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模范马坤林
攻坚克难的举旗人
—石槽村煤矿劳动模范马坤林先进事迹
在石槽村煤矿112201首采工作面,巷道断层多、淋水大、矿井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把压力当成动力,把挑战当成机遇,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更要干好的气魄,带领广大员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安全顺利穿越了一条又一条断层带,月月超额完成筹建处下达的掘进任务,两个季度完成掘进进尺2035.6米;尤其是四月份提前30天完成了S112201胶运顺槽贯通工程,为矿井安全生产和早日投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21日,他担任掘进二队队长,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第三中车场井底煤仓浇筑工程;7月21日,他主持综掘二队全面工作,除了协助综采队完成皮带安装和皮带机头硐室浇筑工程外,安全掘进2167米,打造了112202胶运顺槽精品工作面。他连续两年被筹建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他就是该处综掘二队队长马坤林。
暖人心,举大旗,为首采工作面摆脱困境
去年年底,在S112201首采工作面主运顺槽地质条件恶劣,间歇性地出现溃水、溃泥、溃沙现象;外委施工队伍举步维艰,几个月见不到一寸进尺,严重影响到按期投产节点工期的危急时刻,石槽村煤矿筹建处综掘二队成立,马坤林同志调任该队生产副队长。
临危受命的生产副队长,他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一头挑着党 组织、处领导、队长的信任,另一头挑着200多个家庭的重托。该队95%都是外单位整体划转的职工,划转后劳保、更衣箱押金、互助金等许多问题影响了员工的稳定及工作积极性。当时,主管生产的马坤林同志,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要带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队伍,带出一支不畏艰难,“嗷嗷叫”的队伍,必须要了解员工所想,消除职工的思想顾虑……
马坤林同志主动找队长和书记商量对策,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注重做好思想工作,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起到了思想通,百事通的效果。他主动找划转员工谈心交流,深入细致了解情况,并将突出问题反映给队长书记,列入全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他又建议组织员工为母亲身患癌症的员工杜效刚捐款6200元,帮助杜效刚渡过了难关,再一次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员工心。
上任的头一个月,马坤林同志几乎没有回过家,坚持在井下办公,在迎头仔细观察三个班作业情况。当他发现棚腿、棚梁分开架设有很多安全隐患,效率也不高时,他立即与队长沟通,采用梁子和棚腿焊接后再架设的新方法,仅这一招,不但安全上有了保障,单班架棚数量也增长了一倍多。他又针对设备开机率低的关键问题,给队长建议,决定把一部刮板输送机一分为二,中间再添加机尾和机头,既减小了电机负荷,又减少了断链、烧电机的影响;同时,对机电设备实行专人包机负责,从而使设备开机率提高了80%。设备正常后,马坤林同志与队长商议,又在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上下功夫。队长从处里借来3万元现金,作为超产奖励,有效提升了队伍的士气。在S112201主运顺槽施工中,迎头压力大、顶板淋水每小时六十多方,工作面如同水帘洞。马坤林同志振臂高呼:“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上!”他和职工一起,一身水、一身泥,熬了一天又一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综掘二队采用“500mm小循环”掘进越过DF21断层,避免了一起冒顶未遂事故,月月超额完成处里下达的掘进任务,2月份该队全岩巷道掘进311米,超计划151米,圆班全岩掘进创造了13.5米的好成绩。
看着平坦整洁、缆线有序的巷道,来过的人无不由衷地感叹:“这支队伍能打硬仗!”
