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8: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写作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篇: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客观事实的简短报道,一般泛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报道的国内外消息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故事、访问记、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消息,是消息体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使用频率最高、最常用。它是消息体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又称为“动态消息”。

3、经验新闻:用新闻的形式来反映某地、某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和明显效果的一种消息体裁。是我国独有的消息类型,其目的是推动全局,指导实际工作。有的称它为典型性新闻。

4、综合新闻:报道不同部门、单位、行业具有类似性质的情况、动向和成就。即异地同事的综合报道。

5、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6、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7、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相对于文学语言、日常语言、计算机语言等称谓而言的一种特殊的专有称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中所刊载播发的新闻作品所使用语言的简称,是新闻写作规范化的语言。

8、专访:就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问题作专门的采访,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9、特写:以描写性的放大手法,集中再现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突出事件的片断或人物的某些经历。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新闻跳笔:指新闻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11、断裂行文: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他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12、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1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13、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

14、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

15、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16、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新闻主题要从客观事实中提炼,把事实中有意义的、新鲜的、有特点的东西挖掘出来。

17、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18、新闻语言:即文字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19、导语: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出现在一篇消息的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20、第二代导语: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诱引人读了开头还想往下读。它的位置在消息的开端部分。” 突出写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两个,其他要素则放在新闻的主体或结尾处。较之第一代导语而言,第二代导语写作手法更为灵活,表现手法更趋多样,既无公式化痕迹,又无“老态龙钟”之嫌,更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21、电视新闻: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同时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导线传送图像和声音的新闻报道。

22、新闻主题: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

23、对比性背景材料: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此题考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2.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3.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4.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5.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6.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7.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8.《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9.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是我是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10.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通讯闻名,被称为“印象派大师”(∨)

11.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12.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13.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14.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15.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16.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17.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18.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19.迄今为止最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20.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21.我国最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22.刘少奇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23.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24.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5.广义的新闻包括 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26.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27.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28.“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29.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30.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31.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32.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3.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34.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35.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三、简答题(此题要求重在理解活用)

1、新闻写作的原则:(1)、用事实说话;(2)、小处着眼;(3)、正反对比;点面结合;(5)、现场实录;(6)、精要点击原则。

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1)、真实准确 2)、短小精悍 3)、快速及时

4)、生动新鲜

3、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概括事实;精选事例;再现场景;对比衬托

4、提炼新闻主题的原则 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5、提炼新闻主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是主题选得偏大。2)、是主题针对性不强。3)、是主题的思想性差。4)、是主题思想不能集中表现。

6、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

4)、((1)从认识事实入手(2)在比较中鉴别(3)上头下头结合(4)选好主题角度

7、新闻选材的原则 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8、新闻选材的方法(1)选择真实的材料(2)围绕主题选材

(3)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4)新颖有特色

9、获取新闻来源的途径

(一)当事人、知情人、“新闻线人”“报料”

(二)通过观察生活获取

(三)从媒体上获取

(四)关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

(五)通过作连续深度报道获取

10、新闻角度选择的具体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三)从全局高度找角度

(四)从关切点上找角度

(五)从共鸣点上找角度

(六)从“人无我有”找角度

11、为什么要使用“新闻跳笔”

1)、跳笔——多段落,能够更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便于作者的快速写作

3)、加大了信息量,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12、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1)、短段落,多分段 2)、断裂成文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4)、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大跨度

13、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

(3)它的导语既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优点

1、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2、有利于编辑方便处理。3、有利于读者快速阅读。4、有利于报道时效性较强的新闻。

14、导语的写作要求

第一,导语必须有实质内容,不能言之无物,不知所以然。

第二,要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第三,写作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第四,导语要力求优美生动。

15、导语的写作方法

1.简练生动,突出情节 2.提出问题,启发读者 3.略作描写,传神生动 4.运用对比,突出价值 5.引用原话真实可信 6.略加评议,点明主旨

16、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主题取材 2)、叙事要具体充实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

4)、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17、动态消息的写作方法

(1)展示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2)展示事实原貌,让受众了解真相(3)关注事实进展,准备连续报道

18、动态消息的主要特点

(1)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2)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3)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4)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

(5)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6)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19、综合消息的写作方法(1)注意三种综合技巧的运用(2)表现手法力求灵活多样(3)结论力求客观公正

20、经验消息的写作方法:(1)把经验当成新闻写;(验要交代效果

2)用事实表述经验;(3)表述经21人物消息的写作方法:(1)写出个性;(2)写出风貌;(3)写出人情味

22、人物消息的写法

(1)反映时代精神——有新意(2)寻找新闻根据——求“近”点(3)叙述基本事实——宜概括(4)选取典型事例——抓特点(5)再现现场场景——用特写(6)凸现个性——用言行

23、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2.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

3.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4.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通讯的特点: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24、通讯的写作

(1)主题要明确(2)材料要精当

(3)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4)角度要新颖

25、通讯主题的提炼

(1)选择富有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来表现主题(2)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材料揭示主题(3)提炼通讯主题要反复酝酿、深入开掘

26、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通过人物的事迹塑造人物形象(2)通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风采(3)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人物内心(4)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精神风貌(5)通过恰到好处的议论突出人物精神特质

27、事件通讯的写作方法(1)亲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2)力求清晰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3)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28、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性;2).线索清晰;3).生动;4).在叙事中写好人物

29、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1)展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3)探讨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30、工作通讯的写作

