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里小学李怀英个人先进事迹
淮滨县新里中心小学
李怀英
平凡而真实的我
我叫李怀英,女,今年四十六岁,是一位平平凡凡的人民教师,在信阳市淮滨县新里镇中心小学任教,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87年6月,我毕业于潢川师范。8月就被分到淮滨县新里中学任教,代七年级的数学。同年级有三个班,任教老师一位是大专毕业生,一位是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我不甘示弱,每天早早进入教室,夜晚辅导学生迟迟不归。除了完成课堂任务,课外我还经常刻蜡板,用油印机打印试卷,发下去让学生们多练,多见识题型,达到熟能生巧。为了不辜负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我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天除了回家吃三顿饭,其余时间都在学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下来,我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总体成绩比他们还高,我知道“勤能补拙是良策,一分辛苦一分才”。
苦苦耕耘十五年
1990年,我已结婚,并且有了孩子。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了新里小学,担任毕业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学校住房紧张,只好住在医院的叔叔家。老公在外打工,学校离婆家十来里路,道路坑坑洼洼,交通极不方便。儿子刚满周岁,为了不影响教学,我只得忍痛割爱,把儿子放在乡下婆家照顾。当时的工资真的少得可怜,每月不足一百元,儿子还要喝炼乳,生活十分清苦。我一个人每天吃的菜只是炒豆腐,青菜。每天三点一线来回跑,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王静不小心摔倒了,脚也崴了,胳膊轻度骨折,不能来学校上课了,耽误了很多课程。马上就要初招了,我心急如焚。于是,我利用夜晚和星期天去给她补习功课。一个月过去了,她的病有了好转,学习成绩也没落下。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中学。那年的教师节我第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披着绸子被面,可光荣了。领导还让我发言,介绍自己的经验,其实,哪里有什么经验啊?就是两个词“用心”“爱心”。正是它们让我在以后的五年中取得了多少个全乡第一啊!
最难忘的是1995年,我所带的毕业班语文成绩取得了全县第一名,那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应验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接下来的若干年,我一直在奔跑。各种奖励,荣誉接踵而至。2005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6年被评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面对这些荣誉,我想它只能代表过去。这十年中,我深受领导的好评,家长们的称赞,同事们的羡慕,社会的认可。每年开学报名,都会转来许多学生。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你,俺放心!”领导和同事们说:“她是有官没官都能过!太有责任心了!”
身患重病,心系爱生
人生的舞台不仅有鲜花、掌声、欢笑,还会有暴雨、坎坷、挫折。2008年,我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心里难受得像油煎似的,坐卧不宁,心慌意乱。我害怕黑夜的降临,害怕电灯的亮光,害怕心血耗尽,害怕生命突然失去……一个月我彻夜难眠,一个月我没有向领导请一天假。一个星期天我到淮滨医院检查,医生只是让我做多普列,又给我捡了刺五加和谷维素一类的镇静药,我坚持吃了两年,病情不见好转。我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整日胡思乱想,夜里不停地做梦,时间一久,我的体质越来越差,感冒咳嗽,鼻炎加重,免疫力迅速下降,别人见我面色土黄,都劝我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我也没放在心上。直到2010年,我的心跳的像打小鼓,一分钟都那么难熬,甚至有跳楼轻生的念头,活得太累了,太苦了。后来,我去了河南省精神病院,医生诊断为焦虑症,伴有失眠和抑郁。天啊!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怎么能得了这种病呢?当时我的心情难以控制,不禁失声大哭起来。后来,医生让我办住院手续,以后每天吃药,针灸,电疗。在医院里我每天想到的是我的学生,我的课领导有没有安排人上。校长也特别关心,打电话叫我安心养病,上课的事,就不用我操心了。但是我放心不下,想着班里的80多位学生怎能没有我呢?和我搭班的的黄老师一定很累很累吧!
四十天以后,在我再三请求下,医生才勉强同意我回家。临行前,医生嘱咐我的老公,一定要监督我坚持吃药,让我保持好心情!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出山”了,重新回到了教室。那是圣诞节后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讲台上放的一大堆用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包裹的平安果,还有一束束色彩鲜艳的花朵,非常得漂亮。学生的爱心感动了我,我面带微笑问大家:“孩子们,你们想老师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谢谢你们的心意!”“祝李老师圣诞节快乐,身体健康!”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有个叫董林的孩子说:“老师,您不在我们身边,我一想您,就做小星星。看,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哇!满满一瓶的小星星真是太可爱了。第二节上课,我说:“孩子们,老师也想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咱们把这些圣诞果分吃了吧!”孩子们先是一愣,然后七八个同学拿出小刀把水果切开,一个人一小块,我们吃得可开心了!
