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笃行不倦,做学生信仰路上的领航者
笃行不倦,做学生信仰路上的“领航者”
——东华大学辅导员周铮铮主要事迹材料
2007年,本科毕业的周铮铮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7年多来,她一直坚持做创新型和实践型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上倾心耕耘,蓄力躬行,成为东华大学学生们信仰路上名副其实的“领航人”。
创新教育模式:“微课堂”传递“大智慧”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使命和始终的追求,周铮铮至今还记得,当她摊开学生工作记录本,郑重写下第一条感想的时候,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做学生梦想的守护者,思想的领航者。7年多来,周铮铮老师坚持从学生的思想规律入手,一方面常常通过走访宿舍、开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们中间,零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明确个人目标和奋斗方向;另一方面,她拓展思想引领的途径,依托“易班”平台开展理想教育,将“枯燥”的党课变得生动精彩、引人入胜。
2013年,周铮铮老师的“小课堂大智慧”微党课平台开通后,学生们纷纷“点赞”。微党课的拍摄与制作让学生骨干在自主取材、拍摄、剪辑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微党课由《名师相伴·理论素养提升》和《朋辈同行·实践感悟分享》两大部分组成,不仅把理论功底深厚的名师教授“请进来”,以独特的视角为学生解疑释惑,也让人文专业的学生“走出去”,主动关心天下大事。为了增强微党课平台的吸引力度,周铮铮老师创新工作思路,先后在“易班”网上开辟了“青马在线”、“青马Media”、“青马资讯”、“青马名人堂”、“昨日今天”等在线社区和交流活动,每当重要时政热点事件发生,微党课上的讨论都会热火朝天,随着交流的加深,同学们都开始亲切地称她“周导”。如今,周铮铮老师的微党课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育人项目,先后获得2014年教育部和上海市辅导员精品项目立项。
潜心思想领航:为学生点亮信仰的明灯
有人说现在的青年缺乏信仰,对时政与党史不感兴趣,在周铮铮老师看来,这其实是对当代青年的误解。“信仰并不是远离这一代年轻人的词汇,许多内容与形式有创新的作品学生都很受欢迎。”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周铮铮特别重视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和执政理念,在结合人文类学生专业的基础上,她用3年时间探索了“信仰点亮梦想”五位一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了“思想启蒙”、“学习论坛”、“法学周周讲”、“实践体验”等多个项目,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引领。
“让生命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绽放,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幸福”,这是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多颇章乡索郎村村支书白玛卓嘎经常念叨的一句座右铭,她说自己能够坚定在基层奉献的信念,要感谢自己的辅导员周铮铮老师。白玛卓嘎是一个来自藏区的孤儿,初入大学的她自卑且害怕与人交流,对前途一片茫然。周铮铮不时找她谈心、吃饭、晨跑,甚至一起晚自修,鼓励她坚定信念,勇敢地竞选班长、阳光服务队队长,直至申请入党。毕业时,白玛卓嘎主动报名了西部志愿者计划,后来成为一名藏区“村官”,她说“是周老师为我点亮了信仰明灯,让我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洒下育人的种子,收获信仰的果实。周铮铮老师不断拓新学生骨干的思想引领和教育路径,近年来,她所带的学生中,有15人参军入伍,9名同学到西部志愿服务,10名同学参加“三支一扶”到村任职,有11名西藏、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光荣入党。
笃行时代精神:为学生扬起梦想的风帆
大学是每一个学生人生梦想的起点,在周铮铮看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代接轨,让时代精神助力大学生扬起梦想的风帆。在信仰领航之路上,周铮铮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绽放光彩,落地开花,让学生在学习、宣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传递正能量,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正如她经常对学生们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当代有为青年,应该成为胸怀天下的担当者,用实践改变中国。”为此,在引领学生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周铮铮始终主张实践先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增强本领,提升觉悟,让高尚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悄然生根,逐渐内化成大学生自觉的思想和行为。她不仅牵手校内外公益组织,引导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而且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做好“日行一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每年暑假,周铮铮带动大学生组成实践团,深入走进社区、农村、企业,与群众拉家常、谈变化、说感悟,开展普法宣传、传统文化考察和保护等社会实践,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精神,在实践中感受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气象。2014年,实践团深入沧州市开展针对八极拳武术文化传承弘扬活动,从田野调查到走访交流,从承办论坛到创办社团,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与时代赋予的使命。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对实践的密切关注,最终以上海市优秀项目组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上海市最佳项目”荣誉称号。