(1)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2)进入工作现场抓取活的事实

(3)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反映有关工作(4)采用虚实结合的语言运用技巧

31、风貌通讯的写作方法(1)调整视觉,着力写“新”(2)选准角度,重点写“变”(3)展示风貌,突出写“人

32、专访的特点:(1)专门的内容;(2)专门的采访对象;(3)专一的表现形式

33、专访的种类:(1)人物专访;(2)问题专访;(3)事件专访

34、专访的写作

1)、记言准确传神 2)、确定体式 3)、把握结构

4)、透出时代气息

35、广播新闻的写作

1)、用具体形象的事实说话 2)、短小精悍 3)、采用谈话体 4)、语言通俗和口语化

36、电视新闻的语言要求: 1).通俗质朴;2).形象生动;3).爽口悦耳;4).凝练概括

四、写作(此题与操作题相似,给出某一新闻的六要素,让你去写一篇新闻稿,包括消息、通讯、专访等,重点考察各种新闻写作的写法和技巧)。

考试提醒建议:以上题型均为《新闻写作》必考题型,其他题型也基本围绕以上知识点进行出题考试。但真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学会融会贯通,特别是文字语言的表达。

仅供参考!

第二篇: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

一、新闻报道样式

(一)常见的新闻报到样式:消息类(最常见)、通讯类、边缘文体、专访、其他样式。

(二)消息概述

消息的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体裁。完整的消息一般都标有“消息头”(“本报讯”或“电头”),结构上多采用由“导语”和“主体”组成的“倒金字塔式”。

1.简讯定义: 以很简短的文字,尽快地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状态作最概要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消息中最简短的一种样式。

简讯也称为简明新闻、新闻摘要、新闻简报、短讯、快讯、短波、零讯。此外,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也属简讯类。

例1.中国银监会昨天发布: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参考消息》 2012年2月20日)

简讯写作形式简单,但作为新闻写作的训练来说,是重要的基础,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1)训练要点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2)训练新闻语言的表达能力——简练、准确、具体、清楚。

写好简讯也同时为消息导语写作打下基础。二者的写作思维类似,不少简讯与导语几乎完全一样。

2.短消息定义:这是报纸和通讯社最主要的体裁形式,从两百到七百字左右的信息都可以称为短消息,一般为五六百字,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基本要求:(1)较完整报道事实的基本情况;(2)有具体的典型材料,但不加以详细描述;(3)一般要简明地交代背景;(4)尽可能不作议论,靠事实本身和运用一些“客观手法”来说明问题(解释因果、意义等)。

国内外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以及各种时效性要求较强的事实,首先大多用短消息的形式迅速及时进行报道。

实例:

法医生完成世界首例超远距离遥控手术

[ 据新华社今晨专电 ] 法国一医疗机构19日宣布,一名身在美国的法国医生日前通过遥控机器人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一名法国妇女成功实施了胆囊手术。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的第一例超远距离遥控手术。

(《成都商报》 2001年9月20日)

上例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可以发现,从最后一段开始删,报道可以再任何一段停下来,剩下的部分仍然是完整的报道,直到只剩下导语,形成一个简讯。3.长消息:八百到一千多字左右的消息。

要求: 较详细地报道事实的具体情况(包括事实的来龙去脉,或者事实发生场景的具体描

绘),背景材料较充分,有较多的解释。

注意:新闻写作中,“解释”一词的含义并不是指记者自己来说明事实原因或性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而是“用事实来解释事实”,是“客观的解释”,是运用各种其他的相关事实及背景来引导、启示读者的思维和判断。如纵横对比、借用他人的说法、一些专家及权威人士的评价等等。

长消息的题材内容主要涉及那些较重大、社会影响较大的新闻,包括那些重大事件、经验、问题的报道。

“短”到“长”的转换:概述—具体—进一步具体—详述(包括来龙去脉、典型情节、细节等);背景简明—背景充分。

(三)通讯概述

1、通讯的定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形象、生动地再现(报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

2、通讯与消息的主要区别:通讯在写作上的思维和表现方式与消息不同,通讯就是讲故事,讲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与消息的主要区别是:

(1)、消息重在记事,主要目的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多或少变动的事实,传递新信息;通讯不仅记事,也重于写人,要围绕多方面事实再现特定的人物形象。

(2)、消息内容概括、简明,多数是一事一报(单一事实);通讯内容详细、具体、深入,要充分展示事件或人物的全貌,有情节、细节,故事性强。

(3)、消息以叙述手法为主,语言简洁,直截了当,要点突出 ;通讯可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来写人记事,注重人和事的形象再现。3.通讯分类

A、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B、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

C、工作通讯: 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D、“风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

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四)边缘文体:特写、速写、新闻小故事(小通讯)、现场新闻、目击报道、暗访纪实等。

(五)专访定义:指对事先选定的专门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报道。

专访的题材往往是较重大的、引人关注的或热点性的。成功的专访往往具有独家新闻性质。专访的分类:(1)人物专访:对某新闻人物本身进行的专题性访问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人物当前某一方面活动所引起人们兴趣而产生的问题。

(2)事件专访:对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某方面问题的专题采访报道。

事件专访不同于事件通讯,事件专访不是对某一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的再现,而是集中针对该事件所引发的某方面问题,对最有权威回答这些问题的专门人士所作的专题采访报道。

(3)现象专访(4)科技专访

▲专访最早被归为通讯类,但由于其题材内容的专题性及写作上的现场回答纪实形式,现在新闻界大都把它看做一种相对独立的体裁,报上刊登它时也常特地表明“专访”字样。专访的写法:

1.专访要“专”。专访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专”。写人、写事、写问题,都要专一,不能散。倘若是“本报专访”,其内容还要适合本报读者的口味,例如运动会期间的专访,则要报道运动员和权威人士对运动会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等。

