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加快扶贫脱贫攻坚步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袁体海
(2011年3月1日)
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会议概况
2011年2月25-26日,省委、省政府在省委人大会堂分别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的主要领导;各地州市、县分管领导、农委主任、水利局长、扶贫办主任;省直各厅局主要负责人;省水利厅、省农委、省扶贫办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共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月25日上午由省委书记粟战书主持,听取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作中央1号文件的辅导报告;二是25日下午由省委副书记王富裕主持,听取省委书记粟战书、省长赵克志分别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二是26日上午和26日下午分别由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禄智明主持,分别听取了王富裕书记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禄智明副省长的总结讲话。会上,分别对获得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签订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贵阳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省水利厅、湄潭县、印江县等10个先进单位在会上他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今后我省“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形势十分严峻。李克强副总理到贵州视察时提出了“四个同步”的要求,即:“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贵州经济发展要与改善民生同步;经济发展要与转变发展方式同步;区域经济要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步”。四个同步的核心是贵州要与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同步。因此,省委书记粟战书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向全省提出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命令。指出:“必须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工作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动摇,减贫摘冒的要求绝不能动摇”。赵克志省长强调:“把扶贫开发作为“三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来抓,作为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导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方针。
会议总结了全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4.9%;二是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末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三是扶贫产业稳步推进;四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是社会事业稳步提高。并在全国实现了“三个率先” 在全省总结创造出了“三个典型”和探索积累了“四条经验”。
三个率先是:率先按“摘帽不摘政策”的原则推进“减贫摘帽”工作,创新了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率先按1500元的扶贫标准完成了全省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瞄准机制;率先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划分,编制完成了全省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苗岭山区综合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抢占了新十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先机和扶贫工作的制高点。
三个典型是:利用生物手段修复生态、治理石漠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睛隆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基础、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区域或县域推进的“印江经验”,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
四条经验是: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 的思想不动摇;二是坚持“三基本”的工作重点不懈怠;三是坚持分类扶持的工作方法不折腾;四是坚持“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扯皮。
会议分析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且集中连片;二是贫困现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共存,返贫因素复杂;三是以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历史欠账多,扶贫资金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四是贫困群众的素质与脱贫致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在一些地方存在以低保代替扶贫的现象,工作机制弱化,很不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要完成2015年减少一半贫困人口,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
会议明确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三个主基调”,突出“两大主战略”,坚持“三化同步”,围绕“四大战略目标”,以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人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为核心,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区域,以50个国家扶贫开发 重点县为主攻方向,以93个一、二、三类贫困乡镇为工作重点,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点面结合、连片开发、协作推进、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作、“十大助农增收”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五大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
目标任务:
一个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二大战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三化同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四大战略目标:
(1)到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50%以上;
(2)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缓解相对贫困,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环境整治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有大的进步。
五大具体目标:
(1)减贫55万人,力争达到60万人以上;(2)实现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8个贫困乡减贫 摘帽;
(3)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3%,力争达到15%左右;
(4)培训农村10万人口,其中稳定转移就业3万人;(5)完成50个乡50个村整村推进任务。工作重点:
1、准确把握扶贫规律,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在打造贵州特点的产业化扶贫体系上取得新进展。
(1)要转观念、理思路、探路子、树立走农村工业化路子的理念。
(2)要强基地、重特色、上规模、(重点是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产业、茶产业、果药竹产业特色产业等);
(3)壮龙头、建组织、联农户(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加工带动形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组织带动性模式,培育经济能人、发展能人带动型模式;培植专业市场,发展市场带动型模式);
(4)要兴旅游、抓领域、促增收。
二是种养结合、长短互补,在实施山地农业扶贫开发上取得新进展。
