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侧面,又是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个复杂的新闻事实可以包括多个主题,而同一个主题也包括多个角度。良好的新闻角度往往切实具体,突破口较小,能够成功地表现新闻主题。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周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以及社会听众,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
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
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表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新闻线索也称新闻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自己发现的新闻材料进行舍去和安排。两个标准,已是新闻价值标准,已是新闻政策标准。
隐性采访是指由于特殊原因,不便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往往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从事采访活动。
交叉采访,指记者在较短时间内同时采访两条以上的新闻。这往往是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需要记者统筹安排,利用资料、交通、通讯设备等有利条件,交叉地、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活动。
“吃透两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准则。指既要吃透“上头”(党的方针政策和宣传重点),又要吃透“下头”(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客观实际情况),并通过采访报道把“两头”联系、结合起来。
采访前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明细);4.检查有关物品的完备情况。
主持调查座谈会:1.事先通知对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4.不要轻易下结论;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现场观察的功能: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敏捷性;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知识广博助敏感。
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包括:1.作风修养;2.道德修养;3.知识修养;4技能修养;5情感修养;6体质修养;7公关修养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过种种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专项报道要求:
1、对项目作分析、评论、综合报道;
2、熟悉专项规则、技术;
3、采用与广大受众相近的视角
大型综合运动会采访:
1、树立宏观主体意识;
2、体现特色;
3、作出预测;
4、大众化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1、“三角定位法”: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认证事实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为了确保认识符合事实,首先必须保证各方的认识是独立的,是公正的,是客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得到一个信息时找到2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信息来证实,是新闻采写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速度慢、成本低、其他媒体已报道。)
2、隐性采访:(又指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提问的三种方式:(1陈述引题2直接提问3追问)
4、新闻记者的素质有哪些:(1亲和力、2好奇心、3观察力、4毅力、5分析能力、6知识广博、7凡是存疑、8公正)
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效性、反常性、冲突性、特殊性、接近性、人情味、显著性、影响性。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新奇、趣味性、人情味、人情味、辅助性的价值。
6、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记者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会遇到各种身份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二,记者与采访对象实现平等互动的方法要想在采访活动中和采访对象实现互动,记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三,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无可奉告。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方法。既然掌握采访的主导权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必要性很大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报告文学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文学作品是语言工具,以散文式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形式,形象反映生活,把生活中感性材铸成称艺术形象始终离不开想象的,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的艺术著称。)
8、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1获得新闻事实、2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发掘事实真相、获取有用的信息)抓新闻,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同时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9、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
10、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事实,叙述事实,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显现出本来面目。)“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关键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和应对方法
一、电视新闻采访中简单的心理分析:(外向感性型、内向感性型、外向理性型、内向理性型)从某一角度来讲,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心理活动是否能从矛盾心里转变为和谐统一心里的这样一个过程。在现实采访中,采访对象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众多的方式来拒绝或阻挠采访者获得真实的材料。采访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亦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一)采访者需要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职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不等的知识水平、不同的性格习惯、未知的道德修养等等,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性格、兴趣、爱好、地位、文化素养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二)很多采访对象在镜头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常
所说的“晕”话筒或镜头现象。其指面对采访者采访的时候,主要是在面对话筒或镜头的时候,个别的采访对象会对话筒或镜头产生紧张情绪,一时之间出现意识混乱、语序不调、不知所措等窘态,从而造成僵持、尴尬、冷场、局促不安,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的局面。这些表现主要是出现于大众传播活动的采访过程中。对于这些情况,采访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与措施来及时调整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保证采访过程顺利地开展。
二、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策略
心理境界简称为“心境”:心境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全部其他方面的体验跟所有的活动都有可能被染上情绪色彩的且保持持久性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也就是情绪扩散性行为。一场采访的成败取决于众多方面因素,其主要因素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心理把握,只要在采访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心理活动,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一个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都将对采访的效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一个采访者是以肯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喜悦与开朗,他待人接物就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反之,当采访者是以否定情绪主导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会变得惆怅而沮丧,他待人接物就会显得乖张谬悖,采访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做访问的时候,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他不但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让对方的心理状态为采访者所影响与制约,这种影响与制约并不是说采访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于对方,而是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的同时能够表示理解,只有心理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才能取得共鸣。采访者心理是采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的有效率,采访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熟练的采访技能,同时,还必须让自己随时处于健康、活动、想象及情感等正常心理活动状态之内,才能够让采访这一过程显得水到渠成,融洽自然。(二)对于采访对象来讲,采访者就如同是一个突然闯入自己小世界的陌生人。这或多或少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从一方面来讲,采访者和采防对象之间是否能够达到感情融洽,沟通顺利的这一目的,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对方的感官主要是从人的穿着、举止、动作、表情、态度中来受记,从而来判断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生活习性等。有老道经验的采访者就将第一次会面看的比较重要,从服饰仪表、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都会在事先考虑清楚,以此将各方面都做到妥帖周到,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让采访活动能够愉快顺利地展开。当采访对象对采访者达到某种意义上认同的时候,把采访者当做是一个朋友来看待,就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三)我们都知道在请求别人时,如果开始提的要求过高,挚友之外的人基本都会一口回绝。而如果我们先提出比较简单、容易的要求,经过别人同意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的时候,也应该将“登门坎”效应进行灵活运用。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入深,首先从采访对象的最熟悉或最近发生的事谈起,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后再渐渐深入,逐类旁通,从而达到了解事情真相这一目的。采访者如果对于事实真相过于心切,操之过急,则只能“欲速则小达”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可以是交际的工具。眼睛会说话,只是很多人不善于观察而已,经验丰富的采访者就十分善于用眼睛采访。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逃不掉采访者的细心观察。(四)“闻”主要是讲究倾听。做一名合格的对话者(合格的对话者是泛指在知识学识等方面合格等),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的采访对象并不喜欢采访者不停的暗示、指手画脚,因为那样采访对象就很难往自己想象的内容方面去思考,去交谈。在采访中采访者不仅要让采访对象诉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还要让其说出自己问的问题,这就要求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的采访时候,采访者需要以耐心的倾听为主,以此来寻找最佳采访心理环境,在合适的时间掌握好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采访效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大多数人们都有愿同知音交谈的心理。如何使双方谈话投机,很主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觉到你就是他那位知音,是一个值得与之交谈的人。采访者希望采访对象是一名善谈的合作者,采访对象同样也希望采访者是合格的、能够相互讨论问题、并且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五)在对于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策略这方面,“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提的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切中采访的关键点,程度是否适当,往往决定了一场采访活动的成败。一个好问题,可以激起采访对象谈话的兴奋点,从而使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个坏问题,则非常容易导致采访对象交谈的兴趣锐减,避而不谈或
言其其他,使得采访活动难以继续进行。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不仅仅是提问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而且,还要能够分析与把握,各方面都要问的巧妙与艺术。(六)在采访的许多时候,采访者的一个肢体动作,如点点头、微笑一下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等,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与支持。肢体语言采访,在一般采访中占次要地位,但是很多经验丰富采访者都在潜移默化的使用着。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动作),都能够对采访对象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提问采访来说,肢体语言采访具备了更多的细微性。比如在采访老年丧子、中年丧偶的人时,最不需要的是语言。最需要的是一些关怀的动作、关心的眼神。
12、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什么: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13、职业的敏感属于什么素质: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素质。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同时,能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
14、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以事实为基础,真实
第三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资料
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
1.认 识 新 闻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
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了解)
2.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新闻报道是主客观的整体呈现:采、写、编、发各环节无不表现为主观
性重要价值。(了解)
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3.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
4.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
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5.★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素质: 政治素质(上层建筑思想)
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身体素质(身体要好)
记者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6.★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 信源:明确新闻来源、有直接引语; • 公正:平衡地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 客观:不把记者个人感情、观点投射到作品中; • 清晰: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图像清晰;