2.专访要“访”。访,是专访的又一特色,记者问,被访对象答,问答交谈,记录成文,构成专访的主要篇章。报刊上有些冠以“专访”的报道,只在开篇处交待记者就什么问题访问某某人,然后就通篇记录被访人的谈话,有如答记者问,虽然简洁,但形式呆板。这类作品叫做谈知记录更为确切。专访,就得有访的特色。

从叙述人称看,专访写作一、二、三人称均可采用。采用单纯记录式,则通篇是第三人称。如作者出场,采用问答交谈形式,则一、二、三人称都得运用。用第一、二人称比第三人称更为亲切,更有现场感。

3.记言准确。专访,主要是记录被访者的谈话。记言要准确,这是最要紧的。不仅要准确表达概念、意义,还应当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就是说,要抓住被访者个性化语言和表达风格,再现于专访作品。被访者的话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转述,即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显得更真实,有现场谈话感;间接引用,便于概括集中。具体写作应根据表达需要两种手法结合运用。

4.再现场景。这里的场景,是指访问现场。再现场景于作品,一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是以景写人,用场景衬托人物身份、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5.新鲜活泼。新鲜是指内容而言,活泼就是形式而论。内容新鲜,一是要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人新事;一是要选择好新闻的由头。另外,专访的结论结构应灵活、自然。写人物,可以按几个片段组织材料;写事件可以按几个侧面安排层次;无论写人、写事、写问题,都可以按访问谈话的自然次序写来。可以直接入题,也可以从环境写起,6、透出时代气息。选择专访对象,要选具有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者掌握先进知识、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

(六)其他报道形式: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调查附记、采访札记、记者来信、记者述评

(七)软新闻和硬新闻

软新闻:主要指写法轻松人情味较浓的各种社会新闻或娱乐性的报道。读者阅读时能产生“即

时报酬效应”,即有较强的阅读兴趣,能立即获得新闻阅读的满足,效果是即时和短暂的。硬新闻:主要指题材内容较严肃的政治、经济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报道,阅读时,主要产生“延缓报酬效应”,读后引人思索,给人以启发,报道效果是延缓和较长时期的。

二、新闻写作准则

(一)客观报道原则与真实性

1.写作观念转换:习惯的文章写作观念是“文以载道”,写文章时,写作者提笔往往自然有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发表见解的欲望。但这种写作观念在新闻写作中却必须放弃,特别在表达形式上放弃,因为它很可能偏离新闻事实,或丧失客观地“事实的雄辩力”,或误导受众,或描述不准确、可信性降低,甚至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所谓“写作观念的转换”就是指写新闻是,你的注意力首先是在事实本身,你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怎样把事实尽可能准确、清楚地告诉读者“,而不是怎样用漂亮的文词来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情感。2.客观报道原则(这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

(1)事实第一。(2)核实。所使用的材料不能仅仅局限于任意的某种“消息来源”的说法或马马虎虎的传闻。(3)真相。挖掘事实真相是记者能动性的最重要表现。“只是如实地报道事实已经不够了,现在需要的是报道事实的真相„„花费时间研究他们技巧的新闻工作者懂得,他们能够把客观新闻具有的巨大力量应用到他们深入挖掘的新闻中去。由两种客观性:一种,把具有表面价值的说法当成新闻;另一种,深入挖掘这种说法的背景材料,并且用客观性检验这些发现。”“客观性,仍然是记者处理他们的报道时的基本指导思想„„当代记者更少作为记录者出现,而是更多地作为具有批评的理解力和全面能力的人出现。”([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艾菲等编译,广播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55~56页)(4)事实与意见分离。即:不在报道中直接和随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这是客观性原则的重要基础。(5)平衡与公正。(6)用事实解释事实。

A、客观性在写作上的三个最基本方面:(1)新闻基本要素的真实准确。(2)细节的真实准确。(3)禁止任何“合理想象”。B、公正、全面C、说事实,少言论

把观点或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公正的叙述中,这就是所谓“用事实说话”。3.避免材料的“非故意性失实”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来源不同的事实材料分为两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以上材料。→一个相关概念“新闻过滤”:a.记者对事实及事实材料的主观选择;b.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任何事实材料,如果不是通过记者的直接观察、参与,而是通过中转环节所获得,这种情况就称为新闻过滤。凡经过过滤的材料都有失实的可能性。因此,对任何消息来源提供的事实材料,记者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存疑”,记者首先应当假设材料是不确定的,他可能符合事实也可能偏离事实,然后想法对其证实或证伪。有些材料被蓄意安排,如大跃进时的一些报道,至今一些当年报道过这些“新闻”的记者,回顾往事仍感羞愧。

→在世纪的新闻采访中,记者获得的材料更多、更经常是第二手以上材料,应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核实,是之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的本来面目。写作中,运用第二手以上材料通常要交待来源,注明出处,使报道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另一个相关概念:“新闻归属”

“凡不是你亲眼看到的,一定要指出消息来源,除非是最起码的常识。”—麦尔文·曼切尔

(二)新鲜与压缩原则

1、时效:主要指时间上的新鲜性——及时报道。也有报道的时机和时宜。

2、题材内容(选题角度):题材内容新体现的是记者的新闻敏感问题,也是新闻角度中的“选题角度”问题。

→记者要善于在平常生活中抓不寻常之事,发现新问题、新动向,在“冰点”中挖掘新闻。→在相关的一系列事实中,突出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单独成篇。会议报道是最容易发生淹没真正新闻的现象。

对一个记者来说,培养新闻敏感的基础是共同的。一方面要“吃透上头”,对有关宣传政治、方针、思想和重点要熟悉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吃透下头”,即对所报道领域的情况熟悉。

