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克俊同志典型事迹
畜牧业上的一面旗帜 农民心目中的标杆------民盟元坝区支部主委卢克俊同志先进事迹
陈 敖
卢克俊,男,49岁,汉族,民盟盟员,大专文化,广元市元坝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元坝区支部主委、元坝区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四川省老科协科普宣讲团广元分团宣讲员。就是他,这位“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先进个人”,引领着元坝区生猪养殖业稳步发展、走向市场、融入市场,开辟了市场。
一、潜心科研,推进山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卢克俊同志自1996年调至区畜牧食品局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以来,他把自己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家乡肥沃的金土地,把科学技术的滋养雨露播撒到渴望致富农民的心田。十多年来,他凭着扎实的畜牧专业知识和致富山乡的执着信念,忧百姓所忧,想农民所想,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实践得真知,工作中先后荣获省市区科技成果奖励5项、工作奖励多项,参与起草省级牧草生产技术规程2项、先后在《黄牛杂志》、《四川草原》、《四川畜牧兽医》、《草原与畜牧》、《兽药市场指南》、《中国畜禽种业》等国家级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参与起草了《四川省紫花苜蓿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排名第四)和《四川省菊苣栽培技术规程》(排名第五)。其中《牛的品种改良综合技术应用推广》获1999年广元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盛世苜蓿、菊苣丰产栽培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2003年广元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盛世紫花苜蓿丰产栽培和利用关键 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04年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普那菊苣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0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生猪三元杂交配套技术》获2000年元坝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获2008年元坝区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排名第一);多次被市区评为“畜牧工作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政协委员”,这多项成果,多种殊荣无不渗透着他的点点汗粒、滴滴心血。
二、建功双岗,服务人民,无私奉献,扎根基层提升群众养殖技能。卢克俊同志不畏艰苦,不计得失,一直努力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元坝民盟组织对盟员建功双岗,服务人民的一贯要求办,常年深入到畜牧生产第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基于元坝山区偏远,养殖户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他先后自费1万余元购臵了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器材,随时采集养殖业的各种资料,对畜牧养殖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解剖,编制了养殖培训工作最需要的PPT课件25个,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全区28个乡镇1440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深入到各个村落社区 ;平均每年举办免费养殖技术培训班70多次,以科技助农增收形式累计培训养殖人员超过15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农牧民收入大增加。如今他的理论成果不仅指导着元坝区的养殖户,而且也早在广元全市普遍推广了。
三、创新求变,倾力打造生猪品牌产业持续发展。接触过卢克俊的人,都惊叹他的勤学苦研,古云“学足三余”,而他是“工足三 余”,工作不避寒暑,不分昼夜,不计晴雨。茶余饭后,周末假日,他的业余就是他出科研成果的工余。多年来他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政策,传授新技术,分析市场,了解行情,扎实地推动了三次生猪换种工程,实现了由盆州山地猪到土二杂猪、土三杂猪、土四杂猪的大转变,使生猪瘦肉率由38%提高到60%,料肉比由4.0:1提高到3.0:1,头均节约饲料100公斤,活猪销价每公斤提高0.5元。目前他正在推动第四次换种工程。在饲料营养全价化方面,他推动了三次饲料营养转型升级,实现了由添加剂养猪到预混料养猪、浓缩料养猪、全价料养猪的大转变,充分发挥了饲料工业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饲料工业在消耗和转化粮食的同时也在节约粮食的作用。在养殖设施化方面,有效地推动了生猪圈舍改造工程三次,实现了由木板粪坑圈舍、砖混水泥圈舍、六分离六配套圈舍、发酵床圈舍的大转变。强力推进设施养猪业,累计推广安装母猪高位产床、限位栏、仔猪保育栏45768套,母猪标准化养殖设施运用率达68.9%。在生猪养殖规模化方面,有效地推动四次规模发展工程,实现了由20头起步到50头、100头、300-500头、1000头的规模发展,累计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5265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568户),累计建成畜禽养殖小区(年出栏0.3万头)110个、养殖园区(年出栏1万头)18个,规模场户养殖出栏量占全区出栏总量的60%。成功总结提炼出“八化一型”(投入多元化、品种优良化、圈舍规范化、养殖标准化、防疫规范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小(园)区生态型)小(园)区建设发展思路。在粪 污无害化方面,探索出六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异地结合,综合利用模式;分散处理,集中利用模式;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生态养殖小园区集中养殖模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模式)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当前,声名远播的“适度规模、三链合一、农民主体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元坝模式”不仅受到四川省社科院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也得到钟勉副省长的重要批示。