(1)明确范围。今年在全省50个重点县全面推进山地 农民扶贫开发,把山的劣势转变为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
(2)要明确要求。今年均要在实施的集团帮扶、连片开发、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产业、果药产业等扶贫项目中,分别选择1-2个重点乡镇开展试点。
(3)严格程序。要按照《关于推进“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补助标准》规定的程序执行。但必须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二是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原则;三是多方参与、利益联结的原则。
三是抓大扶小、瞄准农户,在推进“三个一细胞工程”上取得新进展。
(1)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抓好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3)抓好发展经果林园和特种养殖;“三个一细胞工程”在一定阶段主要是在产业化未覆盖的区域实施,辅助产业在主导产业覆盖的区域实施。按照“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的原则发展。
四是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在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上取得新进展。
(1)调整明确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坚持自主创业,稳定就业,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 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势多样、管理规范运作、保障措施健全的培训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2)创新三类培训方式。第一类是政府出资购买“三位一体”式的培训,就是采取扶贫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企业“招工+培训+就业”的培训方式,由企业先招工,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安排就业,扶贫部门再出资补助,实行“谁用工、谁出资、谁培训、谁享受补贴”的培训政策。第二类是职业培训机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各种企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定向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三类是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式培训。就是对产业化培训项目和二、三产业所需人才,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实现“门口办班、就地培训、出门就业”。
(3)完善三大培训机制。即:推行培训资金政策整合机制;推行工作培训程序规范机制;推行考核激励机制。
(4)实行计生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计划。
(5)落实各项培训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贫困群众、应届高中毕业生等提供小额扶贫担保贷款。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每人4000元标准,一次性资助5000名全日制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助学工程”,每人 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户中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雨露班”接受1—3年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8000名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初级技工培训。完成党政干部培训1000人,中青年业务骨干900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农村致富带头6000人的培训任务。
五是整合资源,增点扩面,在实现帮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上取得新进展。
(1)按“同县不同乡”的原则深化拓展省级领导集团帮扶;
(2)按“1+4”模式逐级推进“四帮四促”活动;(3)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4)积极配合定点扶贫;(5)抓好村企共建;(6)大力协调部门帮扶;(7)切实抓好外资扶贫。
2、大力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在三个方面迈出新步伐。(1)明确要求,加快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
(2)先行试点,敢创敢试,努力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一要在威宁等7个县探索整县推进试点;二要高标准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三要巩固提 高“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四要稳步实施连片开发试点,今年实行由中介组织检查验收,完成长顺、江口、正安、织金四个项目县评估验收;五要扎实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形成制度性扶贫的新导向。第一要坚持实行竞争入围的扶贫项目申报方式;第二要全面落实全程监控的管理机制;第三要打造多元投入的融资方式;第四要建立健全法制保障的扶贫机制。
二、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1、关于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一体两翼”的总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市委“北部攻坚”和县委“三化一新”发展战略,按照 “整合资金、整乡推进、产业带动、连片开发”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基础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构建基本保障、建设基础队伍”为主要内容,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攻坚新格局,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关于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3、关于总体目标:按照 “三个基本”(改善基本生 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的要求,通过10年扶贫攻坚,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具体目标是:
(1)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经济总量达65亿元以上;至2020年,经济总量达176亿元以上。
(2)增加县级财政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6.63亿元以上;至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21.8亿元以上。
(3)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至2015年,达到6000元以上;至2020年,达到10000元以上。
4、关于产业发展:新增白茶15万亩,核桃20万亩,木瓜5万亩,油桐5万亩产量,薯类8.5万亩,方竹15万亩(新造5万亩、改造10万亩),生态养殖牛10万头、羊10万只,特种养殖(大鲵)10万尾。
5、关于重点工作:一是“十二五”规划;二是产业发展;三是整村、整乡或整县推进;四是素质能力培训;五是小额贴息贷款;六是社会帮扶工作;七是生产互助资金。
6、关于减贫摘帽的问题:我县属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 11 区,国家和省已将我县列入武陵山区特殊贫困类型地区和大娄山脉特殊贫困地区,我县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县仍然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脱贫。所以,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宜在短期内提出减贫摘帽的界定时间。
7、请求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机构问题。建议单列,并配齐配强扶贫工作人员;二是工作经费问题。现有的扶贫项目资金只能用在项目上,无配套的项目经费,需要县政府按贵州省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按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的3%,解决扶贫工作经费。三是人员编制问题。目前,县扶贫办的人员结构为“三多三少”(领导人员多,工作人员少;年龄大的多,年纪轻的少;行政干部多,业务人员少),实际只有2个业务人员办公,无法开展全县的扶贫工作。因此,需要尽快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扶贫骨干人员。四是扶贫工作考核奖惩问题。建议县委、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奖励办法,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篇:有关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有关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自觉践行担当精神,始终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精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帮扶工作至今已5年之余,相对帮扶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从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帮助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狠抓劳务培训、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
