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弘扬铁军精神 培育吃苦品质
弘扬铁军精神
培育吃苦品质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吃苦奉献教育工程的实践
摘要:针对吃苦奉献精神已成为铁路企业用人的“第一准则”,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吃苦奉献精神的准确理解和充足准备这一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陕铁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四得”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核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营造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铁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目标与思路
“吃苦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吃苦奉献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存在着不能吃苦、追求享乐、责任感不强、纪律观念差等诸多问题,缺乏吃学习之苦,吃生活之苦,吃心理之苦的精神,更缺乏到艰苦环境工作的思想准备,这成为制约他们成人成才的“瓶颈”。
陕铁职院围绕工程办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根植于铁路、公路等施工现场这一艰苦行业,工作地点流动,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毕业生多在偏僻落后、穷山僻壤的地区奉献青春。工程一旦开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根本就没有节假日,下大雨时成了他们唯一的休息时刻;有些工序如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必须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材料试验要求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监测,无论这个时间点是白天还是晚上;测量时都是顶着烈日、迎着风沙,一个工程下来,全都成了非洲黑人。工作性质决定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施工单位把学生是否能吃苦奉献作为用人“第一准则”,甚至优先招聘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农村的学生能吃苦、肯奉献。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吃苦奉献精神,否则将导致毕业生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不稳。
基于此,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传承“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的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陕铁职院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中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培育了浓郁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深化系统认知教育,构建思想教育平台
报考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对自己所选的铁路专业和未来所面对的职业没有准确的理解和充足的准备,若不做好吃苦奉献精神的教育,毕业生将难以适应施工一线艰苦的环境。为此学院从入学抓起,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方案,让学生尽早认知铁路建设,感受铁路建设的艰辛和荣耀。
一是营造校企融通的文化氛围。校徽、校训、校歌、学院精神的凝练,彰显铁路特点;学院道路、建筑以铁路专家、铁路干线命名;建立青藏铁路精神展、校友风采长廊、校史校情展览馆,宣传优秀校友在施工一线不畏艰险、吃苦奉献的品质。
二是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单独计算学分。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将吃苦奉献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实施,并体现在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中。
三是狠抓军训、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为期四周的军训中锻炼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一周的专业教育中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在两周的认识实习中,深入工程施工现场亲身体验工地生活,接受铁路文化的熏陶。四是将“两课”作为主渠道,将吃苦奉献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大力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以各个历史阶段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的成才故事和成才理论,使吃苦奉献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学院每年组织新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专业教师下现场锻炼,让教师感受施工一线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
(二)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学院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将吃苦奉献精神教育渗透到制度建设中,使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坚持从严治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已经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品牌。
一是制定了半军事化管理的核心制度——《一日生活制度》,对起床、早操、内务整理、就餐、上课、午休、课外活动、就寝、晚点名、着装、集体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每周一升国旗、每天做早操、每天上晚自习、每晚查寝查铺、离校必须请假成为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落实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实行院、系、班三级值周制度,每天通报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构建典型引领平台
深入开展“学典型、争先进”主题活动,以先进模范、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切体会吃苦奉献、爱岗敬业是干成事业的唯一法宝。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活动。学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线上接见并回信05届毕业生王江为精神等系列活动,在全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在青藏铁路工地顶岗实习期间,接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印证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精神。
二是办好“校友大讲堂”和先进模范报告会。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的奋斗经历,校友们都认为吃苦奉献是成功的基石,以此激励学生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勇气和信心。邀请先进模范、优秀知识分子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先进,克服自身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其中,全国劳模、优秀校友窦铁成来院作报告,学院还专门下发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学习窦铁成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把学习窦铁成活动作为全院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做。
三是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学生身边“吃苦奉献”模范人物,评选年度吃苦奉献“十佳学生”,大力表彰和宣传,带动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看齐。同时对校园内一些奢侈浪费以及学生中拖拉懒散的现象进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处罚,形成“以吃苦奉献为荣、以骄奢懒散为耻”的校园风气。
(四)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构建自我改造平台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院加强社团骨干的培训,划拨社团活动专项资金,在社团活动中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
