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08: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

第一篇: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

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

一、包钢基本情况

包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1954年建厂,1998年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河西工业区,中心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截至2007年末,集团资产总额572亿元,员工5.7万人。包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钢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钍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包头也因白云鄂博矿而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包钢已经进入我国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冷轧和热轧薄板及宽厚板、无缝钢管、重轨及大型材、线棒生产线,是我国三大钢轨生产基地之

一、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

一、西北地区最大的薄板生产基地。包钢稀土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土氧化物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钕铁硼、负极粉、抛光粉等功能材料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稀土金属镨钕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拥有我国的权威稀土科研机构——包钢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曾为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阿尔法磁谱仪、我国“神舟”飞船和“嫦娥一号”运载火箭提供重要磁性材料。

二、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近年来,包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包钢信息化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钢铁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来进行建设的,在公司总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本着实用和实效的原则,逐步、分阶段推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五”以来,包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围绕着产线自动化的建设。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改造,目前在钢铁主业、矿山和稀土产业的产线上的基础级(一级系统)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全面实现了设备由电气控制向计算机控制的转变,它不仅使我们产线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极大地提高生产装备作业率,同时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程控制系统(2级系统)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3级MES系统)在包钢钢铁主业的生产线上得到了普遍应用。从炼铁、炼钢到各轧钢生产厂,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管控系统。其中典型单位就是薄板厂,从1998年建厂以来,在已经建成连铸连轧、冷轧、镀锌等共计十条生产线上,实现了全线的自动化过程控制。目前薄板厂的过程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生产实绩快速采集和生产工艺命令的自动下达,而且能对生产工艺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优化。例如,铸机过程控制系统包括动态浇注控制模型、板坯优化切割模型、动态二冷水控制模型等,加热炉有炉内燃烧优化控制、出炉节奏优化控制模型,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包括轧制力和扭矩模型、多坯轧制、控冷控轧、CVC控制、板形平直度模型、PVPC平面形状优化模型、ACC/DQ控制、热矫控制模型等。这些模型其实都是包钢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诀窍所在。薄板厂现在有一套较为完善3级MES系统。这套系统开 发建设,主要是依靠包钢自己的技术力量,它是整个薄板厂生产管理的核心,3级MES系统实现从合同生产订单输入开始,一直到成品出库发货为止的全过程跟踪。按照定单要求、生成生产计划,下达给各个机组,并进行生产物流跟踪,收集各机组的生产实绩,质量检验数据等。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包钢还突出反映在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上,例如在包钢热电CCPP项目、2200立方米高炉干法除尘、265平方米烧结机半干法除尘、2座干熄焦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热电CCPP项目,利用包钢富余放散的高炉煤气来发电,它不仅减少了大量的高炉煤气向大气放散,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增加包钢电力的自给率,减缓国家电网的供电压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节能环保项目。这个项目采用了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整个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过程监控数据全部是通过网络传递,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热电CCPP项目就不可能建成。“十五”以后,包钢加快了管理信息化的步伐,截止到目前,经过包钢一、二期信息化工程建设。性能优异、功能完备的包钢信息网络平台(以下简称包钢网络)已经建成。目前包钢网络接入单位为27家,主要是主体生产厂和销售、物资采购等单位。在抓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管理软件应用投入。建立企业内外部信息门户,在企业内部信息门户平台上,集成运行了企业OA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财务电算系统和物资计量称重管理系统等。其中企业OA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结束包钢纸质公 文发文的历史,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人员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在2002年建立了物资计量称重管理系统,在全国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于物资计量称重的车号自动识别,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远程车辆定位系统、远程称重数据采集系统、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实现了物资计量数据共享、异地称重,异地回皮,加快了物资流转率,提高了车辆利用率,有效地杜绝了管理漏洞,为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销售管理系统从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营销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内部协调机制达到了优化,外部营销网络逐步成熟,加快了外埠分公司资金回收速度,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销售、财务、管理的三项费用大大降低,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效益从隐性提升为显性,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包钢白云鄂博铁矿以实现矿山生产的“高效、安全、绿色与可持续”为目标,以 “数字矿山”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了GPS车辆智能调度系统”,优化了矿山生产调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包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建立了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日常运行管理机构办公厅信息化管理处,而且由总经理直接分管信息化工作。在资金投入上,“十五”以来,包钢用于生产线建设和改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达十几亿元,信息化也为包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包钢信息化建设下一步总体规划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三年实现双百亿美元的战略任务,以建设国内一流企业为总目标,以快速响应市场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追求,以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点,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坚持 “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管理驱动,持续改善”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按照包钢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实现与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接,以先进、成熟、适用的信息化技术,建设“以财务为核心、产销一体化、管控衔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同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