四、与时俱进,勇破难题,再攀高峰
(一)出期刊,办讲座,悉心研判,开展生猪生产监测预警。近些年来,他主编的《猪业形势分析》季报12期,在《兽药市场指南》《中国畜禽种业》、期刊上发表猪业形势分析论文7篇。2007--2008年在他的分析预警指导下,养猪盈利10-30万元的户达1000余户。2010年他在第五届中国西部猪业论坛会上所作的《政企联姻、科技为先、共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2010年生猪市场走势预测》技术讲座,受到与会代表很高评价。《四川日报》等媒体以《面对猪价涨涨落落、这里的人为何不慌》为题,对元坝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克难攻坚,不断奋进,勇破元坝生猪产业链发展滞后难题。如今,在卢克俊积极奔走,广泛联络下,引进的玉田农业川北种猪场、蔚峰农业PIC父母代种猪场,每年已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1万头,为川北畜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种源基础。引进的“广元铁骑力士有限公司”,拥有年产20万吨的猪饲料专用生产线,填补了广元市无大型饲料加工厂的发展空白;协助引进的 雨润集团年产2万吨低温熟食肉制品加工项目的落户入驻,填补了广元市无大型肉类深加工厂的发展空白;提出的“六良”对接(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防、良销)新机制,有效规避了畜牧产业的市场风险。
(三)没得数载风霜苦,哪得嘉禾吐清香。元坝区先后荣获“农业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证及产品认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广元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区”、“四川省首批精品农业(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元坝生猪”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上述丰硕成果的创建,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既深深凝聚着层层领导的筹策,更饱含着卢克俊同志的无私奉献和卓绝艰辛。
卢克俊同志认为:昔日辉煌随水逝,千秋秀色铸将来。面对21世纪,面临科技竞争新时代,只有勇立潮头,加快发展,不断跨越,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才能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第二篇: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男,1985年5月出生,2010年1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内丘县柳林镇柳林村党支部副书记,为2008年选聘省大学生村官。在任职的这几年里,我在村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工作和学习,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工作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也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柳林村辖98户402口人,党员25名,该村地处丘陵,土地贫瘠,交通便利,2008年工作以来,张俊礼同志携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创先争优,抓经济上项目,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变成了绿树环绕、村容整洁、群众富裕的新农村。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同志认真做好书记交待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上传下达。向上,听取相关政策精神、汇报工作完成的进度、反映本村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向下,积极传达政府的惠农政策、发布涉农信息。到村工作以来,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几年下来,通过与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使他懂得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2013年柳林村被定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借此契机,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
驱车驶入柳林镇柳林村,精美别致的“田园风情”鳞次栉比,房在绿中落,村民享受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情致。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交错相通,道路两侧草木莽莽榛榛,村民打开门窗,体会着“一望平田皆沃壤”的喜悦。
