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拟卷徐俊同志简要事迹汇报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徐俊同志简要事迹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徐俊,浙江嘉善人,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6月入党,下士警衔,现任武警上海市总队第十支队七中队班长。在11月28日处置浦东国际机场货机解体起火事件抢险救援行动中,我和战友们一起并肩战斗,连续奋战数小时,成功搜救4名幸存机组人员,抢运笔记本电脑300余台,服装50余包,挽回经济损失约220余万元。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发挥了自己的一点作用,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下面我将行动中的想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学们作个交流和汇报:
我汇报的第一点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来”。“11〃28” 事件发生后,中队按照大队命令集结部队,我和大家一样紧张地准备水壶、挎包、沾水的白毛巾,通信员刘伟急匆匆地对我说:“班长,队长说你脚踝扭伤未痊愈,就不要去了。”我的心一下子凉到极点,急匆匆地找到队长对他说:“队长,我是一名党员,我一定要上,如果不让我上,我感觉有愧于作为标兵中队的一名党员,况且我的脚踝不疼了,我能行。”看到我坚毅的眼神,队长没有讲话,我知道他默许了。其实,由于在前几天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沪专机警卫任务中,我不慎脚踝扭伤,现在还是生疼,但是作为标兵中队的一名党员,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伤就退缩吗?“我不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来”。怀着这种信念,我加入了参战官兵的行列。
我汇报的第二点是:作为一名班长骨干就要“上一线打头阵、轻伤不下火线”。我和中队官兵急行军3公里赶赴现场。在事发地域,看到熊熊燃烧的烈火,面对滚滚的浓烟,我忘记脚上伤痛,也没有顾虑自己的安危,毅然决然地冲进浓烟区。8时50分,我发现满身血和泥的第一名幸存者,随即呼唤战友将他从废墟中抬了出来,将他送至救护车。虽然我身上多处被金属碎片划伤,鲜血直流,但是我知道还有更多的幸存者等着去救,我没有叫苦叫累,又一次毫不犹疑地冲进失火现场展开搜寻。这时我的右脚踝扭伤越发地肿胀起来,一只鞋也陷入泥泞地里,为了和时间赛跑,我索性赤脚进行搜寻,因为我知道还有更多的生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救助,于是我忍痛坚持着。在对机场1号跑道以北一线芦苇荡进行搜索时,我的身上多处被芦苇划伤,伤口在凛冽的寒风刺激下隐隐作痛。队长和指导员劝我提前回中队休息,虽然此时的我已是筋疲力尽,肿胀的脚踝也钻心的痛,有点挪不开脚步了,但是当我想到还有受难的机组人员等着我们去救助,想到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多抢救一个生命就少让一个家庭破裂时,我谢绝了中队干部的好意,“救人要紧,多个人就多份力量,我要继续完成任务!”说完,我又和战友们一起仔细搜寻,惊喜的是,不一会儿我又在草丛中发现一名幸存者,便不顾身上的伤痛,急忙和战友一起将其抬上救护车。随后又和战友一起发现和搬运2具遇难者遗体。在为遇难人员失去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也庆幸我们及时发现了4名幸存者,并将其送至医院使其得到有效地救助。虽然我身上的多处伤口很痛,但我感觉痛并快乐着!