带队伍,抓班子,为首采工作面勇创佳绩
一个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必定有一个运筹帷幄、敢闯敢干的领导集体。针对DF22断层带,外委施工单位的决策层,曾经筹划从辅运顺槽开一条联络巷,然后通过反向掘进的方式穿越断层带。如果这样做,两条顺槽掘进等于是一条腿走路,可投产节点工期不等人啊!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节骨眼上,说什么的都有。他和队长在井下辅运巷一遍又一遍地观察,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一遍又一遍地从巷道的地质地貌对比分析,最后集体决定: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小循环掘进方式硬“闯”DF22断层带。筹建处综掘 二队党员干部紧盯现场,通过完善各项激励机制,采用“三色”管理激励法、支护材料利用移动式托架架在二运后10米处……多项措施并举,创造了一星期越过DF22断层的奇迹。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全队员工的努力下,区队一季度完成掘进进尺1102米,超计划完成掘进进尺284米,并且提前四天完成了S112201辅运顺槽全面掘进工程;尤其3月份,本队完成掘进进尺704米,突破了筹建处月进尺最高纪录,突破了23平米断面,圆班掘进21米的好成绩;4月份单巷掘进487.6米,提前完成节点工期,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为筹建处早日投产注入了“造血干细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全处上下增添了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S112201胶运顺槽提前30天贯通,综掘二队为筹建处早日安装、早日投产、早日完成80万吨的原煤产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铁手腕,筑防线,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5月21日,马坤林同志调到掘进二队担任队长。他第一次到井底第三中车场,直面直径9米,高45米的煤仓,他心里直犯嘀咕。煤仓仿佛一只呲牙咧嘴的猛虎,正在考验着新一任安全生产指挥官。在班前会上,他这样教导“三违”人员:“宁可开除一个健全的人,让他失业,也绝不让他自食苦果丢掉性命,或危害他人生命安全,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他重新修订了区队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以“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狠抓不安全行为活动,筑牢了安全防线,有效遏制了轻伤及以上事故的发 生,确保了筹建处重点工程浇筑施工,在安全有序状态下进行。
超前想,精心抓,为矿井投产鼓劲加油
7月21日,马坤林同志开始主持综掘二队全面工作。队长马坤林与书记商议,立即行动起来,召开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超前筹措矿井采掘接续,“多快好省”赶进尺,以“三项举措”为矿井投产鼓劲加油。
一是以“包巷制”切实落实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直面我矿下半年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生产的责任必须坚持一级保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高姿态,一级一级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真正地执行“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严防死守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针对我队施工的S112202辅运顺槽和主运顺槽,按照包巷制度承包到人的方式;在“查漏补缺”,确保安全的状况下,通过两巷开展劳动竞赛,激发班组多打进尺,超额完成矿上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的热情。
二是以“人才梯队”战略,打造“铁军”综掘二队。综掘二队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在首采工作面两条顺槽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矿的好评。但是如何把这支“回民支队”的员工,打造成人人“精一会二懂三”,直至“五项全能”,打造成班班出则能战,战则能赢的“铁军”队伍,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综掘二队以自荐、班组推荐、管理人员举荐的方式,把被推选人加入《综掘二队人才梯队信息库》,将根据个人梯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逐步实施…… 三是以“赛马制”激发班组长民主管理的热情,调动“人才梯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通过“公推直选”,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管理的人竞聘到班组长岗位上来;同时也增强了班组长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这三项举措,综掘二队员工士气倍增,截止11月13日,两条顺槽完成掘进进尺2167米,精心打造了110202胶带机头精品工程和112202精品工作面,为了早日完成矿井第二个回采工作面的贯通,我们不懈地努力着……
工作中的马队长心里总是牵挂着别人,春节自己坚守岗位,把团圆的幸福时刻留给了员工。为了筹建处早日投产,“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客栈。有时有事回家,只要是工作需要,他就立即驾车飞奔现场,三更半夜回家成了家常便饭,周末加班加点也习以为常。“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我一个女人来承担,但我知道矿上弟兄们需要他,我不能拖他的后腿,不能让他分心……”虽然她对马队长的“不顾家”有些怨言,但通情达理的妻子还是竭尽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这就是马坤林,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一个带领矿工弟兄攻坚克难的举旗人。
第二篇:台湾词作家林煌坤
台湾词作家林煌坤:“中国风”是一种歌曲类型
2010年01月20日 14:03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由于和流行乐坛大名鼎鼎的歌星周杰伦组成“黄金搭档”,词作者方文山也日益明星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位词作者以其颇具传统文化韵味的文雅歌词取胜,眼下,围绕他的话题还真不少。方文山所作的歌词被当成了语法改错的考试题,其“中国风”作品也有部分遭到质疑。最近,方文山出版了一系列新书,大多是指导新人如何作词。
林煌坤、方文山,一位是台湾享誉歌坛的老牌词作家,一位是锋芒毕露的歌坛新词人。本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林煌坤,请他从词作家角度,谈谈“方文山现象”。1月16日,林煌坤在百忙之中认认真真地回复了本报记者的邮件。
“中国风”是一种歌曲类型
辽宁日报:您如何评价方文山与周杰伦这对词人与歌者的组合?
