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
1、城市集中供热
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15年前1989年的12倍。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北京市的热力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m2。2.锅炉供热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锅炉供热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而1997年之后对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2006年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已进入第十二阶段,作为加快实施奥运倒排期环境治理项目,要求城四区和石景山区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1400台于年内全部改完,对朝阳、海淀、丰台三个近郊区要求改50%以上。
3、室内采暖系统和耗能 2000年以前一直采用垂直式单管(双管)热水采暖系统,至2000年12月1日执行《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后,开始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并设户用热表。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每0.7MW(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 m2。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 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年集中锅炉房降为21.14kg/ 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22.5kg/m2。据北京市2003-2004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11.9m3./m 据北京市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集中锅炉房和分散锅炉房平均煤耗量指标为25.3 kg/ m2,而集中锅炉房为22.5 kg/ m2。
4、散热器 过去一直采用铸铁散热器,直至70年代中期,才增加了钢串片对流散热器。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散热器生产大发展,新型、美观的钢制(板式、柱式)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散热器以及新型无粘砂铸铁散热器等都遇到了商机。
5、节能推广 推广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措施的效果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1989年连续供暖只占28%,到目前绝大部分已实行连续供暖,使每0.7MW(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 m2,供热面积。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 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年集中锅炉房降为21.14kg/ 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22.45kg/m2。北京市2003-2004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11.9m3./m2,采用上述部分节能技术后,可降为9-9.5m3/m2。
6、燃煤锅炉 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锅炉运行热效率低 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不低,一般为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68%。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低20个百分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用散烧的未经洗选、筛分的原煤,不能符合锅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灰分高、细末多),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普遍存在低负荷运行,过剩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大等。这也与运行人员水平低以及缺乏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密切相关。
7、除尘脱硫较难实现达标
目前北京市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为50mg/ m3,SO2排放浓度为150mg/ m3。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真正达标的不多。烟尘减排与锅炉的初始排放浓度密切相关,标准要求1600 mg/ m3-1800 mg/ m3(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小于1000 mg/ m3),实际多为1000 mg/ m3-3000mg/ m3,这就增加了除尘器的负担。而煤的灰分和细末量直接决定锅炉初始排放浓度。因此,原煤散烧对减排也是十分不利的。关于SO2减排,目前多采用“燃烧后“减排,较难达标。如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就可以在“燃烧中”脱硫,但适用于大中型锅炉。
8、管网输送效率低
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 w/m2,失调损失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且高低差别很大。耗气量低的9-10 m3/m2,高的14-15m3/m2,平均11.9 m3/m2。主要原因是在“煤改气”的设计中未采用燃气节能技术,经实测,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燃气锅炉供热普遍存在因冷凝水腐蚀锅炉而缩短炉龄的问题。烟气中水蒸汽的露点温度是58℃,其只要接触到低于露点温度的介质,就会冷凝成水,因此要求进入锅炉的回水温度一定不能低于此限,而供热回水温度往往较低,故造成结露腐蚀。多元化供暖现状 供暖市场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二种供暖模式:一是来源于前苏联的城市集中供暖、小区(单位)锅炉供暖;二是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我国是两者并存。而市场上的供暖产品可分为两大家族:一是锅炉热水供暖,约占8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二是非热水电暖,约占2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电油汀、暖风机、电暖器、电热膜、电磁辐射、空调、电热膜地热采暖等。二者比较:前者供暖质量高舒适,倍受人们的青睐,其弊端是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安装麻烦、不能自主调控;后者安装使用方便、自主、环保,但致命的缺陷是干燥、舒适度差、耗能高,普及率低。各种供暖模式(产品)分析如下。
市政热力管线供暖:不能按住户需要安排采暖季,采暖费用固定,不论用户是否居住,都得交采暖费。供暖的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施工、运行、维修水平跟不上,造成运行浪费,供热质量没保证。需要在室内外安装管道、暖气片。投资:12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每平方米20-36元/冬季。
住宅小区锅炉供暖:采用小区锅炉供暖方式时间可由小区业主协调决定,费用略微有些高,并且用户不住也得交钱,否则会影响其他层的供暖,有时系统失调、冷热不均、不能自主控制室温等状况,必需切实加以解决。需要在室内外安装管道、暖气片。投资:120-16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每平方米25-40元/冬季。
家用电锅炉:操作便利,舒适性高,采暖的同时也能提供生活热水,最先进之处在于具有多种时段、不同温控预设功能;缺点: 需要在室内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作为家庭采暖设备前期投入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综合评价:这种采暖设备根据需要一周内可预设几种不同温度,一天里可预设几种不同时段温度,可大大提高住宅的舒适度。投资:100-150元/平方米,使用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
户式燃气炉供暖:可由用户自由控制采暖时间以及温度,家中无人可低温运行,比集中供暖节能,有的设备还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可安装在墙体上、房间角落里;缺点:燃气排放有空气污染等问题,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密集的高层公寓式楼群中应用户式燃气炉采暖,燃烧的废气会滞留在小区内,污染环境。另外,它是一个需连续长期运行的设备,其检修维护工作住户难以胜任。这种方式建设快,用户入住后采暖费、室温标准和户内设备管理都由用户自行控制,计量收费简单能很快实施。需要在室内外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投资:100-18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
