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3:0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

第一篇: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 著)第一章

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

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

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

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 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

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

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2.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2.4技能修养: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2.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2.6体质修养: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2.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3.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3.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

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

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⑤简化审稿制度;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3.4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

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②事实胜于雄辩

怎样用事实说话: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 发现和判别新闻

4.1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助敏感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4.2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4.3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第五章 采访的第一阶段

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5.1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①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②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

5.2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5.3做好采访准备:平时准备:①理论的准备;②政策的准备;③情况的准备;④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5.4明晰对方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①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②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①积极配合型;②一般协作型;③蓄意应付型

5.5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

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

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

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

1、强调采访意义;

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第六章 采访的第二阶段

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6.1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②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 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

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

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

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③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

提问的注意事项:①提问宜简洁;②提问宜具体;③提问宜间接;④提问宜深刻;⑤提问宜自然;⑥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6.2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①节省时间;②互相启发;③及时验证

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④不要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6.3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①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②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③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

6.4协调听觉功能:①悉心闻取线索;②适时调节音强;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6.5强调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问点;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⑤记观察所得;⑥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①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②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七章 采访的第三阶段

7.1精心深入采访:①悉心抓特点。

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对比抓特点;

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②悉心抓本质。注意:

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

7.2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①投入记者智力;②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

7.3迅速整理笔记: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

7.4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②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第八章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8.1消息: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消息主要趋于两类,①动态消息,即迅速简洁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一二百字而已;②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 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8.2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可说是最早的通讯。辛亥革命后,以黄远生的“北京通信”(日记体通讯)为代表的政治通讯影响很大,正式奠定了通讯这一文体的地位。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8.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明显区别:①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②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要简练、明白、迅速,不能多加描写,不能滥发议论,抒情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讯则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③人称不同:消息和一般的通讯多用于第三人称,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充当“隐身人”的角色,不直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然而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就可以用第一人称写;④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与其他新闻体裁有明显区别,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

第九章 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

9.1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①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②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①主题选择偏杂;②议论成分偏多

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①不要强行硬化;②不要分散空乏;③不要雷同浅薄

9.2新闻材料的选择: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通常将新闻材料分为三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口头的或书面的);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原则:以少胜多。

第十章 新闻语言

10.1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即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新闻语言不等于新闻腔。

10.2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①准确(注意词义差别;要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通俗③简洁

第十一章 新闻结构

所谓新闻结构,是指消息这一文本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

11.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11.2消息头: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作用:①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②表明新闻来源;③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水平;④便于读者阅读。1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指消息中具一定独立性和较强可读性的开头部分。通常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两项使命:①以简洁的文字扼要点题;②起导读、导听、导看作用。

导语的产生和历史沿革:①第一代导语:即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语。雏型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期定型并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导语的问世导致世界新闻写作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电报与战争促进了新闻写作上的突破。长处: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都能了解。缺 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够深刻。

②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或最精华事实导语,即从受众兴趣和新闻价值出发,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作突出处理,收取先声夺人之功效。该导语形式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仍有生命力。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使这条导语勾魂动魄、紧紧地抓住读者。

③第三代导语:又称丰富型导语或当代导语。与第二代导语相比,其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取最佳报道效果。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导语现象,目前正处在萌生嬗变过程中,特征等尚较难固定化。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要出语不凡。即善于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②要展现内涵。即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③要明确出处。即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导语的类型和特征:①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形式。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适用于那些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地显露出来。

②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③议论型导语:引语式导语,记者自己不便直接出面议论,但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消息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注意:a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b、不要无疑而问;c设问是为了回答;d一般不要连续提问。所提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

11.4新闻躯干:即指导语之后新闻事实的展开段落。作用:深化导语和展开事实 写作要求:①取材必须围绕主题;②叙述必须充实具体;③层次必须清晰分明 11.5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结尾方式:①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不再增添所谓“结尾段”之类;②拾遗补阙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部分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充实、可信;③卒章见义法: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新闻结尾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应注意:①应紧扣报道主题;②应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③应顺势而行;④应干脆利索

11.6新闻背景:即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类型:①衬托对比性材料;②注释说明性材料;③分析解释性材料。怎样运用:①要防止喧宾夺主;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③要灵活穿插

11.7消息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特点:①打破叙事常规;②呈“头重脚轻”之势;③导语突出部分要素;④叙事简略

时间顺序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写。

悬念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以设置悬念及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这实际上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消息结构运用应注意:①要量体裁衣,度身定做;②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③要赋形定势,标新立异。

第十二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2.1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

12.2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12.3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12.4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十三章 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

13.1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①能判断、预见问题;②能提出、交谈问题;③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①抓问题②抓事实③抓角度④抓趣味⑤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13.2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第十四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4.1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①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②快;③活;④强(说服力)。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14.2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14.3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采访要求:①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②准确把握时机;③合理安排观察;④注意谈话纪实(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⑤控制访谈方向

14.4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①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②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③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

注意: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14.5工作通讯:即指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主要内容:①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②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③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采写时注意:①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②问题要抓得早,敢开第一腔;③要“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④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话、对比材料,适当进行一些分析说理;②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要力求形象化;③要力求深入浅出;④工作通讯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写成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故事式„„可以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有所创新。

第十五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5.1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15.2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15.3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15.4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

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六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6.1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特点:①广泛性;②知识性;③趣味性;④突发性;⑤思想性 采写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

16.2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题材的特性:①突发性;②严肃性;③客观性;④情趣性;⑤科学性 采访注意: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①死伤情况;②财产损失情况;③原因;④救护、救济情况;⑤灾区灾后情况

16.3风貌通讯:即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采写特点和要求:①强调一个“跑”字;②围绕一个“变”字;③融进一个“情”字;④兼顾一个“识”字

第十七章 其他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7.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采写要求:①取材范围要小;②人物事件要真;③故事情节要奇;④涉及褒贬要慎;⑤表现形式要活;⑥语言文字要实

17.2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注意:①观察须严细;②选材须精当;③结构须紧凑;④篇幅须短小;⑤角度须奇异;⑥表现须艺术(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17.3报告文学:是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采写要求: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

1、有助于提高采访效率;

2、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加线索;

3、有助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4、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

5、有助于防止片面性);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报告文学写作主要应抓两条:立意和剪裁);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

17.4连续性新闻: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采写注意事项:①注意优化组合(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②注意系统思维;③注意反馈失调

17.5批评性新闻:积极开展批评的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职能;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 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

17.6深度性新闻: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英文是in-depth report。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其特征主要有:主题的鲜明性、题材的重要性、报道的详尽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采写要求:①着眼整体,博中求深;②改变机制,分工宜粗;③精选角度,优化组合;④触及矛盾,正视现实

