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9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事迹简介
威海市特色培育学校——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91年,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892人,教职员工122人。
学校坚持以“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以“谦恭诚信,和融竞进”为校园精神,以“科学规范和谐”为校训,以“勤奋创新进取”为校风,以“读圣贤书怀天下志,立君子品做博雅人”为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把“诵读好经典,养成好习惯”作为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 “传统文化”学校特色,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办学品位,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先后荣获中国“亲子阅读.书香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十二五”重大课题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乳山市教育先进单位。
牵手国学经典,打造学校特色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事迹简介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自2011年秋启动“经典诵读”工程,力行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两年来,二小人一路实践,一路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多元共进,实现了“经典诵读”由活动向课程的巨大转变,铸造了卓有效应的学校特色品牌。
一、科学规划,打造经典诵读课程体系
学校高点定位,通过巧借外脑,多方论证,确立了基于学校实际的两大类校本课程,力求通过凸显音、体、美以及语文经典课程的传统文化特性,培养孩子的灵性和心气,以此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1、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一是启蒙阶段(1年级)。以《弟子规》、《笠翁对韵》和《三字经》为主,重在行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为人、处事、语言表达”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二是养性阶段(2年级)。全文学习《道德经》,重点在素读,不强调背诵,也不做解释,不给学生的理解提供成见,让孩子的心性得到开启。
三是养正阶段(3、4年级)。三年级《论语》节选、四年级《大学》《中庸》和《孟子》节选,以诵读为主,粗知大意,让孩子了解儒家思想的正知正见,真知灼见。
四是启智阶段(5年级)。从《诗经》《楚辞》入手,直到唐诗、宋词、元曲,让学生体味文人墨客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挚情怀。
2、艺体校本课程
在经典诵读进入正轨之后,学校将着手国画、毛笔书法、传统曲艺、器乐和中华武术等课程的构建,并通过外聘辅导员,培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以此涵养师生儒雅之风,达到益智、开慧、健体之目的。
二、创新实践,探索有效课程实施策略
1、经典诵读的形式和时间保证
学校引领学生通过“晨诵、午读和晚阅”,落实“每天读书一小时,幸福快乐一辈子”的诵读口号。
晨诵:每日早晨课前,安排15分钟的晨诵时间,通过班班通小广播配乐领诵,班主任老师监督落实。
午读:每日下午课前,安排15分钟的午读时间。由语文老师组织,采用男女对读、接龙读、快速读等多样方式,提高孩子的诵读兴趣。
晚阅:每晚在家中进行半小时的自由朗读,巩固白天所学,由家长监督落实。
2、规范经典诵读仪轨
准备阶段:要求孩子正襟危坐,平心静气,全身自然放松,脊柱挺直,面带笑容,深呼吸至少三次,然后在老师“让我们准备诵读经典”的提示之下,带着一颗感恩的恭敬之心,开始经典诵读。
诵读阶段:要求学生谛听领诵,心无旁骛,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培养专注与忍耐的品格,深厚孩子的定力。
结束阶段:让学生清空大脑,双眼微闭,静静呼吸,享受诵读后的宁静,然后睁开双眼,搓热双手,护住眼睛,使眼睛更明亮,搓搓脸,拍拍颈部和肩膀,舒展一下身体,结束诵读活动。
3、丰富经典诵读形式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家长培训等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主题教育。如校园电视台的“诵经直播”,古诗美文配画、书法以及诗词朗诵、联唱等比赛活动,激励孩子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对经典的感悟能力。
4、开设经典诵读实践课
每周开设一节经典阅读实践课。重点研究经典诵读实践课基本范式,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践行,并内化成品质。
5、打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环境文化,突显典雅特色:利用教学楼山墙,装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名篇节选;在教学楼走廊栏杆上,布置古典诗词、神奇的汉字等经典长廊;在校园的分区栅栏上,布置《弟子规》、《千字文》长廊,让学生触目所及,全是古代名篇典籍;在花园草坪边,矗立历代名人头像,让学生见贤思齐,自我提高。
三、多元共进,有力保障课程实施水平
在引领学生“读千古诗文,做少年君子”的同时,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协同教师、家长实施共读,从而实现经典诵读时空的无限拓展。
1、强人文底蕴,树博雅形象。
一是为教师提供学习条件。仅2012年,学校外派教师学习达98 人次,投入资金近十万;定期向教师赠送图书,近两年用于赠书的资金近两万;增设了一处教师阅览室,逐步配齐教育、养生、励志等类图书,为教师提供温馨的读书场所和条件。
二是开展洗脑富脑工程。采取小版块、大密度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在校内利用每天课余时间,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开讲座、观看网上和购买光盘上的名家讲座进行学习研修,从而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濡养了教师的博雅气质。
三是倡导阅读内化、输出。学校启动了“书香教师读书工程”,不断拓展读书交流渠道和平台,要求教师按时提交读书学习体会,组织交流评选,结果列入教师考评。以此敦促教师由读而思,因思导行,学以致用。
2、推亲子诵读,筑心灵港湾
学校把亲子阅读的推广作为经典诵读工程的有力抓手,鼓励家长们积极关注、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实现亲子偕同发展。
学校针对许多家长对统文化不了解、不接纳的现状,每学期利用两次家长会,进行经典诵读家教讲座,引领家长仰视经典、学习经典、理解经典。
同时,学校还提出“三个一”倡议: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建立一个温馨“读书屋”;每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每天与孩子一同诵读不少于15分钟。从而共悟经典魅力,实现共同成长。
为了检阅诵读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亲子演讲比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分享和竞赛中共抒阅读心曲,同享读书乐趣。
牵手国学经典,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铸造学校特色品牌的同时,有力推进了师生综合素养和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两年多来,学校涌现出百余名诵读小明星、小孝星、助人为乐小标兵。经典诵读课题成果获威海市级二等奖,《威海晚报》、《语文建设》等多个媒体对学校经典教育特色进行宣传、报道。作为教育品牌,学校将把经典诵读恒久坚持下去,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入。