空调 :档次高、外形好,制冷效果好,但采暖效果很差,受室外环境温度影响大。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家庭使用,室外温度低时不能启动,舒适度差。投资:10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30-40元/日。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埋管式(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优点是舒适性好,室内温度梯度小、温度均匀,室内易于布置也便于分户温控和计量。能增加2%-3%的室内使用面积,便于摆放家具;缺点:不便于二次装修,安装麻烦,不利于间歇供暖,浪费能源,维修麻烦,要选择耐压耐温耐腐蚀、热稳定性能好的高科技环保管材,不利于间歇供暖;对层高有影响,铺装管线需要占用约8公分的空间,地板上如铺地毯将影响采暖效果。投资:12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间接电热采暖系统:电热膜,地热电缆供暖可视为间接电热方式,电热膜和地热电缆分别在房间的天棚内和地板下隐藏安装,其热量依靠天棚石膏板和地板材料受热后缓慢散发以加热室内空气予以供暖,此类供暖方式尽管考虑并采用对楼板或地板的保温层处理,但效果难达满意,仍有部分热量转移或消耗,热量利用率有折减,电热膜与地热电缆供热的控制性能不好,它很难保证对人的即时供暖,行为节能空间小,因此较直接电热产品供暖多耗能耗电,另外间接供热方式需占用楼房一定的高度空间完成安装,要增加建筑成本,且安装检修十分复杂,使用中造成顶棚裂缝与地板松动均不如人意。电热膜取消了传统的水循环供暖方式,不会发生跑冒滴漏事故。可使房间内的使用率提高3%左右,利于家具的摆放和家居装修;使用该产品时,为避免局部过热,不能在装修时在其上覆盖其它物体,不能在顶棚钻孔、钉钉子等,空气干燥、舒适度差。投资:100-12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电热油汀暖风机等直接电热 :壁挂式及安装在室内电暖器属于直接电热产品,其热量利用外表材料辐射扩散或以对流传热原理发出热量,直接加热室内空气,室内升温快,能够方便快捷的通过开停电控制室温,直热电暖器配合温控装置形成电采暖供暖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人的即时需要,达到按需供热的理想化供暖。直接电热系统供暖控制性能好,行为节省空间大,线路隐蔽安装,消除了室内管道困扰,产品本身精致,无须装修包装,安装检修均简单、方便。直接电热类电暖器按发热元件区别一般有板式(电热板)和管式(电热管),电热板类产品系将电热丝浇铸在绝缘、导热性能俱佳的硅酸盐材料中,外衬散热性佳的铝合金材料,因其形如板,故有称“电热板”,电热板设计使用低温发热元件,工作温度≤300℃,故此类产品寿命长(≥3万小时)。电热管类电暖器也有称对流式 电暖器,其产品系将电热丝利用石英砂等材料固定在U型管中,(类似加热开水的“热的快”),以这种电热管做发热元件。电热管在钢制器体内加热空气,器内的热空气上升排出,器外的冷空气不断补充以形成对流循环。利用器体内不断排出的热空气使室内升温,电热管类电暖器散热过程过长热量利用率有所降低,电热管发热元件高温工作(≧600℃),因此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设计寿命≧3000小时(使用三年)。大面积的工程选用有争议,但此电暖器构思新颖,外形美观仍赢得了一部分市场。综合评价:取消了传统的水循环供暖方式,不会发生跑冒滴漏事故,还可使房间内的使用率提高3%左右,利于家具的摆放和家居装修。投资少、采暖灵活,不用安装、自主,但舒适度差,运行费用高。投资:6-15元/平方米,使用费用:100平方米25-40元/日。
家用电锅炉: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操作便利,采暖的同时也能提供生活热水。舒适性高,最先进之处在于具有多种时段、不同温控预设功能;缺点:抢高峰电,不能利用低谷电蓄热供暖,作为家庭采暖设备前期投入较大,运行费用较高。适用:很多别墅项目采用这种方式;综合评价:这种采暖设备根据需要一周内可预设7种不同温度,一天里可预设6种不同时段温度,可大大提高住宅的舒适度。投资:10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分户燃煤土暖 :土暖炉燃煤取暖的历史最悠久,也最普及,此方式在农村和城市都非常普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观念的积淀,人们一直认为土暖炉最廉价,其实,这是个误区。以前我国的电力短缺,同时期物价比较,电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商品,所以,人们把电看成是奢侈的消费品。现在则不同,电价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煤、油、气。不管从环保的角度看还是从经济方便的角度看,用电采暖比燃煤采暖都是利大于弊。土暖炉污染严重,室内脏乱、容易中毒、安装麻烦、使用不便,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优点是能烧水做饭取暖一体。因为需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中档)投资:30-80元/平方米(由于暖气片的价格差别较大,综合投资差别较大)。运行费用:100平方米10-20元/日。
蓄热式电暖器: 蓄热式电暖器设计初衷是利用峰谷电差价错峰用电达到降低电费目的的电热设备,谷底时间段利用较大功率电热管发出热量充热很大体积的蓄热砖,希望蓄热砖储存的热量支持全天的供暖,实际上,蓄热砖储存的热量因不能有效调节和分配,谷底8小时的充热最多放热10小时上下,根本不能支持全天的有效供暖,电暖器内部最高温度可达900℃影响电热管使用寿命,该设备功率大,体积大,能耗大热量控制性能差,少有行为节能空间,供暖费用高,在未执行峰谷电价地区就更无意义了。
从以上的几种采暖设备和采暖方式看,现代的采暖方式未必能适合于老百姓对采暖的需要,老百姓需要的是集科学、安全、环保、经济、方便、自主、舒适、节能各方面优点于一身的采暖方式,而许多的开发商和有关部门却没有真正地考虑到这一点,或是有心无力,随着供暖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购房人应更多地关注供暖方式的选择。电采暖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电采暖(直接电热)从本世纪进入我国,其设备技术相对简单,很多人认为以高品位电能走回头路取其热量本不可取,故几年来只作为城市供暖的一种补充。电采暖是发展中的技术,目前直接电热电暖器与数控程序温控装置组成的电采暖系统,其智能化的供暖状态以及技术与经济角度超过了锅炉供暖。电采暖与目前按面积收费的集中供热相比,尚体现出少浪费、少投资、无污染、无管理的优势,尤其可以平衡城市电网的季节性负荷。集中供热按面积收取热费势必被按需供暖、计量收费的新观念新技术取代,煤、油、电、气四大能源逐步发展以电代替煤、油、气资源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必然。目前所有的电热直接采暖产品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供暖舒适度质量差,室内空气非常干燥,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同时,对家具、门窗的木质装饰、木地板寿命都有一定的影响。电采暖可以平衡城市电网的季节性负荷近年来居民应用空调降温使城市夏季用电量飙升,待到冬季这一巨大的能源资源如何平衡利用?冬季关停发电机组或被动调整机组发电未必是上策,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节节性的用电真空,既可保证电网安全,亦可节约大量的煤、油、汽资源,恰恰空调降温用电与电采暖均是季节性用电且构成季节用电平衡,在现有的供暖设施(电容量、线路)基础上,发展电采暖相对经济,尤其在城市核心区,用电采暖可以减少气体排放,缓解城市能源运输(输送)的市政压力。从城市的今天和未来发展看,电采暖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季节性富余电力,适度发展电采暖从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电采暖的技术发展 电采暖技术在发展,其完备的控制性能使“按需供暖计量收费”的理念变为现实,自控和程控的电采暖末端控制使冬季供暖达到了理想化的使用状态。一个家庭可以设定从起床开始、上下班、睡眠时段的不同供暖温度(可随时修改程序),家庭中可以分时、分室执行供暖指令,其核心温控装置象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智能化的供暖状态下,不同的家庭可以像夏季空调降温一样,按需要和经济能力插卡买电,冬天市民不再寒冷,政府不再操心。应用电采暖,开发商和住户最关心的还是供暖费用,社会上容易把不同的类型电采暖混为一谈,报端也不时披露某小区采暖费用之高。事实上电采暖技术经过5年左右发展,或趋于成熟、或遭遇淘汰。现在的电采暖系统,从技术上保证了行为节能空间,不再是无处不热,无时不热的浪费状态,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即时供暖,国家的建筑节能65%的新标准,对建筑节能是有力保证,加之各地的供暖电价优惠政策,以上三个因素大幅度降低了冬季电供暖费用。使之与燃煤锅炉供暖费用相当或略高,比燃气、燃油低。2004年北京通州某小区冬季供暖利用直接电热的适应电热器供暖系统,采暖季供暖费用20-25元/㎡,比较天然气家用小锅炉冬季取暖费用经济之外又多了一层安全和环保。现在北京市用电采暖面积已经超过了2000万平方米,并且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
电采暖与燃煤锅炉费用分析比较 从物理学看问题,取高品位的电能走回头路取暖,能源利用率是低的,其实未必。从发展的观点看,基础能源由于它的不可再生性,价格一路上涨。而未来电力的价格上涨幅度将远远低于基础能源(煤、石油、气)价格上涨幅度。因为电是可以再生的,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火电、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生物发电等等,且发电的成本会越来越低。俄罗斯的电价仅相当于人民币一角钱左右。燃煤锅炉供暖,其直接间接的热损耗和浪费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锅炉运行热效率低,中国工业锅炉的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50%-65%。其次是管网输送效率低,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综合计算,集中供热与煤发电的效率基本相当,但分户电采暖能100%的提高人们的行为节能意识和养成自觉节能的习惯,提高节能效果。如果我们用电采暖继续沿用“大锅饭”的方式,与锅炉集中供暖比较,肯定是浪费的,但恰恰是用电采暖能直接实现分户计量、自主调控的行为节能目的,我国的公用建筑供暖制冷耗能是民用建筑的10倍,足以说明行为节能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锅炉集中供暖却无法来真正的实现行为节能的目的。另外,我国的集中供暖费用中燃料成本只占25-40%,其它成本和管理成本占60-75%,如果采用分户电采暖,这60-75%的成本都将自行消化为零,用户不用承担。再者,按北京市集中供暖的缴费标准,每平方米每采暖季节平均缴纳30元计算,100平方米住宅需缴纳3000元,这3000元可以购买6000多度电,100平方米住宅冬季用电采暖是否能用6000多度呢?