17.7预测性新闻: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产生:①希望预知未来,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采写要求:①改革观念,主动出击;②审慎行事,准确第一

17.8精确性新闻: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迈尔。特色与作用:①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②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③利于舆论监督的落实。

业务要求:①依照一定的研究程序;②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③格外重视问卷设计

17.9热点新闻:即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个社会热点所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分为两类:①预期性;②非预期性。采写注意事项:①要化解疏导,不要激化矛盾;②要适度介入,不要喧宾夺主(热点新闻报道必须遵循3个原则:

1、媒体不能没有热点新闻报道;

2、媒体热点新闻报道不能过多;

3、热点新闻报道不能给社会添乱);③要精心策划,不要瞎碰乱闯

17.10短新闻:采访中应注意抓住两个主要环节:①主题必须集中,力避繁杂(1、忍痛割爱保精华;

2、注意发展搞系列);②材料必须精巧,以少胜多;③导语必须务实,忌写套语;④文章必须审阅,删繁就简

第二篇: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考研笔记[定稿]

第一章 总论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主要分支,任何对新闻学的研究,都是从新闻采访学开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采访时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即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而已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的,即记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的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求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第三节

新闻采访的地位 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全过程,采访的基础性、决定性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而这种地位与作用,主要应从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上去认识。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在活动顺序上。必须是先有新闻采访,后新闻写作,否则文帆了新闻规律。

二、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两者媒介是采访。

三、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活动实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可以说,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四、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在新闻实践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应当全面看待和正确处理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确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一切从实践出发、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才能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准。

第四节

新闻采访的方式

从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一对一”,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

(开调查会)

3、现场观察

(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实践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细微观察)

4、参加会议

(会议采访新闻)

5、蹲点

(深入扎实的采访)

6、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7、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甲乙修改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8、问卷

(成本低廉,匿名性,便于受访者思考)

9、电话采访

(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

(特点:信息的广泛性;采集形式的多样性;新闻采写的及时性;信息容量的无限性;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第二章 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

第一节

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通常称为记者的政治敏感或者政治洞察力。即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的时候,记者应马上站在党性原则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起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即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要求记者必须有相当的马列理论水平,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还应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新闻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新闻追踪能力。

4、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的新闻

这是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析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素质,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具体情况中的各个步骤、问题)

4、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

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总体来说,两者均较为重要,但从根本上看,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要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的定义应当是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二、新闻价值的诸因素

熟识新闻价值

1、重要性

是指新闻实施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核心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2、显著性

是指新闻人物和时间具有引人瞩目的特质。

3、时新性

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 a、时间性,即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有新闻价值。b、新鲜性,即新闻题材新鲜感强。

4、接近性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5、趣味性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第三节

严守新闻政策

一、新闻政策含义

所谓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即: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班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新闻报道影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结晶,失去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合乎要求的新闻报道。当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发生矛盾的时候,在我国目前的一班情况下,应当服从新闻政策;如果新闻政策有缺陷,则通过一切可行办法,力促有关部门进行修订。总之,服从科学,有服从纪律,两者辩证统一。

新闻价值的理论反应的是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且有相对的稳定性,任何国家皆可通用,但是在选择和判断上却为阶段性所左右。

第四节

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针、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索要达到的目的,一剂药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其中,既体现、包含了新闻从业人员以往科学实践的经验和盲目实践的教训,又在正确解释客观事物各种规律的基础上,给采编人员指出日后采写新闻报道是如何客服盲目性、明确目的性的大致方向。

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采访目的要服务于或服从报道思想,同样,报道思想又得符合客观实际。新闻报道必须注重实际,反映实际,这是根本的大前提,包括报道思想在内的所有新闻活动环节均不能违背。

第五节

获取新闻线索

一、新闻线索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位置是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采访目的后,应当立即为此手机大量线索和信息。

新闻线索为采访的知名大致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的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二、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4、通过记者对日常生活的积累获取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

6、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三、运用新闻线索的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就是一,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的基础上,应当视野开阔,广泛获取新闻线索,然后正确处理,认真求实。

第六节

精心采访准备

一、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

即记者要根据形式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基本理论,熟练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政策的准备

记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人。

第一章

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方式:从形式上分:

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②

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 ⑤

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 ⑥

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

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⑩

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从性质上分:

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第二章

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

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

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

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

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2.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2.4技能修养: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2.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2.6体质修养: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2.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3.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3.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

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

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⑤简化审稿制度;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3.4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②事实胜于雄辩 怎样用事实说话: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

发现和判别新闻

4.1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助敏感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4.2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4.3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第五章

采访的第一阶段

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5.1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①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②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5.2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5.3做好采访准备:平时准备:①理论的准备;②政策的准备;③情况的准备;④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5.4明晰对方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①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②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①积极配合型;②一般协作型;③蓄意应付型

5.5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

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

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

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

1、强调采访意义;

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第六章

采访的第二阶段

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

6.1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②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

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

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

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③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提问的注意事项:①提问宜简洁;②提问宜具体;③提问宜间接;④提问宜深刻;⑤提问宜自然;⑥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6.2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①节省时间;②互相启发;③及时验证

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④不要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6.3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①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②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③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

6.4协调听觉功能:①悉心闻取线索;②适时调节音强;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6.5强调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问点;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⑤记观察所得;⑥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①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②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七章

采访的第三阶段

7.1精心深入采访:①悉心抓特点。

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对比抓特点;

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②悉心抓本质。注意:

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

7.2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①投入记者智力;②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

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7.3迅速整理笔记: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

7.4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②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第八章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8.1消息: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消息主要趋于两类,①动态消息,即迅速简洁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一二百字而已;②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8.2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可说是最早的通讯。辛亥革命后,以黄远生的“北京通信”(日记体通讯)为代表的政治通讯影响很大,正式奠定了通讯这一文体的地位。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8.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明显区别:①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②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要简练、明白、迅速,不能多加描写,不能滥发议论,抒情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讯则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③人称不同:消息和一般的通讯多用于第三人称,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充当“隐身人”的角色,不直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然而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就可以用第一人称写;④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与其他新闻体裁有明显区别,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

第九章

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

9.1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①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②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①主题选择偏杂;②议论成分偏多

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①不要强行硬化;②不要分散空乏;③不要雷同浅薄 9.2新闻材料的选择: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通常将新闻材料分为三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口头的或书面的);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原则:以少胜多。第十章

新闻语言

10.1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即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新闻语言不等于新闻腔。

10.2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①准确(注意词义差别;要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通俗③简洁

