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陆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汇报
陆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199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第二次改制已于2006年年底进入运行阶段,现已基本完成。目前,公司现有员工1300名,工程技术人员60多名。是以各类桥梁支座、桥梁伸缩缝装置、预应力锚具、改性沥青及道路填缝材料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生产厂家。质检机构为国家一级质检机构,所有产品均已通过省部级检测、鉴定,已获得27项国家专利,2国家级新产品。是全国桥梁工程橡胶最早的生产厂家,目前年产值五亿多元。公司先后被授予京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五一奖状”、“百家优势企业”、“省优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京南百强企业”、“省模范职工之家”、“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京南省第二届诚信守法企业”、“京南省第九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京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使企业干群关系融洽,劳动关系和谐,闯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壮大的路子。我们的体会是:
一、坚持“依靠”方针,以人为本促发展
本公司始终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把严格管理与调动职工积极性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在实行股份制改造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仅不削弱党团工会组织,反而加强这方面的力量。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工会等群团组织依法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集团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的意愿,维护职工的利益,把企业改革的一条一款变成千余名职工发自内心的需要,由“要我们改革”转变为“我们要改革”,使企业改革平稳运行,企业、职工双受益。在这里不仅没有下岗职工,还接收安置大批破产企业职工、转业复员军人、残疾人就业。建立了一系列经营管理理念:“追求卓越品质,创造辉煌未来”、“我们只做精品,让社会因我们而精彩”,“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等,这些理念的精髓就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公司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争先创优,使“恒力”牌桥梁工程橡胶制品产量、质量、规模和效益连续十多年来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获得国家专利27项,获省部级优秀新产品13项,多次为交通部制定全国行业标准提供依据,带动了本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
近年来,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面对日益增多的减利因素,公司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考核,严格管理,挖潜降耗,努力消化减利因素。通过改进工艺和加强管理,橡胶支座的质量有了稳步提高。我们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方针,强力开拓市场,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动适应市场,打造名牌,靠质量和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了各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恒力”牌桥梁工程橡胶制品在国家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中中标,带动该系列产品在占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进展。08年桥梁工程橡胶制品完成产值预计将会翻番增长,创造历史新高。
三、加强科技创新,永葆增长活力。
本公司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的“恒力”牌桥梁橡胶制品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全国率先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以及众多大江大河的多座公路、铁路桥梁工程。以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带动了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并为国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提供了大量依据。先后承办了交通部“全国公路桥梁板式支座标准审定会”、“全国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标准审定会”等行业技术会议,来自全国桥梁工程界的专家盛赞“恒力”牌产品开辟了我国桥梁交通建设的新局面,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公司产品技术领先,质量优良,使用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并已出口日本、孟加拉、莫桑比克、几内亚等国家。
四、关爱职工,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公司在职工经济权益的维护上,严格遵守法纪,不折不扣。一是在全市企业中首批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二是集体合同重视规范运作;三是严格履约。公司依法为员工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及时报销医疗费用。为实现职工安居乐业,公司为职工一共建造住宅楼9栋,集体宿舍楼一栋,基本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全市第一批积极推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和“一法三卡”制度,获第五届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奖。建有“七室一厅”的职工活动中心,设施完善,全年开放。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素质,树立了企业形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保护职工的创造积极性,一直注重鼓励先进典型。从95年开始,设立了董事长特别奖,对为企业年增效益达50万元以上的部门或个人予以重奖,另外还设立了四个级别的技术创新奖。自1996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劳动模范和业务骨干出国观光,先进生产工作者则在国内参观旅游。现已有近200人次享受了这一待遇,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五、加强新形势下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我们以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势,并不断完善职代会各项制度和各种工作组织机构。凡是涉及企业命运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还将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工作,作为监督手段,根据评议结果向公司行政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连同开展的厂务公开、职工代表提案、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职工民主权益得到保障,职工之声得到了尊重。尤其是职代会的提案工作,在每次职代会前都要求职工代表认真征集、提出提案,职代会后,切实抓好提案的督办和处理。多年来董事长一直坚持亲自审阅提案,详细批示。每年的大量提案都能做到件件提案不仅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还有解决落实部门的处理答复意见,最后还有提案人“满意不满意”的反馈意见。
由于企业内部制度完善,责权利落实到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主动关心爱护职工;职工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都积极地回报企业,自觉参加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进行小改小革,攻坚克难,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仅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平均每年都有几百条,产生上百万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项目更是层出不穷。轻伤不下火线,自觉义务奉献公休日,加班加点等感人事迹不胜其数。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公司也由当初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一步一个台阶,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规模企业。我们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职工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企业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要健康、顺利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供排水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供排水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既追求企业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正确开发和运用企业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树立集体和个人典型,又要提倡共同进步,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多年来,作为供排水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中法合资绍和供水公司,注重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把
1“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管理方针,贯彻于日常工作中。投入资金改善员工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采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关注员工及企业外部需求,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以适宜、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认证,并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二、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供排水集团是群体协同作业较为突出的企业.因此,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绍和公司通过在管理体系中建立员工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明确协商沟通的目的、范围、职责及具体的运行准则,为解决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跨越,以企务公开架起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和谐促效益。
要创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劳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一般来说,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大都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同企业抗衡。因此,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绍和公司注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自觉遵守《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用工制度,企业实现了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契约化。
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公司一方面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规范双方的行为,增进双方的合作,共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
企业天经地义地追求是提高经济效益。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企业才能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单纯追求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职工在构建