3、表现角度

4、压缩——简化信息 四个基本途径:

a、主题单一集中,即明确报道的中心;b、精选典型材料,删除重复性材料;

c、尽量减少作者主管附加的话语,即时必要,也要点到为止;d、语言简练、具体、实在。语录:“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删节艺术之上的。”

“少些就是多些。表达得经济,是艺术家的标志。”

“干报纸就是要懂得省略、善于压缩。”

——麦尔文·曼切尔(美)

(三)充分揭示新闻价值的原则:新闻价值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就是:事实的一些什么素质能使受众产生兴趣?这就是所谓新闻价值要素。

(四)新闻背景——用事实解释事实:在新闻报道中,有时需向读者特别交待他并不知道的“寻常”事实,与新闻事实形成比较、烘托,由此读者才能真正理解新闻事实的“不寻常”,这就是所谓“用背景材料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含义。

三、新闻报到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新闻语言特点

a、确切。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使用批判性的、定性的词语。多用中性的词语应当成为记者写作的基本意识。如:“老人们一个个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真是妙语,但用在新闻报道中它显得调侃味太随意,易于使读者对报道产生不信任感。

b、具体。“说事实”也同时要求要让每一句话都有具体明确的事实,尽可能不要使用那些抽象的、通用性的词语。如:不要说“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而要告诉读者,这声音大得“连自个儿的尖叫声都听不见了”。让人有身临其境感。

c、简练。以最干净利落的语句提供最实在的信息。多用短句子、简单句,少用长句子、复合句。

最易读的句子——8个词一下; 易读的句子——11个词; 较易读的句子——14个词;标准句子——17个词; 较难读的句子——21个词; 难度的句子——25个词;很难读的句子——29个词以上。一般读者在阅读17个词左右的普通句子时将没有什么困难。多用短句子并非只用短句子,长短句自然配合能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增加可读性。

d、通俗。尽可能多用大众化的语言,减少专业性、技术性和理论性的叙述,使之易读易懂。e、朴实。不要追求文章表面的文采,写“具体”的事实。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1、叙述:注意“具体、真实、客观、叙述语言简练”。

2、描写:新闻报道中,描写是经常使用的手法,尤其在特写、通讯类写作中。新闻的描写重于“白描”,即“细节的叙述”。

3、议论:一般而言,记者常用如下一些方法来处理事实与意见的关系:

a、对事实及事实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安排。根据“顺序”效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把最重要的放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注重首因效应。

b、通过事实的比较来揭示事实问题和矛盾,引导读者的判断。记者还常常通过下面的手法来间接地评价事实:通过背景材料的印证按时问题。用背景事实深化因果解释。c、引用他人的看法来间接表达意见。

4、抒情:只用于一些特殊的、能引起读者较强情感共鸣的情感中。但只需要“点到为止”,一定不可过度渲染。

四、消息导语写作注意事项

(一)有关概念

导语:消息中有一定独立性和统领性的开头部分。它要求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充分揭示新闻价值,同时唤起读者的注意。

消息导语具有提纲挈领、概况要点、引导全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被看成是记者的“硬功夫”,故有“导语写好,消息就至少写好一半”之说。

导语可能是开头的一句话,或一两段文字,有的复合性多元素导语可以达到四段(不要超过四段)。

导语写作基本要求:

1、突出显示核心要点,告诉读者一个简明又相对完整的基本信息:发生了何事。

2、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向读者表面这一新闻事实究竟“新”在何处。

3、吸引读者。

4、简练。

(二)新闻要素在导语中的表达

总体而言,6个新闻要素中(5W+H),“何事“和“何时”两个要素是不可省略的。

(三)直接性导语样式: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实例:以上导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事渲染,不设悬念,简洁明了,不予铺垫,完全靠新闻事实本身来吸引读者,这就是直接性导语的特点和风格。

1、直叙性

“直叙”是最有效的方式,而这正是受众对新闻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任何消息使用它首先是正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好的。直叙性导语是一切导语样式的基础,任何其他样式的导语不外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它是记者首先应当熟练掌握的写法。直叙性导语有相当部分是引述某人的话构成的。注意:事实要点与特点结合,避免使导语一般化,埋没新闻性。因此,动笔时思考清楚下面两个关联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a、报道的中心事实是什么?b、事实最能引起读者兴趣,最不寻常之处是什么?

2、说明与解释性导语:这种定语方式的简练说明较常见,它能以最少的文字突出显示事实的某种独特点,增强新闻感。

3、议论式:涉及有关政治、经济或其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报道,在于让事实显得更有力。

(四)延缓性导语样式: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九种常见延缓性导语:描写式、特写式、悬念式、引导式、引喻式、对比式、假设式、情感式、故事体。

延缓性导语一般用于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导语写作。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

导语禁忌——导语写作中力求避免的几个主要毛病

1、避免写“瞎导语”:指缺乏核心要点的导语,它没有告诉读者“真正的新闻事实”,国外称“埋没了导语”。会议新闻报道及记者采访某人的“谈话”类报道最容易出现“瞎导语”。

2、避免写“臃肿导语”:当代导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简明地突出显示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简化信息”。

3、避免写“模糊导语”:导语模糊有多种情况,如时间模糊、新闻来源模糊、必要的因素脱漏等,但最主要的是核心要点模糊,关键的实质性信息不具体、不清楚,显得较抽象笼统。

4、在多元素导语中,注意重要性顺序的正确安排,否则可能淡化最重要的内容。

5、避免导语与标题的简单重复

五、新闻写作的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定义:按重要性递减的方式来安排报道内容层次和各项事实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它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依次递减,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从消息的总量上说,迄今为止,倒金字塔结构运用最多,成为消息写作的标准样式。