第十一章

新闻结构

所谓新闻结构,是指消息这一文本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

11.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

11.2消息头: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作用:①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②表明新闻来源;③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水平;④便于读者阅读。

1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指消息中具一定独立性和较强可读性的开头部分。通常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两项使命:①以简洁的文字扼要点题;②起导读、导听、导看作用。

导语的产生和历史沿革:①第一代导语:即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语。雏型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期定型并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导语的问世导致世界新闻写作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电报与战争促进了新闻写作上的突破。长处: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都能了解。缺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够深刻。

②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或最精华事实导语,即从受众兴趣和新闻价值出发,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作突出处理,收取先声夺人之功效。该导语形式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仍有生命力。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使这条导语勾魂动魄、紧紧地抓住读者。

③第三代导语:又称丰富型导语或当代导语。与第二代导语相比,其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取最佳报道效果。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导语现象,目前正处在萌生嬗变过程中,特征等尚较难固定化。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要出语不凡。即善于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②要展现内涵。即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③要明确出处。即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导语的类型和特征:①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形式。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适用于那些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地显露出来。②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③议论型导语:引语式导语,记者自己不便直接出面议论,但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消息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注意:a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b、不要无疑而问;c设问是为了回答;d一般不要连续提问。所提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

11.4新闻躯干:即指导语之后新闻事实的展开段落。作用:深化导语和展开事实 写作要求:①取材必须围绕主题;②叙述必须充实具体;③层次必须清晰分明 11.5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结尾方式:①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不再增添所谓“结尾段”之类;②拾遗补阙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部分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充实、可信;③卒章见义法: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新闻结尾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应注意:①应紧扣报道主题;②应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③应顺势而行;④应干脆利索

11.6新闻背景:即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类型:①衬托对比性材料;②注释说明性材料;③分析解释性材料。怎样运用:①要防止喧宾夺主;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③要灵活穿插

11.7消息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特点:①打破叙事常规;②呈“头重脚轻”之势;③导语突出部分要素;④叙事简略

时间顺序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写。

悬念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以设置悬念及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这实际上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消息结构运用应注意:①要量体裁衣,度身定做;②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③要赋形定势,标新立异。

第十二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2.1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

12.2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12.3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12.4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十三章

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

13.1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①能判断、预见问题;②能提出、交谈问题;③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①抓问题②抓事实③抓角度④抓趣味⑤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13.2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第十四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4.1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①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②快;③活;④强(说服力)。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14.2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14.3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采访要求:①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②准确把握时机;③合理安排观察;④注意谈话纪实(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⑤控制访谈方向

14.4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①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②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③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

注意: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14.5工作通讯:即指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主要内容:①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②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③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采写时注意:①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②问题要抓得早,敢开第一腔;③要“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④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话、对比材料,适当进行一些分析说理;②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要力求形象化;③要力求深入浅出;④工作通讯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写成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故事式……可以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有所创新。

第十五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5.1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15.2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15.3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15.4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

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六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6.1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特点:①广泛性;②知识性;③趣味性;④突发性;⑤思想性

采写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

16.2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题材的特性:①突发性;②严肃性;③客观性;④情趣性;⑤科学性 采访注意: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①死伤情况;②财产损失情况;③原因;④救护、救济情况;⑤灾区灾后情况

16.3风貌通讯:即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采写特点和要求:①强调一个“跑”字;②围绕一个“变”字;③融进一个“情”字;④兼顾一个“识”字

第十七章

其他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7.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采写要求:①取材范围要小;②人物事件要真;③故事情节要奇;④涉及褒贬要慎;⑤表现形式要活;⑥语言文字要实 17.2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注意:①观察须严细;②选材须精当;③结构须紧凑;④篇幅须短小;⑤角度须奇异;⑥表现须艺术(叙述、议论、描写、抒情)17.3报告文学:是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采写要求: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

1、有助于提高采访效率;

2、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加线索;

3、有助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4、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

5、有助于防止片面性);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报告文学写作主要应抓两条:立意和剪裁);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 17.4连续性新闻: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采写注意事项:①注意优化组合(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②注意系统思维;③注意反馈失调

17.5批评性新闻:积极开展批评的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职能;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

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

17.6深度性新闻: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英文是in-depth report。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其特征主要有:主题的鲜明性、题材的重要性、报道的详尽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采写要求:①着眼整体,博中求深;②改变机制,分工宜粗;③精选角度,优化组合;④触及矛盾,正视现实 17.7预测性新闻: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产生:①希望预知未来,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采写要求:①改革观念,主动出击;②审慎行事,准确第一

17.8精确性新闻: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迈尔。特色与作用:①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②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③利于舆论监督的落实。业务要求:①依照一定的研究程序;②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③格外重视问卷设计

17.9热点新闻:即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个社会热点所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分为两类:①预期性;②非预期性。

采写注意事项:①要化解疏导,不要激化矛盾;②要适度介入,不要喧宾夺主(热点新闻报道必须遵循3个原则:

1、媒体不能没有热点新闻报道;

2、媒体热点新闻报道不能过多;

3、热点新闻报道不能给社会添乱);③要精心策划,不要瞎碰乱闯 17.10短新闻:采访中应注意抓住两个主要环节:①主题必须集中,力避繁杂(1、忍痛割爱保精华;

2、注意发展搞系列);②材料必须精巧,以少胜多;③导语必须务实,忌写套语;④文章必须审阅,删繁就简

第三篇:新闻采访教程 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版

《新闻采访教程》笔记

(刘海贵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总论

1.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方式:从形式上分:

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 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 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

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

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2.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

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

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2.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⑤简化审稿制度;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2.4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

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②事实胜于雄辩

怎样用事实说话: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 记者的修养与素质

3.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3.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

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

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

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

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3.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3.4技能修养: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3.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3.6体质修养: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3.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 第四章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4.1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助敏感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4.2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4.3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4.4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①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②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

4.5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4.6做好采访准备:平时准备:①理论的准备;②政策的准备;③情况的准备;④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4.7明晰对方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①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②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①积极配合型;②一般协作型;③蓄意应付型

4.8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

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

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

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

1、强调采访意义;

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第五章 采访的实施与运作

5.1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②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

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

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

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③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

提问的注意事项:①提问宜简洁;②提问宜具体;③提问宜间接;④提问宜深刻;⑤提问宜自然;⑥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5.2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①节省时间;②互相启发;③及时验证

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④不要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5.3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①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②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③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

5.4协调听觉功能:①悉心闻取线索;②适时调节音强;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5.5强调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问点;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⑤记观察所得;⑥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①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②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六章 采访的深入与过渡