电采暖登陆我国不足十年,是发展中的技术,目前直接电热电暖器与数控程序温控装置组成的电采暖系统,其智能化的供暖状态以及技术与经济角度超过了锅炉供暖。集中供热按面积收取热费势必被按需供暖计量收费的新观念新技术取代,煤、油、电、气四大能源逐步发展以电代替煤、油、气资源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传统供暖的弊端
供暖体制浪费 每年供暖时期,在一些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供暖管道经过的地方热气腾腾,地面上的积雪竟被地下供暖管道烘烤融化,大量热能消耗在路上;有的住户家中温度过高,甚至开着窗户;有的办公楼晚上还正常供暖;有的公共场所热浪袭人,让人窒息。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供热系统综合效率仅为35%至55%,我国目前约4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量为相近气候下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这种巨大浪费的根源是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的体制—用户既没有节能手段,又没有节能动力,管理上更缺乏节能机制。
燃煤锅炉热效率低
燃煤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锅炉运行热效率低 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不低,一般为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68%。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低20个百分点。
燃气锅炉热效率低 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且高低差别很大。耗气量低的9-10 m3/m2,高的14-15m3/m2,平均11.9 m3/m2。主要原因是在“煤改气”的设计中未采用燃气节能技术,经实测,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燃气锅炉供热普遍存在因冷凝水腐蚀锅炉而缩短炉龄的问题。烟气中水蒸汽的露点温度是58℃,其只要接触到低于露点温度的介质,就会冷凝成水,因此要求进入锅炉的回水温度一定不能低于此限,而供热回水温度往往较低,故造成结露腐蚀。
管网输送效率低 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 w/m2,失调损失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
暖气片热效率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居室、落地窗已逐步进入家庭,而家庭装饰已十分普遍,装修时暖气片一般都加装饰罩,这不仅影响30%的散热量,同时也将损失最为宝贵的居室实际面积3~4%,也就是说一个100平方米的居室由于放置和装饰散热器,将白白损失3~4平方米的居室面积。这还不包括因装修暖气片所需要的装修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现在的暖气片主要有铸铁、钢制、铜铝复合等产品,其散热效果差别很大。暖气片的选择是材质导热系数大、材质薄,容水量少、散热面积大的最佳。我们知道铜散热系数为0.94、纯铝0.53、铝合金0.37、铸铝0.33、钢0.16、铸铁0.12、不锈钢0.05,铜的散热最好。我们看一个例子:传统铸铁大60暖气片,在标准温度70-95度,室温18度情况下,一组暖气片的散热量为360大卡,容水量为18公斤左右,一个房间如果安装4片,总容水量约70公斤,假设起使水温为0度,加热到60度,需要4200大卡的热量,约需要5度电(每度电100%的电热转换为860大卡,每公斤水升高一度需要一大卡热量)这就是说,5度电才刚刚使一个房间里暖气片的水温从0度加热到60度,此时房间能暖和吗?由此可见暖气片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供暖产品的发展趋势
市政集中供暖和小区锅炉供暖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供暖制度与集中供暖方式带有严重的观念滞后、技术滞后、管理滞后与浪费惊人等弊端,供暖期内的建筑无处不热,无时不热,忽视考虑人的需求。集中供暖在使用中凸现出的弊端,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桎梏。首先,集中供暖需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约3%;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仅会因设备、技术、楼层等因素造成温度不均衡,还会因为不能按需供热而造成能源浪费。其次,集中供暖收费一般按面积计算,无论用户是否使用都要交纳相关的费用,一家不交费秧及四邻的“连坐制”,供暖管理难、纠纷多、收费不合理、收费难。再次,集中供暖供热原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尘埃,造成大气污染。还有容易出现跑冒滴漏,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施工、运行、维修水平跟不上,造成运行不好,供热质量没保证。以上弊端其根本原因是供暖用户既没有节能手段,又没有节能动力,管理上更缺乏节能机制。“供暖中造成30-40%的热量浪费”,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对我国现阶段集中供热弊端的结论性语言,并建议社会不再发展任何形式的集中供暖,这一论断已经得到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句话:集中供暖---您烦、我烦、他烦,要改变。供暖改革进入倒计时 2005年12月18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该文件的下发标志着在我国实行50多年的福利供暖制度将取消。仇保兴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八部委2005年底部署了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的全面工作,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在两年内完成,把暗补变成明补,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来收费这样一个粗放的不节能的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从2006年1月1日起,建设部明确开发商必须在售楼处公示节能信息,而新的预售许可证也正在制定过程中,预计年内使用。新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将必须注明住宅项目的节能率,如果不注明,开发商将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同时,启动绿色建筑的认证制度:要采取五个等级来验明正身,等级高的节能率高,节水率高,节材率高,住在里面的人更加健康、更加舒适。通过五个等级向社会公布住宅建筑在节能生态方面的质量如何。老百姓在入住后,如经建设部门的节能测量机构测试,房子的节能指标没有达到开发商预售许可证上所标注的节能率,开发商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供暖多元化 随着国家供暖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环保力度的加大,以及住宅建筑的多样化及其技术进步,不同的采暖方式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要求的舒适度、供暖质量不同,加上各种燃料的价格在不断的交错变化,比如,电的价格几年来涨的幅度为20%左右(很多农村的电价非但未涨还降低了许多)而煤的价格却增长了300%多,预计还要继续增长。几十年惯用的锅炉集中供暖由于“先天不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新型供暖产品纷纷登场,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最先提出挑战的是壁挂式燃气热水炉供暖系统,继而是各种电热、地热等供暖系统,供暖产品的种类有几十中,规格更是不计其数,但从目前来看,各自都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的供暖市场和产品,正处于鱼龙混杂、群起争霸的“战国时代”。市场需要、百姓期盼理想的供暖产品问世。
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供暖市场将有如下需求与发展趋势。
一、分户“按需供暖”。集中供暖将向分户计量过渡最终达到分户“按需供暖”的目的。
二、热水供暖。热水供暖舒适,有益于身心健康,现在和将来都会倍受人们的青睐。
三、环保电暖。用电取暖,卫生洁净环保,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今后,国家2/3的能源将来自于低成本的核电、水电,这意味着电价将有更大的降价趋势,而燃气、燃油、燃煤资源有限,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必然上涨。所以电暖产品必是今后用户的首选。
四、省钱节能。在相同供暖质量的条件下,用户接受最省钱、最节能的产品。
五、使用方便。实用方便的产品必然倍受用户的欢迎。
六、智能产品。人们希望自主选择供热量、时间、温度及其它需求。以上这些标准的供暖产品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遗憾的是,在市场上我们没有发现能满足以上条件的产品。百姓期盼着全新的取暖产品面市!踏破铁鞋觅无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智能电热水暖机横空出世(详见专门介绍文章)国家供暖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节选
关健词:价格机制· 供热体制改革要在两年内完成。八部委去年底部署了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的全面工作,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在两年内完成,把暗补变成明补,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来收费这样一个粗放的不节能的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另一个重点工作,主要在于要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冬季供热问题,重点解决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困难企业的退休人员,以及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也包括一些农民工的冬季采暖保障工作,因为热改的推行首先要保证对低收入家庭能够正常供热。
关键词·节能目标· “十一五”期间节约一亿吨标准煤 仇保兴副部长介绍说,“十一五”期间要达到的建筑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要达到节约1.01亿吨标准煤,减解排4亿多吨二氧化碳气体,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的建筑1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6亿平方米。要全面实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建立4个直辖市和北方地区达到65%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完成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100个示范工程;基本完成北方地区的供热体制改革,推动北方地区既有的居住建筑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的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推动力。关键词·节能成本· 建筑节能成本一般五年能抵消 仇保兴副部长介绍说,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墙体保温、门窗保温、供热系统、新型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从目前看,开发商建筑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一般要高出5%到10%,也就是说每平方米要增加100到200多块钱。但对消费者而言,只要拥有或买了节能住宅,就享受节能建筑的认证制度,在今后省出一大笔能源费用。比方说节能标准达到50%的住宅,一个采暖季可节约1000多公斤标准煤,一般五年左右就可以把买节能建筑多花的钱全部省回来。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出台物业税政策,将来绿色建筑、高标准的节能建筑的物业税有可能减免。开发商建设低能耗住宅,享受墙改基金返还,并能得到优惠的贴息贷款。黑龙江供暖听证会