我汇报的第三点是: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就要“永葆本色,再接再厉”。“11〃28”事件中,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班长骨干和武警战士应该做的份内事,我只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组织上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给我荣立了二等功,使我倍受鼓舞。我深深的感到,这次抢险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是我们支队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离上级党委、中队党支部和战友的要求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会把组织上给予的荣誉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工作标准,积极发挥自己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争取在即将担负的世博安保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更加出色的表现来回报各级党委和战友们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男,1985年5月出生,2010年1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内丘县柳林镇柳林村党支部副书记,为2008年选聘省大学生村官。在任职的这几年里,我在村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工作和学习,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工作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也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柳林村辖98户402口人,党员25名,该村地处丘陵,土地贫瘠,交通便利,2008年工作以来,张俊礼同志携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创先争优,抓经济上项目,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变成了绿树环绕、村容整洁、群众富裕的新农村。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同志认真做好书记交待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上传下达。向上,听取相关政策精神、汇报工作完成的进度、反映本村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向下,积极传达政府的惠农政策、发布涉农信息。到村工作以来,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几年下来,通过与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使他懂得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2013年柳林村被定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借此契机,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
驱车驶入柳林镇柳林村,精美别致的“田园风情”鳞次栉比,房在绿中落,村民享受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情致。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交错相通,道路两侧草木莽莽榛榛,村民打开门窗,体会着“一望平田皆沃壤”的喜悦。
“以前闲着没事,老哥几个要么蹲在墙角唠家常,要么找个地方玩几把小牌,自从有了这个健身广场,太阳晒不着,大伙儿都愿意到这儿下会儿棋,唱个小曲儿,真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这么滋润。”在广场上乘凉的李老汉高兴地说。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有跳舞的、打羽毛球的……好不热闹。广场中央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其中,虽然生活在农村,却让他们体验到了城市孩子的幸福。借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东风,按照镇里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让群从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中来。自此项行动开展以来,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清扫50余次,建立垃圾池4座,专门组织3名保洁员实行天天清扫,垃圾日清。柳林村集市较多,这就对卫生整治带来不小压力。经过他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实行分段管理的办法,每人负责一段,集市散后立刻组织人员清扫,有效控制了垃圾乱飞现象。
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他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征求群众意见,尊重人民意愿,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倡导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农村大喇叭
广播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对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提升全乡整体形象及其惠及民生的重要意义渗透在每个干部群众心中。同时,因村制宜做好整治规划。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主要道路整治、电网的结构布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等都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规划,确保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乡村两级干部积极走街串户,号召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对各户房前屋后以及院落死角进行清理清扫,对一些无人居住且影响村容的老房旧墙、残桓断壁自行进行拆除平整,这也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
活动开展过程中,村里采取“以点带面 全村推动”的工作方法,则无旁骛抓好落实情况。该村明确了隆昔线、村主要街道沿街门店为工作重点对象,并以点带面,在全村全面铺开。重点对街道、边沟、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清理清除;对村内乱堆乱放的砂石、砖瓦、草堆、粪堆等杂物进行清理;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的原则,对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进行清除。针对夏、秋收后农田易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他与村干部主动沟通交流,深入田间地头,在农田一线中和群众拉近距离,主动宣传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争取取得群众支持,确保农村环境改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扎实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坚战。
