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C生态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开辟教师成长绿色通道
建立师资队伍生态系统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何三喜 唐一见 吴 敏
【概要】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为对接区域经济规划、地方产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围绕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系统改革,配合创新教育内容和深化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过“定方向、定规格、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五定”),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辟了教师成长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师资队伍的生态系统,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助推“国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一、实施背景
教师是社会良知和人类道德的守望者,是崇高精神和纯净人格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知识、技艺、能力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在花园里和学生漫步交流,教师都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点燃一盏盏希望之灯。
中职教师,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生力军。
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攻坚期,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教育整体发展的深入期,中职教师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显得更加突出,他们需要在艰难困苦中负重前行,在企业与学校的跨界中,在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中从容酬应。
因此,培养一支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教师队伍,是维系中职学校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着力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能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确保在市场变化过程中新设专业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和过硬的教学质量。
创新点:
1.有效解决了教师业务学习和日常工作之间的突出矛盾,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又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紧握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工艺,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工作过程
(一)建立机构,健全机制。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下设教科处和各教研组,教科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五年规划》、《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表》、《关于确定××等同志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决定》、《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施方案》、《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以及其他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系列制度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二)科学规划,精心统筹
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校科学规划,各科教研组、各专业部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培训方案,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分阶段、按层级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师资培训落到实处。
(三)多种方式,分步实施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进校园”、“入企业”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1.积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出国等各类专项培训。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项培训。学校校长陈军亲自挂帅,组织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下简称“国示”)建设计划申报书、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与撰写培训会议;校长陈军和 校长助理、教科处主任、“国示”项目办主任何三喜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校长陈军和办公室副主任张荣到杭州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实务操作技术培训研讨会;副校长樊文光带领政教主任郝德全赴泸州学习,带领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网管中心主任朱梦环等到成都参加第二批“国示”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编制工作培训班学习;副校长胡知平赴德国参加了双元制学习培训半年,带领龚美德、朱梦环、唐一见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批“国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教科处主任何三喜带领周龙江等四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全国课程开发设计实操与教学实施交流培训会;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率队到重庆参加行动导向研讨学习;教科处副主任刘联率七人学习组赴山东参加全国名校高效课堂研讨学习;项目办唐一见到上海参加第二批“国示”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编制工作研讨会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参训教师的决策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热情邀请县教研室、市教科所、省教科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到校进行专题培训。
学校主动联系、热情聘请了达县作家协会、《川东文学》的作家来校培训爱好文学的师生,传授创作技法,提高师生文学素养;邀请达县教研室何成均到我校对教师作了题为《说课──提高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的指导;邀请市教科所原所长郑显银同志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新一轮课改下备课、上课等教学技能。邀请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主任、文理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刘长路教授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外来专家、学者精到的讲解,专项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素质的高升。3.邀请外国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来校培训教师。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于2013年12月3日邀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校聘教学顾问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之