例如: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护校队。体能训练中,做到“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通过练武摔打、不怕疼痛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锻炼;校园执勤时,学院各项大型活动都有护校队的身影,提升无私奉献意识。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公益劳动、帮助老弱残、义务植树等各种志愿活动对学生进行组织、宣传和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全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遇到重要节假日,更是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锤炼了吃苦奉献品质。
正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学生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但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吃苦奉献的新风气、新风尚,而且学生的人生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学会“吃苦奉献”的自律性。
(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身体力行平台
说吃苦容易,愿意吃苦难,乐于吃苦更难,吃苦奉献贵在身体力行。要培养大学生吃苦奉献精神,就必须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校园公益劳动。学院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周的公益劳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卫生打扫,清理学院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一周以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的学分。
二是强化为期两周的“五公里徒步测量”实训。学生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携带十几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和干粮,徒步行进五公里到测绘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践。
三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服务社会为重点的社会公益劳动。如参加渭南市南塬绿化义务植树活动、火车站铁路沿线卫生清扫劳动、关爱残疾人公益活动等活动。
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到延安、渭华起义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召开“忆苦思甜”主题班会。
五是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参加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参加穿越缅甸桥、合作走钢丝等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团队精神。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工作成效
学院通过系统正面教育,使学生知道了解吃苦;通过先进典型引领、制度保障健全,使学生明白必须吃苦;通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吃苦实践,使学生乐于吃苦。学生们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自己吃苦的宝贵品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劳动中能自觉磨练,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招生就业呈现出“两旺”态势,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备受企业欢迎和厚爱,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6%以上。近年来,学院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已经教育部公示。
1.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居无定所、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施工一线岗位的艰辛有了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志向、学好专业技能、服务铁路、报效祖国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的追求。以中铁五局兰(州)新(疆)二线二期铁路项目而言,在戈壁滩修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三年引进大学生63名,在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违约流失大半的情况下,甚至有到岗不到一周就离岗的,而我院25名毕业生无一“外逃”,一直坚守岗位。
2.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企业高度认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在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回访时我们得知,所有企业领导无一例外的都对学院毕业生“能吃苦、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大加赞赏。连续三年带着300多个招聘计划而来的中铁四局人力资源部部长汪石洲这样评价我院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选择陕铁职院的毕业生,我们放心”。
3.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较好的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学习工作中常当逃兵等心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有效提高了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的效果。从近三年来看,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奖学金获得率提高了15.3%。
(二)基本经验
1.吃苦奉献教育关键在于氛围营造。学院将铁路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努力营造校企文化融通的氛围,校园内伸手可及的铁路元素、随处可见的反映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宏伟的竣工建筑等施工现场图片,让学生在校园内到处体会铁路文化,理解铁路施工的艰苦。
2.吃苦奉献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出实招求实效,学院为此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吃苦奉献教育领导小组,年年出台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有效防止了吃苦教育口号化、一阵风等倾向的发生,努力做到吃苦教育在定位、定型上抓出特色和经验。
3.吃苦奉献教育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结合点。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吃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实践劳动相合,要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4.吃苦奉献教育必须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牢牢把握两条主线:一是院领导、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学生这一主线;二是学管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这一主线。只有把握住这两条教育和实践主线,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工程。
(该成果先后荣获2010年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
第二篇:消防铁军精神培育
消防铁军精神培育
授 课 人: 周勤
部 职 别:百色市消防支队田林中队指导员
授课时间: 2014年05月
消防铁军精神培育
备课时间: 2014年 04月27日 审核时间: 2014 年 05 月03日 审 批 人: 王冬 目 的:
通过学习,提升官兵政治思想意识,明确职责、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 容:
消防铁军精神的内涵、意义及生成途径。方 法:
联系实际讲授,典型事例分析,解答疑难问题。时 间:30分钟 保 障:
一、消防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培育消防铁军精神的重要意义
三、消防铁军精神的生成途径
授课要点
消防铁军精神培育
作为一支常年与火魔、灾情进行战斗的队伍,培育新时期的公安消防铁军精神是履行好灭火和应急救援法定职责的有力保障、是公安消防部队业务建设的灵魂、是贯彻落实“三句话”总要求的着力点,是打造新时期铁军中队的源动力。
一、消防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消防铁军精神是一支部队或一个执勤单元在训练执勤和其他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
“铁军”一词最早特指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他的意义不仅是指这支部队英勇善战、作战勇猛,更是指出了这支部队的精神气质和崇高荣誉。消防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诸多荣誉的钢铁部队。
