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8:5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一篇: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天津港作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出击,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港口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不断求新,求变,求发展,开创天津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蓝海,为中国的港口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撑。

一、创新培养理念,构建世界一流大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天津港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以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为契机,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天津港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拓展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树立人本管理和终身培训理念,增强企业培训意识 树立职业培训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投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1996年至2010年初,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7928万元,及时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内生支持。目前,天津港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3168人,其中高级技师34名,技师149名,高级工1381名,中级工3605名,初级工7999人。这些专业型、复合型、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有效保证了天津港吞吐量的大幅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努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为高技能人才铺设一条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使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巨大推动力。

(二)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天津港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方针,着力培养技术人才的精湛专业技能,发挥技能人才在港口业务生产一线的标杆作用。截至2010年,共举办了2004年、2006年、2008年三届天津市港口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搭建起展示的舞台,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几年来,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孔祥瑞和“全国技术能手”金学智为代表的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能手和“蓝领专家”已经成为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中坚力量。日前,天津港又有4人被天津市政府授予了“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10人被授予了“天津市技术能手”称号。此外,天津港集团公司还根据自身港口生产实际,开展了天津港第一届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评选产生 27名技能人才获得天津港祥瑞杯技能竞赛标兵,10名天津港优秀技术能手,5名天津港优秀技师。

(三)建立权责明确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模式 天津港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组织机构的作用,建立权责明确的培训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二级培训、三级管理”的职业培训管理模式。即二级培训---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和基层单位培训基地两级培训实施单位;三级管理---天津港职业教育委员会、基层公司、车间(队、站)三级教育管理网络。

目前,天津港员工教育培训设施的总体规模达到83000平方米,具有场桥、装卸桥模拟器、计算机教学系统、外语教学系统、电教系统等全国一流的教培设备;有钳工、电气焊工、电工、内燃装卸机械、电动装卸机械、驾驶与修理等实习训练场地。近三年来,集团又投巨资建成了集员工操作实习(高度模拟生产作业环境)、岗位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加强了天津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力量。2010年,天津港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二、创新培训机制,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发展高地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储备性的职前培训、实用性的岗位培训和提升性的学历教育。实行上岗准入制,加大职前培训力度。对新上岗、转岗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实行先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目前,员工持证上岗率已达100%。

随着天津港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先进生产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天津港积极开展了内燃机装卸机械、电动装卸机械司机、修理等58个工种的实用性或技改技革推广性培训,年均岗位培训达18241人次。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技能人才进行提升性的学历教育,制定和推行了《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在职学历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对各层次的自学成才者予以不同的奖励,天津港高技能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积极开辟多条技能人才成才通道,采取多种培训方法,齐头并进,加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办了高级技工学习班,在培训时间上积极探索推广学分制,加快人才培养。

(二)建立技术工人职业技能考核制度,提升技能水平天津港集团公司在加强职前培训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工人考核制度。目前,天津港平均每年组织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包括对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平均每2年组织实施一次天津港港口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平均每4年组织一次保级考试。这些考核都包括对技能人才应知、应会以及基础素质的内容,通过这种考核制度,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人才的知识更新、实践创造上保证港口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ISO9002认证,构建有效保障体系 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和推行《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职工全员技能考核规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等规定,系统规范天津港操作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晋级行为,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拓宽了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1996年至今“天津市港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天津港集团范围内技术工人累计鉴定20176人次,同时配合技能考核,鉴定站建立了包括天津港八个专业58个工种、约380万字的《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考核试题库》,为港口员工职业培训、自我学习、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规范,为交通运输部及沿海港口推进技术工人技能培训工作发挥了作用。同时,积极推行教育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将职业培训工作纳入天津港《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手册》,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有效地控制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名师带徒制度 分系统、分类别、分层次对技术工人进行“传、帮、带”的宣传与实践。根据港口生产的需要和技术工人各自的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或组织指定的方式,在各工种系统、各工种类别建立起师徒制度。天津港高技能人才要指导本专业工种人员技术培训,传播技艺,提出本专业工种人员年度培训建议方案,必要时能承担本单位或集团公司技术工人培训授课任务,并编写相应教材,培养年轻的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其中获得“天津港优秀技师”称号的技师带徒弟应不少于5人。通过这种机制,培养带领出一大批孔祥瑞式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能手和“蓝领专家”团队。