林煌坤:方文山与周杰伦堪称“黄金搭档”,他们二人一起创建了杰威尔唱片公司,共同推动了流行乐坛典雅“中国风”的流行。周杰伦把方文山作的词演绎得很美,而方文山也为周杰伦的演唱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雅词句。不过,方文山与周杰伦这对“黄金搭档”已经在歌坛引领风骚十年了,他们不可能历久不衰,将来他们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歌坛景象来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也充满期待。
辽宁日报:方文山曾说,他创作“中国风”作品是无心插柳的结果。而“中国风”作品也并非他首创。那么,“中国风”作品将会流行一时,还是会持续刮下去?
林煌坤:方文山创作的第一首“中国风”作品是《娘子》,这首歌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那时刚好唱片市场较为低迷,而他推出的“中国风”作品使唱片市场出现转机。“中国风”作品的确不是方文山首创,但经他的努力得以延续。我认为,“中国风”不是流行一时的现象,而是中国歌曲的一种类型,中国风歌曲通常运用新唱法、新的编曲技巧传播传统文化。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韵味。将来一定还会有一批音乐人继续创作“中国风”歌曲。
歌词是一种非逻辑语言
辽宁日报:《青花瓷》的歌词不久前变成了一道考试题,这道题要求学生指出歌词中的语法错误。答案是:“素坯”不能做主语,应为“素坯上 ”;“笔锋”不能“浓转淡”,应为“笔墨”。方文山则认为,歌词是一种非逻辑语言,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您是否同意此种观点? 《青花瓷》的歌词变成了一道考试题这件事本身说明了什么?
林煌坤:如果您是一位西洋歌曲的爱好者,那么肯定会发现许多畅销歌曲之歌词是不合乎英文文法的。这就印证了方文山所认为的,歌词是一种非逻辑语言,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至于《青花瓷》的歌词变成了一道考试题,这又证明了方先生是空前成功的作词者,他竟然能够将流行歌曲提升到文学的领域,而让青年学子可以从中学习到文字的优美。
辽宁日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指出方文山歌词《青花瓷》的两处“硬伤”,“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经过考证,认为青花瓷瓶底从未书汉隶,宋体落款也从未出现过。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煌坤:对此,我并无研究,但我相信方文山在创作这些歌词时一定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也许大家可以从 《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这两本方文山写的书中找到答案。“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歌词的确很美很美,不过,词作者在创作时还是应该考虑得更周全。
最欣赏《东风破》与《千里之外》
辽宁日报:周杰伦演唱了很多方文山作词的歌曲,方文山因此走红大陆。作为一位词作家,请您帮读者详细分析一下方文山歌词有哪些特点?为何会受到歌迷喜爱?您喜爱他的哪些歌词?
林煌坤:我甚喜爱《东风破》与《千里之外》。因此,我就拿这两首歌词来分析吧!我们从这两首歌词中,可以发现方文山的作词特色就是在优雅的文学词句里包装了商业的卖点。例如《东风破》里的“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几句充满了文学性,隐然先让你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但是“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这几句所流露的情愫,则是要卖给阅听者在聆赏时,情绪有了感受,从而引起听者共鸣。同样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这几句很文学。而“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这几句则盈有商业的卖点。
《千里之外》亦如是。“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如此文雅的词句,怎不令人陶醉?而接着你就会冲动地去买下了他所给予你的感动。“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告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地相爱„„”我们都必须承认方文山是近代流行歌坛中,最为成功的作词者之一。
辽宁日报:方文山说,他写《刀马旦》时就去研究京剧,他写《爷爷泡的茶》时就去研究茶道,并称把写歌词当作写电影脚本一样对待。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这样写歌词?您也是像写电影脚本一样写歌词吗?
