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3 08:2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路径研究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奠定理论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统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路径。本文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培养“95后”大学生责任感的必要性为基础,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倡导通过营造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环境、创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以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个人责任的作为教育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力图在创新内容与方式上探索有效举措,为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95后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01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95 post”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EN Lei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 201418)

Abstra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95 pos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the new path of “95 post-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which is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mprov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95 post-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y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present,and advocates the education mode of cultivating good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crea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broaden the education channels,to the national responsi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s an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trying to innovative content and methods to explore effective initiativ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to make innovative efforts to make a useful attempt.Keywords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目前,高校“95后”大?W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近十年来的重要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它的提出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具体实践增添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新路径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性。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95后”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责任意识,才能提高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培养“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理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实践反复论证后正确的价值观,它对国家、社会的建设、大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提供理论保障。“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要改变对责任的认识,而对责任的正确认识则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只有准确认识核心价值观,并将它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感。

第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对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个人的责任感三个层面,它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的重要价值理念。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个人责任感可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责任意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所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样也是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首先,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中的责任精神。另一方面,对“95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国家、社会和自我责任情感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经反复实践后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形成责任情感,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责任行为。二者具有内在契合性,互相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责任感培养意识,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责任感的内容不断完善,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联系,得到共同实现。[1] 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95 后”大学生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范式。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部分“95 后”大学生存在过分重视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第一,个人责任感缺失。部分“95后”大学生个人责任感缺失,出现过分自我、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和情绪化现象。如今,随着互联网移动的兴起、丰富的娱乐生活、自由的课程设置给了“95后”大学生充分的时间和选择,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作息缺乏约束力,上课玩手机、迟到早退、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也频频发生。另外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诚信缺失情况在高校中也屡见不鲜。

第二,集体责任意识不足。“95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利益为前提,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家庭、集体的关心程度不高,习惯于他人为自己做任何事,不懂得回报。例如在集体活动中只以自己的意愿为主,不考虑他人感受、自我约束力不够;寝室生活不融洽出现大学生寝室偷盗、打架斗殴等行为;在校园或社会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的行为;缺乏奉献精神,不能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第三,国家责任意识淡漠。部分“95后”大学生对自己所应该承担的国家责任不关注,过分关注现实利益和自身利益。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不关心社会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国家的热点事件;只顾追求自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第一,道德教育的缺失。高校过分关注考研率、就业率等指标,而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课程仅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践性与趣味性,道德教育成效不明显。一方面,任课教师在讲课时不够贴近现实,缺乏教育手段,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对此类课程缺少充分的认识,导致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不够全面与深刻。

第二,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新媒体具有公共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95后”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尚未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导致在网络新媒体空间中多种意识形态相互碰撞,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出现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偏差。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相较于纸质媒体,95后大学生对于网络新媒体更为依赖,但新媒体中含有的不良价值观和信息很容易因为其隐蔽性和虚拟性而被忽略,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和责任感缺失。[2]

第三,个人价值取向的迷失。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下,“95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大多不愿合作互助完成任务;心理尚未成熟,缺少社会经验,在面对机会与挑战时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首要选择;在大学生活中未能及时进行自我管理与调节,导致缺乏个人规划和目标,也无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目标相匹配结合,导致责任感出现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

4.1 营造良好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

高校是“95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培育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应研究“95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情感特点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从国家?任、社会责任、个体责任三个维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融入“95 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实现全过程育人。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革命文化胜地等活动,增强爱国意识,坚定大学生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开展以“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干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树立良好的榜样。倡导大学生在交往中做诚信、和谐社会的维护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践履自己的义务,做一名有担当、负责任的新青年。其次,高校应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榜样案例或人物榜样,挖掘校园中的“正能量”并予以广泛报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本质转变成校园中的真实事例,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全员育人、全环境育人。最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对自我负责,才能实现践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内化。