三、创新培养方式,着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天津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方针,不断激发高技能人才活力,完善高技能人才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企业培养和用人机制。

(一)结合用人制度改革,拓展培养方式

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形成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考核、培养、使用、奖励一体化的机制。将员工获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的情况作为员工上岗、任职、聘用和晋升的依据。建立起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实现真正意义的竞争上岗,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现代港口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的激励环境

天津港集团公司根据“职、责、权、利”的原则,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分配体系,充分发挥薪资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天津港已建立一套成熟的薪资激励机制,例如制定了《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薪酬支付办法》、《天津港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制度,这些分配制度的出台,有效了激发了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出“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环境。

(三)设立“高级指导技师”岗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2010年,天津港集团公司探索建立“高级指导技师”岗位,构建更高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高地。通过树立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在港口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四)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必要的现代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手段,让学员在参与中提升知识和技能。针对技能人才的特点,公司采用专业技能知识理论学习与现场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缩短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提高技能人才的现场技能操作水平和员工防范、处理各种突发时间的应变能力。

第二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李源潮

2011年10月,我国首次组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就取得了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获得焊接项目的银牌和数控车、CAD机械设计等5个优胜奖。获奖选手为中国工人争了光,为国家争了光。

中央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体现出先进劳动在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和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我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行”多数是指生产劳动之行。经济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进步,特别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掌握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的科研工作者和发明设计者,一类是掌握先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高水平、高层次、高贡献的先进劳动者,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给获奖选手几万元的奖励,这很好,但似乎还少了点。同样拿金牌银牌,同样得优胜奖,如果是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奖励肯定不止这么多。我们不反对奖励体育比赛获奖者,因为他们也要付出艰辛,他们的成绩也来之不易。但获得世界级技能比赛的奖牌,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多的鼓励、更多的提倡,因为他们创造的是直接的劳动成果。刚才,汪洋同志讲的一句话非常有含金量,广东要给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奖户口。广东的户口像广州、深圳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含金量。当然,物质奖励再多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和鼓励。对高技能人才的鼓励,代表着一种社会导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的风尚。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比美国还高0.4个百分点。但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一流的设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前两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老总告诉我,我国火箭、卫星、飞船的许多关键部件,都要靠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才能制造出来。没有高技能人才,就没有今天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航天事业。所以,我国不仅要大力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也要大力培养一流的技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要在今后10年,使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比现在增加1100万人。我希望这1100万人才中,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拔尖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的成长,要靠学校教、师傅带,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人可以成才。这就是说,不管上大学的、上技工学校的,甚至自学的,通过学习实践中的努力奋斗都能成才。你们的成绩再次证明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论断。当然,有学校要上学校,有师傅要拜师傅。你们这6位选手,除了一位大学生,其他

都是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有高级指导老师的指导才有今天的成就。

职业技能竞赛是选拔高技能拔尖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鼓舞和激励广大职工学技术、学本领的重要动力。现在,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越来越多,但高水平的老师还不够;我国的工厂越来越多,但高水平的师傅还不够。广东准备在电视台举办“技行天下”节目,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先进技术。希望你们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的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的工人学知识、学技能、比本领,为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多作贡献,以创先争优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为李源潮2011年12月20日在会见中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技术指导专家时的讲

第三篇: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5-27 10:04:00 ]作者:徐建编辑:studa20

【摘要】本文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和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阐述了如何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1990年5月至6月的 HBR杂志上,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加以阐释,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观点,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本人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 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5)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此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已取代传统单一的资本要素而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要素,而其中的人才要素由于其能动性、创新性、创造性、无法模仿性和持久性,毫无疑问地成为企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对此,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盖茨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既然人才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那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惟一途径就是不遗余力地建设好我们的人才队伍。

而在当前,我们的国内企业虽然普遍认同“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等先进理念,也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但往往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层面,实际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到位,存在着大量诸如“紧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优秀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这一挑战、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设好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懂技术、会管理、能不断创新的一流人才队伍?