第二篇: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汇报材料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汇报材料

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汇报材料

---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包装产业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衍生和发展。随着信息经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经济时代,实现资源共享,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标准生产体系,早已改变了工业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内外部环境,工业企业仅靠自己内部资源,不可能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为了能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满足企业利用外部的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中和优化,为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xx包装在面临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始终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来抓,努力实现展绿色包装产业,不断推进信息化合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寻求机遇谋发展,实现绿色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xx包装座落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占地约230亩,总投资近2.7亿元,厂房面65000㎡,员工500余人,年产2亿平方瓦楞纸板、纸箱,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型印刷包装企业。xx包装的前身是从1998年西圣工业园的xx包装厂、经过2004年民营经济园的二期创业,在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xx包装董事长薛文强带领自己的包装团队,抓住机遇,大胆果断地进行了决策,投资兴建安徽xxxx包装工业园,将xx包装全面推进了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xxxx包装工业园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包括瓦楞纸板、纸箱生产线项目,彩印精品包装项目,蜂窝复合纸板、纸护角项目,二期为纸浆模塑项目、PP板、印铁制罐三个项目。一期项目已经于2009年底顺利实施,二期项目正在兴建当中。绿色包装工业园的建立实现了绿色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包装商业运作模式得到了优化和转变,彻底为客户解决了一体化包装方案。涉及的包装领域有电子、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诸多领域,整个项目的建成,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5个亿,真正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包装龙头企业。绿色包装产业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和衍生,包装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转变,为xx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全自动化,为xx包装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体系

为了适应印刷包装产业快速的发展,包装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引进了德国曼罗兰905-6+LV全张五色过油胶印机,台湾协旭1.8米全电脑控制高速瓦楞纸板生产线,全自动制胶系统,青岛美光、广州南台、日本精益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青岛美光、上海朝昌、广州科盛隆印刷包装全自动生产联动线、1.6米全自动蜂窝纸板生产线、纸护角生产线、以及全套精品包装生产设备等。公司建有恒温恒湿标准纸箱检测室及包装设计室,电脑设计雕刻制版设备,硬件的配套设施不断的更新换代,保障了生产销售供应、提高了产品品质,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包装需求,让包装产品的品质上档次、更具品位,同时也逐步提升了xx包装的品牌形象,让xx包装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xx包装在行业内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

包装产业生产的智能化、全自动化,一流先进的硬件配套设施,为xx包装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包装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为包装生产加工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是以前的数倍、甚至数10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纸箱包装的加工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性转变,实现了纸箱包装产业生产体系质的飞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在企业内实施与运用,构建了现代化的两型产业体系,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计算机IT技术,xx包装在公司内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公司引进印刷包装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简称ERP)、1.8米生产线监管系统、宇寰科技生产管理系统、金蝶 K3、自动化办OA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并成功实施、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提供印刷包装产品服务和印刷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全国性包装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兵的作用。