27年来,我依旧站在三尺讲台。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想:只要生命还在,工作就不能停止。我不能离开这些可爱活泼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坚定的信念。
紧跟课改,追求高效课堂
2012年春天,全县组织各校年轻老师去河南省南阳市学习西峡第一高级中学成功探索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也毅然决然地去了。回来后,我不断地反思,认为旧的教学方法是得淘汰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讲得累,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发挥,教师听不到学生的独到见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很不明显,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后,我立刻筹备一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并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讲完后,我感觉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失败有什么可怕?以后,我不断地揣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并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此外,我还经常去听优秀年轻教师的授课,学习他们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现在,我校正掀起新课改模式,提倡高效课堂。我也和全校老师一起不断地学习课改模式的精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探索,勇于探究。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最后教师点拨。做到“三讲三不讲”,合理把握课堂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展示自我的能力。现在,我已熟练的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扎根乡村,挥洒人生
新里,这片热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放飞梦想的地方。她虽然没有城市里的繁华热闹,但是我从心灵深处热爱她。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父老乡亲,更爱这里的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缺少亲情,我要把我的爱奉献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师爱,感受到犹如母亲一般的爱。我的根在这里,我的爱也在这里。不追求名利,不贪图金钱、地位,甘做人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教学的座右铭; “关心爱护学生”是我的真实情怀; “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为人师表”是我做教师的准则; “爱岗敬业”是我最基本的素质; “一丝不苟”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 “不断创新”是我前进的动力;
“和谐共处,快乐成长”是我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诚实、善良、宽容、忍耐”是我最美好的人性。
我虽然外表不漂亮,但是平凡而真实。希望自己能永远站在三尺讲台挥洒人生,做一名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
第二篇:李少新个人先进事迹
李少新个人先进事迹
李少新老师是石塘镇中心学校(本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7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李少新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工作中,她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她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五尺讲台上,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她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学生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
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她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她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她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她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身学习上,她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
走近李少新老师,你会发现,她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她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仔细阅读分析有经验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第三篇:村支书李世英先进事迹
服务群众 勤政自律 竭诚奉献
——记优秀党务工作者蔡峪村村支书李世英同志 李世英,男,汉族,生于1953年3月,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5月至1988年12月任山河镇蔡峪村会计兼二组组长、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任蔡峪村村主任,2006年1月任蔡峪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李世英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工作中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1994年被正宁县县委、县政府评选为“马莲河治理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荣获山河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至2010年连续10年获得山河镇“先进个人”奖,2010年12月被正宁县人大评选为优秀人大代表。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至今蔡峪村支部连续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08年被授予县级“平安村”,2008年被山河镇党委评为“五好村”的荣誉称号。
心系群众 无私奉献 树公仆形象
李世英同志时刻心系群众,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他非常关心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逢年过节经常去困难群众家中慰问,给他们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申请低保。