4.2 创新方法,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

如今正是一个“全民皆媒体”时代,我们在坚持运用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传统有效载体的同时,必须积极结合新兴传播媒体,拓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渠道,创新责任感培育的方法。2013 年,中央就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的各个方面,宣传网络正能量。[3]大学生已逐渐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冗杂,大学生极易在不同价值观、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等影响下迷失自我,因此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到新媒体网络中,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社会责任感的知情意统一。首先,高校要重视网络阵地,主动搭建网络平台,运用微博、微信、易班等交互性强的新媒体平台传播主流价值观,使社会主流意识占领网络阵地。通过搭建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网络沟通渠道,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同时拓展网络信息和内容,积极宣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事迹,找到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用大众化的语言解读时代价值。例如在传统节日,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讲解节日由来及相关典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认清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大学生为建设富强、民主现代化国家而承担的责任。其次,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掌握网络文化主动权。[4]例如举办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文明讲座、网络文化节、向大学生宣传先进事迹等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将责任感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主题教育,在推进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师生共建网上精神家园,(下转第9页)(上接第2页)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明确人生目标,使广大学生在多样化的网络世界里找准主导价值观念,在良性的互动中增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宣传和推广主流意识形态和健康价值观念,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责任观。[5]最后,明确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主体责任,树立网络法治观,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对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正确引导,自觉抵制网络不良用语的传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网络正能量。

4.3 拓宽渠道,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将外在教育内化成个人责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并实现责任感的固化。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与计划,明确实践行为的方向与目标,使大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我道德认知水平,进一步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和他人,加强与他人的交流;组织大学生义工,到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践行“友善”,体现社会关爱。通过国家“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从国家到学校,都鼓励大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在实际岗位上敬业付出,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依托于寒暑假社会实践的社会调研,引发大学生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在实践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成果(ZZZZyyx17001)

参考文献

[1] 唐亚阳,杨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6):46-50.[2] 骆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科学论坛,2016(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12-23.[4] 刘小兰,杨立国.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教育,2015(5).[5] 韩雅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11):15.

第二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路径研究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同时还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如果要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入手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08-02

高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当代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受社会上各种负面思想的影响,价值观迷失、偏差以及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事例,这些现象让人痛心不已。但是身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坚持中共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培育工作任务艰巨且紧迫。但是,我们更需要做到的是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心理上的认同并且从实际行动上践行,这是现在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路径着手研究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目的是架构起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到践行的桥梁,分析实际情况,探寻其解决方案。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高度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道德建设中终极价值的高位要求与基础道德之间的矛盾问题面前,孙美堂在“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崩溃。底线伦理崩溃表现为人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发生危机„„在这种情形下,理论工作者撇开保卫最起码、最基本的底线伦理的任务,高谈构筑21世纪现代价值和文化理想,是不现实的。”[1]所以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得到坚守后,再构筑现代价值和社会文化理想,因此这条路径就是从道德底线到最终价值的转换。

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所以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例如,现在老人倒地要不要扶起来的问题,引起社会上广泛的舆论,在路过的众多行人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虽然也有报道大学生在车站紧抱倒地老人为其取暖并拨打120的事件,但是我们看到的也有漠视。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素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问题,更深层面反映的是飞速发展的物质世界与跟不上其发展速度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与其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价值取向取决于整个社会大学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带头作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能反作用于大学生,从小部分群体开始做起,从老师们开始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有时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榜样能给青年人以奋进的力量、成长的动力,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更好地进行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2]用培育的方法是用氛围去影响大学生。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路径可以由以下几点具体实施。