• 人性:有故事
(在所有上述这些要素中,准确和公正是核心)7.★★★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纵观新闻写作、采访、编辑、发行等过程,采访是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新闻实践的角度上看两者的关系:一是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经验可让采访少走弯路,达到采访效果】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从本质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
①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②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③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
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⑤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
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8.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9.★★采访相关
A采访的目:
采集信息,传播信息(在于获得新闻)
B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C采访的作用有:①发现和落实线索 ②获取第一手材料 ③增加感性认识 ④核对新闻事实 D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
①全面情况 ②主要事实 ③有关背景
④典型事例和细节
10.采访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①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②讲究唯物辩证法③要有历史发展观点④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11.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①实事求是 ②依靠领导 ③执行政策 ④内外有别 ⑥遵守法律
(9-11内容来自于网络材料,准确的寻书或见其他PDF资料)
12.选择新闻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采访对象:首选新闻当事人
13.一个采访的成功前提基础: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采访成功的原因:最主要是采访前的准备做好没有,决定采访是看准备充不充分。
14.★采访写作的准备内容:
新闻采访的四准备:
①政策准备【即采访之前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问题和相关政策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 ②全局准备【就是对将要采访的问题的全局作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③资料准备【就是与采访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准备】 ④临战准备。
平时准备: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
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
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15.(了解)采写的原则: A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B要有坚持不懈的钻劲和干劲 C要从枯燥繁琐的原始材料做起 D对关键性的材料要反复核实
E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16.★闭合式与开放式问题:
开方式问题:允许采访对象充分发挥,被采访者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常在采访开始和中期(你有什么看法)
闭合式问题:只要求得到一个具体、简短、明确的答案,被采访者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
强的提问方式,配合开放式提问使用(你多大了)
17.★采访过程中发现采访提纲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该怎么做? 新闻提纲不符合客观实际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及时调整、放弃或更改原定计划。
18.★记者最关键的因素:有无社会责任心;记者无法发现新闻线索原因:缺乏社会责任心
19.★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敏感是责任感派生出来
20.★采访时要把握好两头,上头(中央党的方针政策)下头(地方上基层的情况)。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
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
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21.★★★导语:导语是对新闻内容最新鲜、最精炼的概括,是新闻的消息写作最重要的部
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导语的主要类型:叙述型、描写型、议论型
导语写作3要求:“实、简、活”这三要求互为补充、相互制约,浑然一体。
①实:指事实,即记者下笔直接扎在事实里,不拖泥带水;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朴实、扎实。
②简:简洁地以几十个字去概述新闻的主要事实;主体可以详尽,但导语重在简要。
③活:导语写作要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简洁文
字去概述新闻主要事实。2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
明显区别:
①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体裁及表现主要是事,通讯主要是人】 ②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简洁、明快,不过多描写、议论、抒情;
通讯在以叙述为主的基础上,主张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不同
【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通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结构主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比消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篇幅较短,通讯涉及的方面较繁杂,故篇幅较长。】
23.★语言三个基本特征:准确、通俗、简洁
①准确(具体,做少用高度概括的抽象语言、学会将文件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
少用模糊语言;慎用高级形容词、副词)
②通俗(如何做:少用生僻的术语和行话,注意时代和地区差异,慎用方言、网络用
语、外来语多动词;多用大白话;少形容词、多细节少议论、多比喻少笼统)
③简洁(简洁的思路是简介写作的关键,注重对段、字、具、词的精心删改,力求做
到全文没有废段、废句、废词、废字。)
24.★★★判断可能涉及的题:
①过去的新闻就没有报道价值(错误)
②隐性采访只用于揭露批判性报道(X)
③报道基本要求:用事实说话。报道失实的原因:对事物现象、对象的把握不准确。
④使用新闻材料时要围绕主题,少而精(材料的使用)单一主题,忍痛割爱,以少胜多
⑤新闻线索可直接做新闻报道。(X)不一定
⑥新闻采访不完整有误的定义:
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X)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X)
⑦“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
真实。(∨)
⑨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
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⑩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⑾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⑿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
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二、填空题背记点★★★
1.新闻价值判断,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
反常性、冲击性、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冲突性、人性化、关联性、实用性、趣味性
2.新闻价值诸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3.新闻构成五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 事(what)、何 因(why)、何人(who)六要素:5w+1h(how)
4.记者的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记者协会
记者节是哪一天:11 月2 8 日
5.记者的职责: 敏锐地发现事实;采写新闻报道、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重视报道新闻事实
6.记者的社会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7..新闻采访的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形式上分)个别访问、现场观察【使用最多】、开座谈会、参加会议、蹲点(体验式采访)、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性质上分)
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声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的采访活动】
8.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坚持用事实说话
坚持公正性
9.保证新闻生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什么?(第一生命力):真实性
10.消息、消息六要素
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消息六要素:标题、消息头(电头)、导语、躯干、背景(补充、反衬新闻)、结尾
11.新闻主题提炼深方法:追根究源法、对比联系法、以小见大法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多主题处理:忍痛割爱保留精华、一分为
二、注意发展搞系列
三个原则: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两个依据: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12.常见的四种新闻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3.访问的几种心理:(性质内容角度):先期性心理、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角度):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 14.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角度、新闻语言、新闻结构
新闻导语、新闻背景、新闻结尾
15.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提、反面激
三、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要素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客观的实际调查活动,严格上讲是主客观结合的过程,是以新闻事实作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2.现场观察
是指记者的大脑及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眼睛认真地微观细察。因为看比听真切,故记者非得深入现场,用眼仔细捕捉那些瞬息万变却能感染读者的生动细节。
3.新闻发布会
社会组织在发生重大具有积极影响的事情时,向新闻界公布信息,借助新闻提升该组织或者与该组织密切相关的东西形象。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4.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隐性采访是新闻满足人民知情权和代表人民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权所采用的、获取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手段。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5.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寻的时间。
6.易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有利于克服眼界狭窄、感觉迟钝、故步自封等弊病,是加强地区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易地采访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7.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8.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及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新闻线索是新闻的来源。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①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②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③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9.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
10.拆墙法(搭桥艺术)(斯诺法)★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 “媒介”,主要是寻找一些“共同点”,并设计一些“共同点”,以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这种方法首先主张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的拘束,尽量缩短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的交流具有共振的效果。(核心),(通过尊重对方来寻找采访的由头。运用拆墙法一定要学会给被采访对象准备的机会。根据多种提问类型本身的特点,在采访中灵活的运用提问方式。)
11.悬念式结构:★
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其把倒金字塔结构与时间顺序结构的长处艺术地组合在一起,精心在导语部分设置悬念,令受众产生较大的接受欲望。
12.消息头(电头)★
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计划与采访提纲相关资料 1.采访计划
一个完整的采访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次采访报道思想; B.本次采访的目的、要求;
C.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重点对象、名单及先后顺序; D.设计采访实施方案,或个别访问,或开座谈会,或到现场观察; E.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 F.拟订具体的 访问提纲。
2.访问提纲
访问提纲虽无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列几类问题: A 基本问题,包括数量、规模、过程等概况性的问题;
B 引导性问题,把对方的思想和谈话由一个方面引向另一方面而设定的一个或一组问题; C 尖锐性问题,即指向实质或可能使对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 D 过渡性问题,指为缓和气氛而设置的问题;
E 开放式问题,允许采访对象充分发挥,常用在采访开始和中期;
F 闭合式问题,只要求得到一个简短、明确、具体的答案,配合开放式问题使用
3.拟定采访提纲注意问题
艾丰的六个“不要提”
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 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不要提太“硬”的问题;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
范例一
关于7月份寝室大调整的采访计划
最近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七月份寝室大调整”这个事件。对于这个一开始被谣传的话题,由于许多辅导员的肯定回应,同学们对学校这一决定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同学们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让学校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寝室,大家众说纷纭,可是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学校回应的是将在7月份进行这次寝室调整。
采访主题: 寝室大调整的具体情况
采访时间:2015年7月采访对象:学校有关负责人;被要求调整的同学
采访方式:个人访谈采访地点:A栋教学楼提问:
对学校领导的采访,以同学们的疑虑和寝室调整的优点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具体问题如下:
A 请问您学校是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寝室呢?
B请问您和学校决定此次寝室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C请问您觉得此次的调整是给予了所有师生的方便了吗?
对被要求调换寝室的同学的采访,具体问题如下: A同学请问你同意学校这次的调整吗?原因是什么?