格桑花开,风雨同行。7年多来,与其他辅导员一样,周铮铮是一个忙碌的老师,班会、团日活动、党组织生活,学生需要的地方就少不了周老师的身影;她是一个至爱至诚的老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关怀备至,陪伴藏族孤儿克服文化地域差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领航工程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家庭;她是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直与学生们同心同行,20万多字的教师节寄语是学生们向她交上的最美答卷。“做学生梦想的守护者,思想的领航者”,周铮铮就是这样坚持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精彩人生。
附:周铮铮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所获主要荣誉
2015年 1月
荣获2014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2014年 11月 荣获2014年东华大学辅导员年度人物; 2014年7月
主持“构建小课堂大智慧微党课平台,创新党课传播模式”辅导员工作项目同时入选2014年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2014年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
2013-2014学年 东华大学人事考核 “优秀”; 2013-2014学年 东华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11-2012学年 东华大学五四评优 师德建设青年标兵; 2011-2012学年 东华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11年10月
东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12月
东华大学“融入世博、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09-2010学年 东华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09-2010学年 东华大学五四表彰优秀团干部; 2008-2009学年 东华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周铮铮所带学生团队和学生所获主要荣誉
2014年10月
所带学生团队《扬中华“八极”武术精魂 砺青年文化强国之志》获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
2014年 指导学生团队《MOOC的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双重影响及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探索》获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2012年
指导学生团队《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知识同构化现象研究》获上海市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已结题验收;
2012-2013学年
传播11级获得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2013学年 公关1101班获得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2013 学年
法学11级获得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2013 学年
法学11级获得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 2011-2012 学年
法学1102班获得东华大学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其所带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等级奖12人次,上海市级等级奖26人次,有15人参军入伍,9名同学到西部志愿服务,10名同学参加“三支一扶”到村任职,有11名西藏、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光荣入党。
第二篇:信仰,在路上
信仰,在路上
心怀信仰,绝非是要用苦行僧一般一路朝拜去往教会修行,也绝非要坐禅唱经,我选择的完成对于信仰的坚守之路要从“在路上”说起。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13个月,6个国家,旅行,义工,爱情与信念。一年多的间隔年之旅,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一次跨国长途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一年就叫做“间隔年”(Gap Year)。
我希望把我自己的生命都放在某种自由行走的状态之中,用一种对于不停歇的状态去不断打破自己固有的观念,固有的生活方式,始终处在一个对于人和世界认真感知的状态。而行走或许是最好的方式,它让我能够对这个世界充满新鲜感,更深入的体察世界,感知世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身边多了一群周六日不愿宅在家中,而是背起大包,行走在山野之中,探寻那些常人难以见到的美景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去登山,去徒步,去穿越? 我们想要在不断的行走中去寻找人生旅途的真谛,我们想要在一步一步的足迹中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想要在极度的疲惫中去体验极度的快感,我们想要去分享那些注定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的美景。我们不一定非得去远足去冒险,但我们应当有追求的勇气,一种重拾梦想的勇气。