李世英同志不仅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更加关心离任贫困村干部的日常生活,经常组织离任干部,开展干部生活会,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蔡峪村的谢宏兴是本村离任村主任,家有6口人,父母年事已高,已无劳动能力,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子女因读大学又需要大量资金,在全村已是家喻户晓的困难户,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李世英的帮助下,谢宏兴一家现在不仅享受农村低保,而且通过治疗,谢宏兴妻子的病基本也能情明显好转,生活自理。李世英同志还全力向正宁县林业局联系专业指导人员,筹集资金为谢宏兴栽植了5亩的精品红富士果园,谢宏兴家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3800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李世英同志时刻把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牢记心中。2010年7月的一个晚上,突降倾盆大雨,雨势凶猛,怕有房屋倒塌的情况发生。李世英立刻想起蔡峪村一组村民蔺宁的6间土木结构房屋处于低洼地区,很有可能造成雨水进房,导致房屋倒塌,于是立即带领村班子成员冒着大雨来到蔺宁家旁。发现水势有1米之高,水已侵入房屋,蔺宁一家处境十分危险。李世英和村干部马上连夜帮助蔺宁一家撤离危房。直到第二天早上李世英才帮助蔺宁搬离完了家中所有家具及其他财产。下午6点钟蔺宁家倒塌,幸好搬离及时没有人员伤亡。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好支书,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得以保全。李世英同志还积极向镇党委、镇政府申请危
旧房改造指标和新房建设地基,并贷款3万元,1个月之内为蔺宁新建了新居。
抓班子 带队伍 保先进
李世英同志认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因此党员的带头作用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自从世英同志担任蔡峪支书以来,他狠抓班子成员建设,制定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党支部廉洁自律制度、村民监督制度等十多项工作制度以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确保村干部做到勤政自律,做到不贪不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要求村党员干部做到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按制度办事,达到“公平、公正、公开”。要求村党员干部要团结,劲往一处使,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他注重党员队伍建设,每年吸收5名优秀群众到党员队伍中,其中包括一名女党员。与此同时结合村上情况建立党员设岗定责和帮扶关爱机制,实行“党员公开承诺书”、“三帮三联三争”等帮助贫困户活动,签订帮扶协议,夯实帮扶责任,解决了群众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群众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顾全大局 竭诚服务 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蔡峪村因配合县城建设,修建轩辕大道、新建县职中、县人民医院、邮政局、林业总场安臵房和保障性住
房等征用土地使蔡峪的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干群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特别是四组迁坟引起的纠纷,使群众的抵触情绪比较大。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李世英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做好部分人的思想工作,他不分昼夜,与群众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看法,一起畅想发展前景,引导群众顾全大局,自觉配合重点工程建设。结果大部分人的思想都做通了,但还有一位老党员说,家里一直都是靠这一点点地来维持生活,地不能征用。对此,在第六天晚上,在忙完其他工作后,李世英同志再一次登门拜访,老汉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最后这位老党员的思想通了。最终县职中、县医院、邮政局、林业总场安臵房和保障性住房征地工作提前完成,其中蔡峪四组顺利迁坟53座,征地142.8亩,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按时施工。目前各项工程均进展顺利。
实事求是 开拓创新 带领群众致富
蔡峪村村民以前主要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维持生活,村民生活过得十分清贫。李世英同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结合自己三十年的蔡峪工作经历和本村实际情况发现了致富新途径。蔡峪村地处县城郊区尤其适合发展第三产业。他坚信蔡峪村的发展应该以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以蔬菜、果园、药材、畜牧业等农业为辅,以谋求蔡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
了正确的方向,他便组织村民,带领他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交通运输业、饮食业、蔬菜、果园、畜牧业为主的服务县城发展的产业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村里有四分之一的村民依靠经营商铺,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家致富,第三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70%。2008年,李世英同志组织200余名劳动力,投资5000余元,在全村种植双垄沟玉米2200亩,直接增产29.8万公斤,亩均增收230元。到目前,全村百头以上养殖户14户,户均年收入1.8万元,李支书和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方调查,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项目,建立2处大型砖瓦厂,实现村企共建,吸收了剩余劳动力,引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全村拥有大型机械25辆、拥有致富包工头8名。2010年蔡峪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
李世英同志以这种不为名利的良好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党务工作者,也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时间证明,李世英同志在三十九年的工作中,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党务工作者。
第四篇:李怀君同志先进事迹学习
“三会一课”学习资料”
李怀君先进事迹学习
李怀君,男,汉族,宁强县安乐河镇张家坝村人。生于1988年8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201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任宁强县安乐河镇张家坝村村委会委员、村文书(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县农广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15年3月至今任张家坝村村主任(2016年6月任张家坝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理事长)。
2017年5月31日上午12点,李怀君与县农广校干部佘志强两人驾车前往张家坝村四组进行贫困户信息摸底采集,中午13点左右李怀君、佘志强两人在走访贫困户权宗华家途中因天雨路滑导致所驾乘小车突发意外,从四组田家梁通组道路上坠入约30多米深的黑岩湾,不幸身受重伤,晚上19:50左右经宁强县天津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李怀君同志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基层干部,是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动人篇章,用生命诠释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