“以前闲着没事,老哥几个要么蹲在墙角唠家常,要么找个地方玩几把小牌,自从有了这个健身广场,太阳晒不着,大伙儿都愿意到这儿下会儿棋,唱个小曲儿,真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这么滋润。”在广场上乘凉的李老汉高兴地说。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有跳舞的、打羽毛球的……好不热闹。广场中央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其中,虽然生活在农村,却让他们体验到了城市孩子的幸福。借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东风,按照镇里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让群从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中来。自此项行动开展以来,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清扫50余次,建立垃圾池4座,专门组织3名保洁员实行天天清扫,垃圾日清。柳林村集市较多,这就对卫生整治带来不小压力。经过他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实行分段管理的办法,每人负责一段,集市散后立刻组织人员清扫,有效控制了垃圾乱飞现象。
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他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征求群众意见,尊重人民意愿,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倡导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农村大喇叭
广播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对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提升全乡整体形象及其惠及民生的重要意义渗透在每个干部群众心中。同时,因村制宜做好整治规划。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主要道路整治、电网的结构布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等都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规划,确保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乡村两级干部积极走街串户,号召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对各户房前屋后以及院落死角进行清理清扫,对一些无人居住且影响村容的老房旧墙、残桓断壁自行进行拆除平整,这也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
活动开展过程中,村里采取“以点带面 全村推动”的工作方法,则无旁骛抓好落实情况。该村明确了隆昔线、村主要街道沿街门店为工作重点对象,并以点带面,在全村全面铺开。重点对街道、边沟、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清理清除;对村内乱堆乱放的砂石、砖瓦、草堆、粪堆等杂物进行清理;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的原则,对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进行清除。针对夏、秋收后农田易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他与村干部主动沟通交流,深入田间地头,在农田一线中和群众拉近距离,主动宣传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争取取得群众支持,确保农村环境改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扎实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坚战。
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制定完善村干部承诺负责制、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制度等。建立健全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日常环境清理和垃圾定点清运。农村清洁志愿者每天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清扫,确保环境整治的成
果,也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从“治理”到“管理”。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漫步在柳林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干净整洁的农村景象。
第三篇:xxx同志典型事迹
Xx村支部书记
xxx同志典型事迹
xxx,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年60岁,一位在农村基层组织摸爬滚打十多年的村干部,一位平凡而但又让村里百姓敬佩的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龙潭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拼搏,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龙潭村经济、党建、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乡、全区的前列。
修通民心路
龙潭地处山区山陡路窄,能有一条好路,更为方便交通是龙潭村几辈人的梦想。2008年以前,十二个村民小组中八个组没有通公路,村里通往外面的路也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赶上几天阴雨,那就是连个拖拉机都没办法进村。特别是该村的速门、石台、腊树等组,四周都是高山峭壁,多年以来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等都很不方便。要修路,谈何容易!村集体经济账面资金为零,修路的钱从哪里来?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到区内各单位化缘,向在外工作的龙潭籍人员筹资。在修路过程中他更是带领党员、群众扑在 1