6.1精心深入采访:①悉心抓特点。

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对比抓特点;

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②悉心抓本质。注意:

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

6.2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①投入记者智力;②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

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6.3迅速整理笔记: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

6.4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②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6.5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①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②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①主题选择偏杂;②议论成分偏多

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①不要强行硬化;②不要分散空乏;③不要雷同浅薄 第七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

7.1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①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②快;③活;④强(说服力)。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7.2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7.3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采访要求:①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②准确把握时机;③合理安排观察;④注意谈话纪实(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⑤控制访谈方向

7.4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①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②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③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

注意: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7.5工作通讯:即指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主要内容:①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②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③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采写时注意:①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②问题要抓得早,敢开第一腔;③要“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④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话、对比材料,适当进行一些分析说理;②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要力求形象化;③要力求深入浅出;④工作通讯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写成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故事式„„可以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有所创新。

第八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

8.1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

8.2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8.3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8.4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九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

9.1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①能判断、预见问题;②能提出、交谈问题;③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①抓问题②抓事实③抓角度④抓趣味⑤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9.2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第十章 文艺与体育类新闻采访

10.1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10.2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10.3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10.4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

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

11.1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特点:①广泛性;②知识性;③趣味性;④突发性;⑤思想性 采写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 11.2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题材的特性:①突发性;②严肃性;③客观性;④情趣性;⑤科学性 采访注意: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①死伤情况;②财产损失情况;③原因;④救护、救济情况;⑤灾区灾后情况

11.3风貌通讯:即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采写特点和要求:①强调一个“跑”字;②围绕一个“变”字;③融进一个“情”字;④兼顾一个“识”字 第十二章 其他类新闻采访

12.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采写要求:①取材范围要小;②人物事件要真;③故事情节要奇;④涉及褒贬要慎;⑤表现形式要活;⑥语言文字要实

12.2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注意:①观察须严细;②选材须精当;③结构须紧凑;④篇幅须短小;⑤角度须奇异;⑥表现须艺术(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12.3报告文学:是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采写要求: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

1、有助于提高采访效率;

2、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加线索;

3、有助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4、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

5、有助于防止片面性);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报告文学写作主要应抓两条:立意和剪裁);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

12.4连续性新闻: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采写注意事项:①注意优化组合(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②注意系统思维;③注意反馈失调

12.5批评性新闻:积极开展批评的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职能;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 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

12.6深度性新闻: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英文是in-depth report。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其特征主要有:主题的鲜明性、题材的重要性、报道的详尽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采写要求:①着眼整体,博中求深;②改变机制,分工宜粗;③精选角度,优化组合;④触及矛盾,正视现实

12.7预测性新闻: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产生:①希望预知未来,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采写要求:①改革观念,主动出击;②审慎行事,准确第一

12.8精确性新闻: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迈尔。特色与作用:①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②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③利于舆论监督的落实。业务要求:①依照一定的研究程序;②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③格外重视问卷设计 12.9热点新闻:即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个社会热点所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分为两类:①预期性;②非预期性。采写注意事项:①要化解疏导,不要激化矛盾;②要适度介入,不要喧宾夺主(热点新闻报道必须遵循3个原则:

1、媒体不能没有热点新闻报道;

2、媒体热点新闻报道不能过多;

3、热点新闻报道不能给社会添乱);③要精心策划,不要瞎碰乱闯

12.10短新闻:采访中应注意抓住两个主要环节:①主题必须集中,力避繁杂(1、忍痛割爱保精华;

2、注意发展搞系列);②材料必须精巧,以少胜多;③导语必须务实,忌写套语;④文章必须审阅,删繁就简

第四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1、“三角定位法”: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认证事实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为了确保认识符合事实,首先必须保证各方的认识是独立的,是公正的,是客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得到一个信息时找到2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信息来证实,是新闻采写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速度慢、成本低、其他媒体已报道。)

2、隐性采访:(又指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提问的三种方式:(1陈述引题2直接提问3追问)

4、新闻记者的素质有哪些:(1亲和力、2好奇心、3观察力、4毅力、5分析能力、6知识广博、7凡是存疑、8公正)

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效性、反常性、冲突性、特殊性、接近性、人情味、显著性、影响性。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新奇、趣味性、人情味、人情味、辅助性的价值。

6、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记者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会遇到各种身份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二,记者与采访对象实现平等互动的方法要想在采访活动中和采访对象实现互动,记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三,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无可奉告。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方法。既然掌握采访的主导权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必要性很大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报告文学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文学作品是语言工具,以散文式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形式,形象反映生活,把生活中感性材铸成称艺术形象始终离不开想象的,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的艺术著称。)

8、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1获得新闻事实、2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发掘事实真相、获取有用的信息)抓新闻,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同时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9、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

10、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事实,叙述事实,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显现出本来面目。)“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关键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和应对方法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简单的心理分析:(外向感性型、内向感性型、外向理性型、内向理性型)从某一角度来讲,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心理活动是否能从矛盾心里转变为和谐统一心里的这样一个过程。在现实采访中,采访对象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众多的方式来拒绝或阻挠采访者获得真实的材料。采访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亦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一)采访者需要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不等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性格习惯、未知的道德修养等等,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性格、兴趣、爱好、地位、文化素养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二)很多采访对象在镜头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常

所说的“晕”话筒或镜头现象。其指面对采访者采访的时候,主要是在面对话筒或镜头的时候,个别的采访对象会对话筒或镜头产生紧张情绪,一时之间出现意识混乱、语序不调、不知所措等窘态,从而造成僵持、尴尬、冷场、局促不安,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的局面。这些表现主要是出现于大众传播活动的采访过程中。对于这些情况,采访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与措施来及时调整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保证采访过程顺利地开展。