三、做好“摸底”文章。一是县乡村三级结合,做好统计、登记工作。为了实施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每个村配备一个扶贫专人统计员,确保数字准确,做到“脱贫一个,减掉一人,返贫一人,增加一人”,为扶贫办下一步精准扶贫做依据。二是扶贫对象静、动态管理结合。
四、做好“技术”文章。一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培训,并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二是选送贫困村青年骨干人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集中利用田间课堂、现场参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平台,以培训为基础,以输出为手段,以稳定就业为目标,突出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基本思路,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前农村突出的人地矛盾和生态压力。
五、做好“土地”文章。针对乡外出务工人口多,空闲土地较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以解决土地闲置、安排部分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六、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贫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村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扶贫项目,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应。
第三篇: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教育扶贫论文】
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王
书
平
萧县大屯镇王集小学 二〇一八年六月八日
/ 5
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全体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学生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贫困家庭尽快、持久、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除了采取必不可少的经济扶贫等“输血式”扶贫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扶智”。因此,为了实现 “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我们必须从根源出发,着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要做到“精准改薄”。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我们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改、扩、新建等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提质改造,满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学需求,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妥善解决学生往返交通问题。
第二要做到“精准资助”。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得住”。建立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学生资助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
/ 5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扶贫部门密切协作,运用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
第三要做到“精准育人”。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得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定人定向结对帮扶,努力实现对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帮扶的全覆盖。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分层育人,因人施教,把“扶志”与“扶智”作为培育的重点,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的腰杆“直”起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家庭子女的命运需要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来撬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
2018年,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借助精准扶贫大平台,继续加强宣传攻势,使宣传工作不留死角,及时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挖掘和报道。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络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
/ 5
联络,积极争取与社会扶贫有关的项目,如大病医疗救助等项目。坚持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理念,争取募集更多的捐赠资金,救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在教育、医疗、金融、电商扶贫项目的跟踪落地上有较大突破。全力做好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的招引工作和县医院远程会诊项目及乡镇卫生院标准检验设备捐助项目的落实落地工作。做到把每一分扶贫资金用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我作为赵庄村定点扶贫对象以来,多次对赵庄村进行帮扶活动。出资资助修整了连接自然村的小路,解决了孩子遇雨天走路难的问题。还经常为贫困户张淑兰的儿子李思成以及贫困户王飞的女儿王梦雨、王梦茹三名学生带去慰问品,有时还把他们请到我家里吃饭,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和名人的故事,激励他们从小爱国家、爱学习等。
在此期间,我看到付庄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为各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安装了节能灯,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以上这些活动都是我对赵庄村扶贫工作所做的努力与见证。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
/ 5
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学生多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多跟他们交流,用爱来感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美好的未来也属于他们。
教育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事,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 5
第四篇:对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内容摘要〕 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任务艰巨,本文从加强党建扶贫工作队管理、提高规划质量、转变扶贫思路、建立帮扶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农村 党建扶贫 建议
农村党建扶贫是我市加快新阶段扶贫开发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一、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现状
(一)农村党建扶贫成效明显