公路上,修路期间,上下协调,监督质量,催促工期,日夜奔波在工地,叮嘱安全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经过努力,路通了、交通方便了、群众欢呼雀跃高兴了,可原本就干瘦的xxx同志却瘦了10多斤。通过他的争取和努力,龙潭村完成了通村公路硬化,组组通了公路,路不仅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也修到每个村民的心上。从这条路,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万书记的作风,也感受到了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的情怀。群众都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连住深山老林的我们还有这么宽敝的好路走。能有今天搭帮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和村里的好书记。就连以前对他有看法的村民也感慨地说:“真没有想到新一届两委班子能够将路修起来,太了不起了,这是一个为群众干实事的好班子”。
架起致富桥
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基础。xxx同志想方设法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山区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农业模式为主。2010年,当听说区里有油茶基地建设项目,xxx同志马上和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到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指标,但是由于村民意见分歧较大,各有各的想法,造成油茶基地建设迟迟不能落实,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最后xxx决定由村民廖志军引进资金实行承包,以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推行油茶项目建设,共完成油茶种植800亩,公司每年支付给村民150元每亩,油茶抚育管理等投劳由公司统一组织并付村民工
资,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并争取完成了油茶低改800亩,荒山造林600亩。共为村民增加收入40余万元,人平增收500余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潭村的楠竹占了全村山林的90%以上,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外出务工外,就是靠楠竹换几个钱。以前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和引导,曾经造成楠竹砍伐过度,又加上冰冻雪灾的影响,楠竹资源遭到了较大的破坏,x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楠竹资源枯竭了,村民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了,于是和农林局协调争取,共实行楠竹垦复800亩,并对楠竹砍伐作了相关规定。经过几年的努力,楠竹质量和数量都上来了,他还外出到衡东、邵阳等地寻找竹制品加工老板来村办企业,楠竹价格涨也到每百斤25元,不仅为群众增加了收入,还为空闲在家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
解好疑难事
在村“两委”会上,xxx同志经常对干部讲:“咱当干部就是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只要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管咱们作多大难、受多少委屈,绝对不能含糊。”由于地质灾害的原因,龙潭村有多处存在地质下沉的现象好多村民的住房变成了危房,造成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纠纷不断,他和支部一班人主动联系区民政、国土、城建等部门,先后为10余户争取了危房改造指标,为他们盖起了新房,一举解决了这个 “老大难”问题。黄花组的廖清华老人家今年70多了,是一个五保户,无儿无女,由于个人原因,廖清华老人不愿意在敬老院居住,今年5月回到了家里,为了帮助他解决困难,老万多次跑到区民主局联系,并做廖清华的思想工作,廖清华还是坚持要住在家里。由于原来的房子已经倒塌,xxx又争取资金为其买房子,架设电路,置办相关生活用品,妥善解决了老人多生活问题。老廖逢人就讲“老万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没有万书记,我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每当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村民都说,一定要万书记来调解我才服,每年xxx同志都要调解村内纠纷10余起。
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内一度赌博成风,既影响村民家庭关系,又容易引发治安隐患。为引导村民远离赌博,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他带领村“两委”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党员活动中心,村图书室,结合四型小区音响设备,组织群众跳广场舞。如今,各种活动的吸引力超过了扑克、字牌的吸引力,村民茶余饭后谈论的是健康、关注的是科学、追捧的是文明。
他就是这么一个热心于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热衷于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群众选我当干部,党信任我,我要对得起党和群众的信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虽说是一名小小的村干部,也应为群众做点事,也能为群众做点事,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在今年的龙潭村支村两委换届中,xxx同志再一次被群众和党员以高票推选为村
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第四篇:卢俊经典语录
卢俊经典语录
卢俊,男,祖籍浙江金华,80后青年企业家,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曾任职拜耳(中国)有限公司。赛购集团创始人,现任赛购公司首席执行官,先后创立网络营销顶级品牌“五五来客”和互联网渠道品牌“追客JUNSEEK”;建立“五五来客投资俱乐部”,成就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直达通道;同时成立“追客联盟”,开创国内“企业网络人才”普及教育先河,创建第一个“网络人才”共享平台!