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策略

心理境界简称为“心境”:心境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全部其他方面的体验跟所有的活动都有可能被染上情绪色彩的且保持持久性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也就是情绪扩散性行为。一场采访的成败取决于众多方面因素,其主要因素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心理把握,只要在采访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一个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都将对采访的效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一个采访者是以肯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喜悦与开朗,他待人接物就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反之,当采访者是以否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惆怅而沮丧,他待人接物就会显得乖张谬悖,采访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做访问的时候,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他不但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让对方的心理状态为采访者所影响与制约,这种影响与制约并不是说采访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于对方,而是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的同时能够表示理解,只有心理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才能取得共鸣。采访者心理是采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的有效率,采访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熟练的采访技能,同时,还必须让自己随时处于健康、活动、想象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态之内,才能够让采访这一过程显得水到渠成,融洽自然。(二)对于采访对象来讲,采访者就如同是一个突然闯入自己小世界的陌生人。这或多或少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从一方面来讲,采访者和采防对象之间是否能够达到感情融洽,沟通顺利的这一目的,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对方的感官主要是从人的穿着、举止、动作、表情、态度中来受记,从而来判断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生活习性等。有老道经验的采访者就将第一次会面看的比较重要,从服饰仪表、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都会在事先考虑清楚,以此将各方面都做到妥帖周到,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让采访活动能够愉快顺利地展开。当采访对象对采访者达到某种意义上认同的时候,把采访者当做是一个朋友来看待,就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三)我们都知道在请求别人时,如果开始提的要求过高,挚友之外的人基本都会一口回绝。而如果我们先提出比较简单、容易的要求,经过别人同意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时候,也应该将“登门坎”效应进行灵活运用。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入深,首先从采访对象的最熟悉或最近发生的事谈起,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后再渐渐深入,逐类旁通,从而达到了解事情真相这一目的。采访者如果对于事实真相过于心切,操之过急,则只能“欲速则小达”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可以是交际的工具。眼睛会说话,只是很多人不善于观察而已,经验丰富的采访者就十分善于用眼睛采访。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逃不掉采访者的细心观察。(四)“闻”主要是讲究倾听。做一名合格的对话者(合格的对话者是泛指在知识学识等方面合格等),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的采访对象并不喜欢采访者不停的暗示、指手画脚,因为那样采访对象就很难往自己想象的内容方面去思考,去交谈。在采访中采访者不仅要让采访对象诉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还要让其说出自己问的问题,这就要求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的采访时候,采访者需要以耐心的倾听为主,以此来寻找最佳采访心理环境,在合适的时间掌握好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采访效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大多数人们都有愿同知音交谈的心理。如何使双方谈话投机,很主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觉到你就是他那位知音,是一个值得与之交谈的人。采访者希望采访对象是一名善谈的合作者,采访对象同样也希望采访者是合格的、能够相互讨论问题、并且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五)在对于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策略这方面,“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提的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切中采访的关键点,程度是否适当,往往决定了一场采访活动的成败。一个好问题,可以激起采访对象谈话的兴奋点,从而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个坏问题,则非常容易导致采访对象交谈的兴趣锐减,避而不谈或

言其其他,使得采访活动难以继续进行。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不仅仅是提问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而且,还要能够分析与把握,各方面都要问的巧妙与艺术。(六)在采访的许多时候,采访者的一个肢体动作,如点点头、微笑一下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等,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与支持。肢体语言采访,在一般采访中占次要地位,但是很多经验丰富采访者都在潜移默化的使用着。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动作),都能够对采访对象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提问采访来说,肢体语言采访具备了更多的细微性。比如在采访老年丧子、中年丧偶的人时,最不需要的是语言。最需要的是一些关怀的动作、关心的眼神。

1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什么: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3、职业的敏感属于什么素质: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素质。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同时,能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

14、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以事实为基础,真实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资料

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

1.认 识 新 闻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

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了解)

2.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新闻报道是主客观的整体呈现:采、写、编、发各环节无不表现为主观

性重要价值。(了解)

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3.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

4.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

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5.★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素质: 政治素质(上层建筑思想)

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身体素质(身体要好)

记者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6.★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 信源:明确新闻来源、有直接引语; • 公正:平衡地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 客观:不把记者个人感情、观点投射到作品中; • 清晰: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图像清晰;

• 人性:有故事

(在所有上述这些要素中,准确和公正是核心)7.★★★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纵观新闻写作、采访、编辑、发行等过程,采访是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新闻实践的角度上看两者的关系:一是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经验可让采访少走弯路,达到采访效果】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从本质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

①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②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③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

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⑤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

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8.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9.★★采访相关

A采访的目:

采集信息,传播信息(在于获得新闻)

B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C采访的作用有:①发现和落实线索 ②获取第一手材料 ③增加感性认识 ④核对新闻事实 D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

①全面情况 ②主要事实 ③有关背景

④典型事例和细节

10.采访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①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②讲究唯物辩证法③要有历史发展观点④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11.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①实事求是 ②依靠领导 ③执行政策 ④内外有别 ⑥遵守法律

(9-11内容来自于网络材料,准确的寻书或见其他PDF资料)

12.选择新闻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采访对象:首选新闻当事人

13.一个采访的成功前提基础: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采访成功的原因:最主要是采访前的准备做好没有,决定采访是看准备充不充分。

14.★采访写作的准备内容:

新闻采访的四准备:

①政策准备【即采访之前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问题和相关政策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 ②全局准备【就是对将要采访的问题的全局作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③资料准备【就是与采访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准备】 ④临战准备。

平时准备: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

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

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15.(了解)采写的原则: A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B要有坚持不懈的钻劲和干劲 C要从枯燥繁琐的原始材料做起 D对关键性的材料要反复核实

E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16.★闭合式与开放式问题:

开方式问题:允许采访对象充分发挥,被采访者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常在采访开始和中期(你有什么看法)

闭合式问题:只要求得到一个具体、简短、明确的答案,被采访者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

强的提问方式,配合开放式提问使用(你多大了)

17.★采访过程中发现采访提纲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该怎么做? 新闻提纲不符合客观实际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及时调整、放弃或更改原定计划。

18.★记者最关键的因素:有无社会责任心;记者无法发现新闻线索原因:缺乏社会责任心

19.★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敏感是责任感派生出来

20.★采访时要把握好两头,上头(中央党的方针政策)下头(地方上基层的情况)。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

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

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21.★★★导语:导语是对新闻内容最新鲜、最精炼的概括,是新闻的消息写作最重要的部

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导语的主要类型:叙述型、描写型、议论型

导语写作3要求:“实、简、活”这三要求互为补充、相互制约,浑然一体。

①实:指事实,即记者下笔直接扎在事实里,不拖泥带水;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朴实、扎实。

②简:简洁地以几十个字去概述新闻的主要事实;主体可以详尽,但导语重在简要。

③活:导语写作要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简洁文

字去概述新闻主要事实。2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

明显区别:

①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体裁及表现主要是事,通讯主要是人】 ②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不过多描写、议论、抒情;

通讯在以叙述为主的基础上,主张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不同

【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通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结构主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比消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篇幅较短,通讯涉及的方面较繁杂,故篇幅较长。】

23.★语言三个基本特征:准确、通俗、简洁

①准确(具体,做少用高度概括的抽象语言、学会将文件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

少用模糊语言;慎用高级形容词、副词)