工业化企业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成功实施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注重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实施与运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一套适合企业长远发展和需要的应用软件,实现办公数据、信息的网络化,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工业企业发挥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把信息化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之路,构建现代化两型产业体系。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xx包装长期以来,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方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包装产业产业,加大和推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实施应用,用信息技术促进包装生产性产业发展。在企业内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和手段,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提高包装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现代化工业体系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xx包装统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绿色包装工业化的经济效益快速发展。2012年,xx包装销售经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拓展,在传统饮料、食品客户的基础上,成功开拓了并进入了电子、家电包装领域,让企业的经营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经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转换,为公司的2012年及未来的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了属于xx包装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新客户的开发上,相继开发成功美的集团、三洋电器、格力电器、南京通用磨坊、苏宁易购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品牌客户。这些目标客户的确立,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使xx包装在电子、家电、食品行业纸箱包装市场占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有率进一步扩大,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xx包装在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坚持以信息化管理推动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未来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4~5个亿的战略目标,作为xx包装的董事长薛文强和他带领的包装团队,早已做好准备,为了企业的更高更远的发展,向着绿色包装产业更大更强的目标迈进!为推进包装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带动xx地方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汇报材料

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汇报材料

---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包装产业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衍生和发展。随着信息经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经济时代,实现资源共享,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标准生产体系,早已改变了工业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内外部环境,工业企业仅靠自己内部资源,不可能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为了能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满足企业利用外部的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中和优化,为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xx包装在面临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始终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来抓,努力实现展绿色包装产业,不断推进信息化合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寻求机遇谋发展,实现绿色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xx包装座落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占地约230亩,总投资近2.7亿元,厂房面65000㎡,员工500余人,年产2亿平方瓦楞纸板、纸箱,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型印刷包装企业。xx包装的前身是从1998年西圣工业园的xx包装厂、经过2004年民营经济园的二期创业,在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xx包装董事长薛文强带领自己的包装团队,抓住机遇,大胆果断地进行了决策,投资兴建安徽xxxx包装工业园,将xx包装全面推进了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xxxx包装工业园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包括瓦楞纸板、纸箱生产线项目,彩印精品包装项目,蜂窝复合纸板、纸护角项目,二期为纸浆模塑项目、pp板、印铁制罐三个项目。一期项目已经于2009年底顺利实施,二期项目正在兴建当中。绿色包装工业园的建立实现了绿色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包装商业运作模式得到了优化和转变,彻底为客户解决了一体化包装方案。涉及的包装领域有电子、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诸多领域,整个项目的建成,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5个亿,真正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包装龙头企业。绿色包装产业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和衍生,包装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转变,为xx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二、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全自动化,为xx包装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体系

为了适应印刷包装产业快速的发展,包装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引进了德国曼罗兰905-6+LV全张五色过油胶印机,台湾协旭1.8米全电脑控制高速瓦楞纸板生产线,全自动制胶系统,青岛美光、广州南台、日本精益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青岛美光、上海朝昌、广州科盛隆印刷包装全自动生产联动线、1.6米全自动蜂窝纸板生产线、纸护角生产线、以及全套精品包装生产设备等。公司建有恒温恒湿标准纸箱检测室及包装设计室,电脑设计雕刻制版设备,硬件的配套设施不断的更新换代,保障了生产销售供应、提高了产品品质,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包装需求,让包装产品的品质上档次、更具品位,同时也逐步提升了xx包装的品牌形象,让xx包装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xx包装在行业内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

包装产业生产的智能化、全自动化,一流先进的硬件配套设施,为xx包装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包装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为包装生产加工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是以前的数倍、甚至数10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纸箱包装的加工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性转变,实现了纸箱包装产业生产体系质的飞跃。

三、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在企业内实施与运用,构建了现代化的两型产业体系,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计算机IT技术,xx包装在公司内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公司引进印刷包装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简称ERp)、1.8米生产线监管系统、宇寰科技生产管理系统、金蝶 K3、自动化办OA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并成功实施、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提供印刷包装产品服务和印刷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全国性包装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兵的作用。

工业化企业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成功实施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注重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实施与运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一套适合企业长远发展和需要的应用软件,实现办公数据、信息的网络化,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工业企业发挥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把信息化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之路,构建现代化两型产业体系。