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持续发展。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和谐”既是一种伦理,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各种冲突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念上的企业文化。绍和公司在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同时,通过开展员工心理咨询和高效团队训练营活动,深刻挖掘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它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经营工作与企业文化只有很好地融合,才能培育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企业的创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企业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五、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推动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
信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监本,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基于诚信原则, 绍和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实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于1999成为我国首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制水企业。此后,每年聘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坚持开展外部监督审查。企业通过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细化过程控制,严格内部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优质的出厂水,为供排水集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日前,绍和公司在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指导下,由领导班子、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筹集个人捐款三千九百五十元,同时企业以团体名义捐赠八千五百五十元,共计一万两千五百元,分别资助三名家境贫寒、高考成绩优异,并已被在哈重点高校录取的大学生,用爱心为贫困生圆了一个大学梦。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为能让更多的贫困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材,绍和公司还决定在全员范围内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为:“捐助爱心,擦亮人生”。
与此同时,为在企业全员范围内,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预防污染,倡导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要求,将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转化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绍和公司近日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计划,公司全体员工对实现这一计划充满信心。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无论企业规模和效益有多大都不能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企业只有不断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和谐也是社会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组织、员工之间不能和谐共存,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内部协调比外部协调还要困难的情况,势必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深入实践和谐的发展观,努力创建符合和谐社会内涵的企业文化,既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2010—2011焦作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推荐材料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记河南煤化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明军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明军同志,多年来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好”为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教育、感染凝聚和激励鼓动作用,从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为打造和谐企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明军常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实现又快又好地跨越式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作为政工干部,必须要不断学习,只有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理清思路认清努力方向。为此,张明军同志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以及《党章》等党的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自觉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先后撰写发表了《践行三个代表、促进企业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坚持科学发展观、做久做强做大企业》等理论性文章和心得体会40余篇。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张明军同志没有忘记企业的发展。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干部员工队伍,他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在创新上狠下功夫。一是思想观念创新。通过讲座、座谈会、恳谈会等多种形式教育政工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融入河南煤化以来,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张明军同志把文化大融合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广播、板报、条幅、标语、报刊、网络、会议等多种载体,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认真学习河南煤化各 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广大干部员工与大集团在思想观念、行动上实现快速、深度融合。二是工作方法创新。张明军同志通过实践总结出了符合公司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提出了“1313”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做到三个结合(企业面上的宣传教育与先进人物事迹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相结合),突出一个重点(党建工作为重点);实现三个目标(职工素质明显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有序、企业改革发展明显进步),并根据企业工作实际和员工思想实际,不断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是机制创新。为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以调研的方式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张明军同志把每年一次的政研年会改为每半年一次的政研年会制度,拟定调研课题,今年以来,收到公司领导和基层管理人员论文、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260余篇,对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起到了酶化作用。他本人还撰写了《提高认识重实效,学以致用促发展》、《以扎实的宣传工作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激励全体员工奋勇向前、克难攻坚重要精神食粮,是推动企业的发展助推器、加油站”。这是张明军在焦煤公司宣传谢延信感人事迹报告会时对百里矿区干部员工所说的心里话。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大孝至爱”谢延信的所在单位,张明军同志把学习宣传谢延信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精神动力,按照“叫响一个典型,树立一面旗帜,倡导一种精神”的要求,亲自组织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事迹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谢延信同志淳朴善良、尊老爱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顾全大局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在矿区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树新 风、促和谐”的良好文明风尚。他还带领谢延信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余万人,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贡献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为了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凝聚人,提升企业的新形象,张明军同志积极组织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工程,完成了员工愿景征集、企业文化理念、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等10项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开展了“个人愿景”征集、推行员工道德行为规范等活动,组织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企业管理手册》、《鑫珠春人》和宣传画册,对员工进行系统教育。同时通过开办企业文化专题节目,举办“大集团我们共同的家园”、“我是鑫珠春人”等演讲会、形势报告会、征文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保证,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切入点不放松,切实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利益,努力保持员工队伍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这是张明军同志在平时解决处理广大员工群众的问题时坚持的工作方针,也是他多年来畅通沟通渠道,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
为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努力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张明军同志经常组织政工干部深入车间、区队,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急、难、险、重困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员工家庭生活、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急事、难事,切实监督好、实施好安全生产环境、家属区道路修建、两堂一舍改造等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今年第一季度,有井下基层单位反映由于生产条件遇到变化,员工劳保用品不够用,对安全生产带来了影响。张明军同志积极组织生产、供应、后勤等单位研究解决办法,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求。他还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为目的,立足班组建设,组织开展了井上下全方位、多工种的劳动竞赛、“导师带徒”、“技术标兵比武”等活动,营造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并通过评选“文明班组”、“安全明星”等活动,邀请“安全明星”上台发言介绍“文明班组”、“学习型”班组的做法和体会,有力推动了员工队伍建设,激发了广大员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热情,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带头做到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这是张明军经常对身边同志讲的话。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张明军更是时刻用纪检干部素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遵守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和高管人员十大行为准则等规定,不以领导自居搞特殊化,坚持做到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几年来,无论是家属区新建住宅楼分配、物资设备采购,还是农民工选招等,他都严格遵循不插手、不讲情、不打招呼的“三不”原则,并严格对招聘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公平、公开、公正。