②通俗(如何做:少用生僻的术语和行话,注意时代和地区差异,慎用方言、网络用

语、外来语多动词;多用大白话;少形容词、多细节少议论、多比喻少笼统)

③简洁(简洁的思路是简介写作的关键,注重对段、字、具、词的精心删改,力求做

到全文没有废段、废句、废词、废字。)

24.★★★判断可能涉及的题:

①过去的新闻就没有报道价值(错误)

②隐性采访只用于揭露批判性报道(X)

③报道基本要求:用事实说话。报道失实的原因:对事物现象、对象的把握不准确。

④使用新闻材料时要围绕主题,少而精(材料的使用)单一主题,忍痛割爱,以少胜多

⑤新闻线索可直接做新闻报道。(X)不一定

⑥新闻采访不完整有误的定义:

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X)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X)

⑦“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

真实。(∨)

⑨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

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⑩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⑾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⑿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

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二、填空题背记点★★★

1.新闻价值判断,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

反常性、冲击性、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冲突性、人性化、关联性、实用性、趣味性

2.新闻价值诸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3.新闻构成五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 事(what)、何 因(why)、何人(who)六要素:5w+1h(how)

4.记者的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记者协会

记者节是哪一天:11 月2 8 日

5.记者的职责: 敏锐地发现事实;采写新闻报道、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重视报道新闻事实

6.记者的社会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7..新闻采访的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形式上分)个别访问、现场观察【使用最多】、开座谈会、参加会议、蹲点(体验式采访)、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性质上分)

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声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的采访活动】

8.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坚持用事实说话

坚持公正性

9.保证新闻生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什么?(第一生命力):真实性

10.消息、消息六要素

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消息六要素:标题、消息头(电头)、导语、躯干、背景(补充、反衬新闻)、结尾

11.新闻主题提炼深方法:追根究源法、对比联系法、以小见大法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多主题处理:忍痛割爱保留精华、一分为

二、注意发展搞系列

三个原则: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两个依据: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12.常见的四种新闻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3.访问的几种心理:(性质内容角度):先期性心理、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角度):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 14.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角度、新闻语言、新闻结构

新闻导语、新闻背景、新闻结尾

15.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提、反面激

三、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要素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客观的实际调查活动,严格上讲是主客观结合的过程,是以新闻事实作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2.现场观察

是指记者的大脑及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眼睛认真地微观细察。因为看比听真切,故记者非得深入现场,用眼仔细捕捉那些瞬息万变却能感染读者的生动细节。

3.新闻发布会

社会组织在发生重大具有积极影响的事情时,向新闻界公布信息,借助新闻提升该组织或者与该组织密切相关的东西形象。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4.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隐性采访是新闻满足人民知情权和代表人民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权所采用的、获取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手段。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5.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寻的时间。

6.易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有利于克服眼界狭窄、感觉迟钝、故步自封等弊病,是加强地区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易地采访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7.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8.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及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新闻线索是新闻的来源。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①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②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③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9.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

10.拆墙法(搭桥艺术)(斯诺法)★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 “媒介”,主要是寻找一些“共同点”,并设计一些“共同点”,以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这种方法首先主张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的拘束,尽量缩短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的交流具有共振的效果。(核心),(通过尊重对方来寻找采访的由头。运用拆墙法一定要学会给被采访对象准备的机会。根据多种提问类型本身的特点,在采访中灵活的运用提问方式。)

11.悬念式结构:★

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其把倒金字塔结构与时间顺序结构的长处艺术地组合在一起,精心在导语部分设置悬念,令受众产生较大的接受欲望。

12.消息头(电头)★

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计划与采访提纲相关资料 1.采访计划

一个完整的采访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次采访报道思想; B.本次采访的目的、要求;

C.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重点对象、名单及先后顺序; D.设计采访实施方案,或个别访问,或开座谈会,或到现场观察; E.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 F.拟订具体的 访问提纲。

2.访问提纲

访问提纲虽无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列几类问题: A 基本问题,包括数量、规模、过程等概况性的问题;

B 引导性问题,把对方的思想和谈话由一个方面引向另一方面而设定的一个或一组问题; C 尖锐性问题,即指向实质或可能使对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 D 过渡性问题,指为缓和气氛而设置的问题;

E 开放式问题,允许采访对象充分发挥,常用在采访开始和中期;

F 闭合式问题,只要求得到一个简短、明确、具体的答案,配合开放式问题使用

3.拟定采访提纲注意问题

艾丰的六个“不要提”

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 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不要提太“硬”的问题;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

范例一

关于7月份寝室大调整的采访计划

最近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七月份寝室大调整”这个事件。对于这个一开始被谣传的话题,由于许多辅导员的肯定回应,同学们对学校这一决定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同学们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让学校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寝室,大家众说纷纭,可是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学校回应的是将在7月份进行这次寝室调整。

采访主题: 寝室大调整的具体情况

采访时间:2015年7月采访对象:学校有关负责人;被要求调整的同学

采访方式:个人访谈采访地点:A栋教学楼提问:

对学校领导的采访,以同学们的疑虑和寝室调整的优点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具体问题如下:

A 请问您学校是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寝室呢?

B请问您和学校决定此次寝室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C请问您觉得此次的调整是给予了所有师生的方便了吗?

对被要求调换寝室的同学的采访,具体问题如下: A同学请问你同意学校这次的调整吗?原因是什么?

B在你看来学校此次调整策略是否合理?

C 如果是你来决定调整的策略,你觉得怎么调整才是最合理的? 范例二

采访策划书模版

一、采访宗旨:七十二年峥嵘岁月,七十二年绚烂篇章.重庆理工大学作为兵工系下属的四大传统院校之一,七十二年的办学历史不仅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更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是重理工的优秀学子。重庆理工大学以他们为骄傲,他们也深爱着自己的母校。为了庆祝我校成立72周年,欢度校庆周。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学子了解母校,热爱母校。

二、采访主题:校庆周的作用和意义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庆周的活动

三、采访地点:办公室

四、采访时间:2012年10月28日

五、采访对象:各二级学院的领导

六、采访方式:采取预约面谈方式采访

七、采访分工:两人拍照、两人采访、两人执笔

八、采访问题:

1、咱们学校现在把校庆所在这一周作为校庆周,对于校庆周,您觉得它的意义是什么?

2、您希望咱们学校

校庆周应该做一些什么活动?您希望看到一些什么活动?

3、您校庆周会有很多校友回母校,咱们学校近几

年发展的很好,得到了很多校友的支持,您觉得校友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您所在的学院在校庆周 来临之际会举办哪些活动喜迎校庆周呢?

5、您对现在在校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6、您觉得现在 的大学生需要培养哪些素质?