12亿元的供暖费陈欠,每年不足80%的供暖费收缴率,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燃煤价格和管理费用,使哈尔滨供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而供热价格调整之争的背后,则是供热机制市场化转轨中不得不面对的历史包袱和体制顽症 1月12日,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而推迟了近一个半月的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终于召开。就在同一天,2006年的第一场大雪也不期而至,令这个中国纬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气温陡降至-20℃多度。伴随着哈尔滨气象部门当天发布的今冬首次雪灾黄色警报,关系到近400万人切身冷暖的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的举行,吸引了整个城市的关注。
哈尔滨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会议代表由市民代表、供热企业代表、人大政协代表、相关部门代表及专家学者代表共45人组成。围绕着供热费的涨价与否,代表观点针锋相对,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当日,整个听证会现场火爆得近乎混乱。“现行的供热制度已弱不禁风,而市场化的供热体制还远未建立起来。”一位听证会代表坦言,“热费价格上调只能缓解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一旦供热体系全面‘崩盘’,其带来的冲击将不会逊于松花江污染造成的全市大停水。”
供热企业“涨”声一片 在1月12日举行的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上,哈尔滨市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供热经营企业代表哈市供热企业提出了供热价格上调的建议。供热企业建议: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按使用面积,由31.15元/平方米调整为34.58元/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23.21元/平方米),上涨3.43元,涨幅11%;非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按使用面积,由31.15元/平方米调整为37.36元/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25.07元/平方米),上涨6.21元,涨幅19.9%。居民热用户和非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平均涨幅15.45%。哈尔滨锅炉供暖经营公司总经理程德和表示,哈尔滨现行的供热价格是2000年制定的,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为31.15元,测算燃煤价格为188元/吨。然而,到2005年9月,哈尔滨燃煤平均价格上涨至340元/吨,上涨了80.85%,而且从去年起,供热标准由室温16℃提高到18℃,也加大了燃煤的消耗量,供热成本的增加已大大超过企业可承受能力。除此之外,供热企业还将电价上涨、国家对供热企业征收大气排污费、供热企业保留合理利润、非居民热能损耗等因素列入调价的因素。供热企业的提价建议得到哈尔滨市供热办的支持,据该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由于煤价上涨等因素,长春、沈阳等我国北方城市相继调整了热价。与这些城市相比,气温最低、冬季最长的哈尔滨日均供热价格却最低,仅为0.17元/平方米供热面积,而比哈尔滨市天气温暖、供热期短的沈阳、长春、天津、大连等城市的日均供热价格分别为0.21元/平方米、0.22元/平方米、0.22元/平方米、0.27元/平方米,均高于哈尔滨市。据介绍,天气冷暖对供热耗煤影响非常大。哈尔滨市一个供热期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供热用煤在53公斤左右,而其他城市仅需30公斤左右甚至更低。有关专家表示,热价低、成本高已经影响到哈尔滨市供热行业的整体稳定,很多供热企业都是将大修费、折旧费等费用挪用购煤,致使维修资金不足,供热系统老化严重,留下了隐患,对供热行业持续健康运行非常不利。代表质疑声淹没企业“涨”声 与供热企业代表“涨”声一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参加听证会的10名消费者代表全部认为“涨价不合适”。有代表提出即使调整价格,涨价幅度不宜超过8%。
消费者代表、黑龙江艺术专修学院教师刘天晓说,目前哈尔滨市热费价格与省内其他城市比较并不低,不该涨价。伊春市居民热费为35元/平方米;五大连池市居民热费为29元/平方米;黑河市居民热费为22.4元/平方米;加格达齐市居民热费为30元/平方米。这些城市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均比哈尔滨高,取暖期比哈尔滨多一个月,但供热费用却比哈尔滨低。供热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在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工夫,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负担。
消费者代表、省盐务管理局干部黄宝忠认为,哈尔滨2000年制定的每平方米31.15元的供热价格不科学。实践证明这种收费标准已经超高。供热企业不赢利主要因素是热费收缴不到位造成的,如果收齐剩余的热费完全可以抵消煤价上涨。供热企业要向自身的管理要效益,不应把企业亏损完全推到老百姓身上。燃煤涨价是提出调整热价的主要原因,但燃煤只占供热成本的44%,而56%的非购燃煤成本却成了实际上调价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应以燃煤上涨为由上调热费价格。
消费者代表、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退休高级工程师刘茂东认为,调整热价,供热企业要请有关热力专家及成本核算经济师,经过科学计算来核定,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加透明度。现在的供热企业只知道让老百姓花钱买热,但是售后服务管理跟不上,靠上调价格来维持企业生存是不行的。
居民代表不同意热费上调的理由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一、煤价上涨不是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根本原因,供热企业应该练好“内功”,从加强管理、内部节能改造上挖潜;
二、中低收入人群,面对提价应对的能力有限;供热不能一刀切;
三、目前热费收缴率在77%-78%左右,收缴不力如何解决,缴热费的不能为不缴热费的埋单;
四、分散、区域和集中供热的供热方式不同,价格也应该不同;
五、热是商品,但是缺少了质价相符的热,如何保证调整后居民能够住上暖屋子;
六、现阶段的热费31.15元/平方米,是怎样的成本构成,这样的成本是怎样核算的,有关方面的信息没有公开。
争论背后的成本迷局 供热企业代表与居民代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供热的真实成本上。对此,双方各持己见,供热的真实成本越发扑朔迷离。哈尔滨地处高寒地区,每年供暖期为6个月,上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开始施行供暖收费。最初的热费价格为每平方米8.71元,在此后的20多年里,热费先后调整8次,价格调整到目前的每平方米31.15元,是最初供热费的3.6倍。在1月11日由哈尔滨市供热办组织召开的供热企业座谈会上,一些供热企业负责人表示,2000年,哈市供热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积耗煤48公斤计算,每吨燃煤280元,在热费31.15元/平方米(使用面积)构成中,燃料费为13.54元;2005年,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积耗煤53公斤计算,燃煤市场价格为380元(不包括运费),燃煤所需费用为21.99元/平方米。由此测算,供热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其中还没有考虑水、电以及排污费等费用变动因素。由此,热企负责人认为,供热企业成本增加部分,应由企业、百姓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供热企业应通过内部挖潜,加强管理,自行消化一部分,政府也应补助一部分。针对企业供热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的说辞,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哈尔滨市汽车零件二厂高级工程师姜锋认为,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只是原材料涨价的原因,还有两个因素:热费收缴不上来是一个,另一个是企业经营不好造成的。有关部门对4户使用面积40平方米左右、采用不同取暖方式的房屋调查显示,集中供热的热费是1246元,烧土暖气的费用是700元,用电取暖的是850元,用油压小锅炉取暖的是880元。按照市供热部门的说法,集中供热的能源利用率比其它三种取暖方式大得多,因此才要求市内的供暖企业并网改造,可为什么是集中供热的收费最高,还喊亏本呢?显然,供热企业聘用大量的人员,增加了热费成本,而工作人员效率低,这是供热单位亏本的原因之一。部分市民认为,哈尔滨市现行热价并不低。哈尔滨市南岗区四明街16号、18号楼的居民20多年一直过着劈材烧炉子的生活。去年,哈尔滨南岗房产经营公司接管了这两栋楼,居民安上了暖气。但是,有几户居民仍在使用土炉子取暖。一位居民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房屋的使用面积为30平方米,有一吨半煤足够用了,按去年煤价较贵时计算,约450元钱。而且室内温度最低也能达到十七八摄氏度,如果改成暖气,每平方米31.15元,每年的包烧费就得近千元,是自己烧的2倍还多。在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前,哈尔滨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委托哈尔滨市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哈尔滨13家供热企业所属的33个单位进行了成本审计。审计结果显示,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供热期分散锅炉和区域锅炉平均单位成本每平方米27.17元,较现行热费31.15元低3.98元。据哈尔滨市物价局成本调查大队负责人沈洪介绍,从本次成本监审情况看,人员过多、煤耗量过高、管理费大等原因导致部分供热企业成本过高。他们审计供热企业成本时,部分供热企业提供的财务账目中有的是不应该支出的费用,因此在监审成本时,审减了1301万元不合理支出,使单位成本每平方米下降2.11元。“2000年确定的每平方米31.15元的热价是不透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赵华说,“31.15元中各项成本究竟是如何构成的,供热企业说不清楚,而现在很多费用比当时还有所降低,因此当初的31.15元实际上已经是很高了。” 供热改革如何走向市场化 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的价格之争仅仅是一个表象,在多年延续的福利供热体制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中,隐藏在背后的历史包袱及体制弊端开始浮现,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之争体现了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力量的利益博弈。近日,哈尔滨市供热办宣布,哈市供热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已初步完成,待市政府有关部门论证后即可付诸实施。2006年,市供热办将积极推进市民关心的热费改革,力争实现热费“暗补”变“明补”,并将历来热费报销中的性别歧视、实住与应该享受面积不符等不尽合理之处加以理顺和改正。但事实上,哈尔滨市供热市场化的准备还远没有做好,历史陈欠热费及分户供暖改造等一系列难点问题都成为供暖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巨大障碍。据统计,1995年至2003年,哈尔滨市累计陈欠热费至少高达12亿元,造成了供热企业运营困难。根据哈尔滨市有关规定,居民热费由单位承担90%,个人承担10%,但随着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关、停、并、转的国有企业供暖欠费问题严重,造成热费收缴率多年低于80%,截至去年12月31日,哈尔滨市最大的供暖企业——哈尔滨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05-2006年度热费累计收缴率为77.74%,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供热公司的热费收缴率甚至低于50%。自去年10月进入供热期后,哈市已有37处热费收缴率不高的物业被供热公司弃管,涉及1300多户居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供热成本未增加,也使哈尔滨市的供热企业普遍处于维持经营和负债经营状况。