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制定完善村干部承诺负责制、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制度等。建立健全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日常环境清理和垃圾定点清运。农村清洁志愿者每天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清扫,确保环境整治的成
果,也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从“治理”到“管理”。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漫步在柳林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干净整洁的农村景象。
第三篇:徐义民同志事迹简介
徐义民同志事迹简介
徐义民,男,汉族,1961年2月出生(50岁)。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现任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
2003年6月,农八师石河子市政府投资600万元筹建新疆西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徐义民的带领下,从没有基地、没有人才、没有办公场所干起,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农业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17亿元,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463万元,净利润3415.7万元,资产总额已达7.375亿元。
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徐义民通过学习掌握并积极抓住国家、自治区、兵团及师市政府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和机遇,加快公司产业化基地建设,目前已拥有天源奶业(鲜奶收储配送)、泉牲牧业(饲料生产)、喀尔万食品科技(牛羊屠宰加工)、奶牛基地8家、澳瑞新生物科技(高产奶牛,育种技术)、油脂加工(食用油)及国家级紫泥泉种羊场、兵团级肉种羊场、高产奶牛繁育中心、种猪场、沙依巴克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十余家分(子)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畜牧业产业链。
徐义民同志在带领公司的大力发展农业新模式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为响应政府号召,公司开展了百万只肉羊和10万头肉牛工程,惠及大量养殖户,使养殖户能及时
充分享受到养殖收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回收的完善模式,该模式已在新疆的多个地区开始实施几年,并取得良好效果。几年来,公司共申报项目20余个,争取国家资金5000万元,争取芬兰无息贷款450万美元;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了集约化奶牛场和60多个机械奶厅,每天收购鲜奶近300吨;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合作,形成了以西部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牧技术创新体系和较完整的畜牧产业链,为垦区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主持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获农八师石河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多次被农八师石河子市评为优秀干部。
第四篇:徐兵同志主要事迹
徐兵同志主要事迹
徐兵同志在新广工作以来,在保卫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广的经营与安全这个核心,牢记工作使命,积极工作;从警员到副队长,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重企业文化、严守规章制度,协助队长团结带领所在警队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他严于律己,从不迟到、早退,在副警队长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着表率作用;他知难而上,在新广调整装修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坚决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全年共检查发现安全隐患50处,并对每一处隐患整改都进行监督和复查,确保了安全;他以机警的眼光准确无误地识别出进入新广的犯罪嫌疑人,对其进行跟踪达40多人次,使新广无一商品被盗;他积极组织警员与卖场互动,配合卖场搞好各种促销活动,协助后勤部胡平搬运物资共计56次;他和警员们积极学习专业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集团和新广的两次考核中均获得第一的好成绩;在为顾客和员工的服务方面,他始终以“主动、周到、耐心、细致”的态度,礼貌、热情、为顾客、员工着想,以单位的信誉为重。一次,有一位老奶奶来新广购物,老奶奶在四处观看,似乎没有找到自己要去的专厅,他看到后主动上去询问,耐心听老奶奶说完后,主动扶这位奶奶去了她想去的专厅。
他的这些事例于我们的转型升级和打造鄂西第一高档百货店的目标,也许我们会认为只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中的一根羽毛,但他却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出了新广警队的新形象和广大顾客们心中的希望。
他的这种精神也许我们会认为只是暴风雨中的一滴水珠,但他却以水珠的执著,追寻出了警队长岗位上闪亮的浪花,成为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光点!
第五篇:卢克俊同志典型事迹
畜牧业上的一面旗帜 农民心目中的标杆------民盟元坝区支部主委卢克俊同志先进事迹
陈 敖
卢克俊,男,49岁,汉族,民盟盟员,大专文化,广元市元坝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元坝区支部主委、元坝区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四川省老科协科普宣讲团广元分团宣讲员。就是他,这位“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先进个人”,引领着元坝区生猪养殖业稳步发展、走向市场、融入市场,开辟了市场。
一、潜心科研,推进山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卢克俊同志自1996年调至区畜牧食品局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以来,他把自己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家乡肥沃的金土地,把科学技术的滋养雨露播撒到渴望致富农民的心田。十多年来,他凭着扎实的畜牧专业知识和致富山乡的执着信念,忧百姓所忧,想农民所想,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实践得真知,工作中先后荣获省市区科技成果奖励5项、工作奖励多项,参与起草省级牧草生产技术规程2项、先后在《黄牛杂志》、《四川草原》、《四川畜牧兽医》、《草原与畜牧》、《兽药市场指南》、《中国畜禽种业》等国家级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参与起草了《四川省紫花苜蓿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排名第四)和《四川省菊苣栽培技术规程》(排名第五)。