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国粹

时间:2019-05-13 09: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中国国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中国国粹》。

第一篇:弘扬中国国粹

弘扬中国国粹,传承民族文化

——涂沟中心小学“京剧进校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为弘扬中华国粹,发展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中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创建中西优化的特色校园,多方面、广角度、深入地接受综合民族文艺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传统艺术修养,教育部要求京剧进校园、进课堂。我校“京剧进校园”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师生学唱京剧俨然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把我校“京剧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使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更富成效,形成特色,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传播京剧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理念,把京剧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学习京剧文化,拓展为热爱艺术,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组织保障

1、领导小组: 组 长:赵启好 副组长:杨长湘 王义平

成 员:杨发勇 王玉宏 柏广湘 万后强

2、工作小组: 组 长:王义平

成 员:李 慧 陈爱民 陈仕梅 朱广琴 杨发勇

三、活动目标:

1、激发师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让全校师生了解认识京剧,使京剧文化深入人心,而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京剧表演队伍。让学生既能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又使部分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发展。

3、弘扬民族精神,透过京剧这一载体,让学生受到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

四、具体步骤

1、抓普及 营造氛围 夯实基础

以“校园京韵”为重点,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充分挖掘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资源,通过唱京剧、学京操、画京剧脸谱、了解京剧的历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形成体系,拓展京剧知识,创设良好的校园京韵氛围,学生参与率达100%,做到生生习技艺,人人有项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让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演唱、画脸谱、手抄报等图片)。

唱京剧:围绕教育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各年级教学曲目安排的内容利用音乐课、午间十分钟

学京操——体育课、广播操前十分钟 画脸谱——美术课、综合实践课

2、抓提高 整合资源 稳步推进

搭建三个舞台:

(1)舞台之一:京剧兴趣小组活动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京剧方面的艺术才能,继续开展好京剧兴趣小组活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为活动时间,我校临近的肖家庄村,有不少喜爱京剧的农家票友,学校将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邀请“老师”来校,组织开展好京剧兴趣小组的活动。

(2)舞台之二:校园艺术节活动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体现在普及中提高,学校每学期开展“京 剧艺术节”活动(第一学期安排在元旦前后,第二学期安排在六一前后),要求人人参与,班班发动,以班级为单位展示汇报。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表彰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每年度评选校级十大票友等。学校每学期艺术节的展示舞台,分设作品展示专场和表演专场,给全体学生提供了机会,为不同艺术特长的孩子创设了条件。

(3)舞台之三:县、镇、校级展示活动

搭建一个舞台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获得一份自信。学校将不断创设条件和机会,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努力把学生推向展示的舞台。

3、抓系列 形成制度 扩大影响

学校按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京剧知识启蒙、普及教育,逐步形成学校文化特色,使学生在习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了解与学习民族文化悠久历史,既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同时也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教育。

充分挖掘和利用京剧艺术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京剧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独特的美,从而形成对京剧艺术的肯定态度,进而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形成运用京剧艺术丰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意识,进而具备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吸取京剧艺术中的道德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态度。

语文学科——京韵文化。利用阅读课或开设专题研读等形式,介绍京剧文化的发展、京剧剧目、京剧行当、服饰造型、历史人物、京剧艺术家等。同时以年级的形式,收集了各种有关的知识,利用阅读课时间,由老师组织学生了解,学习。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京韵之魂。以京剧艺术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文化和民族精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

音乐学科——京韵体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面普及,配合以《中国少年 先锋队队歌》包括:山膀、匀手、出掌、栽拳、顺风旗等。作为传统项目在在校级艺术节上进行比赛与展示。

美术学科——京韵脸谱。在美术课上,由美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

低年级组——京剧脸谱涂色

中年级组——“贺卡”或“鸡蛋”脸谱创作 高年级组——“书签”脸谱创作 具体安排: 三、四月份

1、制定方案

2、聘请校外京剧专家 课内:

1、京剧进音乐课堂:

(1)

一、二年级学生学唱代现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三、四、五年级学生学唱代现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2)教案收集