历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党建扶贫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增强发展能力。市、县两级每年派出党建扶贫工作队队员近800名挂钩帮扶贫困乡村,年均为帮扶点争取上百个项目和上千万元资金。到2007年,全市贫困人口下降到近5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2348元,23.9万农村居民进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来水受益村710个;通公路村104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9.5%;100%的村通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取得新进展,在有人办事、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活动场地议事等方面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发展到43040名,村支两委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农村党建扶贫任务艰巨
尽管我市农村党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目前全市仍有68个乡被列入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9.38%(其中:一类乡6个,二类乡40个,三类乡22个);1013个村被列入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全市还有绝对贫困人口18.48万人、低收入人口30.91万人。这些重点乡村集中在边远、高寒地区和深山区、石山区,开展党建扶贫工作难度很大,突出表现在:一是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数量少、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三是大部分劳动力综合素质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宣传、贯彻和落实难度大,产业化扶贫仍在起步阶段,科技推广、项目实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果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进一步改进党建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党建扶贫工作的新成效,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二、党建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党建扶贫工作模式是在总结了多年的经验后形成的,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党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的重要原因,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工作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队员及帮扶点更换频繁,部分工作队管理不到位
第一,工作队员和挂钩帮扶点更换频繁。目前,各单位党建扶贫队员基本上是一年一换。每年4月召开全市党建扶贫工作会议,会后党建扶贫工作队的牵头单位和队员就要轮换,新队员报到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要一段时间,开展工作没多久又要准备年终考核各种资料,导致党建扶贫工作队有效工作时间少,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有的单位更换党建扶贫点过快,如市政府办,10年内先后更换了六枝特区堕却乡、水城县玉舍乡、花嘎乡等3个扶贫点;有的工作队重点帮扶的村也在调整,使得工作队对所在乡、村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与当地群众的感情不够密切。有的工作需要跨年实施甚至几年才能见到效益,频繁更换工作队员和地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部分单位及工作队员对党建扶贫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深入。一些单位没有按要求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有培育前途的干部担任队员。有的干部把党建扶贫作为填补自己基层工作经验的空白的机会,满足于去“镀金”。有的工作队没有认真执行驻村工作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的要求,有的队员到挂钩扶贫点的时间屈指可数,往往是报到时下去一趟、检查时下去一趟、慰问时下去一趟、交接时下去一趟。部分单位尤其是一些省垂管单位认为党建扶贫不是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因而对党建扶贫工作有抱怨情绪。
(二)乡、村扶贫规划质量不高
扶贫开发过程中应先制定规划,根据规划再制定项目,根据项目来安排资金,但是,目前乡、村的规划体系还不健全、规划内容不实在、规划实施不连续。一是乡、村在编制规划时缺乏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参与,规划简单粗糙;有的乡镇主要领导一换,思路就变,规划成了完成上级任务的“摆设”。二是乡、村编制规划时限于对政策、对信息的掌握,对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分析不深不透,缺乏统筹考虑,与市、县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不一定吻合,规划与实际工作成了“两张皮”;乡、村扶贫规划的项目往往缺乏科学论证,编制的项目书说服力不够,给乡、村在项目争取上带来了难度。由于规划及项目的编制实施存在以上问题,导致了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不能认真执行规划,而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跑项目、争资金”上。
(三)少数党建扶贫队工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部分单位和工作队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还停留在“送钱送物”的方式上,热衷于跑项目、争资金,不适应新形势下党建扶贫的要求。
有的党建扶贫工作队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赋存、社情民意了解不深,当然也就送不出观念和思路。有的扶贫队认为实施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容易体现工作实绩,千方百计去“协调”项目,把党建扶贫简单化为“送钱送物”,忽视了在思想上、观念上的“扶贫”。
有的工作队在“跑项目、争资金”时,对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不足,而是凭关系、凭感情、凭权力去协调,“跑项目”的成本过高且往往有随意性,没有区分轻重缓急,使得有限的资源没有真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工作队争取到项目后就认为完成了任务,忽视了项目的实施、监督、跟踪,在帮助乡村完善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上做的不够,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因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而失修毁损。
(四)扶贫资金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财政性扶贫资金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温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财政性扶贫资金无偿使用的性质,使得扶贫资金尤其是生产性项目资金在使用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的群众抱着“反正不用还”的心态,对待项目不认真、管理粗放,如有的乡镇实施的养殖项目,前两年还能看到养殖的畜禽,第三年后就看不到了,没有达到滚动发展的效果。部分群众因此形成了依赖思想,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勤劳干、谋发展,而是满足于得到扶贫项目的扶持,甚至发生用财政补助的钱物换酒喝的情况。
(五)部分地方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困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少,90%以上的村属于“空壳村”,村组织没有经济实力也就缺乏号召力、缺乏号召力也就没有了凝聚力,村干部说话还不如一些经济能人管用。
二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县区村干部的报酬都采取县、乡财政拼盘的方式发放,各地经济实力不同,村干部的报酬也不一致。水城县按平均每个村5名村干部,每村给予财政补贴690元;六枝特区按每个村5名村干部,每村给予财政补贴490元;盘县按每个村6名村干部,每村给予财政补贴1200元;钟山区按每个村6名村干部,每村给予财政补贴1920元。村干部月平均报酬在247—350元,而在当地打工,每天的报酬在40元左右。
三是农村有头脑、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有的村成了“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留守的村子,发展党员的选择范围减少,也给培养高素质的后备干部带来了困难。
(六)党建扶贫考核机制不尽完善
一是部分工作队较为重视日志、记录、总结等等书面资料的准备,以给考核组留下良好的印象,个别党建扶贫工作队甚至编造资料蒙骗考核组。二是考核是一年进行一次,而有的工作如种养殖项目不一定当年就能出成效,难以体现在当年的工作实绩上。三是考核偏重于面上,与各个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计划、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