每个人如果有自己的信仰,这信仰会折射出他内心不同于他人的梦想。曾经看过一个帖子,关于人的梦想。有人说,我的梦想是最没出息的那种,回家,回家,回家;有人说,梦想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地域风情,比如说,去意大利;也有人说,30岁开一家书店,能静静看书和发呆的地方;有人以自己挣钱踏上梦想的国度为梦想;有人以完成学业后可以去山区支教为梦想,梦想自己可以打破世俗的心态,不为物质、潮流、名利所动;更有人梦想能在一个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地方,开一家有甜甜味道的蛋糕店,有一张迎接世界各地的背包族的沙发,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我喜欢写下以上这些真实于内心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不同却同聚在此。每个人的梦想都在行走,不同时期不同处境,我们的信仰不同,梦想不同。而这梦想会成为我进一步去完成对于个人期许的下一个目标。亦步亦趋变成现在的我,有很多的事情无可奈何,有很多的 愿望终究不能完成,曾经希冀的鲜衣怒马琴剑江湖终究只是幻影,现如今变得更现实,更懂得如何接近真实的理想世界,也更懂得个人的信仰与奋斗不仅仅只是为个人的追求,而更应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去看待自己的发展,让个人与这个世界的命运紧紧的相连。
这个世界中,人和事,天与地,都有种定力在运转,我希望我能永远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事态变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完善它。天地生材有限,不宜妄自菲薄,我算是个幸运的人,为这幸运,我该尽更多的力量,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仅是从周遭输入养分,更多的是输出。
坚定自己的信仰,用在路上的方式去实践,并勇敢梦想对于未来的期许。
最后用电影《荒野生存》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比起爱、财富,信仰更能让我找寻到真理。
9371 刘艳芳
第三篇:老师 我成长路上的领航者-演讲稿
《老师,我成长路上的领航者》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老师,我成长路上的领航者》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当我们从懵懂中走来,蹒跚地沿着知识的阶梯拾级而上的时候,总有人在身旁牵引着我们的手。我们知道,那就是您,我亲爱的老师。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涯。这四年来,您为我们耗去了四年的青春,您为我们肩负了四年的责任。您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您只求付出,从不图回报。时间能冲刷着我们的记忆,很多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但老师的培育之情我们现在不会忘记、以后更不会忘记,将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永远记住是您引导我们登上了人生的最初几级台阶,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由于这个原因,在课堂上,每当您提问时,我总是犹犹豫豫不敢举手。您也许觉察到了,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小***,别害怕,鼓起勇气试一试,即使答错也没关系,你是最棒的!”看到您温柔的目光,突然之间我有了勇气。我立刻举起手回答您提出的问题。虽然我回答得不怎么理想,但您还是微笑着表扬了我,说我是个有勇气的孩子,以后准是个小小演说家。正因为有了那一次,我的胆量从此变大了,久而久之,我在课堂上养成了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的好习惯,成为班里的发言高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和学校广播站的副站长,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时,还受到了***共青团授予我“十佳少先队员”的表彰。
当我手捧这些奖状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是您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发展。您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今天,我也要大声对你说:
老师,感谢您让我们成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一把通向我们从未知道的天地的钥匙。您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探索,去寻找和发现,让我们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使生活充满惊喜!
老师,感谢您给我们勇气去动脑,同时要求我们襟怀坦荡。您将美放在我们心中,给我们教诲、见识和想象,或许你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您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刻骨铭心。
老师,感谢您让我们懂得生活能像一张纸一样轻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辽阔,而我们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您带领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问题,每个发现,都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
老师,您就是我成长路上的领航者,我会谨记您的教诲,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第四篇:比赛演讲稿:抓住青春做时代领航者
作为一名时代的宠儿,十一年寒窗苦读,独木桥几番拼杀,这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我们自己说得清。而当终于走进大学校门时,却忽然惊奇发现:沉重的失落已打湿了往日的欢颜和梦幻。在象牙塔里冷眼向洋,指点江山,无意中,竟与社会筑起了一道樊篱。
都说我们患上了“大学生综合征”。我们苦闷、迷茫地徘徊在青春的夜路上。就在这时候,启明星亮了。于是我们在太阳升起的地方集合,举手宣誓: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最充实的人生。我们山东师范大学的六千多名学生,今年暑期,在一面面团旗的招引下,走向了广裹的天地:工厂、农村、矿山、油田……哪里有火热的生活,哪里就有我们实践的身影。