B在你看来学校此次调整策略是否合理?
C 如果是你来决定调整的策略,你觉得怎么调整才是最合理的? 范例二
采访策划书模版
一、采访宗旨:七十二年峥嵘岁月,七十二年绚烂篇章.重庆理工大学作为兵工系下属的四大传统院校之一,七十二年的办学历史不仅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更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是重理工的优秀学子。重庆理工大学以他们为骄傲,他们也深爱着自己的母校。为了庆祝我校成立72周年,欢度校庆周。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学子了解母校,热爱母校。
二、采访主题:校庆周的作用和意义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庆周的活动
三、采访地点:办公室
四、采访时间:2012年10月28日
五、采访对象:各二级学院的领导
六、采访方式:采取预约面谈方式采访
七、采访分工:两人拍照、两人采访、两人执笔
八、采访问题:
1、咱们学校现在把校庆所在这一周作为校庆周,对于校庆周,您觉得它的意义是什么?
2、您希望咱们学校
校庆周应该做一些什么活动?您希望看到一些什么活动?
3、您校庆周会有很多校友回母校,咱们学校近几
年发展的很好,得到了很多校友的支持,您觉得校友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您所在的学院在校庆周 来临之际会举办哪些活动喜迎校庆周呢?
5、您对现在在校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6、您觉得现在 的大学生需要培养哪些素质?
九、采访需带东西:采访前带好必须身份证明证件、采访所需器材等相关物品。如采访提纲、采访时所需的记录本(录音笔)、笔、摄像机(照相机)
十、采访后期:整理收集好的资料和问答记录,组织整理完成采访稿,传给老师进行核对。修改无误后做成终稿。(写一篇采访
稿即可,但是需要质量,字数需要1500字左右。)
十一、注意事项:
1、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策划和提问题纲,做好知识准备,包括被采访人的资料、爱好的相关背景,以
及预约好时间地点。
2、采访时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3、采访时提问不要过大过空,防止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4、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长句分成短句来问。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
将的作用确定采访设备可以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5、拍照时关闭闪光,尽
可能地多拍,供事后筛选。
6、采访时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7、确定采访设备可以
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8、按照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衣着。
4.访问提纲(内容?)(不确定,请自行查阅)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方式(如面对面交流)
三、访谈对象
四、提问提纲
访谈开场语、访谈提问(闭合式、开放式提问等)、结束语
五、采访步骤【(1)观察活动现场 2)选取对象3)开始访谈并记录 4)访谈的反思与评估】
六、可能碰到的问题 【(1)被访者拒答(2)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3)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耐烦(4)访谈过程中被第三者
打断(5)被访谈者敷衍回答 】
七、设想解决的方法 【(1)选取适当的访问对象,考观察选取容易接近的,明确告知其我们的目的(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3)尽量速战速决,在活动现场多数人可能都是匆匆而过的,不愿合作,所以时间宝贵(4)也可以一对多的进行访问,形成交流小组形式
(5)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 作废 】
八、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 【(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2)录音笔(3)访谈提纲】
五、消息写作相关资料
(请写好标题、消息头、导语、以倒金字塔结构,不然会扣分。)A.倒金字塔结构
一、什么是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要求使用新闻导语,要把新闻中一些最重要的信息提到导语中来,在第一时间告知给读者。余下的信息亦按着重要程度依次排列下去。这种结构由于特别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在信息量上导语占有绝对的优势,头重脚轻是这类新闻的特点。另外,时间顺序已经不是结构新闻的主要因素,而是根据新闻性来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写作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规律。把故事的高潮、最重要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或情节放在稿件的开头,然后在后面的段落里添加并扩充细节。
二、倒金字塔遵循原则 重要性递减原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三、标题: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最重要的新闻简要概述(新闻价值最高)
主体:按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材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导语→主要事实→次要事实→其他事实
四、补充说明:
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 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又称为倒三角结构。
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跳跃性较大,每段文字都较简要。
范例一:
新华社北京(1996年)3月29日(记者秦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景润的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最重要——新闻价值最高)陈景润是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的,终年63岁。(次重要——新闻价值稍差)温家宝、卢佳锡、朱光亚今天上午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陈景润送行。乔石、刘华清、宋健、王兆国、洪学智、严济慈等在陈景润逝世后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更不重要——新闻价值更低)
范例二:
新华网郑州(××年)7月29日电(记者单纯刚)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海超29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他已被认定为工伤,并已申请伤残鉴定。
张海超说:“我这几年奔波的结果就是为了这个证明,现在已经拿到了,但还是觉得这个结果来得太晚了。”
“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郑州市卫生局责成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组织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等单位收集张海超诊断、检查、治疗及病理学等能够收集到的新的相关资料,并详细了解张海超职业史,邀请河南省职业卫生专家进行全面系统地讨论、分析、会诊。
经咨询卫生部专家后,7月26日,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推翻先前的诊断,明确诊断为“尘肺病Ⅲ期”。张海超同时被河南省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目前,河南省卫生厅与省安全生产监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开展全省职业卫生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存在粉尘、铅、苯和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企业,督促企业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制度。同时,要求职业病防治机构做好疑似职业病人的随访和医学观察,避免漏诊、误诊现象发生。范例三:
小火车倾覆后阿里山再传汽车坠谷1死7伤
新华社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一辆载有8人的厢型车28日清晨6时31分,行经阿里山乡达邦村168林班,突然坠落约10米深山谷,造成1人死亡、7人轻重伤。
据报道,这8人是台湾林务部门的外包商。目前消防人员已封锁道路并以车辆接驳方式将伤患送医急救。
阿里山这两天“祸不单行”,27日中午发生小火车翻覆意外,截至目前已造成5名大陆游客罹难,百余名大陆游客不同程
度受伤。
B.标题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揭示新闻内容,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概括内容,快递信息)
(评价事实,增值信息)
二、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1.从性质上分:分为实题与虚题两类。
实题
如:
•俄冰川崩塌
110人失踪
•攻伊方案已报布什 B-2轰炸拉开序幕 虚题:
•陶醉在美景夜色里……
——中秋杭城即景
•为中国开启“世纪之门”
.从结构上分: 分为单一题与复合题两类。
2.单一题:可以是实题,可以是虚题;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对偶句或非对仗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巴山蜀水,瑞雪纷飞
美对台政策正将台海引向战争
3.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有二行、三行两种。(引题+主题): •十位官员组成班子 德国大使现场学习(引)
中国在安理会当主席
(主)
•儿童纷纷进医院
政府正在查真凶
俄1300多人牛奶中毒
(主+副):五亿民间资本激活余姚旅游业
今年已接待1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4亿元
着眼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走向繁荣
4.三行题:引+主+副(引)•“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的重要标志(主)解放路延伸工程昨开工 •(副)王国平宣布开工 虞荣仁主席剪彩
•各种热线繁多难记,咨询问题无所适从,群众呼吁(引题)统一便民热线
让大家更方便(正题)
社科院公布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引题)郑州月收入4880元够“白领”(正题)
带着你的专利,来参展吧(正题)
首届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暨河南地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州在郑举行(副题)5.制作标题基本要求:准确、鲜明、简洁、生动
C.消息头
一、形式:
讯:主要是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如:新华网郑州(××年)7月29日电(记者单纯刚)
生命,因承载而美丽四川灾区师生让人敬佩让人感动(本报讯)
二、本报讯或“XX社XX地XX月XX日电”(记者XXXXX)
D.导语
新闻导语
一、什么是新闻导语? 即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二、导语的特征:
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
三、导语的分类及特点(见书)从表现手法可分为:
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与概括式)【这是最常见的导语形式。它是采取客观叙述的形式,对新闻事实的要素进行直接的叙述。这种叙述包括直
接引用人物的语言、有关方面的资料等。】
例:戈尔巴乔夫今天离开莫斯科开始他为期两周的西欧五国访问。(直接指示性导语)
为促进东西方交往,探讨苏联和西欧共同体进行贸易往来的可能性,戈尔巴乔夫今天离开莫斯科开始他为期两周的西欧五国访问。(直接解释性导语)
2010.4.11《南方日报》新华社电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10日莫斯科时间10时50分(北京时间14时50分)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坠毁,机上97人无一生还。(概括式导语)
2.描写型导语(逸事性导语)【是指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
来展示新闻中的人物或情节,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效果。】
例:
(一)比国际饭店还要高出十米的上海宾馆,昨天上午正式动工兴建。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打下了第一根桩子。
(二)“中秋月明夜,人月两团圆”。昨夜,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了广州市淘金路108 岁高龄的邝阿婆家。在这里,五代人同聚一堂,一派喜庆
(三)一架10米宽的飞机在10月18日清晨避过雷达网进入巴黎市区,轻巧地穿过宽仅14.62米的凯旋门,又从它上方悄然离去。这时过惯夜生活的巴黎市民还在沉睡,毫无察觉。
(四)“砰、砰、砰!”一发发麻醉弹射向数十只欢蹦乱跳的猴子。三分钟后,这些猴子就进入了梦乡,被人们抱进了笼子。这不是在原始森林里捕捉野猴,也不是在马戏院里进行猴术训练或者表演。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苏联首都“舍列梅季耶夫一2”号国际机场货栈仓库里的一件趣事,人们在捉拿逃出“牢笼”的长尾猴。
(五)一只长109厘米、体重27.5公斤的小江豚,在福州左海水族馆里孤独、缓慢地游着,始终不肯吃饲养员喂它的鲜鱼,像是在悼念它死去的亲人。
