制度,先后选派8名干事、说事、工作有能力、有开创意识、事业心强的年轻干部到农村任

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不仅促进了乡政府职能和乡干部作风转变,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而且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全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称赞。

(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如何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断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是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南双庙乡党委组成专门调研组,就如何转变乡镇工作职能,工作力量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深入农村、农户进行广泛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村“两委”班子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特别是有的村宗族势力严重,选不出合适人选担任村干部。为解决这一问题,乡党委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即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突破就地取材的选人用人模式,以乡干部文化程度高、政策水平好、开拓意识强、各方面关系和路子较宽等优势弥补村干部素质相对较低、接纳信息和新生事物慢的不足。同时,让一批年轻干部走出乡政府机关,担当农民群众的带头人,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又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二)为使选派干部“派得准、立得住、出成效”,该乡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中青年干部到村任职的意见》专件,明确了指导思想、选派条件、选派程序、监督管理、主要待遇等,在选派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严格选派条件。选派什么样的干部受群众欢迎、哪些村需要配备什么类型的干部,这是做好选派工作的前提。乡党委在选派干部时,注重政治思想素质,注重年龄文化结构,注重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明确提出所选派的干部必须具备5个基本条件:①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国家公务员、机关干部,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年龄及身份条件。③中共党员,大专以上学历。④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引领农民群众致富的专业技术或一技之长。⑤政治可靠、群众信任、作风过硬、办事公道、勤勉敬业。

二是严格选派程序。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主要履行下列程序:①个人自荐或组织推荐。干部本人向组织申请或者组织根据干部德能勤绩确定选派对象。②组织考察。采取召集拟派村干部党员代表,进行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拟选派对象的工作情况及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取得半数以上赞成票的,正式确定为选派人选。③党委研究。根据考察情况,由党委组织办提请党委会议研究,党委委员逐一明示,提出对拟定干部的意见,取得半数以上党委委员赞成的,方可通过。④任前谈话。对党委研究确定的干部,由政工副书记、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和片长共同进行任前组织谈话和廉政谈话。⑤任前公示。对到村任职的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公示期为3天,设置公示箱和公示联系电话,征求多方面意见,增加透明度。⑥实行试用期制度。到村任职干部原则上试用期半年,由组织办会同片长跟踪考察工作情况。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做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重在强化监督管理。为强化对选派干部的监管工作,该乡主要抓了3个方面。①强化培训。在选派干部到岗之前,乡财政出资组织任职干部到外地学习培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工作本领。②明确责任。按照全乡发展目标和选派干部所担任的职务,乡党委、政府同每个选派干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尤其是确定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任职干部有三项主要工作目标,即做到社会秩序稳定,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案件;经济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全面完成乡下达的计划任务;每年引进项目(或办实事)1项以上,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③严格考核。该乡要求选派干部必须按时参加每周一乡组织的集中学习,有事离岗要履行请假审批手续等。选派干部不仅接受乡党委、政府的管理,而且接受所在村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建立健全了选派干部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选派干部的工作情况,每半年对选派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年终由乡党委组成考核小组,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依

据选派干部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按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对选派干部进行考核评定,作为选拔任用和实施奖惩的依据。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对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三个不变”,即干部身份不变,工作待遇不变,工资发放渠道不变。另一方面,把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作为培养、锻炼、提高干部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三个优先”,对选派的干部优

先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列为后备干部,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建议组织部门提拔使用,对选派的干部优先评优晋资。这样既解除了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又激发了选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南双庙乡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创新了农村管理体制。尽管运行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基层班子结构。选派的8名到村任职干部不仅年轻有为,文化素质高,而且有专业特长,整体素质较好,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增添了活力。所派任职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同时,任职干部到村后,高站位、细谋划,大刀阔斧调整充实两委班子,把有责任心、有能力、群众基础好、有威望的人充实到村班子中来。如李俊生同志于2005年2月份到董庄村任支部书记,他广泛深入群众中走访座谈,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后,调整充实村干部4人,董庄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张爱国同志到姜村任职后,根据该村特殊村情,组织4名认真负责的村民组成村务工作领导小组与原村两委班子共同管理村内事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大都思想解放,思路开阔,他们到岗后充分发挥其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根据各村的优势确定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董庄村在乡派干部李俊生同志的带领下,建立了养羊场,目前正在洽谈洋河情缘酒分装和皮毛加工两个项目。张爱国同志利用姜村群众有养殖獭兔的传统优势,成立了养殖协会,推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獭兔存栏达17000多只,獭兔养殖专业村已初具规模。

3、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乡镇普遍推行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做法虽有一定成效,但包村干部对乡镇的决策落实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改变了过去的“传达落实”为“实地落实”,工作时效与质量明显提高。选派干部处在农村一线,直接体察村情、民情和群众疾苦,真抓实干,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乡干部李俊生同志,选派到董庄任支书后,先后投资40余万元,硬化了主街道,并实现了绿化、净化、亮化,修建了村休闲文化广场。该乡女干部王秀芬,选派到该朱村任文书,任职半年多来,她同群众一起努力,多方争跑资金,投资8万元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问题,深受所在村干部群众的好评。选派高进国同志担任简庄村支部书记后,该同志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的问题入手,团结和带领“两委”班子,利用自己思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积极争跑资金50多万元,解决了该村行路难问题。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政策、法制观念较强,加之与村民无宗族、邻里、亲友关系,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干起工作来比较超脱,能够放得开,敢于坚持原则,群众认可度高。到村任职后普遍实行了村务、政务公开,健全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了村级财务监督,定期公布村内收支帐目,消除了干部群众之间的疑虑,提高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度。

4、减轻了乡财政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选派乡干部任职的8个村和选派前相比,减少村干部12人,仅此一项年节约开支5万多元。选派乡干部到村任职在解决“有人办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

下载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完善全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先进事迹材料的通知

    关于完善全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通知各有关县(市)驻村办、驻村第一书记:为充分发挥驻村任职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浓厚工作氛围,推动驻村任职工作深......

    关于尉氏县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调查报告专题

    关于尉氏县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调 查 报 告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中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县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要求......

    选派干部驻村工作规划5篇

    按照省、市、县选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以村整体建设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本人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结合选派村——关山村的实......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制度(★)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制度 1、选派工作会议制度:市、县(市、区)选派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工作。 2、选派干部例会制度:县(市、区)选派办每季度召开一次选派干......

    驻 村任职调研报告

    驻夏任职调研报告 自2012年5月16日进驻 村以来,按照县委提出的“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

    驻村任职帮扶信息集锦(本站推荐)

    许昌市体育局负责人到长葛市 督导推进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6月6日,许昌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根旺一行到长葛市和尚桥镇关庄村、秦公庙村、木锨刘村、坡杨村,老城镇尹家堂村和金......

    驻村任职三年工作总结

    驻村任职三年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根据县委、县政府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决定,县农机站派我到罗坊乡富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转眼就快三年了,驻村工作头几个月,我把精力重点放在调......

    2011年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驻 村 任 职 工 作 总 结 一年来,在XX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选派办和县XX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