结构详解:倒金字塔结构主要由导语和主题两部分组成。导语过后就是主体。消息主体是消息中跟着导语之后的、包含有完整和具体的事实材料的主干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

1、展开。对要点进行展开叙述使报道完整、充实。

2、主题。通过事实的开展,充分表现报道主题。

3、补充。用附加的相关次要材料,对事实进行补充介绍或说明。主体写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善于运用短段落。

2、尽量少用关联词句。

3、尽量避免材料、语句、概念的简单重复。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结尾问题

1、自然结尾。大多数动态性、事件性报道不特别考虑专门的结尾方式和内容,事实交待清楚报道即结束,或者说,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结尾“

2、安排结尾。涉及问题、矛盾、争议等事实的报道,其主体常为逻辑结构、对比结构、时序结构,通常会有特别安排的结尾。常见的主要是对事实做出某种总结、评价,或提出问题。这种结尾方式最好是“引述”他人的话,如权威人士的评价,以使“近因效应”发挥得更好。

(二)非倒金字塔结构:类型: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散文式结构。

六、通讯写作

(一)定义: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消息更详细、深入和形象地报道新闻事物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与消息这样的狭义上的新闻简单比较,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西方新闻概念中没有“通讯”这一体裁名称。西方新闻界习用的“特稿”或“特写”这一含义广泛的词,即包含我们所说的“通讯”。代表当代中国长篇通讯类新闻报道水准的是1995年《中国青年报》推出的每周一次的《冰点》专版的报道。此外,《南方周末》有关社会“时事、现象”的报道也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代表。

(二)通讯的基本特征

1、故事性:重于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把它的典型情节和细节再现出来。写通讯与写消息在观念上的最大差异就是要有“讲故事”的意识和感觉。如你不是只记一个人获了奖,而要给读者讲述他所经历的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2、注重“再现”形象。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是细节描绘,要求特色、具体、清晰、生动,让读者透过你的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画面和状态,感受到气氛和人物个性。

3、注重写人。事因人生,人以事观。无论是何种通讯,一些事情总是人的行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故事。在事件通讯中,记者一般很注意情节和细节,但“人”却常常被表现得很弱,缺乏个性显现。

情节、细节、人,这三个要素是讲故事的基础,是通讯的“血肉”。

(三)通讯常用的结构:纵式”和“横式”是两种最基本的结构思路。

一般来说,纵式写作因为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状态,有助于清楚表现事物进程的脉络;横式写作由于能更自主地安排材料,有利于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和思想。

(四)通讯的开头和结尾:写通讯对开头和结尾均重视,与其他文章的写作一样,要求善始

善终,但它却没有严格的限制性规则。它以所描述事物本身的特性和对结构的整体构思而定,也往往带有个人写作的习惯和风格。著名的写作大师常常都给人留下回味的开头和结尾。关于结尾,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1、结尾思考的基点——与全文连贯,留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

2、精彩的引语常常是结尾的好材料;

3、不要再结尾作套话式的抒情和空论,读者会窃笑你;

4、如果你的整个写作顺当,结尾也会顺利产生。

有人喜欢在结尾处生发开去,表现一种希望和趋势。但要警惕:这种方式容易使作者自我感动太过,忘记了事实本身的现实条件和逻辑性,被导入一种不切实际的忘形想象中。

(五)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1、以几个骨干情节及情景来展示时间的全貌。

有时为了更简练,文中常常用小标题直接对不同的情节内容进行划分,而小标题同时也是内容的简要提示,这样既便于写作,也便于读者理解,还能缩减一些过渡性的描写。

2、在事件的描绘中,突出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形象。事件通讯写作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人物个性形象的显现。记者常常把思维单纯集中在事件本身的情节过程上,忽视了恰恰在“事件”这个“非常状态”中,正是身处其中的人物其个性集中和突出显现之环境。

3、着力写好事件的高潮。事件高潮是事件发展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阶段,是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全篇报道的着力点。没有高潮的描绘,整个报道就会显得平淡、机械和零散。高潮的细致描绘实际上同文学或影视故事的表现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以上三方面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构思时,整体地安排好文章的层次和节奏,避免报道的平面感和零散感。

(六)风貌通讯写作

定义:风貌通讯是反映国内外各地的发展状况、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新变化的通讯体裁。也常被称为概貌通讯、旅游通讯。

风貌通讯不是游玩后的消遣闲笔,而是有心观察后的时代记录——以社会学的目光透视人的生存现状,以历史学的视野穿越人的今昔,以美学批评的心灵感悟人生活的神韵。你会有常人的激情,也有观察家的冷静。风貌通讯写作要领:

1、新奇与时代动感。记者采写风貌通讯时,自己首先要对这种“日常性”有背景感:纵向的“过去”情况,横向的其他同类事物的情况。

2、展示人与环境共存的具体状态。

3、趣味和知识。

第三篇:新闻写作 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软、硬新闻的区别: 硬新闻:①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时效性较强;②选题比较重大,强调重大性与时效性,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形式上与动态消息基本一致;③大多使用倒金字塔结构或螺丝钉结构写作,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软新闻:①人情味较浓,新奇性、民生性、社会性较强;②多为不平常的、奇特的、娱乐的新闻或广告宣传软文,强调引起受众兴趣和情感呼应,形式上分为软新闻和特写;③细节描写和记者感情占据重要地位。

硬新闻的软着陆:一要适当地进行“软包装”;二要善于与寻找新闻眼;三要努力选准“着陆点”;四要巧用细节制胜。

软新闻的硬化技巧:①寻找新闻由头,使就旧闻新闻;②寻找典型环境,突破时空限制;③进行“亲历”式的现场采访,使“非事件”呈现“事件”特色;④从非事件性题材中选取能集中反映共性的“事件性”事实。