第二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历史及简介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历史及简介
在首善之都北京的西城区西单地区那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树木繁茂、鸟语花香、融典雅的园林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一体的教学园区,这就是位于新文化街111号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本部。截至2011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拥有3个校区,分别是本部、王府校区和官园校区。三个校区地点分离但校园风格融为一体,彰显着实验二小“简约、生态、人文、和谐”的充满关爱的建园理念。在三个校区里,现共有8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多人。各教室均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办公室均能直接登陆互联网和校园网,有27个专科教室,图书馆藏书近十万册,设有教师、学生图书阅览室7个。实验二小的建筑和设施具有极强的“连接感”,即:校园环境与传统文化相连接,校园环境与现代信息相连接。因此,校园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而具备了强烈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校园中感受着、成长着;教师在校园中体验着教育工作的快乐与幸福。这种成长、幸福必将源远流长。
实验二小成立于清末宣统二年(1909年)9月19日,是由当时著名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创建的一所附属小学,始称“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之后,学校随母体更迭和时代变迁几易其名: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1925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校”,1931年更名为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师大迁往西安,学校在沦陷区于1938年改变隶属关系,归属北京女子师范学院管理,更名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1941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1955年,学校启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之名至今。学校最初校址在北京石附马大街,1912年夏迁入手帕胡同34号(今18号),2007年12月19日迁入新文化街111号新校址。
民国时期的实验二小是当时北平小学中教学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小学之一。学校建有自然、地理、音乐、劳作等专用教室,还建有一座当时屈指可数的图书楼,藏书达上万册;学校治学严谨,管理规范,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在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教育质量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期间,学校师生同心,抵制日伪当局的奴化教育,坚持教授中国优秀的语言文化,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北平解放前夕,学校进步教师在中共地下党员高云同志的带领下,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与时俱进,一路高歌,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优势,成为京城乃至全国小学教育中一所颇具影响的名校。
“爱的教育”是实验二小的传统。从晚清到今天,曲折坎坷,风云变幻,近百年的历程,实验二小始终继承和弘扬着这一传统。学校创建伊始,首任校长孙世庆就明确提出“根据家长爱护子女心理,对学生进行团体教育,要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的教育宗旨,奠定了学校办学的基调,就像实验二小的老校歌所唱的:“九月十九日/特别要注意/我们受的教育/就从今日起„„”。从此,蕴含着深刻内涵、追求师生情智互动和教育民主理想的“爱的教育”在实验二小不断传承。从“家长爱护子女心理”、“团体教育”,到“不爱学生的老师不算好老师”,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到今天的以“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主体育人”,爱的血脉源远流长,贯穿于实验二小的历史,强劲着实验二小的筋骨,熔铸了实验二小的灵魂。
近百年来,爱的教育像一条生命的纽带连接着实验二小师生的心,凝结着实验二小人的智慧和力量,历届领导、代代教师为此倾注着心血和汗水,使之随时代不断升华,承载更深更远的涵义。在这片爱的热土上,产生了众多名师和卓有作为的学子。名师中,有学校第四任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家命名为“人民教育家”的陶淑范;有从教六十多年,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妇联副主任霍懋征;现任校长李烈,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当代教育家之
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还有在各个时期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胡汉
娟、马英贞、贾一之、关敏卿、姚尚志等著名特级教师。学子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郝怡纯、池际尚,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社会活动家王光美,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有成思危、***、张茅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获得者、作曲家苏聪,电影导演滕文骥„„等等。
对于实验二小来说,爱的教育,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博大精深、求索不止的课题,是历史给学校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仅是爱心的相融、情感的交流,也包含着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包含着对人格、人生、理想境界、教育方式、教育民主、教育价值的追求和思考。这一内涵,在现任校长李烈提出的以“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思想既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也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两个主体在不同层面良性互动和家长、社会的参与以及一系列有效方法,促进师生互育共进。“以爱育爱”更是丰富了爱的内涵,强调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强调教师要以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启迪孩子爱的心灵,将爱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全面启动了以“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构建工程,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理念和宝贵的经验。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慰问学校师生时,对以“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