2.1 “定规章”: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完善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和激励等在内的一系列计划、目标、方案和制度,以确保人才强企战略和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目标的顺利实现。

2.2 “进对人”:

企业相关领导要把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当作企业的大事、要事来抓,具体而言,要做好下列工作:①引进前要做好与引进人才相对应的岗位的分析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并进一步确定择才的途径、范围、重点、程序和具体考察、筛选方案;②引进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下列原则:品德和才干兼备,品德为重、学历和能力并重,能力优先、年龄和业绩兼顾,业绩为主。这样,才能保证根据企业的工作和岗位的实际需要引进“能打好仗”的实用型人才,从而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发展活力;③引进后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考察、培训和指导,使他们不但能够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而且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工作团队,尽快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使企业的人才队伍不断得到有效的补充、发展和壮大。

2.3 “抓培训”: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仅仅依靠以前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好培训这个环节,为企业中的各类人才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学习和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新程序等等,否则人才乃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制约,甚至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它并不仅仅是企业支付的人力资源成本,而是“人力资本”、是企业提高各类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更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人才各自不同的职务、岗位和专业特点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培训。比如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其培训重点在于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部门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培训重点在于各自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研讨等,使他们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市场开发和销售人员,其培训重点在于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营销案例的分析和营销技能的训练等,使他们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实战技能。此外,企业还应为后备人才梯队提供有效的培训,以全方位提升其岗位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这样既能满足员工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激励员工更快地成长,同时提高其对工作的胜任力、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上好“培训课”,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

2.4 “用好人”:

在选拔人才的工作上,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从政治上、知识上、能力上、业绩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及评价,同时结合岗位的政治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业绩要求以及个人的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识和兴趣等多种心理素质、思维类型和个性特征,择优选拔、聘用上岗。一般而言,我们应把思想素质好、勇于开拓、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优秀人才配置到各级综合领导岗位;把那些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善于钻研和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配置到各级技术领导岗位;把那些沟通和公关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同时善于开拓市场的优秀人才配置到市场开发第一线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效益。此外,我们不仅要使高素质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更要力争使人才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合作关系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

2.5 “留住人”:

企业应根据单位和行业的实际情况不遗余力地做好人才管理和激励工作,切切实实留住人才。其中,做好人才管理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及时了解各类人才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而且要求我们及时掌握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和制度留人”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人才的激励主要分为环境激励和价值激励两大类,环境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宽松、和谐、团结、合作、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和氛围,使员工能够快乐地、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并广泛宣传公司发展的愿景和目标,同时把员工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理念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文化——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组织归属感、价值认同感,并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公平的学习和竞争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整体优势和协作优势的发挥,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则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为优秀人才提供能充分发挥的平台。企业应为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成长机会和有挑战的工作机会。俗话说的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对于优秀人才,特别是一流的高端人才,企业应创造一些富有挑战的工作机会,让他们提前独档一面,以更好地激发这些人才的潜能及其他员工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这样的锻炼机会还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即能够使其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而他们的成长和成熟必将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是给优秀人才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企业管理职位的分布一般呈“金字塔型”,即越往上走管理职位越少,因此,为了避免优秀人才的发展提前遭遇“天花板”,除了管理序列,企业还可以设置职业序列、技术序列等其他发展途径,努力为这些优秀人才创造能够“各尽所能”的良好的成长环境。

而价值激励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精神激励。领导和工作团队支持、鼓励、肯定、认同、信任、尊重、表扬和表彰等等都能够对人才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是目标激励。让人才参与制定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各方面努力可以完成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能够很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薪酬激励。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有成长空间和持续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及评价制度:实践证明,把绩效与奖惩、晋升挂钩,将激励幅度与员工平时工作目标的难易程度、完成的优劣水平及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挂钩,既能解决能者上、庸者下的问题,还能充分盘活人才资源,从而达到对人才的有效的动态管理。此外,除了工资、奖金和福利,对核心员工及骨干员工还应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年金、股权(期权)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一般而言,在起步阶段的企业可采取低工资、高奖金的薪酬激励政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可采取高工资、高奖金的薪酬激励政策;而在成熟阶段的企业主要采取高福利、高长期激励的薪酬激励政策。