九、采访需带东西:采访前带好必须身份证明证件、采访所需器材等相关物品。如采访提纲、采访时所需的记录本(录音笔)、笔、摄像机(照相机)

十、采访后期:整理收集好的资料和问答记录,组织整理完成采访稿,传给老师进行核对。修改无误后做成终稿。(写一篇采访

稿即可,但是需要质量,字数需要1500字左右。)

十一、注意事项:

1、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策划和提问题纲,做好知识准备,包括被采访人的资料、爱好的相关背景,以

及预约好时间地点。

2、采访时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3、采访时提问不要过大过空,防止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4、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长句分成短句来问。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

将的作用确定采访设备可以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5、拍照时关闭闪光,尽

可能地多拍,供事后筛选。

6、采访时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7、确定采访设备可以

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8、按照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衣着。

4.访问提纲(内容?)(不确定,请自行查阅)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方式(如面对面交流)

三、访谈对象

四、提问提纲

访谈开场语、访谈提问(闭合式、开放式提问等)、结束语

五、采访步骤【(1)观察活动现场 2)选取对象3)开始访谈并记录 4)访谈的反思与评估】

六、可能碰到的问题 【(1)被访者拒答(2)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3)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耐烦(4)访谈过程中被第三者

打断(5)被访谈者敷衍回答 】

七、设想解决的方法 【(1)选取适当的访问对象,考观察选取容易接近的,明确告知其我们的目的(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3)尽量速战速决,在活动现场多数人可能都是匆匆而过的,不愿合作,所以时间宝贵(4)也可以一对多的进行访问,形成交流小组形式

(5)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 作废 】

八、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 【(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2)录音笔(3)访谈提纲】

五、消息写作相关资料

(请写好标题、消息头、导语、以倒金字塔结构,不然会扣分。)A.倒金字塔结构

一、什么是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要求使用新闻导语,要把新闻中一些最重要的信息提到导语中来,在第一时间告知给读者。余下的信息亦按着重要程度依次排列下去。这种结构由于特别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在信息量上导语占有绝对的优势,头重脚轻是这类新闻的特点。另外,时间顺序已经不是结构新闻的主要因素,而是根据新闻性来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写作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规律。把故事的高潮、最重要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或情节放在稿件的开头,然后在后面的段落里添加并扩充细节。

二、倒金字塔遵循原则 重要性递减原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三、标题: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最重要的新闻简要概述(新闻价值最高)

主体:按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材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导语→主要事实→次要事实→其他事实

四、补充说明:

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 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又称为倒三角结构。

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跳跃性较大,每段文字都较简要。

范例一:

新华社北京(1996年)3月29日(记者秦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景润的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最重要——新闻价值最高)陈景润是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的,终年63岁。(次重要——新闻价值稍差)温家宝、卢佳锡、朱光亚今天上午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陈景润送行。乔石、刘华清、宋健、王兆国、洪学智、严济慈等在陈景润逝世后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更不重要——新闻价值更低)

范例二:

新华网郑州(××年)7月29日电(记者单纯刚)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海超29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他已被认定为工伤,并已申请伤残鉴定。

张海超说:“我这几年奔波的结果就是为了这个证明,现在已经拿到了,但还是觉得这个结果来得太晚了。”

“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郑州市卫生局责成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组织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等单位收集张海超诊断、检查、治疗及病理学等能够收集到的新的相关资料,并详细了解张海超职业史,邀请河南省职业卫生专家进行全面系统地讨论、分析、会诊。

经咨询卫生部专家后,7月26日,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推翻先前的诊断,明确诊断为“尘肺病Ⅲ期”。张海超同时被河南省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目前,河南省卫生厅与省安全生产监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开展全省职业卫生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存在粉尘、铅、苯和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企业,督促企业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制度。同时,要求职业病防治机构做好疑似职业病人的随访和医学观察,避免漏诊、误诊现象发生。范例三:

小火车倾覆后阿里山再传汽车坠谷1死7伤

新华社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一辆载有8人的厢型车28日清晨6时31分,行经阿里山乡达邦村168林班,突然坠落约10米深山谷,造成1人死亡、7人轻重伤。

据报道,这8人是台湾林务部门的外包商。目前消防人员已封锁道路并以车辆接驳方式将伤患送医急救。

阿里山这两天“祸不单行”,27日中午发生小火车翻覆意外,截至目前已造成5名大陆游客罹难,百余名大陆游客不同程

度受伤。

B.标题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揭示新闻内容,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概括内容,快递信息)

(评价事实,增值信息)

二、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1.从性质上分:分为实题与虚题两类。

实题

如:

•俄冰川崩塌

110人失踪

•攻伊方案已报布什 B-2轰炸拉开序幕 虚题:

•陶醉在美景夜色里……

——中秋杭城即景

•为中国开启“世纪之门”

.从结构上分: 分为单一题与复合题两类。

2.单一题:可以是实题,可以是虚题;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对偶句或非对仗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巴山蜀水,瑞雪纷飞

美对台政策正将台海引向战争

3.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有二行、三行两种。(引题+主题): •十位官员组成班子 德国大使现场学习(引)

中国在安理会当主席

(主)

•儿童纷纷进医院

政府正在查真凶

俄1300多人牛奶中毒

(主+副):五亿民间资本激活余姚旅游业

今年已接待1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4亿元

着眼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走向繁荣

4.三行题:引+主+副(引)•“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的重要标志(主)解放路延伸工程昨开工 •(副)王国平宣布开工 虞荣仁主席剪彩

•各种热线繁多难记,咨询问题无所适从,群众呼吁(引题)统一便民热线

让大家更方便(正题)

社科院公布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引题)郑州月收入4880元够“白领”(正题)

带着你的专利,来参展吧(正题)

首届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暨河南地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州在郑举行(副题)5.制作标题基本要求:准确、鲜明、简洁、生动

C.消息头

一、形式:

讯:主要是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如:新华网郑州(××年)7月29日电(记者单纯刚)

生命,因承载而美丽四川灾区师生让人敬佩让人感动(本报讯)

二、本报讯或“XX社XX地XX月XX日电”(记者XXXXX)

D.导语

新闻导语

一、什么是新闻导语? 即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二、导语的特征:

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

三、导语的分类及特点(见书)从表现手法可分为:

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与概括式)【这是最常见的导语形式。它是采取客观叙述的形式,对新闻事实的要素进行直接的叙述。这种叙述包括直

接引用人物的语言、有关方面的资料等。】

例:戈尔巴乔夫今天离开莫斯科开始他为期两周的西欧五国访问。(直接指示性导语)