作为一个军人的女儿,当我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备医疗队奔赴灾区的时候,我死缠硬磨,终于光荣地成了一名编外人员,随军前往江苏省××县。原来那旖旎秀美的江南地区被洪水蹂瞒得满目疮痰,自然在这里显示着它强大的威严:树倒了,屋塌了,田没了,甚至村庄也消失了。而在自然的神威面前不屈的是我们伟大的人民。每次洪水过去,在破败的土地上都站立着我们那些虽疲惫不堪但脸上却写着坚毅、信心和希望的抗洪自救的人民。洪水无情人有情,医疗队一到,就投人了紧张的工作。他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分昼夜,看病打预防针,还要宣传医疗卫生知识。为了尽快地加人抗洪救灾的大军中,我主动向队长提出帮助写宣传稿。队长信任地把有关资料交给了我。挑灯夜战,我突然发现中文系的高材生,风花雪月写了多少朦胧、美丽的意象组合,自以为“中国未来之杰出诗人”的自己,却连几篇普普通通的应用文都写不好。在副队长的指导下,我一遍一遍地修改。而当稿子终于完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我自己也仅仅是一张空白稿纸。现实使我放下清高的架子,虚心地向随行人员请教,向生活学习。就连过去瞧不起的顺口溜、打油诗也津津乐道起来。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它们最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很快地,我的宣传稿不仅写得快而且水平也有了提高,并受到了医疗队和当地群众的好评。这时我惊喜地发现:当丢掉自己幻想的光环,我们获得的是一种异样的充实。于是,我深深地理解了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医疗队的成员中,有几位资历颇高的主任医师,他们的年纪都很大了。以前常听说医疗界最“黑”,请个好大夫要花“血本”,而这些好大夫们吃的是压缩饼干,睡的是一张雨衣铺在地上的床。一个大雨清沱之夜,我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帐篷里注满了水,而医生、护士们都甜美地睡在水涡之中,他们中有几个人的年龄已和我们父母相仿啊。他们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站在那里,不知此时是该叫醒他们,还是不叫醒他们,他们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而他们的身体又怎能经得住雨水的浸透?我站在那里,泪流满面。朋友们,我们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悠然信步大谈伟大崇高追求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伟大未必可贵,可贵的是平凡中的伟大;追求未必是崇高的,崇高的是奉献中的追求。曾几何时,我因对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的存在而痛呼:中国向何处去?而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我看到的是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一大批不顾小家顾大家的人民,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这一切不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铁骨脊梁吗?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默默地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我从来没这样充满信心:我们有老一代艰苦跋涉的足迹,有这一代人无怨无悔的青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触动我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吃压缩饼干时,我想到大学餐桌上抛掷的香米白摸;睡地铺时,我想到了宽敞、舒适的公寓式宿舍;泥泞中行进,我想到校园咖啡厅里轻松的旋律,麦氏咖啡的滴滴香浓;苦于欲读无书时,我又想到灯火辉煌的图书馆……我平生第一次感到我们大学生拥有的实在太多太多了。祖国,我们亲爱的母亲,用她并不饱满的乳房给了我们最充裕的乳汁;在她低矮的茅草房旁,给我们建造了高楼大厦。
第五篇:题目:信仰路上的四句话
题目:信仰路上的四句话
题目:信仰路上的四句话
经文:马可福音4章35-41节
证道:林豪恩先生
经文
: 35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 36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
: 37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
: 38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 39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
: 40耶稣对他们说:「为甚麽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
: 41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在耶稣平静风浪这事件中,马可福音记录了耶稣和门徒之间的四句说话,这四句说话刻划了门徒这次惊险的渡海旅程。若我们把门徒这次渡海经历扩阔来看,其实也描绘着耶稣跟随者信仰人生的路程。让我们仔细阅读这四句说话,可能道出了我们曾经经过的状况,或者我们现在正经历的状况。
一.「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门徒的惊险旅程,由耶稣的邀请开始。
: 35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 36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
按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曾经带着门徒在加利利海的西岸四处医病赶鬼、传道教导。门徒看见他们的夫子满有能力,能言善辩,现在,他们的夫子向他们发出邀请「我们渡到那边去吧」,他们与耶稣一起,带着期望起行,向着目的地进发。
曾几何时,我们当中不少人也因为听到耶稣的邀请而起行。有身心劳累的人听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而转向跟随耶稣;有盼望活得精彩的人听到「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章 10节)而昂首阔步;有寻找人生终极意义的人听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约十四6)而踏上通往彼岸的道路;有徘徊於良心责备的人听到「惟有基督在 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而放下重担,轻省上路。无论在甚麽地方、甚至时候、听到甚麽边请而起行,我们都好像门徒一样,带着盼望,怀着憧憬,向着应许的彼岸前进。
本地圣乐界前辈杨伯伦写了一首诗歌,名为「思念信主初」,藉此鼓励信主日久的信徒。诗歌描述了人们初信主时非常热心、满怀盼望、祈祷读经、生活喜乐的状况,这会否也是我们的集体回忆呢?