林煌坤:每一位词作者的创作方法以及获得灵感的来源都不尽相同。我习惯于走入人群去感受芸芸众生的心声,他们令我感触良多。我也很喜欢爬山,我常在爬山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我尤其酷爱旅行,而我总是在旅途中寻找到幽雅的文字,然后组织成文句。
歌词注重画面感
辽宁日报:您欣赏过方文山拍摄的《兰亭序》MV吗?能否解读一下《兰亭序》的歌词?
林煌坤:我欣赏过。如果一边看着《兰亭序》的MV,一边听着这首歌,真的令人回味无穷。能够拿“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的摹本拓字典故,来与“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之心事密缝加以结合,已然是词作者的一绝。而“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居然与“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的意境相吻合,则令我再度拍案叫绝。这首歌词韵味悠长,令人品味再三,妙啊!
辽宁日报:听说方文山以后想当导演,今年他还想拍摄他自己编剧的音乐电影。看过他的MV,您觉得方文山有这种潜质吗?
林煌坤:方文山写歌词时就很注重画面感的呈现,所以执导MV对他来说只是将同样的内容,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现。其实,方文山在踏入歌坛前就抱有电影梦想,他自己曾说写歌只是他当初用来进入电影界的跳板。最近,因为给孙楠复出歌坛的新专辑写了两首作品,方文山还应邀担任歌曲《痛快》MV导演。这也是他首次独立担任MV导演,此前的《珊瑚海》、《兰亭序》MV是方文山与周杰伦联合导演的。
传播传统文化的初衷实现了
辽宁日报: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古典文化韵味浓厚,这对于传播传统文化有哪些益处?
林煌坤:方文山让喜爱流行歌曲的我们,不再被讥讽为“下里巴人”,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在青年人中的传播更加广泛了。方文山在诗集《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的序言中写道:“我做的只是把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加入歌词里,让新一代人去关注它。”我想,他的初衷已经实现了。
辽宁日报:目前有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想当词作者,请您为这些年轻人指点一二。词作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林煌坤:首先,你一定要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唯有好的心地,才能写出好的歌词。其次,你得要有优秀的音乐素养、文学造诣为基础,进而还需要有敏锐的触觉去洞察人心、体会人生、了解人性,然后将洞察、体会、了解,汇集成智慧。我这样说,听来会不会觉得很抽象?但这确实是我的经验之谈。
第三篇:曹林坤同志事迹材料
曹林坤同志事迹材料
曹林坤,男,54岁,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家庭农场主。2007年松江区开始组建家庭农场,曹林坤成为全区的第一批家庭农场主。十年来,他潜心钻研农业管理和机械发明,从一个农业机械方面的门外汉,成长拥有2项专利发明的“林坤机农互助点”带头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了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其所经营的农田规模也从初期的126亩扩大至如今的316亩。曹林坤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水平,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和市、区、镇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苦心经营 科学管理丰产丰收。精细化耕作、科学化管理是曹林坤家庭农场成功的一大法宝。在拥有多年种田经验的基础上,他一方面通过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2014年参加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育家庭农场工作培训班学习,2015年8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三级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通过与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家庭农场主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汲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之短板。
曹林坤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实践科学种田的理念,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他都有一整套标准程序,使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他积极落实区、镇农业部门制定的“三三制”茬口布局,对自己所承包的农田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绿肥、深翻、二麦各布局三分之一,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他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农业生产过程坚持少肥减药,2016年通过认证取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
在试种了松江区农技中心自主培育的“松1013”、松“1018”品种,总结种植经验,亲自品尝米质口感后,2016年,他申报了松江大米的种植,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严控质量标准,提高种植水平,确保米质优良,其种植的优质大米广受好评,一路畅销,大米销售额达到30万元。同时,他转变思路,改变原先绿肥地全部种植紫云英的方式,在部分地块种植小青菜等绿叶菜和油菜、蚕豆等经济作物,在改善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
经过不懈努力,曹林种植的承包田被评为市级水稻机穴播示范点及高产创建示范方,连续多年实现了丰产丰收,平均亩产量一直保持在水稻680公斤、大麦400公斤、小麦450公斤左右。科学的经营带来的是可观的收入,2016年,曹林坤家庭农场种植业净收入28.5万元。