一、清华大学校聘骨干讲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张学政,为全校349名教职员工上了一场以“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教学艺术”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张学政教授围绕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和怎样做一个好教师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思考。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和案例说话,主题集中鲜明,内容生动丰富,材料典型翔实,重点明确突出,层次清晰分明,讲座自信激情,道理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会场生动活泼,掌声笑声不断,气氛异常活跃,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与德国图林根职业教育基金会、埃尔福特教育中心合作,2013年12月13日至16日邀请德国巴格德堡大学职业教育博士Hans-Joachim Bahr(译为巴尔),到全校教师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巴尔博士以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讲解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微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理论的引导与讲解,又有实际的操作和互动。参加培训的教师都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踊跃展示,大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需求,辩证地吸收,灵活地运用,提出了一些能有效改变自身教学的切合实际的想法。该培训亮点在于:引进德国主流的教育学及职业教育教学论与方法论;学员通过“做中学”形式的培训,灵活地将以行动导向的各类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独立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或案例。
4.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学校为培训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密切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先后有计算专业部冉启斌、邓远令、李渊林等老师到江苏昆山仁宝集团、深圳龙华富士康,经管专业部田丰、董琼、何玲等老师到成都教育宾馆、北京大融合酒店,机电专业部胡知平、符纯兵、赵新春、姜君等老师到广东锻压机床厂、江苏好孩子集团,电子专业部崔庆文、杜泽彪、吴佼、唐梁成等老师到广东惠州市光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纽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专题培训或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助推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5.诚恳聘请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培训教师。学校聘请了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远东电器公司、晟达电子厂等30余家省内外、10余家本地企业资深专家和一线高级技工来校兼职或培训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高级技工根据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通过上校企合作课和技能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作专题报告等形式,指导教师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课堂标准,培训教师专业技术。
6.积极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学校为科学发展,主动积极地与重庆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联合培 养教师,签订教师培训目标责任书;与泸州树风、泸州江阳、绵阳水利电力、达州宣汉、大竹职业高级中学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校际之间多层面合作,校际教师间广泛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7.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主研《职业高中(中专)教师“三定”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得省政府二等奖。学校形成了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向学校递交学习培训书面报告、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制度,对教师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校本培训,校长陈军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题为《三大要求促创建,审视条件高规划,提高质量强示范》的“国示”项目创建专题培训;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主任、校长助理何三喜对教师进行了“国示”项目建设暨四川省中职课程改革培训;校长陈军、副校长樊文光、“国示”项目办唐一见对教师进行了“国示”建设方案、任务书编制专项培训;教务处副主任龚美德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专题培训;教科处副主任刘联对学校青少年辅导员进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题培训等。学校通过定方向、定措施、定规格,以定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聘促学,全面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8.精心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网、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资源、学校电子图书馆等,加强教师的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多媒体课制作、辅助教学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9.热心鼓励教师加强自学自修。学校制订了《教师培学自修考核办法》,把自学提高纳入评职晋级、绩效考核中,并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或报销自学书学费等,积极鼓励教师加强学历提高,考取第二职业资格证,进行专业进修和继续教育等。学校定期公布培训考评结果,教科处、教务处负责督导核查,切实使奖惩落到实处。通过自学自修,教师狠练内功,有效提高了教学能力。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学科教研组、专业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实施。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五年规划》、《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表》、《关于确定××等同志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决定》、《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施方案》、《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以及其他关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系列制度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上百万元,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4.资源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了达川区职教集团,参与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现代职业教育联盟,并与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职示范校、中职校、行业、企业、国内外知名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并有图书馆和电子图书等,这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资源职 障。