为促进东西方交往,探讨苏联和西欧共同体进行贸易往来的可能性,戈尔巴乔夫今天离开莫斯科开始他为期两周的西欧五国访问。(直接解释性导语)

2010.4.11《南方日报》新华社电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10日莫斯科时间10时50分(北京时间14时50分)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坠毁,机上97人无一生还。(概括式导语)

2.描写型导语(逸事性导语)【是指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

来展示新闻中的人物或情节,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效果。】

例:

(一)比国际饭店还要高出十米的上海宾馆,昨天上午正式动工兴建。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打下了第一根桩子。

(二)“中秋月明夜,人月两团圆”。昨夜,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了广州市淘金路108 岁高龄的邝阿婆家。在这里,五代人同聚一堂,一派喜庆

(三)一架10米宽的飞机在10月18日清晨避过雷达网进入巴黎市区,轻巧地穿过宽仅14.62米的凯旋门,又从它上方悄然离去。这时过惯夜生活的巴黎市民还在沉睡,毫无察觉。

(四)“砰、砰、砰!”一发发麻醉弹射向数十只欢蹦乱跳的猴子。三分钟后,这些猴子就进入了梦乡,被人们抱进了笼子。这不是在原始森林里捕捉野猴,也不是在马戏院里进行猴术训练或者表演。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苏联首都“舍列梅季耶夫一2”号国际机场货栈仓库里的一件趣事,人们在捉拿逃出“牢笼”的长尾猴。

(五)一只长109厘米、体重27.5公斤的小江豚,在福州左海水族馆里孤独、缓慢地游着,始终不肯吃饲养员喂它的鲜鱼,像是在悼念它死去的亲人。

3.评述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在概述新闻主要事实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

语形式。带有主观评价色彩。所以,又称为评价型导语。该

形式对于受众影响力较大,具特别导向及导读功能。如政

治性、政策性较强和重大历史事件等题材】 ①引语式导语

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例:

(一)“要是当时能有人站出来帮我,我也不会被刺成这样。”

(二)昨日上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楼的一间病房内,勇斗歹徒身中17刀一身鲜血但仍然清醒的56岁的太康县农民衡明贞两眼噙泪:“但我不后悔,我这人就是爱打抱不平,爱管这闲事。

②问答式导语(设问式/提问式导语)

在消息的开头,提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加以解答。导语的提问一般是自问自答,但答问的方式可以灵活,既可以在导语中回答,也可只设问,在主体中再回答。

例:本报讯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本报讯 曾经现身广州的亚洲第一女巨人小芬子如今病情怎样?有没有继续“长大”?本报记者日前随广州医疗队来到小芬子的家乡 ——安徽舒城舒茶乡。见到了已经恢复健康,开始体力劳动的女巨人。(先问后答)

上海现在的学生宿舍分几种档次,老的每年每人400元,改造过的600元,新建的1200元。学生们愿意住哪种呢?(先问后答)

③评论式导语:

在消息的开头就对事物发表评论,使消息事实的意义更加明确,或者把事物的结论写在开头,一下子就揭示出事物的目的和意义。

例:我国自制飞机成功,这是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的开端。

只因为淘气被妈妈责骂了几句,一位5岁女孩一气之下逃出家门,至今下落不明。有关专家指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到了让人忧心的地步。

本社综合消息 记者从“食品法典与WTO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前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卫生问题被美国FDA(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扣留。这表明在我国有望今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要求的食品控制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否则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评作结型导语)

据《中国商报》报道 据行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名儿童每年在玩具上的花费大概有400元,每年国内儿童玩具消费据估计在500亿元以上,而国内实际每年只生产相当于80亿元的玩具。

本报讯 已有170厘米的身高,却嫌自己是“三等残废”。买来“增高贴”本为增高,不料身体所贴部位却皆发炎、起泡,“增高贴”成了地地道道的“发炎贴”。昨天,广州市民潘某在海珠区消委会的调解下,终于获得3800元的赔偿。(对比评价型导语)范例一:

多年来青蛙已经绝迹的北京市莲花河水泥厂上游一带河区,如今在深夜又听到了阵阵蛙声,莲花河水系管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治理影片洗印污水取得的成果。

评:由于这种导语揭示的是新闻事实蕴涵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往往很复杂,不完全是一因一果简单对应联系,而可能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情形,所以须认真分析事实,找出事物的本质性原因,如此方能表达出正确而深刻的主题。

范例二:

星期六夜晚,墓地上月光惨淡,长明灯的火焰摇曳不定,殉职的罗伯特·肯尼迪被安葬在寂静的山脚下。

评:这则导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死者下葬的“方式”、情景“状态”,颇具感染力。选择这种要素为核心要素的目的就是求得吸引感染读者的效应。

六、复习建议

一、考试题型:选择1X15 填空1X20 判断1X10 名解3X5 采访计划/提纲15

消息的写作 25

总100分

考试60%

二、建议复习书目:

有多余的时间当然是翻翻整本书。

绪论部分(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定义、第四节 新闻体裁、第五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 关系)

第二章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新闻敏感、新闻价值的感知、新闻线索、报道思想、对方心

理的明晰)

第六章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略看)

第十三章 记者修养(略看)

三、本复习资料重点勾画标记部分一定要关注,填空部分要记忆,名词解释要记忆;其余均为了解之类学习掌握之类。关于名词解释,标记★代表为80%几率会考,其他的顺便记忆下,有可能出现在其他考点,如填空(毕竟20分)。

四、此资料内容有待修改,若字词错误还请自行批注;若此资料出现有争议的复习内容请以

书目、老师提供的资料为准。

五、本资料仅供参考,但为整理者一整天劳动成果,切勿随意转发。

下载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 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侧面,又是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个复杂的新闻事实可以包括多个主题,而同一个主题也包括多个角度。良好的新闻角度往往切实具体,突破口较小,能够成功地表......

    新闻写作新编

    第一章 新闻采访概论 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它具有以下特征:目的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客观事实的简短报道,一般泛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报道的国内外消息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 一、新闻报道样式 (一)常见的新闻报到样式:消息类(最常见)、通讯类、边缘文体、专访、其他样式。 (二)消息概述 消息的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

    新闻写作 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软、硬新闻的区别: 硬新闻:①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时效性较强;②选题比较重大,强调重大性与时效性,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形式上与动态消息基本一致;③大多使用倒......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期末复习资料(共五则范文)

    2、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剖析(五篇范例)

    考试题型: 1、 名词解释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 4、 采访的实践应用(撰写标题、导语、采访提纲的设计) 二、复习范围: 第一讲 导语 1、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