互助合作 农业机械化成效彰显。曹林坤具有极强的新技术、新工艺意识。2011年,他先后取得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驾驶证,正赶上松江区倡导发展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他又自掏腰包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农机具,成为松江区第一批自己拥有农机、自己操作农机的机农结合家庭农场。2013年,曹林坤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联合本村的4户家庭农场,成立“林坤机农互助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机农互助作业模式,为互助点成员提供机耕、机种、防治和机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在农机使用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根据农机手的作业面积给予农机操作报酬,并根据耕地面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种由农场主自主耕作的方式,既节省了户户购买机械的成本,也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林坤机农互助点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1700亩,其中互助点成员经营面积761亩。互助点农机为曹林坤个人所有,包括4台拖拉机(久保田704,东方红704,纽荷兰550、久保田954)、4台收割机(久保田888型2台,688和588型各1台),以及15台套植保机、拖车等配套农机具,建有机库600平方米,农机总资产达300多万元,除去政府补贴外,个人累计投入120余万元,2016年实现农机服务净收入11.9万元。
在勤恳种粮的同时,曹林坤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农机具研发上也小有成就。2015年,在松江区农机所的技术指导下,研制出新型筑埂机,修筑一条80米长的田埂仅需8分钟,而且一次成型,完成的田埂结石、光滑,而这在过去需要2个人工才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修筑工作效率,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两项专利。目前,筑埂机已在石湖荡和松江区推广使用,更销售至浙江、福建等地。此外,曹林坤还将闲置的旧款拖拉机改制成压麦机,为二麦保暖、保墒、保苗、增产发挥很好的作用;自制稻谷装运斗直接挂装在拖拉机上既能下田又能跑路,减少了稻谷、麦子机收后灌袋、搬运、装车等工序,达到了省工节本的显著成效。
示范引领 服务同行回馈社会。曹林坤在依靠农业致富的同时,始终不忘以行动回馈社会,回馈乡亲。在他取得农机驾驶证和购买农机的初期,他就热心帮助邻近农场耕作收割,组建机农互助点后,更是与农户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为机农一体家庭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2014年,在镇农办和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石湖荡镇农民培训示范点落户在林坤机农互助点,从此,曹林坤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为家庭农场主服务中来。示范点每年配合开展各类农艺、农机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次,期间曹林坤不仅提供农机具,传授农机操作的宝贵经验,更是将自身经营的农田,作为农艺技术的试验田和农机操作的训练田。林坤机农互助点逐渐成为石湖荡镇推进机农一体发展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松江区乃至上海市都享有极高的声誉。2015年,林坤机农互助点承办了上海市 “三夏”现场工作会和上海市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2016年承办了松江区首届优质大米开镰仪式。此外,每年兄弟镇、区、外省市领导和农业工作者、学者前来互助点参观调研的达500余人次。
为了做好本地优质农产品的产销结合,几年来,他通过示范推广,将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扩大至全镇的10个村,带动生产面积13000多亩,带动家庭农场98户,并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为农户打开大米等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产品收益。
而每当收获之季,热心公益事业的曹林坤也总不忘将丰收的喜悦传达给村里的老人和残障人士,仅2016年,他就免费向村里老年人和残疾人赠送优质新大米2200公斤、西瓜4000公斤,将满满的爱心和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风雨载誉 十年生产硕果累累。曹林坤家庭农场和以他为带头人的林坤机农互助点,已经成为宣传和展示松江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窗口。松江区区委书记程向民在林坤机农互助点调研农业工作时,称赞曹林坤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曹林坤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用他对农业的热爱、过硬的农业技术、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书写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凡故事。
辛勤的努力和付出也为曹林坤赢得了各种荣誉:2008年上海市粮食作物科技入户工作先进科技示范户;2008年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评比一等奖;2014年松江区家庭农场水稻高产竞赛优胜奖;2015年松江区优秀家庭农场;2015年松江区农机创新先进个人;2016年松江区优秀家庭农场;2017年松江区农机化工作“优秀机农互助点”等。
第四篇:马建坤农村调查报告
对太平寨镇红薯加工产业的调查
太平寨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始终坚持特色兴农的理念,不断摸索重点项目建设、休闲农业发展等新模式,结合立足当地自然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行动,该镇的红薯生产就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最近,我们对该镇以太平寨二村、四村为中心的红薯生产、加工和储藏情况开展了调查,就该镇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一、发展现状
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北邻宽城、青龙两县,东接迁安市,南临大秦铁路和三抚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太平寨镇镇政府驻太平寨村。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18万。辖29个村委会。太平寨镇太平寨镇立足山场广阔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地域特点主要农产品为板栗与红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红薯生产,基地面积逐年增加,储藏和运销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红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太平寨地区结构调整的亮点。迁西县泓盛红薯专业合作社及迁西县盛农红薯专业合作社位为代表企业。