主体育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予以充分肯定,亲笔题写了“以爱育爱”四个大字。
学校三年一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艺术节”,在“鸟巢”国家体育场举行的“体育节”,以及“科技节”“读书节”“毕业节”等等特色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成为实验二小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爱的传递没有终点。爱的教育伸延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更加绚丽的画卷。
第三篇: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邹英凯同学是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系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人,父母均为聋哑人,由近七十岁的奶奶照顾。奶奶年老又体弱多病,已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在外地以做苦工短工为生,家里仅依靠低保补助费和父母微薄的零工收入维持生计。因为供他上学,奶奶带他在城关租房子住,昂贵的房租加上维持生活的基本开支,更加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家庭生活十分困窘。
邹英凯同学是一个诚实、内向的孩子。不幸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个小小的孩子更加的坚强、懂事。他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经常还帮着奶奶干家务。在学校,他劳动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在课堂上,他认真、专心,学习刻苦,成绩良好。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欢。
第四篇:第二实验先进集体事迹
沧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献县第二实验小学
献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2009年9月,位于东升北路,学校占地面积18868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配有微机室、多媒体室、仪器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本有24个教学班,其中住宿班10个,学生总数1910人,教职工83人,学历达标率100%。具备一批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的标兵。学科课程开设齐全,设有品德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校本综合实践等课程。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一流师资、个性发展、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福全人生”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倡导“新、实、活、乐”的校风,“奉献、务实、民主、进取”的教风,“乐学、多思、探索、求新”的学风,“科学、创新、和谐、发展”是全体师生时刻不忘的校训,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第二实验小学自建校以来,在上级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呈现出高效、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教育要发展,班子是关键。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着校风、教风、学风,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发展
状态。因此,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班子的作风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广大教师焕发了“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技能,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力争在三年内,使教师的基本功达到一个新高度,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的飞跃。为了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成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多次带领老师赴河南永威、沧州育红小学、肃宁第二实验小学等地交流学习,县教研室多次在我校召开教育教研现场会,对授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指导,教师们感受颇多,并逐步成为一支勤业、乐业、敬业、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加强学校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工作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一是认真策划,周密部署,有条不紊的开展;二是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帮助教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三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保证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保证办学质量。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学习指导下,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尝试,确立了“两案四环”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王媛媛观摩课《角的认识》获沧州市二等奖,张红语文素质赛获县一等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育
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布置“礼仪、科技、艺术、体育”文化长廊,强化“爱心、开心、信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教育师生关爱他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乐观向上,做一个快乐开心的人;顽强进取,做一个充满信心的人。
1、育人为本,强化全员德育。
调动少先队部骨干力量,少先队监管作用,让班级和少先队合力,齐捉共管;师生互监互管机制,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代表会议或采用家长会、家长问卷等方式,反馈管理中的问题。开设“家校通”网络联程,让学校、社会、家庭合力,让智育和德育联系起来,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2、“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为纠正学生的习惯陋习,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年初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内容涉及卫生、文明举止、学习、勤俭节约、遵守秩序、爱护公物、锻炼身体、劳动、遵纪守法等 ,有方案、有制度、有检查、有验收。一学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将“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付诸于日常的生活习惯、语谈举止当中。李均霞老师带领的班级获省“优秀班集体”称号,岳素彩老师培养的学生崔弼坤获省“三好学生”称号。