其中《牛的品种改良综合技术应用推广》获1999年广元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盛世苜蓿、菊苣丰产栽培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2003年广元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盛世紫花苜蓿丰产栽培和利用关键 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04年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普那菊苣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0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生猪三元杂交配套技术》获2000年元坝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获2008年元坝区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排名第一);多次被市区评为“畜牧工作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政协委员”,这多项成果,多种殊荣无不渗透着他的点点汗粒、滴滴心血。
二、建功双岗,服务人民,无私奉献,扎根基层提升群众养殖技能。卢克俊同志不畏艰苦,不计得失,一直努力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元坝民盟组织对盟员建功双岗,服务人民的一贯要求办,常年深入到畜牧生产第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基于元坝山区偏远,养殖户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他先后自费1万余元购臵了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器材,随时采集养殖业的各种资料,对畜牧养殖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解剖,编制了养殖培训工作最需要的PPT课件25个,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全区28个乡镇1440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深入到各个村落社区 ;平均每年举办免费养殖技术培训班70多次,以科技助农增收形式累计培训养殖人员超过15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农牧民收入大增加。如今他的理论成果不仅指导着元坝区的养殖户,而且也早在广元全市普遍推广了。
三、创新求变,倾力打造生猪品牌产业持续发展。接触过卢克俊的人,都惊叹他的勤学苦研,古云“学足三余”,而他是“工足三 余”,工作不避寒暑,不分昼夜,不计晴雨。茶余饭后,周末假日,他的业余就是他出科研成果的工余。多年来他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政策,传授新技术,分析市场,了解行情,扎实地推动了三次生猪换种工程,实现了由盆州山地猪到土二杂猪、土三杂猪、土四杂猪的大转变,使生猪瘦肉率由38%提高到60%,料肉比由4.0:1提高到3.0:1,头均节约饲料100公斤,活猪销价每公斤提高0.5元。目前他正在推动第四次换种工程。在饲料营养全价化方面,他推动了三次饲料营养转型升级,实现了由添加剂养猪到预混料养猪、浓缩料养猪、全价料养猪的大转变,充分发挥了饲料工业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饲料工业在消耗和转化粮食的同时也在节约粮食的作用。在养殖设施化方面,有效地推动了生猪圈舍改造工程三次,实现了由木板粪坑圈舍、砖混水泥圈舍、六分离六配套圈舍、发酵床圈舍的大转变。强力推进设施养猪业,累计推广安装母猪高位产床、限位栏、仔猪保育栏45768套,母猪标准化养殖设施运用率达68.9%。在生猪养殖规模化方面,有效地推动四次规模发展工程,实现了由20头起步到50头、100头、300-500头、1000头的规模发展,累计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5265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568户),累计建成畜禽养殖小区(年出栏0.3万头)110个、养殖园区(年出栏1万头)18个,规模场户养殖出栏量占全区出栏总量的60%。成功总结提炼出“八化一型”(投入多元化、品种优良化、圈舍规范化、养殖标准化、防疫规范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小(园)区生态型)小(园)区建设发展思路。在粪 污无害化方面,探索出六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异地结合,综合利用模式;分散处理,集中利用模式;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生态养殖小园区集中养殖模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模式)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当前,声名远播的“适度规模、三链合一、农民主体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元坝模式”不仅受到四川省社科院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也得到钟勉副省长的重要批示。
四、与时俱进,勇破难题,再攀高峰
(一)出期刊,办讲座,悉心研判,开展生猪生产监测预警。近些年来,他主编的《猪业形势分析》季报12期,在《兽药市场指南》《中国畜禽种业》、期刊上发表猪业形势分析论文7篇。2007--2008年在他的分析预警指导下,养猪盈利10-30万元的户达1000余户。2010年他在第五届中国西部猪业论坛会上所作的《政企联姻、科技为先、共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2010年生猪市场走势预测》技术讲座,受到与会代表很高评价。《四川日报》等媒体以《面对猪价涨涨落落、这里的人为何不慌》为题,对元坝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克难攻坚,不断奋进,勇破元坝生猪产业链发展滞后难题。如今,在卢克俊积极奔走,广泛联络下,引进的玉田农业川北种猪场、蔚峰农业PIC父母代种猪场,每年已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1万头,为川北畜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种源基础。引进的“广元铁骑力士有限公司”,拥有年产20万吨的猪饲料专用生产线,填补了广元市无大型饲料加工厂的发展空白;协助引进的 雨润集团年产2万吨低温熟食肉制品加工项目的落户入驻,填补了广元市无大型肉类深加工厂的发展空白;提出的“六良”对接(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防、良销)新机制,有效规避了畜牧产业的市场风险。
(三)没得数载风霜苦,哪得嘉禾吐清香。元坝区先后荣获“农业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证及产品认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广元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区”、“四川省首批精品农业(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元坝生猪”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上述丰硕成果的创建,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既深深凝聚着层层领导的筹策,更饱含着卢克俊同志的无私奉献和卓绝艰辛。
卢克俊同志认为:昔日辉煌随水逝,千秋秀色铸将来。面对21世纪,面临科技竞争新时代,只有勇立潮头,加快发展,不断跨越,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才能乘风破浪,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