记者从哈尔滨市供热主管部门了解到,自1995年以来,哈尔滨市累计陈欠的12亿元热费中,约80%来自停产半停产、进入破产程序的困难企业及其职工。另一方面,由于受资金和技术双重困扰,作为供热市场化重要前提的分户供热改造也在哈尔滨陷入困顿。为响应国家建设部和财政部有关改革北方城市供热体制、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的政策要求,同时解决热费欠缴率一直居高难下的现状,2002年6月5日,哈尔滨市出台《城区已建住宅实施分户供热改造方案》,“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区分户供热改造任务。其中,2002年改造1000万平方米,2003年和2004年分别改造1500万平方米,3年累计改造4000万平方米”。但截至2005年底,分户供热改造只完成1300万平方米,与计划相差甚远。据了解,哈尔滨市原有老式单循环供热面积12765万平方米,2002年到现在分户供热改造1300万平方米,只完成了10%。照此速度,完成全部改造至少还需10年。这显然远远跟不上哈尔滨市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时间表。供热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将热费纳入工资,让用户和供热企业直接见面。而分户供热改造是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实现“分户循环,分室温控,计量收费”,从而消除福利供热情况下的“蹭热”现象。分户供热改造的停滞不前,无疑让人们对供热市场化的前景难持乐观态度。“哈尔滨的分户供热改造错过了最佳改造期。”哈尔滨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国栋说,1999年,国务院曾向东北三省下拨3亿元热费补贴,其中哈尔滨1.1亿元、沈阳0.9亿元、长春1亿元。沈阳市利用这笔补贴迅速启动了分户供热改造,目前该市已有一半以上的老住户完成了改造;长春市的分户供热改造从2000年开始,目前进度已赶上沈阳。而当时哈尔滨每年的热费收缴率只有60%%,供热企业已经难以生存,国家下拨的1.1亿元补贴正好成了救命钱,分4年发放给供热企业用于维持生产,结果百姓暖屋子有了保障,分户供热改造却延误了3年。
巨额的历史陈欠和滞后分户供热改造成为哈尔滨市供热体制市场化的最大障碍,也正是这一点,令听证会代表在面对供热企业调高热费的建议时心存疑虑。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赵瑞政表示,由于供热企业经营成本过高和历史负担过重,导致供热企业运行困难,用提价来调理,就等于把供热企业的高经营成本和历史负担,也就是供热企业所谓的“成本”转嫁给了市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燃煤涨价是提出调整热价的主要原因,但燃煤只占供热成本的44%,而56%的非购燃煤成本却成了实际上调价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应以燃煤上涨为由上调热费价格。据了解,哈尔滨市原有老式单循环供热面积12765万平方米,2002年到现在分户供热改造1300万平方米,只完成了10%。照此速度,完成全部改造至少还需10年。这显然远远跟不上哈尔滨市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时间表。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字号员工本来就属于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恰恰享受了供暖福利,那些低收入群体往往得自己负担取暖的全部费用。也就是说,在供暖问题上,政府的财政没有发挥其公共功能,没有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在中国,在电采暖等其他技术形式无法大面积覆盖的情况下,通过管道送暖成为供暖主渠道。一旦铺设一套管网之后,企业就具备了独家垄断的基础。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物价局将把此次听证会的结果上报至哈尔滨市政府和省物价局,等待上级部门对热费调整做出最终的批复。影响供暖耗能量的众多因素 供暖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供暖的耗能量和费用不象供水、供电、供气那么简单,供暖的耗能量受如下众多因素的影响:
1、房屋的保温状况。建筑围护物的保温状况对耗能量影响很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节能型建筑和普通形建筑,许多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供暖)耗能是国外的三倍,所以现在国家严格实施建筑节能标准。
2、房间位置。楼房的中间层不靠山墙、靠山墙、顶层靠山墙、顶层不靠山墙等。根据哈尔滨建工大学对某小区的测试,楼房中间层不带山墙的房间因为上下左右单元都供暖是最节能,顶层带山墙的单元因为多了顶层和山墙的散热面,所以是耗能量最多的单元,相差2倍多,这就是许多用户独家供暖是或者只在一个房间供暖耗能多且温度上不去的原因。
3、房屋的体型系数。同样的建筑面积,但由于建筑物的形状不同,带来的建筑物的外墙面积不同,就是建筑面积和外墙面积比不同。因为墙体是散热的主要部位,同样的建筑面积,外墙面积少耗能少,外墙面积大耗能多。
4、房屋的朝向。房间的朝向也对散热有很大的影响,朝南的房间因为有太阳光得热,所以比北向的房间要节能很多。
5、房屋外墙的窗墙面积比。窗户也是散热的主要部位,一般的玻璃导热系数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墙体,所以窗户大散热多,窗户小散热少。
6、渗风系数。主要是门窗的密封程度和开启次数。密封好、开启次数少耗能少,否则耗能多。
7、室外温度;当室内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室外温度越低耗能越多,室外温度越高耗能越少。也就是室内外的温差每相差10度相差30%左右。
8、室内温度。夏天制冷室内温度每降低一度,冬季取暖室内温度每调高一度,耗能增加10%左右。
9、供暖产品的热效率。任何供暖产品都有个热效率的问题,热效率高就节能,否则相反。另外,集中供暖就比分户供暖耗能多。
10、房屋的新旧。新房子耗能多,旧房子耗能少(同样的建筑)。
11、人口的多少。人体是要散热的,房间的人口多耗能少,否则耗能多。
12、照明、电器、炊事。电器和炊事照明都向房间散热,同样影响耗能多少。
13、是否智能控制室内温度。能对房间进行定时、控温智能程度高的产品耗能少,否则耗能多,相差30%左右。
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供暖的耗能量,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建筑维护物的保温状况、周边相邻单元是否供暖和产品的综合热效率以及供暖方式等方面。这就是任何产品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耗能量的原因。其实,供暖耗能量的多少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建筑商提供的房子来决定的,节能的房子耗能少,非节能的房子耗能多,在此基础上,供暖产品生产商根据产品的热效率才能计算出基本的耗能量和费用。然而,由于上述其他动态因素的影响,到每户、每个房间的用热量和费用也是不同的。当用户对上述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后,就会明白:供暖确实不是个简单的计算、计量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了。就会明白为什么你自己独立供暖耗能多且房间温度升不高的原因了。供暖花絮
在北方城市,许多经历了一个采暖季的购房者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买房值不值,采暖须先知”。因为买房虽然是一次性投入,但居住使用费用却要不间断地投入。客观地说,冬季采暖费是老百姓每年一次大项开销。因此,消费者买得起房却住不起的例子并不鲜见。
家住北京青塔某小区的王先生今年春天买的房子约7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燃气分户供暖。各家都装有一个气表,业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据王介绍,他一般只是在晚上回家后才开暖气,即使这样,气表的转速依然让他心惊肉跳。在北京地区,天燃气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9元,像王先生家只有70平方米的小户型,即使白天不开暖气,一晚上也要烧掉20多立方米的天燃气,大约得花40多元。王先生的月收入近3000元,这样一个采暖季下来估计得要近5000元的开销,这让他感到有些难以承受。
与王先生有着相近感受的英先生,在北京西四环买的房,虽然买下不久房子就升值了近2000元/平方米。这个楼盘的设计理念十分前卫,除了户型和外立面设计很有特色外,它的采暖设备也采用了电热膜地采暖。喜欢琢磨的英先生很快发现,即便是“分户计热”,温控阀也并非就能控制一切。热具有传导性,如果一家不取暖,他靠着周围邻居的采暖也可以维持室内温度。所以英先生最担心的事是,如果他的邻居出于经济考虑,也不开暖气或少开一些,这会使室温降低并增加他的实际采暖支出。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北京某分户计量采暖的住宅小区,在一些住户的窗户中伸出一个个烟筒,这与楼房漂亮的外立面十分不协调。这种较为原始的蜂窝煤炉采暖与先进的分户计量采暖共存的现象十分耐人寻味。据一住户介绍,他之所以在家里又支起了蜂窝煤炉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孩子,就需要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这样,无论是天燃气还是电热膜采暖实际费用都比较高,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管委主任陈文占说,供暖体制改革工作在北京目前很难铺开,难度很大。“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陈文占说,“很多人以为最难的是医疗体制改革,实际上,供暖体制改革的难度更大。”
2005至2006采暖季,全市总的供热面积为4.28亿平方米,其中2.9亿平方米为居民的住宅面积,供热规模比往年增长明显。来自市市政管委的统计数字称,截至目前,供暖热线共接到市民热线电话3.6万余个,其中1.6万余个投诉家中温度低于16摄氏度不能达标,占到40%。目前北京市的供暖欠费额越滚越大,已达200亿元。
12亿元的供暖费陈欠,每年不足80%的供暖费收缴率,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燃煤价格和管理费用,使哈尔滨供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巨额的历史陈欠和滞后分户供热改造成为北方各个城市供热体制市场化的最大障碍。
据法院人士透露,近些年来,随着供暖体制变革和体系转型,法院共受理此类案件2004年为4209件。据北京市政管委会供暖办公室主任刘维圻向外界透露,上一个采暖季,北京区域供暖的收费率仅为73.74%,到目前为止,全市的供暖欠缴费高达200亿元。从现在城市供暖的改革进程看,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已越来越意识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改进供暖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供暖纠纷。
史际春代表介绍,目前北京市的住宅大多数已经归公民私人所有,小区集中供暖、分户自行供暖等也发展起来,但是相当一部分市民尤其是政府仍然把供热视为一种基本福利,造成改革动力不足、行动不力,助长了不把供用热当作商品交换的现象,不缴供热费也照样供用热,以致不少有支付能力的人也是“能赖则赖”。
供暖体制改革无疑将是一次利益调整,可以预计,这样的利益调整过程是有难度的,甚至可能被扭曲——目前享受供暖福利的主体正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革未来的受益者却应该是中低收入群体,而这些人往往很难在改革方案的决策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诉求。改革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决于是否能够突破这一瓶颈。
拥有决策权的各级政府官员会不会取消自己已经习惯的福利,把原来补贴给他们的财政资金慷慨地让出来,补贴那些真正需要的低收入民众?实现这一点,恐怕需要对改革方案的决策程序本身进行改革。
采暖节能常识须知
买房子千万要注意房屋的单元位置 因为墙体有热惰性,但热量有可传递性,所以自家独立供暖而周围邻居如果不供暖,耗能要多几倍。黑龙江省建委和哈尔滨墙改办委托哈尔滨建工大学对某种电暖产品进行一个冬季的测试,测试建筑为17000平方米。结果如下:楼房中间层中不带山墙的单元每冬季(180天)采暖费用为15元左右/平方米;中间层带山墙的单元为25元/平方米;顶层不带山墙的单元为35元/平方米;顶层带山墙的单元为45元/平方米。由此推断出自家独立供暖六面墙都散热的耗能量。这是一般人都难以相信的事实,由此,各位可以想到,在买房子是一定要考虑房屋的位置,夏天制冷耗、冬季供暖要多耗几倍的能量。
关于电采暖省钱还是燃气省钱 这里我建议用户自己可以试验一下。你可以到市场上买一个“热的快”将暖水瓶里的水加热到沸腾(100度),看看用了多少度电,计算出价格,在将同样多的水在管道天然气燃气灶上烧开,看看用了多少气(看燃气表)计算价格。我们做过多次试验,烧开4公斤多水用电0.3度,每度电按0.5角计算,费用为0.15元。而用天然气0.11立方米,按2元/立方米计算,费用为0.22元。从理论上计算,用天然气可能稍便宜,但燃气炉的热效率低,一般人无法知道真正的热效率,但电热的热效率基本上接近100%。