功夫在笔外(P7)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P26)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是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

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功夫在笔外(P32)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二)事实胜于雄辩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如何用事实说话

(一)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它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其作用如下:第一,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于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第三,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新闻跳笔(P110)(定义以及如何使用新闻跳笔改写文章)

新闻跳笔的特点:一是在问题结构上它是多段体;二是它与一般文学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链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至今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二.断裂行文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大白话: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做大众口语。使用大白话写作生活气息浓、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具有独特的风格。(P138)

导语(定义,任务,写作要求)(P151)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特点: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消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三)为全篇定音。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二.将最有新闻价值、最具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有三类材料最好——最新鲜的材料,要选择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四.力求优美动人。

新闻背景(定义、作用、精选背景材料)(P198)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的作用: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二.解释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烘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四.用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述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精选背景材料: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222):

一.事实要交代得一清二楚;二.勿做表面文章;三.见事见人(事件性写人有以下几种情

况: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关照事件结果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不要煽情;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关注事件成因)新闻素描:也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是通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P278)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通讯(P315)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题材。篇幅长。第一,通讯锁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第二,通讯必须要具有时效性。第三,通讯锁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有感染力;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较差。人物通讯(P401)

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冰点”人物:这类人物并每一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这里的“冰点”是借用《中国青年报》一个专栏的名称。之所以叫《冰点》,意识显示其选题的异类和“逆潮流”。二是显示其选题的独家。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二 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四 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专访(P493)

专访的文体特征: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二 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 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五专访的结果以问答体为主。人物专访:是对一个“特定人物”的正式访问,是专门报道这个被采访对象的。与人物消息或人物通讯相比,人物专访更强调被采访者的新闻性或者现实针对性,因此,所选择的报道对象应该是当前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人物,所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或者受众感兴趣的,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新闻特写(P516)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写的写作要领:一抓准“镜头”;二 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要有特点和动感);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四要情景交融地写;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背景材料,特别是当它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一是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二是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纵深感。)

超文本写作(P549):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的线型文本结构为超文本结构。所谓超文本,一方面是指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培养数字化记者的要求(P556):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二 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三 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六较强的外语能力题型

判断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5个)

简答题(5个)

写作题(消息、新闻跳笔、特写)

第四篇:新闻写作的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的复习资料

1、新闻的定义:中国新闻界前辈陆定一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著名定义的时候,特别注明这是个“新闻报道”下的定义。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了三个要素:新+事实+报道。、新闻的分类:按新闻的时间性分可分为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按受众关系来分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最常见的是把新闻分为消息、通讯、新闻评论、调查报告。

3、通讯体裁的演变:通讯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由通信发展而来的。较早在我国近代媒体上出现的通讯,其写作模式是脱胎于我国古代的散文和传记文学,在清末明初,名记者黄远生的北京通讯成为我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早期的通讯,所涉及的内容多为事件或旅游考察。20世纪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大量人物通讯和故事性通讯,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作通讯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昔日的旅游通讯逐渐变成风貌通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如“采访札记”、“记者见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特写等新的种类。

4、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A新闻真实性最起码的要求是确有其事

B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C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D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必须真实

E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

5、消息的含义:消息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

6、消息的特点:1简明扼要 2篇幅短小 3用事实说话

7、消息的分类:根据消息的“事件形态”分为“事件性消息”和“非事件性消息”根据消息报道的内容,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社会消息”、“述评消息”。

8、消息的外部结构:倒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 混合式结构 自由式结构。

9、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战争 电讯

10、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这种结构形式因为是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安排新闻事实,所以其特点就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11、倒金字塔结构结构的优势:

一、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二、吸引受众

三、便于及时编辑,有效的处理稿件。局限性:程序固定化、单一化;标题、导语、主体也容易造成重复。难点是准确地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

12、金字塔结构的含义: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

13、混合式结构:首先告诉读者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把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混合式结构形式兼具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构的优点。

14、消息的内部结构:正题、从表现方法看,正题可以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以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含义或隐含的理念。引题、引题通常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一般可作虚题。副题、副题的职责是补充、说明主题,因而一般宜作实题,不作虚题。

15、主体的结构:

1、按重要程度顺序安排层次

2、按事件发展顺序安排层次

3、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16、消息背景的作用:

1、突出、深化新闻主题

2、补充、解释新闻事实

3、巧妙暗示、表达己见

4、拓宽视野、增加趣味

17、消息背景的类型:1按内容分类A历史背景材料 B 社会背景材料 C地理背景材料 D人物背景材料 E事物背景材料2按功能分类A说明性背景材料 B 解释性背景材料 C对比性背景材料。

18、背景材料的灵活运用:

1、标题中穿插背景

2、导语中穿插背景

3、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4、主体中穿插背景资料

5、放在结尾部分。

19、动态消息的特点:

1、动态感2、实效性

20、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

1、善于捕捉动态消息的报道题材

2、善于表现动态消息的动态感和现场感

3、善于确保动态消息的时效

4、善于运用“客观笔法”

21、综合消息的特点:

1、取材面广事多

2、主题集中鲜明

22、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要总揽全局,高屋建瓴

2、要分析综合,深入挖掘

3、“点”与“面”结合。

23、述评消息的写作要求:

1、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2、在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上,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在写作方法上,要做到述评结合24、通讯的特点:

1、内容的延展性

2、手法的多样性

3、效果的多层性

25、通讯主题的提炼的方法:

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26、通讯的结构:纵式,时间顺序式结构 逻辑递进式结构 悬念式结构

横式,空间顺序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纵横式,纵横交叉结构 浓缩时间式结构 蒙太奇式结构