四、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xx包装长期以来,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方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包装产业产业,加大和推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实施应用,用信息技术促进包装生产性产业发展。在企业内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和手段,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提高包装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现代化工业体系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xx包装统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绿色包装工业化的经济效益快速发展。2012年,xx包装销售经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拓展,在传统饮料、食品客户的基础上,成功开拓了并进入了电子、家电包装领域,让企业的经营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经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转换,为公司的2012年及未来的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了属于xx包装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新客户的开发上,相继开发成功美的集团、三洋电器、格力电器、南京通用磨坊、苏宁易购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品牌客户。这些目标客户的确立,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使xx包装在电子、家电、食品行业纸箱包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xx包装在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坚持以信息化管理推动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未来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4~5个亿的战略目标,作为xx包装的董事长薛文强和他带领的包装团队,早已做好准备,为了企业的更高更远的发展,向着绿色包装产业更大更强的目标迈进!为推进包装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带动xx地方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潘云鹤: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导读: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

关键字:潘云鹤 两化融合 最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并把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成机遇?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就与此相关。

此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教训是,美国虚拟经济发展得过分了。虚拟经济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我国政府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谈到实体经济,我这里想讲的一个问题是,走中国工业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富有中国特色,这既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求,又来自世界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世纪我们国家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世界各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都是根据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而提出的。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印度在1998年就提出,到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其战略目标是“加速推动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印度软件和IT服务业出口已达500亿美元,上述目标已经实现,其网络能力年均增长30%,所有的学校和医院、行业都实现了IT应用和IT教育。

分析表明,上述国家的信息化目标与中国都不一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最耀眼的中国特色战略。

从国情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需求。首先,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已经很大,中国现在制造业规模全世界第三,而信息、电子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位于全世界第二。我们有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现在全世界有30%的日用工业品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像电风扇、电视机、拖拉机、挡车机械等,中国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40%甚至50%。其二,我们的交通规模也很大,铁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全世界第三。我们的高速铁路过去为零,现在从北京到天津的高速铁路的速度是全世界最

快的,正在迅速建造的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将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据铁道部估计,今后5年我们所要造的高速铁路是全世界最多的。我国的高速公路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居全世界第二位。我国港口已完成部分的吞吐量已经占全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的亿吨港口拥有量居全世界第一。其三,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增速很快,2006年已经超过了4000亿平方米,2007年达到4500亿平方米。

无论是制造业、运输业还是建筑业,一方面,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仍旧处在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上,表现为“三高两低”,就是物耗高、能耗高、生产环境代价高,而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和资源的全球压力,加上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三高两低”的压力也很大,困难与时俱增。我国的国内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40%,我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却很低。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为2490美元,大概是美国的1/19,浙江人均GDP大约到了5000美元,即使这样,也只是美国人均GDP的1/9。

再从历史来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中国工业化的难得机遇。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国家工业化的世界性巨浪。

第一次巨浪起源于英国。1769年,英国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启动了动力机械化的时代。蒸汽机时代的机械化和以往靠人工和畜类推动的机械完全不一样。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1779年出现了动力发动机,1803年出现了轮船,1812年出现了火车,1825年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829年出现了拖拉机。至今为止,人们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机械,实际上都是在蒸汽机时代的那一次工业化浪潮中产生的,即使有所变化,也无非是后来把蒸汽机变成了内燃机、电动机而已。因此,由于工业化进程,英国人在100年以后,有70%的人住进了城市,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工业化不仅带动了本国的工业化,而且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第二次巨浪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工业化浪潮实际上应该叫做电机化浪潮。不过,严格来说,电机化浪潮实际上不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人发明了发电机,俄国人发明了电动机,电机化最重要的两个机械不是美国人发明的,而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美国人从1876年开始发明了电话,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启动了电气化时代。仅仅有这些,爱迪生还不能启动电机化时代;爱迪生的聪明,在于他不仅发明了电灯泡,而且还在纽约使用欧洲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当时发电厂的电力传输只有几公里,即使如此,它促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供应电,能够把几平方米的范围都照亮。这就启动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电机化时代。美国人以电机化带动工业化,从而进入到汽车、钢铁、石油快速发展的时代。到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美国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一次工业化浪潮对世界的贡献可谓巨大。