为何常问为什麽,强把身心来苦磨。
皆因贪爱次等福,妄将目标来认错。
应思信主初,常算主恩多,求主眷顾我,常为我操舵,长沐主爱常讴歌。
为何常问为什麽,须知岁月易蹉跎。
仰望主颜思主爱,自能顺服悔己过。
再念信主初,毋忘主恩多,与神同行常讴歌。
不应常问为什麽,误将岁月来蹉跎。
应思主训无懒惰,处处庄稼处处禾。
学习信主初,常念主恩多,殷勤事奉常讴歌。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起行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怀着有盼望,有方向,有应许的状况开步。用甚麽可以比喻这种心情呢?让我们回忆或想像有位我们倾慕已久的对象来对我们说:「我们拍拖吧」;又或者小学派位放榜日,心仪的学校校长来对我们说:「让你的孩子来我们学校读书吧」,又或者寻求升学的学生得到知名的教授说:「来跟我做研究吧」,又或者两情相悦的恋人终於勇敢地说:「我们结婚吧」。带着盼望,我们起行了。
门徒也起行了。让我们继续看他们在旅途中的经历。
二.「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4: 37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
: 38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
俗语说,「行船跑马三分险」,耶稣的门徒当中,不少人是渔夫,怎会不知道海上航行有遇着风浪的危险呢?不过,今次的渡海旅程不可以与以往的出海打鱼相比,因为今次的旅程非常特别,特别得不应以常理来估计。因为,第一,这次航程,是耶稣的吩咐。即是说,行动是耶稣发起的,门徒只是应邀而行。第二,这次航程有耶稣同在,从头到尾,耶稣都在船上。由耶稣所发起的行程,并且有耶稣同行的旅程,应该与从前海打鱼的旅程不同的,也应该与其他不是由耶稣发起的,也没有耶稣同在的行程不同的,这样的想像应该是有基础的。
不过,有基础的想像不一定是事实。纵使行程由耶稣发起,纵使耶稣也在船上,暴风仍可以忽然出现,波浪仍可以打入船内,船只仍然可以陷入沉没的边缘。如果门徒曾经以为跟随耶稣、有耶稣同行的这次渡海之旅,与他们从前出海打鱼的行程完全不同的话,他们很可能会感到迷惑。为甚麽耶稣所邀请的行程,竟然也会遇到危难的呢?为甚麽有耶稣同在的旅程,竟然也有「掿沉船」的危险呢?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应邀起行了,现在,门徒「在水中央」,大风大浪,後无退路,前行吉凶未卜,如何是好呢?起行时的期望、应许、雀跃、自信彷佛仍然飘荡於空气中,然而,眼前发生却是另外一种状况,非常不协调,也非常令人疑惑及失望。类似的境况,我们是否曾经相识呢?
有一对男女两性相悦,他们确认上主的带领,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共筑爱巢。踏过红地毯,站在圣坛上,坚定地、深情地在上主面前,在众亲友面前互许承诺。晚上婚宴结束回到新居,他们依偎在客厅柔软的疏化上,望见挂在当眼处写着「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挂饰,既感恩,又温馨。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过去,丈夫心里暗叫不妙。他越来越发觉太太「货不对版」,睡在旁边的这位女士,与自己结婚前的想像相距太远。不满和失望难免流露於言语和态度,批评引发吵架,轻视激起愤怒,积压下来的伤心和失望令两个人都沉默起来,同床异梦,有时各自偷泣。这对夫妻焦虑地感受到他们这只船正在下沉,然而,其他人似乎看不见,教会的弟兄姊妹仍视我们为模范夫妻。这只船已经入满了水,灾难随时发生。要「跳船」吗?要让它自然沉没吗?还有更多的可能选择,他们都一一想过。他们没精打彩地坐在客厅的那张疏化上,望见那个写着「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挂饰仍默默地高悬在客厅的当眼处。他们疑惑:如果「基督是我家之主」,为甚麽我们的婚姻会如此艰难呢?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这邀请令人感到有方向,有盼望,有应许。然而,彼岸未达,现在却有客死途中的凶险。门徒如何回应呢?