五、实施成效
学校近年来出实招,出新招,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成效显著。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师资水平稳步提升,教学技能大大提高,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之冠。
1.教师学历普遍提升。学校教师合格(本科以上)学历数量增加,教师高一层次学历(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学校有教师349名,其中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学历28人,新增17人;本科学历282人,新增50人。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增量迅速。目前,学校有专业带头人18人,新增10人;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78人,新增市级骨干教师10人,新增36人;“双师型”教师194人,新增42人;学校专业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整体水平提升。
3.教师结构更加合理。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中级职称教师150人。学校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后备,以45周岁以上教师为引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臵优化的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4. 有效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切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密切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实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顺应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5.有效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教育内容。学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开启人才培养新思路,建构了“三年四段制”新模式;探寻教学改革新方法,形成了“校企无缝对 接”新课堂;拓展办学新视野,构建了“学做合一”新基地;开发教学新内容,出版了“理实一体”新教材,教师出版专著和编写校本教材30余册;寻求评价新手段,建立了多元评价新体系。
6.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增强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中职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殊荣10余项;年招生2000人左右,培养毕业学生3000多人,就业率达96.2%。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填补了达州市职业教育在此方面的空白;2013年,参加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第27、28、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市长奖8项、县长奖11项,居达州市第一名。学校接受省内外中职校参观交流20余次,被《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做专题报道40余次。
六、体会与思考
1.师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度、方案、实施、考核、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2.把握师培工作的命脉,其要义在于适应于产业结构和专业设臵的调整,维持学校持续发展。
3.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要让教师受益,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让教师自愿、自觉,迫切需要。
第二篇:教师典型案例
记双师型教师发展之路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 夏林华
作为一名新教师,2013年3月至8月我荣幸地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参加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完成了全部企业实践内容,并获得了结业证书。此次培训活动对我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教学培训,第二阶段为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观摩实习,第三阶段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车间实践生产,三个阶段的实习任务既有挑战性又富有实战性,使我能够从中寓学于乐,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到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机械加工公司观摩实践操作令我感到非常兴奋,也因此特别珍惜这次实践学习的机会。
根据所报的专业不同,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把我们这批学员分在了几个部门分开观摩,我有幸的被分到了汽轮生产的第一线,进车间的第一天,在企业领导的介绍下,我们大概了解了汽轮公司的生产流程,产品以及一些特别的生产工艺。对公司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我也见到了这一个多月来一直要相处的周林杰师傅,从他那大概的了解了本岗位的生产步骤,特点以及其重要性,同时我也向他介绍了我们学校车间实训的一些情况。我对这位师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也能够看出他在本岗位高超的工艺技能,由衷的感到钦佩。
在实践期间,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叶俊老师的指导和要求;努力完成指导师傅周林杰师傅分配的各项任务;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发挥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企业实践和培训。
六个月的企业实践,从无知到认知,再到深入的了解,我收获了很多课堂和书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我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感受知识不全面的深思,总结所学所得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贵在坚持
不管到哪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我们工作,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熟悉,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同样,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参加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一样要坚持。耐得寂寞才能成功。例如,在参观阶段,电解和维修和我们所学的无关,但是我还是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问、少说。
我到公司实践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刚开始并不会,可通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多去做,终于在短短的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就像拆装轴承主轴一样,我就是多问、多看、多想、多做才比较快的掌握了这项操作的。所以,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要有足够强的动手能力
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工人。实践期间,我发现了自己许
