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五篇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五篇,盼望大家喜爱!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1
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没有来博客了,我很想快点写些东西和你们分享,每天的工作还是很快乐的,让我学到不少新闻业务上的东西。
记者的工作除了采访写稿还得抢版面,这点很简单,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支配新闻点,比如我现在跟的是高校版,那么我在___每个高校BBS里都会注册帐号,一遍观看高校的新奇事,做时事新闻的记者这点必不行少的,必需保持自我糊涂状态,了解自己版块的风吹草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需要做什么,我记得我以前写过这样的阅历,在此就不冗述。
其实我今日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写稿阅历,由于省报记者压力更大,迫使稿子质量决定了记者的生活质量,这样一来,写稿的阅历可能会比较有价值。
首先,在采访充分,把握的背景资料都充分后,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历来类似的新闻其他报纸们的做法。比如对同一个聘请会,(最近高校版的做这块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看《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同仁们都怎么做的,假如,他们做的是关于聘请会的现场大致状况,还围绕高校生就业心态或者职业倾向,采写了一些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我们就不能这么做了。我们可以依据当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来估量一下用人单位会不会借此聘请做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调整,猜想他们会不会削减招用普工,加大对销售人员的聘请规模等。再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数据或者事实将自己要表达的中心表达出来。
所谓时事新闻,就是不能带记者自己的观点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记者独特的思想。记者要牵着牛鼻子走,至于往哪个方向走很重要,这往往也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也要求记者的思维肯定要活跃不行拘谨,要求变,不能和别人的想法趋同。假设那个聘请会记者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的话,还不如不写,或者写聘请会上的小花絮如同学竟把会场入口大门玻璃挤破都比嚼别人嚼过的饭有味道。
其次,需要记者有人文关怀,懂得人情世故,这个并不和记者需客观报道,不得掺杂个人感情相冲突。做人也一样,部分场合肯定刚正不阿的人也并不是时时都受好评,记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记者做稿子的时候通情达理,防止读者审美疲惫,我们记者不行终日一副面孔,始终严厉?理性和始终感性动人都一样不是好东西。高考作文还分文体,新闻稿也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最近写一个老教授过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读文件的表情去写这稿子,应以情感为重,其事迹的确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带动大家,让文章的感染了影响到读者的行为是。
而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则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观人的看法,毫无倾向的精确表述争议所在,比如今日写的稿子,关于刘道玉(前武大校长)先生提出来的整顿高校十条看法,并不是每一条都是肯定的,如废除自学考试制度这条,争议,虽然我自己明白自学考试现状是如何的乱但在采访的时候还是会照看到反方的声音,完全将他们的话整理出来,自己丝毫不行发表见解,到底咱不是专家,也不必要去负这个责。写这个稿子之前就该考虑到稿子出来一般会比较学术化,一般的老百姓读起来会味同嚼蜡,因此,文章前面介绍自考状况这个部分,就多用简洁易懂的自考同学或者自考辅导班老师的经受来说明问题,这样避开了学术词汇,且可读性大大加强,必会是吃香的稿子。
最终,像这种时事新闻,标题所占的重量可谓重中之重。我们不是提倡标题党,但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个效果,我的阅历就是只没说错,就大胆放开了去写,百姓关系什么就拿什么做文章,新闻面对的人群关注什么就放大什么,这也是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狡猾的记者总是不讨好的,只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标题是精准无误的,并且它不具备伤天害理_反组织的内容都可以大胆的写出来,这个纯粹关系到个人的阅历和学问储备了。我们不是党报,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规中矩。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2
今日下午社团活动的时候新闻中心和报社的两名记者来到我校采访我社团的活动,刚开头他们进入我社团,我社团的同学正在画科幻画,他们很快就融入了我们,拍摄了一段时间以后对于我和同学进行了单独采访,记者问了我许多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记者的敬业看法让我敬佩。
回想这10多年的工作,组建社团已经13年了,想想刚开头建立社团的初衷,那时自己刚上班,有很强的工作热忱,一上班就组建了美术社团,那时候叫美术小组,第一年我就参与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比得到了两个奖项,当县里电教站的领导在全镇大会上表扬我的时候,我觉得很荣耀,当时学校并没有要求每天都活动,可是为了提高同学的绘画水平,我加班加点,那时的现状是同学们从没有过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上过美术课,有的同学几乎没有怎么画过画,而且本校地处农村,同学的学问面很狭窄,什么叫科幻画都不知道,也没有参与过专业的竞赛,争强好胜的我为了转变现状只有加班加点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其实我并没有想格外的多,我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我盼望我的同学都能够画出漂亮的作品,那就够了,就像我总是教导我同学时说的话一样,无论参与什么竞赛,只要你画出了自己认为很棒的作品就可以了,不要追求结果,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积累了阅历。竞赛过后一切还要从零开头。我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从零开头,加油!后来小组改成了社团起名叫新蕾画院,我除了休了半年的产假没有活动外,我的社团活动从没有停止过,我的工作热忱我发觉也是一如既往,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爱社团的同学就犹如爱我自己的孩子,那是发自内心的,当她们淘气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当她们说一些很贴心的话的时候我也常常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上学期赵老师和我说过的话也让我记忆尤新,他送给我两个字:坚持!是啊!说起来简单,我现在30多岁我发觉和20多岁的时候的我相比无论从精力方面,还是身体方面我现在都相差太多太多。尤其是我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常常出一些问题,这7年来我似乎每年都要去看病,身体真的是大不如前。不过我还是要坚持,我真的很盼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有的时候我也发感慨: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呢?或许这也是我的一生中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这10多年同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他人觉得许多,不过说实话我从没有在意过,只要我尽力了就行了!我就满足了!