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承应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为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责任担当。李怀君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牢记习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教导,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脱贫奔康。他时常说,能为乡亲们跑腿服务,大家满意我就知足了。5月31日,在去上班的途中,偶遇去天麻种植大户王至俊家学习栽培技术的贫困户钱正芳。钱正芳是李怀君的帮扶户,建档立卡后,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李怀君为他制订了以种植天麻为主的“产业帮扶”计划,帮他申请到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动员他种植了500窝天麻,栽植了2亩银杏。李怀君同志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做到扶贫先扶志,群众有困难,他总能倾其所有,尽力帮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履职尽责、一心为民的敬业精神。李怀君同志先后两次高票当选村委会委员,2015年任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委会各项工作事务中,在落实各种惠农政策上坚持原则、克己奉公,从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群众只要有困难,他都会放下自己的事,第一时间帮忙服务。2016年10月,本村贫困户王志玉、王德远、梁占军在修建移民搬迁房时遇到没人运送建材的困境。得知情况后,李怀君开上自己的卡车连续3天跑到20公里远的镇上给他们拉来建材,又帮忙协调地基、联系贷款、组织劳力帮忙盖房子,经过半年努力贫困户住进了新房。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他不光要跑腿,有时还要垫钱。2015年8月,4组两户村民因地界引发纠纷而大打出手,李怀君把两户村民请到自己家里,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与他们聊家常、聊产业、聊发展,使得两户村民各自做出让步,和好如初。李怀君同志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追求,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忠实履行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
要学习李怀君同志情系乡亲、立志共同富裕的崇高追求。张家坝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致富无门路,生活贫困。在担任村干部前,李怀君凭借敏锐的头脑和踏实的干劲,依靠汽车运输和土鸡养殖,成为本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批能人。过上好日子的李怀君惦记着其他贫困村民,主动上门传授土鸡养殖技术,提供资金帮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5年,村民梁占军想通过养鸡致富,但又因为养殖技术、土地
占用问题而举棋不定。李怀君了解情况后,信息查讯、圈舍建设、技术指导给了他一条龙服务,最后还把自己的电子孵化机拿来给他免费使用,如今梁占军通过养鸡、种植天麻等年收入已达到3万元以上。李怀君同志勇于开拓创新,坚持产业富村、产业富民,立志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怀君同志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李怀君作为学的标准、做的标杆,把他身上所展现的责任担当、敬业精神、崇高追求继承好、发扬好,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绣花功夫”总体要求,扎实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取更多利益,为脱贫奔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好妈妈”李代英先进事迹
无怨无悔 真爱永恒
——“好妈妈”李代英先进事迹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这个处处充满着物质文明的大环境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不可或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勤俭持家、热爱生活、孝敬公婆,关心孩子,她与邻里和谐相处,大家都夸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媳妇、孩子的好妈妈。
作为一名妻子,丈夫10几年前因上山砍柴不幸摔断了腿,落下终身残疾。这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家中还有年近六旬的多病的公婆和2、3岁的女儿。但她无怨无悔,独自默默承担,照顾着公婆、丈夫的起居,拉扯着孩子长大读书。因无法离开家去打工挣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维持一家生计。为了这个家,繁重的农活,手上留下了无个数不清的老茧和伤痕;残酷的烈日,把她的脸庞灼烧得黑里透红;无情的岁月风霜,早早得将她的头发染成了银白色。凭着吃苦耐劳乐观精神、大山苗族儿女广阔的胸襟,“家”褪去了阴霾,迎来灿烂的阳光,破旧的瓦房也变成了的小青瓦平房。
作为孩子的母亲,她经常提醒自己: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礼仪表率。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爸爸、奶奶等家人共同自觉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的教育孩子从小懂理解、讲礼貌,遵守文明的行为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懂规矩之人,她们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孩子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她们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用爱心塑造孩子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了让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除了要求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外,平日里,她会经常向孩子灌输,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适时教孩子尊重长辈,敬重老师,见面主动问好。经过反反复复的磨合之后,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就养成了。带孩子外出玩耍时,总是备几个塑料袋,将孩子吃剩的东西及瓜果皮等暂时盛放起来,再找机会扔到垃圾桶。孩子耳濡目染,从小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还经常及时阻止别人乱扔垃圾。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乐趣。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孩子喜欢,总是鼓励孩子去接触。孩子的荣誉感是很强的,如果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好事给班里加了分,就会很高兴地说给妈妈听。每到这时候,她就赶快表扬鼓励。有时娘俩会互相吹捧一番,夸奖一下对方。这样做一是因为表露出她们在对方心中的重要位置,二是为了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她的抚育培养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现就读蓬溪 2
县大石桥中学初二、四班,学业优异,每期评为“三好学生”。2014年下期,获遂宁市贫困优秀学子“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