东北的房屋耗能反而少于南方的房屋 有人说智能电热水暖机在南方长江流域取暖会非常好,在寒冷的北方满足不了供暖需求。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因为东北的建筑围护物都进行了保温处理,双层玻璃窗户,每平方米的设计负荷一般为45W,而南方的房屋每平方米的供暖负荷需要100W左右,并且室内降温速度快。同样功率的产品,供暖面积要少、开机时间要长,耗能比东北的房屋还要多。
暖气片的散热量 铸铁大60标准散热量350W;铜铝复合(600高)一般为126W;椭圆双管钢制(600)一般为80W;智能电热水暖机散热器规格36*12*4CM最大散热量为2600W左右,是相当于30片钢制散热器的散热量。节能技巧 据测试夏天制冷室温每设低一度,冬季取暖室温每设高一度,耗能多10%左右,为此,建议用户在不影响舒适的情况下,夏天尽量调高室温、夏天尽量调低室温,不常用的房间设低温。
第二篇:中国热词日文翻译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義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の建設 依法治国
法に基づく国家ガバナンス 依法执政
法に基づく執政 依法行政
法に基づく行政 依宪治国
憲法に基づく国家ガバナンス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的な立法、厳格な法執行、公正な司法、全人民による法律の遵守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機能が科学的で、権限と責任が法で定められ、法律の執行が厳正で、オープンかつ公正,廉潔かつ高効率な、遵法と信頼を旨とする法治政府 执法责任制
法執行の責任制 人民陪审员团制度 人民陪審員制度
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重要な政策決定の終身責任追及制度 重大决策责任倒查机制
重要な政策決定の責任を遡って調べる仕組み 政府权力清单
政府の権力リスト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に基づく国家ガバナンスと徳による国家ガバナンスとの結合 天下之事,不难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天下の事、法を立つるに難からずして、法をこれ必ず行うに難し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法が立てられたならば、それに違反したものを必ず処罰し、令が下されたならば、それをただ実施し、翻しはしない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海外発信能力の強化 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構造的減税と全般的な料金などの引き下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正確な貧困者特定、正確な貧困脱却 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市場の活力を解き放って経済の下押し圧力を軽減し 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
基本的生活の保障、最低ラインの厳守、仕組みの整備 有权不可任性
権力をもつものはそれを好き放題に使ってはならな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律は国家ガバナンスの宝であり、よき法律は善きガバナンスの前提である 法制体系 法治体系 于法有据
法的根拠がある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の三位一体建設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拠すべき法を作り、法があるからには必ず依拠し、法を執行するからには必ず厳正を旨とし、法に違反したからには必ず追求する 强农惠农富农
強農、恵農、富農
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健全で安定した大国間関係の枠組み 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公平な競争の舞台を整える必要がある 织密织劳民生保障网
民政の保障網をしっかりと張り巡らせ 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金融のこんこんとした流れをより多く実体経済に行き渡らせる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製造大国から製造強国へ転換する 中国制造2025 中国製造2025計画 “互联网+”行动计划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ラス計画 惠普金融 金融包摂 税收法定原则 租税法律主義 保持战略定力
戦略的不動心を保ち 经济行稳致远
経済の長期的な安定成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つの全面の戦略的配置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つの百周年の奮闘目標 三期叠加
三期重複(成長速度の変換期、構造調整の陣痛期、過去の刺激策の消化期の同時到来)双目标 二つの目標 双引擎
二つのエンジン 新常态 新常態 高压态势 強い姿勢 硬骨头 硬い骨
第三篇:采暖合同
外网热力配套施工合同
发包方:
(以下称甲方)承包方:
(以下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就“外网采暖配套工程承包与乙方施工事宜达成一致,签定此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工程承包范围:
“小区名”二---三期工程外网热力主管网,各单体楼的支管线。7—8号。12---16号,20---32号搂(总共20栋楼),各单元进户的阀门井,与各单体楼进户管线的连接,园区内楼前主管网的铺设,施工中的各种阀门井、检查井(含井的盖板及井盖)等所有图纸中包含及甲方要求做的工程量。
主要包括:各单元采暖出户管与小区内采暖管线的连接,楼前采暖管线与小区内主管网的连接。小区内管线分支及各单元进户阀门井中阀门采用图纸中双流动碟阀。
二、承包形式:包工包料。
三、开竣工日期:本工程开工日期为 年 月 日,竣工日期为 年 月 日。
四、质量要求:
乙方应严格按现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或相关标准及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施工及材料采购。所用的材料必须合格并经甲方或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同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质量问题,应在甲方和监理要求的时间内返工或修复合格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如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或未按甲乙双方约定的进度计划完工,工期超过10日以上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接到合同的同时5 日内无条件退出施工现场,超出5日甲方强行退场,其损失由乙方承担,损失费按壹万元每日计算。已完工程待乙方退出现场后进行结算,但要扣除结算额20℅的违约金。
五、工程造价:
本工程双方确认施工图纸后,一次性包死。工程总造价为人民币44万 元。材料价格的上下浮动因素已经包含在合同价款内,工程竣工结算时不予调整。现场若发生图纸范围内的技术变更或不可遇见签证,双方约定不进行合同价格调整。
六、付款方式:
1、第一次付款:签订合同三天内,甲方支付乙方首期主材款25万,用于乙方购买材料;第二次付款:当工程形象进度达到60%时,付到已完工程形象进度产值的80%;第三次付款:工程结束付到已完工程总造价的80%(扣除已付工程款)。第四次付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档案内业资料齐全,结算完成付工程造价95%,余款5%作为保修金按照双方约定执行。本合同由甲方代扣施工营业税,乙方配合甲方到税务部门开具工程施工发票
3、本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起一年(必须一个采暖期)为工程质量保修期,保修期满经甲乙双方确认无质量问题后,甲方10日内将保修金一次性返给已方
七、施工费用:
施工用水、电费用由乙方承担,由甲方统一代交。结算时按相关规定扣除此款项。
八、甲乙双方责任:
1、甲方应积极配合、协调好乙方现场的施工工作,预先告知地下的障碍物(如:电缆、等)。
2、如因甲方的原因造成乙方不能正常施工或停工,责任由甲方承担,停工所造成的人工费由甲方承担。
3、乙方应根据施工计划提前3天向甲方报送作业场地的施工要求,甲方进行协调解决。
4、乙方按相关规定的各项标准文明施工,遵守工地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现场管理规定,接受甲方和监理的指导、监督。如因乙方原因出现的一切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
5、乙方应严格按照蓝图和甲方的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图纸。如有问题和甲方随时沟通,必须变更的要经甲方同意后方可施工。
6、工程竣工后乙方要交给甲方一套完整的内业资料和正规的收款发票。
7、乙方的工程质量、所用的材料没达到合同或相关规定的,甲方有权利要求乙方整改、退货、乃至终止合同,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九、其他
1、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2、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签章): 法人代表(签章):
第四篇: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嵌 入 式 课 程 作 业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回顾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的历史,通过与通用桌面操作系统的比较,分析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并且从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着手,探讨了嵌入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性
1.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软硬件可裁减的,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体系。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它是可独立工作的“器件”。综观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嵌入技术的早期阶段,以功能简单的专用计算机或单片机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形式存在,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这种系统大部分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中。
第二阶段:以嵌入式CPU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这一阶段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计算机硬件出现了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
第三阶段:以芯片技术和Internet技术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微电子技术发展迅速,SOC(片上系统)使嵌入系统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但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结合日益密切,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推动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如能够有效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资源;能够把硬件虚拟化,使得开发人员从繁忙的驱动程序移植和维护中
第 1 页
共 5 页
嵌 入 式 课 程 作 业