1.铁的信念,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牢记消防部队的性质宗旨,强化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2.铁的体魄,就是通过各种严格训练,强健体魄,健全心理,增强素质,锻炼队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3.铁的纪律,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部队的条令条例,强化队员的纪律观念。4.铁的作风,就是树立永不言败的英雄气概,体现“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的优良作风;5.铁的战斗力,就是敢与任何强敌亮剑交锋的铁的战斗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具备“纵深内部一百米、坚守阵地一小时”的铁的战斗力。
二、培育消防铁军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消防铁军精神是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使用,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火灾扑救和事故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消防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
(二)培育消防铁军精神是掌控现实斗争主动权的迫切要求。
消防铁军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是感召力,维系着一支部队的发展壮大;在战时是战斗力,决定着一次灭火救援行动的成败。
(三)培育消防铁军精神是加快消防事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打造消防铁军工作开展以来,消防部队战斗力提升很快,为时刻迎接“打大仗,打恶仗,打持久战”作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在执行重大艰苦的战斗任务中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 培育消防铁军精神主要途径
(一)以培育铁军战斗精神为抓手,切实提高官兵思想认识。
刘金国:“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
孟建柱:“公安消防部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走在公安机关各警种的前列,要打造一支铁的队伍,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胡锦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
(1)要深入学习三句话总要求,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激发官兵“打赢”意识,和求知欲望
(2)深入贯彻三句话总要求,磨砺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训练难度,不断磨练官兵战胜困难的意志。
(3)深化落实三句话总要求,培养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既要注重“勇”和“力”的训练,又要强化“智”和“技”的娴熟
(三)以推进铁军战训改革为契机,切实提高官兵实战能力。
(1)坚持练与战结合,突出训练应用性 首先,注重单兵训练,在灭火救援中具备知、动、防、灭、救等知识与能力。开展消防铁人、铁人五项训练。通过模拟训练设施进行适应性训练。
其次,要突出定向训练。在灭火救援中做到快、稳、准。开展复杂条件下的快速控火灭火训练和火场车辆定位、水源利用、专业救人,堵漏排爆等项目。
第三,要突出指挥训练。在对指挥员的培训上,按照“熟悉现代灭火和各项救援消防专业技术、提高综合指挥能力”的指导思想。开展专项训练:以交通、石油化工、燃气泄漏、地震救援、以及地下建筑灾害事故为目标的。
(2)坚持战与评相结合,突出实战应用性 首先,建立完善的灭火救援战法研讨机制,定期组织战术、战例和战评活动。
其次,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制定相应的救援预案。可采用:理论知识提问、实地演示、沙盘作业和网上作业指挥等形式来提高救援预案的实战性。
(3)坚持组训方法与模式的创新,突出训练实效性。
首先坚持科学组训方法。先理论后操作,先基础后应用,先单项后综合。
其次,做到三个转变。加快装备技术训练单一型向装备技术训练复合型转变;加快操场示教训练向实战模拟训练转变;加快由单一兵种训练向多兵种合成训练。
(4)以优化铁军装备结构为平台,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首先,制定装备采购计划,严把购置关和售后服务关。
其次,开展专项器材培训,提高官兵综合实战能力。
讨论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官兵,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向消防铁军转变?
第三篇:弘扬铁军精神演讲稿
弘扬铁军精神演讲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弘扬铁军精神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铁军”精神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八个方面新风正气要求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践行铁军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篇一从红军长征到伟...“铁军”精神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八个方面新风正气要求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践行铁军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篇一
从红军长征到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从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词句,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铮铮誓言,党始终带领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新长征路上,虽然没有弥漫的硝烟,但是矛盾的系数不减、困难的程度更重、梦想的指数更高,更需要党员队伍这支“铁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闯关夺隘。
“打铁还需自身硬”。借用起自古铁器行的一句民谚,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明忧患,更是承诺。踏石能否留印,抓铁是否有痕,个体素质是关键。筑梦路上,书写“中国梦”的最美篇章,需要修缮自身,勇做淬火锻体的“铁军”。
匠作时代,铁为器物中硬度之冠。与铁互搏,“铁军”自身素质过硬是前提。刚出炉的铁块,彤如红玉,铁锤敲落,火星四溅,颇富诗意。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这样的诗意就会在被打废的铁器面前成为讽刺。中央惩治腐败以来,我们看到,***、白恩培、李春城等“大老虎”吞食了
百姓的信心,“表哥”“房叔”“车爷”等热事件“凉拌”了干部形象。小康路上,心理失衡、道德失信、行为失范、价值失序的自身素质“四大缺失”,是他们脱轨的根源,其所持“社会公器”的正能量也异化为社会进步的副作用,让民众齿冷,让党性蒙羞,更是手执社会公器的党员们的重要警示。从混乱到守序,作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郑重承诺,既坚定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又刮起了明辨未来的“头脑风暴”。我们要学会观照自身,勤修从政之德,坚守做人之本,自觉践行转作风、改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各项要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以自身的清风正气筑牢公权私用、腐败侵蚀的“隔离墙”和“熔铁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铁的隐喻意味不言自明。复兴路上,“铁”是转型之困。与“铁”互搏,技艺是关键。转型之路如何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讲了方向,谈了要求。诸如“开会不准念稿”“密切联系群众”“新常态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新时期的政务要求应运而生,对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自知自胜者方为英雄。”处在改革攻坚期,“铁军”们要持定民生基本观念,保持民权基本逻辑,运行民本基本判断,善于提升学习主动性、敏于刷新政务观念和及时跟上时代节拍。只有铁心向党、铁纪护身、铁面无私、铁律导航,保持上下齐心、同频共振的态势,才能不负用生命刻画的时代印记,释放出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崭新动能,成就个人价值和时代命题,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篇二
1935 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战娄山关。面对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词句。81 年沧海桑田,但红军这种“关山度若飞”的“铁军”精神今天依然感染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同志将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喻为“新的长征路”,发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铮铮誓言,提出了“四个铁一般”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这表明,在新长征路上,仍然需要党员队伍这支“铁军”团结带领人民闯关夺隘。那么,广大党员作为新长征路上的先锋队员,应如何锻造自己的“铁军”素质?