: 38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跳船」,可以是一个选择。不过,却不是唯一的选择,也未必是可行的选择。
当那位「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的约伯在人生旅程的某一刻遇到横祸时,他的太太鼓励他「跳船」:「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上帝,死了吧!」(伯2:9)约伯拒绝「跳船」,他坚持要与上帝争辩,要上帝回答他。
先知耶利米也曾感到自己跌入了这种陷阱之中,他没有选择「跳船」,而回去向呼召他的耶和华投诉:「耶和华啊,你曾劝导我,我也听了你的劝导。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笑我。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耶20:7-8)
耶稣的门徒选择了去叫醒耶稣,亳不客气地责问耶稣。他们对耶稣的责问是有合理的,说到底,是耶稣发起这次行程的。现在危急存亡的时候,门徒都在与风浪搏斗的时候,这位邀请他们启船的耶稣竟然还在睡觉,难怪门徒质疑他到底是否关心他们,是否置他们的性命於不顾。
在危难的焦躁中,上帝竟然沉默不语,「跳船」,可能是一项「好过等死」的无奈选择。耶利米没有选择「跳船」,约伯没有选择「跳船」,耶稣的门徒都没有「跳船」。门徒去弄醒那位在船尾睡觉的耶稣,约伯去质问上帝,耶利认为自己只是遵照上主的吩咐而行,因此认为上主应该要为目前的状况负责。当他们去叫醒耶稣,质问上帝,对上帝死缠不放的时候,他们对身处的危难、对自己及对上帝都有了不同的体验。
三.「为甚麽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
耶稣平静了风浪,却不让门徒刚才遇到的危难经验流走,否则,门徒就白白地辛苦了。耶稣藉着反问,引导门徒探索自己的心灵状态。难道门徒不知道自己「胆怯」吗?难道门徒不知道自己「没有信心」吗?这并不奇怪,当门徒在水上遇到凶险的时候,当船入满了水的时候,一切的行动都是即是反应:赶着稳定船只、忙着把倾倒入了船的水、慌着去叫醒耶稣、愤怒地问责。其实,大多数人在危难中的行为都只是反应,有些时候,甚至连日常行为也是反应,甚少体会到反应背後的心灵状况。
「直升机父母」这一个词汇源於美国,同来形容经常侦测子女行踪的父母,如直升机般在子女头上盘旋。若果问父母,为甚麽要每日侦测子女的行踪呢?他们会回答,当然是要保护子女,难道我空闲得没事作吗?其实,父母的内心充满惧怕,担心子女遭绑架,终日惶恐不安。
有本地社工指出,不少家长对子女的行为也是一种反应。有家长知道孩子的同学找补习老师,於是立即为自己的孩子安排补习;有家长看见别的家长为孩子报某项课外活动,又立即为自己孩子搜罗课外活动;有家长得知孩子的朋友参加交流团,马上张罗为孩子安排交流团。如果要解释,每一项行动都可以有合理的原因,例如补习可以帮助孩子取得更好成绩,课外活动如何帮助孩子增加升学机会,交流团可以扩阔令孩子增广见闻。然而,若果父母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感受自己内心的声音,可能会听到自己对於孩子吃亏的担忧,感受到对孩子的竞争能力的焦虑,以及对孩子的前途的不安。然而,父母却不容易察觉可能是自己内心的担忧、焦虑和不安驱使自己行动,而未必是孩子此时此地的需要。
「为甚麽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耶稣这提问令门徒把目光从外在的风浪转向内心的风浪。啊,原来我们正在胆怯,原来我们还没有信心。门徒可以自我合理地解释为甚麽胆怯,为甚麽还没有信心。不过,若果问徒合理化自己的反应,把胆怯及没有信心的心灵状况解释去掉,门徒又失去了一个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自己的机会了。
甚麽状况才能逼使我们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呢?甚麽事情才能使我们愿意面对内心的风浪呢?