3.评述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在概述新闻主要事实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
语形式。带有主观评价色彩。所以,又称为评价型导语。该
形式对于受众影响力较大,具特别导向及导读功能。如政
治性、政策性较强和重大历史事件等题材】 ①引语式导语
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例:
(一)“要是当时能有人站出来帮我,我也不会被刺成这样。”
(二)昨日上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楼的一间病房内,勇斗歹徒身中17刀一身鲜血但仍然清醒的56岁的太康县农民衡明贞两眼噙泪:“但我不后悔,我这人就是爱打抱不平,爱管这闲事。
②问答式导语(设问式/提问式导语)
在消息的开头,提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加以解答。导语的提问一般是自问自答,但答问的方式可以灵活,既可以在导语中回答,也可只设问,在主体中再回答。
例:本报讯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本报讯 曾经现身广州的亚洲第一女巨人小芬子如今病情怎样?有没有继续“长大”?本报记者日前随广州医疗队来到小芬子的家乡 ——安徽舒城舒茶乡。见到了已经恢复健康,开始体力劳动的女巨人。(先问后答)
上海现在的学生宿舍分几种档次,老的每年每人400元,改造过的600元,新建的1200元。学生们愿意住哪种呢?(先问后答)
③评论式导语:
在消息的开头就对事物发表评论,使消息事实的意义更加明确,或者把事物的结论写在开头,一下子就揭示出事物的目的和意义。
例:我国自制飞机成功,这是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的开端。
只因为淘气被妈妈责骂了几句,一位5岁女孩一气之下逃出家门,至今下落不明。有关专家指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到了让人忧心的地步。
本社综合消息 记者从“食品法典与WTO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前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卫生问题被美国FDA(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扣留。这表明在我国有望今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要求的食品控制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否则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评作结型导语)
据《中国商报》报道 据行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名儿童每年在玩具上的花费大概有400元,每年国内儿童玩具消费据估计在500亿元以上,而国内实际每年只生产相当于80亿元的玩具。
本报讯 已有170厘米的身高,却嫌自己是“三等残废”。买来“增高贴”本为增高,不料身体所贴部位却皆发炎、起泡,“增高贴”成了地地道道的“发炎贴”。昨天,广州市民潘某在海珠区消委会的调解下,终于获得3800元的赔偿。(对比评价型导语)范例一:
多年来青蛙已经绝迹的北京市莲花河水泥厂上游一带河区,如今在深夜又听到了阵阵蛙声,莲花河水系管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治理影片洗印污水取得的成果。
评:由于这种导语揭示的是新闻事实蕴涵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往往很复杂,不完全是一因一果简单对应联系,而可能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情形,所以须认真分析事实,找出事物的本质性原因,如此方能表达出正确而深刻的主题。
范例二:
星期六夜晚,墓地上月光惨淡,长明灯的火焰摇曳不定,殉职的罗伯特·肯尼迪被安葬在寂静的山脚下。
评:这则导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死者下葬的“方式”、情景“状态”,颇具感染力。选择这种要素为核心要素的目的就是求得吸引感染读者的效应。
六、复习建议
一、考试题型:选择1X15 填空1X20 判断1X10 名解3X5 采访计划/提纲15
消息的写作 25
总100分
考试60%
二、建议复习书目:
有多余的时间当然是翻翻整本书。
绪论部分(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定义、第四节 新闻体裁、第五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 关系)
第二章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新闻敏感、新闻价值的感知、新闻线索、报道思想、对方心
理的明晰)
第六章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略看)
第十三章 记者修养(略看)
三、本复习资料重点勾画标记部分一定要关注,填空部分要记忆,名词解释要记忆;其余均为了解之类学习掌握之类。关于名词解释,标记★代表为80%几率会考,其他的顺便记忆下,有可能出现在其他考点,如填空(毕竟20分)。
四、此资料内容有待修改,若字词错误还请自行批注;若此资料出现有争议的复习内容请以
书目、老师提供的资料为准。
五、本资料仅供参考,但为整理者一整天劳动成果,切勿随意转发。
第四篇:新闻采访学自考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学考试宝典
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记者篇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
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访友”、“访事”、“报事人”、“访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聘特约记者的目的:
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
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第三节地方记者
一、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源流 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第一节采写新闻报道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记者的三项职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推动实际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反映情况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
2、要如实反映情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
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全面的反映和分析,力戒片面性。可以帮助党政领导机关全面地了解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对工作中一些带实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
5、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3、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的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法、逻辑、修辞;要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要重视语言。
第五章记者的道德
【道德】通常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着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员”“采访”
“记者”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
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后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日报的发展,成为19实际西方职业记者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媒介的崛起 “无冕之王”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
3、他们热爱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
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
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
7、他们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第二章记者的类型
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一、【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专业记者的特点: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二、【机动记者】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第二节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
两条线索:
1、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
2、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二、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
1、记者编制属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
2、记者编制归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建站,纵向建站与横向建站记者站在整顿中前进
第四节驻外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三个阶段:清末、民国初期、新中国时期
常驻国外的记者和临时出国采访重大国际性活动的记者,他们的报道给国内受众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人们看到国际间频繁的交往,看到世界斗争的格局,看到和平与进步的潮流不可挡;透过一扇扇窗户,人们还看到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看到我国外交政策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到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要求: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第三章记者的职责
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记者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辨证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便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顾此失彼,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全面发挥记者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方面,要强调记者把采写新闻报道看作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另一方面,又要求记者正确处理好三项职责之间的关系。
记者在履行采写新闻报道这一职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宏扬先进、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功能。经验证明,新闻报道搞好了,会起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搞不好,出了偏差和错误,小则殆误工作,造成局部损失,大则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可以增强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作者写得快、写得短等。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漏报重大新闻,不是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
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的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观能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第二节反映情况
【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内参的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看了内参后,对反映的许多重要情况亲自批示,对促进问题的解决,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7、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第三节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又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办。实行专业新闻工作者同业余新闻工作者相结合的路线。
我党的新闻事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原理,历来注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看作是办好新闻事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贯彻这个方针,是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责任,记者作为编辑部的外勤工作人员,更责无旁贷。如何作好群众工作?