解脱出来;能够提供库函数、驱动程序、工具集以及应用程序。与通用操作系统相比较,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固态化以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嵌入式操作系统伴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无操作系统的嵌入算法阶段,通过汇编语言编程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运行结束后清除内存。系统结构和功能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比较适合于各类专用领域中。
第二阶段:以嵌入式CPU为基础、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CPU 种类繁多,通用性比较差;系统开销小,效率高;一般配备系统仿真器,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应用软件较专业,用户界面不够友好;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运行。
第三阶段:通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阶段,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能运行于各种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兼容性好;内核精小、效率高,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具备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支持、多任务、网络支持、图形窗口以及用户界面等功能;具有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嵌入式应用软件丰富。
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实时性
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在有效的时间里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为进一步的工作和决策争取时间,这就要求工作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所谓实时性,其核心含义在于操作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操作系统的执行线索是确定的,而不是单纯的速度快。
大多数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作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主要对仪器设备的动作进行检测控制,这种动作具有严格的、机械的时序;而一般的桌面操作系统基本上是根据人在键盘和鼠标发出的命令进行工作,人的动作和反应在时序上并不很严格。比如,用于控制火箭发动机的嵌入式系统,它所发出的指令不仅要求速度快,而且多个发动机之间的时序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中,非实时的普通操作系统无论如何是无法适应的。即使
第 2 页
共 5 页
嵌 入 式 课 程 作 业
我们所开发的并不是生命攸关的或者生产控制那样的关键任务系统,例如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来说很有前途的领域-----消费电子产品,设备的高可靠性可以有效地减低维护成本,软件运行效率高也会降低对CPU的要求,从而降低硬件成本。对于此类价格十分敏感的产品,实时性、可靠性仍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最大的优点,在嵌入式软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嵌入式RTOS实时操作系统。2)可剪裁性
能否根据悠扬的乐曲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配置是嵌入式系统与普通系统的另一区别。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i.从硬件环境来看,普通系统具有标准化的CPU存储和I/O架构,而嵌入式环境的硬件环境只有标准化的CPU,没有标准的存储、I/O和显示器单元。
ii.从应用环境来看,桌面操作系统面向复杂多变的应用,而嵌入式操作系统面向单一设备的固定的应用。
iii.从开发界面来看,桌面操作系统给开发人员提供一个“黑箱”,让开发人员通过一系列标准的系统调用来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而嵌入式试图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白箱”,让开发人员可以自主控制系统的所有资源。普通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尽可能在不改变自身的前途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也就是说:不论应用环境怎么改变,都不应对自身做太多的变化。而应用于嵌入式环境的RTOS,在研发的时候就必须立足于面向对象,改变自身、开放自身,让开发人员可以根据硬件环境和应用环境的不同而对操作系统进行灵活的裁剪和配置,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嵌入式设备,它的功能是确定的,因此只要从原有操作系统中把这个特定应用所需的功能拿来即可以。可剪裁性在软件工程阶段是利用软件配置方法实现软件构建的“即插即用”。
3)可靠性
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一旦开始运行就不需要人的过多干预。在这种条件下,要求负责系统管理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普通操作系统则不具备这种特点。这导致桌面操作环境与嵌入式环境在设计思路上有重大的不同。
第 3 页
共 5 页
嵌 入 式 课 程 作 业
i.桌面环境假定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相比而言是不可靠的,而嵌入式环境假定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一样可靠。运行于嵌入式环境中的RTOS要求应用软件具有与操作系统同样的可靠性,这种设计思路对应用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操作系统自身足够开放。
ii.桌面操作系统比较庞大复杂,而嵌入式系统提供的资源有限,由于硬件的限制,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小巧简捷。对于系统来说,组成越简单、性能越可靠,组成越复杂,故障概率越大是一个常理。局部的不足会导致整体的缺陷,系统中任何部分的不可靠都会导致系统整体的不可靠。
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前各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正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能与Windows CE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有力竞争的局面。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迅速崛起,主要由于人们对自由软件的渴望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特制性,要求提供系统源码层次上的支持,而嵌入式Linux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它不仅具有开放源代码,系统内核小、效率高、内核网络结构完整,裁减后的系统很适于如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产品化及可靠性是目前受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微软的Win CE是一个较具代表性的、由桌面操作系统演变而成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类似于桌面操作系统的功能,但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征与特性而言,Win CE显得笨拙且在内核结构的设计中并未考虑适应系统的高度可裁减性的要求。以VxWorks为代表的传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应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较具优势的几个系统,它们是专门为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的高模块化、高性能的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中,包括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无线通信产品、医疗仪器、数字电视与多媒体设备,具有很好的 安全性、容错性以及系统灵活性。虽然它们都提供专有的API接口,但是缺乏应用的高效性,网络连接功能较差,系统对应用程序开发支持相对较弱。对现在复杂的、网络化的、多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的许多应用需要而言,它已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硬件技术、应用需求和开发需求的变化,如,微电子技术--芯片的集成第 4 页
共 5 页
嵌 入 式 课 程 作 业
技术和片上系统;强实时、高可靠应用需求--飞机、火箭控制等;开发需求--信息家电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设计人员参与嵌入系统的开发,如同台式系统一 样嵌入系统需要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开发系统,嵌入操作系统也需要支持面向对象和可重用等技术。
4.结束语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普通系统相比是更为健壮的、低成本的、特性完备的操作系统。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效率,改变以往嵌入式软件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应用从头做起的状况,在嵌入式系统之上开发嵌入式系统将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增强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林建明。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发展趋势。计算机工程,2001年27卷第10期。
2. 宋延昭。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及选型原则。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18卷第7期。
第 5 页
共 5 页
第五篇:GMP的发展历程、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GMP的发展进程
广西民族大学化工学院10制药工程班
摘要:每一个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对其所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从而保证药品安全和有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 ,以下简称GMP)是规范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法规和基准。60年代初,美国FDA首先发布了GMP。WHO(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正式颁布实施GMP。随着GMP在全球的逐步实施以及其作用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这一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规范性管理方式被引入我国,并在药品生产和药品监督 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浅显分析。
1.GMP的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的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早在1985年就发布了行业指导性质的GMP指南,各省建立了一些样板车间在重点企业中推广,但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GMP的概念。自1988年3月18日,卫生部发布第一版GMP到现在,我国一共发布了四版GMP,每次版本的修订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发挥了不同作用。