2、京剧进美术课堂:(1)、低年级脸谱涂色(2)、教案收集

课外:

1、由各艺术兴趣班老师负责进行作品的收集工作。如:京剧脸谱画、软陶组、编织组、刺绣组等

2、京剧脸谱剪纸、京剧人物剪纸比赛

3、京剧合唱队、男女精品队、锣鼓队全面排练迎接汇演 五六月份: 课内:

1、京剧进音乐课堂

(1)二、三、四、五年级学生学唱“京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教案收集

2、京剧进美术课堂:(1)中年级绘画脸谱(2)教案收集 课外:

1、学生绘画作品征集

(二)1-5年级——脸谱画、儿童画、书法与国画作品在全校范围进行征集

2、京剧名家故事演讲比赛

3、继续京剧合唱队、男女精品队、锣鼓队全面排练迎接汇演 九十月份: 课内:

1、京剧进美术课堂:(1)高年级绘画京剧人物(2)教案收集

2、京剧进音乐课堂:学唱传统 课外:

1、校园环境新一轮布置

2、“涂沟中心小学一校一品”——京剧成果展

3、“走进京剧”小报评比活动 十一、十二月份

1、各班开展“京剧小明星”评选活动。

2、教学案例收集

3、整理资料

4、活动总结

第二篇:中国国粹之茶文化

中国国粹之茶文化 汉服团整理提供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1]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2]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树根,经初步判断是茶树类植物,中国最早种茶的历史可能被改写;茶字的读音源于巴南人,巴渝是茶文化发祥地.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汉族茶文化的艺术珍品。[3]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春秋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入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尚未见饮茶。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谓:“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茶诗

《茶朵芬》黑白红绿青黄普,谁摘茶叶凌空舞,雨后复斜阳,茶山阵阵苍,清明采茶急,茶香满山飘,装点此商城,今朝更好看。

该文章来源于网上,由汉服团整理提供。

汉服团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弘扬国粹普及书法艺术

弘扬国粹普及书法艺术

深入经典培育翰墨人才

———记黄石理工学院书法进校园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 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精辟阐明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社会历史的进步已经表明,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凸显。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与否,既取决于其经济实力,也取决于其文化力量。因此,加强地域、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应成为当今经济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静中生动,动中有性,陶冶情操,凝练志趣,为世界传家之宝,更有“艺术之魂”之 称,在当今经济浪潮中的扭带桥梁作用日渐显露。

黄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大力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校园环境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尤其是在书法艺术方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突出,影响显著。

一.重在普及,校园翰墨飘香

书法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文明的发展之中,并依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响誉世界。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的开始,它为书法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契机,也使今后书法传承、保护的责任与任务变得更加重大和艰巨。

在国学热不断兴起,在教育部不断要求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实施美育的大环境下,我院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书法艺术的普及

1.将《书法》列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普及书法艺术

学院师范类专业均将《书法》作为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写

出一手规范、端正、漂亮的汉字,并通过书法课的学习,讲授书法史、书法欣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学院将《书法》列入公共选修课,非师范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学习书法,每学期的书法选修课教室都被挤得满满一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欣赏并学习书法艺术。

2.以书法研究中心、书法协会为平台,引导学生提高书法水平

2009年12月,黄石理工学院书法研究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学院的书法教学创作水平迈入新的平台。书法研究中心配有书法创作室、专用多媒体书法教室、丰富的书法教学资料,并任命学院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的骨干作者吴永斌老师为中心主任,聘请纪光治、柯生校、肖长生、张奕、王忆贫等五位书法老师为中心教师,指导黄石理工学院书法研究中心会员、黄石理工学院书法协会会员的书法学习,为学生迅速提高水平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3.以学校公共场所为阵地,营造翰墨校园

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高校,十分注重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学院的豁度楼、桂圆会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均聘请国内知名书法家题写,学院图书馆、办公室、师范学院的办公楼走廊都悬挂了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走进黄石理工学院,一种安静祥和、翰墨飘香的人文情境得到了自然的体现,也给整个校园带来一股清香、见证一种文化沉淀。