27、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

1、先进模范人物

2、新闻人物

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4、平明百姓

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28、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

1、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

2、写出人物的特点、人物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境界

29、事件通讯的报道对象:

1、突发性事件

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

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30、事件通讯的写作要点:

1、剪裁精当

2、叙事清晰

3、显示意义

4、抓住矛盾

5、描绘场面

6、勾勒人物

31、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1、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

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32、工作通讯的写作要点:

1、指导实际,体现政策

2、善抓“热点”,敢碰“难点”

3、材料和观点都要有新意

4、力求写得生动活泼

33、风貌通讯的写作要点:

1、描“新”写“变”,要抓特点

2、访今问昔,对比衬托

3、动静结合,“画”中见人

4、穿插引用,趣味横生

5、缘景抒情,真切自然

34、深度报道的产生及发展:“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文体,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武市英雄在《日美新闻史话》中曾指出:在美国,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感到客观报道的局限性和矛盾,着手摸索新的报道方式。于是,出现了“解释性新闻”。解释性新闻除了报道新闻事实,还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及结果,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及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作出展望,其题材多为重大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国际问题。写法上,写得纵横捭阖,引人入胜,比起一般的消息报道,更具“深度”。因此,人们又称之为“深度报道”。自“深度报道”出现之后,西方报道文体构成“二分天下”之势:一是动态报道,一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在本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87年夏,第八届好新闻评选,开始正式增设了“深度报道”的项目。

35、深度报道的特点:

1、深刻性 A在方法上,体现出科学性(科学的态度,科学的采写方法)B在文本上,体现出拓展性(要将新闻事实由表层拓展深层,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要将新闻事实从事件本身拓展向认知,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综合能力;要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C在效果上,体现出启思性

2、广泛性A题材面广泛B 受众面广泛 C影响力广泛

3、整合性A对新闻观念的整合 B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C对媒介的整合 D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4、递延性A上承和下继 B互动

36、预测性新闻的含义:预测性新闻史以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科学预见、预报和预测,给读者更多、更新信息的新闻。

37、预测性新闻的特点:

1、预见性

2、逻辑性

3、引导性

38、预测性新闻的写作原则:

1、掌握预测方法

2、注意行文技巧

39、解释性新闻的含义:解释性新闻史以解释新闻事实为主的报道形式,又称释义性新闻。它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来解释说明新闻事实的成因,揭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侧重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新闻事实。

40、解释性新闻的特点:

1、以解释新闻事实为目的

2、大量使用有关背景材料

41、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点:

1、2根据题材量体裁衣

2、深入调查,占有大量背景材料

3、坚持以“以事实说话”

4、注意结构安排

41、我国调查性新闻与西方的区别:我国的调查性报道虽然引进与西方新闻界,但并非全盘照搬。西方的调查性新闻以揭露黑幕丑闻为主,往往涉及政府官员、腐败政客、垄断集团、政治组织的营私舞弊以及财政贸易上的弄虚作假等。我国的调查性新闻内容比较广泛,既有揭露不正之风的调查性新闻,也有反映群众呼声、研究工作问题等方面的调查性新闻。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新闻,常常采用秘密侦查的手段和方法,调查中带有“侦破”的色彩。我国记者采用的更多是实地调查、依靠群众和组织的方法。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新闻,自己常常出现在报道中,调查经历写得很详细,我们的调查性新闻除了借鉴这一形式外,还创造了其他的一些方式。如不讲述调查过程,记者不出现在报道中等。

42、连续报道的含义:对某个新闻的发生、发展及各个阶段的情况作阶段性的持续的报道,以反映整个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即连续报道。

43、连续报道的特点:

1、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2、报道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44、连续报道的写作要点:

1、增强预见能力,选好重大题材

2、把握报道节奏,疏密有致地表现事件发展过程

3、注意信息反馈

4、每篇报道在结论上要留一定的余地

5、每篇报道都要相对独立

45、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从报道对象来看,系列报道报道的通常是非事件性的新闻,连续报道报道的是影响较大的事件性新闻。从报道的篇什的联系来看,系列报道各篇之间主要是内在联系,它是某一主题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展开,连续报道各篇什之间必须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不能凭主观需要随意倾倒。从时效性看,系列报道的内容时空跨度大,事件也不一定具有连续的关系,连续报道的发稿要及时地反映事件的阶段性情况,时效性很强。从报道的计划情况看,系列报道以报道对象作了整体研究后分若干层次加以报道,连续报道由于难以估计事件发展走向,报道的计划性要弱一点。

46、消息头的作用:

1、消息头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

2、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促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消息,力求客观、翔实、新颖、生动;

3、消息头能标明新闻来源,以利读者判断;

4、消息头是“版权所有”的标志,消息前一旦标明“本报讯”,就表示这条消息是本报独家采集的新闻,其他新闻媒介不得任意转载、抄袭。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1、“三角定位法”: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认证事实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为了确保认识符合事实,首先必须保证各方的认识是独立的,是公正的,是客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得到一个信息时找到2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信息来证实,是新闻采写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速度慢、成本低、其他媒体已报道。)

2、隐性采访:(又指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提问的三种方式:(1陈述引题2直接提问3追问)

4、新闻记者的素质有哪些:(1亲和力、2好奇心、3观察力、4毅力、5分析能力、6知识广博、7凡是存疑、8公正)

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效性、反常性、冲突性、特殊性、接近性、人情味、显著性、影响性。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新奇、趣味性、人情味、人情味、辅助性的价值。

6、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记者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会遇到各种身份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二,记者与采访对象实现平等互动的方法要想在采访活动中和采访对象实现互动,记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三,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无可奉告。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方法。既然掌握采访的主导权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必要性很大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报告文学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文学作品是语言工具,以散文式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形式,形象反映生活,把生活中感性材铸成称艺术形象始终离不开想象的,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的艺术著称。)