铁心向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忠诚于党是我们入党时的誓言,也是我们入党的初心。不忘这一初心,就要坚持铁心向党。忠诚需要专一,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二心。走好新的长征路,要求我们必须忠诚于党,铁心跟党走、铁心干事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决不能摇摆不定、三心二意。红军在长征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能坚持到最后,凭的就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和平年代,对党员忠诚的考验不像战争年代那么严峻了,但对党员忠诚的要求丝毫没有两样,同样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我们在忠诚度上有所欠缺,试图站在所谓“安全地带”、做墙头草,在贯彻中央精神上走过场、搞变通,甚至搞“山头主义”“独立王国”,最终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身败名裂。
铁纪护身。铁的纪律是“铁军”的鲜明标志。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新长征路上,这仍然是至理名言。对于我们党而言,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这是因为,那样的组织最终难免陷入“塌方式腐败”,那样的党员最终难免腐化堕落、身陷囹圄。我们党制定铁的纪律,固然主要是为了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和爱护党员,使我们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工作。应该说,铁纪虽然是束身的“铠甲”,但也是抵御种种外来诱惑和私心杂念的有效武器;是“铁军”的必要装备,也是我们的“护身符”。只有从这个层次上全面理解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始终走在前列。如果只将纪律视为对自己的约束甚至“刁难”,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搞“软抵抗”,甚至公然违背纪律,那就很容易失去“免疫力”,被形形色色的“细菌”与“病毒”感染。
铁面无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好人主义盛行,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党风廉政建设说得多、干得少;有的党员干部目无组织纪律,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有的家风、学风、作风不正;等等。出现这些现象,与这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拉不下“面子”、不能出以公心,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不无联系。严管是真爱,松软是危害。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领导干部只有以无私的“铁面”从严管理、带好队伍,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铁律导航。“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因为在艰苦探索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握了胜利前进的方向。同样,在新长征路上锻造新的“铁军”,也离不开铁律导航。这种铁律,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就深刻体现了这三大规律。只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持续探索和把握这三大规律,我们就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篇:新时期怎样弘扬铁军精神
浅谈新时期如何弘扬铁军精神
在战争年代,新四军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没有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顶住了日本疯狂的进攻,他们的英勇战斗为他们赢得了铁军的称号,而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铁军精神。它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坚如磐石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苦不说苦累不说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昭显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壮美情操。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把中国文化的传承美德在新四军将士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部分。
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一,是指引中华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
铁军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把铁军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对于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重要的作用。
铁军精神在今天看来,那一时代的共同理念就是具体化为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的价值内核,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和”文化的鲜明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面对着这样一个既是机遇又有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坚守铁军精神的阵地,主动出击,继续发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使其得以深化和发展。铁军精神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它远远超出了时代的适用范围,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今天的铁军精神除继承了原有的实质内容外,社会的发展又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内容。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遵守社会一般道德规范与军队特殊道德准则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追求崇高的指南针,成为崇尚荣誉的航标灯。
第五篇:弘扬铁军精神
弘扬铁军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
12313301 才文青 会计124 在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新四军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没有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顶住了日本疯狂的进攻,他们的英勇战斗为他们赢得了铁军的称号,而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铁军精神。它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坚如磐石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苦不说苦累不说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昭显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壮美情操。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把中国文化的传承美德在新四军将士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部分。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一,是指引中华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
铁军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把铁军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对于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以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铁军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和发展。铁军精神突显了那一时代的军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而不惜舍生忘死、不惜艰苦奋斗,在今天看来那一时代的共同理念就是具体化为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的价值内核,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和”文化的鲜明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它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是引领军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官兵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泉。要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叫响“我的岗位我尽责,我的岗位请放心”,激励官兵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岗位奉献。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着这样一个既是机遇又有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坚守铁军精神的阵地,主动出击,继续发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使其得以深化和发展。铁军精神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它远远超出了时代的适用范围,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今天的铁军精神除继承了原有的实质内容外,社会的发展又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内容。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遵守社会一般道德规范与军队特殊道德准则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追求崇高的指南针,成为崇尚荣誉的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