1、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2、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3、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
4、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
5、组稿。
6、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7、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
8、给通讯员讲课。
9、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10、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
【修养】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记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最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第一节政治修养
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记者应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实践证明,一个记者的政治素质差,修养不够,就很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很难胜任自己的采访报道工作,更不要说成为出色的记者了。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来看,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记者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
1、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也即党和人民的立场。
2、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
4、政治纪律。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增强纪律性,自觉地按照党的新闻宣传规律办事。
5、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虚伪。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
6、政治敏感性。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辨别政治风向。
7、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第二节理论修养
【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这方面有十年**的教训;
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第三节知识修养
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把记者要博的知识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2、文学知识(这是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4、新闻业务知识。
5、外语知识。第四节专业修养
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要学好新闻学;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一、要学好新闻学。这是对记者的起码要求。
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独立作战能力包括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采访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等。
新闻写作能力的要求:要讲究语
闻的真实性;
5、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第二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第三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防止新闻失实,就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原则,增强工作责任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同时,把认识提到这样的高度: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个工作需要的问题,而且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第四节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廉洁奉公,是党和政府对一切公务员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一切公务员的期望。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三包”;“红包”;“重奖记者”;出卖版面等。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中反映。其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三是腐蚀和新闻队伍。四是被坏人利用。
怎样杜绝“有偿新闻”,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一方面要提高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记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制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也可考虑。
第五节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 诽谤。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揭人隐私。也是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
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六节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记者由于工作需要,接触领导机关多,参加会议多,看文件多,比较多地知道党和国家的秘密。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既是模范地遵守宪法的问题,又是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保密制度的问
题,也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泄密有两种,一种是过失泄密,一种是故意泄密。
过失泄密,大多是由于记者缺乏
保密观念,又分不清什么是该保
守的秘密造成的。防止泄密的方
法是,学习保密规定,增强保密
意识,对拿不准的问题,多想有
关部门请示,不要擅作主张。如何增强保密观念?
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
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国外
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
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
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
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防变的长城。
(二)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第六章采访性质
第一节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动,却具有广泛性。即表现为:接触范围大,涉及面广;采访对象和内容广泛;题材广泛,受众需求广泛。
5、连续性。新闻媒介要源源不断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新闻报道,传递新的信息,记者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采访,掌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写出一篇篇报道。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记者需要持续追踪采访,进行连续报道。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新闻题材,对于社会“热点”,记者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持续的采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系列报道。第二节采访决定写作 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第二节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
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涉及到报纸读者对象的定位。个性越鲜明,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包括丰富的内容。首要的是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批评性报道这种形式,它还包括其他形式,如受众来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等。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针对时弊、错误和问题的批评性报道,始终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心事,一种有力的武器。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首先是公开性。它不同与内部监督,也不同于局部在一定范围内的监当前,但它们毕竟是相反的两极,不过这两极也不是绝对排斥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预测性报道也区别于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预测性新闻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正确;基本正确;错误。预测失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他们设想未来发展趋势背后的一些因素的变化。预测性新闻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但从总体来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祈祷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形两种。有形舞台,是指国内外记者云集的舞台。无形舞台,即使没有竞争对手在场,也应立足于竞争,写出最好的报道,做出最好的成绩。
三、竞争的多方面 【独家新闻】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得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惟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这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注目的新闻。抓独家新闻,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较强的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采访中锲而不舍的精神。竞争虽有方方面面,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四、竞争要注意的问题 查研究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
看,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向客观
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
记者的工作,必须从调查研究开
始,有结束于调查研究,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首
先是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其次
是研究,认真消化材料。光调查
不研究,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阶
段;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
行研究,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
作,认识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
理性阶段,并且拿这对事物的理
性认识,再深入调查。感性认识
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
解决本质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
不应该是感性认识的产物,而应
该是理性认识的结果。所以要一
面调查,一面研究,调查中有研
究,研究中有调查,如此反复循
环,一次比一次深入,直到弄清
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止。这
一切表明,新闻采访工作就是调
查研究工作。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
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
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特点:
1、求新性。新闻采访的最主要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主要
是为了进行新闻报道或写作内参
而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的客
体不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变
动,还是自然现象,记者要极力
关注和了解掌握的都应该是具有
新闻价值的、广大受众感兴趣的事实;注重事实的新鲜性和传播
意义。
2、突击性。新闻讲求试销,这就
决定了新闻采访活动往往受时间的限制,应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
间里高质量地晚车功能新闻采访
任务,这也是记者的难点之一。
新闻采访十分讲究时间、速度,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尤其当今
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
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采访的突击性特点越发明显。
3、灵活性。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
比,新闻采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闻线索的发
展,情况的变化,只要具有新闻
价值,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诸多
方面就可以灵活应变、当机立断
或是增加新闻采访内容;或是扩
展采访范围;或者是变换采访对
象;或者是跟踪新的新闻线
索……
4、广泛性。一般的调查研究通常
相对固定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
业领域。而记者的新闻采访的活
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用这个观点来看新闻报道,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完成一篇报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题。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离开了采访,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对写作起决定性作用。采访决定写作,还表在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处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但是采访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第七章采访意识 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又是随着新闻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政治意识也在其内。第一节信息意识
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 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划等号。而新闻又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说不能称作新闻。传播信息与削弱和淡化新闻的政治作用是没有必然联系,一条具有重要政治作用的新闻,往往就包含着重要的政治信息。作为传播者来说,不是为传播信息而传播信息,他在传播信息时,是有选择的,是受一定的政治立场支配的。另外,新闻除了传播信息的功能外,还有引导、监督、传播知识等功能,这些或者是新闻本身固有的功能,或者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闻的嬗变逐渐形成的功能。新闻的各种功能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 传播信息,首先要开发信息,没有开发,就没有传播。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越有特色,越受到读者欢迎。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读者关心的事多讲,不关系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讲,熟悉的事物不讲或少讲;读者应该知道但尚未意识到的事多讲,不应该知道的事不讲。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一是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政策、经验、事件,等等,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二是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三是传播的观点,要正确。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第三节监督意识 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专制独裁者不仅不尊重舆论监督,还要扼杀舆论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记者要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首先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又是党和人民在新时期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把“舆论监督”四个字些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指出:“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又说:“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还利用传媒抓的典型,推动舆论监督,指导工作。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容基视察中央电视台。他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说:“《焦点访谈》节目越办越好,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他赠给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一切表明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社会空气的需要。加强舆论监督,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督,它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与公开性伴生的是揭露性。批评什么,总要摆事实,无的放失的批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批评性报道又总和揭露批评对象的缺点或错误联系在一起。批评性报道一旦公之于世,最易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不胫而走,迅速扩散,可见,这种报道又有极强的扩散性。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使得批评性报道具有特殊的威慑力。批评性报道的威慑力是无形的,它不象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那样由有关部门直接去处理一件事或一个人,但它的影响却是很大的,而且可以转化为其他监督,从无形到有形,使被揭露批评的对象受到应有的处理。批评性报道的影响愈大,愈加重记者的责任,愈要求记者深入采访,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揭示问题的真相,不能有任何疏忽或失误。
三、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四、要争取党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新闻舆论监督的谜底和党政领导机关要搞好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
五、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 批评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选择发表时机的艺术,即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使批评恰如其分,令人信服,无懈可击;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抓典型报道。批评性报道愈是典型,愈有影响力和震撼力。抓对比报道。在报道时,将同类事物在同样条件下的正反双反加以对比,形成鲜明反差,既有表扬,又有批评。这种表扬,因有被批评一方陪衬,显得更具有说服力。抓跟踪报道。被批评者接受了教训,改正了错误,记者还有责任作后续报道,从中看出批评的结果,也说明我们的新闻批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第四节未来意识 未来意识,是一直能够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预见。
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性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一个未来世界 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虽然前瞻与回眸都立足于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所谓鼓舞作用,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绘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 所谓指向作用,即指出事物的走向,如专家预测明年将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这对服装时常就有指向作用; 所谓警示作用,即在指出人类未来将取得某些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危险,以警示世人采取对策。在指出危险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科学依据,以免发生误导,引起恐慌。