目前,有不少公司在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中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借鉴的长期激励方法有向核心员工发放“影子股份(Shadow Stock)”:该方法不但在操作上实际可行,而且见效快、持续性好,不失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好方法。首先,“影子股份”的权利设置与其它股份是有所区别的:它虽然与其它股份一样能够参与利润分红,但是在取得初期没有表决权,也不得带走、转让、买卖和继承,而且在产生的当年不具有分红权;只有当持股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定的年限后,“影子股份”才能转成实股并与其股份一样拥有同等权利,如果员工持股后不满相应工作年限而离开公司的,则“影子股份”自动取消。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公司可以经营额增长率或利润增长率作为激励依据,当公司业绩超出额定增长率时,取超出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影子股份”的激励;同时,公司按照绩效考评与管理体系对公司员工和管理层的绩效进行考核,然后根据综合得分的高低排队,确定名单后直接进行量化分配。“影子股份”方案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知识资本化,即以员工的贡献和能力为分配依据,推进知识资本化;二是激励长期化,“适量多次”和限制性权利,很好地发挥了“影子股份”的长期激励约束作用;三是激励全员化,对于非原始股东员工,“影子股份”意味着敞开的股权大门,只要贡献大、能力强就能享有相应的股份激励,因此它对于全体员工都将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综合工程:它涵盖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和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需要公司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有所改革、创新和突破,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在“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方面走得更好、更远,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真正建立起行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美]加里.德斯勒,吴文芳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雷蒙德.A.诺伊等,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刘磊、陈万思、薛昌泽.《核心员工的留用之道》,载《中国劳动》,2006年第4期

第四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

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对话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09 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叶 帆

嘉 宾:

国防大学副校长 毕京京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部长 苏 宏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李昆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天刊登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编 者

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强军目标?

毕京京:梦想铸就目标,目标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运筹强国强军大业,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中国梦强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得到了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对强军要义的精确提炼,是对强军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强军实践的科学引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强军目标指明了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建军治军,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必须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自觉用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以大国军人的抱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二是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强军目标,就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领、要义,就既能确保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把握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

苏宏:首先,强军目标是党对军队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我军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习近平同志着眼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 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与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军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治军的时代课题。其次,强军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但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作支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人民军队的时代要求。最后,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总布局和路线图。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军队坚决听党指挥?面对新的战争形态,如何使军队做到能打胜仗?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如何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这些都是当前我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强军目标正是抓住了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李昆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军目标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筹划,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鲜明标定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道路,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目标规划未来,目标引领发展。强军目标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中,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和命脉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 3 心,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强军兴军的重要保证,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政治建军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持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怎样确保全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都是军队政治工作亟须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具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毕京京: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大方略,这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固本开新,确立起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新起点。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始终高擎“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这就确立了政治建军的新起点。二是明确主题,开辟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担负起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重任,既给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三是直面问题,揭开了我军以整风精神革弊鼎新的新篇章。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对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忘战懈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营容易受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由于军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使腐败在内部滋长,加 上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不够有力有效,我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政治建军,就是要抓根治本,向顽瘴痼疾开刀,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苏宏:政治工作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政治建军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误观点,我军一定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含糊,确保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政治建军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合格革命军人的标准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政治建军要使官兵铸牢军魂,打牢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解决好官兵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的意志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官兵爱军习武、忠贞报国的热情和激情。