8、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1获得新闻事实、2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发掘事实真相、获取有用的信息)抓新闻,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同时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9、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

10、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事实,叙述事实,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显现出本来面目。)“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关键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和应对方法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简单的心理分析:(外向感性型、内向感性型、外向理性型、内向理性型)从某一角度来讲,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心理活动是否能从矛盾心里转变为和谐统一心里的这样一个过程。在现实采访中,采访对象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众多的方式来拒绝或阻挠采访者获得真实的材料。采访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亦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一)采访者需要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不等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性格习惯、未知的道德修养等等,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性格、兴趣、爱好、地位、文化素养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二)很多采访对象在镜头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常

所说的“晕”话筒或镜头现象。其指面对采访者采访的时候,主要是在面对话筒或镜头的时候,个别的采访对象会对话筒或镜头产生紧张情绪,一时之间出现意识混乱、语序不调、不知所措等窘态,从而造成僵持、尴尬、冷场、局促不安,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的局面。这些表现主要是出现于大众传播活动的采访过程中。对于这些情况,采访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与措施来及时调整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保证采访过程顺利地开展。

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策略

心理境界简称为“心境”:心境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全部其他方面的体验跟所有的活动都有可能被染上情绪色彩的且保持持久性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也就是情绪扩散性行为。一场采访的成败取决于众多方面因素,其主要因素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心理把握,只要在采访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一个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都将对采访的效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一个采访者是以肯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喜悦与开朗,他待人接物就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反之,当采访者是以否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惆怅而沮丧,他待人接物就会显得乖张谬悖,采访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做访问的时候,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他不但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让对方的心理状态为采访者所影响与制约,这种影响与制约并不是说采访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于对方,而是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的同时能够表示理解,只有心理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才能取得共鸣。采访者心理是采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的有效率,采访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熟练的采访技能,同时,还必须让自己随时处于健康、活动、想象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态之内,才能够让采访这一过程显得水到渠成,融洽自然。(二)对于采访对象来讲,采访者就如同是一个突然闯入自己小世界的陌生人。这或多或少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从一方面来讲,采访者和采防对象之间是否能够达到感情融洽,沟通顺利的这一目的,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对方的感官主要是从人的穿着、举止、动作、表情、态度中来受记,从而来判断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生活习性等。有老道经验的采访者就将第一次会面看的比较重要,从服饰仪表、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都会在事先考虑清楚,以此将各方面都做到妥帖周到,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让采访活动能够愉快顺利地展开。当采访对象对采访者达到某种意义上认同的时候,把采访者当做是一个朋友来看待,就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三)我们都知道在请求别人时,如果开始提的要求过高,挚友之外的人基本都会一口回绝。而如果我们先提出比较简单、容易的要求,经过别人同意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时候,也应该将“登门坎”效应进行灵活运用。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入深,首先从采访对象的最熟悉或最近发生的事谈起,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后再渐渐深入,逐类旁通,从而达到了解事情真相这一目的。采访者如果对于事实真相过于心切,操之过急,则只能“欲速则小达”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可以是交际的工具。眼睛会说话,只是很多人不善于观察而已,经验丰富的采访者就十分善于用眼睛采访。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逃不掉采访者的细心观察。(四)“闻”主要是讲究倾听。做一名合格的对话者(合格的对话者是泛指在知识学识等方面合格等),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的采访对象并不喜欢采访者不停的暗示、指手画脚,因为那样采访对象就很难往自己想象的内容方面去思考,去交谈。在采访中采访者不仅要让采访对象诉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还要让其说出自己问的问题,这就要求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的采访时候,采访者需要以耐心的倾听为主,以此来寻找最佳采访心理环境,在合适的时间掌握好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采访效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大多数人们都有愿同知音交谈的心理。如何使双方谈话投机,很主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觉到你就是他那位知音,是一个值得与之交谈的人。采访者希望采访对象是一名善谈的合作者,采访对象同样也希望采访者是合格的、能够相互讨论问题、并且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五)在对于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策略这方面,“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提的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切中采访的关键点,程度是否适当,往往决定了一场采访活动的成败。一个好问题,可以激起采访对象谈话的兴奋点,从而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个坏问题,则非常容易导致采访对象交谈的兴趣锐减,避而不谈或

言其其他,使得采访活动难以继续进行。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不仅仅是提问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而且,还要能够分析与把握,各方面都要问的巧妙与艺术。(六)在采访的许多时候,采访者的一个肢体动作,如点点头、微笑一下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等,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与支持。肢体语言采访,在一般采访中占次要地位,但是很多经验丰富采访者都在潜移默化的使用着。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动作),都能够对采访对象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提问采访来说,肢体语言采访具备了更多的细微性。比如在采访老年丧子、中年丧偶的人时,最不需要的是语言。最需要的是一些关怀的动作、关心的眼神。

1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什么: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3、职业的敏感属于什么素质: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素质。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同时,能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

14、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以事实为基础,真实

下载新闻写作复习资料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写作复习资料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资料 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 1.认 识 新 闻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的定......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 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样例5)

    第一章 关于新闻报道 一、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内涵:“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报道”的内涵:“新闻报道”是从新闻中引申出来的,它最能体现新闻的内涵......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 著)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

    实用写作复习资料

    《实用写作》复习资料实用文具有实用性、程序性和时效性三个特点。 实用文写作要经历准备、构思、表达和修改等四个阶段。 实用写作主要使用叙述、说明和议论 三种表达方式......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 一般的新闻格式: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

    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