多不足之处,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缺乏。这时才明白,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这段时间我通过动手掌握了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普通铣床、普通外圆磨床、普通平面磨床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因此,我以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就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二年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和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就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
本次培训的顺利完成后,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都能够发挥在企业中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以为,要做一个受学生尊重的老师,首先得自身做好表率,所谓正己先正人,己不正焉能正人。本学期至今,我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担任班主任后每天7点左右都能准时到校,做好学生的卫生以及早读工作。傍晚总能在5点左右延迟下班,在这段时间内能够下寝室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在教学方面,通过此次培训以及学校和县市安排的一系列技能培训,使我从各个方面增强了自己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在学校同时期的新教师中能够脱颖而出,特别在今年的十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大赛,在比赛中经过了理论考试,说课以及技能考试的角逐,最终获得了数控车专业比赛的三等奖,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同时也参加了今年的绍兴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机械组的教学竞赛,从众多来自浙江省各个地区的老师中获得了不少的交流机会,受益匪浅。也在最终的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在县技能比赛的带队实训工作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在2012的绍兴县学生技能大赛中带领学生获得了数控车三等奖的成绩。
由于各个方面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的大大提升,在本学期继续担任了县技能比赛的带队实训教师,从十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每星期三次的实践教学,使训练的八个学生从最初的对数车的一知半解到现在能够纯熟的操作数车,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学生对我的评价也特别高,认为这样的老师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对机械这个行业的兴趣,使我也感到了非常的欣慰。
我衷心感谢本次培训的指导老师和师傅,也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难得的机会和信任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会时刻谨记自己身上的职责,以及领导的期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来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更能对学生负责。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现代学校面临着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重大的工作挑战,而能否完成这样重大的使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水平决定着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征途上能够走多远,也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
那么处于改革发展中的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如何,教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又是什么,现在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小学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在编在岗53人,县管校用10人,占全体教职工的78%;特岗6人,临聘教师12人,占全体教职工的22%;
2、女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64%,男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36%;
3、近三年退休人数:3人; 4、35岁以下教师占全体的53%,36—40岁教师占全体的10%,41—45岁教师占全体的12%,46—50岁教师占全体的18%,51—54岁教师占全体的5%;
5、全校教职工平均年龄36.6岁,其中在编在岗人员平均年龄39.5岁;
6、学历:本科79%
专科18.5%
中师1.25%
初中:1.25%;
7、高级职称:1人,1.25% 中级职称: 39人,占48% 初级职称:29人,占50.75%;
8、名优教师:
县级优秀:22所占比例: 27%市级优秀:2所占比例:2.5%
9、学科比例:语文30人,占37%;数学30人,占37%;综合(品生品社、英语、科学、信息技术)9人,占9.9%;艺体(音乐、美术、体育)9人,占9.9%;后勤管理3人,占6.2%;
10、临聘教师学科分布:语文2人,占16.7%;数学7人,占58.3%;工科3人,占25%。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不难看出,我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1、临聘教师比例过大。包括特岗教师在内的临聘教师占到了全校教师总数的22%,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由于这些临聘教师的流动性大,不仅给每一年的招聘教师、工作安排带来严重的不稳定性,而且增加了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培养的难度,往往是做了很多工作使得他们刚能够胜任教学岗位时,又离开学校了,学校又不得不重新招老师,新的老师又要重头开展培训,使得学校大部分精力都耗在了教学秩序的维持和稳定上,而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培养却始终走不上正轨。
2、学校严重缺乏综合、艺体学科教师。这两类教师加起来还不到学校教师总数的20%,而且其中还包括1名特岗教师和3名临聘教师。这些学科的专职教师很多是一棵独苗,其中科学1人,信息技术1人,英语能上课的正式教师也只有1人。这样的教师比例导致学校的工科专职化程度很低,在现在课程建设背景下和区教育局对学校新的考核方式要求下,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3、学校名优教师数很少,优秀的层级不高。学校81名教师,其中县青优9人,占总数的11%,县级各类优秀13人,占总数的16%;市级优秀2人,主要是德育方面,占总数的2.5%。很多优秀评了优秀就不再优秀,不是说评的时候有水分,而是当评了县青优后就认为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目标,就不再努力,不再勤勉,而且对年轻教师也不闻不问不帮扶,使学校教师发展断层。优秀的层级不高,导致学校严重缺乏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学科建设没有标杆,没有领路人,大家都是盲人摸象,哪儿黑哪儿歇。
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想重点从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意识三个方面来对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作一个介绍:
(一)教师专业知识方面:
教师不仅要具有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知识,还要具备个人的实践知识,具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我们学校教师在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方面没有大的问题,比较薄弱的是教师实践性知识,也就是教学经验,教师缺乏在面对实际的教学情境时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办法,但这对教师专业发展却起着决定性作用。
比如,现在学校的很多年轻教师,甚至还包括一些老教师,他们的课堂连学生都管不住,管不好,整个课堂总是闹哄哄的,学生的倾听、观察、举手发言等习惯很不好,这就是缺乏有效的课堂学生管理知识所导致的。