李昆明:强调政治建军方略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时移世易,曾经的优势不代表永远的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军的优势正是敌人进攻的焦点。面对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险恶用心;面对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中 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党性原则弱化、革命精神退化、组织纪律软化、思想作风虚化等突出问题;面对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颜色革命”中败下阵来的深刻教训,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不仅具有极端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既是对我党建军治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传承,也是对历史和现实重大政治变局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建军治军的政治智慧、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们应如何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毕京京:我军能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密不可分。我军创建89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无论是百万大裁军,还是后来的历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总体上都是在机械化战争理念、传统大陆军体制、国土防御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局部改革。面对信息化战争新形态、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新拓展,我军只有进行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强国军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做到“六个着眼于”,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各个战略层面进行全面改革。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军事 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改革设计的全面落实,我军履行使命的能力一定会发生实质性跃升。广大官兵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跳出来,从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的小格局中跳出来,从个人进退得失的“自我设计”中跳出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作为,为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苏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人民军队未来的主动设计和塑造。当前,我军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提出的,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它所要解决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从根本上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于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事关军队未来的重大方面,将极大地改变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还很大”的现状,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贵在转变思想、把握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对于全军官兵来说,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要解放,行动也要讲原则,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来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李昆明:格局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读懂吃透改革精神,关键在于端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引领行动。思想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全军上下都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自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适应新体制、履行新 职能、完成新使命。要转变“置身事外看改革”的观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转变“以单位调整议改革”的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和“小团体”情结;转变“用个人得失论改革”的观念,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改革、大力支持改革。要恪守“三严三实”,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履职尽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为改革顺利推进作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主持人:军无法不立,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只有依法治军,才能从严治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毕京京:法治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军队的鲜明特征。我军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必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核心是要按照法治要求,推进治军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这“三个根本性转变”,就能 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强化全军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苏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也是秉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走向现代化的。在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分工日益精细化,军队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作战组织实施更加强调科学化。这些都要求军队在由大向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严格规范,用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国特色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尤其是要通过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治军方式,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切实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增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确保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顺利推进。

李昆明: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国家步入法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强军实践、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最重要的是让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官兵的内心,让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内化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基本素养,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从兵之初、干之初抓起,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起,坚决纠正和克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错误观念,使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 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带头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营造法治军队、法治军营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

今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这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宏观环境正确判断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资委党委经认真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强四优”,即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其中最基础的工作还是要加强管理。没有世界级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无论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是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进行对比,国有企业在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经常进行科学的分析,充分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研究科技及产业格局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且动态调整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的企业的预见性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是有差距的,这反映出战略研究深度和战略管控能力的差距。世界一流企业往往能够洞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经审慎研究确定发展战略及目标之后,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即使经理人变更也不会改变。战略性因素的把握和掌控非常重要,判断失误造成的风险会是非常大的。所以,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学习战略管理,以防范战略性风险。

二是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安全生产、战略联盟等深度整合。必须清醒地看到,信息化不但需要很多软硬件投资,而且会因为业务流程的再造、组织管理的变革对企业内部的状态提出要求。而内部的要求达不到、阻力太大,会导致信息化的失败。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坚持总体规划、以业务为导向、统一系统架构、规范项目管理、先试点后推广、优选服务商、选用成熟软件和加强国内外合作,避免走弯路,提高一次成功率。

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随着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将更趋严峻和复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要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重大决策、投资、并购、财务、购销、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企业重大风险监控机制。要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借助信息化促进风险管理和内控系统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经营,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管理能力。国际化是企业做强做优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对国际化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努力做国际化经营的高端,做价值链的组织者,而不应该是单纯的工厂或卖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包括以一流的研发掌控核心技术,以一流的产品做好市场定位,以一流的营销创造国际知名品牌,以一流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一流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在这些方面,人才和管理是最关键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具有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的领导班子,培养满足国际化经营需要的人才队伍,同时使我们的企业的管控能力逐步适应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文化全球化。

五是围绕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对标工作。开展对标特别是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通过与国际同行业一流企业对标,能够为我们找到管理实践中可以比较的参照系,传导一种间接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压力,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绩效。我们的企业和自己的过去比,往往感到很欣慰,但和世界一流企业比,我们的差距就是普遍性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仍然要从对标开始,不仅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凡是比我们强的,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标杆。对标不仅要注重硬实力的对比,也要注重软实力的对比,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对比;不仅要注重指标的量化对比,更要注重对比蕴藏在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上的差距。要通过对标,促进加强管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尽快地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最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六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保障改善民生做贡献。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军,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障民生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而社会责任感应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战略和管理之中,成为一种基本的使命和灵魂。要带头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关注生态环境改善,着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要逐步树立“世界企业公民”意识,注重处理好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极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事业。这些方面的管理内容,都大量地反映在每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之中,而且都是我们的企业在第一线的实践中创造出的新鲜经验,符合国情、符合企情,因而具有宝贵的价值。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好经验,更多地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好经验,以更快地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下载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