记者对我说要采访我同学的时候,我说:可以啊!。我到社团临时叫了几个同学,同学问我老师我们怎么说的时候,我和她们说:哥哥问什么说什么,平常我们都怎么做的就怎么说。同学说没有心理预备,我说不用预备只要说心里话就好。记者问了许多问题,比如:问了她们长大后的抱负?问什么参与美术社团?问什么能够每天放学后花时间画画?问老师是怎样教你们的?问了画科幻画的好处?喜不喜爱画?还具体的问了她们的绘画作品的构思。是怎样想的,怎么创意的。我没有想到我的同学心里的话是那样的感人至深,我发觉这些年我对她们的影响会是那么大,说没有成就感是假的。我心里满满的是感动。当她们分析她们的绘画作品的时候,我发觉她们想的是那么的周到。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3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很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圆满。从刚开头的紧急羞怯,慢慢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头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洁——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选择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头由于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老师开头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非常顺当,老师非常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明显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动身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老师或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力量会使采访更顺当,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明显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选择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预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当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学问。不然或许就会遭受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竞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非常了解(大多为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受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一般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由于腔调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教练,由于前期没有心理预备,电话采访时才发觉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许多话变得模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预备外,背景学问的预备也必需充分。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报竞赛时又消失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竞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消失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阅历也提示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当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从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头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娴熟地把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敬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判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许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看法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明显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动身,敬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洁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当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把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关心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___身份、训练水公平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假如仍旧选择赐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实行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当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头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觉自信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改变。对于一般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由于紧急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当,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肯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头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害怕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预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觉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格外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力量,其次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觉,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改变,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吸取了很多采访的理论学问。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受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问而无视实践中的改变。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盼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示,也盼望将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赐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4