为了将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张明军同志创新开展实施了“3211”监督工程,监督领域不断拓展,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开展了党员安全旗“6540”安全工程,将纪委管党抓安全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闭合循环安全管理模式,为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作出了显著贡献。对重点建设项目和关键环节实行“一同步、三参与、五把关”效能监察,有效地推动效能监察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由单项监督向综合监督延伸、由纠错性监督向建设性 监督延伸。在党风廉政教育中,围绕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点,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以廉洁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组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并使之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中,形成“大宣教”工作格局,实现了党员干部无违纪、无违法、无犯罪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他还从抓源头、订制度、堵漏洞入手,健全完善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招投标工作通知》、《设备管理奖罚办法》等文件,并严厉查处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切实做到违者必究,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明军同志连续多次获得焦煤集团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煤炭系统优秀政研干部、河南煤化纪检监察先进个人、河南煤化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已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范畴,而且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更具深刻内涵和指导价值。笔者以为,就是一切要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保证员工合法权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建立起使员工与企业权、责、利清晰的相互关系,明确员工应有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现代企业制度的“权责明确”不应仅是企业与政府的权责明确,还应进一步扩大到企业内部,就是员工与企业也应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成本目标管理将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参加管理、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做到这一点,要求企业领导要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
二、要关注职工的需求。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人的低一级层次需求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一级层次需求发展,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必须适应职工基本需求,促进职工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物质刺激已不足以满足职工高层次需要,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不断增长,希望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要求工作本身能给人们提供精神激励,需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除了关心职工生活之外,还要关心职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三、要培育共同价值观。管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培育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在今天的社会中,企业已日渐成为个人谋生和人际交往并取得社会地位、个人成就的场所。因此培育共同价值观,树立共同愿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企业价值观作为社会组织价值目标,是维系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精神动力源泉。价值观作为一种软约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一种实现本企业发展的共同理想,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为企业效力不仅是为了赚钱,而且是为某种崇高事业而工作,从而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这种软环境的培育,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风气,使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存在,从而产生出对企业的由衷热爱,能自觉地成为这个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制度,创造性地工作和维护企业利益。
四、要凝聚职工的智慧。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把职工的聪明才智、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让个人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智慧风暴。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职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智慧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要提升职工的技能。现今社会在高速发展,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几年就能更新一代,而职工的职业生涯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的补锅匠似的,能够“一招鲜,吃遍天”。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包括决策者以及全体员工的“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员工的尊重关心还应体现在育人上。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岗位竞争、社会竞争的需要,不断提升他的技能,增加他的综合竞争力,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都可以是有用之才,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六、要促进职工的发展。我们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理念,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际应用,根本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为职工的健康成长和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机制和平台,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打造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激发人的潜能,企业内部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有一个和谐的环境,最终才能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职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实现真正的“快乐工作”。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1
构建和谐企业理应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所谓和谐社会,概言之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上所讲的“民主法治、公平正议、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传大系统工程,完成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奋力拼搏、脚踏实地,从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做起,使从属于伟大系统的子系统成为和谐地区、和谐单位、和谐企业。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1、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我们物资流通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和“主业养家、多业并举”新型流通企业经营之路,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构,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更要提倡共同致富,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2、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阳光”经营。企业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用户支持中生存发展的实体,要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股东的投资利益要得到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应收入需要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确保。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下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样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业公开为载体,大力实施
“阳光经营”,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3、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员工“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精神境界,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形象。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不同的主体,劳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一般来说,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大都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同企业抗衡。因此,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创造条件,使企业的劳动用工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二是推进集体协凋制度,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要以《劳动法》为依据,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勾通,及时化解矛盾,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规范双方的行为,增进双方的合作,共谋企业发展;四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坚持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相结
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以《劳动法》、《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并使工资支付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五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依靠员工办企业。要从传统的重物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4、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和谐”既是一种伦理,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不但是企业实现与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探索企业内部各种冲突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念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它包括企业精神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经营工作与企业文化只有很好地融合,才能培育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企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企业
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5、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资产,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推动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监本,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尽管企业经营最终目的是盈利,但无论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都不可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就不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实现可持发展,同时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
惠及社会和每名企业员工。坚持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