1、领导者是站在云梯最高端的人,你能看到最远的美景,但时刻不能忘记抬着这个云梯往美景迈进的伙伴,要时刻告诉他们你所看到的,这才能让他们陪你走的更远。
2、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搭建的平台,一定会让加入这个平台的人,比在其他平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3、80后的时间到了,80后的胜利,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对抗上。
4、从现在开始,“关系”已经不等于“高价”,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将让50%的企业老总提前退休。
5、十年之内,可以跨区域消费的行业,都将遭受互联网的洗牌,而洗牌后存在的企业将有一半是80后当家。
6、网络营销很简单,其实就是在互联网上投放“有效”广告。
7、“不花一分钱,就能推广你的网站”,永远不要相信说这句话的人,人工成本也是成本。
8、老客户流失了,推荐客户不行了,原有渠道受挫了,业务量下降了,企业开始裁员了,这是企业对网络时代水土不服的表象。
9、企业新生,“赛跑”方能求生存;纵观渠道,“网络”堪称快车道。
11、驾驭网络渠道的真谛只有一句话“学会算账”。
12、互联网已经沉寂了许久,不过80后应该看到马云的车尾灯了。
13、互联网的机会,估计也会在“农村包围城市上”。
14、“做好平台” 没有机会的人,不凡把精力花在学会“使用平台”上。
15、企业最大的悲剧就是,“旺火”变成“星火”,“星火”不再燎原。
16、手头上没有100万的人,尽量不要打平台的主意。
18、做网站只是“点”,做好百度推广只是“线”,而真正要做好网络渠道应该掌握好 “面”。
19、做企业管理,或许60后最有发言权;但是做网络渠道,我想胡子不代表任何权威。20、80后应该给自己的群体一些鼓励,一路上我好寂寞。
21、自己一个人在做梦,最多只能是梦想;但是有一群人跟着你做一样的梦,那最少也算得上是理想。
22、鸡皮疙瘩是好东西,连这个都不敢创造的人,不要指望能创造好的未来。
23、互联网又要开大会了,我想主办方是不是应该把桌子换大点,也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腾几个位置。
24、从井冈山到北平是有距离的,不管走的冤枉路多不多,不管在延安要呆多久,首先是要坚持到底。
25、人要呐喊,首先是要让人知道呐喊的人是你,其次才是让人知道你呐喊的是真理。
第五篇:卢青萍同志典型先进事迹材料
抓紧宝贵时间多关爱学生
——记宜春市支月英式好干部樟树市张家山学校教师卢青萍
在樟树市张家山学校,师生们经常能看到这幅画面: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喘着气,吃力地登上教学楼的楼梯,等到走上讲台,额头已满是汗水。尽管如此,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浅浅的笑意。她就是宜春市支月英式好干部、樟树市张家山学校教师卢青萍。
学生心中的卢老师是最美的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卢青萍怎么也没想到,正值一个教师“黄金年龄”的她,因为小时候曾患过肾炎,几十年后居然会旧病复发。
2008年,卢青萍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肾炎。一开始,卢青萍没太当回事,尽管身体很难受,但也没有把病情告诉同事和学生,不想成为病人而让人照顾,尽可能克服困难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
直到2015年,她的病情发生恶化,由肾炎转化为尿毒症。按照医生要求,她必须每周到医院透析两次,从今年开始每周增加到3次。每次透析,她都尽量避开上课时间,实在不行就找人代课,回来后再补上。后来,她向医生提出要 求,尽可能把透析时间安排在晚上,这样她第二天就能照常给学生上课。
一周3次透析严重地摧残着卢青萍的身体。“每次透析要四五个小时。回来后,她的脸浮肿起来,大家都很心疼她。”陈金生说。
学生卢慧玲说:“虽然卢老师没跟我们提过自己的病情,但我们都能看出来。她有时用手撑着讲台,在黑板上写字时手都是抖的,脸上经常会浮肿变形。但班上的同学都说,卢老师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
不把自己当病人,对学生关爱有加
尽管身患重病,卢青萍对工作没有丝毫放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她的课上得幽默风趣,学生都很喜欢,也得到了同事的称赞。对卢青萍来说,教书育人是她最大的快乐,似乎可以帮助她缓解身体的病痛。学生卢慧玲说:“经常晚自习放学后,还能看见卢老师留在教室里批改学生作业。”
张家山街道办事处下辖3所中学,近年来的教学统考中,工作敬业的卢青萍教学业绩一直在学校内、片区内名列前茅。张家山的老百姓说:“卢青萍代表着张家山的教育品牌。有卢青萍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张家山人真是有福气。”
尽管自己身患重病,卢青萍心中仍时常装着学生。她对贫困学生关爱有加,班里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没钱吃饭,卢青萍悄悄资助她。平时,她也会把儿子不穿的衣服给家境贫穷的学生。每到节假日,她总会煮上一大锅饺子,请那些不 能回家的学生一起吃。学生杜德江感激地说:“卢老师对学生好,对自己很随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为替同事代课,她反复做领导工作
“我在家也待不住,我的病可以慢慢治疗,但学生耽误不起啊!”卢青萍总是这样回答关心她的领导和同事。
多年来,卢青萍的工资基本上都用于治病了,她每月要去一次省城医院买药。学校领导想为她在学校搞一次捐款,她坚决不同意,理由是“那样会影响教师形象的”。尽管自己很困难,但卢青萍从不向学校提出要求,总是把所有的困难自己扛。
卢青萍的丈夫很理解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妻子的工作。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这个当老公的,都没有得到你对学生的关爱多。在你心里,我还不如你的学生。”
卢青萍愧疚地回答:“就因为你是我老公,以后日子长着呢,还有时间和机会关爱你!但学生我顶多只教他们3年甚至1年,我必须多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多关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