三、对党建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相对固定党建扶贫工作队并加强管理
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各个挂钩扶贫单位及帮扶的乡、村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换,必须坚持帮扶直到被帮扶的乡村经考核确实脱贫后才能脱钩。相对固定党建扶贫队员为两年一换,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对扶贫单位派出的党建扶贫队员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派出。加强对党建扶贫队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队员驻点工作情况、考勤记录,督促工作队完成好工作计划。
(二)提高乡村规划编制质量
一是把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作为指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党建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加紧做好2010—2020年的扶贫开发规划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规划体系,先由工作队与乡镇制定乡、村规划,再由县级扶贫部门牵头统筹衔接规划,最后由市级扶贫部门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一起审定规划,通过调研、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规划要统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等纳入规划内容,规划制定要重视项目的合理布局,今后对乡村的投入应随着规划和项目安排。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原则,规划和项目确定后,原则上各部门的项目就按照规划落实,使党建扶贫工作队与乡镇的主要精力不再耗费在跑项目、争资金上。
三是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深入到各乡镇,做好规划培训,帮助乡镇提高规划质量。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有专家参与,各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派出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骨干,协助乡镇编制规划。党建扶贫工作队要配合乡、村分析乡情、村情,出主意、想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好规划。
(三)切实将党建扶贫工作重点转变到送观念、送思路上来
认真落实党建扶贫队员驻村工作的时间规定,每名党建扶贫队员每年至少提交一篇实地调研的报告,督促工作队及队员深入乡、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熟悉乡情、村情、民情,从而帮助乡、村、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
党建扶贫工作队的重心要从为帮扶点争取项目资金转移到指导、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转移到对实施项目的督促和监管上来,尤其是要帮助乡村建立好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积极探索扶贫资金约束激励机制
探索财政性扶贫资金变无偿为“有偿”的方式,即对于生产性扶贫项目,使用农户应采取“借”的方式使用,到期可以归还本金,也可以归还“利润”,归还的现金或物资可以进入下一个循环,扶持别的农户,不断滚动发展。这样既提高农户在实施项目时的责任感,使他们感到压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在党建扶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又能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有偿”使用还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号召力。
(五)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二是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首先,采用财政增加一点、兼职提高一点、误工补贴一点、积累补助一点、考核追加一点等方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村干部月报酬,达到平均500元以上。其次,要落实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再次,要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按照村规模大小、集体经济情况和人口规模确定运转经费,确保村级组织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第四,探索招考村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制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村干部可参与乡(镇)长选举。从政治和经济待遇上逐步让村干部能脱产工作并有想头、奔头、干头。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以培养“双培双带”能手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采取教育培训、结对扶持、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的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党员解决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学习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六)进一步完善党建扶贫考核
一是由各个党建扶贫工作队制定的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和扶贫团审核后下发执行,考核主要是检查工作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工作队的考核既要对牵头单位进行,也要对各个组成单位进行,以督促各单位重视党建扶贫工作。二是考核指标要结合工作队任务制定,如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发展生产、培训教育等等方面做什么、什么时间完成,以督促党建扶贫工作队完成好工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周期适当延长至2年或3年一次,以检查党建扶贫工作实绩。同时,要加强日常考核检查,督促工作队遵守纪律。
第五篇:我的扶贫工作日记
我的扶贫工作日记
天还蒙蒙亮,我就醒了,因为今天我要去看望我的“亲戚”。
按照计划,今天要去走访我的贫困户,这是我帮扶贫困户以来的第一次走访,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我的“亲戚”认识我、认可我,这使得我还是有点紧张。
我来到坡渡镇田垭村,走进了龙井组江支强的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家庭,他本人患有长期慢性糖尿病,膝下有一个正在南京读大二的女儿,居然和我一个名字,当我第一眼看到坐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时,却使我感到非常诧异!在他的脸上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写满的是笑容,绽放的是阳光。经过仔细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这个小人物,有着超越时局的大境界。
他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今年49岁的他仍然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家中养了一头牛、三头羊、两头猪、数十只鸡和鸭子,用自己擅长的农业实现了脱贫改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现在党和政府政策好,对我们家也很关心。我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话,但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我们铭记在心,我常常对我的孩子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亲戚”家中,他们把我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同他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见到他们我的心里暖暖的,那天的我好像一个劲的傻笑。
临近傍晚,我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次走访,我突然产生了一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使命感,尽管目前我只是扶贫工作道路上的一个新人,但我仍希望能奉献出我微薄的力量,希望这星星之火,可以融入全国扶贫热潮的燎原之光。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有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齐步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