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等 就预测的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和长期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主体而言,有关于权威部门的预测报道,有关于专家的预测报道还有关于记者自己的预测报道
三、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重根据。在新闻中,要交代预测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
2、重比较。比较法是预测性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物将怎样发展,摆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重辨证。预测性新闻写作忌用肯定语气,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要搞好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从根本上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关嗲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不能代替我们对各种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具体的回答,但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研究未来,预测未来。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外,还应该学点未来学。第五节竞争意识
一、竞争的目的与态势 报纸具有商品属性。竞争是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是好事,对一家新闻媒体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人才,出知名度;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出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对于我国新闻事业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记者竞争的舞台 记者的舞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
1、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二是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
2、形成合力。第八章采访原则 第一节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一、党报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
二、为什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 这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决定的。首先,从我们新闻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次,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另外,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
三、地方记者要接受双重领导 实行双重领导,这就防止了在领导关系问题上容易出现的两种片面性:要么片面强调报社领导,忽视地方党委;要么片面强调地方党委领导,忽视报社领导。第二节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一、关键是主动 地方记者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关键是主动,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一分子,深入当地生活,不把自己置于“客人”地位。
二、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
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目的是了解党政领导意图,掌握全局情况,发现新闻线索,搞好报道。
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电报,听传达报告。
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
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跟的好处是: ——可以即使掌握情况,发现典型。——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以及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这比在机关里听他们谈情况,谈意见,往往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可以具体地观察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
5、重要报道和内参稿,送党委或政府领导审阅。一是为了核对事实,使事实准确无误;二是为了掌握恰当分寸三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提高报道和内参稿的质量。
6、力所能及地承担当地党委或政
府交给的任务。
7、地方记者还要起新闻单位与地
方党政之间的桥梁作用。
8、接受报社委托,争取地方党委
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三、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
1、多写与少写的矛盾。一般地说,地方党委或政府对地方记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当地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主
要经验报道出去。有的记者站发
稿量太少,地方党委或政府难免
有意见。
2、登与不登的矛盾。有时候,地
方党委或政府从本地工作粗法,希望上级新闻单位的常驻记者发
某一方面的报道,但从全局来看,这样的报道难于登出来。记者要
向当地党政领导解释清楚。
3、好与不好的矛盾。有时候,记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一、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立志做有出息的记者,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入贵在自觉。不只在口头上,更重要的在行动上,真正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实际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取决于记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挫折。
二、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从根本上说,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为何强调记者要深入新闻正在发采访作风。这些采访作风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第一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第二节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一、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要带主观框框调查。所谓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快而快。要解决准确和快的矛盾。为此,要练好采写基本功,增强业务熟练的能力。第四节不畏艰险的作风 不畏艰险的作风,是指在采访中为了职业的需要,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记者是一种危险的职业。一是政治上要担风险,二是有些任务有一定危险,要求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保护自己也是报道的需要。
(三)采访方式与方法篇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 最基本的采访方式: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采访。其中直面采访和视觉采访为最基本的基本。第一节直面采访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棉队记者面访的情况下,记者不妨另辟蹊径,征得采访对象同意,用书面进行采访。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书面采访可以成为记者的替身。
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4、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三、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 第一,要说明采访意图,讲清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次书面采访不可,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从而乐于接受书面采访。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三、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第十二章采访方法 第一节上下结合 【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的稿件,审稿的同志认为写得好,为了鼓
励记者,甚至在稿上写“感谢XX
记者”,编辑部认为写得不怎么
好,甚至有不用的危险,解决这
个问题,只需编辑部把稿子退给
记者,提出意见,让记者修改就
行。
4、批评方面的矛盾。记者要坚持
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但对实
际工作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对违法乱纪行为,对不正之风等,也要敢于揭露和
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扶正
祛邪,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对于批评中的具体问题,要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1、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批评
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稿件一定要
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阅,听取他
们的意见。
2、有些批评稿批评的对象是当地
党委或政府下属单位,为慎重起
见,最好也送当地党委或政府过
目,以保证批评准确无误,同时
也便于当地党委或政府掌握下
情。
3、有些记者写批评一般单位的稿
件,顾虑较少,但涉及到批评地
方党委或政府或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的错误时,就顾虑较多,应当
相信当地党委是会按照党的原则
办事的,是会遵守《关于党内政
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是能正确
对待舆论监督的。
第九章采访路线
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
入群众。
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不
同,深入客观实际也应有所侧重。
今天的重点,是要深入改革开放
和社会汉族仪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以及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所进行的工作实际。
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
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
份子。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
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这条采访
路线,是由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反
映和指导客观实际决定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需要。它的思想理论基
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
造历史,也创造新闻。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
重要新闻。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
界的伟大斗争和主观世界的活
动,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
生的现场? 一是记者可以目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作出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头有尾的报道。读者更乐于接受这种目击式的报道。二是电视发展到今天,可以在现场直播,有图象,有声音,报道与新闻的发生发展同步,把观众带到现场。三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记者报道新闻,就是写活的历史。第三节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采访领导机关是为了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基层又反过来又是为了更好地领会领导机关的意图,检验领导机关的工作,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
二、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形体深入是思想深入的前提,但不等于思想深入,所谓思想深入,是要深入要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三、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系实际工作的关系 记者关系实际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访报道来体现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边工作边报道。第十章采访作风 【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爱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同时,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方式方法的运用。事实证明,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好,不仅有利于搜集到他所需要的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走到哪里,就会受到哪里的干部和群众欢迎,甚至在他走后,人家还念念不忘;反之,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不仅如此,记者的采访作风好坏,还关系到他所在新闻单位的声誉;如果他是驻外记者,并能影响到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依次,不能小看采访作风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应该看作是记者队伍的一项重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记者,其作风在世界上的记者中应该是最好的。从记者工作的需要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采访作风呢?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几种和友谊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在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
二、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不但要了解事物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事物的过去,即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不但要了解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要研究事物的特点。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而且要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不是从个别事例上去把握事物,而是从事实的总和上去把握事物,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不但要了解事物梗概,而且要了解事物的细微末节。尤其需要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一是重大的典型报道;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三是弄虚作假,对付上级检查团检查;四是反调查。第三节战斗敏捷的作风
一、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见第七章)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闻竞争已进入分秒必争。在新闻时效上竞争,是时间观念的较量,采写本领的较量,技术装备的较量。要突出一个“抢”字,抢采、抢编、抢发,训练抢新闻的本领,在这方面要有地点拼搏精神和过硬的采写基本功。
二、分别不同新闻类型,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 事先预知的事件性新闻,这一类新闻在什么时候发生,时间将如何进行,一般事前都是知道的,完全可以做好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得充分,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又采得快,写得快,就能争取到发稿时间。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的。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很有困难。
三、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晚报同日报比较,在时效上的优势,能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打“时间差”。在晚报第一版要闻版,尽量多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
四、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1、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记者养成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的习惯,一旦采访结束,落笔就快。
2、多写短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写得短一些,就会发得快一些。先发短新闻,把信息尽快传递出去,详情再续发。
3、分段发稿。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当我们强调记者采访报道要有战斗敏捷的作风时,不要忘记一个前提:把事实弄清楚。我们要在事实准确的前提下求快,不是为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类型:一是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采访;二是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原则:
一、平等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记者因职务需要,都可能接触。作为采访者,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上下级之别。总之,就是要不卑不亢。
二、因人而异 访问要从实际出发,不但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记用一个模式去套。
三、主动权 所谓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体温,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应战,机智处理;恰当地掌握时间等。掌握主动权,重要的一环是要正确处理研究访问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访问的过程,是相互研究,适应对方,又互相调整的过程。记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可,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主动去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处理好研究采访对象和调整好自己的关系。第二节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记者在采访时,要善于把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等人体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为采访服务。有时候,视觉采访是和直面采访同步进行的,访问时,不仅口问,还要眼看。视觉采访可以独立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1、接受信息;
2、发现线索;
3、识别美丑;
4、辨别真伪;
5、洞察本质;
6、捕捉情景
二、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第三节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二、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
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第二,要设计好问日。善于根据主观需要和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问题,问题要明确具体,掌握问题的恰当数量,以便得到你希望得到又可能得到的材料。第三,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第四节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一、弘扬优良传统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记者去各行各业搞体验式采访,在报纸上开辟专栏,陆续发表记者的体验式报道,是体验式采访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体验式采访已成为记者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
二、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点。一要考虑报道需要,二是考虑尽量同自己平时分工采访的行业结合起来,三要考虑有利于记者锻炼。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式的特点,记者的参与意识较浓,笔尖要带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正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形式不拘一格,通讯、日记、札记等体裁都可用,贵在创新。第五节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最大的优势是快捷。
二、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三、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
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
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拟出要提的问题。问题要简明扼要,以便对方理解,易于答复。
3、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争取对方的合作。
4、要有礼貌。