1.1 1988年3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规章性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药品管理法》为依据,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具有法定约束力。但基于当时生产企业的水平,并没有提出实施GMP的规划步骤,因此这个版本的GMP在一定意义上仅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向业界明确表达了GMP的概念。而从实际工作来看,这个版本的GMP在我国推行GMP的进程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1.2 到1992年我国卫生部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新版GMP和我国国情,适时修订了GMP,发布了我国第二版GMP,明确提出新建、改建、扩建药品生产企业要符合GMP的要求。但由于当时的审批权限在各省,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从地方保护利益出发都大打折扣,出现了很多低水平的药厂,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冲击了医药市场经济秩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提出了用药品GMP认证作为技术门槛来限制新开办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同时,很多优秀企业,尤其是一些三资企业以其良好的GMP水平自愿申请认证,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起到了样板的作用,影响带动了一批企业推进GMP实施的进程。1992版的GMP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实践GMP的活动当中。这个版本的GMP在我国推行GMP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1998年,新成立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加重视GMP的推进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修订工作。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三版GMP的推行提高了制药行业准入标准,一大批设备落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退出了医药市场,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使我国药品生产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时代,为公众用药安全建立了保障机制。但随后,由于我国医药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药品质量事故频发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药品标准和工艺不被认可,包括GMP不被认可。
1.4 于是2004 年第一次在全国强制推行,并在2010结合中国国情、吸纳融合了国际GMP的内容对我国GMP进行多次修订,,于 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1O版G M P 有四个特点:1与国际接轨要求企业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2继承了98版GMP的合理条款,增加了新内容;3洁净区级别采用ISO国际标准、细化了动态监测指标和方法;4核心是强化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对GMP实行分类、分步骤实行。
2.GMP的现状
自我国制药业监督实施GMP以来,我国药品抽样检查合格率呈明显攀升趋势,规范了药品生产秩序,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了制药企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过去生产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得到改善。然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仍面临许多问题。
3.GMP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2.1 药品质量意识淡薄,忽视配套设施建设:一些企业将GMP认证证书当作是获准药品生产经营权的准人凭证.一旦通过认证就万事大吉。忽略管理,在此种思想的传播下,某些企业从未对员工持续进行基本法律法规培训,造成员工对该方面知识空白,有的企业造假培训记录,只为应付GMP认证检查。许多企业忽视对员工进行GMP基本知识、专业技术与岗位操作规程培训,使员工对自身岗位环境要求、操作管理注意事项与岗位责任都不明确。部分企业在对实施GMP的认识理解上存有误区,对GMP硬件改造的深度、范围与资金问题缺乏把握,追求高标准、高档次,使企业GMP硬件投入过高,加大运营成本,忽视软件建设,以致“软硬件”不配套,为药品生产质量埋下隐患。
2.2生产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紧张:我国部分中小型药厂的基础薄弱,经营效益较差,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厂房设备布局陈旧,技术落后,面临许多生产质量管理问题,难以承担落实GMP标准等所需的巨额费用,现经GMP认证的企业约65%的生产线开工不足、新建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约60%的中小企业面临银行还贷、资金缺乏的不同程度的压力。现我国食业的GMP改造平均每家药厂投入资金约三千万,企业成本上升,资金紧张。
2.3企业缺乏创新: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仅仅凭借传统经验来管理企业,知识更新能力弱,组织协调能力差,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目标模糊、概念不清,管理体制僵化、过程随便,监管力度较低,造成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很难与国际管理水平接轨。
4.解决GMP现存问题的对策
4.1 要求企业强化员工GMP意识,完善配套建设:实施GMP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专业性强而且涉及面较广,因此需要让企业人员充分了解GMP的含义与实施GMP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GMP管理实施环境,提高我国制药业的GMP管理实施水平。因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制药业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优劣。因此企业全体人员应自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养成良好的执行GMP意识,并让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此外。不仅要重视企业硬件的投入,还要完善软件设施建设,并使其合理配套。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把握好GMP软件的消化、吸收与监督落实,使GMP规范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4.2 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应重点扶持部分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以及核心竞争力强的集团企业,鼓励强强联合,整合生产、资金以及市场资源,以集团化优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信誉,进而加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实施GMP后,制药企业硬件、软件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企业在此条件下,应当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做好,突出品牌优势,以规模来消化成本。既以丰富自己的品牌内涵,又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高效益。
4.3革新管理观念: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整合企业资源,努力完善企业良好的机制,吸引人才,合理利用人才,提高团队竞争力,将企业做强做大。当然,各级管理者需克服官僚思想作风,及时更新知识、理念,与时俱进,树立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及终身学习的管理观。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也可以事半功倍,能够节约人力物力,现国内已有企业应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roject)系统进行GMP管理网,值得企业借鉴。实施GMP后,企业应会利用先进设备、管理与思维模式来节约成本,如国外已用新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对原料药的合成反应进行联机控制,可满足不同品种的合成。
5.GMP未来的发展趋势
GMP规范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原材料药GMP规范检查体系的完善和检查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很多操作都应有具体而详细的指导、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能够灵活的理解、强调硬件的同时也加强软件的建设、鼓励创新、增强风险意识,检查员不仅要掌握GMP规范、考察执行情况还应有风险评估和研发知识。变更管理分类更为详细。
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GMP也应不断完善,GMP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发展的要求。实施GMP管理对传统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均提出了挑战,一些不适应GMP的管理要求的做法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淘汰落后的管理办法,强化符合GMP要求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情,加强GMP认证管理和药品注册管理,逐步弱化许可证管理。以人为本,提出更具人性化、更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切实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政策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法规汇编(1986~1988)[G].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S].卫生部令第27号,1992.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1998.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监督实施药品GMP认证有关问题的通告[z].国食药监安[2003]288号,2003.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z].国食药监安[2005]437号,2005.
[6] 刘长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看GMP的发展[J].中国药事,2008,22(11).[7] 李存法,何金环,赵丽.2010版GMP的特点及重要性[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报告,2012,32(2):17.[8]江映殊,谢正福.从药品GMP发展探讨药品质量控制的问题[J].中国药师,2010,13(9):1335.
[9]曾舰,马爱霞.医药企业ERP和GMP实施的几点建议[J].上海医药,2006,27(12):550. [10] 宋玉军.GMP与我国制药行业现状与对策[J].健康必读,2011,(5).[11] 宋一丹.试论我国GMP的发展现状[J].科技信息,2009(33).[12] 张日华.制药装备行业的态势 [J]. 机电信息· 中国制药装备,2008(5)[13] 梁毅.新版GMP 的主要变化与对制药企业的影响[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20 11(4)[14] 徐德仁. 新版GMP影响评析 [N].投资领航日报,2010-O7-O2 [15] 梁毅.浅析世界卫生组织的GMP[J].机电信息,2012(26).[16] 张瑞东.GMP的发展历程及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