1、基地面积逐年扩大。该镇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习惯,但分布零星、散乱,选用的多是农户自留的土种。2004年春,该镇太平寨二村刘刚从山东引进适宜鲜食的新品种烟薯25,由少数农户种植,当年亩产均在4000斤左右,市场售价0.6元/斤;由于效益可观,2005年,该村已种植500亩;2006年,以太平寨四村为主,已发展到1000亩,户均3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10户。今年,该镇种植红薯的农户达到500户、占全镇40%,面积达0.8万亩、占全镇耕地30%。以红薯为特色的区域规模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2、储运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鲜食红薯收获后,太平寨四村郭生尝试进行了简单短期储藏,加工成红薯干,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生产、储藏增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2012年,就有少数农户改变平地堆放土藏法,依托山势建造新式大型储藏窖,储藏能力大大提高。2017年,从目前,全镇投入使用的大小储藏窖已达72个,红薯经纪人12人,预计今年秋储藏和运销红薯的能力将超过100万斤以上。
3、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种植户。按每亩平均产量2500斤、每斤0.8元计算,亩产值2000元左右,扣除需投入的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400-500元,亩效益1500元左右,比种植玉米的净收入高600元左右。一村周文志户一家3口,2016年种植红薯10亩,纯收入1.5万元以上。如农户自家进行储藏增值,效益还要增加。(2)储藏户。按照一般储藏户测算,投资3万元建造一个储藏能力为10-15万斤的地窖,在扣除成本(包括收购、看护、用电、人工等)和耗损之后,每斤红薯可增值0.1元,2-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3)加工户。据测算,5斤鲜红薯可以加工生产1斤红薯干;一斤红薯干批发价钱为8-9元,由于红薯集中收获和分批销售时,需要大量的人工,也使得当地的富余劳力找到了生财之道。
4、加工生产刚刚起步。2012年,由该镇二村人刘刚投资50万元兴建了一座大型存储地窖,建造了一家红薯加工厂,制作加工红薯30万斤,以9元-12元不等批发到北京、内蒙、深圳,当年回收成本,同时刺激了当地一批淘宝店主经营红薯的批发。
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不仅可以加工成红薯干,也可加工成淀粉,粉条等,也可深加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10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生产、储运和加工业,培植特色板块农业经济,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1、利益的驱动。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发展要求调整安排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是追求的原始动力。太平寨镇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利益的驱动下,红薯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新烟薯在太平寨已占到80%以上。
2、规划引导。太平寨镇地处丘陵山区、多旱少雨的立地条件出发,发展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的红薯生产,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的必然选择。考虑到在土壤特性上的差异,为进一步丰富市场品种,不同地方栽种不同的品种,平地红薯多加工成淀粉,山地红薯多加工成红薯干,对红薯生产实施统筹规划,引导该产业进入有序发展轨道。
3、示范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只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为此,在发展红薯生产中,每个村几个种植、运销和储藏大户做为村子的领头人,做好了种植榜样。引进新的设备,为降低红薯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015年就有少数农户采用30匹的大型拖拉机,并对配套机具进行改造,可以一次性起垄1道,大大提升作业效率,结合山地多的特点部分农民引进微耕机及汽柴油高扬程水泵,扩大了种植范围,降低劳动强度。
三、存在问题
该镇红薯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环境污染问题初现。目前储藏窖周围烂薯到处乱扔,气味难闻,影响周边农田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外加工区也有废水排放现象,若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影响周围环境。
2、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目前,该镇产品缺乏统一品牌,虽然该镇红薯外销不错,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不利于产业的提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该镇目前仅有三家初加工企业,远远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
3、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红薯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而使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该镇引进的烟薯25号已4年,临近使用期下限,必须进行脱毒处理。
四、几点建议
当前该镇红薯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多以“原料基地”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要求差距甚远。因此,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必须在规模、效益、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必须在产量、质量、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