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培训会,本身就感觉特别荣幸了,能倾听各位编辑老师的教导,更是倍感难得的机会了,而且能在这个会议上发言,就更是欣喜而感动了。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在这里介绍阅历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沟通,也是让我殊感荣耀的一件事情。
我本人是一名中学老师,业余爱好新闻摄影,许多时候是为所欲为的拍摄,没有什么目的,后来在一个伴侣的建议和教导下,有意识的拍摄新闻图片。
首先,我觉得作为新闻摄影的通讯员必需是一个有心人。
记得我刚开头拍摄新闻照片时候,专心的确不多,这可能与一个摄影者的技术无关,主要是我们业余通讯员的心理问题,由于我们不知道正在拍摄的内容是不是能发,有时候等到新闻照片发了,你才看出当时拍摄的时候要是再专心一些,可能会拍得更好。例如我拍摄的新闻组照《镇安板栗好红火》,当时慌里惊慌的拍摄下来,投给报社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没有想到就胜利了。后来发表在商洛日报的一版,看着这些发表的照片,反思了很久,想想要是觉得肯定能发,我会咋样拍摄,确定比原来的效果要好。
还有我拍摄的《桂花扮靓你的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对这个买桂花和卖桂花的各种人感爱好,走上去就拍摄,结果出来后,观察背景很乱,人物表情和动作很不协调。反思后是我的拍摄角度有问题。
有了上两次失败的阅历,我在后来的拍摄中,如感觉不是很格外的新闻大事,就不急着拍摄,先和拍摄对象沟通,表达清晰自己的意图,再留心周边环境,选择拍摄时机,专心拍摄出自己满足的照片为止。我在采访和拍摄街边卖布鞋、鞋垫的妇女时,我先不说采访,上去先交谈,结果一说人家还是我的老乡,感情就亲近的多了,后来采访和拍摄就顺当地多了,而且采访的深度也得了到保证。我个人认为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画面要有冲击力,力争用图片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其次画面要简洁,把干扰主题的东西全部裁掉,第三图片要有动感,抓住大事进展的___瞬间,人物表情真实生动。
其次,我觉得业余通讯员在采访时不要一味赶喧闹。
我说的不要一味赶喧闹采访而不是不发稿,大多时候还是要讨论你所要投稿的报刊宣扬方向,准时供应适合该报的对口稿件。但是,不喧闹的大事也应当作为业余通讯员采访的对象,一时报纸发不了,就当作对自己的一次练笔。
例如我采访的发表在《商洛日报》周末版的《熨斗滩上骄傲的孟家山》是半年前就采写好的,当时却没有发表的机会。记得为了这个壹千来字的稿子,我到当事人家去了许多次,由于我是业余通讯员,采访对象很不配合,几次都以很忙推了。我坚持几次和他谈我的想法,他才答应接受采访,供应了相关的资料,把这个稿子写成了却放了半年,等到商洛报宣扬纪念红军长征成功70周年的时候,我准时将这个稿子投出去,三天后就发了,我再回去的时候,就有许多人问起这个事情,由于这个大事是关于革命英烈的,我感觉稿子发表后对身边的人的训练意义很大,感觉蛮骄傲的。
第三,我觉得业余通讯员的采访要从身边熟识的人事动身,不要为了发稿牵强写自己不熟识和没有把握的人事,这样避开做无用功,可以提高上稿率。
例如,我在商洛日报报道我们镇安二中《蒲公英行动》的连续稿件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从学校学习民间工艺启动入手,连续报道了《民间工艺进校内》、《最终的蜡花手艺》、《镇安二中的同学版画》、《镇安香包好精彩》以及总结性稿件《镇安二中民间手工作品陕北参展获好评》等一系列我所熟识大事。
第四,我觉得采访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采访不熟识的人更要讲方式。
其实我们业余通讯员能够采访的更多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假如一本正经的采访身边的人,可能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我在处理这个的时候是让被采访人没有感觉的状况下和他谈天,把自己想要知道的东___在谈天的话题之中。
例如我采访我们学校心理询问老师的稿件《快乐、阳光的生活和学习》,就是我看他到我办公室谈天时乘机也上去把话题超我想要的方面引。等他发觉我的意图时却是我把稿子都写好了拿给他看得时候了。这样采写的稿件是必需给当事人看的,恳求他提出看法再最终定稿。
第五、要擅长多角度的发觉新闻主题。
我谈一个我失败的经受,记得去年世界爱牙日的那天,我先观察永乐医院口腔科的人在宣扬发放世界爱牙日的资料,我就想去拍摄几个镜头,可惜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群众去询问,我就觉得没有意思,路过了三次都没有拍摄成,就放弃了。这是我受自己思索习惯的影响,以往拍摄这种主题都是群众很喧闹的参加的,现在是这样一个场面当然没有什么新闻可言。事后我又仔细地想想我错过了一个好新闻很可惜的,其实我可以以爱牙宣扬何以受冷落为主题拍摄采访这个新闻的,结果我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个主题,说明我的新闻敏感性不高,视觉单一,这在以后肯定要吸取教训。
第六、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要擅长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同一新闻大事往往表现的形式由各个侧面,每一侧面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有可能不同,我们就要有肯定的新闻整合力量。例如我拍摄《镇安板栗好红火》时,三副摄影照片一幅发生在县河,一幅发生在西关,还有一幅发生在县医院门口。虽然地点不同,但他们的主题是相同的,我们要靠自己的思索把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同一新闻大事真实的记录下来,就应当培育自己的新闻整合力量。
第七、要擅长拓宽自己的新闻信息渠道。
我利用我们老师开会的机会和其他学校老师沟通,交伴侣,把自己的爱好和想法讲给他们听,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给我供应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我报道西口中学的《西口中学的回族女童班》、《名师回报母校----助力山区新课改》、《西口回族班同学用上多媒体》和《西口柿子又获丰收》等稿件都是当地老师通过网络发给我的,有时候他们供应给我一个素材,我在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和他沟通怎样拍摄照片和处理文字,时间长了,给我供应新闻线索的老师也写起了新闻,和我成了无所不谈的好伴侣。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心得,盼望各位老师和同行批判指正,感谢。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