5、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
6、核实。第六节因特网采访
一、因特网的由来和传播信息的优势
二、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采访和自下而上的采访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弄清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遇到复杂的问题,一次上下结合还弄不清楚,需要反复多次。第二节点面结合
一、对点面结合的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讲,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两个过程。这个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反映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从狭义上讲,点面结合这种活动方法,是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点上的采访】是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也即考察一个典型的活动,人们通常把这种活动叫做“下马观花”。这是典型报道的需要。特点:深入细致,调查系统周密。【面上的采访】是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综合报道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把许多点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况综合起来。了解面上的情况,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采访有关的领导机关,达到了解面上的情况的目的。二是亲自跑一些地方,作“走马观花”式的采访。能增加感性认识。既要“走马观花”又“下马观花”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多掌握些情况,这就便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不囿于一地之见;另一方面,“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在面上发现了问题,再深入到点上去作文章,找答案,这样的文章就更有针对性。
二、蹲点调查与建立采访基点 解剖麻雀和采写调查的异同点 同:要求深入细致 异:第一,采写典型一般事前都有具体线索,而蹲点调查往往在下去前只有一个总的意图,而无具体题目,具体题目是在调查中产生的;第二,采写典型,一般限于一人、一事、一单位,而蹲点调查的范围要广得多,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二是专题性的调查;第三,采写典型,要考虑时效,蹲点调查一般不必赶时间,记者可以安下心来搞调查研究;第四,采写典型,要共诸于世,蹲点调查的结果则不尽相同。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是记者深入了解社会情况、认识社会的好方法。
记者除了蹲点调查外,还应该花
费一些力气建一两个采访基点。
这些基点,可以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也可以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还可以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它是记者的“根据地”。如何建立采访基点:
要选择好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
性。
要下本钱。力;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精确新闻的来源,多半是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受媒体委托进行的调查,它的表现形式和一份完整的抽样调查报告差不多。特点:调查主题紧跟受众的兴趣点,调查的题目可大可小。相反,在社会学领域中,抽样调查方法多运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为社会和社会学理论研究服务,不一定强调紧跟当前形势。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报道新成就,一个是以小见大,从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前发展。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新闻媒体所肩负的任务来看,记者应着重抓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二是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三要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问题。第十四章新闻线索 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随机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街谈巷议;记者同人们的随意交谈;受众来信、来访电话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完成既定采访任务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等;另外,新闻机构通过各种奖励形式,促进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此类新闻线索,可称为“有偿型新闻线索”。第二节增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三个区别和联系
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线索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新闻报道策划不受某一具体线索的限制,可有的策划却是受某一具体线索的出动而酝酿成熟的。此外,即使要抬头看面。
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节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一、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就是记者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
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
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
分或大部分。
交叉采访要讲究交叉的艺术。每一次交叉,应像弹钢琴那样,有
先有后,有主有次。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办
法。
二、跨行业采访
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的采访
任务涉及到另一个行业,需要跨
行业采访。另一种情况是,记者
在采访中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
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
业采访。
第四节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
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
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
觉灵敏度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
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
地采访。易地采访的好处:开阔记者的眼
界。外地来的记者,有比较,有
新鲜感,能帮助本地记者发现新
闻,搞好报道。易地采访,便于
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
采访,因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况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老蹲在一个地方不易发现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易地采访回来,可以向当
地党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易地采访应注意的地方:
1、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
宜。
2、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
3、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
4、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
5、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
记者的长处。
第五节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比较经济可
行的方法,她按照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
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
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
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判断,以达
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
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
用,主要目的着眼与调查研究对
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
据。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
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
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
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完全客观化的“精确新闻”相当于
一份抽样调查报告。其核心就是
强调搜集和处理新闻素材的手段
完全科学化,以数字上的精确分
析来体现客观性。主要形式: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
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
(四)采访重点与环节篇 第十三章采访重点 什么是“七新”?为何说采访报道的重点要放在抓“七新”上?如何抓“七新”? 【所谓“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要把采访报道的重点放在抓“七新”上。这是根据党的工作多年的经验,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得出的结论。因为,如果说记者在采访什么方面有什么规律可循的话,这“七新”应该说是带规律性的,它大体概括了采访报道内容的基本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新闻媒体密切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对全国人民,更好地引到引导、组织、鼓舞、教育、批判和推动的作用。
(一)抓新动向 动向,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向。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目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首先,要关注政治新动向。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政治。其次,要关注经济新动向。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政治稳定、国力强弱的大问题,因此,经济领域的动向除了跑经济的记者关注外,其他记者也应该关注。第三,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社会思想包括的范围很广,记者要明辨是非、处处留心才能捕捉到好新闻。第四,要关注国际新动向。一些国际上的动向,由于和我国关系密切,需要我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相互配合进行报道;有些国际上的重大动向,把握它是为了投入更大的报道力量,加强报道。总之,抓新动向要有全面观点。动向有正面和负面、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抓负面、消极的动向,是化负为正,化消极为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抓正面、积极面的动向,是弘扬正面的东西,发展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二)抓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敢不敢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形诸文字,形诸报道,这是记者区别于一般干部支持新事物的特点。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抓新成就 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西切入,以人民生活方面的小变化反映国家的大变化;二是以大见小。即以重墨着力宣传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反映国家欣欣向荣的大好风貌。
(四)抓新风尚。社会主义新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抓新风尚主要是抓树新风的典型。在树新风中,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的典型作用,在于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更好地表明我们社会文明的普遍程度。报道新风尚的最好方法是对比。对比,反差鲜明,既表扬了好的,也批评了差的;对比,可以竖比,也可以是横比。新风尚蕴含着真善美。抓新风尚的报道,实际上就是在弘扬真善美。
(五)抓新经验。经验是人类的创造,实践的总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矛盾,又在不断探索解决新矛盾的途径,新矛盾的解决,就产生了新的经验。经验作为精神财富,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便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我们的记者在历史上曾经传播过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革命和建设都起过重要作用。今天,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传播新经验仍然应该是记者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抓新经验,首先是发现新经验,发现新经验,要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际、群众、基层,是新经验的“源”。其次是传播新经验,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创造者和经验接受者;前者指经验创造人和经验本体,后者专指那些接受经验并付诸实践的对象。不对他们报道,经验报道就无从谈起。传播经验的报道,在写作时,一要注意语言,二要注意表现手法。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反映经验,为读者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是应该很好考虑的问题。
(六)抓新人物。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常说报道新人新事。这个“新人”,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是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做新人。先进人物和新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任务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而且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抓新人物主要是抓先进人物的报道。抓先进任务报道的目的,在于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实际,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大面积上让更多的人提高到先进水平。
(七)抓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抓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矛盾的解决。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在前头,矛盾不断地解决,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的意义: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线索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缺陷:可信性有待证实;比较简略;大多只反映现象。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 按照获取新闻线索的不同途径划分,新闻线索来源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固定型新闻线索”是指从固定可靠的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固定型线索是新闻记者所获得的大量新闻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固定的线索来源渠道,是记者“信息来源网络”中的主干。固定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和简报等材料;重要的会议;有关活动的通知或请柬;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提示。(2)“再生型新闻线索”是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一般说来,一个新闻事件、一个新闻事实,一旦经过传播媒介报道,便成为“社会信息”,往往没有再做报道的必要。但是,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社会信息中便可能发掘出再生型新闻线索:只简要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梗概,需要进一步做详细的报道和说明;只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受众还期望了解其他的方面;已有的报道开掘不深,需要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广大受众希望了解同已有报道相关的事物、人物等有关情况;已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又有了新的变化或发展;补充有关事实内容,或变换写作形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再生型线索的主要来源: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新出版的书刊;新上演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各种广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各种反馈:如来信、电话、建议或评论等;因特网或信息互联网络(3)“随机型新闻线索”是指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随机而遇、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梢纵即逝;同时,可能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准确性低,有的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因此,要正确充分利用“随机型新闻线索”,新闻记者既需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及时把握,更需要深入采访,认真核实,力戒新闻失实。尤其是使自己成为“全天候记者”。指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或指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新闻不能脱离政治,新闻总是为一定政治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映。一个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越高,他的新闻敏感性就越强。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去研究各学科的理论,但不能代替各门学科的理论。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在培养训练新闻敏感这个问题上,又特别要学习和掌握新闻价值理论。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是重中之重的新闻。否则,大量新闻线索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到该用多大力量去做这些新闻。
3、要胸有全局。一件事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有多大,要拿到全局上去衡量。所谓全局,是指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所能影响到的环境空间。它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可指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领域。有些事情,从一个城市看是有意义的,可放在全国考虑就微不足道了;相反,有些看来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小事,却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所以,全局观念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一环。
4、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培养训练新闻敏感,和思维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很单一,很封闭,就不可能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就不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新闻。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了。思维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超前思维等。【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第十五章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一、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那些不受某一具体线索限制的策划,在策划方案出台后,在实施方案过程中,也还要再去发现具体线索,方能完成采写任务。
2、新闻报道策划与“点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是从有了好“点子”开始的。把策划等同于“点子”是把策划简单化了,但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小觑了“点子”的作用。
3、新闻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位置:实施者与参与者 第一层次是总编辑策划。第二层次是部主任策划。第三层次是记者策划。