1、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该镇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推广实用技术、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所作为,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总体要求,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镇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镇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2、规模生产,产业经营。红薯产业化可以是一个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等多种行业参与的大产业,发展潜力大、效益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的产业经营模式,兼顾企业、农户、农技三者利益。由农技人员培育良种、技术指导,农户集中规模种植,龙头企业(包括储藏)订单收购、加工,共同闯市场、争效益,努力培植“一村一品”,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专业村、专业镇。
3、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红薯的最高产量可达4000斤,可见红薯的增产潜力巨大。为进一步规范红薯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要做到:一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积极推广脱毒红薯种苗;三是积极发展春红薯;四是控氮增钾、控后促前(期),促其稳长、严防疯长;五是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4、改善品质,提升档次。红薯本身具有良好的无公害基础,所以红薯生产基地要从种植开始,避免田间化肥、农药、激素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淀粉氧化褐变,不使用明矾等添加剂,生产出的淀粉、粉丝真正达到无公害精白粉丝和淀粉标准。再实行精美包装,申报商标,靠名、优、特占领市场,改变有规模无档次局面。
5、加强合作,共御风险。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带领农民共闯市场、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规范生产,防止污染。随着红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应摆上议事日程,尤其要做好淀粉加工业的污水处理,这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技术和工艺流程,从废水中提取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实现“多赢”。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规范生产,解决好污染问题,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
学生(签名): 2018年4月20日
第五篇:劳模马庆坤先进事迹
马庆坤2015 勤学求精,他不只是“工作狂”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动件制造厂,没有不知道马庆坤的。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农民工不仅维修手表换向轮模具的速度快、质量好,还结合生产实际,改进换向轮模具的工装工艺,使生产出来的手表零件精度更高、走时更精准,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许多工友把马庆坤当成楷模,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
“他是个工作狂,每次山东同乡聚会都找不到他,但是只要车间里的灯还亮着,生产岗位还有人加班,就一定能看到马庆坤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同寝室的员工说道。
2009年马庆坤应聘到海鸥表业集团动件制造厂。他凭借着勤学苦钻的执着精神,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换向车间的模具专业维修人才,成为新模具冲压调整、模具修配等技术岗位的领军者。他所在的换向组主要生产高档全自动手表机芯中的关键零部件换向轮,技术要求精度高,操作难度大。2010年,换向组承担了高档表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秒轮片为关键难点零件,长达23道工序、复杂且加工难度大,上下序间工艺衔接关系紧凑。车间安排马庆坤一人独立完成ST8000秒轮片的全部生产工序。他顶住压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成为一名生产上的多面手。他不仅在操作岗位工作出色,在负责设备及模具保管工作中,同样做得井井有条。由于他表现突出,2010年10月被安排担任换向组维修工一职。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马庆坤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专门从事维修工作以来,更是全身心投入。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对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点进行深刻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并对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反馈,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改进方案。在2014年ST3300产品的试制生产中,换向轮的压合是个难点,压合间隙要求公差极高,产品合格率低,他结合实际改进了压床结构,按此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工艺要求,合格率达到了95%,较之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为促进产品提质降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作出突出贡献。
在换向车间里挂着这样一句标语:精品,我们的追求。马庆坤也总是以此标语鞭策自己,他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把模具维修干到了极致。2013年马庆坤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天津市劳模—马庆坤——精益求精 奋力前行
全国劳模,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手表模具维修操作工。他从零开始学习,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提出大大小小各种改进方案达到100多项,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难点问题。