二.深入经典,书法人才辈出

学院书法在以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吴永斌老师为首的专业教师队伍的指导带动下,紧跟书法学科前沿,重经典碑帖学习、重基础技能训练、重人文素养积累,从秦汉、魏晋、唐宋到明清、近当代,只要是经典的,都会成为师生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学习中,更多的强调准确临摹、深入发微。近年来,吴永斌老师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八届、九届国展、首届行书展、二届草书展等权威展览中入展获奖,成为了湖北省青年书法家队伍中的佼佼者,学生代表学院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正式的全国、全省大学生书法比赛,累计获等级奖300余人次,并有陈迪炎、吴瑞鹏、焦龙春、刘媛(女)、袁晓胜、黄亚锋、潘路遥(女)、杨科云、侯永军、任永立、汪新、李志刚、刘全、姚原、夏晓(女)、符卓恒等16人通过参加湖北省

书法家协会的专业展,获得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资格,黄石理工学院被誉为湖北省高校书法的领头羊。重要的获奖比赛结果有:

1.由团省委主办的“楚风杯”全省大学生书法比赛,我院选手自2005年参加第一届到2011年参加第七届,陈迪炎、吴瑞鹏、焦龙春、黄亚锋、潘路遥、杨科云、邱万钢先后9人次获得一等奖,且每届都有学生获得二、三等奖,总成绩排在全省高校第一。

2.2008年选派5人参加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两人囊括全省仅有的两名一等奖(焦龙春、李志刚),另有两人获二等奖(侯永军、潘路遥)、1人获三等奖(汪新)。

3.2008年底选派3人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类比赛,两人获得湖北省仅有的两名全国一等奖(焦龙春、李志刚),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侯永军)。

4.2009、2010连续两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我院罗娇、盛晚霞、黄古钱、刘全、姚袁、夏晓、唐远、陈东方等连续获湖北赛区一等奖10人次,另获二、三等奖30人次,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6人次。总成绩排全省高校第一。

5.2008年的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湖北省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焦龙春、杨科云、潘路遥、任永立、李志刚、汪新六人入展,2010年湖北省书法艺术节我院学生刘全、姚袁,夏晓、杨科云、符卓恒共五人入展,在展览开幕当天,全省书法界很多人士对黄石理工学院的书法水平表示了赞叹和肯定。

三.扩大宣传,凝练办学特色

学院书法教学不但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更是注重加强同省市书法、文化界的联系,邀请专业名家来校指导,尤其是武汉的书法界权威的报社《书法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黄石市文联、黄石市书法家协会都曾派人来校指导交流,而学院也多次派老师、优秀学生到黄石市中小学指导书法文化活动的普及与开展。

1.邀请书法名家来校讲课,传授书艺。自2005年来,我院先后邀请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夏奇星、《书法报》主任编辑毛羽、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选手焦文清、农民书法家汪敦银,黄石文化名人樊稼生、张德芳、李声

高、吕永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程良曜、左党成、王荣、朱宇华等一批社会名家来校讲课,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也宣传了学院的书法文化。

2.为美国学生讲授书法,推动学院书法走向世界。2006至2008连续三年,美国均派学生来黄石理工学院开展汉语实践活动,学院根据美国学生的兴趣与要求,给他们连续三年开设了《书法》课,并由吴永斌老师亲自主讲,这些美国大学生分别来自印尼、韩国、美国等不同的国家,通过在学院短短几周的书法学习与训练,他们对书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将书法课堂用摄像机全程实录下来带回美国不断巩固学习,学院书法也以此为契机,开始走向世界。

3.主办书法比赛、笔会、义务送春联等活动,彰显学院办学特色。学院每年校内有两次比赛,上半年为文化艺术节期间举行的书法创作比赛,下半年为科技节期间举办的书法临帖比赛。2008年举办了全省高校书法笔会活动,2010年参加了湖北省高校书法展览活动。义务送春联则是学院书法工作的又一亮点,每到春节来临之际,学院书法研究中心均会组织一批优秀会员在校园、社区义务送春联,先后到阳新龙港、大冶东风路办事处、下陆、团城山张家湾、上窑、团城山青龙山社区、西塞山区牯牛洲、大冶灵乡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义务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多次被黄石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报道。