可以看出,尽管世界上有很多的强国,这些强国走出了自己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但是,只有把那些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融入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且能够

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造就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新世纪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机遇,指出了这样一个途径,希望能够在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受阻的五大软肋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发展很快,但仍然不够强大,还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信息化产品,我们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在质量方面还很薄弱。例如,显示器、手机、彩电、DVD,以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我们的这些产品占全球的总量现在已经到了50%、30%、43%、80%、40%,尽管如此,2003年中国的信息社会指数程度还只是在全世界排第44位。一方面,我们的信息产品做得不错,另一方面,我们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很不够。其中的原因何在?总体看来,我们整合和发展信息产品的水平还存在着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1、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跟踪过分。我们太热衷于跟踪,中国人始终对西方强国存在着迷信,中国人对西方强国的跟踪意识特别强,我们希望通过跟踪西方,最后超过人家。但是人家跑的那条路是不是适合你跑,我们没有考虑过。跟踪、赶超是需要的,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开始振兴的初级阶段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是事实证明,跟踪赶超的路不能一直走下去。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来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走的路一定会和西方不一样,如果和他们一样,那就一定超不过他们。这是很明白的道理。此外,就是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认识还不足,我们往往将融合看成是局部性的战略,而没有把它看成全局性的战略,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对国情、世情以及历史性挑战和机遇的意义。

2、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不妨来看一看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情况。我们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设立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除了2007年有所增加外,其他年份都在减少。这说明我们整整十年时间几乎都在埋头于生产,而很少埋头做科研与开发。从经费投入上看,我国企业对科研投入的比例是1.0%(制造业还要低,只有0.54%),而美国、英国、日本则大于10%,韩国、意大利也大于4.5%,差距非常大。不仅是科研比较落后,融合也比较落后。

实际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它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业中各行业的问题,促进工业中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我们现在热衷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而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则热情不够。信息产业和工业之间要结合起来,需要做什么?就是R&D,就是研发。我们现在促进两者融合的研究经费和项目非常不够,这样的科研状况没法支撑我们去提高工业化水平。

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剑锋没有直指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比企业的生产能力重要得多。中国人很注意自己的生产能力,但是很不注意产品的创新。

我们以前的统计,是把本企业没有生产的产品当作是新产品,只要本企业没有生产过的、即使是模仿他人的产品也叫新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跟踪性很好,新颖性不够。应该看到,产品是研发能够产生利润的必由之路;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就不会产生利润,研发是体现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品牌效益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品牌?首先就在于我们没有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我们所谓的新产品都是人家研制出来的,实质上也就是人家设计出来的。如果要有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创造自己的产品,要把产品创新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手段。完整的自主创新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大家呼吁得很不够。知识和技术不转化成产品和工艺,也就很难抵御危机。我们从这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历次风暴中都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产品创新应该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主战场。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环节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创新体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最传统的产品也存在着同信息产品融合的广阔空间。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要抛弃原有的传统产业去发展高技术产业;我认为这种理论不完整。一方面,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需要从一城、一地转移到另一城、另一地;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际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就一个产业而言,只要把产品调整好,这一产业就可以变成朝阳产业。最重要的产品实际上是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不管发生什么危机,这些东西都是人们必需的。人最不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大概也就是飞机、电脑等。人没钱的时候可以不用计算机,不乘飞机。金融风暴来了,出去旅游可以换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必须吃饭、穿衣、住房、乘车。因此,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我们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属于人类必需,一定会有强大生命力。

4、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投资较多,鼓励融合较少。

我们应该鼓励各种交叉型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要鼓励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要鼓励产、学、政的交叉融合,产、学、政合作才能创新;要鼓励创新与金融的结合,尤其是与风险投资的结合。