第一,发挥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灌输给学生,并将其作为个人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理论接受和内化、价值反思和重构、行为实践和约束的重要任务。所以,首先,高校应明确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个战略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发展中心任务。应将贯彻“立德树人”纳入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将立德树人与管理教学体制、办学质量、党的建设并驾齐驱,力促立德树人实质突破,鼎力打造道德新高地,并且付之行动,建立建设强有力组织领导体系。应建立“党委统筹、党政共管、系部组织、社团参与、学生覆盖”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立体网络,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打造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全面、系统工程,应建立系统推进平台。用德育引领适应教育平台。重点推进新生入学教育、爱校爱国教育、文明修身教育、日常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纪律教育等支撑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人生观等,引导学生养成遵守校规、健康成长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心理认同,为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思想道德转变打好基础。德育培育重点是教育平台。注重课堂思想教育、管理思想教育、校风校纪教育,党校马列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重大节庆教育、民主传统教育等支撑模块。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观念,坚定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建设社会主义,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第二,主动制定约束举措。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对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还没有更多的体验,转型期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经济形态变化、阶层结构的变动带来的社会形态变化、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利益体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整体的深刻变化等等,缺乏充分、深入的体验和思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约束举措,理应包括自身的行为约束和外在的措施约束。道德渗透专业教育平台。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特色活动、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支撑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辩证思维、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观、成才观,为全面成长成才打牢基础。道德模范典型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意识,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形成。应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驱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多维一体、内心驱动、大爱无声的长期工作。创新学校育人主路径,由粗放式、粗线条向精准化、网格化转变。坚持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培育,坚持辅导员专职化带动,坚持学科潜移式渗透,坚持活动主题性陶冶,坚持文化内涵式引领,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把教学管理服务实践全过程,推动校园文化引领。创新社会实践主基地,由书本式、教条化向体验式、情境化转变。推动社会实践道德锻炼。强化社会调研道德观察,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农村、家庭开展社会调查,帮助排忧解难。增强实训道德孕育,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开展顶岗实习,培养爱心、细心、耐心。创新家庭参与主单元,由被动性、低效性向互动式、联动型转变。第三,建立培育机制。通过加强社会公平机制建设、构建社会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和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以此建立健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长期有效的机制,并充分发挥信念作用,强化大学生的理想内化机制,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从而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机制。所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达到听入耳,记于心,表于行的效果。关于这个观点,众多教育家有自己的观点,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因此要求教师要能够处理需要讲授的专业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关系,专业技能教育与品德政治教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课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基础。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强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学科内容和实际课堂的结合,注重充分发挥各专业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要求各任课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寻找专业知识与德育、生活的结合点。要加强心理、课堂、教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要充分调动品德教育的科研力量,研究编写思想教育的相关教材,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规律、学生接收能力以及接收水平,探索性地研发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逐渐建立健全高校的教育体制,在创造性地探索与实践中使特色德育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形成每个学校关于品德教育特色品牌。开展有关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精神世界的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空间主要是以校园,这种群体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组成的。如果校园文化健康高雅,价值导向鲜明,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深入了解并且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真正地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宣传资源,以此体现出教育理念。实施学校、网络多方面的建设,综合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加强培育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需要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营造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大环境。进一步发挥整体资源优势,努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新平台,让大学生时时受到教育,处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风气。

高校应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学生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成果孕育、特色品牌创立等各项发展的核心力,建立道德标准、道德档案、道德评分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确定德育目标,进行德育考评,突出德育表彰,推动德育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同时高校应将德育工程建设向深度、高度发展,向宽度和密度渗入,向精度和效度挖潜,以德的素养、爱的情怀、严的要求、勤的精神、实的作风感染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党风育德、校风引德、师风守德、学风尊德、文化传德、环境化德、服务践德塑造提升学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于形、践于行、刻于心、育于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非一日之功,不仅仅要深入研究理论,完善实践体系,还要紧跟时代并且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探索修正的各环节工作,以保证构建体制的有效性、有益性,这样才能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和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激浊扬清的压舱石,夯实基础凝魂聚气、强本固基的基础工程。宣传教育着力于增强全社会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在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发现社会上出现的相应的问题,然后建立健全机制向上的机制,增强社会的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贴近教学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注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运用多种传播方法,传达信息,要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细节方面下功夫,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法律推动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提供醒目的价值坐标,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内化。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21世纪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是文化侵略的洗脑工程,是人才的掠夺战。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也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鲜明,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和多层次化转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局限性,以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受着周围事物所影响,这也使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充当着国家生力军角色,肩负着富国强民的伟大使命;一方面还处在高校教育的培训期。所以, 认真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变化轨迹,采取科学的教育对策,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道德风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和根本保障。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起着“生命线”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指引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旗帜与动力。

二、创新思路,树立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理念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认同感强,爱国意识浓,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对改革开放的前途充满信心。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面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创新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都与人有直接的联系,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绝对管理方式,改变学生从属的被动的管理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要尊重差异,在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支流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中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进方法,发掘教育新途径

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外行,一要靠外部的教育和培养,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内在素质。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正确地对其加以引导和利用,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途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提供了便利。近日,微博上的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便是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大学生的目的。

第四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摘要:价值观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而在当代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国人的价值观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发生了改变,拜金、唯利是图这些思想的滋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基于国内各种思想交织的情形,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现状,就价值观的培养予以建议,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57-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和作用、效果、重要性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对什么是好、是应该的一个总体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与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价值观使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是人用于区别好坏美丑、判断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着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和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核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相当重要的[1]。