4.走入中小学校园,协助推动书法艺术普及开花。学院吴永斌老师被聘为黄石市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会长,黄石疗养院小学写字课题组指导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黄石市中小学书法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有力的支持。书法中心优秀会员也多次进入团城山实验学校、下陆有色小学、黄石疗养院小学等小学课堂指导小学生学习书法。

2010年教育评估专家来学院评估,评估组专家高度肯定了我院在书法教学与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书法是我院办学的亮点之一,是我院相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很多普通高校办学的一个优势。书法相对于黄石理工学院,不是进校园了,而是在开花结果,在不断的继承中华民族的国粹,推动书法的普及与提高,黄石理工学院将为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中国十大国粹汇总

中国十大国粹

(原文:中国十大国粹,中医第三,京剧第四,它排第一!)

作者:佚名 来源:寻道网

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今天就一起来盘点下中国的“十大国粹”。

国粹一:书法国画

唯一将古老文字作为艺术的,就是咱中国,这门艺术国粹叫书法。

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

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中,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中国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流传千古,天下闻名。《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粹二: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即:功夫,英文名:Kungfu,即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一环,是中华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故称之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汉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武术衍生出很多不同门派。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从实践中带来了有关体育、健身、和汉族武术独有之气功、及养生等重要功能。理论中带来了不少前人的经验和拳谱记录。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

因此,它体现汉族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经验上积累,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套路运动有拳术、刀、枪、剑、棍等,练习套路时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大洪拳、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国粹三: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

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其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中医的鼻祖。

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国粹四:京剧

京剧,中国五大戏剧之首,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之一。

清代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国粹五:汉服与丝绸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能、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

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创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

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

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认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

国粹六:中国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

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国粹七:中国瓷器“chin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国粹八:中国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

国粹九:剪纸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剪纸,也称为“窗花”。在新春佳节时,中国百姓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剪纸(窗花),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请参考我以前提的建议:《建议把春节假期确定为十天,把腊月二十八定为“窗花节”》。

国粹十:刺绣

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中国十大国粹,每一位中国人都应熟记心中,记住她们,并一代代地传颂给后人。

第五篇:西关小学弘扬国粹开展京剧社团

西关小学弘扬国粹创办京剧社团

开学伊始,西关小学聘请专业教师,成立了京剧社团。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两个月来,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国粹艺术的熏染下,学得那么认真、入神。一曲曲经典的名段、一句句稚气但韵味十足的演唱,赢得家长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老师们也结合日常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学唱京剧、学画脸谱和了解有关京剧的知识,为弘扬国粹做出努力。

一位社团成员家长这样讲到:“孩子在西关小学有机会学唱京剧,非常高兴。希望西关小学的京剧社团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名堂。”

(豆娜娜 孙淑霞)

下载弘扬中国国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中国国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粹——教案

    《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京剧称之为国粹,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学习这一课本身就是一......

    国粹演讲稿

    国粹情 中原区淮河路小学 苏晓丽作于2012年小时候,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熏陶。爷爷和爸爸都很喜欢看戏,听戏。尤其爸爸还能唱各种剧目,能很好地模仿马金凤、崔峦田、毛爱莲、常香......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说到民族精神,不得不说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背景材料】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荐)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各种传统文化以及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西......

    中华国粹文化

    中华国粹文化 中华国粹文化图集转自香儿的博客中华国粹文化图集。历史文化。中华传统。陶瓷专题。传统教育。 中华国粹 文化专题网易博客2011-06-19 龙腾广宇 中华国粹 文......

    《我们的国粹》

    《我们的国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激发起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

    国粹对联大观[定稿]

    国粹对联大观 一、2005年春节晚会对联 1、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2、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3、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