(二)教师专业技能方面 教师专业技能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过去强调的教师五项基本功,还有教师评课说课、课堂组织、课程开发等等,但是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是能够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的教学设计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的能力。比如双流区搞得课标教材学情解读大赛,还有现在大力提倡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就说明这两项技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多比较弱,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往往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具体、不聚焦,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学活动缺少设计,只关注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课堂效率很低下;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更是起步晚,再加上专业教师缺乏,相关培训没有跟上,跟城区比起来,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教师专业意识方面
所谓教师专业意识,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这是教师专业的精神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具有精神支柱的作用。教师专业意识主要包括专业认同、乐于奉献、育人为本、发展创新等方面。
在专业认同方面,学校教师认同度不高,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不认为是一个专业,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甚至把自己就看成是一个打工的、混日子的,没有职业自豪感,更没有专业自信度,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没有价值的认同就不会有心甘情愿的付出,也不会有奋不顾身的前行。
在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受地域、传统和当地文化的影响,教师因循守旧的观念比较浓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敏感,不尝试,不接触,低水平的不断重复成为教师每一天工作的家常菜。总体来说,学校里的教师群体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教师个体也不清晰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综上所述,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较强,专业认同度低,专业情感消极,思想上拒绝创新,不愿改变,不断在低水平的重复着昨天的自己。
2、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漠,很多老师仅仅把他当做一个混饭吃的职业,平时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专业发展止步不前。
3、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亦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们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们把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有管理体制、把学校所处小区域与整个教育大环境、把城市学校、地方名校与一般学校综合起来考虑,得出了影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四大因素:先进文化和保障制度的缺失、学校发展愿景的模糊、学习型组织的松散、团队建设的滞后。
(一)先进文化和保障制度的缺失
一个学校的文化直接影响着这里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举止等一切要素,这里人们有什么普遍的观念和行为也就反衬着这里有什么样的文化。
现在的公兴小学,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学校地处丘陵地区,学校和教师传统和保守的思想过于浓重。学校由于所处区域的特殊,大部分教师都从参加工作起就在学校,这么多年呆在学校没有流动,思想和行为逐步趋向保守,满足现状、安于现状的思想占据了学校主流文化,导致一些新思想和新办法找不到市场,并且被传统守旧的保守思想所侵蚀,使这里的文化逐步趋向保守陈旧和安于现状。
由于这样的文化占据了主流,要想改变困难重重,导致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教师只要在岗位上站好岗位、守好学生,成绩过得去,也就没有提出较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更没有相关制度的保障,很多活动都是零散和随意的,教师发展始终在上级要求下被动发展,导致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徘徊不前。
(二)学校发展愿景的模糊
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学校发展愿景很重要,有了好的发展愿景,就会牵引老师们向着伟大而清晰地目标前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会风雨无阻,昂首向前。
我们学校虽也提出了“公道行教、兴趣成学”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阳光自信健康快乐”的现代儿童,然而对于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老师要成为怎样的老师,却没有明确而清晰地一个目标,学校发展愿景始终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就没有很好的感召老师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自身专业大踏步向前进。
(三)学习型组织的涣散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校本身是一个大的学习型组织,这个大的学习型组织应该由无数个中小微型的学习型组织构成。要想使整个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从学校层面要大力推行学习、阅读等活动,而且各种微小型组织同时也要成为乐学好学的阵地。
现在学校从整体层面上推行的学习活动不多,而各种微小型组织的建设乏力,除了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以外,就没有别的诸如“青研会”、“读书会”等其他组织了,整个学校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老师不读书,连学校的中层干部一年也难得读一两本书,有的甚至数年来就没有自己的阅读史。不读书不学习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组织都缺少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上到学校行政班子,下到各教研组备课组,由于没有形成学习和讨论的风气,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反应麻木,捕捉不到问题的实质,寻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始终在问题的外围徘徊,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受限。
因此,本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典型的学校,却是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组织涣散,这无疑对教师专业成长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四)团队建设的滞后
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抱团发展、整体发展,过去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加强团队建设,应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在团队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团队文化消极。真正的团队应该是拥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并且具有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围绕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然而学校里可能是团伙胜过团队,就是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还行,你要说做一个有意义的事,可能就比较费事。