5、信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性人才依然匮乏。

人才对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可以举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来加以说明。2001、2002年时,中国的软件业非常羡慕印度的软件业;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很快,赚了很多钱。但是到了2007年,中国软件业的数量、销售总额超过印度,这一变化很了不起。我最近查数据才发现,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希望超过500亿美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一数据,而中国软件业的产值则到了600亿美元。但中国和印度很不一样;中国的软件业是把产品卖给了中国人自己,而印度的软件业则是把产品卖给了美国人。中国在2001年开始成立软件学院,政府对软件

业采取了特殊政策。印度人普遍使用英语,所以印度更适合软件业的发展;而我们的软件业大多把产品卖给了自己人,这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软件学院的学生能把英语培训得更好,我们的出口软件数量有可能更多。所以,人才的培养同产业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

三、工程教育缺失,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型

有产业没人才,产业不可能很好地发展;有人才没产业,人才也不可能培养起来。我国现在正在培养的工程人才,也许在10年后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因为我国现在实施着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制造业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如果我们不能抓紧这个机遇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就会错过黄金时间。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使我们的工业有创新潜力,这样,也许10年以后我们就会拥有全世界一流的工程师。

我们现在的工程教育尚存在着很大问题。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很强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很大问题,我把它称为工程性缺失、创新性缺失、多样性缺失。

工程性缺失表现为,在教育环节上实践性薄弱,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全世界的工程教育都在反思这一问题。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样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考大学,所采取的考试方式令人担忧。我们的考试方式大多是选择题,一个题目给出ABCD几个答案供考生选择。这种训练方法是什么思维?面对一个事情选择对还是错,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工程的方式,不是干事情的方式。我们要干一件事情,开发一个工程,不能只回答Yes or No。工程师造桥,一种方法不行可以换另外一种方法,基地不行可以打桩,没有条件可以改变条件,最终是要把事情做成。科学的方法是“对或者错”;工程教育同科学教育有密切关系,但也有重大分歧。我们现在的整个教育方式中,工程训练太差。

创新性缺失表现在教育上,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授不符合工程创新的特色。当代工程创新在知识上表现为专业性、交叉性相结合。一是要有宽博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还要有经验;二是要有专业性,需要专家;三是要有交叉性,需要多种专业知识交叉使用才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强调“专”比较多,而强调“宽”和“交叉”则比较少。创新思想来自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10个学计算机的人,尽管学科背景一样,但如果一个人学了计算机以后去从事土建,另一个人去从事工程设计,他们的想法肯定会不一样。他们相互交叉就能促成创新。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多样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际上有过两次曲折。第一次曲折是“文革”前,那时候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最多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像螺丝钉那样的人”,培养人才就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这样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适应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会破产,一旦转到另外的企业,就不适应了。“文革”结束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向美国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学习,大多数学校以通识教育为主。现在很多学校采用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

是专门的,这是受到美国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国家都需要;我们既要有企业马上就能用的人,也要有能够创新的人才、能够发表论文的人才。但是,我们还需要另外的人才,即多面手,以及符合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人才。我们应该吸取欧美纯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所长,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培养出特色的人才来推动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综上所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我们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还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看到,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一种是理论。现在则有了第三种,即计算机科研方法。第五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建立起了硬件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上服务业,后面三种行业就是信息服务业。

第五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提纲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提纲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

1.本地区产业结构、规模等基本情况;

2.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3.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的成绩;

4.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5.本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

6.本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工作经验。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企业、典型产品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工作计划

1.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思路;

2.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目标;

3.本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工作;

4.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建议。

下载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欧阳中球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实施“621工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项目建......

    顺德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顺德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区域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关于加快“四化融合 智慧顺德”建设的意......

    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 作者:xxxx 单位:xxxxx 摘要: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

    2009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转载)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在“中国IT财富(CEO)年会”的讲话摘录。) 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大家很关心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从什......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协议书编号: (编号由信息化推进司填写)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 项目协议书 甲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乙方: 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

    解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荐阅读]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号),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

    燕山石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燕山石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燕山石化在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时期、辉煌的发展壮大时期,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低潮期,地处首都受资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使企业发展形势迷惘,突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