前文提及的那位在婚姻路上进退两难的夫妻,从来遇到一项不能够不面对自己的事情。某年某月某日,太太被诊断患上癌症。对着这个消息,丈夫的心情十分复杂。某天,太太对丈夫说:「这样也好,我们不需要再纠缠下去了,你可以名正言顺去找另一位你满意的人了。」听到身患绝症的太太如此说,丈夫心里揪着痛,他走进房间,独自向上帝祈祷。他发现自己对太太诸多不满,其实自己也好不了多少,甚至比太太还要差得多。他向上帝承认自己寡情薄义,向上帝承认自己不懂得爱,虽然在婚礼上读过「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爱的诗篇,但自己对太太没有忍耐,更没有恩慈。他跪在地上,请求上帝赦免及怜悯。这个晚上,他们夫妇两人握着手,跪在上帝面前,就像婚礼时握着手跪在圣坛前一样。丈夫向太太承认自己的带给对方的伤害,太太也坦承自己因为欠缺安全感,经常怀疑上帝是否爱自己,也经常怀疑丈夫是否真心爱自己,而为婚姻添上困难。这个晚上,他们终於能够面对自己,彼此谅解,并请求上帝赐给他们恩典及力量一齐去面对太太的癌症。
四.「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这位丈夫忆述说:「在婚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曾经要想回避上帝,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祂却耐心地等待我们回归。回想过去,除了感恩之外,没有可表达的,因为神对我们不离不弃,并用重价买赎我们回来。」
马可福音以门徒经历过这海上危难後所说的话作结:「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看来,这次惊心动魄的事件冲击了门徒对耶稣的认识。
那位承受着巨大打击也不肯「跳船」的约伯,後来上帝出来为他和他的朋友的争辩作结,并且回应约伯,约伯因此而说出传颂後世的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
其实,这对夫妻圣经中读过关於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拯救,也在教会中听过上帝对人不离不弃,等待人回归的心怀,然而,走过婚姻路上的波折起伏,上帝的恩典和拯救成为了他们的亲身体会。
耶稣的门徒也看见过耶稣的神蹟,又听过耶稣的教导,不过,他们经历这次风浪,所有这些看见的和听见的,都变得切身了。
有一位同学分享说,某天,她的男朋友来跟她说分手,她如晴天霹雳,质问上帝为甚麽祈过祷才开始的恋爱也要分手,为甚麽上帝不保守他们的关系。她恨天父到一个地步,不肯读经,不想祈祷,好像女儿跟父亲斗气。每当拿起圣经,拉开拉链只及一半,便气愤的再拉上,把它搁在一旁。甚麽停止到教会聚会,想逃避所有人。经过一段日子,有一次她接触到温伟耀博士《跨越苦难》的录音带,听到温博士在失去了深爱的妻子,照顾一个弱智女儿,面对种种痛苦,仍相信天父和信靠的分享。温博士的故事,感动了这位同学。她开始再翻阅圣经,在何西阿书读到天父对她的不离不弃,她感受到莫大的安慰与关切。她深深体会到,纵然她向天父发脾气,但天父忍耐、等候她,默默以爱,接纳她回到身边。
「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这到底是谁?上帝远超过我们对他的认识,也往往令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惊讶,以至我们在跟随他的人生路上,可以不断地发出:「这到底是谁」的惊叹。
五.总结:第五句不是对我们说的话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我们带着期待,朝着目的地起程。
「我们丧命,你不顾吗?」旅程未必一帆风顺,在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危难。有危难,不一定代表走错了路,不一定要「转駄」,也不一定要「跳船」,重要的,是耶稣仍在船上。
「为甚麽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提示我们不要单单回应外在的风浪,更要进入自己的心灵,平息内心的风浪。这样,才能够认清方向,培养耐力,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行。
「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在旅程中,上主让我们透过亲身的经验,更新对他的认识,也把把对他的认识变得切身。最後,让我们留意那句在事件中耶稣不是对门徒说,而是对风和海说的话:「住了吧!静了吧!」无论我们经历的事情有多凶险,耶稣邀请了我们起行,就总有办法把我们带到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