1.钻研精细零件的北方大汉
出生在山东陵县农村的马庆坤,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庆坤误打误撞般来到天津,进入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动件制造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当时年仅21岁的马庆坤,丝毫不像同龄人那般每天喝酒泡吧,或是沉醉于网络游戏中。这个身形魁梧的山东大汉,每天有10多个小时都是和师傅呆在工厂车间里,和小指甲盖大小的精细零件打交道。
“我本身就没啥特长,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对我这么好的师傅,恨不得24小时都用在学习上。”谈起自己的师傅孙光声,马庆坤感激不尽,“刚刚踏入职场的我,在师傅的带领和教诲下慢慢地成长起来,师傅是授予我职业本领,成就我事业的启蒙老师。他不仅教会了我业务本领,同时也教导我为人处世的经验,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肯定还是教诲,都是对我的关心和呵护,师傅永远是我在工作中最崇拜的人。”
那段时间,马庆坤以工作狂般的热情和钻研精神,迅速掌握了工作要领,并使得自己的操作技术日臻娴熟。每次的同乡聚会几乎都找不到他,但是只要车间里的灯还亮着,一定能看到他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
凭着一股子韧劲,再加上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很快,马庆坤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换向车间的模具专业维修人才。
换向车间主要生产高档全自动手表机芯中的关键零部件换向轮,技术要求精度高,操作难度大。马庆坤承担的高档表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为关键难点零件,长达23道的工序、复杂且加工难度大,上下序间工艺衔接关系紧凑。车间安排马庆坤一人独立完成ST8000秒轮片的全部生产工序,这就需要他学习更多加工方法,并协调好各个工序间的生产。马庆坤顶了住压力,一边阅读国内外期刊、搜索专业领域的最前沿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一边潜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车间的工作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成功地转型为一名生产上的多面手。
2.继承工匠精神的80后男孩
专门从事维修工作以来,马庆坤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尽管他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已经3岁,但他只有每年春节回家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短短几天相聚就又匆匆回到厂里继续投身到车间生产当中。
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马庆坤着力对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点进行深刻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并对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反馈,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改进方案。
特别是在2014年ST3300产品的试制生产中,换向轮的压合是个难点,压合间隙要求公差极高,产品合格率低。于是,马庆坤结合实际,改进了压床结构,按此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工艺要求,合格率达到了95%,较之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
生产ST2100传动片槽镗工序时,总会有起棱角的情况,之前只能通过经常换刀来解决且效果不理想。马庆坤为了不耽误生产,就利用每天下班时间把床子拆下来研究,逐项查找原因,终于从弹簧力量不均上找到了问题,又反复试验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外,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马庆坤海提出大大小小各种改进方案达到100多项,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难点问题,很多零件技术质量达到了瑞士同类产品标准,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当和朋友聚会时,看到有人手腕上佩戴着我们的海鸥手表时,我心中都无比高兴和自豪。其实这些年来,我们民族品牌的许多产品的技术差距和欧洲那些知名品牌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很多技术水平基本和国际大牌无差距。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支持民族品牌,毕竟‘国货当自强’啊!”马庆坤认真地说。
3.来自普通一线的青联委员
2015年,马庆坤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2016年,当选为天津青联委员,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谈起这些荣誉的取得,马庆坤颇为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是受宠若惊,其实自己只是一名‘草根’工人,做的也是最普通的工作。能够加入青联,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下子可以接触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要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作为天津青联的委员,马庆坤更是觉得荣幸之至:“我21岁只身来到天津,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荣誉。我会尽自己所能,奉献出全部力量,来回报天津,回报信赖我的领导和朋友们!”
从没有一技之长的平凡农村男孩,到技术高超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核心员工;从普通的基层操作工,到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全国劳模;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马庆坤,始终在默默地拼搏,勤奋地前进,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了人生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