3、借助重大节假日、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如:“清明节”“五一节”“六一节”防震救灾日等,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到了在集体活动中要遵守秩序,懂得礼让,学会合作的文明风尚的教育,也
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敢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增强了竞争意识。活动后,学生用自己的笔把活动中所见、所想、所感描绘下来,并且在校园内和校报上展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这些活动, 不仅培养学生们多种美德,也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学习写作素材。
五、加强开放式办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开展开放式办学,我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健全学校信息中心,让学校网站真正成为教师了解学校教研、社会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动态的平台,使学校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学校建设思路明确,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办百姓心中的理想学校。作为全县第一所公立含寄宿制的完全小学,第二实验又一次走在改革的前沿。小学招收寄宿生,面临重重困难,在校长的带领下,班子成员日夜加班,探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最终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和称赞。
六、注重安全和稳定工作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绩显著。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及时对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对教师学生到校,在校,放学回家,生活,交通,用电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每学期都要开专题会议,学校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鉴定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领导自觉带班,保证了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每周向教育辅导站书面上报安全工作情
况,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校领导每天带班,每时每刻关注着学生的校内校外安全,确保学生平安快乐每一天。近几年学校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建校四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屡获殊荣,学校先后获得:“沧州市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连续荣获县“教学质量先进校”、“教学评估先进单位”、“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沧州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沧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先导基地校”、“沧州市标准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展宏图于盛世,创伟业于当前”,第二实验人团结合作,敬业爱岗,追求卓越。对每一位学生谆谆教导,以坚定的信心,力争把我校打造成一所人文和谐、家长放心的名校。
第五篇: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寒假创意作业跟进评价活动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寒假创意作业跟进评价活动
随着寒假结束,开学季的到来,孩子们收拾好心情,进入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学校着手对创意寒假作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与跟踪后续性评价活动,旨在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享受到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锐意进取,再创佳绩。
寒假作业以《寒假乐园》为构架,创设了“八”个版块:做个阅读小书虫;争做发明小达人;做个书写小明星;我是运动小达人;我是生活小能手;做个实践有心人;我是爱心小天使;争当学习小主人。家长对孩子完成的每个版块都予以了记录和签名评价,学校则在开学后对假期作业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性再评价,重点评选出“寒假读书小达人”、书写小明星、运动小达人、寒假作业小明星、科技小达人、生活技能小达人等多项荣誉称号。要获得各项“殊荣”,一是查看孩子们各项作业完成的质与量,查看家长亲子参与的程度,查看家长给出的真实性记录与客观性签字评价,二就是通过在校的现场交流展示与比赛,对作业完成效果进行定性定量的评比,有所侧重的两相结合最终各确定10—15名表彰荣誉名单。
作业小明星、科技小达人纯粹以检查完成情况做评价依据;书写小明星与书写进步小明星、读书小达人则参考书写和笔记完成情况,前者限时现场书写比赛,择优结合进步明显程度选定,后者则以两本必读书目为题库,选取常识性、知识性和阅读理解性、谈感悟作文性题目进行现场测试,量化给出评价。运动小达人现场以班级为单位自主进行比赛,限时1分钟跳绳、5分钟踢毽子的数量与以往记录在案成绩进行比较,进步率高证明假期每天坚持锻炼的效果明显,评为优胜;爱心小天使以自荐、影像材料加社会反馈综合评定。
最有亮点创意性的要数“生活技能小达人”的评选了,依据寒假作业分层要求,一年级进行“拉拉链”比赛,看谁拉得又快又顺;二年级比试“系鞋带”,在规范系法的前提下,最先系得合乎标准者为优胜;三年级则进行“叠衣服”的较量,把自己平时穿的校服上衣叠得又快又整齐的胜出;四年级上档升级为“擀饺子皮”竞赛,限时每组两人完成10个饺子皮,质量高者为姣姣者;五年级“擀饺子皮、包饺子”赛事一条龙,分组进行,在备好面条的前提下,完成擀皮、包饺子一系列活动,直到完成10个饺子的任务,依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评选出优秀选手。每个年级均分“技能达人、技能过关、技能不过关”三个档级做出评价,做好登记,学校为每个孩子分发一个生活技能通关卡做为评定结果。比赛邀请孩子家长参与,全程观战赛事。嚯,那场景:赛程中,孩子们表情凝神屏息、全神贯注,如临大敌状,动作左穿右拉、上下齐手,将手中的“武器”运用得“炉火纯青”,那是相当娴熟。比赛后,则是喜笑颜开,对他人的作品评头论足,做“不屑一顾”状,对自己的成果则是赞赏有加,满眼流露出的都是自豪;观战的家长看起来比参赛的孩子们还紧张,恨不得自己亲自上场一显身手,各个年级的比赛现场均是火爆异常。
此次一系列评选活动,秉承的是培育博雅少年的“博雅”二字的内涵——文化学习博“识”,创新发明益“智”,运动健身强“体”,生活技能立“根”,爱心公益树“德”,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直在实践“博雅少年”的长路上探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