二、作为实施者与参与者的作用 一方面努力去完成总编辑和部主任有关新闻报道的策划;另一方面,开动脑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抓住有意义的主题,精心策划,同时又关心全局,对整个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提出积极建议。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报道型、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二、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1、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策划就成功了一大半。好的创意来自对国情、省情、县情的非常了解,来自对党中央精神的把握,来自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热情,来自善于集中群众的指挥,来自同行的挑战,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调动。
2、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要会公关。有些新闻报道策划,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得到传媒领导的支持,而且需要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第十六章采前准备 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目的。记者每一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做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自觉性。
2、熟悉采访对象。在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应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一些情况。
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情况是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是武器,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准绳。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即使你对报道的有关方针政策已经很熟了,也不妨重温一下。常常有这种情况,在重温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新的主题,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报道的是新问题,对这方面的方针政策又从未接触过,那就更需要学习了。并且,记者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弄懂条文,要掌握精神实质。不然就会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片面性。
4、充实新知识。根据采访对象不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 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②隐性,也称“新闻事实、事件、本源策划”或“策划性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① 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重大题材和问题,题材小 ② 报道主体(媒体):报道时机、组织方式(集中、连续、系列、组织、讨论式等)、人员组成 ③ 报道表现形式
新闻报道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战役性、阶段性;重大新闻事件;人物典型 注意:①选题应准,选为应低,切口应小(成功的前提)
②采访时间、报道密集度、时段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③谨防过度介入
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报道活动的一切方面
⑤必须符合实际
流程: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校正(建议使用“新闻报道策划”专用名词)
第四章 采访前期活动
1、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
②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②立足全局看问题
③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④知识广博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敏感是责任感派生出来
2、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要素:①重要性(核心和基础):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②显著性:新闻人物和实践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③时新性: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新鲜)
④接近性: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⑤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3、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定的规定
与新闻价值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泽报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4、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及实现这一幕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5、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获取渠道:①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②各种会议、简报
③记者的耳闻目睹
④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⑤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运用注意事项:①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③讲究适宜,不要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6、采访准备:①平时:理论、政策、情况、知识(功效: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交谈;敏锐捕捉有价值新闻事实;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②临时: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7、对象心理:
①从性质内容分:先期性: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单位、记者及采访活动的观念
临访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
②从表现形式分:积极配合型:采访对象积极按照记者的要求提供素材,主动热情
一般协作型:采访对象公事公办,不冷不热,活动平静无高潮
蓄意应付型:采访对象根本不愿意接待记者,态度冷漠生硬,拒不回答或故意将错,唇枪舌剑,挖苦嘲讽记者
8、创造良好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
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第五章 采访中期活动
1、提问
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注意事项:宜简洁、具体、简介、深刻、自然、节制
2、调查座谈会
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主持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
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③控制参加座谈会人数
④不要轻易下结论
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3、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五官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②能激发鲜明、生动的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④能为通俗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善用脑
4、听觉功能 注意事项:悉心闻取线索、事实调节音强、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5、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①内容范围: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观察所得、记者联想
②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要留宽一些;字迹尽可能工整
第六章 采访后期活动
1、深入采访的细致
①悉心抓特点:具体方面:看准形势、通过比较(纵断面—顺序、横断面—对照)、选择角
度
②悉心抓本质:注意:对问题要想得宽点远点;对问题要钻得透点深点
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
论
2、验证材料的严密
方法:投入记者智力、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3、笔记整理的迅速
步骤: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洗辨认的笔记内容
②再通读,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
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方法:勤奋读书、勤于摘录;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第七章 新闻写作八大环节
1、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猪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①选择主题时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受众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
②提炼主题:依据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2、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是整个新闻写作的前提和保证 分类:①第一手: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
②第二手: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③第三手: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3、新闻角度:新闻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透视新闻事实的窗口 如何做:比、小、异
4、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基本特征:①准确(如何做:叙述信息尽量量化、语言要有分寸感、新词使用要讲规范)
②通俗(如何做:多动词少形容词、多细节少议论、多比喻少笼统、多解释少晦涩、多白话少文言、多具体少抽象)
③简洁
5、新闻结构: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①倒金字塔: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 特点:打破叙事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
②时间顺序: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 ③悬念式: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
④并列式: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为同一个主题服务,一般使用与经验型、公报式题材
6、新闻导语: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①作用:导读、导听
②特征: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消息特有概念和标志 ③类型:叙述型(直叙式、概括式)、描写型、议论型(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④ 写作要求:实(事实、态度朴实扎实)、简、活
7、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①分类:从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
从表现形式: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等
②作用和类型:衬托型(深度性)、解释型(诠注性)、启示型(引发性)
8、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好的结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第八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
1、政治新闻: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
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
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
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
⑤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2、外事新闻: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 注意事项: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
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 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
④注重礼节,遵守纪律
3、会议新闻: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
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 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约法三章,争取主动;化整为零,兼抓“副业”;勇于负责,“先斩后奏”)
4、军事新闻: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 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③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九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
1、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 报道方法:①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②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
③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抓问题、事实、角度、趣味、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解读说明、采用数字换算法、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2、科技新闻: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 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
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 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
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言,善于兼听)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 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 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第十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
1、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 特点:短、快、活、强
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
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
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
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2、连续性报道:对新闻人物或时间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注意事项:①优化组合:反对简单相加、掌握报道节奏、讲究善始善终
②系统思维
③反馈失调
第十一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
1、教育新闻:以教育为报道题材
注意事项: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
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诚恳、尊重、主动)
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2、卫生新闻: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 注意事项: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
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
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④报道有度,善唱“和声”
3、文艺新闻:以文艺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
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
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
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 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⑥心系群众,贴近生活
4、体育新闻: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 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
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
③强化观察,伺机提问
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 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二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
1、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采访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 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 ⑥力求辩证,客观全面 ⑦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2、灾害新闻: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张、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 特性: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感性 注意事项: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
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④科学普及,常抓不懈
组成因素:死伤情况、财产报失情况、原因、救护救济情况、灾区灾后情况
3、批评性报道
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职能
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
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 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
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
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
④分寸得当,贬褒有致
第十三章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
1、坚持真实性
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
③新闻指引的各种资料必须确认无误
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⑤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⑥急功近利,夸大事实 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 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2、坚持思想性
①传播信息的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
味,寓教于乐
3、坚持时间性: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采编人员分工不宜过细;先简后详的搞连续报道;简化审稿制度;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4、坚持用事实说话: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实施自然得以流露 原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做法:精选事实;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十四章 记者修养
1、作风(思想—核心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核心是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3、知识
现实意义:提高采访活动效率;满足受众求知心理;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范围和内容:理论、新闻专业、基础
4、技能
内容: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至少一门主要外语;摄影;电脑操作;驾驶各种交通工具;辨向、测时
5、情感
作用: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是构成谈话的基因;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是写作激情的源泉;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6、体质
注意: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7、公关
注意:不要轻易失信、忽冷忽热、夹杂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