三、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价值选择多元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不光是经济领多元化、文化领域化、就连思想也变得多元化了。过去中国传统的小农思想、封建社会残留的封建思想、社会主义确立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外资本主义思想在当代的中国综合发展,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占据着主流,但是思想多元化的局面确实存在。由于思想的多元化,就导致当代大学生在不同思想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同一人物、同一事物拥有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共性和个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是共性,这个共性达不到,很难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二)价值取向自我化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于政策需要,大部分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少家长太宠溺孩子,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特别强。在当代的大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导致自我意识的观念太强,简言之,就是现在大学生的自私自利化倾向太过于严重。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从小被捧着长大,所以在团体中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重自己利益而对其他成员和团队的利益置若罔闻,这样的价值取向,将来在社会上是很难有所发展的。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们依然对孩子百依百顺,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不确立的重要原因[2]。

(三)价值标准实用化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从社会主义确立到现在,中国的发展倍受瞩目,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却少了过去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感情往来,所有的活动,都趋向于功利,这也使得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目前的大学生中,真正将学习放在心里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学习,都在思考,会不会拿到奖学金、会不会有荣誉与奖励,当学生们都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学习,可想而知大学里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些为功利而活着的机器而已。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任何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娱乐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在考虑其现实意义与价值,没有价值,他们也不会去做。这就使得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越来越向实用标准靠拢,如果没有实用意义,那么也就没有了价值[3]。

四、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措施

(一)坚持一定的原则

由于思想的多元化,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所以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而培育统一的价值观就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在培育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原则不松手。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尤其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牢树立的荣辱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各个高校应该统一要求,坚持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判断,帮助他们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深化理论的研究学习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的课堂,都会有思政部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教学,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课程一定不能走形式教学,而是必须要有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的去发掘这些课程中所学思想的精华,尤其是在新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更是无可替代。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要一方面深入的了解思想内涵,一方面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三)拓展时间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是只是思想上构建,嘴上表述,而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的。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价值观,才能判断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还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使其切身感受,身体力行方才能判断价值观建设正确与否,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结束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符合拥有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才有可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存在价值问题的探究,帮助他们走出迷茫,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公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2]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3]马丽丽.网络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新疆师范大学,2013.[4]彭俊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丰富了我国公民道德的内容,又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从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了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集萃,是阶级先进性与社会历史性的逻辑统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是通过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是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奋进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创造遵义美好的未来,实现“两个率先”既定目标;三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培育形成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民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四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互助、奉献、诚信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敬孝、仁义、感恩等传统美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在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步增长,实现人民全面发展,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加强对党的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改革开放历史的学习,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有关历史、理论、政策学习,帮助人们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的自信,引导人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的利益观,帮助人们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承担作为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中,深入开展诚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

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一是要加强市民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二是重点在两城区开辟“身边人”道德讲堂,加强 “四德”建设,增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入开展“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对于市民文化素质的宣传教育,结合我市开展的“做文明有礼遵义人”活动,共同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四是组织全市公务员开展学习文明礼仪活动,通过公务员带头学习,引领城市文明的新风貌,通过载体创新,典型引领,规范制度,让道德建设常态化、生活化;五是通过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基础与社区平台作用相结合,加强监管与繁荣发展相结合,政策解困与公益帮扶相结合,动员社会各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有效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为建设文明城市提供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自觉行动。一是建立起由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构,建立市民广泛参与的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市文明委应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评选活动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网络化,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志愿者塑造人、影响人、带动人、促进人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四是积极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雷锋精神,大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

理念,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提倡市民积极参与义务献血、帮困助学、慈善募捐等多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五是在全社会开展“和谐贵州,三关爱”和绿丝带服务活动;六是引导志愿者活动与开展“四民社区”创建,“双创一巩固”工作,“三关”工程和党员干部“五带头”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弘扬志愿精神,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力助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针,又是公民

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责任,需要通过公民道德道德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外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社会长期社会实践问题,不可一蹴而就,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失为培育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肯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内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与舞蹈学院12级音乐学专业刘玉如120501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姓名:蒋美玲 学号:140118024 专业班级:嵌入1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学生时代的局限,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类 吴安安 学号20***摘要:面对当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一大群体的大学生们,应积极自......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与舞蹈学院12级音乐学专业刘玉如1205010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