2、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作为团队要发展,大家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缺乏合作意识必然导致整个团队分崩离析,一盘散沙。但由于各种原因,老师们合作意识淡薄,干工作时往往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单个比起来,个个都能干,但是一旦合起来,却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3、团队发展重视不够。团队的发展既包括整个团队的发展,也包括团队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我们没有利用好每一次团队活动的机会,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实现整体的发展;同时也忽略了团队中核心成员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各学科和各教研组缺乏领军人物,学科建设止步不前。
四、应对举措 如何改变这样的一种现状呢?从上面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专业发展之所以缺乏动力,大家墨守成规,学校死气沉沉,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原因,有来自传统的,有来自体制的,有来自地域的,但这些都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作为管理者来说,在现实背景下,我们能够做什么?主要还在于从文化、从思想、从制度、从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教师专业的保障机制、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思想引领,文化浸润。
任何事物的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思想。积极地思想、先进的文化能够帮助大家克服种种困难,直面现实挑战,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所以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打破老师们过去那种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想尽千方百计引导教师改变观念,建立积极地、向上的、有目标和梦想的教育观、人生观。还要从学校文化的根上去发现症结之所在,用积极的、先进的文化去影响教师、去感化教师,把大家凝聚起来,把大家引上个人价值的追求上,引上追求更加卓越的自己上,引上发现最好的自己上。
1、大力宣扬积极地、奋进的学校文化。
2、建立团队,大家要抱团成长。
3、建立紧密的学习型组织。
(二)建章立制,纳入常规。
在与老师们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后,要从学校管理的章程和制度上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要从学校体制上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并纳入到学校管理常规之中,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化。
1、完善学校章程和学校发展规划。
2、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日常机制。
3、形成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三)搭建平台,开拓视野。
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构建各种学习型的组织和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更有用的平台,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校外的空间,拓宽渠道,整合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打通校内外的有效连接,使教师既可开拓视野,又实现专业的快速成长。
1、大力加强校内各种学习共同体建设。除了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以外,还要成立青研组、教师读书会、各种比赛智囊团等组织,用学习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2、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教师,培养团队文化。
3、积极寻求校外支援,用专家引领打破教师僵化的思想。
(四)展示成长,彰显价值。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成效时,应及时的给予展示、宣传和褒奖,形成一种强烈的学术研讨氛围,并使老师在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为自己喝彩,找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成就感,增强他们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的信心,使学校形成人人学习、人人研究的氛围,使教师的工作得到认同。
1、搭建成长展示平台,用点滴进步坚定教师信心。
2、及时肯定教师成绩,用成功激励成功。
3、评选各种优秀,用舆论引导教师成长。
第四篇:201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及教师专业发展典型案例
面上抓住“三个术”,点上落实“四个一”
——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典型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2013年12月
一、背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宜兴紫砂陶在生活器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人们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文化载体。我校对接宜兴紫砂陶产业所开设的工艺美术专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尽管近年来地区生源下降,但工艺美术类专业招生超额完成预定计划,已经在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上形成包括雕塑艺术设计等相近专业在内,涵盖三年制职专、五年制高职等层次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群,专业群现有在籍学生达1700多人。
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师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为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我校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引进兄弟学校的美术教师;
三、招聘新教师。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教师数量上的矛盾,但尚未能够真正解决专业教师质量上的不足,即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能力,特别是我校自2008年起推进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在对宜兴紫砂陶行业中从业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紫砂陶装饰》、《紫砂茗壶设计与制作》和《泥塑设计与制作》等多门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教师都是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二、“三个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成长路径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于普通教育,不仅要具有实施教学的“教术”,还要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术”,对于专业教师,更需要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技术”。学校以“教术、学术、技术”为路径,帮助教师迅速成长:
1、“教术”
我校成立课程与教学建设委员会,根据三年制职专、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等层次要求,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设立专门委员会,聘请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教研组按照层次类别建立相应备课组,对接专门委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五课教研”工作,帮助教师提高“教术”。近年来,汤泓等多位教师在省市各级赛教中获得优异成绩。
2、“学术”
我校聘请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领衔人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组建团队,承接课程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等项目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提升“学术”。江苏省职教教改重点资助课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江苏省职教教改重点自筹课题《中职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策略的研究》科研成果分获省一、三等奖。刘炜杰等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带头人。
3、“技术”
为锤炼专业教师的“技术”,学校利用暑期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或开展专项性的技能训练,并通过学校、宜兴市、无锡市、江苏省各级技能大赛,承接相关企业或单位项目,如机电专业教师承接的风机设计,工艺美术专业教师承接的江阴华西村农民公园的大型壁画、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的巨型壁画、宜兴蛟桥的大型长幅壁画,机电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师生协作开发的新瓦斯窑、新电窑等一系列陶瓷行业专用设备等,不仅促进专业教师 “技术”的提升,也产生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四个一”:工艺美术专业的“双师型”要求
在全校层面上推进“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工艺美术专业的 “双师型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
1、拜一位行业名家为师
宜兴紫砂陶行业中名家荟萃,学校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为教师拜师学艺创造条件,特别是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作为我校理事会理事长,积极为工艺美术教师牵线搭桥,聘请技艺精湛的行业大师担任师傅,传授技艺。同时,学校为汪寅仙、徐安碧、李守才等行业大师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创设授徒传艺的平台。
2、学好一门全手工技艺
宜兴紫砂陶全手工技艺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艺,主要以拍打成型为主,但宜兴紫砂陶艺的兴盛,紫砂陶全手工技艺已包含泥塑以及各种装饰技法。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有选择地拜师学艺,学好一门全手工技艺。
3、做好一件紫砂陶作品
作品是拜师学艺的成果。为检验拜师学艺的效果,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上交一件陶艺作品,学校并为此建立师生作品陈列馆,两年一度在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组织丁蜀中专师生作品展,利用紫砂陶基地建立丁职陶瓷有限公司,将师生优秀作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商品,鼓励专业教师做好作品。
4、带好一批学生
尽管开发出《紫砂陶装饰》、《紫砂茗壶设计与制作》和《泥塑设计与制作》 等多门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但带好一批学生是检验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标准。2011年、2012年我校学生在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展洽会均获得银奖,学生100%通过陶瓷成型工、陶瓷装饰工的中级工考核,其中约有20%获得双证书,相当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除“双师型工程”之外,我校积极推进与之联动的“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专业负责人梯队建设,近年来,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队伍有了明显的提升,专任教师中现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1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工艺美术师6人,陶瓷成型工技师、陶瓷装饰工技师等“双师型”教师20多人,不仅在课程与教学建设中卓有建树,而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教师典型案例分析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姓名:刘正忠
班级:2012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2014364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分析
—— 教育歧视,悲剧之源
一、案例背景
孙老师家教中心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的的一所以提高高考艺术生文化成绩的私立家教中心,该家教中心借鉴其他私立学校的经典管理模式。有着教师加上作业辅导的大学生员工大概20人左右,我作为作业辅导教师之一,我很幸运的能够和五十多个同学一起拼搏在高考的路上,看着学弟学妹们的进步,我是欣慰的。孙老师家教中心同时和其他有名的高中不管是生源还是教师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给艺术生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石家庄有名气的中学教师。孙老师家教中心形成了走读或寄宿相互结合的方式,学生每天基本都学习到凌晨两点多。
特别要指出的是该家教中心的校长也就是此教教中心的语文老师,该语文教师有着七八年的教龄。不管是管理学生还是在执行力方面都是雷厉风行,毫不含糊。但是在其富余经验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一个成绩特别差的顽皮的学生为旁边的一个优秀学生讲解问题时,该语文老师走到那个学生面前,用蔑视的眼光看着他说:“这你也会????你还是别误导人家吧。”从此以后那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有的时候甚至躲着老师和家长经常出入酒吧、KTV等等娱乐场所,以致成绩直线下降。
二、案例分析
由于老教师受到固化思想的禁锢,没有能够很快的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不能够完全的了解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第一、教师人员素质偏低。教师以为自身知识丰厚,不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形成了从上往下看的姿势。第二、思想不开化,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思维
第三、歧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眼里感觉学习差的就是坏学生、就是不聪明的学生。
由于教师存在不仅以上三点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击了学生信心,以至于产生诸多悲剧。
三、案例启示
笔者认为不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还是我们的任何公立学校、甚至是我们大学生家教都应该以一颗作为“人的心”来面对学生,不管是学习差还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都要相信他们,对此我想说对于自己的学生:“你都不相信学生了,谁还会相信他呢?”所以相信他吧,让他把话说完吧,或许是我们自己错了,我们不应该为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师的尊严而去忽视学生的尊严,毕竟他们才是我们的未来。因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弯下腰和学生对话。
二、用良心传达知识。
三、用博大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四、用一生为他们创造未来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作为未来的老师,我们不仅要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还要有一颗悠然面对世界的心,那么我们才能够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